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玉米收获机在不同地形下,日均可收40到80多亩,而人力日均收割不足1亩
●四川玉米机收率从2021年起快速提升,目前已达25%以上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热浪翻滚的田间,十几分钟内,4台玉米收获机协同作业,5亩多成熟的玉米便被“颗粒归仓”——这是8月6日,记者在中江县玉米机械粒收观摩会上看到的场景。随着四川2000多万亩春玉米陆续成熟,高效低损的机械化收获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专用玉米割台收获的玉米籽粒匀净、破损少。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孔凡磊点明了观摩会的目的,“邀请周边种粮大户现场观摩,就是让大家亲眼看看专用玉米收获机的优势,带动规模种植户推广应用玉米籽粒专用收获机,提高玉米机收质量,降低机收损失。”当前,四川玉米收获面临人工成本高、效率低、请工难的困境,尤其对数百上千亩的种植大户而言,机械化是出路。
“专用玉米收获机在不同地形下,日均可收40到80多亩,而人力日均收割不足1亩。”来自江苏的农机服务团队负责人李亚及其团队常年携带10多台农机全国跨区作业,“玉米等作物机收需求激增,我们每年两次入川,四五月收小麦,七八月收玉米。”
提升机收效率、降低收获损耗,是孔凡磊团队提升四川玉米单产的核心课题。“四川玉米机收率已从2021年起快速提升,年均增长3-5个百分点,目前已达25%以上。”孔凡磊认为,但两大瓶颈依然存在:一是种植行距不规范,不适应主流收获机,机收损失率高;二是部分农户采用杂粮割台搭配稻麦收获机主机进行机收,导致籽粒含杂率、破损率高,品质下降,降低了销售价格。
玉米在收获机中完成脱粒
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展示了不同收获机收获的5堆玉米籽粒。由于差异明显,引来不少种粮大户围观点评。孔凡磊现场抓起两把籽粒向记者解释道:“专用玉米割台将果穗摘下来,输送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同时改稻麦收获机钉齿冲击脱粒为玉米揉搓脱粒,因此收获的籽粒匀净、破损少、几乎无杂质;而杂粮割台机收则导致杂质多、破损严重。”
品质差异直接关系收益。中江县种粮大户肖林算了一笔账:“杂质破损多的玉米,每吨要少卖约100元。”他早已购入3台玉米专用收获机,不仅满足自家几百亩需求,还能服务周边农户。
该示范田块由种植大户奚胡建管理,这是他首次尝试机收粒用玉米,看到机收的表现后很满意:“省心!收完后地里干净,籽粒品质也好。”他往年种青贮玉米也依赖机械,今年改种粒用玉米后,发现采用机收效果更好。“来年接着种。”他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