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自祥 文/图)“以前我们种地,就靠自己的力气和经验,现在不一样了。”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丁香村的职业农民陈钦德站在绿油油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前,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有国有公司统筹,村集体经济组织,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每月能领工资,年底还能分红,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农户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耕作
陈钦德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今年初自流井区启动的“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试点。该模式通过“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农民+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由国有公司统筹资源,聘请职业农民负责种植管理,村集体组织协调,农户参与分红。这不仅破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还通过专业化种植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运用科学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种植效益。”四川龙乡聚美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
如今,这套创新机制已在飞龙峡镇丁香村、星星村的390亩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基地展现出成效。绿浪翻滚、满目生机的景象背后是创新农业模式与机械化耕作的结合,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以前种地累,收入还不高。现在有了机械化,轻松多了。”职业农民张宇一边操作着农机设备,一边感慨道,“我们按照科学标准种植,产量和质量都有保障,收入也稳定了。”
农机作业现场
这种稳定感不仅来自生产环节的优化,也得源于销售渠道的保障。“我们和国有公司签了订单,他们负责销售,我们只管种好地。”职业农民刘洋说。国有公司打通销售链路,破解了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的难题。这种“各司其职、多方共赢”的机制,有效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形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带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农户既有分红又有务工收入。
下一步,自流井区将持续深化“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扩大试点范围,计划明年将种植模式推广至周边2个乡镇;联合自贡市农科院优化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技术标准,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订单农业+品牌营销”模式,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收益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