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1月30日,自贡市自流井区召开2024年农民工座谈会,为返乡农民工代表们送上暖心大礼包和新春的祝福。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要求,扎实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会上,自流井区政府办副主任吕小飞代表区政府向返乡农民工代表们介绍了家乡的发展情况,鼓励他们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各位农民工代表积极交流,踊跃发言,分享务工、创业中取得的经验,提出就业创业的遇到的困难和建议。各职能部门对就业创业、社保、医保等政策进行了解读,为农民工朋友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农民工座谈会是每年春节前自流井区开展的特色暖心活动,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好送温暖、送政策、送培训等优质服务活动,让农民工朋友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供稿:自流井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5
2月2日,沿滩区仙市镇百胜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大家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全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大会。在现场,村民冯孝章高兴地讲,“这是村集体经济向村民分红的第三个年头,全村父老乡亲都特别开心,大家都充满信心要继续真抓实干,发展好全村的集体经济,把百胜村建设得更加幸福美丽。”分红大会现场据了解,自2020年7月以来,通过不断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9.5万元,其中纯收入达50.3万元。 当天向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放收益分红8万余元。在现场,村干部还向村里的百岁老人和成绩优秀的学子发放了红包,共享村集体经济取得的成果。“村集体分红,目的是让大家共享我们村发展的成果、共享改革的红利,我们要一如既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砥砺奋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大家不断增收致富。”村党支部书记陈刚说。分红不是终点,而是新一年的奋斗起点。2024年,百胜村将紧抓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契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以一镇、一村、一河、一道的四个1的开发思路,围绕“百胜慢村”的主题,充分挖掘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升级田园产业景观,打造特色旅游业态,实现点、线、面的联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活力,提升旅游品质,打造留得住人、留得住村民的自贡近郊乡村微度假目的地,形成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轴心,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餐饮住宿、教育服务等产业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新型农村产业体系, 进一步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动百胜村高质量快速发展,让广大村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发展红利。(自贡网记者 王翔鹰)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5
蓬山樵 诗屹(图片由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这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自贡,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也是一座孕育了吴玉章、卢德铭、邓萍、江竹筠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之城。  近年来,自贡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和盐都味的世界文旅名城。自贡市以工业突破、文旅融合双轮驱动,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持续擦亮“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4张城市名片,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  自贡市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07.65万人次,门票收入1.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1%、94.24%,均创历史新高。  根据《自贡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5%,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将达160家;力争实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等品牌创建目标,进一步提升自贡文旅名城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幅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锦绣画卷,正在“千年盐都”徐徐展开!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正在试展,将于2月2日正式开幕。夯基础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4年2月2日,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开幕,本届灯会将运用彩灯与科技讲述中国故事,为游客展现华夏历史文化魅力。  本届灯会以“灯汇天下 龙舞盐都”为主题,打造“华夏乐章、盛世欢歌、年味中国、浪漫中国”四大板块,共27个标段、上千个灯组,运用吹塑纸、光盘、塑料瓶等近30种特殊材质制灯,还有王者荣耀、泡泡玛特两大IP助力,以AI人工智能、AR、3D打印等科技手段,让灯组“活”起来。  近年来,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自贡方特恐龙王国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先后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了自贡文旅市场供给能力。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两次成为央视元宵晚会分会场,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2022年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2023年接待游客超过140万人次。  自2022年6月18日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205万人次,2023年营收总额首次突破3亿元;获得“成渝十大文旅产业新地标”“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这是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交出的“成绩单”。  