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6月12日,成都市第二届畜牧兽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暨2025成都畜牧兽医科技成果展在成都市新津区举行。“集中展示新品种(技术)、行业专家分享畜牧业新趋势,这是本次活动的两大看点。”牵头组织本次大会的成都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王定国介绍,希望借助这种形式,帮助成都畜牧行业提质增效。
会场外,主题展板前挤满了人。展板内容主要涉及彭县黄鸡等6个成都畜禽地方品种、川乡黑猪等9个培育品种(配套系),以及生猪节源增效应用技术等30项适用于成都畜牧业的主推技术。
与往年相比,川乡黑猪、大恒799肉鸡、蜀兴1号肉兔等几个新品种是首次在公开场合进行集中展示,为成都养殖户提供了重要参考。
与会场外的热闹相比,会场内的内容同样精彩。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原所长余冰教授结合研究领域,分析了四川养殖业高效节粮的实用操作细则;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科学研究所所长龚建军,分享了国际先进的智慧生猪育种技术、川猪育种的最新进展;农信数智川渝事业部总经理郑时国,分享了数智化转型如何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先后登台,向与会人员分享国内国际畜牧业的新动态、新趋势。
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终落脚点在于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成都市出栏生猪400.08万头、肉禽5859.6万羽,拥有畜牧规模场1290家、种畜禽(蜂)场(站)66个等,全市畜牧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业管理处处长蒋伯川看来,成都畜牧业依旧存在着种业核心竞争力不足、规模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挑战。
“借助今天举行的活动,既可以加强行业内的供需对接,取长补短;又可以帮助大家厘清未来发展方向、攻坚重点。”蒋伯川说,今年,成都将高站位抓好良种繁育推广、高标准推进养殖设施升级、高质量推动生猪绿色发展、高要求抓严动物疫病防控、高水平提升屠宰加工能力,让畜牧产业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