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东)“菜有人收,价有保障,我们只管把菜种好!”菜农李大姐笑得爽朗,三台县作为国家级农产品供应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小蔬菜”当成“大民生”,7月中旬召开的全县蔬菜产业产销对接工作会议,探索政府部门牵头、社会组织搭台、产业主体唱戏的“三位一体”机制,赋能百姓增收,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政府部门牵头:让信息多跑路,让菜农少跑腿
“过去菜农打电话问十家收购商,不如今天会上见一次面。”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开门见山。会议当天,县工信、商务、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30余家企业、50多名种植大户同坐一堂,当场建群加群,旨在打破信息差,拓宽市场渠道、统一生产技术标准、保护品质品牌,共同推动三台县蔬菜产业升级。很快,像“哪位老板种植毛毛菜、小青菜、小葱、香菜等品类?我每天都需要货,越多越好”、“哪位老板有西藏送货的?”这样的消息就开始涌现,大家纷纷利用这次机会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二、社会组织搭台:从“被怀疑”到“被需要”
“以前大家觉得我们只会发通知,现在政府带着我们一起干,活动组织起来有号召力多了。”县家庭农场联合会会长巫成宝感慨。联合会中拥有几十年蔬菜种植经验的成员分享道:现在我带着儿子一起做蔬菜产业,我们发现,像“一口茄”这样做外贸出口是个不错的方向,日本、韩国都有合作商,但必须严控菜苔等果蔬的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收。政府背书、平台透明,联合会不仅承诺“产销对接零差价”,也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产品、融资保险、产品推广等服务,如与台沃集团等多家品牌农资厂签订直采协议,种子、肥料、农药“统采统配”,成本平均下降 5%,贷款利率年息3%,及时解决大家在主耕、种、防、收、烘、储、运方面的难题。
三、产业主体唱戏:订单落地,农民增收
梓滋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梓丰优选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台沃集团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对蔬菜市场行情的预判,梓滋味企业领导叮嘱大家:我们今年有4万吨的青菜需求,在订单农业的背景下,希望大家不要扎堆种植同一品种。
“三伏天这么热的天气,我们的蔬菜仍然不烧芯,比山东寿光的情况都要好些,三台蔬菜加工后的口感要好于其他地方,这是我们的优势”梓丰优选企业领导分享说,他们想联系成都的一些单位食堂来三台现场看看供货质量,但不清楚可以去哪些地方看哪些蔬菜,有了今天这个对接会就好办了,打算八月带成都采购方过来看看,达成合作后预计可消耗各类蔬菜共50万吨。这些前沿消息有效增强了大家的信心,种植的蔬菜实现“订单价”锁定,菜农便不再赌行情。
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何爱坪介绍:这种政府+社会+组织产业主体的“三位一体”模式将长期运行并不断优化。务实高效的产销对接,托起三台21万亩蔬菜的增收希望,写下三台县“有为政府”联农带农、致富增收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