总投资31亿元的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与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一道,成为自贡文旅产业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夜游釜溪”是我省三大“夜游项目”之一,自2019年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余人次,成为自贡主城区夜间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成功入选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和四川省文旅产业新场景典型案例名单。  自贡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积极发挥独特文旅资源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工业突破、文旅融合双轮驱动,众多文旅项目纷纷建成投用,推动自贡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全面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自贡一直在思考。自贡恐龙博物馆恐龙探秘馆。  围绕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自贡努力破解五大问题:如何发掘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内涵?如何放大文旅资源的比较优势?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IP?如何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如何用文旅融合带动区域性消费升级?  自贡聚焦四项重点工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往前推,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快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核心景区支撑力;外引内培壮大文旅经营主体,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增强智慧旅游驱动力;将“吃、住、行、游、购、娱”贯穿文旅业态培育全过程,增强全民创业就业内生动力。  专门成立自贡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充分挖掘自贡不可复制的“盐、龙、灯、食、工业文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和以“江姐故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奋力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保障多个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顺利推进。  为增强核心景区支撑力,实现景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品供给规模和质量提升,自贡将重点实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二期、釜溪河盐文化长廊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推动博物馆群落、旅游交通、住宿服务等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夯实文旅发展基础。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强动能 不断擦亮4张城市名片  2023年11月6日晚,第三届四川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暨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评选活动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举行,自贡原创音乐剧《少年江姐》参加展演,近千名观众在音乐中缅怀革命英烈、追思奋斗征程。  自贡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重要的连接枢纽。目前,该市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不断擦亮“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4张城市名片,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地区特色消费目的地城市。  擦亮“江姐故里”城市名片。  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的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被确立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以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串联江姐故居、邓萍故居、卢德铭故居、玉章故里等代表性红色资源,打造“红色芳华”主题游线,推出主题演艺、主题研学等活动,推动自贡红色旅游从传统的“参观模式”向集“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生态旅游、文艺演出”等为一体的融合创新模式转变。  擦亮“千年盐都”城市名片。  自贡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以釜溪河盐运水道为主线,串联散布的盐业遗址、历史街区、会馆公祠等资源,布局一批古盐井等“微景观”、特色消费点、文化体验点。启动建设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等博物馆群落,探索自贡井盐由“调味品”向“文化品”的转型路径。  擦亮“恐龙之乡”城市名片。  活化“恐龙之乡”IP,开发以“世界恐龙之乡”为龙头的核心旅游产品,做好文博、科普、游乐、产业融合文章,扩大自贡恐龙IP影响力。以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为核心,打造自贡恐龙旅游度假区,高水平举办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联合学校、协会和旅行社开展多层次科普活动,协同实施科研项目,提升恐龙研究学术话语权;推动自贡恐龙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仿真恐龙和恐龙文创产业链发展。努力把自贡打造成世界恐龙化石最好展示地、国内恐龙文化旅游首选地、国际恐龙科研科普高地、全球仿真恐龙产品最大输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燊海井。  由自贡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策划投资制作的大型系列3D动画片《时空龙骑士》,是自贡打造的城市文化IP。该动画片在国内100余家电视台和20余家网络新媒体播出,全网点击量与播放量突破10亿次,并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授权产品涵盖92个品类、160余款,入选2021年度四川省文艺精品奖励项目。  擦亮“中国灯城”城市名片。  坚持灯城、灯展、灯业协同发展,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为抓手,出台《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贡)建设推动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规划建设彩灯产业博览园,完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服务中心建设内涵。  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展会和赛事活动搭建文化贸易平台,形成“中国彩灯节”“中国花灯节”等多个灯展品牌,登记注册海外商标版权30余个。12家企业、5个项目分别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创历史新高。  “东风夜放花千树”,自贡城市名片“四朵金花”精彩绽放,生机盎然。2023年,自贡全市GDP同比增长6.2%,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7.2%,经济呈现稳步回升、加快追赶的良好态势。自贡方特恐龙王国。走出去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5日,法国蒙托邦市“中国彩灯节”在该市植物园内亮灯,至今已有近20万人次入园观展。此次“中国彩灯节”有杂技、川剧等表演,并展示扎染、剪纸、川茶、川酒等传统文化和特产,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据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德春介绍,2023年至2024年,该公司的大型灯展遍布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等10个国家20余个城市。  2023年9月7日,自贡市杂技团原创剧目《恐龙馆奇妙夜》圆满结束在巴西为期10周的巡回演出。此次巡演足迹遍布巴西25个城市,演出70余场,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受到好评。  自贡抢抓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优势,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形成“创意研发总部+生产基地”协同发展模式,打造“服务川渝、辐射西部”文化出口产业集聚区。  同时,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等区域文旅交流合作,以及川滇黔渝、川南渝西等地协同发展,加强文旅品牌营销与城市形象推广,打造国际恐龙灯会、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旅节会品牌。依托品牌节会、传播矩阵和“彩灯+”战略,实施“惊奇自贡”全球营销,推动中国文化、巴蜀故事和自贡IP走向世界。  2024年1月2日,“‘自贡彩灯全球巡展’推动巴蜀文化走向世界”入选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借灯出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蜀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到2023年底,“自贡彩灯全球巡展”已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法国蒙托邦市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71个城市举办90场灯展。  目前,自贡全市有彩灯、仿真恐龙及关联企业1000余家,年产值达6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85%、海外市场92%的份额,累计58家企业和28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自贡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入选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  如今,自贡灯会已从单纯的文化活动成功发展为集文化、经贸、旅游、城市营销为一体,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节庆活动,成为自贡走向世界的城市名片。2023年,自贡实现文化出口5061.33万美元,同比增长14.87%,其中文化服务出口2006.4万美元,文化产品出口3054.93万美元。  文旅新动能,乘风破浪行。自贡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攻坚破难,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两市两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自贡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30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天府文创大赛暨红色文创大赛上,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的草编《二龙抢宝》摆件荣获金奖。这两条用稻草编扎出的龙活灵活现,出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宝草把龙”传承人叶正宣之手。“草把龙”(又称草靶龙)自唐代起源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五宝镇,舞草把龙从最初作为祈雨、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逐渐演变为一项民俗文娱活动,在这片乡土上延续了一年又一年,沉淀下独特厚重的文化韵味,蕴藏了深刻隽永的历史印记。溯源:一条“穿越千年”的龙每到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稻浪中央,一条以稻草编制的草把龙,跟随鼓点的节奏昂头游走。在舞师的配合下,龙身时而高耸似飞冲云端,时而俯冲蜿蜒腾挪,仿佛拥有了生命。这是五宝镇庆丰收时节的标志性民俗活动——舞草把龙。五宝镇是嵌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之中的一个典型农业大镇。而草把龙的起源,正是千年农耕文化的产物。据传,草把龙最早出现在唐代中宗时期,民间干旱时的祈雨仪式上。历史上种植水稻是靠天吃饭,农民们都盼望风调雨顺,若遇天旱必舞龙祈雨。岁月悠悠,烟火年年。在五宝大地上,取材天然的草把龙就像乡民祈求平安、团圆、丰收的愿望一样质朴,将人们的一缕乡情,拉得绵长悠远。2009年,“五宝草把龙”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非遗的第四代传承人叶正宣,12岁时就被舞龙游走的气势所震撼、吸引,随即跟随父亲开始学习草把龙的扎制技艺、舞龙技巧等。作为一项独门绝技,“五宝草把龙”的编扎技法在叶正宣一辈有了很大改进,不仅整体形态更加生动,龙头的编扎也非常精致。“草把龙表演形式多样,有飞龙腾空、龙游浅水、回龙戏尾、滚龙抱柱、盘龙拜星等花样,造型美观大方,舞姿刚劲奔放,再配以喜庆的锣鼓打击、唢呐吹奏等,很有气势。”叶正宣说,一条13米长的草把龙,舞师通常有7个人,分别控制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珠。舞动时龙头必须保持高高在上,绝不能低头,龙尾动作也要与龙头呼应,始终“摇头摆尾”。五宝社区党委书记、五宝舞龙队队长龚丽涛2004年牵头成立了五宝镇首支舞龙队。这支队伍目前已经聚集了40多个成员,全部来自当地的个体工商户、退休职工、村民、居民、社区干部等。“一条13米的草把龙大约有40公斤重,舞动的时候,要灵活掌控顶着龙身的竹竿,对舞师臂膀的力量要求很高。”在龚丽涛看来,舞草把龙不仅是一项民俗表演,还是一项体育运动,能够强身健体。于五宝人而言,最值得骄傲的是,这一传统习俗仍旧在当地延续并活跃着。舞时锣鼓齐鸣,唢呐高奏,让人流连忘返。龙到之处,围观者大开眼界,舞师在众人的喝彩与掌声中更觉畅快淋漓。精品:一条“脱胎换骨”的龙1月6日,小寒时节。农历新年将近,今年78岁的叶正宣正坐在家中,有条不紊地为镇上迎新春活动做新的草把龙。笔者发现,叶正宣手上全是厚厚的痂。“稻草叶子很锋利,一不留神就会被割伤。”他说,扎草把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当心,特别是做主干的时候,因为是用竹架和铁丝做骨架,双手经常被戳出血。“出血了用纸一包,血止住了又继续做。”长年累月下来,他的双手已是新痂叠旧痂。五宝草把龙的选料称得上是“挑剔”,起初供筛选的稻草至少需要75公斤,且稻草要长、颜色要鲜、成色要新。除少量辅助材料外,草把龙从头到尾全用稻草构成,保持“本色”。叶正宣介绍,他现在编制的这条草把龙有6节腰身,每节环环相扣,再加首尾,共计8节,整条龙制作下来需要半个月左右。其工艺要求之细可见一斑。叶正宣回忆,作为五宝草把龙第三代传承人的父亲经常在当地云峰村舞动“草把龙”庆祝,那舞动龙头的飒爽英姿从此深深印刻在了叶正宣心里。他也想和父亲一样,用巧手扎龙、用强劲的手臂舞龙。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叶正宣很快学到了草把龙的扎制技艺精髓,也掌握了一定的舞龙技巧。