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邹星雨)金色稻谷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近段时间,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的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连绵起伏的稻浪沙沙作响。从空中俯瞰,稻田、民居、青山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和美的田园画卷。
走进该镇桂花村,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一行行饱满金黄的稻谷在经过切割、脱粒等工序后被“收入囊中”。
“我今年种了30多亩水稻,五六天就能实现颗粒归仓,产量预计可达1.45万余公斤,晾晒后会销售给加工企业,可以挣5万多元。”该村村民李明珠一边忙着操作收割机,一边笑着说。
磨滩镇发展的6000余亩水稻中,“王家贡米”占七成。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王家贡米”米粒细长、色泽晶莹,具有软硬适中、黏而不腻、清香油润、冷不回生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我们镇种植的是早稻品种,这两天正是收割的关键时期,预计9月上旬可以全部颗粒归仓。”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石扎布体介绍。
今年,该镇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同时,不断深化与四川种业集团、四川商投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百胜“王家贡米”产业园区建设,助推“昭化饭碗”装“有机粮食”。
“一方面,我们免费为群众提供水稻种子,从源头上助力粮食生产;另一方面,我们会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为丰收丰产保驾护航。”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次任拥青告诉笔者,同时,该镇通过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为水稻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昭化区锚定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盆周山区样板,围绕筑牢园区载体、做强种业“芯片”、做靓公用品牌、做优服务支撑、做实联农带农“五大重点”,推动“王家贡米”产业实现“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服务”全链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该区共发展“王家贡米”8万亩,预计稻谷年产量4万吨,综合产值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