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万可枫 九寨沟县融媒体中心 李光玉 朱彦东)国庆假期,九寨沟景区人气火爆,连续4天均达4.1万人承载量上限。  前往阿坝州九寨沟县的游客,大多是为了一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景区的山水之美。在过去,白水江上游的九寨沟景区“热”,景区下游40多公里处的九寨沟县城及其周边景点“冷”,是九寨沟县游客分布的显著特点。  然而,记者近期探访发现,除了九寨沟景区持续受到游客热捧外,九寨沟县其他景区的游客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上热下冷”的传统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游客外溢,其他景区错峰迎接流量  10月4日,夜幕降临,九寨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篝火广场上,游客与村民手拉手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大家白天在九寨沟景区玩,晚上就到我们度假区来玩。”度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不仅度假区每天客流爆满,而且酒店也每天满房。  作为四川省“十四五”规划重点文旅项目、阿坝州旅游“一号工程”,该度假区正打造以世界自然遗产观光、原乡藏寨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探险为特色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度假区位于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中查沟内,顺着山沟往上走,记者碰到村民阿克尼玛,他是一名专业户外徒步向导。阿克尼玛说:“现在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外国游客尤其喜欢徒步。有趣的是,他们在九寨沟主景区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更愿意到周边景区去走一走。”  成都游客黄先生一家在九寨沟景区游玩后,来到度假区体验骑马。“这条沟也很美,沿途还有几个寨子。牵马的村民给我们介绍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和丰富物产,这样的体验非常有意义。”  不只九寨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在承接九寨沟景区的外溢游客。神仙池、爱情海、甲勿海·熊猫园、金猴谷4个景区,以及九寨云顶、世外罗依两个度假区也享受到这一波流量红利。乡村旅游崛起,康养避暑游客增多  与九寨沟景区相隔30多公里的九寨沟县黑河镇七里村,国庆假期一房难求。“我们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的樱悦七里居民宿,国庆节前5天已基本满房了。”黑河镇党委书记李红超告诉记者。  黑河镇是一个农业镇,缘何走上旅游道路?  记者来到七里村村口,“九寨沟甜樱桃第一村”几个大字十分显眼。“每年樱花盛放、樱桃采摘的时候,村里的游客非常多。”李红超说,由于九寨沟县的海拔比汶川县高,所以正好与汶川甜樱桃上市期错季,错峰而来的游客也对吃住行提出更高要求。  看准这一商机,黑河镇开始部署“农旅融合”。该镇引入企业,对村民闲置的农房进行改造:村民投资装修室内,企业投资打造院落,民宿由企业负责运营。3年内,不论赚钱或亏本,企业都将把村民投入的本金返还村民,盈利部分则按比例分成。  记者走进九寨沟至若尔盖公路旁的村民吴桂凡家,只见打造一新的院落里,成熟的葡萄挂满枝头。“我们家改了6间民宿,每间价格80元到200多元不等。夏天来避暑的游客特别多,一般会住上十天左右。”吴桂凡说,很多城里的游客都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不仅可以在院子里烤烧烤,还能出门摘樱桃、核桃和葡萄。  不只黑河镇。九寨沟的南坪镇、草地乡等乡镇也在布局避暑康养游等乡村旅游。今年夏天,南坪镇也频繁出现房间订满的火热场景。进出方式增多,酒店住宿业迅速增长  原本旅游市场较“冷”的九寨沟县城,国庆假期也“热”了起来。这一变化最直观地体现在酒店住宿上。  “国庆假期,我们酒店每天有500多间房间有游客入住,入住率在90%以上。”九寨沟德尔塔酒店总经理郎书英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该酒店于去年7月开始试营业,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00多间房间有游客入住。随着九绵高速、武九高速部分路段相继通车试运行,今年平均每天游客入住房间数上升至350间左右。  “从成都坐动车再换乘汽车到九寨沟景区差不多4个小时,九绵高速全线贯通后从成都开车也差不多4个小时。”九寨沟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剑分析,随着进出九寨沟的方式越来越多,县城还会迎来更多游客。正是看准九寨沟县对外连接交通方式的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客流量,不少知名品牌酒店都在九寨沟县城布局。  目前,九寨沟县城的单日游客住宿接待能力已超过5000人,相比“8·8”九寨沟地震前提升50%左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10-10
国庆假期期间,茂县叠溪镇迎来了旅游高峰,大店村和拴马村的农产品销售摊位迎来了首批顾客。村民们热情地向来往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农产品,摊位上种类繁多,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特色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满足了游客们的不同需求、纷纷赞不绝口。据眉山市人民医院派驻该镇驻村干部杜金介绍,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今年6月4日医院党委书记徐明清来到茂县叠溪镇拴马村、大店村走访调研时指出,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村民的农产品卖得好价钱,为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干出实绩。同时,医院提供援助资金,派遣专业团队实地考察等,确保摊位的选址、设计和建设都符合实际需要。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心组织下,施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抢抓工期,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完成了所有摊位的建设工作。新落成的农产品销售摊位位于大店村和拴马村的交通要道旁,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摊位设计简洁大方,既实用又美观,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自家农产品的绝佳平台。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前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只能自给自足,无法转化为经济收入。现在有了这个摊位,他们可以将自家的蔬菜、水果、土特产等农产品直接卖给游客,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未来,医院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大店村、拴马村的发展,发展壮大农产品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图文由眉山市人民医院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09