草把龙的扎制工艺非常复杂,整个过程要用到编、织、镶、绕、缠等十多种手法。“龙头是整条龙最难处理的部分,要传神、形象,不下点功夫不行。”叶正宣说,龙头主要由眼、角、须、齿、舌、上颚、下颚、龙角、胡须、鼻组成,必须给人鲜活和气势非凡的感觉。而在编扎龙身的时候,稻草的节要对齐或呈规则变化,一草一扎,环环相扣。“等龙尾也编好了后,再把龙头、龙身、龙尾总装好,一条草把龙就成型了。”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稻草,经过叶正宣的巧手编扎可谓“脱胎换骨”。组装好的整条龙仿佛随时可以腾云驾雾,被誉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稻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草龙艺术精品”。传承:一条“匠心守护”的龙五宝草把龙的编扎技艺,在叶氏家族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了四代,叶正宣也已和草把龙相伴了66年。但放眼自贡,目前能完全熟练掌握草把龙编扎技艺和精髓的,仍只有叶正宣一人。“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怎么办?” 说到这里,叶正宣的眼睛湿润了,他说,此前五宝草把龙已经历过两次面临失传的局面,他不想这项技艺断在自己这一辈。叶正宣说,草把龙舞起来虽然精彩壮观,但比较笨重,走乡串户很不方便。在清代末至民国期间出现了第一次失传的危机,是他的祖辈对技艺代代相传,使草把龙在自贡民间保留了下来。当年,叶正宣的祖父叶庭藻在曾祖父叶朝泰手里学到了草把龙的编制技艺,后经父亲叶育荣、堂兄叶汉光三代传承,最终祖传的手艺交到了叶正宣手里。但受种种原因影响,草把龙销声匿迹达四十多年。直到2005年春节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得知叶正宣会扎龙后喜出望外,并鼓励、支持他再次编扎“阔别”乡亲们已久的草把龙。那一年,当叶正宣精心编扎的草把龙再次舞动于五宝镇街头,当地群众无不感慨:“回来了!终于回来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只是学习舞龙,编扎还是我包办,连我儿子都还没有学精。”如今,叶正宣正面临着这样的一个困境:尽管早已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但草把龙编扎技艺传人依旧难找。叶正宣无奈地说:“收个徒弟太难了,做这活累人不说,还挣不到多少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他希望祖传技艺除在家族传承外,还能吸引更多的当代年轻人关注并参与传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让草把龙编扎技艺失传,已近杖朝之年、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叶正宣,除了倔强地坚持扎龙,去年还在数十页发黄的信纸上写下了近万字的《叶氏草把龙故事》,记录下了五宝草把龙的历史渊源、早期传承、编扎工艺以及收藏和保管等内容。“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非遗项目,可对我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叶正宣说,“在我有生之年,我会一直守护着它。”(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25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大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被列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荣县乐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造福百姓、惠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档,不停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现人人有水用,用水皆安全。筲箕咀村是乐德镇唯一的一个脱贫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工程蓄水、无引调水设施,加之近几年降雨量严重不足,导致2023年筲箕咀村有多名村民反映饮水困难的情况。为防止发生因饮水问题导致返贫情况的发生,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及时向镇党委报告了相关情况。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多方协调,最终以“政策支持+村民自筹+企业让利”的形式筹措项目资金9.5万元,顺利启动筲箕咀村抗旱饮水工程。2024年1月12日该工程已经通水竣工,涉及的34户100余名村民已经用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近年来筲箕咀村在乐德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帮扶政策落实落地,群众利益得到保障,村民收入日益增长,脱贫形式持续稳定。各位党员干部以“千钧重任再奋蹄”的精神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24
近日,荣县高山镇扎实高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着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助推乡风文明与人居环境共同前进,聚焦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开展大清扫行动。荣媒供图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干群齐上“聚合力”的有效作用。各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齐上阵,持续开展大清扫、大清运、大保洁行动,对村社内外、房前屋后、主干道两侧、河塘沟渠等重点地域,同时对大街小巷、进村路、连村路等易出现生活垃圾的问题散点进行彻底整治。高山镇村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组织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对积存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对各入村主干道、死角盲区、村屯内的垃圾堆放点、垃圾池等进行集中大扫除;垃圾桶及其他环卫设施冲洗保洁,保持生活垃圾收集点及周边清洁。此外,该镇机关领导带领办公室成员下沉一线,对绿化带及路边杂草、乱摆乱放、“三堆”等问题进行深入整治,在整治行动中扛红旗、当先锋、作表率,坚决做到清“死角”、扫“盲区”、破“难点”。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出动志愿者20余人次,清理垃圾4.5吨,死角盲区30余个,冲洗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桶60余个,大大提升了高山镇场镇的颜值。(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18
为认真落实省、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富顺县扎实开展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保障农民工暖心过节。在推进过程中,找准定位迅速行动,坚持“农民工服务+”工作理念,提前谋划部署,优化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积极开展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走访慰问、旅途服务、文化服务、权益维护、就业促进、证照办理、健康关爱、“三留守”服务等“5+3件实事”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自“5+3件实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走访慰问农民工1.16万人次,发放慰问金(含慰问品)28.89万元;运输服务农民工1.17万人次;各类文化场馆服务农民工3.33万人次;举办招聘集市18场;为农民工办理各类身份证件1990件;提供健康体检5955人次,家庭医生签约3567人次,婚检、孕检、两癌筛查635人次,艾滋病及其它传染病筛查6404人次;组织实施“三留守”服务活动413场次,服务1.8万人次,投入服务经费24.6万元。据悉,富顺县将积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针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全力做好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5+3件实事”专项行动,谋划开展多层次送文化下乡、返乡返岗点对点接驳服务等活动,持续提升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10
