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理县:高温天气下 高山蔬菜的热与冷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7-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阳光太毒了,这几天最高温都突破了30℃,新种下的苗子死了不少。”7月17日,理县朴头镇梭罗沟村种植大户王进霞顶着烈日,一边指挥工人将收获的白菜装车,一边安排下一茬莴笋和白菜的播种工作。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让她有了短暂的烦恼。
  王进霞所在的梭罗沟村海拔有2000多米,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高温并非常态。王进霞说:“每年的高温天气就这几天,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只有20多度。”

未命名-1.jpg

工人将大白菜装车。 受访者供图

  抛开“短暂的烦恼”,理县这类四川的高海拔丘陵山区,在夏季种植蔬菜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理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特别是大白菜的种植。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让大白菜生长缓慢却紧实脆甜,同时延长了其销售周期。每年,理县大白菜从5月到11月持续上市,恰好填补了成都平原的“秋淡”缺口。
  在100多公里外的成都彭州市,作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不少蔬菜大棚却空置了近一个月,蔬菜生产进入了淡季。
  彭州田一美蔬菜种植专合社负责人鲍开春解释说,合作社有70多亩设施大棚,从6月底开始,就只保留了10多亩大棚苦瓜,另外50多亩大棚都空置着。“太热了,棚外气温都接近40度,更别说棚内,除了苦瓜等品类,大部分蔬菜都难以适应,会导致生产、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从6月底开始空棚,直到8月初再重新利用起来,培育秋冬季蔬菜种苗,一直到次年6月,如此循环往复。“空出来的一个多月,做一些除草、施肥、整地之类的工作,正好让土地恢复。”鲍开春说,这是成都平原的蔬菜种植户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种植模式。
  相比高温,更让王进霞犯愁的是持续低迷的蔬菜行情。
  今年,王进霞在海拔2000多米的梭罗沟村种植了20多亩蔬菜,和理县大多数种植户一样,她主要种植莴笋和大白菜。“现在1斤白菜只卖到2到3毛钱,而装车的人工费每斤需支付1毛钱。”王进霞坦言,如果算上前期投入的人工、肥料、农药等成本,卖白菜有可能亏损。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亩产1.5万斤算,一亩白菜的前期成本在2000元以上,再加上装车人工成本1500元,平均每斤白菜要卖到0.25元左右才能保本。
  莴笋的行情同样不容乐观。“6月底开始,我种的第一批莴笋就上市了。头两天行情还可以,每斤能卖到7-8毛钱,之后就一直跌,最后稳定在每斤3到4毛钱。”王进霞表示,由于莴笋种植成本更高,且亩产量只有白菜的一半左右,亏损更厉害。
  好在理县白菜和莴笋不愁销路。近几天,王进霞每天要卖出近10万斤大白菜,“把地腾出来后,接着种莴笋和大白菜,后续行情说不准会涨起来。”她念叨着。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