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殷洁 叶强平 记者 杨琦)“真是太好了,县上给我们发了这么多春耕农资,免费领了这些物资,我们种地更有劲儿了,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4月16日,理塘县甲洼农科所内,甲洼镇江达村支部书记曲批喜笑颜开,忙不迭地将农用物资搬上拖拉机。放心农资发放现场当日,理塘县2024年推进高水平“高原粮仓”建设暨乡村产业振兴放心农资发放启动仪式在甲洼农科所举行。院坝内,整整齐齐垒放着各类种子和农用地膜、青稞复混肥等物资,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员、各乡镇农技人员与农牧民群众协力搬运,个个脸上挂满笑容。“这些土豆种子品质好,非常感谢县上的帮助!”甲洼镇卡娘村的泽旺连声称赞。据悉,今年理塘县筹措资金1950万元,采购青稞、马铃薯、油菜良种和12万米网围栏,牧草良种和有机肥料等物资共3050吨,用于建设青稞高产示范带、马铃薯高产示范点、优良牧草示范片等领域,近日内将全部发放完毕,将惠及22个农牧区乡(镇)和农牧民群众。“全县今年粮食播面稳定在5.17万亩,产量实现1.28万吨的目标已经锁定,我们将严格落实领导包片、农技员蹲点责任制,科学指导、种好口粮。”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理塘县围绕建设“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强化科技支撑、深挖园区潜能、推进有机产业发展、保障产品供给,在打造新时代高水平“高原粮仓”之路上不断向前迈进。(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金泉)4月15日,记者在甘孜州新龙县沙堆乡女汝村看到,一块“巴掌大”的地块,窝距均匀、行距分明。四五天前播下的油菜种子在覆土之下,静静地呆在“窝”里,若是赶巧遇上一场雨水就能破土而出。在这里,每半分地的土地就种植了1个品种,共计10个。原来,在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专家的帮助下,将有10个油菜新品种相继在全县5个点位展开品比试验示范。4月10日至11日,新龙县沙堆乡女汝村挖窝点播油菜现场。 受访者供图据了解,新龙县的农户历来有种植油菜的传统,亩产却仅有180斤左右,产量偏低。在农户看来,种植青稞更有“搞头”:一是油菜产量不高;二是种了油菜,牦牛却不喜欢吃油菜秸秆;三是种油菜比种青稞投入的劳动力更多。但油菜产业也不能丢掉,唯有选育一批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才能调动当地农户的积极性。今年3月,多年在新龙县开展科技服务的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吴永成就提前向新龙县种子站快递了10个品种共计6公斤种子,用于在该县选点进行品比试验示范。“我们这10个品种充分考虑了熟期的问题,中熟、中早熟、偏早熟相搭配,在新龙县3000—3300米不同海拔地区选5个点种植,希望在9月上中旬成熟最好,以避开之后的恶劣天气和放牧牛羊对油菜的影响。”吴永成介绍。新龙县种子站负责人尼卜尔基表示:“5个点位,每个点位半亩地,相当于1个品种试验种植半分地,采用穴播方式,于4月10日至11日在女汝村首播,其余4个点位将在4月21日左右播种。我们希望在专家团队全程指导下,亩产能达300斤以上。”尼卜尔基介绍,为了推动油菜新品种试验的开展,新龙县利用新品种展示项目资金给予农户一定补助,农技人员帮农户种植,收获的菜籽归农户所有。“主要是想做好试验示范,为下一步推广适合新龙县的优质高产春油菜品种打下基础。吴永成表示,专家团队将全程指导品比试验示范,并建议试验基地在播种后若无自然降雨的情况下要适当人工补水,以确保油菜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向吟秋 李艳秋)“卡卓卡卓(感谢),这个培训好!学得懂又有用,对我们帮助很大!”4月16日,在道孚县下拖乡,电工基础技能培训让村民们喜笑颜开。作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托底性帮扶系列职业技术培训之一,该培训旨在为当地就业困难人员谋生和发展储备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  按照托底性帮扶甘孜片区会指导意见,结合道孚县需要重点扶持和指导清洁能源产业的实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托底性帮扶专班在与华能集团道孚分公司进行座谈时,了解到公司愿意积极吸纳当地人员参与项目建设,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负责本次培训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双方需求,定制化开发了以实操为主的技能培训方案,聚焦开展安全用电、万用表和测电笔使用、常用元件认识及使用、电路安装与检修四大板块,力争在短时间内让村民通过培训掌握上岗所需的技能。  为让本次培训取得更好效果,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由成都师范学院负责组织当地劳动力参训、安排藏汉语同声传译,由四川交职学院制定培训方案、制作实训教具、派遣师资授课和学生助教的帮扶模式。  道孚县下托乡远离国省干道,出入成本较高,采用送教形式办训,大大降低了当地困难就业人员成本。同时,藏汉双语教学,有助于当地群众更好听懂课程和相互交流,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手段,利于学员们切实掌握基础职业技能,为家门口就业奠定基础。  据悉,道孚县后续还将依托“十村示范百村振兴”项目,因地制宜在部分示范村开展民宿接待能力、道路养护技能等系列职业技术培训。当地老百姓有了职业技术储备后,既可以实现务工增收,还能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为长远有效支撑县域发展提供有生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又到甘孜州一年一度的春油菜播种季节,怎样才能种出好产量、好效益,比选出值得推广的好品种?4月16日至17日,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专家一行,奔赴该州新龙县、道孚县,为当地农户和农技干部进行现场培训。  “高原地区种油菜,必须选好地!”4月16日,在新龙县博美乡共科村的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吴永成指出,“风口不能种油菜;特别高的无法补充水源的地方也不能种油菜。”  选好了地,如何播种?