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眼下正是再生稻催芽施肥的时间,为了保证水稻高质高产,在科技的助力下,如今正通过无人机的创新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显著提升了喷洒肥料的效率,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无人机喷洒肥料筲箕咀村属于小丘陵地势,土地分散且种植难度大,长期以来,村民们依靠传统的人工施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精确控制肥料的用量,这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乐德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入了无人机喷洒肥料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通过精准施肥,还有效地减少了肥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伴随着一阵阵螺旋桨的嗡鸣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载着100斤肥料稳稳起飞,穿梭于水稻田6米的上空,将肥料快速地洒向稻田,高效率地完成撒肥任务。此外,无人机的高空视角还能帮助村民更好地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如今,无人机喷洒肥料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为村民铺就了一条通往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文明植阡陌,新风拂乡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五宝镇立足镇情、因地制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史馆、道德讲堂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以乡风文明不断“扮靓”美丽乡村。 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有了‘红白理事会’,随礼金额大家都按照标准来,既不纠结也不浪费,省心又省钱,邻里间也因为没有攀比,关系变得融洽起来了。”大同村的村民王大爷乐呵地说道。王大爷口中的“红白理事会”是五宝镇指导各村、社区建立的,以选聘群众认可、热心公益的村骨干、老党员等担任理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里面建立了明确的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对宴请桌数、用酒用烟标准、随礼金额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让村民们省事省心。天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低俗婚闹……这一系列陈规陋习,都曾是百姓的难言之隐和心头之痛。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这是五宝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缩影。五宝镇辖区内有1个社区,14个行政村,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人居环境、孝老爱亲、婚育新风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激发了村民自治的内在活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我们按照群众在哪里,移风易俗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志愿者们走进小广场、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以板凳会、拉家常的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呼吁村民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文明祭祀,鼓励村民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宝镇相关负责人说道,目前,全镇已简办红白喜事60余次,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累计为事主节约资金17万余元,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之风。 榜样引领,共筑道德灯塔榜样是时代的最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感谢社区给予我这份荣誉,能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既踏实又高兴,能够荣获第五届自贡市贡井区道德模范,是对我奉献的肯定与见证。今后,我会继续践行志愿先锋模范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社区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不辜负大家对我的肯定。”五宝社区党委书记龚丽涛说。2023年10月,在五宝镇举办的道德模范龚丽涛事迹基层分享会中,龚丽涛同志受邀讲述了自己在社区书记岗位上勤奋敬业、忠诚担当的故事。大家通过学习身边人的凡人善举,以道德为信仰、以模范为引领,持续汲取奋进力量。道德模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榜样,是引领精神文明风向的“道德标杆”。近年来,五宝镇始终坚持凝聚群众、引领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道德文明新高地。身边榜样是对正能量最生动的诠释。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让道德典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标杆,五宝镇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宣讲先进事迹,制作评选结果宣传展板,引导广大村民见贤思齐,增强自身道德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文明友善、邻里和睦、孝敬公婆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有形有魂方能行稳致远。接下来,五宝镇将持续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等,让文明乡风劲吹遍希望田野,以文明实践引领乡风文明,让群众共享幸福和美生活。(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近日,自贡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验收小组,来到荣县双石镇黄家村,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活动”玉米高产示范片测产。一个个比筷子还长的玉米,剥去“外衣”后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测产现场  一组亮眼的数据,见证着荣县今年玉米的丰收。“示范片最高亩产量较去年高了近60公斤,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量589.2公斤,较去年高了30多公斤。”该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榆千介绍。  “我们镇今年播栽玉米近3万亩,目前正在组织抢收工作。”双石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这样的丰收景象,在度佳镇、鼎新镇、新桥镇等地也到处可见。“今年的苞谷长势很好,你看,随便撕开 一个苞谷的壳壳,都满尖而且颗粒饱满。我家3亩多地的苞谷,预计能收3500斤干苞谷籽。”度佳镇村民杨玉高很满意今年的收获。  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在玉米播种期间还开展了“千名青年党员干部助春耕”专项行动,通过突出一个“早”字适时播栽玉米24万亩,做到了能播尽播。当前,县镇(街)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抢收玉米,坚决做到颗粒归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4
