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潘海洋 特特通讯员 张晓东 文/图  10月14日,秋高气爽,阆中市龙泉镇观音洞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场由阆中市政协组织的“田间商‘粮’,共议粮食安全”协商议事会在此举行。政协委员、涉农部门负责人以及当地党员干部、种粮大户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安全等议题。田间议事活动现场现场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与挑战  在会议开始前,参会人员前往龙泉镇达摩垭村、观音洞村,实地调研了以工代赈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硬化、灌溉工程等。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还提高了土地的耕种效率和产出。  协商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实现途径。他们聚焦了丘陵地貌零星分散土地的种植难题、人口流失和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并围绕“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种”三大方面,突出“一水二路三土”三大重点,建言献策。  69岁的观音洞村老党员罗光友是该村的种粮大户,他分享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给村民带来的好处。他提到,项目实施后,荒废的田埂变成了层层样田,交通畅通,方便耕种。村里通过培育种粮大户和成立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  观音洞村党支部书记杨朝坤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赞不绝口。他说,项目实施后,小田块合并为大田,清理了杂草树木,新建了排水沟渠和生产便道,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他建议,应依托项目资金和主管部门的支持,采购农业机械,实现机械化生产。  针对以工代赈项目,达摩垭村党支部书记罗思红建议,应优化水利设施和村道建设的设计方案,提高抗灾能力。政协委员朱俊强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尊重农民意愿,创新融资模式,提高监管实效。  阆中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潘海洋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因地制宜,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质量、增强水利设施灌溉能力,打造成片高产优质农田。龙泉镇党委书记李瑜介绍了该镇在整治撂荒土地、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集思广益优化方案与创新融资  大家一致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会议强调,要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尊重乡镇、村社和种粮大户的意愿,调动群众参与规划和建设的积极性。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的重要抓手。  阆中市政协副主席任益表示,本次会议采取坝坝会的方式,就是为了贴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他强调,阆中市政协将持续发挥“有事来协商”平台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深度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田间地头,与会人员不仅见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初步成效,也深刻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这次协商议事会,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阆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它涉及到土地整治、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通过这次协商议事会,阆中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阆中市将继续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建设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同时,也将积极探索“建管种”一体化模式,更好发挥“田长制”作用,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保护,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这次田间议事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参与决策的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协商,可以更好地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使政策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次协商议事会,阆中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22
(黎涛 记者 李国富 文/图)秋高气爽好时节,田间地头种菜忙。眼下正值秋耕秋种时期,南充市顺庆区抢抓时节赶种秋萝卜等蔬菜,为冬季丰收打下基础。航拍顺庆区渔溪镇的菜粮现代农业园区10月16日,记者走进顺庆区渔溪镇菜粮现代农业园区,只见村民正在给萝卜地起垄、覆膜、盖膜、破膜,田地穿上银白透明的新“秋衣”,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据了解,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覆膜能够减少土壤热量散失,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稳定,从而加快萝卜的生长速度,有利于萝卜根部的膨大和发育,使萝卜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我承包了1200亩土地种萝卜,还配套种植时令蔬菜,确保土地不闲置。”园区业主、青洲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合明表示。“我们蔬菜产业园区目前栽播的有萝卜、甘蓝约4500亩,预计11月底、12月初可上市,萝卜亩均产量6吨左右,甘蓝亩均产量3吨左右。”渔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苟福运介绍道。在顺庆区渔溪镇的菜粮现代农业园区,当地蔬菜种植大户正组织村民下种、覆膜,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发展股股长代文龙告诉记者,眼下正是加强在田蔬菜管理和晚秋蔬菜播栽的关键时期,该局将抢抓当前降雨有利时机,全力压实生产措施,督促指导全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近年来,顺庆区始终扛起“菜篮子”保供重任,坚持将蔬菜产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进城郊保障型商品蔬菜基地建设。2023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9.3万亩、产量36.8万吨,蔬菜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5.8%,总产值增长贡献率38.2%,对于助推农业农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以来,该区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新建专业蔬菜基地2500余亩,新培育100亩以上生产主体10个、产销主体2个,推广示范蔬菜优质新品8个,示范推广面积1.2万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17
(何佳林 青瑞鑫 记者 李国富 文/图)丰收景象、农耕文化、幸福生活……为美化人居环境,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10月15日,南充市顺庆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渔溪镇三百梯村组织开展文化墙绘活动,给农房的大白墙画上不同的彩绘,绘制出一幅天蓝、水清、家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美术老师正在墙面绘制图画“我们先确认一下每面墙的主题和分工……”来自顺庆各学校的30余名美术教师在墙面上进行绘制。记者在现场看到,老师们一手拿着颜料桶,一手扶梯,勾线、调色、绘图,精心描绘出轮廓框架,细致填充色彩,因地作画、因地造景、画景合一,将“乡村振兴建设”与“文化墙”有机结合,将农耕文化、乡村实景、秀丽风光等内容“画”上墙。不一会,原本一面面空白的墙壁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化之花”,也为乡村增添一抹亮色,引得过往村民驻足观看并连连称赞。“这些老师画得真好,看到这么美丽的墙画,感觉自家房子都漂亮了许多。”村民们纷纷说道。美术老师正在墙面绘制图画“能够将专业所学运用到乡村墙绘中,将艺术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有价值和意义。”南充市涪江路小学校的赵老师说。一墙一隅皆风景,一笔一画绘文明。目前,该村已有4处墙画作品完成绘制,这些手绘墙画“扮靓”了乡村面貌,弘扬了正能量,引领了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成为三百梯村的新“门面”。“墙绘让村社文化氛围更浓厚、充满生机,丰富了宣传教育形式。”渔溪镇三百梯村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17