吴永成进一步传授,“高原地区每亩播种量可以1斤,但油菜种子很小,若要想撒得均匀就必须加细土拌匀。撒后用小四轮拖拉机或微耕机旋土,让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覆土深度为1至3厘米,否则,种子想要钻出来很难。”  吴永成还强调:“油菜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除了选对品种,还需田间管理。首先要保证油菜出苗,待长至3至4片叶之后才具有一定抗旱能力。”  4月17日,在道孚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吴永成与当地农技干部拉着皮尺丈量着土地,指导着工人开展春油菜新品种展示示范。  “今年,有37个油菜新品种在这里进行展示。与以往1个品种播1行的展示不一样的是,今年我们团队采取了每个品种按20平方米一次重复、3次重复共计种植60平方米,面积都比过去规范统一,这样就可实收测产,试验的结果也会比过去的估产更为准确。”吴永成说,“我们今年还在这里首次展示5个彩花杂交油菜品种,1个品种示范1亩。彩花杂交油菜与过去的彩花常规品种相比,油菜籽单产水平更高。”  据了解,高原油菜现已与高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地群众迫切希望油菜在招徕游客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菜籽。  吴永成表示,将着力通过品种的展示和技术推广,为当地筛选一批既能观花又能丰产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推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格吉曲章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文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图  4月13日,甘孜州炉霍县虾拉沱镇村民背着放了各种食品的背篼,驾驶着装扮过的拖拉机来到田间地头,参加“开耕节”。  当地每年都会举办“开耕节”,村民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祈福。当地村民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  “祝愿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0时,在长者高昂的吉祥颂词声中,38岁的彭措拥登和其他两名男子吆喝着将犏公牛赶入田中,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在农田上划出新年的第一犁。锃亮的铁犁在农田上翻出一条条小沟,跟随的姑娘挥手抛撒,一粒粒青稞种子落入泥土中。“虽然我们镇现在已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但是为了传承高原农耕文化,第一犁还是由‘二牛抬杠’来完成。”虾拉沱镇党委书记罗布江村说。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的普及,炉霍县越来越多的农区田地逐渐实现机械化。“我们家有30多亩农田,‘二牛抬杠’耕种需要10天时间,10多年前有了手扶式拖拉机,耕种需要5天,现在靠大型‘铁牛’,1天就可结束耕种。”彭措拥登指着田边停放着的数台大型耕种机和旋耕机说。  彭措拥登口中的“铁牛”,是炉霍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型农业机械。近年,该公司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全面扩大青稞种植规模。  前年,该公司在虾拉沱村种植的青稞,平均亩产578斤,产量打破甘孜州纪录。去年,公司在炉霍县承包了1万亩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并为周边田地免费提供耕种服务。  此次“开耕节”,多家公司和多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青稞收购协议,解决青稞销路问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7
(刘红 记者  杨琦)高原春耕正当时。4月13日,甘孜州炉霍县各农区乡镇在虾拉沱镇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耕活动,开启了雪域高原“丰收犁”。二牛抬杠开启春耕“第一犁”活动现场,来自炉霍县各乡镇的村民们身穿节日盛装,齐聚走田间,共同迎接这一盛大仪式。他们手捧洁白的哈达,在田间升起的桑烟缭绕中,伴随着吉祥老人的祈福声,迎来了作为“重头戏”的开耕活动。此次活动由三对传统“二牛抬杠”和17台现代农机混合编组进行,现场既古朴又现代。年轻力壮的小伙率先驱赶着耕牛在农田上划出春耕的“第一犁”,妇女们熟练地躬身、撒种,一粒粒青稞种子落在泥土中,大家共同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此同时,村民们驾驶着旋耕机、播种机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开始忙碌的春耕工作。轰隆隆的农机声音,不仅展现了现代化的耕作力量,更抒发了春耕带来的无限喜悦和希望。“把传统的耕作方式与现代的机械化耕作搬到了田间地头,今天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农业的魅力。”来自虾拉沱镇色色村的益西卓玛说。活动中,炉霍县还举办了选种、拖拉机耕地技能比赛,各区代表队还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用接地气的方式形象展示了特色鲜明的高原农耕文化。同时,炉霍县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炉霍县虾拉沱镇热固村村委会、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炉霍县仁达乡仁达村村委会、炉霍县密奇奇食品有限公司和炉霍县充古乡德依卓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代表们分别签订了青稞收购协议。据悉,今年,炉霍县计划落实粮食总播种面积5.5万亩,为确保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将通过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和农技融合、全程采用机械、采取集中连片等方式,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开启建设青稞高产示范县的新篇章。(图片由炉霍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6
