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乡村发展培养乡村主理人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7-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7月7日,小暑,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下称“成都农职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马先友等4位同学,还沉浸在暑假回家与亲人相聚的欢欣中,就收到了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植悟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植悟公司”)负责人晏小强打来的电话:公司决定聘请你成为正式员工,包吃包住还发工资,来当乡村主理人。
  岷江村,正是马先友等20名同学今年共同成长的地方。今年3月10日,成都农职学院创新推出“有为青年进乡村”创业实践企业学徒项目,选拔出20名学生入住岷江村,接受学校和公司的共同培养。经过100天的历练,他们如破茧之蝶,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会沟通、协调、统筹以及视频制作、网络推广等,成功蜕变为优秀的乡村主理人。
  成都农职学院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围绕乡村发展进行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找寻到新的方向。

未命名-1.jpg

郑佳老师(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高校学子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江安河在都江堰从岷江中分流而下,在岷江村又分流合流形成一个流水环抱、绿树成荫的乌龙岛,即便遇上高温天气,这里也是河风徐来、凉爽宜人。
  植悟公司的双溪烤房就在这个岛上,有三个烤炉,销售的主要是特色美式烤肉。马先友作为组长,最初带领3个同学到这里负责打理这个经营点。他们请来师傅教了一天的基础知识,比如如何腌肉、烤肉时温度要精准控制在100—130℃,要烤8—12个小时,如此才能烤出外焦里嫩、美味可口的佳肴。
  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马先友带领团队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和视频潜心钻研,很快就烤制出资格美味的牛胸肉、猪排,还大胆尝试烤五花肉、猪蹄、鸡等,甚至拓展到披萨、汉堡、树棍面包等领域,现在定下来试验的是自助烤串,力求以更多的美味选择吸引来更多的顾客。
  “美式烤的五花肉、猪蹄最受欢迎!”实践出真知,马先友对探索的成果很是自豪。最让他难忘的是,他一次带领团队接待400人的机车派对,都吃美式烤肉,他们在几个同学的增援下,从头天早上9点忙到第二天中午12点,忙了整整一个通宵,客人都非常满意。
  现在这里把“烤肉+露营”作为运营方向,还增加了游泳池、河边露台、攀树、溯溪、抓泥鳅、烤树棍面包等体验项目。岷江村作为四川首个机车友好村落,与学生共同成长起来的双溪烤房,已经成为车友们聚会的重要场所。
  学校与公司共同设计的轮休制,确保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运营的能力,而在这里的学习、实践与经历,也让马先友等人以后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更有底气。

未命名-1.jpg

马先友在做美式烤肉

植悟公司 整村运营 求才若渴
  植悟公司是由投资人晏小强同岷江村集体经济合伙成立的一家运营公司,而今年已经是晏小强从IT行业转型乡建的第六年了。源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他率先把营地理念引入岷江村,“没想到2021年火得一塌糊涂,看来人们都很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
  然而,乡村资源分散,独立运营经营场所面临诸多困难,于是晏小强提出了整村运营的理念,并成为了岷江村的乡建合伙人,在这里推出了露营地、餐饮、民宿、书舍、青旅等五大类十多个消费场所。但在发展过程中,他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就是请人来运营,如果不专业,人工成本很高,运营效果还不好。优秀专业的运营人才,薪酬要求高,公司难以承受。”
  公司要在乡村生存发展,就必须精打细算。去年9月,晏小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与成都农职学院进行了供需对接。乡村需要人才,高校需要就业,经过近半年的协调筹备,植悟公司同成都农职学院达成共同培养乡村主理人的协议。对植悟公司而言,可以在提高运营水平的同时降低用人成本,而对成都农职学院来说,这正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契机。
  合作的第一期正好是100天,实际效果让晏小强很是满意,“乡村需要年轻人才,年轻人才让乡村更具活力,增加了经营场所的活力和活跃度。通过同学校合作进行教改探索,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4237bd7e41de14cb2303adab64b72048_bbf4c81405e4c634198696331c18d850.jpg

机车派对的接待,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

成都农职学院 创新育人 助力乡村
  成都农职学院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旨在借鉴学徒制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由师傅手把手传授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把课堂搬到乡村,是学校长期以来的理念。有为青年进乡村,就是要通过实践导向,培养德技兼备的乡村实用人才。”该校经贸学院党总支书记廖亮一语中的。
  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团队队长郑佳,是经贸学院教研室主任,实践经验丰富,曾带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与义乌工商学院合作进行过电商培训;还把乡村项目引进学校,让学生参与策划,线上线下进行推广等。
  为了配合乡村主理人才的培养,郑佳介绍,学校专门就此进行教学改革,安排学生在大一大二上完所有课程,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方式来置换专业课学分,让学生能够安心在农村学习,把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并在回校时安排专业课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
  在郑佳看来,真实场景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拆墙效应”,“拆掉了教室的‘围墙’,学生每天置身于乡野课堂,由企业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咖啡、冷饮、管理民宿。学生拍了很多一分钟技能包短视频,随时可以学习;拆掉了专业‘围墙’,驻村的20名学生交叉学习、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电商平台开了网店,卖自己家的农特产;拆掉了评价的‘围墙’,现在采用多方评价,要企业、学校、村民、家长等满意度多维评价,让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拆墙”效果喜人,驻村学生成长很快,采集的短视频素材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哺,在岷江村还孵化了15个学生账号,线上推广岷江村的产品和业态。
  让成都农职学院院长严吉明感到高兴的是,学校在岷江村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很多地方的关注,不少村、镇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他希望这种人才培养新模式能从岷江村出发,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发展作出学校应有的贡献。(图片由成都农职学院提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