(刘洪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擘画。  作为南充经济发展“排头兵”和主城核心区,顺庆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实施临江新区建设、主城更新、乡村振兴三个“十大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南充高新区一隅。 刘洪和 摄新区建设 业兴人旺活力十足  4年前,川东北区域首个省级新区——南充临江新区(以下简称“临江新区”)获批,南充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顺庆区抢抓机遇,以改革赋能临江新区建设发展,大力实施临江新区建设“十大行动”,如今的临江新区顺庆片区已成为发展的热土。  近日,在位于临江新区顺庆片区的南充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全自动设备快速运转,绕线、焊接、组装、检测一气呵成。“公司顺应政策指引和产业变革方向,加快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落户南充高新区后,顺庆区为企业提供了重大项目绿色窗口“一窗通办”服务,很快就完成相关手续办理。“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投资的信心。”该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已成功申报近60件专利技术,在全国建立了11个加工基地。  重大项目绿色窗口“一窗通办”,正是临江新区顺庆片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的成果之一。  据顺庆区委改革办相关人士介绍,临江新区顺庆片区实行“综合窗口+特色专窗”模式,推行“综合窗口”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政务服务窗口无差别受理新模式,通过变“多次往返”为“一次办好”,真正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满意度。  在临江新区顺庆片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正全面高效推进。顺庆区相关部门围绕《南充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加快塑造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做强财税金融保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打造改革试点八个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本领域改革任务,助力临江新区顺庆片区加速成势。  日前,临江新区顺庆片区传来好消息,连接市政新区和荆溪片区的滨江大道临江路一期工程正式通车。  “项目起于滨江北路三段,止于荆溪街道卓越路(原大营山二路),全长3.89公里。”顺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设计,滨江大道将一路向北,连接8.8公里外的南充过境高速公路。“未来,滨江大道临江路将根据建设需要分步向北推进,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拉大顺庆城市骨架、完善临江新区交通体系。”该负责人说。  滨江大道临江路只是临江新区干道建设行动的一个缩影。临江新区获批建设以来,坚持基础先行,大力推进高新大道、顺兴大道、站东大道等“六纵六横”干道建设,同步启动片区内部支线道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片区内过境高速、铁路建设,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临江新区城市骨架“越来越大”。  “临江新区承载重要战略使命,是百年大计、发展大业、南充大事,是顺庆发展的空间所在、机遇所在、未来所在。”顺庆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坚定不移按照“两翼齐飞”“三核共振”“五路并进”发展规划,以临江新区建设“十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拉骨架、全力引爆点、同步抓配套,全力建设现代化省级新区。  优质项目向新区布局,优势资源向新区倾斜,优秀力量向新区派遣……截至目前,临江新区顺庆片区已成功引入80余家企业,先进半导体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城市新区“五新”潜力50强。一座产业兴、人气旺、活力足,具有巴蜀气派、山水气质的现代化新区正在顺庆拔节生长。改造后的三公街。南充市顺庆区委宣传部供图主城更新 有颜有品宜居宜业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对83万顺庆人民群众来说,幸福感来自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幸福感来自老旧小区改造,让老街巷焕发新生机;幸福感来自城区雨污分流,切掉雨污混流的城市“梗阻”……随着主城更新“十大行动”深入实施,顺庆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9月,位于顺庆区清泉坝的五星教育集团将军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家住清泉坝某小区的吴尚梅看着孩子兴高采烈地走进崭新的校园,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时刻。“学校修得很漂亮,环境很优美,还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孩子可以一直读到初中毕业,非常方便。”吴尚梅说,此前,片区内的孩子们上学需要到2公里以外的学校,现在家门口有了新学校,解了清泉坝片区孩子就学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顺庆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施优质教育提质行动,在“硬件”上,斥资新(改、扩)建南充高级中学临江校区、青龙山学校、大祥幼儿园等学校17所,新增校舍面积达34.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960个,让在“家门口”上好学、读好书成为现实。在“软件”上,顺庆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教育集团,优化完善“城乡学校发展联盟”“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县域高中托管帮扶”“校地共建”等创新模式,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顺庆担负着主城功能核心区的重要使命,必须把功能做强、品质做优、形象做美,持续深入实施主城更新‘十大行动’,真正把主城区建设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现代都市。”顺庆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天幕梯田、下沉庭院、屋顶花园、空中廊桥……在南充环形中心,1300吨的钢结构“巨型蝴蝶”天幕展开翅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颇具气势。  南充环形中心于2002年在原环形体育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部分商业业态已落后于城市发展节奏,提档升级势在必行。2023年5月,顺庆区坚持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有机更新、内外兼修”为理念,启动片区改造。  “今年国庆假期,环形中心以全新面貌亮相,吸引了上百个品牌入驻,涵盖零售、餐饮、体验等多种业态,打破了‘千店一面’的传统商圈各自孤立、流量受限的局面,实现了流量与商家之间的深度串联。”南充市顺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该中心吸引客流量超50万人次,销售额超1000万元。  随着主城更新“十大行动”持续深入实施,顺庆区实施160条市政道路、330个小区、278公里管网改造,基本构建起雨水污水两类互相独立、完全封闭、高效运行的城市排水系统,补齐了雨污分流这一历史性欠账。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7.8万户、30余万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三公街片区经过改造,已变成集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被列为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省级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被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荐参评国家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完善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开展“城市暖心工程”,聚焦基本就业、教育、医疗、生活“四个有保障”目标,因户施策开展“六大帮扶行动”,托起843户、2015名重点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如今的中心城区,宜居宜业、和谐和美,已成为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渔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 南充市顺庆区委宣传部供图乡村振兴 多点多极富裕富足  金秋,正是稻谷丰收的季节。在顺庆区乡间高标准农田内,农机手们熟练驾驶联合收割机,忙着收割稻谷,农户们则忙着将稻谷进行转运、晾晒,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社区种植水稻500余亩,采用农业机械化,种地更轻松有底气。”顺庆区渔溪镇作坊口社区党支部书记蔡贤友表示,机械化收割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更提高了效率。  蔡贤友和其他种粮大户的“底气”,来自顺庆区大力实施的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改革试点。该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成体系、三年见成效”的思路,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机具等各类资源要素,多措并举推进全域全程农机化走深走实。  据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12个乡镇(含涉农街道)110个行政村,打破村级行政区划边界,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联、资源互补”的原则,以农机服务半径为依据,相邻村组合抱团发展,建立农机化服务网格28个。