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聚焦水稻、肉鸡、羊肚菌、南美白对虾等规模化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农业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规范化管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建设特色农业强区,培育和发展“特色资源、特色环境、特色工艺”的特色农业,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骨干,市区级园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该区立足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个。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1个、省五星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跨区域合作园区1个、市级农业园区2个、区级农业园区6个,初步形成了大园套小园,园村共建的新格局。
加快“标准+”全产业链发展,唱响“天赋大安”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大安区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加快肉鸡、粮油等主导产业培育,强化“天赋大安”区域品牌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肉鸡产业方面,通过龙头引领、科技驱动、典型示范、品牌提升,逐步构建起集“肉鸡育种—苗鸡孵化—饲料生产—现代养殖—分拣筛选—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于一体的肉鸡全产业链体系;粮油产业方面,建设集烘干、加工于一体的粮油加工中心1座,同时,布局粮油烘干仓储中心一座,开展社会化服务、稻米加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等水稻全产业链建设,补齐粮油加工短板。
同时,全区加强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服务,引导农民学习、掌握、运用特色农业技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特色农业。组建由水产、种植、农机、农艺、农经等专家组成的技术协作服务团队,深入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解决产业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生产和技术问题。充分利用各类培训,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和品种,帮助农民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稻田种养技术操作规程和先进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