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雪 记者 周艺 邱莉 杨都 夏至过,气温升,农作物生长旺盛。眼下,德阳市中江县北部黄鹿镇,种粮大户米华正加强有机稻的管理。西部,集凤镇、辑庆镇等地,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和丹参、白芍等中药材在田间见证四季轮回。东北部,回龙镇等地的田野上,水稻和各类蔬菜和谐共生。这些地方都处在现代农业园区内。 着眼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在全省率先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片区实施意见》,明确3至5年内,创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3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13万亩以上,支撑粮食产能达到210万吨。中江县迅速行动,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探索“粮食+生猪”“粮食+中药材”“粮食+蚕桑”“粮食+蔬菜”“粮食+中江柚”等在内的五大“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集凤镇中药材产业园科创园。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培育壮大中药材经济 芍药花“吸睛”更“吸金” “这片丹参行间的春玉米是3月点下的,再过一个多月就能收获。”6月下旬,在中江县集凤镇银冯村,管理人员周万贵和往常一样照看着眼前的田块。 作为川药重要产区之一,中江所产道地中药材品质优良,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文简称“国标产品”)中江丹参是一大“王牌”。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面临“连作障碍”的难题。在中江,种植户则通过将丹参、白芍搭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或蔬菜等经济作物,进行“破题”。“套作模式下,同块田一行种药材、一行种粮食;轮作时,则在道地药材生育期过后种一季粮食,这样有效缓解了道地药材连作障碍的发生。”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谢显莉介绍说。 “无论是套作还是轮作,都对道地药材生长益处颇多。”谢显莉介绍,粮食作物的种植使农田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药材生长环境,当季药材增产效果显著。此外,种植户还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安排不同的栽培模式,灵活增加收入。 中江白芍作为另一张“王牌”,同为国标产品,今年首次出口欧洲。“我们的鲜切花在4月出口到了荷兰,这是中江芍药鲜切花首次出口欧洲。今年有很多欧洲和南美洲的客户前来考察订货。”辑庆镇花香人间中药材芍药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天佑告诉记者,除了销往昆明、上海等花卉市场,合作社还与盒马鲜生、山姆超市等20余家国内知名电商建立合作,中江白芍鲜切花正成为这些电商平台的热销品。 过去,四川芍药在花卉市场并不显眼,更多发挥着药用价值。如今,随着鲜切花市场兴起,四川芍药逐渐成为花市“新宠”。这其中,中江芍药占据“半壁江山”。作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重瓣芍药,数据显示,中江芍药鲜切花年销量达2000万枝,产值约3400万元。 “去年底,中江县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被成功认定为五星级园区,当前全县白芍种植基地达到3.5万亩。”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东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产业规划,建设好中药材种源高效繁育技术中心,进一步扩大中江白芍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此外,通过统筹好药材和鲜切花的市场布局,继续开展白芍的精深加工研究,力争在饮片、茶、酒等新产品领域中拓展中江白芍应用范围。黄鹿镇稻渔、稻虾综合种养。创品牌增效益 养猪养虾绿色循环“钱景”广阔 暑气渐浓。中江县永太镇高坝村欣旺葡萄产业园内,看着长势丰盈的葡萄,业主万友民脸上露出喜悦。“现在种植葡萄一定要用有机肥。管道接通后,液态有机肥随用随取,还是零成本。” 万友民口中的液态有机肥还田,来自于中江县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该园区积极探索生猪养殖液态有机肥料管网式还田、动态式管理、零成本服务,构建了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永太镇石狮村也是受益村之一。“全村土地流转2700余亩,500亩耕地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发展。”石狮村党支部书记郭福兵介绍道。 在“粮食+生猪”上,中江走出了一条绿色路,而惊喜不只于此。 从永太镇一路北上,同处于园区内的黄鹿镇,连绵起伏的浅丘和绿色的田野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块块波光粼粼的稻田,用于稻渔、稻虾综合种养。 “现在正是水稻管理的关键期,既要让水稻长得好,还要保证水质用于养虾。”米华介绍,小龙虾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的秸秆粉碎还田,又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亩产效益。” “每亩稻田可产200公斤小龙虾,价格在40元/公斤左右。”米华说,早虾3月即可上市,价格能达到80元/公斤。春季小龙虾大量上市后,4月中旬可进行二次投苗,捕捞后种植水稻,水稻收获后继续投放种虾,准备来年的育苗。“通过稻虾轮作,做到四季都有收益。” 此外,当地还通过打造品牌提升农副产品价值。“以前没有品牌,每公斤稻虾米只卖到4元到6元,现在已可卖到20元/公斤。”黄鹿镇镇长蒋啸介绍说,通过打造“黄鹿湖”区域农产品品牌,当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百姓增收。 “目前全镇已形成6000亩左右的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规模,亩均最高产值从传统粮食种植的2500元提升到15000元。”蒋啸说。中江白芍鲜切花年销量达2000万枝,今年首次出口欧洲。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五大园区引领粮猪药蚕菜果协调发展 作为“全省产粮第一县”,在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后,中江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有力抓手,科学规划“粮食+生猪”“粮食+中药材”“粮食+蚕桑”“粮食+蔬菜”“粮食+中江柚”五大现代农业园区。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世顺介绍,突出现代农业“2+2”产业体系(优质粮油和现代畜牧两大农业优势产业以及道地中药材和优质蚕桑两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五大粮经复合发展模式,中江县正抢抓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机遇,进一步聚焦做优做强粮食主导产业。 这其中,围绕“粮食+”做文章,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定位精准,发展明确,优势强劲。会龙镇青杠村蚕桑产业园。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粮食生猪现代农业园区以优质粮油为主导,集中连片核心区面积达2.8万余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20万亩,集中打造“天府粮仓·数字中江”“天府粮仓·循环种养”“天府粮仓·鱼米之乡”三大示范。 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面积 10 万亩,核心区以集凤镇、辑庆镇为重点,沿产业环线打造1.1万亩的核心产业带,打造“农旅融合”“科技集成”“药粮套种”“高产高效”四大示范区。 此外,粮食蔬菜、粮食蚕桑、粮食中江柚三大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分别为10万亩、10万亩、5万亩,分别打造1万亩“粮-菜”复合模式示范区、1.5万亩连片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以及1万亩核心产业带。 “推动‘粮食+’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我们有信心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许世顺表示,近年来,中江县国省市县“四级”园区联动、梯次发展,在中江县五大“粮食+”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核心区,已实现集中示范、带动引领。截至目前,已梯次建成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