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初冬时节,梓潼县25万亩柑橘陆续进入成熟期。在柑橘园内外,一万多名老百姓摘果、选果、运输,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他们在共享丰收喜悦、辛勤劳作的同时,也得到不错的劳动报酬。
在该县演武镇小亭村,500多亩爱媛喜获丰收。走进果园,阵阵果香扑面而来。在片片绿叶下,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在蜜柚园里,沉甸甸、黄澄澄的蜜柚在绿叶掩映下格外养眼,一股股淡淡的蜜柚果香在空气中四处飘荡。在这里,村民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每天还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演武镇小亭村村民任加全说:“在这里务工,离家很近。不仅每天能够挣到100多元,也把家庭照顾了,非常巴适。”
小亭村是一个脱贫村,该村将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合作社+农户”和“生猪+果树”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建成柑橘基地3500多亩,建起农家乐3家。通过提前摸底建立用工需求和村民务工需要台账,帮助村民就地实现务工增收。该村党总支书记马波说:“小亭村柑橘产业园每年用工在25000人次以上,给老百姓带来务工收入超过200万元。在用工上首选脱贫户和监测户,让他们每年都有不错的固定收入。”
在许州镇天宝村万亩柑橘产业园,这段时间也是果香扑鼻。每天在这里务工的村民超过500人次,主要负责摘果、选果和运输。据介绍,在该产业园内,一年四季都有就地务工的人员。
梓潼属于丘区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足。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充分借助18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体,结合本地土壤、光照、气候特点,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蜜柚、爱媛、耙耙柑、沃柑等柑橘产业。目前,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柑橘基地超过25万亩。与此同时,该县借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体,积极提供就业岗位,不断拓宽乡村就业渠道,引导群众实现就地务工,这也有效缓解了农忙时劳动力缺乏问题。
为扩大就业务工渠道,该县各乡镇以“政府主导、新型农业经营体开发、就地就近、方便群众”为原则,成立类似劳务输出公司16个,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平台,提供劳动力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免费开展技能培训,让在家劳动力在全县、全镇范围内流动,有效解决各地农业生产劳动力需求,同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