(梁韧 记者 陈家明 文/图)近日,记者一走进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伍家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无花果林,一棵棵果树枝头挂满了个大饱满、色泽浓郁的无花果,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伍家村无花果园伍家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伍家村无花果种植面积约300亩,亩产平均约3000斤,带动全村增收约250万元。其中,种植面积超过4亩的大户共有10户,其余小规模种植散户约180户,他们如同领头雁,引领着全村无花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共同绘制了一幅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据了解,近年来,伍家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无花果等特色产业,成立了无花果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有效对接。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达100万,让小小无花果在振兴道路上结出“致富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2
(孙安然 记者 陈家明 文/图 )7月22日,记者从自贡市大安区委宣传部了解到,近年来,大安区多措并举做好农业有限空间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行为,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大安区召开农业领域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和安全处置专题会据了解,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相关镇(街)对全区涉农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逐场逐池摸排,累计排查出涉及有限空间的畜禽规模养殖场49家,屠宰场5家,产地冷链设施109座,农村户用沼气池2962口,分类别建立管理台账,纳入统一管理,并对各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企业等开展有限空间应急救援装备落实情况检查,确保装备有效、会用。同时,该区积极构建多维宣传体系,通过张贴《明白卡》和化粪池清掏流程图,在关键位置喷印警示标志标牌,加强出料口、发酵池、沼液池临边防护,使用微信公众号、“村村通”发布安全信息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认识。该区还开展养殖场贮粪池、沼气池以及屠宰场化粪池科学作业流程培训,全方位宣传讲解贮粪池、沼气池和化粪池安全管理使用、维修清淘和自救的正确做法,组织所有养殖业主、一线操作人员反复观看警示片,确保安全知识在一线操作员中入脑入心,实现安全培训全覆盖。值得一提是,由区政府分管县级领导带队,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实地查看各镇(街)和涉农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运行维护等情况,现场或电话抽查养殖业主、一线操作人员对有限空间操作流程知晓情况等,强化“不得擅自入池、不得不按规定入池、不得盲目施救”安全意识。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2
(李惠玲 记者 陈家明 文/图)7月15日,走进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集体经济高粱种植地,连片的高粱映入眼帘,植株挺拔整齐,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连片的高粱“今年天时好,种出来的高粱颗粒饱满,预计产量不错。”高粱下,桥头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余庚友开心地说。今年,团结村共种植高粱620亩,微风拂来,枣红色的衣壳、珍珠白的籽粒随风飘荡,漾起层层波浪,散漫着阵阵清香,俨然着一幅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育苗、种植、管护、采收……发展高粱产业的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做到了管理到位。收成好了、产量高了、收入多了,大伙儿对种植高粱的信心才会越来越足。”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颗粒饱满的高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桥头镇团结村高粱丰收在望的景象,仅是贡井区高粱播种的缩影。即日起,西城大地上将随处可见农户驾着收割机穿梭于田间收割、脱粒、晾晒的场景,贡井农人在最酷热的时节和高粱一起笑红了脸、笑弯了腰。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9
(石娜娜 刘瑞)时下走进富顺县李桥镇,映入眼帘的便是成片的红高粱,穗粒饱满,压弯枝头。7月15日,在该镇川主村集体经济高粱种植基地已进入了一派繁忙的景象,党员和村民们正抢抓好天气,深入田间地头,对成熟的高粱进行收割。期间,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一些负责挥舞镰刀收割高粱,一些则负责将割下的高粱装车送往场地进行脱粒晾晒,确保颗粒归仓。“60元一天,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老婆婆来说还是很可观了,农忙时就在家里干活,空闲时就来帮村上收高粱,还能赚取一笔收入贴补家用,还是很不错的。”正在收割高粱的川主村村民王婆婆笑呵呵地说道。据悉,川主村通过土地流转,以“村集体+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把集体产业发展嵌入订单式农业产业链中,既能保障村民们种植的高粱有回收的地方且价格不低于市场价格,又能让企业回收到优质的原材料,更能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订单收购,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年的高粱品质还可以,预计亩均收益将达到1500元,明年还将扩大种植面积,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双增收。”看着手中饱满的粱,川主村村支书张林表示。当前,沉甸甸的高粱已在全县各地笑弯了腰,丰收的喜悦,是万千农民们辛勤耕作的写照。富顺县高粱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过多年探索,“高粱+再生高粱”技术日趋完善,为高粱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而且富顺县优质酿酒糯红高粱享誉省内外,是全国绿色高粱原料生产基地,历来都是古蔺郎酒集团等酒业公司重要的优质酿酒原料生产基地。预计2024年全县高粱种植面积可达15万亩以上,产量5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富顺县用一张张“订单”,将集体和企业、源头与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通过积极与古蔺郎酒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基地高粱实行最低保护价订单生产收购,订单示范村73个,订单收购量2.1万吨,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8