(赖红 记者 杨琦)近日,为加快推进牧区牲畜饲草料补给工作,甘孜州甘孜县在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为群众免费发放100余吨草料,解决农牧民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牦牛安度“春乏关”。村民搬运饲草牦牛产业是甘孜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牧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当前,甘孜县正值牲畜“春乏关”和牦牛产仔高峰期,加之近期全县降雪,草场返青时节未至,“新草未长、存粮不丰”,抗灾保畜工作非常关键。在饲草料发放现场,农牧民们驾驶着小卡车前来领取饲草,大家一起搬运、装车、拉运、清点,一片繁忙。大德乡章龙村村民所曲边搬边高兴地说:“我家有76头牦牛,因为天气原因,有时候牦牛吃不到草,感谢政府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给我们发放饲草,真心感谢!”据甘孜县畜牧站站长巴登郎加介绍,下一步,将派出技术人员服务全县各乡镇,开展疫病防护指导,以及牦牛在度春期间的管理指导,也希望各乡镇加强对牲畜的饲养管理。据了解,此次防灾减灾草料集中分发给甘孜县各乡镇,由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分配到各村,全力保障牲畜能够安全度过瘦弱、受冻、缺饲的“关键期”,进一步降低牲畜因灾死亡的死亡率和掉膘率,保障甘孜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农牧再塑甘孜”工程、生态牦牛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5
(叶强平 何敏 记者 杨琦)“手扬起来,肥料要撒均匀,种子播种要注意间距和密度……”4月11日,在甘孜州理塘县上木拉乡增德村农户地里,有种植经验的村民正细致地给乡上志愿者们传授马铃薯、青稞播种知识。春光无限好,播种正当时。连日来,上木拉乡党委积极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党员志愿服务队,抓住春耕时节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帮助家中无劳动力或是少劳动力的农户,开展“春耕助农正当时”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志愿者助农春耕志愿者们认真领会播种要领,深入田地,依次排开,相互配合着耕地、播种、施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增德村监测户郑呷感激地说:“太感谢乡里的干部们了,我们家就2个人,劳动力只有我一人,没有你们帮忙,至少要一周才能种完地,在你们的帮忙下,才用了一天就种完了。”前期,上木拉乡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积极走访入户,调查农户的种植意愿,根据农户需求,积极对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为上木拉乡群众争取马铃薯种子90吨、青稞种子36000余斤。“非常感谢,正值春耕关键时节,给我们送来这么多种子,真是雪中送炭,我们一定把地种好。”奔戈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泽仁由衷地说。据了解,上木拉乡为确保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与7个行政村党支部、所有农户签订合理利用耕地无撂荒现象承诺书300余份,并将常态化开展落实田长制工作,保障2024年上木拉乡有效耕地达到5167.29亩,其中青稞3380.92亩、马铃薯694.42亩、小麦513.51亩、其他农作物578.44亩。志愿者助农春耕“下一步,我乡将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确保全乡无耕地撂荒现象,保障农户农业收入稳定增加。”上木拉乡党委书记格绒次乃表示。(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2
今年以来,理县通化乡党委以“实干”定调,“服务”落脚,“宣传”托底,深入推进党建+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田园果乡,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一幅和美乡村诗意画卷。发“实干之力”,为和美乡村画卷打“底色”突出治理重点,大力开展“洁美理想家园 文明新风行动”,充分发挥乡约银行积分兑换的正向激励作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各类整治行动4次,拆除旧横幅9个,清除国道沿线废旧水果摊位3个,清运酒席垃圾和田间农残用品4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化和长效化转型,全面落实河长制措施,强化巡河护河管理,清理河道垃圾6公里,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执“服务之笔”,为和美乡村画卷增“亮色”突出党建引领,激活环境治理“红色引擎”,优化建立网格59个,配备网格长6名、网格员59名,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8次,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等180余人全方位、拉网式对房前屋后、国道沿线等进行整治,从“细”入手,以“效”说话,规范柴火堆放17处,清扫道路33公里,通过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促进乡村“颜值”持续提升。传“宣传之声”,为和美乡村画卷提“成色”突出共治共享,6村1社将爱护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群众自觉参与、共同管理、长效保洁”的工作机制,让村规民约不仅写在墙上,更融入了群众心里。坚持环境整治和转变观念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利用网格群宣传30余次,宣传车、小喇叭、“雪龙快板队”宣传60余次,潜移默化中深化群众爱护环境意识,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兼备。