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操作:生产主体记录产品名称、产地、联系方式、生产过程等
输出:农产品+追溯凭证(包含追溯码)
收购
操作:收购商扫描追溯码,确认信息无误后收购农产品
输出:农产品+追溯凭证(继续流转)
运输
操作:运输过程记录(时间、路线等)
输出:农产品 +追溯凭证(到达批发市场)
批发
操作:批发商户使用小程序扫描追溯码,完成线上登记
输出:农产品+追溯凭证(进入零售阶段)
消费者
操作:消费者支付后,通过溯源监管平台查询相关信息
最终结果: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
(四川农村日报讯)在宜宾,得益于农产品追溯凭证和追溯码,消费者可知晓生产主体名称、产地、联系方式等信息。
所谓农产品追溯,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全过程记录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屠宰)等环节的信息,从而实现全链条监管的实施手段。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便可知晓农产品的“前世今生”。
近日,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数据标准化应用现场会在宜宾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追溯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各级追溯平台建设不断优化,部省追溯平台初步实现对接,追溯覆盖面日益扩大。截至目前,国家追溯平台总访问量累计达到2.39亿次,累计生产经营主体入驻60.71万家。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追溯又意味着什么?记者前往宜宾一探究竟。
一条“链”
贯通“田间”到“餐桌”
农产品追溯平台的运行就像一场接力赛,这是记者在宜宾市全流程体验农产品溯源之后的最大感受。依托宜宾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溯源平台和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农产品得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
“这是我从兵哥家庭农场收购的一批豇豆,他们给我开具了追溯凭证。”一大早,在宜宾市翠屏区雄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强吉指着一筐刚收购的豇豆说。
跟随着这批次豇豆运输的还有一张农产品追溯凭证,通过四川追溯小程序,收购商对生产端开具的追溯凭证上的追溯码进行查验收货和信息确认。带着这张“追溯证明”出发,农产品即将被送往下一站:宜宾市江北批发市场。
来到批发市场门口,不时有运输车辆在大门处排队等候查验。“车辆到达市场入口时,门岗人员会使用市场溯源小程序扫码批发商户主体身份码或通过其注册手机号码,进行入场查验,核实入场产品与线上已登记信息是否一致,信息核对无误后门岗人员抬杆准许车辆进入市场。”该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场批发商户在车辆到达前就可以使用市场追溯小程序扫描产地远程开具的追溯凭证上的追溯码,系统将自动提取农产品名称、数量、产地、产地主体名称及联系方式等追溯信息,完成线上登记工作。
这批豇豆最后将进入零售阶段,农贸市场采购商再用平台小程序导入到货信息,在市场溯源小程序上核验产品进货信息、产品溯源凭证、质量合格证明等,完成进货查验记录。
在宜宾市翠屏区酒都集市农贸市场,每一家商户摊位上方都挂有溯源信息公示牌,上面不仅展示了营业执照,还有一张主体身份码。“消费者可以用微信扫描店铺主体身份码,查看商铺所卖农产品的生产者及产地信息、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市场销售者信息。选购产品并支付后,即可在市场溯源监管平台查询购买记录、购买者微信号等信息,实现从农田到市场再到消费者的全链条追溯。”宜宾市翠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4项追溯标准
助力“一张网”全覆盖
过去,各级追溯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问题越来越凸显,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迫切要求实现平台标准化建设和数据标准化汇聚。“由于缺乏统一的追溯农业行业标准,特别是数据口径不统一,国家追溯平台在数据调取、使用、分析决策方面难度较大。追溯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显得十分迫切。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才能实现全国追溯一张网、一盘棋。”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孔亮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去年组织相关部门研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术语、编码与标识、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4项追溯农业行业标准,汇集了行业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目前,追溯农业行业标准已在农业农村部第 898 号公告中发布,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现场会对追溯农业行业标准进行了集中解读。
目前,四川省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起紧密的协作机制,应用四川追溯小程序,规范开具和查验追溯码或承诺达标合格证,建立扫码查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的无缝衔接。“通过统一信息化监管平台,统一追溯业务流程,统一信息采集指标,推进各级追溯平台无缝对接,实现追溯‘一条链’。”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林方龙介绍。(综合整理自《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