(黑宣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近日,2024世界建筑节中国盛典(WAF China)在四川古蔺举办,全国甲级旅游民宿——黑水县嘎尔庄园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China年度杰出环境与人居设计奖。  嘎尔庄园嘎尔庄园坐落在达古冰川山脚下,集雪山之美、彩林之秀于一体,房屋依山而上,高低错落的建筑群,给人一种极目云天、绝尘归神之感,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民宿以独特自然景观、产品设计吸引游客,配套云上摄影基地、云上美术馆、红酒体验馆、藏茶博物馆、坐望雪山休闲餐吧、禅修空间等,丰富游客体验。不仅盘活了高半山存量旅游资源,还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做足特色文章和生态优势,助力当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近年来,黑水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大力培育特色民宿品牌,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和人才培养、完善民宿管理等举措,积极打造好民宿产品和服务标准,提升品牌民宿知名度、美誉度,全县民宿旅游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一批高端民宿脱颖而出,农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发展如火如荼。星空下的民宿下一步,黑水县将致力于民宿与生态、文化体验结合,发展“民宿+雪山彩林”“民宿+特色文化”“民宿+户外运动”等融合业态,让游客能“停下来、慢下来、住下来”,享受黑水美食美景,体验黑水特色文化,不断为全域旅游发展拓展新路径。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30
(伍排勇 朱春悦 阿坝观察 万可枫 川观新闻记者 王攀)“这个试验示范园,已陆续从国家西南特色园艺作物樱桃种质资源圃、省农科院、山东等地引进甜樱桃优新品种40余个。”近日,汶川县绵虒镇樱桃新品种试验及高效栽培示范园内,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农技人员安清海道出汶川甜樱桃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  多年种植甜樱桃,汶川也曾遭遇品种老化、品质退化、丰产稳产性弱化等问题。为此,汶川县筹措资金建成这个示范园,将其打造成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试验田”,成熟的品种、高产的技术陆续从这里走出。“幼龄果树行间,我们在小春套种绿肥,用以培肥土壤;大春就套种大豆,实现‘一田多收’的目标。”示范园田间管理人员汪海军说。  目前,汶川县甜樱桃种植面积2.7万亩,今年产量达10924吨,较去年增加900余吨,产值超6亿元,还带动其他产业收入2亿多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王鑫)红脆李核桃沙拉、葱香核桃、糊辣味核桃……9月23日,黑水县知木林镇维多村的阿尔麦山庄内,三道口味独特的凉菜,让就餐的客人赞不绝口。  “核桃是黑水县地理标志产品,我们用它开发出多种菜式,包括凉菜、热菜、甜点等。”阿尔麦山庄管家刘亚娟笑着说,这些菜式很受客人欢迎,“前几天一位客人吃过核桃凉菜后,还买了100多斤核桃带回去。”  一颗核桃的多种吃法,不光体现在餐桌上,更体现在产业链上。黑水核桃个大饱满。王鑫 摄从果到芽,一条产业链  9月23日,在维多村一处院坝里,62岁的严木学熟练地剥着核桃。他家采收的核桃已经卖完了,“只要村里的核桃一成熟,合作多年的收购商就会过来。”  不光卖得快,价格也不错。“维多出产的青皮核桃每斤售价在1元多,这个价格已经高于全川大部分地区了。”黑水县林草局高级工程师杨旭说,去了青皮的核桃品质最好的甚至能卖到15元一斤。  品质优势是黑水核桃在市场变化中价格一直处于中上游的原因。此前,黑水县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展开产学研深层次合作,建设30亩种质资源收集圃,收集国内外核桃品种21个,选育出的“客龙早”“薄壳早”“珍珠核桃”被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委会认定为优良品种。截至目前,该收集圃已经生产良种嫁接苗20余万株,辐射带动全县10个乡镇成片种植核桃5万余亩。  受欢迎的不光是果,还有芽。“我们的良种核桃穗条还能当商品卖,一穗条有8个左右的芽,每芽可以卖到1.5元到2元。”杨旭介绍,近年来,黑水打造了105亩良种采穗圃,截至目前已培育采集良种穗条和接芽50万余芽,实现产值100余万元,阿坝州的汶川、九寨沟等6个县市以及绵阳、甘孜等地都有人种植黑水“客龙早”核桃。  这条核桃产业链条还在向产品初加工、冷藏和转运服务方面延伸。2023年,黑水县核桃产量达2400余吨,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黑水核桃产业走上农旅结合道路。 王鑫 摄从吃到赏,一条旅游线  “这几天国庆订单开始涌入,其中四间核桃屋已经订出去了。”阿尔麦山庄负责人刘亚娟说,国庆期间核桃屋的价格能卖到500多元一间,较平时高出100元左右。  阿尔麦山庄是知木林镇探索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我们依托维多村优越的自然条件、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农耕产业,打造了维多村核桃园旅游景区(AAA级),带动景区周边群众发展旅游业。”知木林镇副镇长王青多吉介绍。  依托景区内的阿尔麦山庄,知木林镇将持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吸收当地村民参与山庄运营和销售农特产品,实现创富增收。未来,还将开发核桃主题文创产品,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带得走,持续放大核桃效益。  做“核桃+”探索的不只知木林镇。在芦花镇云胡民宿里,不少游客点上一杯核桃咖啡,躺在沙发上享受午后阳光。“现在核桃咖啡已经成为来民宿必打卡项目了,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口感深受客人喜爱。”民宿老板扎西说,接下来他想把核桃咖啡打造成品牌,在卡龙沟景区附近开分店。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严易程 文/图)2023年,小金苹果产量达8.1万吨,产值达到5.67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达2.6万元左右......在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阿坝州小金县,这意味着,苹果产业不仅让全县农民鼓起了钱袋子,也撑起了县域经济的“脊梁”。9月25日,记者走进小金县,实地探访了小金县如何依托对口帮扶巧妙地将“一颗苹果”变为“一大产业”。帮扶队员和主播进行直播带货说起小金县当地的苹果产业,用当地人的话来讲,就是“老天爷赏饭吃”。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种植以来,苹果已经从“外来户”,成长为小金县的特色产业,当地独特的水土、适宜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造就了小金苹果的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小金也成为阿坝州苹果的核心产区之一,以及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自然条件只是造就小金苹果好品质的“密码”之一。站在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高处环顾,一棵棵果树上挂满了果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光有合适的气候还不行,我们还要把好苹果的种植关。”木栏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介绍,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沃日镇连同木栏村、官寨村连片打造小金苹果核心产区,让苹果种植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向“适度规模”的转变。“目前全村种植苹果1300余亩,随着苹果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苹果的产量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好。”龙华贵透露,预计今年全村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以上的家庭有30余个。