(供稿:理县县委组织部 张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斯郎翁堆 特约通讯员 叶强平  近日,理塘县曲登乡普查村在村合作社举行2023年度集体经济分红仪式,牧民群众依次上台领取分红金,个个喜笑颜开。  村里的勒通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以来,不仅分红一年比一年多,牦牛也是一年比一年养得多,现在合作社牦牛有1000头左右。2023年,该合作社出栏牦牛93头,实现盈利606247元,拿出510024元分红兑现给158户牧民群众,每户分红3228元。村干部还来到曲登乡养老院,把分红款发放给普查村村民吴东、单珍贡布、阿细拉姆3名五保户,让他们很受感动。  参加分红仪式的曲登乡党委书记洛绒英巴说,普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火车头”,努力让脱贫群众富在产业上,让产业强在党旗下,稳步走好脱贫后的共同富裕路。  “下一步,普查村将进一步发展致富产业,争取在2024年底能让每户农牧民分到更多的钱。”该村党支部书记曲扎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1
(赖红 泽巴贡布 记者 杨琦)眼下正值高原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近日,甘孜县农业农村科技局陆续为6个农业乡(镇)发放优质种子,助力群众抢占农时,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确保春耕生产稳步推进。实打实的春耕“大礼包”,不仅提高了种粮农户种植积极性,也筑牢了土豆、青稞丰产稳产的“压舱石”。良种发放现场在甘孜县拖把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拖拉机、小三轮排起了长龙,工作人员正逐一给种植户们发放土豆、芫根、康青九号、黑六棱、柴青一号、沃土五号、青豌豆、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春耕物资。工作人员一一对照名单,逐一登记核对,将一袋袋优质的青稞良种发放给群众,并鼓励他们辛勤耕作,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群众干劲十足、配合默契地搬运着自己乡镇分发的春耕物资,脸上皆是幸福的喜悦。良种发放现场“以前每亩收成在300斤左右,现在改良青稞种子每亩达350斤左右,家里30亩土地的产量已达万斤以上,销售一半的青稞,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拖把乡四村农户德德激动地告诉记者。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为推动有机农作物的种植,今年甘孜县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1734万元,集中采购了多样春耕良种1501吨,肥料1297吨、农药0.3吨。这些种子的选择,综合了甘孜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群众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既能适宜甘孜的耕种,也能有效保障产量,更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版图。良种发放现场“今年我们将围绕‘一片地、一群牛’,做大做强青稞、马铃薯、牦牛三大优势产业,全力推动‘农牧再塑甘孜’重大工程。”甘孜县农牧和农村科技局局长其格表示,全县将抢抓时节,把青稞、马铃薯良种种好;抓好撂荒地巩固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同时围绕“川西北高原粮仓”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打好春耕生产攻坚战。据了解,下一步,甘孜县将组织专家队伍、技术力量下沉到各乡、镇、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物资发放及生产技术指导,抢抓春耕好时节,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增产提质,带动村民们走上增收路、致富路,不断擦亮“川西北高原粮仓”金字招牌。(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2
(记者 宁蕖)3月11日,位于炉霍县虾拉沱镇的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内一片忙碌。“我来自瓦达村,已经在这里工作7年,每月务工费有4500元,村上还会每年分红。”在园区务工的其吉告诉记者。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是炉霍县139个行政村的集中“产业地”,以“众筹+飞地”的模式建成,帮助该县打破了农牧业“小而杂”“零而散”、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等发展壁垒,实现村级产业项目全覆盖。“成都市锦江区帮扶队伍组织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与各村一起众筹资金,每个大棚投资30万元;此外,我们还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6000万元,在炉霍成立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有机蔬菜种植。”炉霍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蒋亚介绍,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已建成大棚301座,每年固定分红700余万元,216名当地群众在园区务工,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2023年,飞地园区实现产值4617万元,并已纳入甘孜州三大流域六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成为炉霍产业核心增长极、甘孜州蔬菜保供基地。值得一提的是,锦江区还发动社会力量,从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中,聘请了一批“荣誉村长”,以爱心捐赠、商业租赁等多种方式,众筹资金和“智力”,壮大帮扶力量。截至2023年,炉霍县已选聘“荣誉村长”46名,累计募集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9