全区投入3400万余元,购置农机具654台(套),全区主要农作物使用机械化作业水平达72%。通过推行全域全程农机化,集体经济收入由过去单一的资源出租变为粮油生产、农机服务、土地分红等多种来源,乡村发展提速增效,6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万元,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乡村承接着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和临江新区接点拉动,是未来顺庆发展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在顺庆决策层看来,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  顺庆区以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为抓手,按照“一区三线多园”农业产业布局,着眼“都市农业、锦绣满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三村两园”为重点,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今年国庆假期,顺庆区搬罾街道青山湖村渔耕源农场主董文斌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近千名游客前往农场采摘蔬果、静心垂钓、制作糕点,体验乡村生活、亲近自然。“从顺庆城区出发,开车半小时就到,很方便。”家住城区的王女士说,在农场内既可以采摘、垂钓、亲近自然,又能带孩子学习农耕知识,寓教于乐,适合亲子游玩。  “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从传统农业产业延伸拓展出采摘和科普等项目,可作为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基地。”董文斌介绍,除农产品种植、养殖区外,渔耕源农场还配套建设有儿童游乐区、农耕文化教育区、团队拓展区,是集休闲、教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只是顺庆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产业打底、农旅融合,突出以“三村两园”为代表的特色农业项目打造、品牌创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培养壮大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4个,先后获评“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十个一体化”集成改革,成功创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入围全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天府旅游特色县,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现在的顺庆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顺庆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顺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全区上下要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1353”发展战略不动摇,持续深入实施三个“十大行动”,推动顺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一路铿锵、一路芬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10-15
 (记者 李国富)10月8日,记者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今年国庆长假南充全市文旅市场共接待游客8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21.3%。其中纳入监测统计、已开放的40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61.37万人次,12家收票景区实现门票收入3127.8万元,同比增长5.6%。全市重点围绕庆祝活动、文艺演出、非遗展销、文博展览、消费惠民等方面推出40余个主要文化旅游活动,着力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提振文旅市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推动南充假日文旅消费热起来、旺起来。非遗文创集市展销促消费,讲传承  领悟非遗魅力南充“博物馆之约”,成为国庆假期最红最火的“亲子潮玩欢聚中心、城市微度假会客厅 ”。文旅集市解锁流量密码。10月1日,“博物馆之约”南充文旅集市在南充市博物馆广场火热开市,包括非遗文创集市展销、非遗文创手工体验、非遗文创网红直播展示等,来往市民游客可以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中感受到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现场还发放了2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10月1日—10月7日,每天8次抽奖发放,每位参与者每天可参与抢券2次,从川北凉粉、米豆腐、竹编产品到面塑、糖人、古琴等,让大家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活动期间,全市活动参与商家129家,其中非遗工坊24家,参与非遗项目90余项,初步统计,各地现场观赏和购物达52万余人次,销售非遗产品280种31.2万件,全市非遗产品线上线下总销售额达6000万余元,其中,主会场现场销售380万余元。儿童戏剧艺术周一票难求,10月1日—10月7日在南充市大木偶剧院举行的“潮游国庆·童心飞扬”2024博物馆之约——南充儿童戏剧艺术周(第一季)暨国庆嘉年华系列活动,大木偶巡游,呈现一场视觉“流动艺术”。国庆期间,共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余万元。儿童戏剧展演文博游”引领国庆新风尚国庆期间,南充市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游客接待量创新高,日均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五大特色展厅吸引大量游客参观,馆内工作人员变身古装NPC,讲解员带领游客穿越时空,探索南充历史变迁和文物古迹。以“探寻南充历史·共庆祖国华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庆活动,包括国庆快闪、红色相馆、知识问答、南博社教、非遗技艺体验等20余场次的互动活动,让广大游客在欢度佳节的氛围中领略南充人文历史魅力。欢歌唱响祝福,赞家国同庆“江月清晖 国潮游园会”2024南充市群众文化活动在清晖阁广场爆燃开幕,唱出心中对祖国的祝愿,舞出对大好河山的依恋。活动在直播间人气爆棚,特别是本土的壹柒玖组合,精彩演绎了刀郎的音乐作品,反响强烈。高坪区举办“百姓大舞台·同心共筑中国梦”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丝源微醺音乐节;阆中古城以“盈月揽芳华·佳节游阆苑”为主题,重点推出同庆祖国“乐”动华夏、共赏中华“童”心欢唱两大国庆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国庆节日氛围;西充开展“百姓大舞台 西充有约”、南部开展“改革开放再出发 群众文艺做贡献”等群众文艺演出惠民活动70余场次,为广大市民及游客送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文化美餐”。文艺活动展演现场好戏好剧连台,观艺术盛宴10月1日—10月7日,南充市文广旅系统统筹调度演出资源,在南充大剧院、清晖阁·清晖剧社、梨园茶社,开展歌舞、杂技、大木偶表演专场演出,大幕戏、折子戏、戏歌等川剧专场演出。还有“国潮妆造体验”打卡活动,游客可以身着汉服品茗,开展个人旅拍。同时,发放的“文旅消费 乐享南充”文旅消费券,可以用于剧场演出 ,最低30元就能观剧,最大程度优惠和便捷了游客和市民。全市各景区门票减免、酒店民宿优惠等系列文化旅游惠民举措,同时整合资金1000万元,推出“文旅消费·乐享南充”消费大礼包、大学新生礼遇大礼包,包含景区景点、文旅演艺、特色市集等“乐游南充”“乐享南充”消费券。组织文旅推广营销走进主要客源市场——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开展南充旅游目的地营销,重点围绕“游阆中古城,访朱德故里”宣推南充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观看艺术表演红色旅游别样红火朱德故里景区、张澜故里景区、罗瑞卿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点在国庆迎来客流高峰。“高铁+旅游”在线圈粉,巴南高铁带火朱德故里景区红色旅游,仪陇站、马鞍站客流量持续上涨,观看一场红色展览、聆听一段红色故事、融入一幕沉浸式红色演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表达爱国之情。朱德故里景区古城旅游流量爆表国庆期间,阆中古城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精彩布局,实现了早、中、晚都有亮点、都有看点,早上百人汉服巡游,下午“告白祖国、共庆华诞”节目展示,全时段在优学院举办秋日园游会,分时段展示张飞巡城、道台审案、秀才赶考、诗词对话、古筝音韵、提灯夜游、街头快闪、绣球招亲等节目,受到游客、市民一致好评。同时,阆中古城景区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引领,持续升级秀才赶考、道台审案、提灯夜游等传统节目,全力构建夜间经济新场景、新模式、新品牌,每天夜游人数达到近4万人次。为满足游客需求,《客来阆中》每晚演出三场,《蜀道盛世》每晚演出两场,“赏古城灯光展示、看阆苑仙境实景演出、品嘉陵江夜景风情”三大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夜游体验,阆中“夜”文章丰富多彩。都市休闲热度不减北湖公园水幕灯光秀、环形中心“环形蝶变 焕新亮相”蝴蝶仙子巡游、国风网红奇妙游、阶梯音乐会等,尤其是火壶表演,集聚大量人气,让夜游全面开花,成为文旅消费的夜间活跃的区域。高坪区金融广场——丝源风情街开街,其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夜食、夜购、夜品、夜游、夜赏、夜健,不断扩容夜游消费市场。西巷的特色文艺演出,以及嘉陵区海昌海洋探索馆互动体验,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同时缤纷水岸、黄金江岸等沿江地带,露营经济撬动户外消费大市场,露营+运动、露营+派对等,深受青年人热捧。江上游活力十足幻彩南充江上游项目在南充市清晖阁码头启航,开通水上悠闲体验游线路,推出船票8折优惠,前来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自10月1日正式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累计营业额约25万元;黄金江岸度假区1日—5日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3日当天接待游客超过8.8万人次,5日内直接销售额破120万元,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不计其数。目前项目共有四大板块,分别为“嘉优好市”商业区、游乐世界、水世界及星空露营基地。水上表演现场乡村旅游成为热门选择9月下旬,南充文旅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突出“喜庆丰收 游购乡村”内容,游客不仅可以饱览乡村秋景,还可以品尝各地美食,购买乡村绿色产品,感受新时代和美乡村。假日期间,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民宿等乡村民宿被提前预订一空。高坪风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举办了番茄超新音乐嘉年华、番茄集市等活动,一众人气明星嗨“番”现场,吸引来自西安、成都、重庆、青海等地游客,单日游客量近6万人次。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09