小金县苹果核心产区木栏村,小金县苹果产业的优质核心产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带动该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王牌产业”,给广大果农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得益于苹果产区建设,在新津的对口帮扶下,2019年,阿坝州第一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在小金县木栏村颁发,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引入以住宿、旅游和特色产品分享为核心的品牌企业,以“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在苹果园里建起“共享农庄”,搭建农特产品销售平台,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诞生了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业态,让当地村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果说“共享农庄”是“津金”携手下诞生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业态;那么“金平台”则是“津金”携手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为小金县域发展插上的“云翅膀”。“金平台”项目是新津区与小金县在产业合作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推广模式。线上,依托多个平台庞大的市场订单,为小金农特产品开辟销售通道;线下,利用猫鼻梁服务区二楼的农特产品展销旗舰店进行展销。“猫鼻梁观景台作为四姑娘山全景最佳观景点,目前,猫鼻梁服务区农特产品旗舰店的开业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小金金品文旅公司总经理赵金晶介绍,猫鼻梁服务区农特产品旗舰店集农特产品、风土人情、文化传播等为一体,将用于展示小金苹果等农特产品,计划在今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营业。苹果被装车发往市场目前“金平台”的运营已经取得了成效。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0个重点帮扶区县和39个欠发达县域,入驻的供应商多达187家,入库的产品超过5000款,订单更是超过31万单,农产品销售金额高达8000万元。“金平台”不仅解决了消费帮扶农产品品种单一、货源组织难、品质无保障等痛点,更为小金县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铺就了坚实的道路。“一颗苹果”充实了一方百姓致富的“金担担”,更撑起了县域经济的“脊梁”。从“共享农庄”到“金平台”,成为小金县持续加大引进项目力度,创新营销模式,做大做强特色生态产业,立足自身“家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的强有力推手。近年来,小金县大力发展壮大小金苹果、高山玫瑰、高原牦牛、酿酒葡萄、生态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打响小金农特产品“安全、生态、优质”金字招牌,已建设一批特征类型各异、产业链条完善、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小金苹果”“小金松茸”“小金酿酒葡萄”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小金,正加快书写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7
(泽郎仲 王雪梅 记者 严易程 文/图)金秋九月,正是高原牦牛肥壮、牲畜出栏的黄金时节。9月25日,阿坝州红原县活畜交易市场内,3000余头牦牛等着被标码出售,市场外,大小货车排成了长队等待拉货。交易市场红原县活畜交易市场毗邻209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来这里的除了来自红原本地的牧户,还有从川甘青各地前来交易的牧户和养殖户。交易市场建成以来,为经营主体搭建了集中规范交易的流通平台。此外,市场还建立了活畜竞价中心、牦牛活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做好牦牛大数据库建设,实现活畜线上交易等。市场公平公正的交易、合理有序的管理受到了各地农牧民的一致好评。人潮涌动“今年从7月1日开业以来,已经交易了57000多头牲畜。”红原县活畜交易市场负责人贡秋泽让介绍,为提供更好的交易场所,市场不断加强管理,尤其在治安秩序上做了调整,增加了治安人员,有序地协调车辆调度和交易的进行,确保市场的秩序井然。近年来,红原县以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经营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活畜交易市场为载体,不断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扎实推进畜牧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延伸畜牧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也消除了活畜交易乱象,补齐了牲畜产业发展市场短板,加快了畜牧产品的流通,带动了红原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了“建一处市场、活一片产业、富八方群众”的目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6
 (记者 鲍安华 严易程 文/图)  红果挂枝头,秋意漫山野,奔跑在千年古镇、乡村田野和山林小径间,别有一番滋味和收获。9月22日,2024熊猫超级山径赛和汶川县第二届农创HUI暨庆祝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水磨古镇同时举行,开启了一场“农文体旅”盛宴。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们齐聚汶川,一路奔跑邂逅千万好“丰”景,与当地群众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和幸福。                活动现场奔赴云端,邂逅千万好“丰”景秋天的水磨清晨,空气中飘着瓜果香,奔跑穿梭于古镇老街巷子间,门前檐上,处处晒上好“丰”景,与不远处的溪流碧水构成了一幅乡村富美的生态画卷。9月22日,2024熊猫超级山径赛赛事正式鸣枪起跑。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专业运动员和越野跑爱好者们向山而行,奔赴云端探寻山野自由之旅。“我是第二次参加了,今年的熊猫山径越野赛真的很有趣,刚好遇上丰收节,除了满是青山绿水的好风景,一路上还能看见老百姓家家户户的丰收盛景,虽然跑着有点累,但心情很放松、很治愈。”来自云南的跑友迟令杰激动地说道。据介绍,2024熊猫超级山径赛分别在汶川阿尔沟羌人谷滑雪场、映秀、水磨开赛,赛事分为DPT-龙门熊猫100公里(测试)、MPT-疯狂熊猫50公里、KPT-功夫熊猫30公里、LPT-迷你熊猫15公里四大组别,满足了跑者们对可跑赛道的更多期待和想象,让跑者“来一场与熊猫同框的旅行”,让跑者共赴一场独具特色的越野“丰收”盛宴。  熊猫超级山径赛赛事正式鸣枪起跑共享喜悦,看千万“丰”景成果HUI与此同时,22日上午八点,汶川县“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汶川县第二届农创HUI暨庆祝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水磨镇寨子坪村举行。农奥会活动现场伴随着丰收节庆典活动轻快欢乐的音乐,大屏幕上滚动展示着汶川全县各镇农特产品的丰收场景和宜居乡村的建设成果;新农人和致富带头人讲述着惠农助农政策变化,述说着农业农村巨大的变化和丰收的喜悦。活动现场,红脆李、吊瓜、湖羊、康养旅游产业推介活动如火如荼,农特产品电商直播销售火热进行,“果王”“菜王”“最美庭院”趣味评选精彩纷呈,还有巧手剥玉米、田间保龄球、旱涝保收接力赛等一个个趣味横生,以及来自水磨镇8个村的特色佳肴胭脂翡翠、珍馐玉节、茶香千张等“汶香川味”特色美食,构成了独具汶川特色的“丰”味家宴。熊猫山径越野赛的运动员们穿行其间,与现场嘉宾、游客和当地群众齐聚一堂,一路欣赏隐藏于群山之中的独特“丰”景,共同品尝丰收果实,畅享汶川特色“丰”味美食,体验感受汶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靓丽景色,领略“熊猫家园 康养汶川”文化旅游的魅力。    探索新路,打造“农文体旅”盛宴一个丰收的季节,一场肆意的奔跑。当熊猫超级山径赛邂逅农民丰收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正是汶川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最好成果体现,探索开辟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获奖团队颁奖据介绍,近年来,依托“北部冰雪休闲胜地+南部避暑康养胜地”资源禀赋推动体育和文旅深度融合,以创建第二批国家级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县为契机,汶川县持续打造“汶马”运动品牌,大力推进“体育+”落地开花,全县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多项国家级、省级、州级赛事在汶川举办,汶川县也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另一方面,汶川县聚焦农民群众所需所盼和乡村振兴重点难点,聚焦“农业+旅游”新业态,系统谋划“三农”工作,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民群众共同受益、同步提升、同步发展。今年上半年,汶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0亿元,占全州GDP总量的21.2%,绝对额稳居全州“第1位”。此次“熊猫山径赛+农民丰收节”,以“体育+文化+农业”赋能和旅游带动,因地制宜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激发汶川县“农文体旅”融合新活力,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3
