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冉)珙县拥有2000多年栽桑养蚕历史,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蚕桑之乡”。眼下,正值桑树休眠季节,当地掀起了“冬训、冬管、冬建”为主的蚕桑“三冬”管理热潮。
1月10日,在该县底洞镇锦绣村桑园里,随处可见桑农忙碌的身影。剪伐桑枝、深耕炕晒、涂白树干、施足冬肥等冬季管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的农户在桑园间隔内翻土起垄,弯腰撒种套种农作物,一片片整齐刷白的桑树和一排排土堆构成了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另一头,建筑工人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和翻修蚕室,新建消毒池、贮沙坑,添制蚕台、蚕架、蚕网等蚕具,为来年的丰收做足准备。据悉,锦绣村利用闲置桑园试点套种了近百亩食用菌,预计亩产达3000斤,亩均产值增加1万元以上。
2024年,该县桑园面积稳定在22.16万亩,产茧1.25万吨,蚕农售茧收入6.74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珙县春蚕生产能力,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自去年11月起,省蚕丝学校、省农科院蚕研所等专家深入该县开展桑树主要病虫害管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等技术推广应用,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以蚕茧站、村组为单位进行蚕桑冬管培训,保障桑园清理、修枝、施肥、封园等管理技术到位;指导蚕农开展桑园秋冬套作及桑枝条利用,拓展增收渠道;鼓励蚕农采用压条补缺、新栽补植等方式对桑园老树进行改造提升,并修建共育室、蚕棚、中转房等设施以改善养蚕环境。截至目前,已开展技术培训150期,桑园间套种蔬菜、食用菌3万亩,新桑品种桑园改造9000亩,冬修面积达85%,全力夯实春蚕丰收基础。
接下来,该县将以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强化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先进养蚕设施设备,持续推动产业发展、蚕农增收、企业增效,让蚕桑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