(张安容 郭明 记者 李国富)“掌握了切菜、配菜、烹饪的技巧,荤素搭配更有营养,小小一盘菜里含有大文章。”近日,在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聆听了该校厨师专业教师的讲解后,营山县东升镇三官村村民晏琼蓉进行了实操,感受颇深。村民们在接受烹饪培训(罗涛供图)据驻三官村第一书记罗涛介绍,今年6月,该村被确定为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定点帮扶村以来,他被下派到三官村担任第一书记,学院师生多次到该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为三官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给今年录取的研究生、大学生等发放了一次性帮扶奖学金,还为该村捐赠太阳能路灯,并培训了一批直播带货的乡土人才。当天进行的厨艺培训上,该校教师从面点、卤菜、蒸菜以及地方特色菜品制作等方面对村民进行了培训。为培育本土电商平台人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还对村民们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学,教给他们推荐产品、涨粉引流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技能都很实用。直播带货可以拓宽村里农产品的销路,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家的青脆李再也不愁销路啦。”村民唐春榕成立的恒川产业园种有200亩的青脆李,一直以来销售渠道不畅,今年,接受了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电商培训后,他开通了直播带货,青脆李卖了一个好价钱。当天,三官村的14名村组干部及村民还前往南部县定水镇柏垭观村、万年镇朝阳村,实地考察了蔬菜种植、粮油产业发展情况,大家边走边看边思考,同当地产业发展带头人深入交流,虚心请教求取“真经”。“带领大家走出去,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能。今后我们将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村情民情,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罗涛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08
(邹刚 记者 李国富 文/图)“这是一款营山本地产的纯紫薯粉条,纯手工制作,味道巴适。”近日,营山县社会组织孵化园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电商主播人才(营山分课堂)的学员们在此观摩学习电商主播直播带货。培训现场此次培训活动为期4天,采取“理论学习+技能学习+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拓展”的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围绕电商直播平台,从个人定位、拍摄技巧、运营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解,采取多媒体演示、互动答疑、达人分享等形式,利用晚间组织学员开展交流实践,结合“百名红色主播”乡村振兴公益行活动,组织学员开展实践操作学习和直播带货。“现场观摩了直播带货,增长了电商知识,增加我返乡扎根农村的信心,我要为家乡的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骆市镇小蓬社区的返乡大学生唐燕说。现场教学 据了解,本次培训共有85名学员,分别由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组成。 “电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就业创业的高地。”营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钱泳江介绍,本次培训活动由乡村振兴领域资深专家、电商直播行业知名导师进行直播授课,邀请了四川朗爱传媒有限公司直播团队为学员开展培训学习,增进了学员对电商直播带货和营山电商企业的全面了解,是营山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实践。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08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近10余年来自发形成了一个肉牛养殖基地,且以该镇为中心,逐步辐射到邻近的木兰、桥楼两镇,甚至蔓延到相邻的广元市剑阁县、南充市南部县的乡镇,整个片区肉牛存栏量7000余头,年出栏近6000头,目前存栏量较去年增加了20%。  然而,在调查中,几乎所有肉牛养殖户都称当前行情不好,养牛普遍亏本,一头牛亏几千上万元,一个养殖场亏损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可为什么明明亏本,当地肉牛存栏量却不降反增呢?养殖户对记者说,他们已掌握了行情波动的“牛周期”,并找到了驾驭行情的法宝。  法宝一是以协会的名义共进退,抱团取暖盈亏共度。二是种养循环并尽量延长产业链,弥补短板,把饲养链前端尽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从降低成本中提升利润空间。养殖户说,据他们判断,新一轮行情即将到来,因此不少人开始新增犊牛,并积极储备饲草料。  抱团取暖,长期坚守总体是赚  “前年买犊牛8000~9000元一头,去年卖时每头亏3000~5000元,总体亏损近百万元。”养殖户任玉梅说,她目前仍存栏140头,如果行情再这样低迷,好多人都会撑不住的。但阆中市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78名会员中,还没出现被拖垮的,长期坚守多年养牛总体是赚。  据估计,在这一轮行情中78家会员总体亏损达4000万~5000万元。协会会长王加红介绍,片区大多数是养殖肉牛多年的老养殖户,行情好的时候都积累了一定资本,加之经验丰富,懂得如何降低成本、趋利避害,故而亏损较少,但是近几年入市的新手亏损较大。  养牛老手蒲德猛证实了王加红的看法。“2023年初,牛价开始下跌,当每斤降到17元时,我判断还会一路下降,因此我及时清仓没再新进犊牛了,果不其然,到今年8月,肉牛每斤降到了11元。”蒲德猛说,目前他已储备了几百吨粮食和几百吨草料,准备逐步恢复养殖,计划达到存栏200头的规模。  而在剑阁县的一家肉牛养殖场,2022年建场投资700余万元,当时正处行情顶峰,犊牛买进价每头高达1.5万元,去年底出栏时每头只卖到了1.4万元,加上成本每头亏损1万多元,250头总共亏损近300万元。虽然亏损较多,但有协会的鼓励,这家养殖场没有气馁,选择继续坚持。  “协会能起的最大作用是在犊牛买进和饲草料的购买上可以整体议价。”王加红说,以去年为例,协会分别去内蒙古、吉林等地采购了几千头犊牛,比过去单独采购总体节约了几百万元,同时以协会名义采购饲料和草料,也总体节约几百万元,两项共节约上千万元。  延链补短,掌握主动权很重要  肉牛养殖投入成本最高的是购买犊牛。行情好时犊牛价格就高,养殖周期又长达一年,如果在高峰时段购进犊牛,低谷的时候出栏,那势必亏损。怎样避免这一风险?最好是自繁自养。但养殖母牛占用资金大,母牛养殖成本也很高,因此不是一般养殖户能承担的。  王加红的养殖场目前存栏250头,其中母牛160头。所产犊牛自己养一部分,卖一部分。自繁自养或者就近购买犊牛,相比从内蒙古、吉林等地购买犊牛至少可节约远程运费,且避免了长途运输引起应激反应导致的死亡、疾病等风险,更重要的是把源头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但目前协会会员中饲养母牛的很少,这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王加红之所以敢养殖母牛,除了犊牛有稳定市场外,关键是他自己还流转了500亩地生产粮食,小麦、玉米、牧草等实现饲草料自给自足,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外购饲草料的成本,因此不怕资金占用。  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和牧草,走种养循环的路,是不少肉牛养殖户摸索出来的好办法。调查显示,协会78名会员中,50户思依镇本地会员基本上都是走的这条路。这50户中最小规模为60头牛,最大的有200多头牛,流转土地几十亩到几百亩,总种植面积2万余亩。  蒲德猛流转土地480亩,用于种植玉米、小麦和大豆等作物,因此肉牛养殖中所需的玉米、豆粕、麸皮等饲料就可以自己提供了,而这些作物的秸秆粉碎也可充当草料。“地里自产饲料,每头牛至少可以为我节约成本800元,200头可节约16万元。整个协会可节约500万~600万元。”蒲德猛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牛一天至少需要2斤干草,整个协会以7000头来算,一个养殖周期共需3000吨干草。外购草料每吨运费在500元左右,整个协会自己生产草料一年可节约150万元左右。两项加起来,走种养循环的路子,平均每头牛养殖成本可降低1000元左右。  合作升级,打造肉牛产业园区  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季,由阆中市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中5个会员为发起人的农事服务中心即将建设完成。