近年来,自贡市沿滩区持续巩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成果,以“社”为核心、以“融”为主题,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构建起“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社区社会企业为动力”的“六社联动”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特色创优“硬件上有改观、软件上有提升、服务上有亮点、场景上有呈现”,推动全区城乡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沿滩区地处自贡市南部,幅员面积466.71平方公里,辖9镇2街1乡、90个行政村23个社区。2021年,沿滩区开始实施全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外引社会组织17个,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80支,纳入“道德银行”志愿者15600余人,社区阵地功能更加完善、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治理氛围更加浓厚。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框架,探索社区治理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沿滩区聚力实施2023年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程,在提升治理空间、优化居民服务、深化群众自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兜底服务,着力打造各种类型特色社区,注重涵养社区人文生态,丰富完善多元共治场景,拓展加大慈善志愿参与力度,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一银行、一中心、一基金、一基地、一平台、一督导室”试点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提升县域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为社区治理特色创优提供“沿滩样本”。坚持“三个强化”,让工作推进“更顺”。组建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制发《沿滩区城乡社区治理特色创优工作方案》,明确总体工作目标,形成创建工作“沟通—调度—督导—复盘”工作闭环,保证创建任务层层落实。强化财务管理,严格资金使用,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发挥实效,助力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创新“六社联动”,让治理融合“更强”。完成95%以上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新增老年健康食堂、邻里驿站等互动空间,在全市率先建立“六个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投入10万元升级打造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制定完善项目孵化、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扶持政策,全面推广“道德银行”工作法,运行“区总行、镇(街道)分行、村(社区)支行”工作体系,跨领域建设“道德银行”网点47个,以政治荣誉、社会评价、物质奖励、换取服务为激励,最大限度汇聚“六社”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与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7个,探索志愿服务、社会需求、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建立社区慈善基金运营支持平台,全覆盖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1支,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手册,募集资金依托项目(活动)运作,用于帮扶弱势群体、改善公共环境等,实现由政府“输血”扶持转变为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在全市率先出台《自贡市沿滩区社区社会企业培育支持暂行办法》,明确“市场性+公益性”双重定位,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打造教育、物业等服务主营场景,形成“绿芽成长”“银铃安康”等优秀治理品牌。突出“社区特色”,推进“多元共治”扩面。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社区社会企业“六社联动”机制,围绕搭平台、育人才等六大任务,研发社会救助、养老托幼、社区治理等7大项24小项服务,提档升级盐都“道德银行”,全力投入“人文生态型”社区创建工作,实现服务场景与文化、生态、空间、消费、共治、智慧场景相融互促。依托“大数据+网格化”精细管理,科技赋能让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更畅通,创新拓展社区服务方式,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截止目前,沿滩区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试点建设工作得到显著提质增效,已由“满盘沙”变为“一盘棋”,构建起“区—镇(街道)—社区—小区(片区)—楼栋(院落)”五级党组织良性互动格局,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协调机制,打造商圈、社区等领域“党建共同体”。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六社联动”治理资源平台,引导“六社”力量开展需求发现、统筹协调、项目牵引、应急响应、资源链接等治理服务工作。下辖5个社区充分运用“六社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彰显社区特色的治理模式,以点带面提升全区治理效能。2022年,沿滩区作为全市唯一区县在全省社工服务体系建设暨社区治理创新工作视频会上作交流发言,龙湖远达社区道德银行被四川省民政厅评选为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首批优秀案例。下一步,沿滩区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区委的领导作用、区政府的主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在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模式基础上,持续探索城乡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为奋力推进“两区一城”保驾护航,为新时代自贡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沿滩力量”。(供稿:沿滩区民政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8
