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民生福祉始终是发展的核心指向。宜宾市叙州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机电提灌项目落地。其中,龙池乡龙井村大碓窝提灌站的建成投用,正是叙州区“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的生动实践。
倾听民声,找准群众“急难愁盼”
龙井村地处牛青山西面,耕地连片、光照充足,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然而,长期以来,水低田高、缺乏大型提灌设施的难题,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因灌区海拔高、距取水点远、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和投资需求较大,提灌站建设一直未能立项。村民只能依赖肩挑手提或微型抽水机组灌溉,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导致大部分水田被迫改为旱作。上游组村民周自章有一块约2亩的稻田,因水源无保障,去年仅栽种了约0.4亩;高屋组村民张有香2022年花费六千余元改造1亩稻田,2023年因无水灌溉无法种植,2024年虽栽下秧苗,却因干旱无水保苗,粮食减产六成。这些“揪心事”,如何能有一座现代化提灌站?改善灌溉条件、摆脱用水困境,成为村民们心头的“烦心事”。
精准发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
2024年下半年,叙州区农业农村局敏锐把握《宜宾市农业奖补政策》机遇,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将龙井村大碓窝提灌站纳入市级财政提灌站专项建设项目。针对其复杂的建设条件,局里派出技术骨干会同设计单位深入现场,详细勘察地形地貌,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可行的建设方案。项目获批后,叙州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区领导重视、部门及相关单位支持配合,针对财评、电力工程发包等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逐一分析、研究、解决,打通项目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在各部门、单位及乡镇、村组的协同配合下,项目于2025年2月顺利动工,仅用2个月时间便完成建设,赶在大春生产前投入使用,彰显了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与效率。
惠民利民,共享发展丰硕成果
龙井村大碓窝提灌站投资约45万元,提灌站装机容量90千瓦,设计流量60方/小时,设计扬程254米,灌溉管道长度1460米,设计灌面800亩,惠及4个村民小组218户685人。目前,该提灌站已运行200余小时,灌田500余亩。因为有了提灌站作为栽插和保苗用水的保障,灌区内水稻栽插面积比近年增加近300亩。村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提灌站建成后的变化:上游组周自章的2亩田地实现满栽满插;高屋组张有香的农田秧苗青翠,丰收在望。
从经济效益看,灌溉成本大幅降低,每亩灌溉费用从60元降至10元,年节约成本5.5万元;作物产量也将显著提升,水稻亩产预计从400公斤增至450公斤。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提灌站建成、水源得到稳定保障,灌区村民正积极谋划发展稻——鳅种养模式。这种生态种养结合的方式,既能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又能通过多元化经营增加收入,为龙井村乡村产业振兴再添新路。
在社会效益方面,提灌站的建成使当地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充足的水源和可持续运行的机组,让灌区内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实现旱涝保收;水源稳定、成本降低减少了耕地撂荒现象,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促进了基层和谐,基层治理更加顺畅有序。
龙井村大碓窝提灌站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灌溉难题,更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叙州区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供稿:叙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