王加红介绍,农事服务中心仅农机就投资了500多万元,从粮食作物的耕种防收到后期的烘干、仓储、加工等各个环节,均可在中心一条龙完成。  该中心建成后,耕种防收服务面积将达到3万余亩,辐射面积可达到5万亩,占思依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半以上。他们计划安装烘干设备8套,预计日烘干粮食能力可达160吨。同时,农事服务中心还将配备饲料、青储草料加工设备,尤其是草料烘干加工设备将发挥重要作用。  发起人之一谢天景说,建成后的农事服务中心草料日加工能力为50吨,年加工能力可达1万吨,以目前协会成员总养殖规模来看,仅用两个月就可完成加工储备,巨大的草料加工能力,为当地富余秸秆收储利用提供了用武之地,还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建草料烘干加工设施太重要了!”蒲德猛说,四川空气湿度大,用传统的晾晒方法很难排干草料中的水分,水分不干就难以储存,这也是大多数养牛户不得不从北方省份购买草料的原因。“有了这套设备,就地取材自己加工草料,完全能摆脱从外省购买的依赖。”他说。  协会成了片区承接撂荒地治理的主力军,仅去年一年,协会成员就开荒种植粮食作物上万亩。王加红介绍,农事服务中心建成后,种植面积将会继续扩大。如果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有机肥生产、肉牛屠宰及牛肉加工领域加大投资,让更多的人加入母牛养殖行列,就会让产业更加壮大。  目前,协会各会员均是家庭农场传统养殖模式,阆中市政府准备在思依片区打造一个肉牛产业园区,计划引进社会资本建一个存栏2000头的标准化集中养殖场,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养殖设施设备,并探索散户托养等模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30
(张艾佳 记者 李国富 文/图)“直播间的家人们看一看,这都是咱们现摘的果子……”9月24日,在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的果树下,张知英正熟练地对着镜头全情投入带货。然而,她既非职业主播,也非当地村干部,而是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一名土生土长的村民。视线拉远,在她背后高高的山脊上,周达村3200亩青红脆李完全成熟进入采摘期,沉甸甸的李子挂满枝头,村民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李子,山林间一派夏日丰收景象,周达村“滞留”的红脆李迎来了新的“销路”,到处是一片喜悦景象。这样的变化还要从2015年,南充市顺庆区对口帮扶周达村说起。张知英化身“主播”销售红脆李“以前由于电商人才匮乏、销售渠道单一,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时常出现,村民看着烂在自家树上的果子,心疼不已。”张知英告诉记者,为此,顺庆区援汶工作队帮助村上开展电商直播技能培训、联系专业电商团队到村里来现场指导、村上从此组建起了属于周达村的“村播”团队。目前该村共有5名“主播”,倾力为家乡好物代言,让“滞销”变“直销”。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解决农特产品市场化难题,最终形成“农户种植、企业销售”的模式,让农民“种植无忧、销路不愁”。“农货要出村,思维要破圈。”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党支部书记赵红强向记者介绍,为让“山果果”变“金果果”,做实“甜蜜果土特产”文章,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新引擎”,在顺庆区援汶工作队的引导下,该村尝试走“党建引领+企业带动+果农参与”的发展路径,指导村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及返乡青年创办周达村鹰嘴崖农副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激活本地资源,将党建引领动力有效转化为农村发展活力,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在今年甜樱桃销售季,周达村鹰嘴岩公司共帮助村上27户农户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甜樱桃,实现销售收益28万余元。”赵红强说。几年来,在顺庆区援汶工作队的帮助下,周达村还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聚焦该村李子树树体老化严重、产量逐年下降、同质化问题凸显等产业现状,到茂县坪头村、赤不苏村考察先进苹果种植技术,到郫都区战旗村考察可视化农业,经过实地调研、多方对比、科学研判,从茂县引进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特点的“瑞雪”“秦脆”等5个新品种苹果,流转30亩土地发展苹果产业园,种植苹果苗3500株。“新品种苹果引育成功破解了同质化问题及果树老化的困境,还填补了樱桃、李子等早期成熟水果与晚秋水果之间的销售空档期,有效平衡了全年水果市场的供应节奏,实现水果种植产业转型升级。”赵红强说。张知英化身“主播”销售青脆李“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还计划帮助该村延链赋能,瞄准樱桃、李子、杏子等水果深加工行业的巨大空间,给周达村拨付帮扶资金20万元购买农副产品加工设备,经过深加工,各种‘甜蜜果’将会被赋予不同身份——果脯、酒、醋……进一步实现转化增值。”顺庆区援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周达村的水果产业振兴之路,不仅是一条甜蜜的事业发展之路,更是一条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从源头的种植,到中游的加工,再到下游的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一条完整的水果产业链已悄然形成。工作队将继续立足汶川县本地资源,持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做旺‘水果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绘就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该负责人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6
(衡欢 记者 李国富)“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庆祝今年的丰收,干杯!”日前,在西充县常林镇锦屏山村“浩瑞丰家庭农场”基地,负责人罗浩邀在场工作人员和村民们举杯共饮,共同庆祝今年的粮食丰收。粮食烘干房(衡欢 摄)“这段时间大家都争分夺秒忙着抢收,目前我们上半年种下的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已经全部收割完毕,今年不错,庄稼都有个好收成。”罗浩高兴地说。记者来到该家庭农场粮食烘干房,只见近3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堆满了今年收获的稻谷,一台台高十几米的烘干机正在隆隆作业,随着机械高速运转,一粒粒干燥饱满的稻谷从出仓口不断“流出”。“今年我们收获稻谷700余吨,烘干后既可直接销售,也可粗加工成大米,销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捧起一把金灿灿的稻谷,罗浩满眼欣慰,思绪不禁回到五年前……2019年,在北京从事贸易工作的罗浩,在了解到家乡有机农业蓬勃发展的背景后,毅然带着20年的积蓄回到家乡投身农业,成为西充大地上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他通过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按有机标准年种植水稻1500亩、高粱1300亩、玉米近1000亩,轮作小麦2000余亩、油菜1500亩。在该县常林镇范家堰村、仙林镇华光社区、莲池镇莲池社区建设三个全自动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近30000头。罗浩也从一个农业“门外汉”成长为种养殖业的“土专家”。粮食烘干房(衡欢 摄)“水稻收获后,我们立即开始机械化翻耕、整田,只要一下雨就可以开始轮种油菜了。”罗浩带着记者来到田坎边,只见金黄的稻秆已被粉碎翻耕还田,将成为下一季油菜生长的优质肥料。放飞无人机,从高处俯视,只见一块块平整的田地成片相连,一行行机械翻耕后的田垄,仿佛在大地上划出整齐的“五线谱”,等待奏响下一季的丰收“乐章”。春华秋实,丰收是奋斗的果实,是辛勤耕耘的最好回馈。在西充广袤田野上,许多像罗浩一样的奋斗者,用他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将丰收故事持续上演。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9月23日,“耕耘者”振兴计划——2024年四川省第六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题培训班在仪陇县开班。  在此次为期5天的培训中,100名来自省内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分管同志将接受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聚焦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社会化服务政策解读、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四川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工作、智慧农业技术与社会化服务应用、乡村新型服务业(智慧农机服务及应用实践)农机推广优秀经验分享、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现场研学等。同时,培训将政策理论贯穿在案例教学中,并借助主题讨论和学习成果路演,从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自身实际出发,输出高质量的发展计划和举措。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服务和发展应该融会贯通。”开班仪式上,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处有关负责人聚焦四川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就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内容为学员理清了思路。  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发挥好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正式启动“耕耘者”振兴计划。