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这下月坝冬天有雪耍了,四季游人都不缺啰!”1月6日,广元市利州区月坝旅游度假区月坝冰雪嘉年华(滑雪场)正式开门迎客,月坝村村民杨秀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没想到搬家真是搬对了,打工不出远门,一年也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到当“股民”吃上“旅游饭”,不少月坝村村民和杨秀林一样,都吃上了当地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的红利。村里的闲置资产到底是如何盘活的?近日,笔者深入白朝乡月坝村实地探访。
游客在月坝村民宿前玩雪。张菊容 摄
摸清家底定方案 特色民宿建起来
以前的月坝,方圆几千亩都是沼泽地,种啥都收成不好,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农房闲置很多。好在月坝是“天然氧吧”,前几年成了川内首个高山湿地保护小区。月坝村开始发展以“游古村、览月坝、探溶洞、享田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作为组长的杨秀林带头搬离了月坝湿地,当了易地搬迁随迁户。
月坝村党总支书记吴光成回忆道,闲置的农房统一改造后吸引了游客,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主动要求改造房子。于是,月坝村以户为单位,开展宅基地、住房及附属用房基础信息调查,做到“一本台账”明家底,共登记闲置宅基地67宗、闲置住宅92间、附属用房19间。
后来,村里“一户一策”定方案,杨秀林和邻居们自愿将房屋交给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打造,按照统一风格、规范管理等协定,建成“正月十五大院”等特色民宿19家。
多元模式巧盘活 村民腰包鼓起来
“按照每年30元/平方米的房租算,我家一年能拿到9000元的房租,再加上家里人在合作社务工等收入,也不比外出务工差。”产权不变观念变,杨秀林一算增收账,乐了。
闲置房屋通过月坝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盘活后,受益的不仅是杨秀林。吴光成说,月坝村与51户农户签订闲置住宅及附属用房租赁合同,与1户农户签订闲置宅基地租赁合同,成功打造出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农产品超市等业态。同时,村里通过招引业主,盘活闲置宅基地66宗,打造出原生态森林木屋等高端优质客房340间,还与文旅企业开发经营研学项目,实现游客资源、市场拓展共享共管。
随着月坝村游客陆续增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他们参照村集体统一规划和功能布局等,自筹资金将闲置住宅改装为经营用房,开办茶坊、餐饮、民宿、田园生活体验等农旅项目。其中,“望月小院”等8家网红精品民宿,年收益均在20万元左右。
如今,月坝旅游度假区被认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30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打好政策“组合拳” 全域旅游“热”起来
打雪球、堆雪人、滑雪……在月坝冰雪嘉年华(滑雪场),来自重庆的游客张洋玩得异常开心:“这儿夏天能避暑,冬天还能玩雪,巴适!”
“如何更好地留住游客,只有打好政策‘组合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出游需求,大力提升村民闲置资产价值。”白朝乡党委书记周韬介绍,按照“景村一体、产村共建”原则,月坝争取乡村振兴、涉农整合、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等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旅游路、停车场等文旅设施,盘活近月湖等旅游资源,形成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同时,月坝村构建起“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企业+农户”的“2224”利益联结机制,即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经营收益的20%作为村民分红、20%作为房屋租金、20%作为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股、40%作为返回投资股;制定了《月坝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流转制度》等管理制度,实现“民房变民宿、房主变房东、产权变股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利州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