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部县八尔湖镇林家垭村的400亩虾塘里,工人们划着小舟穿梭于水草丰茂的塘间,一网网青红透亮的小龙虾跃出水面,溅起晶莹水花。农场负责人江山的脸庞笑意盈盈,这位扎根乡土的女企业家,用十年光阴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渔光曲”。
养殖逐梦:一塘清水蕴生机
2014年,在外打拼的江山偶然接触到生态养殖理念。“八尔湖的水这么清,为什么不能培育出优质水产品?”怀揣着这份热情,她毅然来到南部创业。
初入行的她连虾塘pH值都不懂,白天钻进塘口观察虾苗习性,夜晚挑灯研读养殖手册,还多次赴湖北、江苏等地拜师学艺。经过3年摸索,她果断流转土地打造虾塘,引入活水循环系统,就此拉开小龙虾生态养殖的序幕。
“虾的底板净不净,全看这一塘‘水下森林’。”江山带着技术团队反复试验,最终构建起“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的复合生态系统:上层漂浮植物遮阴降浊,中层沉水植物供氧净水,底层微生物分解残饵。
为攻克饲料配比难题,她将冰鱼碎与玉米粕按季节调配,夏季增投黄豆提升虾壳硬度,冬季添入小麦胚芽增强抗寒力。“我们的虾每天吃20元1斤的‘定制餐’,住的是净化循环的‘湖景房’,个个都是肌肉结实的‘健身达人’。”正是江山的这份执着,让虾塘亩产突破250斤。
品质突围:带领乡亲共致富
2021年,小龙虾市场遇冷,江山却借机打响品牌战,创造出“活力分拣流水线”:活虾入筐前先过“活力关”,剔除软壳萎靡个体;再经“品相关”,筛选出腹白腮净的优质虾;最后严控“规格关”,挑选重量达标的虾装箱。
这近乎苛刻的要求曾让工人叫苦不迭,但当江山带着样品辗转成渝市场时,客户们“开箱即见虾钳高举”的惊叹验证了坚持的价值。如今“八尔湖清水虾”已成为成渝生鲜平台的免检产品,旺季日销2000斤仍供不应求。
在江山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分拣车间里,30余名当地村民练就了“3秒辨虾”的绝活。“江大姐不仅教技术,还帮我们买保险。”正在打包的村民刘翠华笑着说。
通过“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收购”的联农模式,她带动周边10户村民养殖清水小龙虾近80亩,户均年增收超4万元。江山的下一个目标是建起小龙虾深加工厂,让小龙虾爬上更多百姓的餐桌。
夕阳西下,波光中水草摇曳,亿万尾虾苗正茁壮成长,江山习惯性地在塘边查看增氧机运行情况,以匠心守护绿水青山,用实干坚守创业初心。(供稿/供图:南部县委宣传部 夏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