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蒋星 记者 李国富)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充县水稻千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专家正在现场实收测产(蒋星摄)据了解,该攻关片位于西充县青狮镇双坝子村,由四川农业大学、南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西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指导,采取全程机械化栽播+无纺布旱育秧+宽行窄株栽插技术模式,种植川种优3607、荃九优2号等优质水稻1130亩。“第一片实收面积3.42亩,实收毛谷重2607.2公斤,含水量22.5%。”测产现场,专家组根据《粮油作物实收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要求,对攻关片随机抽取三个片区进行现场实收测产,按标准含水量13.5%折算产量,三个片区最高亩产746公斤,平均亩产722.2公斤。“通过现场实收考察,该攻关片种植技术规范,产量达到预期标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在新型经营主体中推广应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志远说。“我们在全县推广种植宜香优2115、泰优粤禾丝苗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通过工厂化育秧,机器移栽,科学管护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今年西充县种植水稻20.33万亩,预计产量达11.04万吨。”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副股长张海平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组织农技、农机等科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不同地块的墒情精准施策,指导群众开展小麦油菜等小春粮油作物生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4
(马诗雨 赵睿灵 李田)幸福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金秋沃野,岁稔年丰,寿乡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9月22日,眉山市彭山区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当地数智水稻示范基地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广大农民朋友欢聚一堂,共享丰收喜悦、共话美好未来。上午9点30分,伴随着热烈欢快的开场舞曲《年年丰收》,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土文艺表演者相继登台,带来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幸福中国一起走》、小品《“代理退保”之阱》、舞蹈《灯火里的中国》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精彩节目,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活动现场“今天是农民的节日,也是农民的骄傲,就算顶着大太阳,也挡不住我们来参加丰收节。”来自公义镇欣荣村的王大妈高兴地说。“一优两高”生产竞赛颁奖环节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5位获奖的种粮大户昂首阔步走向舞台,领取当之无愧的荣誉。据了解,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是围绕“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以培育粮食规模种植大户为方向,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目标,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推广关键核心增产技术,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集成示范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推广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水稻“一优两高”百亩方、千亩片,力争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推动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在今年彭山区开展的2024年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农业人才,为当地的粮食生产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上米饭咯!”舞台下,一场大米品鉴会正在进行,工作人员将一碗碗刚煮好的米饭送到每位嘉宾手中,大家通过观、闻、品,对优质大米的外形品相、色泽气味、适口性等指标进行细致考量,逐一投票,最终评选出了最具人气的大米品种。行走在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满目金黄,一幅丰收的壮美画卷跃然眼前。鸟儿在半空中鸣唱,仿佛在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游客们穿着喜庆的服装,迫不及待地站在田边打卡拍照。主干道左侧设有品牌体验区,摆放了独具特色的本土绿色生态产品,寿乡稻米、猕猴桃、葡萄、柑橘、甜皮鸭、生态鸡蛋等应有尽有,吸引大家前来品尝。丰收节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稻田摸鱼、抓鸭子游戏。当地村民和游客们纷纷挽起裤脚、撸起衣袖,冲进稻田里“花式摸鱼抓鸭”,有的小心翼翼地掀开稻谷,一顿操作徒手秒捉鱼,乐呵呵地向同伴炫耀;有的从起点径直扑向场地中间的一群鸭子,受到惊吓的鸭子扑腾着四处乱飞,“人仰鸭翻”的场景逗得观众开怀大笑。一阵热闹的“抢鱼鸭大战”后,大家伙拎着抓到的鸭子和鱼儿欢喜归家,共享盛宴。好看、好吃、好玩,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前来参加丰收节的群众赞不绝口。最是一年秋光好,丰收节上谱华章。在畅享丰收喜悦的同时,勤劳的农民又将开始新一轮的耕耘,彭山区也将以丰收节为契机,不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图片由彭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3
(杨汉国 彭杰 邹刚 记者 李国富)在中国第七个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于9月20日至22日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与游客的热情参与。据了解,此次活动是该村举行的第三届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围绕“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主题,集中开展了六大活动,涉及绿竹笋品鉴展销、文艺演出、捉鱼比赛、“云上锁口——乡村民宿篝火晚会”、“乡村振兴创业有我——营山县返乡创业成果展销会”等多项内容。现场表演舞蹈《翻山铰子》(邹刚 摄)现场展销农特产品卖得欢丰收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活动现场搭建的川(营山)陕(延安)优质农产品对销协作暨营山县特色产品展销区中,除了有营山本土的绿竹笋、蜂糖李、阴米糖、橄榄油等农特产品外,还有来自陕西富县的苹果等优质农产品。“我是第三次参加锁口村举办的农民丰收节,每次都收获满满。我们的产品通过丰收节的宣传推广,已经走出了四川,销往深圳、广州等地。”现场,营山县农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虎高兴地说。电商直播带货(杨汉国 摄)绿竹笋是原产东南地区的优质食用笋,福建省漳浦县是优质绿竹笋的主产区。9月20日上午,四川营山——福建漳浦绿竹笋产业协作签约仪式在绿水镇锁口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举行。福建省漳浦县强盛竹笋专业合作社与营山县三行农牧专业合作社签订绿竹笋产业协作框架协议,将福建的绿竹笋种植、管理、加工技术推广运用到营山县,推动营山县绿竹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福建漳浦的绿竹笋专家徐赐水同营山本土的绿竹笋种植业主一道,走进锁口村绿竹笋产业园和竹笋加工厂实地考察,共商产业发展、市场营销之策。活动期间,营山县残疾人联合会还为锁口村“土生土长”的营山县勇贤农业有限公司授予了“营山县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牌匾,重庆金润华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营山县勇贤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绿竹笋销售协议。捉鱼比赛现场,选手捉到大鱼(邹刚 摄)欢声笑语共享丰收的喜悦9月21日晚,云上锁口——乡村民宿篝火晚会点燃了现场每个人的激情。音乐爱好者们唱响《梨花颂》《心中的月亮》等歌曲,众人手拉手、肩并肩,围绕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此次系列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捉鱼比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选手们纷纷下到田中,大家围追堵截,各显神通,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手到擒来,田埂上观众的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捉鱼比赛还进行了现场视频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今天的捉鱼活动,让我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满载而归的参赛选手何女士开心地说。文艺演出舞蹈《绥山牧歌》(邹刚 摄)9月22日上午,“乡村振兴创业有我——营山县返乡创业成果展销会”庆祝文艺演出在锁口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举行。演出在节奏欢快、气势宏大的开场舞《翻山铰子》中拉开序幕,器乐表演、小品、歌伴舞等轮番登场,舞蹈《绥山牧歌》《丰收乐》、川剧变脸等节目精彩上演,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本次系列活动既是对农民朋友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馈,也是为大家增进交流、共享欢乐搭建平台。”营山县绿水镇党委书记司建波表示,从绿竹笋品鉴展销到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授牌,从乡村民宿篝火晚会到文艺演出、捉鱼比赛,每一个活动都蕴含着我们对乡村发展的深切期盼和对农民生活的美好祝愿。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宣传县乡两级乡村振兴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绿水镇的发展变化,还能让农民朋友们享受到丰收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干劲。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3
