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排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勇 文/图
“三江牛”是我国唯一适应高海拔寒冷山区的乳肉兼用型地方黄牛品种,因主产于汶川县三江镇而得名,距今已有千年养殖历史。其耐寒耐粗饲、抗病性强,肉乳品质优良,在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20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饲养员正在喂养“三江牛”
7月23日,看着一头头初生牛犊越来越健壮,汶川县科农局畜牧科负责人蒙欣感到非常欣慰:“经过多年的系统保护,我们汶川‘三江牛’种群数量稳步增长,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不仅为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库增添了活力,更为川西高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汶川县水磨镇刘家沟村高半山的“三江牛”保种繁育场和育肥场,在工作人员的精心饲养下,圈舍内大大小小的“三江牛”膘肥体壮。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平介绍,该村的“三江牛”保种繁育场于2021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拥有300余头牛。保种繁育场建成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让当地村民能够学到养殖技术,为下一步发展“三江牛”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全县“三江牛”现存栏 4100 余头,其中“三江牛”核心保种繁育群现存栏能繁母牛825头、成年种公牛65头。近年来,为保护“三江牛”这一珍稀遗传资源,汶川县划定三江镇、水磨镇、漩口镇3个行政区域为《三江牛遗传资源保护区》,通过“政府主导+科研支撑+合作社参与”的模式,建立纯种繁育基地3个,组建专业养殖合作社8家,对存栏纯种“三江牛”进行建档立卡、系谱管理,构建起全方位保护体系。
“为探索‘三江牛’产业发展新路径,汶川县积极配合州畜科所和西南民族大学的专家们,开展‘三江牛’种质特性研究和高品质牛肉生产技术研究。目前‘三江牛’雪花牛肉屠宰实验取得成功,保种场内饲养的首批三江雪花牛近期就能出栏。”蒙欣介绍说,通过与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三江牛”种质特性研究和高品质牛肉生产技术研究,2020年汶川“三江牛”雪花牛肉屠宰实验成功,经过5年的繁育,今年首批饲养的“三江牛”雪花牛肉也将正式出栏上市。全县成功寻找到以产业促保护的“三江牛”资源保护新途径。
下一步,汶川县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建立“三江牛”产业园区,推广“粮改饲”、标准化圈舍养殖、开发“三江牛”特色乳制品和生态牛肉产品等举措,全面提升“三江牛”养殖经济效益。推动遗传资源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让这一珍稀品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汶川一张独特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