盛夏时节,沿滩镇人民村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近期,该村迎来丰收的季节,葡萄和李子相继成熟,让整个村庄被甜蜜的气息所笼罩,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入夏以来,人民村的果立方生态果园便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如今,在果园内,十多个品种的葡萄竞相成熟、挂满枝头,紫甜、醉金香、阳光玫瑰、浪漫红艳……这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的葡萄,吸引大量游客采摘。走进果园大棚,一股浓郁的果香便扑鼻而来,让人瞬间沉醉在这份自然的馈赠之中。葡萄丰收据果园业主杨君生介绍,果立方生态果园占地近150亩,今年葡萄的产量预计超过15万公斤。为了实现葡萄的稳产增产,果农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提前一年更换新品、进行育苗,再经过冒芽、绑蔓、摘芯、疏果等一系列精心管理,才换来了这满园硕果。与此同时,人民村的李子产业园也迎来了采摘季。一颗颗饱满的樱红李挂满枝头,色泽鲜艳、诱人至极。据了解,李子产业园种植了250亩李子,今年是五月脆、半边红等优质李子品种挂果的第二年。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李子产量喜人,预计产值达到5万元。沿滩镇人民村的丰收景象,是近年来该镇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为了盘活撂荒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沿滩镇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农场、业主和农户的强强联合,推动种植和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同时,该镇积极促进农旅融合,通过举办玩转沿滩等系列乡村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沿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鑫宇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出更多的农旅活动,引进更多的经济产业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将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工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沿滩镇的美味佳肴和优质农产品。(供稿:沿滩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5
蔡家堰“好人小院”位于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1组,紧邻吴玉章故居,因深受吴老“一辈子做好事”红色文化沁润,玉章红色文化长廊、好人彩道、田园微景观、百亩经果林等农文旅资源纵横其中,“好人小院”由此得名。“近年来,蔡家堰村通过继承弘扬吴老一辈子做好事的优良传统,将好人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打造了以‘好人小院’为载体的基层治理品牌,构建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蔡家堰驻村第一书记付丽介绍。抓能人平台建设  促进小院战斗力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蔡家堰村结合双石“四级格长”“晓燕说事工作室”等工作经验,深挖“五老”“致富带头人”“话事人”等代表,构建了“一处小院+四级格长+一名顾问”的小院自治管理委员会。“当时我听说村上要建个小院加强基层治理,我主动提出建在我的小院,并主动请缨担任小院院长。我虽然70多岁了,但是能为村上做点事情,我觉得很光荣。”小院院长童绍光说。童绍光曾担任村支部书记20余年,退休后依旧离岗不离职,热心群众工作。好人小院的建设也为像童老支书一类的“能人”搭建了一个再次发光、发热的平台。而“四级格长”则是涵盖“镇综治中心-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网格员”的四级网格“格长”,建立“周例会、月汇报、季反馈”工作制度,形成信息打捞、问题发现、协同解决、结果反馈的连贯式工作机制,彻底改变过去“干部浮在上面,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群众沉在下面,不知道问题找谁解决”的不利局面。此外,小院还邀请双石镇法庭法官担任小院法律顾问,为小院工作开展提供法律咨询。抓社情民意收集  促进小院行动力小院建设“一亭一树”两个议事载体。“亭”就是以童绍光小院里的凉亭为基础建设的议事亭,旨在议事亭里听民声,收集小院对镇村发展的建议意见和想要开展的活动,形成问题台账、建议台账、活动台账“三本台账”。小院以收集社情民意为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小院的行动方向,也让群众更愿意参与其中。抓思想疙瘩化解  促进小院向心力小院还搭建起了一颗“连心树”,让群众可以在大树底下说民事,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比如前年,小院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对部分村户实施了风貌改造,但个别群众不理解、有顾虑,担心越改越撇、额外出钱,在小院院长童老支书召集下,镇村组、小院、顾问齐上阵,镇上讲政策、顾问讲法规、村上讲道理、小院讲感情,一家一户的做思想工作,顺利化解了群众的思想疙瘩。”蔡家堰村党委书记曹显利说。抓政策村情宣传  促进小院服务力小院除了有下情上达这一功能外还有上情下达这一作用,即通过小院的活动、院坝会、议事会等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提升秸秆禁烧、农保、低保等政策的知晓度,更好服务小院村民。此外,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小院采取月月有活动、月月有特色的方式,制定了4项常态化活动,12项特色主题活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7月10日,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的辣椒种植大户刘忠平,正组织近10名村民帮忙摘辣椒,至下午5时,2450斤辣椒经过筛选装箱,立即送往重庆市场。“3天前的2100多斤红辣椒,是送往成都市场批发的;昨天重庆那边电话催着要货,所以今天就送重庆了,排队要货的还有乐山、内江市场……”刘忠平介绍。“乐德红”辣椒  天宫庙村的辣椒地里,一排排辣椒树上挂着由青变紫再变红的辣椒,“哦哟,这里海椒才红得安逸呢,刘幺嫂!这块地的(辣椒)红的多,快来这儿摘!”玉米地遮掩着的小山丘上,一位农妇扯起嗓门招呼着。“我请他们摘辣椒,8角钱一斤的采摘费,手脚快的,一天能摘两三百斤。”刘忠平说。  在天宫庙村,刘忠平家的辣椒采摘现场,仅是当前乐德镇2万亩辣椒采摘的缩影。该镇负责人介绍,乐德镇红土地上规模化种植辣椒,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有种植习惯和管理经验,“乐德红”辣椒也赢得了市场好口碑。今年,全镇种植“乐德红”辣椒约2万亩,总产量约7000万斤,目前正是采摘销售旺季,镇内就有10多个经纪人组织购销,光筛选打包的临时村民就有100多人。  据悉,今年,乐德镇的红辣椒刚上市时,价格最高达每斤6.2元,随着产量的增加从5元降至3元,如今平稳过渡到2.3元一斤。“目前,每天约15万斤红辣椒运出乐德镇,运往省内各地,不愁销。”该镇负责人介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5