(唐爽 记者 严易程 文/图)9月22日,“庆丰收 迎‘百财’游理县”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理县第三届大白菜节活动在阿坝州理县朴头镇梭罗沟村粮台沟情人谷举办,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齐聚于此,感受丰收的喜悦,共同见证农民们用辛勤与汗水浇灌出的丰收盛景。活动现场理县大白菜节作为当地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用开幕式活动、新品发布会、农事比赛等形式,向各地宾客们展示理县农产品丰收的景象。在“春华秋实”农特产品丰收集市上,理县的各类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品尝、购买;“百财 百人 百味”烹饪现场,宾客忙着解锁白菜的N种吃法,感受本地特产美食制作过程;在农事体验区,白菜照相馆、白菜蔬果花束、白菜人偶、白菜帐篷定制等吸引着大家前来打卡;收白菜、背白菜、码(垒)白菜接力赛等农事趣味比赛更是将节庆活动推向高潮。据了解,理县种植大白菜已有40年的历史,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下,理县依托科技、加强管理、增加投入等多重措施,高效合理利用杂谷脑河谷流域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以大白菜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园区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建设,赋予理县大白菜的无公害、口感好的绝佳品质。其种植经验丰富、配套设施齐全,产销渠道通畅、品牌名声响亮,于2008年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不仅为“大白菜”增加了知名度,更是对理县山清水秀自然环境的认可,让“理县大白菜”成为成渝市场淡季蔬菜供应“主力军”,也成为了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高品质、好口碑的“全新名片”。白菜丰收特殊地形造就了理县“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类型。近年来,理县依托特殊的地形和气候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按照“调结构、保品质、树品牌、走高端”思路,建成2个3万亩特色水果基地、高原蔬菜种植基地,年产值达43605万元。以理县甜樱桃、冰糖心苹果、大白菜、卡子核桃为代表的农产品,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成为理县“吉祥四宝”,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农牧民增收先进县、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等称号,全县“三农”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格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3
(记者 胡敏 实习记者 何宗蔚)9月20日,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第十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开幕。其中,阿坝州马尔康市带着30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亮相,高原雪菊、野生菌、青稞酒、白湾海椒等“嘉绒”品牌的农产品在现场受到广泛关注。阿坝馆展台 马尔康展位位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N202展台(阿坝馆)。此次阿坝馆作为主题市州,以打造成渝地区高质优品、“菜篮子”“果盘子”为主题,聚焦“大品牌、大品种、大基地、大企业”发展理念以及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成效,全方位展示“6+N”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成果,现场设立净土阿坝·黑青稞馆、净土阿坝·高原菜籽油、净土阿坝·金川雪梨等多个展台,集中展示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及优质产品。现场,马尔康市的一批批土特产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展嘉宾和客商关注。“我们这次精心准备了高原雪菊、野生菌、青稞酒、白湾海椒等几十余种产品,其中,生长在‘夏繁基地’的青稞、野生菌非常受欢迎。”马尔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凯如是说。据了解,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以下简称“夏繁基地”),盛产青稞、牦牛、蜂蜜、野生菌等农产品,林地面积16.8万余公顷,草场面积427万亩,有野生中药材1303种,资源蕴藏量2300万公斤,有“天然药库”之称,且土地污染率低,具备高端农业基础。当前,夏繁基地正同省农科院全面深化科技合作,加强品种改良和土壤管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打响“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IP。“农博会是展示产品的平台,也是企业交流的平台。马尔康不仅有非常多的优质农产品,还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凯表示,通过此次产品的展销,充分展示了马尔康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还将以此为契机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夏繁基地,因为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地,也是马尔康市打造休闲旅游的新亮点,包含农事体验、生态观光、文化探索等,希望该基地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走进马尔康、遇见马尔康、感受马尔康的风土人情。(图片由马尔康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3
(记者 严易程 文/图)“有人上门回收废旧农膜,真是省心又省力。”9月15日,在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的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如同春风拂面,为村民们带来了省时省心的喜悦。农膜,又称薄膜塑料,主要用于覆盖农田,起到提温、保湿、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快速增长等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农膜(包括地膜和棚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逐年攀升,然而,废旧农膜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美丽的刷经寺镇“过去,部分废旧农膜被随意丢弃、深埋或焚烧,它们成为了农业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红原县刷经寺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残留农膜侵蚀着土壤结构,阻碍农作物的茁壮成长,因此,推进农用残膜回收,将切实减少源头“白色污染”。