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近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年度总结会召开。2021年,团队育种创新成果显著。共收集各类种质资源370份,创制材料1760份,对8个群体进行持续改良。选育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其中普通玉米17个,鲜食玉米2个,青贮玉米3个,饲草玉米1个。集成了鲜食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两减一增”玉米生产技术研究等多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新建示范基地36个,核心区4300亩,辐射区16.3亩。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是2009年我省第二批组建的8个团队之一。在品种选育与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研发与示范等玉米产业相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玉米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设立了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繁育推广、耕作制度及种植模式创新、秸秆还田、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生产等18个岗位。
“根据前两轮对玉米生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结果,各大团队优化集成以‘耐密抗旱耐瘠宜机械化及夏播高产品种为基础,以规范改制、群体优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两减一增为核心技术’的玉米高产稳产抗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以高产稳产种植模式为前提,以耐密抗旱耐瘠良种为基础,以绿色、优化群体、减肥增效、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科学管理为保障,良制、良种和良法有机配套,克服单项技术效果低而不稳的问题,推广示范效果显著。”首席专家黄玉碧表示。
目前,全省玉米种植面积2800万亩。在玉米创新团队的支持下,品种产量等均实现了较大突破。“过去四川玉米亩产只有500斤-600斤,现在可以轻松达到 1000斤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金华表示,“接下来,各团队要在稳定面积、耕作制度等方面加强攻关。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这对于玉米大豆的扩产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