(记者 行晓艺)日前,富顺县经济作物站农技师林迅来到该县琵琶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为当地种植的1000余亩铁皮石斛“把脉开方”。  琵琶镇自2012年开始发展石斛产业,目前每年可产鲜药材200余吨、种苗2000余万株,总产值达2000万元。石斛成为带动当地致富的重要产业。但眼下,基地遇到了产量提升的“瓶颈”。  “我们和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利用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技术提高铁皮石斛的品质,但产量还是上不去。”琵琶镇洞上村党总支书记杨灵对林迅说。  一番查看后,林迅开出“药方”:“要解决湿度问题。”他建议,将覆在铁皮石斛上的黑色遮阳膜换成白色无纺布,用松针、锯末等拌生物肥料,经自然发酵后,包裹种苗上树,“施肥建议采取叶面喷洒的形式。”  林迅是富顺县专业技术人才下乡队伍成员之一。富顺根据203个行政村的需求,精准安排专业技术人才、“银龄计划”人才、城市人才三类人才下乡答疑解惑。这是富顺首次成体系地引导各类人才队伍集中下乡,是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试点的重要举措之一。首批130余名人才已陆续到乡镇开展乡村规划、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等服务。  “这些人才主要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有丰富实践经验,能精准解决乡镇技术、经验断层的问题。”富顺县相关负责人说。  既有“土专家”,也有“博士团”。去年10月,富顺携手四川轻化工大学,启动“一村一名博士”计划,已新建两个博士站(驿站)和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川南稻粱产业科创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该校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魏丕伟和他的科研团队扎根代寺镇李子村,已对60余个“中稻+再生稻”品种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集成,实现水稻每亩增产8%。  富顺县提出,到2027年,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增长15%以上,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000人,人才下乡服务不少于4000人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11
(记者 行晓艺)大山铺镇地处自贡市大安区东部,下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8万人,是自贡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辖区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江竹筠和邓萍的故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拥有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世界第一口人工开凿的超千米深井燊海井。2023年,大山铺镇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镇。  随着暑假到来,位于大山铺镇江姐村的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变得格外热闹,不少研学机构组织青少年来此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孩子们簇拥在苍翠掩映中的“江姐故里”浮雕前,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  大山铺镇江姐村,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两名“双百人物”——红岩英烈江竹筠、红军高级将领邓萍的行政村。2021年,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建成,以江姐生平事迹为主线,集合场景、雕塑、绘画、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江姐从一个农村女孩到革命典型的成长轨迹。  依托红色资源,镇上推出“红梅广场—江姐故居—邓萍故居”“红色体验+农耕文化”红色研学线路,截至目前已接待研学团体1000余个。  “预计暑假将迎来上万名前来研学的青少年。”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党委书记朱勇介绍,为强化红色文化IP,镇上还注重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江姐家书》《红梅赞》《少年江姐》等红色作品,举办自贡市首届“红梅红”红色记忆艺术创作大赛,配合区委党校研发了11门红色教育课程。  这是大山铺镇以文促旅,抓品牌、塑IP的缩影。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持续擦亮“红盐龙灯”四张名片。  活化“恐龙之乡”IP,大山铺镇开展夜访龙宫、化石修复等活动,构建集科普观光、研修探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恐龙生态文旅精品圈。2023年,镇上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华彩灯大世界两个4A级旅游景区和自贡方特恐龙王国,累计接待游客近47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近4亿元。今年春节期间,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累计接待游客约45.8万人次。  “要留住游客,还需要通过丰富业态,探索一条全域融合、全链开发、全时消费的旅游新路。”朱勇介绍,大山铺镇通过持续招引,已汇集30家特色盐帮美食店铺,同时依托宜昆河湿地公园和宜陈河湿地公园,重点发展特色夜游、休闲娱乐、文化演出等,打造夜间经济重要增长点。  全域融合是今年大山铺镇发展的重点。镇上正在规划以大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为核心,开发乡村观光、采摘、研学等乡村旅游产品,谋划打造大山铺镇旅游攻略地图,将“红盐龙灯”景点与乡村休闲农业相结合,让景点串珠成链。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11
近日,经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评选与审查,荣县农业农村局申报的“荣县花茶”与“荣县绿茶”两大农产品品牌成功列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此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荣县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荣县农业产业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荣县自古产茶,属原始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茶产业区主要位于荣县西北部,茶区海拔600—800米,年降雨量1000 毫米以上,森林覆盖率60%以上,土壤 PH 值 4.5—6.5,土质砂壤,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上世纪 80 年代,荣县花茶已出口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龙都香茗”入选四川三大知名茶叶品牌,90 年代,“龙都香茗”连续两届获得“四川十大名茶”,2010 年“龙都”品牌荣获“中国花茶杰出品牌”。 2001 年荣县被评为“四川省花茶之乡”,2019 年被评为“四川茶业十强县”,2021 年被评为“中国花茶之乡”。