据了解,当前刷经寺镇正按照“政府倡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站点回收、统一兑换”的思路,通过“双联双进”群众工作、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废旧地膜“变废为宝”政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持续提升群众参与废旧地膜回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结合“全域全员全天”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对残留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区域的废旧地膜进行清理捡拾,全面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回收现场同时,科学使用2023年地膜回收试点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回收废旧农膜补贴发放,根据回收现场登记表,采用“一卡通”的方式将补助发放给农户,通过村务公开栏、村组群公示补贴发放明细,确保回收行动规范、公正、透明。截至目前,刷经寺镇5个回收点共计回收废旧农膜5车119530斤,有效提高了农民捡拾地膜的积极性。下一步,该镇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拓宽宣传渠道,引导更多农户积极参与,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8
【点位介绍】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下称“夏繁基地”),核心区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今年4月18日正式启用。首批200亩,今年首次播种的作物为小麦、油菜等。其主要思路是利用当地海拔较高等优势,反季节繁育小麦等粮油作物,与海南南繁基地的“冬繁”形成互补,彻底解决四川育种夏繁“打游击”的局面,并把过去“一年一繁”变为“一年两繁”,缩短育种周期。  (记者 王成栋)秋天的高原,天空格外湛蓝。9月4日中午,从马尔康市区出发,汽车沿着脚木足河谷前行。半个多小时后,行至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河谷豁然开朗,泛黄的油菜田和麦田夹在一片青绿之中。  这里是夏繁基地核心区,面积共200亩。进入9月,夏繁基地今年播栽的小麦和油菜日渐黄熟。但面对首次收割,夏繁基地的劳务负责人张云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土生土长的孔龙村人张云芳,在河谷种了半辈子庄稼。她说,瞧一眼庄稼长势就能清楚,首次开镰的夏繁基地,产量无论如何也上不来。  相较于张云芳的忧虑,在基地播种油菜和小麦的专家却说,产量并不重要。俯瞰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快要成熟的麦田,专家却带头拔除部分小麦  “这麦子还没熟,咋就拔了呢?”顺着田坎走了几步,张云芳喊了起来。田坎尽头的麦田里,有两个人正在拔麦秆。这块麦田已进入产量形成后期。田里的人抬头看了下张云芳,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张云芳说,早在今春整地,她就开始打理这块田地。半个多月前的小麦灌浆期,当地遭遇了高温,自己捏着水管给小麦足足浇了一天水。即便是这样,这块麦田还是又矮又稀,亩产最多300斤,还不到全省平均亩产的一半。看着好不容易才保住的收成要被“糟蹋”,张云芳又气又心疼。  “都是杂株,没用的。”田里的人回话了,但拔麦子的手却没有停下,“我是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罗江陶。”张云芳“哦”了一声,叹了口气。她记得,这块田就是罗江陶的制种试验田。  罗江陶解释,拔掉的小麦,麦秆和麦穗明显高出田里的其他植株,从外观上看就能判断不属于同一个品种。  “这些杂株不除掉,怎么能保证麦种纯度呢?”罗江陶说,田里播种的是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参与研发的新品种,计划在今年10月至11月通过审定并在年内完成商业转化。但前提是提交的麦种纯度要超过99%。  罗江陶说,该品种已研发了七八年。此前在全省多地中试过,产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得到充分验证。这次来夏繁基地播栽,是为了对其发蔸、抗病性、抗虫性等进行综合测试,目前相关测试数据已完成收集,只剩下收割种子,“我们只需要一两百斤的样品就行,所以产量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油菜籽产量只有村民的三分之一,但实验目的全部达成  罗江陶的麦田上方,是一块刚刚收割的油菜地,除杂称重每亩油菜籽产量只有100斤左右。  收获时刻,夏繁基地周边的村民面带戏谑。见记者不解,大伙指了指只有半米多长的株高、没有筷子粗的根茎、比钉子粗不了多少的油菜荚和田坎上遗留下的塑料袋,解释说,光从长势来看,这块油菜田远远谈不上高产田。测产结果也表明,这些油菜田的亩产只有当地村民的三分之一。而且,明明不是高产田,专家还要雇人在油菜开花时套袋。  “这又不是种苹果、雪梨,投入这么多人力咋个回本?”孔龙村人多吉说,专家的举动,让大伙看足了笑话。  这些油菜田,归属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浩杰团队。不同于村民的疑惑和调侃,李浩杰却显得心满意足。  “亩产确实不高,但实验却成功了。”李浩杰解释,和小麦育种基地一样,自己的油菜,绝大部分也不是冲着产量来的。  今年春天,首次在夏繁基地播种,李浩杰带来了2000份油菜制种材料。这些油菜品种的实验进度,从1代次到9代次不等。所谓的代次,就是油菜新品种研发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般来说,新的油菜品种要经过10次播种——收割后,才能完成繁育。其间,每个品种的每个代次所承担的科研实验任务都不一样。至于在花期给部分油菜套袋,目的有二:保证品种纯度;验证油菜在不同条件下的授粉成功率。  “目前来看,我们拿到了想要的数据,那就是一项成功的代次实验。”李浩杰说,通过夏繁基地的助力,改变了过去每年只能完成一个代次的局面,让油菜新品种的繁育周期缩减了一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4
(伍排勇 朱春悦 记者 严易程 文/图)9月10日,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刘家沟村、马家营村、盘龙溪村在同一天迎来集体经济分红。这是汶川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牢抓实产业振兴,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的真实写照。水磨镇刘家沟村分红现场在水磨镇刘家沟村村“两委”的院坝里,前来参加分红的村民们脸上满是笑容。“我们村集体经济主要有三部分——集体房屋出租,入股三江黄牛养殖、林下中药材。每年集体总收入大约18万元。”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平介绍说,该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接下来将争取在2年后,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在分红大会现场,村民们早早地来到会场,期待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一摞摞现金摆在面前时,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位村民按照人均400元进行分红。村民王彩俊家里有6口人,在今天的分红中他们一家共分得2400元。“我自己还从事生猪养殖,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多,今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王彩俊对此次分红特别满意。村民排队领取分红据了解,刘家沟村在建制村调整中由以前的茅坪子村和刘家沟村合并而来,此次分红也是两村合并后的首次分红。下一步,该村村“两委”还将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引领,不断拓展发展领域,创新发展思路,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水磨镇各村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当天,刘家沟村全村300多户村民按照人均400元分红,共分红38.9万元。来自马家营村和盘龙溪村的村民也分别领取到集体经济分红。马家营村一般户按照人均分红100元、脱贫户人均110元分红,共分红161520元;盘龙溪村人均分红300元,另外,脱贫户每户多分红100元,共分红201900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2