(记者 宁蕖)近日,在甘孜州项目投资工作现场会上,一款包装精美的“康巴黄金小麦挂面”亮相。在产品介绍中,“四倍体甲着小麦”“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等描述引人注目。  “甲着小麦是来自甘孜州巴塘县的特色品种,黄酮含量是一般小麦的2至3倍,富含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四倍体小麦,营养价值非常高。”四川甲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蕾告诉记者。  2019年,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来自巴塘县乡间的甲着小麦因其和普通六倍体小麦不同的基因特性,获得了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关注。但由于其传统种植区的农户集体易地搬迁等原因,这种小麦几乎已经无人种植。为了抢救这一品种,巴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搜集到100公斤左右的闲置甲着小麦种子;当年,省农业科学院和巴塘县共建了15亩的“甲着资源苗圃”。  到2023年,巴塘县的甲着小麦种植范围已经扩大到150亩,收获甲着小麦2万多公斤。在此基础上,四川甲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对甲着小麦进行商业化开发,今年1月,以甲着小麦为原料的“康巴黄金小麦挂面”正式上市。为了更好地对该品种进行研究推广,2023年10月,巴塘四倍体“甲着”小麦甘孜州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甘孜州打造“省内最大的功能性小麦生产基地”的愿景由此展开。  开展普查收集工作、建设保种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经营主体……巴塘甲着小麦的“重生”,是甘孜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孜州持续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2021年到2023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中,该州共发现6个新种质资源,其中玛格绵羊、勒通绵羊、亚丁牦牛和巴塘中蜂已审定为国家畜禽遗传品种资源,朵洛山羊和得荣中蜂已进入国家畜禽资源鉴定程序。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目前甘孜州已建立九龙牦牛、藏猪、藏鸡3个国家级保种场(区)以及西藏山羊保护区、藏猪备份场2个省级保种区和备份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除了建立“甲着”小麦甘孜州专家工作站外,甘孜州还综合运用先进育种技术和手段,培育出“康青”系列青稞新品种和“康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其中“康青9号”被列入2023年四川省青稞主导品种。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要求,甘孜州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参与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促进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全州已有种业企业14家。  据介绍,接下来甘孜州将重点推进甲着小麦的开发利用,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力争将其打造为甘孜州“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的示范工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9
(叶强平 记者 杨琦)3月26日,记者从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获悉,该县多举措抓好春耕备耕,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确保实现一季度农业经济“开门红”目标。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理塘县全力做好农用物资储备调运,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台账,将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村、到组、到户,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结合“三江六带”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目标,有序采购青稞、马铃薯、油菜、蔬菜等良种763.52吨,购置菱形围栏8万米,已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5个,赴5个片区检修各类农业机具3500余台次,确保全年农作物面积达8.02万亩。同时,理塘县建立牦牛、生(藏)猪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屠宰企业为监测对象的统计样本户,将出栏任务落实到村、到户。聚力防范应对春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采购燕麦草种537.5吨,储备应急饲草料500余吨,引导农牧民落实牲畜暖棚加固、保暖等措施。截至目前,理塘县已完成蔬菜和菌类产量145吨,完成水果产量40吨,牲畜出栏4610头(只羽),肉产量达392吨、奶产量达425吨。计划建设优质人工饲草基地(含青贮饲料)39100亩。下一步,理塘县将做好有机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保供,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实施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分品种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新型主体,健全完善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以供销社社有企业合作经营为契机,推动“三社融合”,多渠道促农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8