荣县盛产高端花茶(所产花茶具有“香高、味醇、汤清、色润”的独特风格)和名优绿茶(所产名茶有“上市时间早、采摘质量好、销售价格高”的特点)。经过多年发展,茶叶基地日渐标准化、茶叶加工日渐清洁化、茶叶产品日渐品牌化、茶旅融合日渐深度化。全县现有茶园 21.15 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 45 家 ,其中国家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1 家,省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4 家。两大品牌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将极大提升“荣县花茶”与“荣县绿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销量。下一步,荣县将继续深化“荣县花茶”与“荣县绿茶”的品牌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品牌推广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外,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此次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是荣县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未来,荣县将持续努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0
秋粮要丰收,夏管是关键。眼下正值夏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大安区通过引进高科技农业设备、农业服务队田间指导等方式,稳步推进高标准夏管工作,夯实丰收基础。走进大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装药、起飞、喷洒……无人机正在稻田上空轰轰作响,精准作业。“现在飞防喷洒的农药主要是防控水稻螟虫、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采用无人机作业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防治效果更佳。”大安区农业农村局植保专家向笔者介绍道。据悉,6月全区累计投放稻螟赤眼蜂球20000枚、二化螟诱捕器2000个、降解诱虫板48000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10000亩水稻核心区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水稻重大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预计在7月下旬,产业园内将开展无人机施肥,促进再生稻的生长,努力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以上。下一步,大安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通过建设“中稻+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片,开展技术培训等,让群众把饭碗端得更稳,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宽。(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0
(王翔鹰 杨琦琪 记者 陈家明 文/图)近年来,自贡市自流井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 建设工作。今年,全区农村所有干线公路都将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提前实现十四五计划的建设目标。7月5日,记者在舒坪前往漆树飞龙峡镇的乡村公路上看到,过去这里破损严重,坑洼不平的水泥马路已经彻底变了模样,崭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让人驾乘感到特别的舒适顺畅,尽管下着雨,坐在车内感觉也十分平稳,提档升级的道路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美丽乡村公路的升级改造,赢得了公路沿线乡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改造升级后的农村道路飞龙峡镇的村民袁高文表示,过去硬邦邦的水泥马路灰尘大,破烂多,坐着颠簸厉害。现在升级改造后,路面平坦,漂亮整洁,村民们出行都更加方便快捷,群众都很满意,民生道路建设得民心,对推动乡村振兴会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从舒坪到漆树飞龙峡镇的乡村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从去年开始动工,建设了18公里,今年截至目前又改造了10公里。预计国庆节前,这条美丽乡村公路将全面改造完毕。在荣边镇,当地干塘村就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受益村之一。村里的干部群众讲自从伍富路作为乡村旅游公路打造后,村里的产业发展更好更快了,城里人来村里体验的也越来越多了。 村党总支书记徐和金讲,现在过境村里的这条旅游公路马上又将升级改造,村民们都翘首以盼,希望美丽乡村路越建越好,大家伙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底气就更大。据悉,随着近年来自流井区“四好农村路”的不断建设,串联起区内200余户特色乡村产业,全面提升12个旅游景区景点、22个产业园区项目、20个美丽场镇新村的路网整体衔接水平,使各旅游景区景点、红色教育基地、特色农家乐游客接待量普遍上升20个百分点,并为周边村民提供350余个务工岗位,促农增收725万元以上。“十四五”以来,自流井区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以美丽乡村路项目建设为抓手,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余公里,农村公路干线路网实现全面提档升级。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9.8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287.7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密度居全市首位,形成“三纵三横一环”骨干道路、通村达组入院末梢互通的内外畅达路网格局。自流井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涛介绍,当前正在全力以赴抓好舒坪至漆树、伍富路荣边至飞龙峡两条美丽乡村路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铺筑好“快车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0