(伍排勇 朱春悦 记者 严易程 文/图)“2021年,我们开始建立这个试验示范园,目前园区占地面积30亩,已陆续从国家西南特色园艺作物樱桃种质资源圃、四川省农科院、山东等地引进40余个樱桃新品种。”近日,在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樱桃新品种试验及高效栽培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内,汶川县科农局农技人员安清海告诉记者。“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汶川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科技发展作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汶川甜樱桃出现了品种老化、品质退化、丰产稳产性弱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汶川县甜樱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汶川县建成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试验田”。汶川县科农局农技人员正在开展田间管理走进“试验田”内,在全新的避雨棚下,一排排樱桃苗木正在茁壮成长。“这个避雨棚有人工手动模式也有全自动模式,棚拱高3.5米,跨度3.5米,开间3米,分别由4个独立区域组成。建成的避雨棚可在极端天气下大大降低甜樱桃裂果率,提高甜樱桃产量。”安清海介绍说,针对汶川干旱河谷特殊的气候条件,为了能更好观察甜樱桃品种的生长特性,提高甜樱桃产量,县科农局通过示范引领,在试验田内投资建成全新的避雨设施。“相比传统的农业大棚,该避雨棚顶利用网状材质加上白色薄膜覆盖,既能够通风透雨也能够遮阳避雨,满足果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防护要求。”安清海说,从目前试验来看,避雨棚整体效果很好,下一步将有针对性地向农户推广避雨栽培技术。据了解,除了引进新品种,试验田还利用智能大棚设施进行新品种嫁接繁育,并在示范园内采用垄作栽培、高光效整形修剪、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主要用以探索岷江干热河谷区甜樱桃早结优质丰产稳产绿色生产。“我们示范园在幼龄果树行间采用小春套种绿肥,用以培肥土壤,大春套种大豆进行果豆‘粮经’复合种植,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一田多收’效益。”示范园工作人员汪海军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在大豆采收后树间还可以种植一季蔬菜。一块试验田,就是一个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前沿基地。近年来,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汶川县不断补齐现代农业园区装备短板,始终把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补齐农业装备“良机”短板,推广先进性、智能化、复合型农业装备和设施,打造高效栽培示范园。接下来,将继续秉承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突出地域特色,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振兴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1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近日,在阿坝州红原县龙日镇龙日坝村的万亩燕麦饲草种植基地,连绵不绝的燕麦草在风中摇曳生姿。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全速运转,穿梭于茂盛的青草地之间,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牧草收割“这是我们今年4月种植燕麦,预计每亩可收获约600公斤的青干草,累计可保障近万头牦牛安全越冬。”红原县科学技术与农业局的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牧草种植不仅有效缓解了牲畜冬季及春季饲草料短缺的现状,还将为红原县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据了解,燕麦饲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牧区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今年以来,红原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持续推动饲草产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先进农机设备、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推动饲草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转变。同时采取“政府+企业+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牧户通过草场流转费、务工就业费、入股分红等方式,种植燕麦每亩纯收入达到150元以上。翻晒牧草牧业要振兴,草业必先行。红原县万亩饲草种植基地的建设,不仅将有效缓解天然草场放牧压力,推动实现草畜平衡,维护区域草原生态环境改善,还将提升全县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降低牲畜养殖成本,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09
(记者 高杲)“我们这儿的牦牛不一般,多一对肋骨。”8月下旬,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从金川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抵达毛日乡热它村,同行的毛日乡党委书记石勇向我们热情推介这里的一种特殊牦牛——金川牦牛。毛日乡的牦牛。古单宇 摄  “瞧见没,那就是我们的‘牛魔王’。”顺着石勇手指的方向望去,广阔的草地上,数百头牦牛悠然觅食,其中,有几头格外显眼——它们个头大、雄壮彪悍,脖颈处高高隆起,耳朵上还挂着一个特制的耳标。  金川牦牛是现有牦牛品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与一般牦牛有14对肋骨不同,金川牦牛拥有15对肋骨,因此又被称为“多肋牦牛”。目前,金川县共有6.9万余头金川牦牛,毛日乡、阿科里乡是其主要产区,其中热它村就有1万多头。  “别小瞧了这几头‘牛魔王’,金贵着呢。”养了几十年牦牛的村民仁真多州告诉采访组,金川牦牛体格大、出肉率高,抗高原寒冷气候的能力较强,深受牧民欢迎。“一头金川牦牛种牛可以卖到1万多元。”  此前,金川牦牛因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优良的生产性能和上乘的肉奶品质,成为四川省继“麦洼牦牛”“九龙牦牛”之后的又一地方遗传资源。  一个“牛计划”在金川悄然实施。在热它村,采访组发现牦牛选育场已经成形,场内安装了巷道圈、犊牛防狼圈舍、隔离用围栏等基础设施。  “我们将在这里对牦牛开展群选群育工作。”金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侯定超表示,他们根据外貌、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等,成功申报了金川牦牛行业标准,组建了金川牦牛原种场。为了让更多牧民参与进来,金川县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原种场和选育场购买两岁以上优质种牛的,将给予每头4000元补贴。  “我们还在申请金川牦牛扩繁点建设项目。”石勇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实施后,按每头种牛增  收800元,全乡年产犊2000头计算,全乡可实现年增收160万元左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09
