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直属公司会员开户【19038888885】微信电话同步【1903-8888885】:1:访问官网,首先腾龙公司的官方网站,找到‘开户注册’或类似的选项,2:填写您所需要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3:选择账户类型,点击注册(记者 李婷婷 郭建坤 摄影报道)清晨七点的麻感坝村,薄雾还没散尽,银海丝绸大通蚕桑养殖基地的桑园里已经响起了簌簌的采摘声。30多个村民背着背篓穿梭在桑园中,鲜嫩的桑叶很快装满背篓。不远处的大蚕养殖房里,唐伟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翻看蚕宝宝的“口粮”,眼里的专注藏不住。“你看这30张蚕,再过几个小时就可以上树结茧了。”唐伟轻声说。
唐伟,四川银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同时也是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蚕桑基地负责人。从退伍军人到园林职工,再到如今的“蚕司令”,他的人生轨迹早已与这片一望无际的桑园紧紧缠绕,谈起蚕桑产业更是如数家珍。
唐伟拿着蚕宝宝向记者介绍
一片桑园的逆袭,从“门外汉”到“蚕司令”
唐伟的蚕桑情缘,得从岳父的家乡麻感坝村说起。退伍后在南充市园林处工作的他,本与蚕桑并无交集,却因为一份对乡土的眷恋,便跟着岳父一头扎进了麻感坝村的桑田。
“当时就觉得,回村发展蚕桑产业,既能守着土地,又能带着乡亲们干点实事,还能让蚕丝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纽带。”唐伟笑着说,眼神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大通核心示范桑园主要集中在麻感坝村、高顶寺村、新庙村、赵子河村等四个村,为便于管理,银海丝绸将基地划分为7个片区,配设8名管理员。其核心示范桑园面积达5000余亩,栽植桑树400万株;蚕房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9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和1个智能共育中心错落分布其中。
“蚕虽小,却藏着大学问。”唐伟边说边带记者走进大蚕养殖房,只见30张即将上树结茧的蚕宝宝正“埋头苦吃”。为了满足这些小家伙的“饭量”,每天早上7点,30多名工人就会穿梭在桑园里采摘桑叶,“一天下来,这30张大蚕要消耗掉7000斤桑叶。”
从桑叶到蚕茧,每一步都凝结着精心照料。“我们每年能养殖8个批次的蚕,今年已经养了1850张。”唐伟指着蚕房里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语气中满是骄傲,“按照每张蚕产茧45公斤算,光是这一年的蚕茧,就足以堆成一座小山。”
而这些高质量的蚕茧,不仅会直供银海丝绸用于蚕丝被的制作,企业还会为一些大品牌做蚕丝被代加工,让桑园里的收获沿着产业链不断延伸。
白白胖胖的蚕宝宝
桑枝桑叶都是宝,产业链上的“连环计”
银海丝绸大通蚕桑养殖基地的发展,可不是孤军奋战。截至到2024年,银海丝绸对基地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统筹利用合兴嘴市级果桑基地2000余亩核心桑园,实现了果叶资源兼用。在基地的带动下,大通镇的蚕桑产业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优势特色产业。
“桑树浑身都是宝!”唐伟在桑园里算起“生态账”:每年10月至次年2、3月不养蚕时,没吃完的桑叶卖给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做桑叶粉,桑枝则卖给南部发电厂发电,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护了环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还是全国首个实现彩色蚕茧标准化的基地。彩色蚕茧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吸引众多游客观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这片5000余亩的桑园,不仅带来了美丽风景,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基地养蚕3000张,实现收入900多万元;带动24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2800多元;更让1100多户农民(含105户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增收。
每次看着村民们领工资时的笑脸,唐伟都觉得:值了。
银海丝绸大通蚕桑养殖基地
科技加持+政企联动,蚕桑产业的“硬核支撑”
基地的成功,离不开科技支撑与政企联动。银海丝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专家工作站及南充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工作站,30余名来自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专家作为“技术后盾”,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更是常客,隔三岔五就来基地“把脉问诊”。
2023年,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利用原麻感坝村杨祠寺废弃学校校舍,改造出400平方米智能化共育中心,为各片区提供小蚕共育和科学试验服务;同时在黄泥嘴中心蚕房建了20平方米的催青室,配备先进设备,可独立开展催青工作。
“现在养蚕不能光靠经验,得靠数据。”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负责人介绍,2023年9月协助基地引入的气象监测系统,如同“智慧管家”,能实时采集气压、温度、土壤氮磷钾含量等数据,直接传到技术员手机上,既提高了养蚕精准度,又大幅降低了病虫害风险。
在专家助力下,基地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全自动省力化养蚕设施正处于试验中,未来有望大幅提高效率。“科学种树、科学养蚕,才能走得远。”唐伟深有感触。
如今,大通镇已形成万亩桑园规模,麻感坝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成为嘉陵区申报“中国桑茶之乡”和“中国蚕丝被之乡”的重要基地,也是嘉陵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伟这位在桑园里耕耘的“追梦人”,正带着乡亲们,在这条充满希望的“丝”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