近日,荣县电商中心举办的2024年“全民电商”短视频大赛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圆满收官,本次短视频大赛抖音累计曝光量超700万,全平台曝光量超1000万,荣县土陶话题热度1500万+!不仅激发了荣县民众对电商产业的浓厚兴趣,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新星闪耀,自媒体力量彰显在众多参赛者中,小余传媒工作室负责人余文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讲述脱颖而出。作为刚步入自媒体赛道两个月的新人,在工作时余文平将镜头对准了家乡的弱势群体,关注家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余文平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陶、茶特产,在之后自媒体道路上将继续关注社会公益,助力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其比赛作品在平台上获得了超过80万的曝光量,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更为家乡特产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老将归来,深耕本土电商荣县本地资深自媒体人郝宇翔,在工作中带领团队聚焦荣县农副产品及特色陶产品,凭借其在自媒体、摄影及直播运营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大赛增添了浓厚的专业色彩。本次大赛的作品,他采用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作品浏览量超100万,有效提升了家乡陶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郝宇翔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家乡工艺陶、文创陶领域,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00后黑马,跨界创佳绩本次大赛的最大亮点莫过于00后美女曹林立一举夺魁。来自美容行业的她,初涉电商便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与才华。曹林立通过参与培训,迅速掌握了短视频剪辑、拍摄等技能,其作品在平台上获超200万的曝光,不仅展示了荣县土陶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关注。她表示,“通过培训让我们这种电商小白不仅提升了个人对电商的兴趣,也夯实了短视频基础,提高了短视频的敏感度。之后也会持续短视频创作,探索更多电商运营技巧。期待政府能举办更多电商专题培训,让更多人能接触到电商,助力家乡电商产业发展。”据悉,举办此次“全民电商”短视频大赛旨在通过创意短视频的形式,挖掘和展示荣县丰富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主办方表示,将继续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潜力和热情的电商人才,帮助他们在电商行业实现0到1,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据荣县电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荣县将持续实施“全民电商”人才培训项目,进一步开展电商送课下乡培训、毕业生电商创业培训、在外务工人员电商专题培训等活动,不断拓展参训人员覆盖面,持续激活荣县电商产业发展氛围。(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08
(卜一珊 记者 陈家明 文/图)7月,仲夏时节。走进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青年村的稻蛙生态种养殖基地,一块块整齐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水稻间,一只只青蛙在自由觅食,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呈现出一幅“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的景象。稻蛙生态种养殖基地这就是青年村“稻+蛙”共生种养殖景象。近年来,该村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种养结合新模式,盘活“一亩三分田”,实现稻蛙双丰收,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子。“稻蛙共生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稻谷可以给青蛙提供遮荫的地方,青蛙也可以吃虫子,为稻谷生长保驾护航,青蛙粪便还能给稻田增加养分,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基地负责人张前旭介绍。据悉,基地养殖的是可食用黑斑蛙,养殖周期约150天,到7月中旬就可以投入市场销售,并提前与周边城市销售商签订了销售合同。目前,基地已投产220亩,预计稻谷亩产150公斤左右,青蛙亩产1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能达到3万余元,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相比,稻蛙种养模式不仅经济效益提高数倍,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我们在这里干活挺好的,一个月2700多块钱,主要就是插秧、除草、施肥、管理稻田和养殖青蛙,也比较轻松。”青年村的村民范开全说,而且就在家门口,很方便。如今,稻蛙种养殖产业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下一步,青年村将积极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稻鱼、稻蛙、稻虾”等多种种养模式,针对有意向发展稻蛙种养殖模式的种养户,传授他们技术及管理经验,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更多农户参与其中,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8
(刘恪生 记者 陈家明 文/图)“你看,这段时间下雨,有了这条沟渠,田埂再不用担心被雨水冲垮了,遇到天旱也能蓄水了。”6月下旬,在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7组,82岁的杨原德高兴得咧开了嘴。5月份完工的这条1.5公里的引水渠,从他的家门口穿过,让他多年因土地贫瘠难以耕种的20余亩土地再现生机勃勃,每年能净增收1万余元。这是贡井区2023年农村综合改革资金5125万元用于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不仅在增产村,在成佳镇杨柳村、五宝镇照石村等地,该项资金大笔投入用于支持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更新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建成了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等项目,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五宝镇照石村催芽育苗中心新建1.5公里引水渠 “盘活”600余亩耕地让1800余村民受益“这条引水渠3月份动工,5月份就修好了。有了这条引水渠,我们村里的5个村民小组、因缺水而难以耕种的600余亩耕地被‘盘活’了。”说起这条“救命渠”,增产村党支部书记、主任,59岁的杨宗国十分感慨。他介绍,在引水渠延伸到村里之前,每逢雨季旱天,田埂就要被暴雨冲毁,不能蓄水,在炎热的盛夏也无法灌溉,村民难以耕种。“现在建好了引水渠,我们也引入了业主种植水稻、高粱和蔬菜,把土地流转出去盘活资源,这600余亩地包括土地流转费和帮工收入等,每年要增收35万余元!”这条1.5公里的“救命渠”,不仅解决了5个村民组人蓄饮用水的需求,使1800余人受益,还彻底解决了增产村旱遍死角的困难,让土地“活”起来,促进了增产村农业发展,大幅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成佳镇杨柳村农家小院为乡村振兴添把火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出效益建设了美丽乡村,对产业发展影响大不大?“农村基层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一旦有了‘活水’,许多资源都能被‘盘活’。”