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学会开农机 村干部将持证下田 南充启动“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7-1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刘佳)“等通过了考试,我们村常职干部人手一本农机驾驶证!”7 月 9日,南充市仪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科目二考场上,马鞍镇琳瑛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王丽说完这句话后,信心满满地登上收割机。她身后,还有50余位村干部正紧张候考。
  众人齐聚,源于6月底南充启动的“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作为二期学员,王丽在经过5天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后,已顺利通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考试。通过考试后,她将按流程领取相应的农机驾驶证。
  当前,南充正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机保有量达82.9万台(套),但农机手短缺现象凸显。“持证农机操作手6551人,数量有限且很多长年在外务工。”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科科长邓彦熙表示,当前亟需打造一支稳定可靠、响应迅速的本地化农机手队伍。
  懂村情、留得住、能带动的村干部群体成为理想人选。4月,南充对2700余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两委”干部农机驾驶证持证情况开展摸底调查,从1.2万余名村干部中筛选出10929名符合条件,但未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或农用无人机操作证的村干部。
  基层的迫切需求加速了这项计划落地。
  仪陇县义路镇佛国庵村可耕种土地有3000余亩,但常住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百人。“地不能撂荒,必须靠机器。”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华介绍,9月村里将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宜机化耕地将增至2000余亩。村内虽有机具齐全的家庭农场可代为耕种,但仅有2位农机手,“抢收抢栽的时候搞不赢,村干部就要顶上。”
  去年,立山镇梭嘴村联合周边几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农机专合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当时收水稻请了十几个外地农机手,我们不仅拿不到作业收入和补贴,还要管人家食宿。”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梭嘴村党支部书记李波告诉记者,培养成规模的全职农机手队伍成本高、压力大,于是他们计划将常职干部培养成可灵活轮替的农机手。
  “每位村干部至少要掌握1种农机操作技能,确保各村‘两委’干部均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农用无人机三项操作证,可实现耕种防收主要环节全覆盖。”邓彦熙介绍,将分年度、分批次开展培育工作,力争2027年8月全市持证村干部突破1万人。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负责人认为,在全省农机手紧缺、队伍青黄不接的背景下,南充将村干部培养成农机手,是一项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农机利用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建议加强规划布局、政策引领,逐步把村干部培养成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装备的实践者、推广者。”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