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两县两区一城”,以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 1月8日,中共富顺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2024年全县经济工作,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精心绘就城乡共同繁荣新画卷,全力开创县域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时值冬季,虽然气温较低,但会场内气氛却十分热烈。2023年,富顺县坚持把城乡融合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当前,富顺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如何?融合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围绕这些主题,与会人员积极思考交流、集思广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县委全会各项谋划部署上来。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是什么?全会指出,锚定富顺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到2027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中心镇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城乡经济循环更加畅通,要素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高品质生活宜居滨江之城加快建设。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充满希望,聚焦这一目标,与会人员在分组讨论中踊跃发言,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作为县城主城区的富世街道党工委书记胡鸣宇表示,将围绕“兴产业、优服务、强治理”,统筹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以“首位担当”助推县域高质量跨越发展。在“城”方面,聚力攻坚创文创卫、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乡”方面,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全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本中写好“富世篇章”。“聆听了全会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明贵说道,将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发展理念,锚定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目标,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高质量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样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7年打造精品示范村40个、达标村120个。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聚焦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承包地流转制度等领域,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富顺经验。参会人员纷纷认为,这次全会重点研究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符合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紧贴富顺实际,抓住了富顺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必将激发推动富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城乡融合发展难点是什么?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城市和乡村都是重点,而难点是在广袤的乡村。“兴产业、抓示范、促振兴是我们接下来的主攻方向。”地处东部的中心镇童寺镇党委书记曾平坦言,该镇将聚焦“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和乡村振兴先行区“两个示范”,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重点,大力实施“133”行动,着力打造“1个”品牌,持续擦亮“双再生”金字招牌,助推稻粮主导产业高质高效,链接广大群众增收共富;高标准建设“3个”精品示范村,提升打造老寨村稻粱核心示范片、东禅村绿色循环发展示范片、天池湖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以三点促三片,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提质;深化创建“3类”治理品牌,以“乡情小院”创精品强自治,以“童寺好声音”扬正气强德治,以“法润童乡”促平安强法治,不断推进治理融合,提升和美乡村成色,务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建设“两县两区一城”贡献童寺力量。乡镇兴,富顺才能兴。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中,地处西部的乡镇又该如何推进呢?同样是中心镇的板桥镇党委书记李科表示,该镇将紧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四个“求突破、争一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抓发展拼经济的决心,对标先进地区,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结合片区规划,对中心镇的定位进一步明确,构建以商贸物流为龙头的产业布局,巩固以水源地保护为目标的富顺西部水塔地位,完善以增进群众福祉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以物流集散、功能配套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全县人口较多的永年镇党委书记黄松涛对城乡融合发展同样充满信心。该镇将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竹林园区为抓手,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以打造竹林文化主题公园为载体,融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文旅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城里人到乡村来消费。