贡井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区,通过资金注入打造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对此,五宝镇照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丁朝友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村的种苗,都是从外地拉回来,切了进行种植。没有育苗中心,就保障不到恒温恒湿的环境,也就没有催芽育苗的过程。”他说,2023年,本村联合高林村共同将争取的农村综合改革资金100多万元投入发展五宝镇万亩马铃薯智能育苗中心,建设智慧大棚面积2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项目填补了我村育苗的空白,对产业发展帮助很大。通过育苗中心对1000吨土豆进行催芽育苗,可以减少种薯损失约100吨,大大节约生产成本。”丁朝友介绍,育苗中心的建成,为村里的产业注入了活力。无独有偶,成佳镇杨柳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整治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产业道路、灌溉系统、公共厕所,人居环境等乡村基础设施,拉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市级农业主题公园建设形成合力,大幅提升了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近三年来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带动消费1.4亿元。”杨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赵建兰说。这是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带动周边农产品企业资金投入的典型案例,美丽乡村项目大大提升了杨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头菜龙头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尤其是其中的龙头企业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目前能实现年产能10000吨、年产值7000万元以上,注册有“龙须淡口”、“盐帮老坛”、“成佳”“泰福”近20个商标,“龙须淡口”与“盐帮老坛”相继获得“自贡市知名商标”称号。桥头镇增产村的“救命渠”选取5个村庄做示范 打造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村5125万元的农村综合改革资金,产出了远高于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产业发展稳步推进,让贡井区数十万生活在乡村的居民受益。贡井区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前,非常看重对资金效益的分析。”贡井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全区相关领域的比对、分析,找出更加合理、高效的分配方案,加深政策对接的力度,实现资金落地、村民受益、产业繁荣。有了2023年的成功经验,2024年贡井区将继续加强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建立美丽乡村项目库1个,其中储备项目10个,公益事业奖补项目滚动库1个,其中储备项目426个。目前,贡井区计划选择5个人口集聚程度较高、基础设施较好、生态环境较优、村庄建设较美、示范作用显著的村庄,作为2024年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村,正在开展前期规划工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8
(陈思唯 黄学春 记者 陈家明 文/图)7月2日,记者从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了解到,近年来,该村锚定“1234”总体思路,以优化资源要素、能人示范带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2023年红旗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100万元,先后荣获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四好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盐都乡韵、和美共富”精品村等称号。红旗村水稻种植据了解,为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双向奔富”,该村建立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班,打造“1个片区综合党委+7个村连片发展”的责任体系,抓牢红旗村位于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核心区、高产高效水稻示范核心区优势,紧盯“1”个主业目标任务,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村企合作模式。2023年成立村办企业红藕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水稻全产业链服务,深化红藕公司“纽带”作用,引领“水稻+”产业发展,带动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破100万元、群众就近务工5000余人次、同比增收400余万元,开创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利益双赢局面。同时,该村从“坐等项目”到“主动出击”,制定“党建引领、村集体引导、社会资本推动”方案,计划以社会资本参股、产业联动、服务创收多样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培强水稻产业经济、做活服务经济、发展旅游经济,以多元化发展带动产业链延伸;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目的,加大引进优质业主力度,发展壮大“水稻+”复合产业;以“党风引领农村新风”为抓手,开办特色农家乐,承包本村及周边红白喜事服务,加强移风易俗,减少大操大办,培育乡风文明风尚。红旗村水稻种植该村还聚焦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红旗村产业结构由传统单一农业产业向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新支撑,不断扭转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增收渠道窄、发展后劲弱的被动局面。此外,借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发展“稻+”产业2000余亩,培育本土绿色生态大米品牌,注册“牛佛大米”商标,推动红旗村大米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与高新区红旗街道合作,通过品牌包装代销红旗村大米,扩大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红旗村“百万红旗”称号。红旗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坚定不移走以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通过以点带面、抱团发展,推动红旗特色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探索更多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增效,挖掘打造更具牛佛特色的党建品牌,让农村有景可看、农民有活可干、农业有钱可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