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 杨洁
“我现在可省心了!家里的地都交给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一年旱涝保收,发展产业还能有分红。”近日,在广元市朝天区临溪乡望坪村,说起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村民杨文明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在朝天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像杨文明一样,当起了种地的“甩手掌柜”。
一站式服务 铺就农户增收路
“看,今年水稻长势不错,肯定会大丰收!”该区中子镇宣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碧芳高兴地说,自从建立了中子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她家的土地实现全链条发展,从种植、收割到售卖都是“一条龙”服务,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据了解,该区创新服务手段,健全区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区7个乡镇10个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模式,2个镇3个村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服务试点,不断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依托农事服务中心向周边乡镇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土地托管服务,探索解决农民老龄化、种地收益低等农业发展难题,让土地焕发新生机。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区累计实现代耕3.5万余亩、代种1.4万余亩、代收2.1万余亩。
机械化服务 激发农业新活力
在该区曾家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玉米播种机、土豆收割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设备整齐停放,仓库里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也堆得满满当当。
“农事服务中心不仅能提高产出效益,更能让农民从繁琐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其他工作,增加更多收入。”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朝天区目前拥有农业机械5.3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
延伸产业链 农业生产添动力
“今年,我们村种植的蔬菜丰收了,卖得很好。”连日来,望坪村党支部书记、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明,带领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忙碌。采摘下来的新鲜辣椒、甘蓝、水果玉米等蔬菜,将运往各大城市。
据悉,2022年,朝天区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30万元,在临溪乡新建了1200立方米的冷库,可存放新鲜蔬菜600余吨。该冷库的投用,有效提升了当地鲜活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能力,实现鲜活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
同时,临溪乡还利用集体闲置厂房新建了烘干房。当地产出的土豆、花菜等蔬菜及种植的药材,来年都将以初加工后的产品形态,以更高的价格售卖出去。
近年来,朝天区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推动土地托管从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从产中向产前和产后环节延伸,创造条件开展农产品收储、烘干、加工、流通、销售等“后半程”服务。目前,全区土地全托管面积达到3.5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达到10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