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这个暑假,四川德阳广汉在全国旅游版图上“热力值”依旧不减。作为世界级文旅IP,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来到广汉,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
看着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黄金面具,希腊游客埃里尼感慨:“这张黄金面具跟古希腊的一张黄金面具非常相似!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共性。”
从闪耀的“金色名片”到开放的“世界文明会客厅”,三星堆博物馆正敞开怀抱,热情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广汉市作为天府旅游名县和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文旅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依托三星堆这一独特的历史馈赠与文化瑰宝,广汉锚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全市文旅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广汉接待游客1420.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45亿元,连续5年站上“千万游客、百亿收入”台阶。《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显示,广汉市位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88位,较上年跃升9位。如今,三星堆文物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标识,其展览足迹已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名片。
三星堆博物馆人气旺。 秦立军 摄
流量爆棚
三星堆成四川文旅“超级入口”
7月22日下午6时,仍有大批游客涌入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公众服务部负责人汤莉介绍,为应对游客持续高涨的参观热情,三星堆博物馆在节假日和寒暑假特别推出“延时服务”,将闭馆时间延迟至晚上8点。今年暑期的“延时服务”从7月1日起全面启动,已惠及数万游客。
今年暑假开始以来,三星堆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数量超2万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三星堆博物馆多措并举:除启动“延时服务”外,还采用动态票务调控机制,游客可提前五天预约购票,确保参观体验质量。
在讲解服务方面,三星堆博物馆突破传统模式,构建“专职+兼职+智慧导览”立体化服务体系。建立兼职讲解员库,吸引150余名三星堆文化爱好者加入兼职讲解员队伍,参与三星堆文化传播。同时,投入3500套智慧讲解设备,推出微信扫码讲解服务,有效缓解人工讲解压力。
自2023年新馆开放以来,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陕西游客刘超参观三星堆文物后,又开启了一场“寻觅三星堆”之旅。这是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探索体验项目,游客可通过VR“亲临”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以考古发掘的第一视角感受文物出土时的惊喜。
三星堆博物馆还将文物修复馆打造成融文物修复、文物展示、参观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普课堂”。游客进入修复馆以后,可以近距离看到文物修复的过程,还能一睹出土文物的风采。
文创区同样人气爆棚。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吸引游客纷纷购买。自2020年以来,三星堆博物馆采用自研和联合开发两种方式累计开发文创产品2700多款,目前在售产品1800款。2024年,三星堆文创销售收入近2亿元。
这个夏天,三星堆博物馆化身跨文化交流平台,“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旅程——希腊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两大特展同期举办,让游客一日穿越古蜀秘境、世界屋脊和爱琴海岸。不少游客感叹:“在这里既能探秘古蜀文化,又能领略世界文明,体验超乎想象。”
自2023年7月新馆开馆以来,三星堆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量突破600万人次,成为四川文旅的“超级入口”。
房湖公园一角。 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文塑旅
“三星堆+”激活文旅新生态
三星堆不仅是沉睡三千年的文明密码,更是撬动亿级文旅市场的“顶流IP”。广汉市正以三星堆为“极核”,积极推进“三星堆+”战略,通过文化赋能、场景再造、产业融合,构建起全域联动的文旅新生态。
距离三星堆博物馆1.5公里处,一座以三星堆考古为主题的研学基地——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悄然走红,成为不少家长带孩子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后的首选体验项目。
基地负责人梅寒娇介绍,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设有三大体验场景,分别是考古现场、制作工坊、古蜀村落,对应三星堆遗址考古遗存、工艺技术、社会生活三大内涵,也为三大类主题课程“考古发掘、制作建造、古蜀生活”服务。“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小小文物修复师’,体验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乐趣,还可以走进古蜀村落,体验古蜀人的日常生活。”
