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涵
6月23日,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启动首日,采访团走进德阳市中江县觉慧村(又称“挂面村”),探寻其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蝶变之路。
走进挂面村,扑面而来的麦香之中,透出村落融合发展后的崭新气象。“过去,我们村虽然有半数村民从事挂面产业,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该村常职干部钟金丹坦言。曾几何时,村民居住分散、产业发展不集中,加上这项起源于宋代、以“洁、白、细、柔、空”著称的手工挂面工艺复杂、产量较低,生产出的挂面多以批发形式流向经销商,村民收入难以提升。
德阳工匠陈立亮在切面。文涵 摄
“2022年,中江县启动‘中国挂面村’农文旅项目,这成为我们村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钟金丹说,该项目推动挂面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为村落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文旅融合的成效直接体现在村民的收入账本上。钟金丹介绍,2025年春节期间,村里不少作坊收入大幅增长,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近10万元。紧邻挂面博物馆的一家小作坊老板王婷婷就是受益者之一:“博物馆建好后,带动作用特别明显!2025年春节我的收入就比往年春节多了3万元,很多游客逛完博物馆后,就会来我这儿看看。”
据悉,挂面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业态同步增收,形成“体验+文旅消费”的闭环经济。
产业升级与农文旅融合的成果,在村落的每一处都有迹可循。沿着柏油路在村落中穿行,昔日的土墙农房已变身为“前店后厂”的工坊。银丝般的挂面从木架垂落,德阳工匠陈立亮正在作坊内演示切面工艺。楼下店铺里,游客正排队购买刚出锅的热面。
“以前家门口不通公路,手工挂面只能低价批发。现在不仅可以卖给游客,还能靠煮面挣钱。”陈立亮指着手机屏幕上的订单记录告诉记者,“我们还开通了线上销售,销售额比之前翻了一番。”
“挂面村”新貌。
沿着弥漫着麦香的街巷继续前行,转过街角,热闹的商业水街便映入眼帘。在挂面村商业水街入口,中江县挂面村社会投资方负责人袁红梅指向不远处的建筑说:“那片占地51.87亩的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正在抓紧装修,旁边18间以挂面十八道工序为主题的民宿生意火爆。”接着,她又翻开手机相册,展示节假日期间商业水街的热闹场景:“每逢节假日,水街的人流量能高达10万人次。2025年春节期间,许多商户下午4点就卖空了所有小吃。”
“接下来,我们将整合业态内容,为中江挂面村注入更多新鲜元素,将中江挂面村打造为集农文旅多元化一体的乡村生活综合体。”中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