路标名片  金川: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缘,国道317线穿境而过。自然风光壮丽神奇,既有高山雄伟之气,又有草地壮阔之美。资源丰富、物产丰饶,被誉为“嘉绒故土·东女故地·中国雪梨之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守帅 刘莉 高杲 何海洋 吴聃 阿坝观察 万可枫金川县最具辨识度的植物是什么?是梨树。  8月底,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从马尔康市沿国道317线来到金川。一转入大金川河谷,便见河谷绵延百余里,梨树也蔓延百余里。  树有4万亩,挂果110余万株。当地干部群众说:“你们春天来,梨花成海洁白似雪;再晚点来,特有的红梨叶漫山红遍;这个时候也好,尝尝梨儿丰收的甜蜜。”  金川梨树栽培历史悠久,庆宁乡庆宁村一株古梨树冠高17米、树龄381年,跻身“四川十大树王”;这方土地上,树龄百年者比比皆是,此时的枝头都挂满果实。  从历史深处走来,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面临品种改良、管理提升、渠道拓展等问题;向现代化建设而去,推进高原乡村全面振兴,金川亟待升级产业结构、强化精深加工,培育形成更多增长点。  行走在金川,采访组想得以解答的是:在这世外梨源,如何开出振兴的“新花”。成熟的雪梨挂满枝头。“旧梨”与“新梨” 致富果遭遇新烦恼,“靠梨吃梨”有了新方式  金川梨树主要生长地在海拔2500米以下,集中分布在大金川河两岸的咯尔、沙耳、庆宁、勒乌等多个乡镇。  “金川学子能考出大山,梨树功不可没。”咯尔乡党委书记寇良峰一见到采访组,就对家乡特产赞不绝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一斤梨能卖1元钱呢,老百姓卖梨供学生读书。”  县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支撑了这一说法,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0年间,金川县共有935人考取本专科院校,如果算上中专,人数达1798人。平均每年有近75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而金川只是一个户籍人口6万多人的小县。  金川古梨树特征鲜明,长得高大威猛、其势参天,金川梨年产量达到3万吨,综合产值达4.5亿元。  滋润金川儿女的致富果,近年却遭遇成长中的新烦恼:省内许多县布局矮化梨种植基地,供需形势转变,市场竞争激烈;本地品种鸡腿梨受“黑心病”困扰,品质走弱;与务工相比,农民种植积极性不如过去那么高。  还能“靠梨吃梨”吗?咯尔乡给出肯定答案。金江村59岁村民季永康种植梨树7000多亩,他带着我们在他的宝藏梨园里穿行:“这是丰水梨,这是红香酥,这儿还有黄金梨、金花梨、绿宝石梨……”去年,老季的20亩梨园销售收入近20万元。  秘诀有两条:改良品种和精细化管理。季永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较早进行树体降冠和新品种嫁接,1000多棵老梨树有近800棵“发新枝”;精细化管理包括“灌冬水、清园、涂白、修剪、病虫害防治”,实施还能领到政府补贴。  有“钱”景、有扶持,调动了果农积极性。听说我们在村上采访,65岁的金红英赶来“截和”,非要拉着记者去她梨园拍摄:“我套的袋可好了,里面的果实又光滑又好看!”  从季永康到金红英,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不过,“新鲜血液”正在回流,36岁的刘兴和就是其中一位。他家在村上流转了28亩梨园,种植方式颇为不同:每亩地平均种植110棵,行列间距整齐划一;果园内架设钢架,上空扯起一张透明网,既防冰雹又防鸟。  刘兴和的举动,令老一辈刮目相看:他尝试使用网络渠道,以一箱梨(12斤)60块钱的价格,半个月售出2万斤,将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刘兴和的父亲刘维建,种了半辈子雪梨,正开启创业又一春——以果代粮酿梨子酒。我们在刘家院子里看到了酿酒设施和酒窖,唯独不见刘维建。原来,当天县上召开果酒开发培训座谈会,刘维建以“先行者”身份受邀参会去了。  由此又要说到金川雪梨的另一个问题:地理区位相对偏僻,全县鲜果销售量不到全部产量的二分之一,以本地精深加工方式消纳剩余果实变得十分紧迫。  “雪梨膏与牦牛肉碰撞是一种什么滋味?”县农投公司总经理刘庆顺向采访组介绍琳琅满目的梨制品——雪梨膏、雪梨饮料、雪梨方糖、雪梨含片、雪梨啤酒……  他说,精深加工大幅提高了雪梨的附加值,比如18斤梨熬成一斤膏后售价升至百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能解决雪梨集中上市可能存在的滞销问题,成为捍卫果农收益的“护城河”。目前,金川已培育6家雪梨深加工龙头企业。鸟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彼土”到“此土” 同是农业探索,一个村“做时间的朋友”,另一个村在经历“共生的妙用”  “不服老不行,爬不上去啰!”河西乡乃当村村民康友林抬头望着古梨树不禁感叹。康友林子女在外务工,自家80多株古梨树处于“放养”状态,摘果靠摇,也卖不出好价格。  此时,他正在参天古梨树下与几个村民一起为储水罐修建地基,工价每人每天150元。储水罐是金川县粮蔬现代农业园区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我们站在圆滚滚的储水罐处俯瞰,总投资1000万元的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如同镶嵌在梨园之中。  金川山地林地多,耕地少,机械化作业困难,提高亩产收益颇为不易。去年底,乃当村发生一件大事:全村146户人将663亩土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县农投公司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赁过来,并引入眉山川青农业公司管理运营。  眉山川青农业公司顾问吴永安长期驻扎村上。“劳务和工资支出一年发不够300万元,园区肯定亏本。”吴永安语出惊人,但我们很快明白了此中逻辑:村民按采摘的蔬菜斤数拿钱,钱发不够意味着产量没跟上。  吴永安介绍今年的园区种植安排,三四月种毛豆、六七月种豌豆尖、八九月种菜苔,冬天用大棚种羊肚菌。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园区产品不止上述几个,而农作物有早熟、中熟、晚熟等类型,种植方式有套种、间种、轮种等,于是一个技术岗位诞生了——种植“精算师”,专门负责安排园区生产计划。  耕种精打细算,产品进军广东、香港等市场,吴永安立下每亩净利润3000元的目标。而包括康友林在内,村民不仅拿到了土地流转费用,有些熟练的务工者,月收入已稳定在四五千元。  如果说,乃当村农业探索立足“做时间的朋友”,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则在经历“共生的妙用”。  二嘎里村种植了50亩高原雪菊,据说繁花之下,还有土豆。见我们迟疑,驻村第一书记杜晓刚拿起锄头拨开花枝轻刨几下,一串串土豆破土而出。杜晓刚介绍,这些地块采用土豆、雪菊套种技术,土豆开花时雪菊尚未长高,不影响正常授粉。  “我们村的雪菊纯手工采摘、自然晾晒,七斤鲜花制出一斤成品,泡出来色泽红润清透……”村直播室内,本村姑娘侯正琴、唐辉娴熟开播,听说记者来了,盛情邀请我们出镜客串“助农嘉宾”。  去年,50亩雪菊销售43万元,每亩收益8000多元,为群众带来“三金”喜悦: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集体分红有股金。从产品去向看,定点帮扶单位华电集团四川公司内购占了很大比重。“去年我们担心打不开市场,人为控制了产量。”杜晓刚直言不讳,今年产品入驻多个商城,就是希望销售渠道更多元,“我们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呢。”“旧宅”焕“新颜” “新村民”竞相落户,绿水青山加速成为金山银山  海拔2800米还有没有梨树?不只梨树,还有杏树、桃树。归山牧云民宿创始人田洋,今年被马奈镇白纳溪村春日里“花开秘境”的景色所打动,决定到村上投资旅游业。  这个决定似乎很疯狂。从山脚到白纳溪村村委会,长约8公里的盘山村道,要转七八十个弯,不少爬坡弯道超过300度,采访组的车甩了三盘子才转上去。旁边是深不知几许的悬崖,让人心惊。而田洋的民宿选址,更在村委会驻地之上。  辗转到了民宿施工现场,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匹白马在高山草甸的一方水塘旁悠闲吃草,一棵树、一张椅、一片天倒映水中;坐在树下长椅,大金川河谷一览无余。改造中的民宿,前身是一处废弃院落,田洋的设计创意是保留泥石外墙和整体结构,“在房子里建一套房子”,保持特色风貌和时光味道。  白纳溪旅游几乎从零起步,交通又殊为险峻,游客从何而来?田洋反而最不担心这点。他在户外运动圈小有名气,运营多个偏僻之所的同类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客源。在他心目中,民宿不远处的原始森林通往神秘的嘎达山,徒步前往可观日照金山及高山海子盛景,是户外探险的理想之地。  随着国省干线通行条件持续改善,旅游业在金川县蓬勃发展。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同比增长24.97%。尽管如此,这一数据放在全州5300万人次的游客年接待量中并不出众。许多旅游从业者认为,推动金川旅游业提档升级,亟待变花季游为全年游、观光游为体验游、过境游为目的地游,切实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如果仅有几间民宿,白纳溪仍没有出路。”田洋说,留住游客关键靠旅游业生态,有了生态便不会陷入“独木难支”困境。  其实,田洋在金川最早启动的民宿项目,位于安宁镇八角碉村牧马山小组,正对墨尔多山山峰。他说的“生态”就是带动一批“新村民”扎根那里,租赁闲置房屋、改造农家院落,打造餐厅、茶铺、咖啡馆、酒吧、手工作坊等业态,形成服务游客的生态圈。记者采访前一天,田洋接到了牧马山第18位新村民的电话,一位有志于发展高山高原农业的年轻人打来的。  白纳溪的“新面孔”“新鲜事”多起来了:几户村民加入闲置房屋改造行动,扩大了村上的民宿接待能力;一个名为“荒野艺术馆”的项目接踵而至,以提供住宿和创作场地方式吸引艺术家前来创作。  几乎在同样的海拔,庆宁村使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修建的星空房等建筑已经整体完工,引入运营主体装修后,将绽放在被誉为“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的山巅。那里还有一个硕大的雪梨造型雕塑,金灿灿的颜色像极了这方金色山川。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09