这座考古探索基地是三星堆镇三星村的集体经济项目,由一处废置的水上乐园改建而成,过去两年吸引近10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营业收入达700万元。在该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广汉已涌现出10余家三星堆主题研学基地。
“三星堆这一文化瑰宝是我们最独特的竞争优势。”广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往,由于三星堆景区周边配套文旅供给相对滞后、全域文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并且紧邻成都这一超大城市,不少游客参观完三星堆博物馆便匆匆离去。“产业链短、消费场景单一,是留客的最大瓶颈。”
如何将“流量”变“留量”?广汉的破解之道在于“三星堆+”的立体化开发。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整合美食美景等文旅资源,将三星堆博物馆与房湖公园、三星湖、三水易家河坝、向阳镇火锅公园、连山镇桃花山景区等串联,构建15分钟文旅圈;以三星堆为IP打造三星堆新年大典、三星堆火锅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推出三星堆+乡野漫游、三星堆+体育休闲、三星堆+研学体验、三星堆+特色美食等精品游线。
如今,“广汉不止三星堆”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来广汉“一站游”变成“一日游”:游客上午探秘三星堆青铜文明,下午在房湖公园触摸千年前的雒城遗址。游客还可以在国家4A级景区易家河坝体验垂钓、水上乐园与主题民宿,在连山镇桃花山景区赏花品果、吃非遗美食大刀回锅肉;走进城区雒城夜市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在“烟火气”中触摸广汉这座城的文化肌理。
“我们通过深耕在地文旅资源,打造更多市场定位准、辐射带动强的打卡地,让游客来广汉多看一站、多住一晚,从‘打卡三星堆’转向‘体验整座城’。”上述负责人表示。
三水易家河坝。 詹灵 摄
深度融合
“产城景”一体化重塑文旅新格局
三星堆是世界级文旅IP。广汉提出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既符合三星堆的价值,也符合各界期望。
围绕这一目标,广汉积极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编制《广汉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广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通过多规合一、全域联动,构建起“一核一心两轴四组团”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核”是三星堆文旅发展极核,“一心”是雒城历史文化核心,“两轴”是天府大道北延线文化景观展示轴和鸭子河生态历史文化传承轴,“四组团”是航空文化体验组团、天府美食体验组团、龙泉山北麓花境度假组团、原乡农业休闲组团,形成全域旅游的“黄金骨架”。
在规划引领下,广汉实现产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形成以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的农业旅游、以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为主的文化旅游、以通航产业园为主的通航旅游、以向阳食品产业园为主的美食旅游等。
其中,现代农业旅游以特色破局。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金鱼镇和连山镇,将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成“稻香公园”,田间小道变身旅游步道,串联广汉市土地改革陈列馆、小麦专家大院、稻麦全产业链展示馆等资源,发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村民创新开发“稻田咖啡”“共享菜园”等体验项目,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广汉还推进火锅文化与火锅产业融合。当地火锅产业年产值超160亿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锅产业聚集地。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陶三足炊器”被誉为最早的火锅器具。广汉在距离三星堆博物馆约10分钟车程的向阳镇,打造了一个近百亩的“火锅公园”,让游客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后能品尝到“有文化味”的火锅,实现从文化体验到美食消费的无缝衔接。
如今,当地正打造多个文旅新亮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房湖公园因地处唐代名相房琯开凿的“房公湖”遗址而得名。广汉市将房湖公园升级打造为又一文旅地标,通过《房湖夜月》实景演出、《大唐迎宾舞》等演艺项目吸引游客,并利用琯园、文庙等空间打造“六艺+非遗”研学基地,集中展示广汉历史文化。依托三星湖4000亩湖面资源,引入图书馆、特色餐饮、露营等业态,建设水上运动培训基地,申办高端赛事,打造集观光、休闲、消费于一体的文体旅综合体。此外,雒城夜市将规划非遗街区,强化美食文化标识,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并引入脱口秀、小剧场等新业态,丰富夜间文旅体验。
“产城景”融合模式,将全域资源有机整合进大文旅格局,让游客走出三星堆博物馆后,依然能在古街巷陌、田野风光中继续探寻广汉的文化脉络。如今的广汉,正逐渐蜕变为一座可触摸、可品味、可沉浸的人文之城,实现从“单点爆红”到“全域共兴”的华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