(邹刚 记者 李国富 文/图)9月20日上午,营山县老林镇龙跃村村委会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营山县2024年“青联委员走基层 青春助农建新功”暨“三区计划”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共青团南充市委、南充市青年联合会、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主办,共青团营山县委、营山县青年联合会承办。文艺演出现场活动在热闹喧腾的《舞狮》表演中拉开序幕,女声独唱、四川扬琴、歌伴舞、小品、综艺节目轮番登场,精彩纷呈。随后《男女生二重唱》、巴中市青联会的四川扬琴《蜀道》、舞蹈《太阳出来喜洋洋》、舞蹈《丰收乐》等一个个节目精彩上演,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活动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村民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一个个精彩瞬间。看文艺演出、享丰收喜悦,点燃了村民们心中的激情,营造了齐心协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的农产品集市展卖场,也是异常火爆,现场展卖的南瓜、冬瓜、核桃、花椒、挂面等农特产品吸引众人纷纷购买。“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现在路修通了,环境整治好了,我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龙跃村三组的张树碧一边购买挂面,一边自豪地说,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还能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农特产品,真是太高兴了。据了解,“三区计划”是指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是中央社会工作部、省委社会工作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能增效、建设基层治理服务综合平台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通过党建引领,汇聚青春力量,充分发挥青联委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共青团营山县委书记周雷力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3
(记者 徐浩煊)近日,记者在位于西充县太平镇小木井社区的四川小磨井酒业有限公司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里看到,收割机轰鸣着来回作业,进行高粱的收割、脱粒。当前,西充县近2000亩有机高粱陆续成熟,进入收获季。  四川小磨井酒业有限公司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是全县重点示范基地之一,这一季种植的是该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研发的矮秆高粱新品种,抗病虫害、抗倒伏性能更强,非常适宜在南充等低山丘陵区播种。“种植全过程不打农药,全程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公司负责人何芝江说。  据了解,西充县深耕有机农业10余年,是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目前,全县发展有机高粱基地3个、面积近2000亩,预计今年有机高粱总产量达700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3
(记者 徐浩煊)近日,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2024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印钟寺村20多名村民在从事平整土地、除草、清理沟渠等工作。“一天能拿到100多元,离家近收入又稳定,比到外面找活干强。”村民王博正说。  为改善部分村镇农业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农村群众就近务工增收,顺庆区发展和改革局选择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就业较为困难的村组,今年共争取到顺庆区新复乡、顺庆区共兴镇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两个项目,总投资9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80万元。  “这两个以工代赈项目自今年2月底实施,目前已完成40%的工程量,共有247位当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38余万元。”顺庆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村民劳务报酬均通过“一卡通”平台按时足额发放,预计两个项目带动当地务工人数330人,发放务工工资总额312.3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0.95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3
(衡欢 记者 李国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西充县青狮镇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全力激活村集体经济增收“源头活水”,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观音桥村花椒产业园(衡欢 摄)日前,记者来到青狮镇观音桥村,只见随风起伏的稻田一望无际,玉米、高粱、大豆长势喜人,花椒林里,村党支部书记鲜于汉走走停停,认真指导村民为花椒树修枝、打药。“每年花椒收获后,都要及时修枝,为来年的丰收打好基础。”望着眼前蓬勃的产业发展场景,鲜于汉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几年前,村里却是另一番场景:农业种植零散、管理粗放,土地撂荒严重,全村无支柱性产业、发展无带动、群众增收无来源,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鲜于汉介绍,2022年,观音桥村成为该县集体经济扶持村,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该村以“公司+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青花椒产业精品园50余亩,轮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300亩,鱼塘50亩,养殖跑山猪近100头,并对产业园区进行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修建产业路等,良好的产业发展带动务工村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如今,该村民风淳、产业兴、村容美,蝶变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西充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来到该镇老家湾村,同样是一幅村美民富的振兴之景。在该村小龙虾养殖基地,村民们正忙个不停,他们有的打捞,有的运输,有的分拣,一片繁忙。“我们的小龙虾从4月份就开始销售,最多的时候一天销售300多斤,供不应求。”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永说,目前全村发展稻田虾近100亩,今年预计销售额12万元。老家湾村小龙虾养殖基地(衡欢 摄)同样作为该县集体经济扶持村,该村成立老家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农户+业主”模式发展稻田养虾,种植有机柑橘、优质粮油等,从一个脱贫村逐步发展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余万元,同时带动5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持续增收。观音桥村、老家湾村的蝶变与发展,都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该县青狮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相关工作人员具体参与实施,该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落实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激活要素,合理开发”工作思路,抓重点、强机制、促增收,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实力整体提升,成为南充市乡村振兴优秀乡镇。目前,该镇正创建五星级有机粮油示范园区,建成青花椒精品园区3500亩,近10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20万元以上,处处呈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0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近日,南部县永定镇恒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百亩脆香甜柚陆续成熟,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满眼是“柚”乡“柚”甜的喜人画卷。