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春燕 李弘)7月10日,记者从资中县生态环境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论坛——2025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论坛”上,中华环保联合会推荐发布了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资中县探索实施“三全联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入选。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发布
据介绍,中华环保联合会今年1月开始在全国征集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响应,经过初评、复评及组织专家优中选优和公示,最终产生了此次向社会推荐发布的42个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资中县锚定“筑牢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和谐资中”目标,聚焦“调查监测、负荷评估、污染治理、绩效评价”工作任务,构建“1+2+6+13”架构矩阵,一体推进“查—测—划—治—评”,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县域转化通道,绘制船城乡村共富共美蝶变跃升新画卷。
资中县探索实施“农+牧+渔”全产业融合施治,推动实现从“前端放量”向“源头减量”转变。运用灯诱、色诱、天敌昆虫等手段打造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区4.82万亩,织密虫害防治“农设网”;推广“猪(牛)—沼—果/粮/菜”等绿色循环农业模式,建立种养循环示范区5.3万亩,打通绿色种养“循环链”;推广“设施渔业+稻田”“设施渔业+果树”尾水处理模式,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筑牢尾水处理“防护堤”。
资中县青山绿水
资中县探索实施“消+转+收”全流程协同发力,推动实现从“中端限制”向“过程管控”转变。针对农村“三边一区”建设“四格式”化粪池,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消纳”;将22个镇划分为6个区块,区块落实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快转运”;设立镇村农膜回收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推动农业物资废物“就地收处”。
资中县探索实施“阻+护+清”全流域整治提升,推动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生态缓冲“阻农污”,建设生态缓冲带阻隔并净化农田面源污染进入水体;堤岸整治“护水土”,推进植被恢复、水生森林系统构建、仿生木桩护岸,拓展生态隔离带,加固稳定原有河岸;生态沟渠“清尾水”,将农田沟渠、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沟渠改造为生态沟渠,延长污水滞留时间,提高拦截、处理效率。(资中县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