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翻开已经发黄的小学课本,儿时的记忆顿时涌上心头,仿佛回到多年以前,属于独一份儿的那个清晨、那束阳光,透过窗户停留在《曹冲称象》《小马过河》《西门豹治邺》的时光被重新开启阅读与解锁,对这些儿时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党员干部要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汲取力量,“置顶”人民利益,领悟新时代为民之道,谱写新时代为民“篇章”。
读《曹冲称象》,思悟“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开创之道”。时孙权尝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曹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创新是解决矛盾、打破“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催生旧事物向新事物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激发事物向好的必由之路。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在读原著中深悟原汁原味的创新论断,在学论述中找到创新的着力点、关键点、出发点,让创新理论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源泉。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深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思想之航不偏航、经风浪。
读《小马过河》,思悟“沉下身子、迈开步子”的“实践之道”。小马驮麦子到磨坊去加工,遇到一条从未涉足的小河。正当犹豫过河时,老牛告诉他河很浅,然而,松鼠告诉他河很深,最终他鼓起勇气过河,发现河的深度正好他可以趟过。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紧闭身体永远学不会跳舞。要深入基层,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深入一线,用活“四下基层”,用脚步丈量基层,用心体验民所求,用情察民所需,汇集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民之所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立马整改到位,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形成问题清单,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牛鼻子,像剥洋葱一样将问题进行层层剖析,实现“作战图”转化为“效果图”,“愿景图”转化为“实景图”。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生力军。要群策群力人民力量,集人民智慧,向人民请教,多向人民群众学习,让“鸭先知”的人民成为参谋者,与人民一道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好群众力量,让想当然的“独角戏”变为互动式的“群像戏”“大合唱”,提出切合人民实际需求的解决办法,让问题“浮上来”,让方法“沉下去”。
读《西门豹治邺》,思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为民之道”。西门豹治邺时,有勇有谋,以民为本,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被百姓点赞。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在基层治理下功夫,做细做实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紧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期盼的利益问题,将“小事”当作干事创业、基层治理的“大事”,让处于基层“神经末梢”的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温暖感。要直面问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追求,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伟大志向“摸石过河”“躺水上岸”“啃硬骨头”,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