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揭开四川生物多样性的守护密码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5-23

张学敏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徐灿红
  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当若尔盖湿地的黑颈鹤掠过浩渺沼泽,雪山之巅的雪豹踏过嶙峋崖壁,大相岭山谷中的珙桐花海随风掀起白色浪涛——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4万多种生灵正在四川演绎着生命共同体的壮美交响。四川以横断山脉为脊,以长江黄河为脉,将“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淬炼成现代生态保护的密钥。

未命名-1.jpg

左为灰干苏铁雌花,右为灰干苏铁雄花(拼版图片)。新华社发

蜀地密码

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
  “铁树开花已属难得,而雌雄苏铁同时绽放更是难得一见。”5月,攀枝花苏铁保护区内两株稀有的灰干苏铁盛开,雌株与雄株的花序在同一时间绽放光彩,形成双株同步开花的奇特景观。
  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大熊猫、恐龙化石并称为“巴蜀三宝”,依靠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避开第四纪冰川威胁而孑遗至今。
  层叠山河织就生命摇篮。从攀枝花苏铁的繁茂,可一窥四川独特自然环境的“秘密”。横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五大地貌单元,囊括从亚热带到寒带的六个气候梯度;森林覆盖率超 40%,草原面积1.45亿亩,内陆湿地面积居长江经济带之首;3.81亿亩林地织就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如同巨型廊道串联起生命谱系;横断山脉的褶皱地带成为“ 生灵避难所”——冰川期幸免于难的古老物种、人类侵扰难以触及的秘境,在此成就了中国特有物种的超级基因库。
  白皮云杉、康定云杉、大叶柳、毛桤木和峨眉矮桦等为四川特有;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一度被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重现山林。在阿坝州松潘县白羊保护区的红外影像中,野生大熊猫幼崽拨弄相机,用鼻尖探索世界,毛茸茸的剪影与雪山相映成趣。
  据统计,四川自然分布有脊椎动物14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1种;高等植物1.4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9种,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

保护行动

从政策到科技的立体防线
  清晨的大相岭云雾缭绕,荥经片区管护总站的宋心强和队员们背着设备,沿着泥巴山保护站的山脊线攀爬。他们每三个月要完成一次覆盖860公里、440个网格的巡护任务,更新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山脊相对平缓,野生动物大多喜欢沿山脊活动,更节省体力。这里视野也好,一眼能望去20多米,能拍到的东西更多。”队员杨稀熟练地将相机架设在视野开阔处。
  这些“生态之眼”每年累计拍摄超10万条影像,记录下大熊猫、林麝、四川羚牛等多种珍稀物种的活动轨迹,与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共同编织成一张“保护密网”,折射出生物多样性立体保护的全景。
  据了解,全省构建起“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保护地体系,形成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保护网络。有序实施人工繁育大熊猫、林麝、豺、朱鹮、豚鹿的野化放归,物种迁地保护卓有成效。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57%,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荒漠化面积较上一个监测周期减少99.31万亩,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数字平台将百余条巡护线路转化为可视化数据,界桩、矿产资源等具体位置清晰可见,巡护员巡护里程、动物痕迹点分布等信息实时更新。综合行政执法智慧平台让每一个执法事项都有专属的“独立编码”,从群众举报到现场处置的时间压缩至30分钟,大幅提升违法证据固定效率。科技赋能动态监测,让全省保护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全民参与

共建绿色未来的四川实践
  在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村民胡太伦带着望远镜和记录本走向山林。这位曾经的乡村客运司机,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鸟导”。“现在带观鸟团、经营民宿,一年能挣20多万元!”胡太伦说。
  在环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经济带,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唐家河保护区的入口社区处,“唐家河蜂蜜”“平武五味子”等原生态产品持续热销,青溪古镇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构建了“山上旅游+古城住宿”发展模式;绵阳市平武县虎牙藏族乡土地梁的高山杜鹃次第盛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
  当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经济收益反哺生态保护,更多主体从守护绿水青山中得到实惠,四川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因此有了全民参与的根基。
  随着攀枝花苏铁保护区内苏铁球花竞相绽放,科普区内的自然学堂也悄然开课。在自然教育导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行走于攀枝花苏铁自然教育小径,近距离观察攀枝花苏铁群落,参与“攀枝花苏铁人工授粉体验”“种子的秘密自然探索”等特色活动,解读“植物活化石”的神奇密码。
  “每一株都是跨越地质年代的活档案!”从旁观者到行动派,自然教育构建起更深层的社会联结,生态保护成为社会共识与文化自觉。
  蜀道青绿处,生命共此时。今日四川,不仅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筑牢根基,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样本,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