(格桑央宗 赤称 记者 杨琦)3月26日,在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的高原小番茄种植基地,掀开温室大棚门帘,一片绿油油的番茄苗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棚内高原小番茄长势良好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苗床上,嫩绿的苗儿挺拔向上,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在育苗床间,时而弯腰轻抚苗叶,时而熟练地掐芽、整苗,繁忙而有序,每个人都用心呵护着每一株苗的科学健康生长。近年来,道孚县麻孜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村情,以“引进企业建基地”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果蔬产业,成功引进盛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示范引领、能人带动、特色产业、科技帮扶等方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全县19个村打捆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展示销售为一体的高原小番茄种植基地,以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导向,充分利用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小番茄产业,年均产销小番茄50吨,带动全县19村集体经济稳定创收。村民在高原小番茄大棚内整苗2023年,盛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道孚县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完成番茄膏生产线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正式投产。据种植基地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完善加工园区设施设备,并加大对小番茄深加工的技术探索,不断提升番茄的种量、产值和商品值,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记者了解到,目前,小番茄从栽种到采摘用工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成熟期,每天固定用工在20余人左右,这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高原小番茄种植基地与此同时,沟尔普村还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成功打造了特色民宿、圣湖山庄等旅游接待点,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最大程度带动农民增收。(道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8
(记者 阚莹莹)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主要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中国黄海、渤海一带也有养殖。  这是百度百科中,关于南美白对虾的介绍。很难想象,在寒冷的高原地区,也能养殖南美白对虾。  近日,在甘孜州康定市鱼通镇赶羊村,一个养殖测试点实现了亩产6000斤南美白对虾的测试目标。这是甘孜州首次成功养殖出虾类海鲜。  高原地区是畜牧养殖的最佳场所,牛羊肉类来源广泛,然而海产品缺乏。在设施渔业等成熟技术的保障下,近年来四川川西高原、新疆帕米尔高原,以及西藏等地,成功实现了高原海鲜产品养殖。智能设备可以全方位监控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质等数据。图为康定市鱼通镇赶羊村养殖测试点的南美白对虾幼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看种类高原地区可以养殖哪些海产品?  “南美白对虾只是高原海鲜养殖种类中的一类。”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军说,“高原地区大量养殖海洋鱼类多是引进的冷水鱼类,如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海洋河流的鲟鱼、原产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鲑鳟鱼。”  鲟鱼种类繁多,有的种类栖息在海洋,有的则生活在河流中。鲑鳟鱼则既可以在海水中养殖,也可以在淡水中养殖。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冷水环境。近年来,以鲟鱼、鲑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正成为四川的代表养殖产业之一。  数据统计,四川鲑鳟鱼类以虹鳟为代表,年产量1000吨左右,全国排名第五位。鲟鱼类品种众多,如海博瑞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年产量6000吨左右,全国排名第二位。  今年初,全国农业大摸底摸出来的四川“宝藏农产品”代表——鱼子酱,正是养殖鲟鱼的主要产品。2022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其中出口量48.3吨,出口创汇9490万元,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能够在高原养殖的不只“可海水也可淡水”的鲑鳟鱼、鲟鱼。在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沿海地区常见的斑节虾、青蟹  等海鲜,则在盐碱地里“安了家”。  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一望无际的盐碱滩上,新疆首个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红旗农场水产养殖基地就位于这里。这里有6.3万亩集中连片重度盐碱地和大峡谷日流量6000立方米的天然盐碱水资源。而盐碱水改良成海水有天然优势。因此,新疆红旗农场引进了海鲜养殖公司,将盐碱水改良成人工海水,并在盐碱滩上建设了数百亩鱼塘,养殖罗非鱼、南美对虾、斑节虾、青蟹等海鲜。看技术设施养殖和“人造海水”很关键  要成功养殖海产品,模拟鱼类生活的设施必不可少。