(记者 胡敏 文/图)9月5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将于9月20日至23日在蓉举办的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相关情况。阿坝州是本届农博会的主题市(州),会上,阿坝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林介绍,阿坝州将以“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为主题,通过展示三大特色优势资源,展示推介“净土阿坝”区域公用品牌,以及生态绿色的优质农畜产品,吸引参展观众品美味、购佳品、赏风情。阿坝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林介绍有关情况展示“净土阿坝”绿色产品之美。近年来,阿坝州委、州政府部署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聚焦打造成渝地区高品优质农产品供应地,培育出龙头企业38家,发展省级农业园区“三品一标”产品218个。本届农博会将带来茂县羌脆李、有机蔬菜、高原菜籽油、小金玫瑰、阿坝中蜂蜜、川贝母、高原黑青稞、牦牛肉等绿色生态产品,供大家品鉴购买。展示“净土阿坝”藏羌乡村之美。阿坝州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出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阿坝样板。本届农博会将把具有阿坝特色的建筑元素融入到展馆设计中,让观众仿佛走进阿坝藏乡羌寨。展示“净土阿坝”民族文化之美。阿坝州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届农博会将带来茂县羌绣、壤塘石刻、马尔康藏香、若尔盖吉祥娃娃等民族手工艺现场展示,让大家在农博会的舞台沉浸体验阿坝人文风情。“此次农博会我们还将在展馆打造一台农文旅结合的舞台剧,邀请消费者沉浸式体验。”李世林补充道,目前川青高铁已经开通至松潘黄胜关,阿坝州融入了成都2小时经济圈,希望有更多的客商、市民朋友到阿坝州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06
(陈卓 孙思琪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9月4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首个牦牛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站揭牌成立。  据了解,这是阿坝州继阿坝县、若尔盖县之后,围绕牦牛产业发展开展的第三个“农本+农险”联合调查县,对推动当地牦牛产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阿坝州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全州牦牛存栏191.4万头、出栏58.23万头。“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站的成立是四川落实国家发改委部署,创新开展成本调查工作,深入探索新时代成本调查工作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又一实践。  “牦牛成本联合调查工作,可有效减少养殖户因活畜价格下跌带来收入降低的负面影响,保障参保牧户收入。”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梁宇峰表示,调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农牧民利益,对助推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红原县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站将继续做好成本采集,健全牦牛价格采集机制,通过牦牛价格保险,对农牧民进行兜底保障。”红原县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站站长彭措当周介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6
(伍排勇 朱春悦 记者 严易程 文/图)秋日的阿坝州汶川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汶川县高半山的红脆李迎来成熟时刻。9月3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一颗颗饱满多汁的红脆李挂满枝头,托起当地村民的致富梦。进行采摘随着红脆李采收季的到来,为尽快完成采摘工作,村民们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大家手持采摘工具,在果园中穿梭,细心地将一颗颗红脆李摘下,轻轻放入筐中。随后,一筐筐满载的李子被负责背运的村民送往选果棚,进行筛选与装箱,最后打包运走。“现在种李子,经济效益还可以,收入有1万多元,比以前种玉米、蔬菜要强得多。”汶川县绵虒镇草坡新村6组村民杨成富介绍,自己常年在家务农,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也尝试过蔬菜种植,但土地效益一直不高。2008年灾后重建开始,看到全县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他便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购买了树苗进行尝试。起初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他将果树种在了边角地,导致红脆李的产量和效益都不理想。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和掌握种植技术,他开始进行规模化种植,目前已种植了6亩地的红脆李。“今年我们的青红脆李获得丰收,预计全村青脆李产量能达70多万斤,红脆李能达到100多万斤。”汶川县绵虒镇草坡新村党支部书记孟伟告诉记者,草坡新村高半山地区以青红脆李种植为主,而顺河一带以种蔬菜种植为主。下一步,村“两委”将带领村民参加各类培训,鼓励他们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村民打包装箱近年来,草坡新村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的青红脆李种植,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田间管理水平。同时,大力宣传生态种植模式,通过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让生产出的红脆李更加绿色环保,从而凭借质量优势赢得消费市场的青睐。草坡新村只是汶川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汶川县的红脆李已进入销售旺季,为确保红脆李能够顺畅销售,汶川各地不仅加强与外地经销商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红脆李能够及时销售出去。同时,也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让汶川红脆李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汶川红脆李的成熟上市,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汶川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红脆李种植的行列中,而汶川红脆李也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0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