走进该专合社农场,只见漫山遍野的柚子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柚子压弯枝头,果农们正在精心挑选、采摘成熟的柚子。果农采摘柚子“今年的柚子虽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但品质还是很好,果肉饱满多汁,口感不错。”农场负责人邓林彬介绍,今年该农场的柚子总产量预计6万斤左右,采收期能持续到10月底。据了解,南部脆香甜柚是南部县独有的地方名柚,因其质地脆嫩化渣、香气可口而得名。又因其酸甜适中,风味独特,广受消费者青睐。“南部脆香甜柚最受浙江、上海一带的人喜欢,每年柚子成熟时,来自浙江、上海的订单咨询就络绎不绝。”邓林彬说,目前该农场已达成十余份购买意向,预计成交金额十万余元。“2023年,我们专合社还被授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称号,有望畅通更多销售渠道。”邓林彬说。“南部县境内的脆香甜柚现种植规模达1.2万亩,年产量1.8万吨,产值1.2亿元。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一直供不应求。”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发展晚熟柑橘、脆香甜柚、脆红李等林果经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铺就群众致富新路径。(图文由南部县委宣传部冯春艳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9
金秋时节,南部县广袤的乡村大地被大自然绘织得五彩斑斓。一望无垠的田野,微风拂过,层层叠叠的金色稻浪此起彼伏,涌动着劳动者们内心深处最充实、最饱满的喜悦。稻香与欢笑,成为丰收图里最生动的注脚。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将近年来南部县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实施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五良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淋漓展现:全县30.62万亩稻田预计产量16.43万吨,产值可突破2.2亿元……机收水稻建设良田筑牢粮仓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一棵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都离不开一方好田。行走在南部乡村,处处皆是机耕道延伸田间地头、灌溉渠四通八达,一幅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画卷映入眼帘。眼下,在南部县石龙镇快活岭村博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示范农田里,连片黄灿灿的稻田散发出成熟的芳香,沁人心脾。天刚亮,合作社负责人谢松感便挽起裤腿下了田,这里走走,那里瞧瞧,将一穗饱满的稻谷当宝贝似的紧紧攥着,爱不释手。“以前,农田很零散,这里一块,那里一坨,家家户户种着‘补丁田’。如今的好收成,是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沾了光’。”丰收的喜悦,让谢松感笑容满面。他告诉笔者,今年开春,村里修建高标准农田,原来零散的小块田变得宽广、平整、连片,加上长长的排水沟纵横交错,平展的生产路穿插田间,灌溉和耕种变得高效。高标准农田“高”在何处?据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通过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采取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单一措施或综合措施,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高标准农田的作用下,耕作成本可减少5%至15%,生产效率可提高10%至20%。“建成高标准农田,可提升土壤肥力和增产潜力,让每一亩耕地都能成为丰收的沃土。”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壤改良、修缮水利等措施,改善农田耕作条件,完善灌溉与排水系统,落细管护措施,使原本贫瘠、零碎的土地整合成片,有助于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南部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确保建得好、用得上、有效益、管长远,不断推动小田变大田、劣田变良田,持续提升农田质量和产出水平。截至2023年,南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9.8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2.4%。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效益明显,已成为南部县粮食稳产增产的“压舱石”,持续助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选播良种提高粮食产量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南部县聚焦良种筛选、良种推广,优品种、控风险、保供种,推广了一批高产优产的新品种。9月14日,南充市“两季田”水稻测产观摩暨技术交流活动在南部县伏虎镇蚕子山村举行。活动现场,测产专家组与全市种粮大户深入田间,仔细考察水稻的长势,只见该片区种植的水稻茎秆粗壮、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经过面积测量、称重、水分测定,专家组严格按照《粮油作物实收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蚕子山村的水稻种植片区进行实收测产。数据显示,所测田块,平均亩产超过760公斤。“本次测产的品种具有品质优、外观细长苗条、有嚼劲、米香味浓郁等特点,同时兼具有抗病性强、株叶型好、秆硬抗倒、生育期适中、适合机械化栽培等优势。”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胡成说,该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水稻优良品种,也展示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使种植户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水稻新优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对引导种植户科学选种和使用新技术,加快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种植户择优良种、指导种植,成为南部确保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南部县种粮大户李鸿文告诉笔者,近年来,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广下,他积极选播优良水稻品种,实现稳产增产。此外,他还通过县里组织的各种现场会,学习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机械化种植技术,目前他流转的300余亩水稻迎来丰收,种粮效益大幅提升。“通过优选水稻高产品种并适期播种,以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集成高效栽培技术为依托,确保了水稻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胡成表示,目前,南部县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下一步,将逐步建立健全品种展示示范推广体系,做好品种展示示范和配套服务工作,并适时开展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真正让品种展示示范发挥实效,不断提升优良品种应用率与入户率、覆盖率。用好农机提升耕种效率如果说良田与良种是稳产丰收的基础,那么农业机械的运用则让粮食丰收有了更多保障。随着各种农业机械成为秋收的“好帮手”,也为南部县秋粮颗粒归仓按下“快进键”。在蚕子山村粮油种植示范基地,微风轻拂,稻穗摇曳,一串串黄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稻香。农机手们娴熟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装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转眼工夫,一块稻田就收割完成。“农机是农业生产的‘得力干将’,相比以往的人工收割,机械化作业不仅省时省力,还大大降低了成本,给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主任何军介绍,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引进新机具、新技术,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目前,南部县水稻机收率已达90%以上。与此同时,为确保农机田间作业安全,每年水稻机收前夕,南部县农业农村局都会安排农机技术人员为农机服务队的机具进行检修服务,水稻机收期间还会为农机服务队提供现场作业指导,并定期开展水稻机收减损培训,全方位为颗粒归仓提供服务保障。收回的水稻如何烘得干、存得住,确保颗粒归仓?在过去,只能“靠天吃饭”,但现在,这一难题被破解。在位于蚕子山村粮油种植示范基地的烘干房内,机械轰鸣,8台烘干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对新收割的稻谷进行烘干作业。烘干设备可灵活调整各个运行参数,实现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运行速度,每天可烘干稻谷达百余吨。“现在粮食烘干归仓,基本不受天气、场地影响,与自然晾晒相比,机器烘干有效解决了传统晾晒方式中场地受限、阴雨导致霉变和发芽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粮食晾晒的效率和品质。”蚕子山村粮油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涂永安说。从种植到采收,从烘干到加工,农业机械成为有力“帮手”。截至目前,南部县30.62万亩水稻已收割90%,预计9月底实现颗粒归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不断提质增效。”何军说。(图文由南部县委宣传部夏雨婷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