康定市鱼通镇赶羊村南美白对虾养殖测试点,14个白色PVC气膜池联排矗立,池内水流潺动,南美白对虾就生活在气膜池里。  去年7月,测试点投入第一批虾苗,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进行工厂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十分敏感,需要加强监测。测试点负责人李晓龙介绍,测试点引进了海水模拟系统、水循环处理系统以及各类监测平台,对水温、光照度、溶氧量、酸碱值等参数进行严密监测。最终,14池南美白对虾苗成功养殖成商品活虾。  作为设施养殖的其中一个环节,“人造海水”非常关键。在陕西省定边县定边盐湖,这里年产80万斤—100万斤的南美白对虾,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新鲜海虾自由”。  “养虾必先肥水”。当地养殖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加入不同微量元素及益生菌反复试验,最终调配成适合南美白对虾生活的“人造海水”。  这种“海水调配技术”是目前高原海鲜养殖的主流技术。在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盐湖智能生态海鲜水产养殖产业园,技术人员根据盐湖水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水质调控技术、恰当的温度控制和适宜的环境模拟,采取在水里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等方式,调配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长的“人造海水”。  而冷水鱼则对水质有更高要求。雅安市天全县水资源丰富,多数河流达到国家二类水水质标准,最高水温在23℃以下,含氧量达8mg/L,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  这里也是四川鲟鱼、鲑鳟鱼的主要养殖区域。在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200余个圆形流水鱼池依河而建。养殖基地利用流动的高山冰雪融水,为这里主要养殖的鲟鱼提供优质的流水。同时,圆形流水鱼池配置了智能增氧设备、智能投饵设备、水量管控装置,保障水质稳定的同时,实现每平方米养殖容量达到50公斤,是普通水面养殖的30倍以上。看前景还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  “高原地区海产品缺乏,海鲜养殖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杜军说,“基于市场潜力,不少养殖企业选择在高原投资。但是设施渔业意味着养殖成本高,未来能否靠技术的发展降低成本,才能实现稳定的盈利。”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理事樊旭兵认为,在耕地缺乏,“退塘还田”的背景下,利用盐碱地和半咸水是开展水产养殖的有效方式。“不过,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潜力有多大?投入成本是否可以接受?产量有多大?目前还没有专业机构做出全面准确评估。”  李晓龙说,经过测算,一亩水域面积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原地区设备成本不到300万元。而高原地区由于气温、水温更低,能耗更大,设备投入要达到353万元。“亩产6000斤是我们的测试产量,最高产可以达到8000斤至1万斤,年产量36500斤。高原地区售价更高,均价为60元每斤,比平原地区高出近一半。”李晓龙说,“最快2年6个月收回成本。”  而冷水鱼这一类,养殖周期较长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鱼是变温动物,水温越低、生长越慢。因此,常规养殖模式下,养殖冷水鱼类通常需要花费四五年以上时间才能达到售卖标准,盈利周期较长。”杜军说。  目前,一些养殖公司探索出了调度养殖模式。在冬季低海拔区域温度较低时育苗,等到夏季温度较高时再调运到高海拔地区,确保鱼在整个生长期间处于最适宜的水温。  此外,杜军还提醒,各地引进鱼类务必做好防逃逸。“高原水生生态系统特殊,养殖外来物种如果逃逸在外,适应当地环境后形成种群,将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入侵。”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黎萍)3月25日,甘孜州九龙县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暨招商引资推介会拉开帷幕,100余家企业齐聚一堂,共商九龙发展新机遇。  推介会上,九龙县委、县政府与力方集团、白马文化发展集团等1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景区投资运营、越野线路和自驾游线路运营、冷水鱼养殖、生猪代养等多个农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超5.4亿元。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与九龙县同心同向、团结奋进,选派机关、医疗、教育等对口支援干部人才10批次404人,实施帮扶项目195个,加强交流协作,推动九龙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九龙县文旅资源丰富,山水湖泊、草原湿地、古茶树群美不胜收,这是九龙县招商引资的优势所在。”推介会上,九龙县委副书记扎西邓珠就该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作招商推介。  活动现场,九龙县还展示了牦牛肉干、黑山猪肉、等风兔、菌干片等当地特色美食,引得客商们驻足观赏品尝。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6
