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梦帆)“总体来看,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近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这一要求彰显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为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国家林草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按照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管理目标,国家林草局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和归类,制定《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标准,明确划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原则、条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撤并整合自然保护地、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分区,着力解决边界不清、重叠设置、保护空缺、保护与发展矛盾冲突等问题,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图库。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更加准确,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与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分布规律等现实国情更加契合,有利于更好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建立国家公园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平台,利用高新技术定期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开展了近60批次遥感监测,组织地方及时核查整改。
据介绍,今年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十年来,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从试点探索,到逐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从一地一域到布局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走出一条不平凡之路。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强系统治理,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慎设立新的国家公园,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