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涵)5月19日,第一届四川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在成都成立。经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推荐,农业农村厅筛选审议,最终15位专家入选首届专家委员会。成立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科学性、有效性。
会议现场
据介绍,首届四川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中,既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也有厅属事业单位、基层一线代表,专业涵盖农耕文化、乡村社会、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等领域,老中青年骨干力量结合,专业年龄结构合理,地域分布广泛,代表了我省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学术权威。
“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透露,委员会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加强农耕技艺、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的保护,并探索新的方式途径,将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和服务,拓展农村产业业态和发展空间,让农民群众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实现增收致富,使之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四川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01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已分7批认定了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共11项,数量与质量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中,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外,四川累计发布5批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605项,设立专项资金2630万元支持27个试点县,培育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12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595名,评选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393人,推进农遗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