(李艳秋 记者 杨琦)“树苗不能载得太深了,如果土埋太深了的话水一浇就不透气,不透气树苗就会烂根……”3月22日,在道孚县麻孜乡德尔瓦村的山坡上,县林草局的技术人员何行铭正一边指导栽植技术一边帮忙补栽树苗。村民们种植变叶海棠连日来,在道孚县麻孜乡德尔瓦村、孔色乡昌孜村,村民们正在山坡上和田地里挖坑、栽树、培土,抓住时机补栽变叶海棠(根雀)树苗。麻孜乡德尔瓦村党支部书记梁登龙告诉记者:“现在打小工的特别少了,他们都在家门口摘根雀叶子根雀花,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个项目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据了解,变叶海棠树因耐寒耐旱,在道孚县野生树约有5万余株,年均产果1500吨左右。2017年,道孚县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成功开发了一款名为“根雀红”的饮料,酸酸甜甜的口感受到大众喜爱。为确保后期“根雀红”饮料的果料来源增产增量需求,道孚县通过大力建设变叶海棠种植基地、推广良种繁育和丰产造林技术,提升荒山荒坡利用效率,在各卡乡等5个乡镇种植15.5万株根雀苗。2024年,道孚县将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973.5万元,持续带动孔色、麻孜、木茹、各卡、沙冲、瓦日6个乡镇2000余户农户种植变叶海棠17.7万株,户均将增收9000元左右。“为让群众实现利益最大化,今年我们栽植的所有根雀苗都是从本县苗农手中购买,既让村民得到实惠,又能实现对应村集体经济的增收。”何行铭表示。谈起“根雀红”产业开发,道孚县农业加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贾贞希介绍:“今年我们还要新建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以扩大根雀红饮品的生产。目前,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开发了以根雀叶、根雀果提取物为原料的中药饮片,预计6月底开始投产。”(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余璐 记者 杨琦)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23日,在丹巴县巴旺乡格呷村的山坡地头,村民们正忙着种植高原野生刺龙苞,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村民种植刺龙苞“野生刺龙苞在我们这里很多,每年刚出来的时候要卖30块钱多一斤,收入还是比较可观!”格呷村党支部书记旺丹开心地说,刺龙苞好种、好管、好成活,自我繁殖能力强,不用施农药化肥,它是纯生态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今年,格呷村先试种4亩刺龙苞,这些刺龙苞长大后可是当地群众的“金包包”。刺龙苞,是楤木的芽苞,一般在3—4月采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山野菜。刺龙苞可凉拌、清炒、煲汤。作为蔬菜食用,不仅清香独特,味美可口,且营养丰富,有“山野菜之王”“天下第一山珍”的美誉。除了食用,刺龙苞还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据悉,今年,巴旺乡党委在详细咨询本地“土专家”和市场调查后,了解到格呷村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很适合种植刺龙苞,于是决定种植刺龙苞,打造高原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并加大对刺龙苞的生长条件、品质口感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努力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在带动刺龙苞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增产增收。格呷村党支部书记旺丹表示:“我们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纳入了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丹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叶强平 拉姆拥措 记者 杨琦)3月24日,理塘县高城镇德西一村活动中心十分热闹,村民们正热烈地讨论今年如何把“马背慢游”项目做得更有特色和吸引力,带来更多收益。德西一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中,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过往游客众多。过去由于相关资源和产业未能有效结合利用,特别是旅游体验服务项目的缺失,导致该村群众未能通过旅游资源实现增收。2022年初,成都市新都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高城镇人民政府、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成立了勒通马背慢游集体产业合作社,打造“马背慢游理塘”集体经济项目。游客打卡东山顶该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新都区投入资金37万元,剩余资金由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开展旅游服务接待工作。项目涵盖马背骑游、藏装租赁、藏餐品尝、拍照写真、藏式婚礼体验等旅游互动体验项目。“天空蔚蓝,穿着民族服装,骑马到东山顶打卡,俯瞰理塘县城的全景,感受‘天空之城’如仙境般的美丽,你会忘记世间所有烦恼……”高城镇德西一村“马背慢游”向导扎西笑着给游客介绍。县城尽收眼底、雪山下的城市建筑群让来自福建的游客张女士连连赞叹,她说,特别是穿上藏装体验骑马过后,有了一种本地人的感觉。“想在这里多玩了几天,好好地体验一番本地藏族居民的生活。”昂旺刀吉是德西一村的村民,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自从村里成立勒通马背慢游集体产业合作社后,爱好摄影的昂旺刀吉便加入进来,担任起了游客的“专属”摄影师,在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他精湛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广大游客的点赞与好评。随着德西一村“马背慢游”项目的推出,借助毗邻东山顶的地理优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马背民族的豪情”、藏家儿女的热情好客。2023年德西一村实现收入50余万元。“经过这几年的运营,村民们看到了项目的美好前景,不仅留住了游客,还能解决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梦想,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步伐。”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由衷地说。(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