着力推动设施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统筹谋划规划村庄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以打造星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为载体,有效提升政务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党建引领治理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乡情小院、微网格、平安建设为载体,推动“三治”同步发展,构建共治共享城乡治理格局,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文明化、数字化。与会的乡镇党委负责同志畅所欲言,纷纷表示,将以全省“1+20”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怎么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看起来很难,其实实施起来更难。只有坚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居民,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从本部门自身出发,规划了他们的美好愿景。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罗涛表示,要全力推进“就业增收、社保扩面、聚才蓄能、服务提升”行动。稳就业促增收,实施“春风行动”、纾困稳岗、创业扶持及劳务品牌打造等系列行动,加快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建设,加大根治欠薪力度,维护城乡公平就业环境;扩社保兜底线,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特殊人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着力完善城乡统筹多层次社保体系;聚人才强动能,健全城乡融合人才发展机制,夯实专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设置、职称评审、工资激励等倾斜政策,培养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优服务促协同,纵深推进“温暖人社”建设,完善“网上办、就近办”协同服务模式,推动实现人社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创业就业解决了城乡居民的收入问题,那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呢?“报告指出,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将深入推进教育体育城乡融合,全域推动全民体育发展,切实办好家门口的教育。”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洪富祥有自己的看法:一是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集约化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二是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机制,加强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轮岗交流、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创建更多的义务教育优质共同体领航学校引领乡村学校;三是着力完善县城、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逐步完善群众举步可就、便捷多元的健身场地设施,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助力乡村体育特色发展,彰显乡村活力。对于医疗卫生和健康问题,不仅是老百姓关心也是与会人员关注的重点。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张霞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一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聚焦建强、提质、补短,鼓励县级医院持续上等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全覆盖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确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当地百姓。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新征程上,“城”与“乡”如何真正融合发展?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一种共识在与会人员心中形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能慢也不能急,要立足实际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也要坚守信念持续长久发力。滨江宜居的城市让我们融入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让我们拥有更多更好的绿水青山。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高屋建瓴,让城乡融合的宏伟目标和美好愿景变成指日可待。全会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信心、拼出干劲、勇毅前行,让富顺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热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10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自贡市大安区以新建、改造提灌站为抓手,通过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健全“蓄、引、提”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用水保障体系,积极做好提灌站设施配套和沟渠管道检修等工作。对带病运行和不能运行的提灌站及时进行维修改造,对急需保障用水的地区进行提灌站选址新建,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农业供水保障能力和旱涝保收水平,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31.95万元,在新民镇富华村、大山铺镇伍家村、回龙镇大丰村等地新建提灌站8座;在牛佛镇大义村、凤凰街道济公村、回龙镇大同村等地维修改造提灌站18座,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以上。据悉,大安区现有提灌站151座,全覆盖9镇2个涉农街道,装机总容量3708千瓦,保灌面积9万余亩。下一步,大安区将立足区域耕地现状、灌溉面积、种植结构、受益人口等,持续分类推进提灌站改造和新建工作,加大提灌站日常维护检修力度,尤其是春耕备耕期间检修试机、渠道清淤补漏等工作,争取做到建设一处、用好一处,切实解决周边农业用水问题,为保障大春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1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新年伊始,素有“四川杂柑第一早”美誉的荣县举行了一场春见杂柑评选会,荣县柑橘业界人士摩拳擦掌,切磋交流种植管理技术,共谋柑橘产业长足发展之道,开启向品质品牌问效益的新征程。  今年,荣县柑橘的品质品牌之路到底怎么走?经过一番切磋,当地业界已然成竹在胸。1月4日,荣县农民创业协会会长丁超(左)在基地与陈如星进行技术交流。欲出口发力做优质柑橘  1月4日,在荣县双石镇曲江村15组,冬日暖阳洒进硕果累累的柑橘园,处处散发着柑橘的清香;柑橘树下,散养的土鸡悠闲地踱着步子。  这2000余亩柑橘园,是温州人陈如星的“杰作”。6年前,本在温州开纺织厂的陈如星经朋友介绍来到曲江村流转土地发展柑橘产业。  “当时,我办纺织厂已经有20多年了,干得也有点疲了。而且,那时柑橘干得好的能卖到10多元一斤!”陈如星说,“经过到四川多个产区进行考察,我决定在荣县发展,因为荣县的土地适合种植柑橘,还是无霜区,种出的柑橘风味浓,比周边的眉山地区提早1个月上市。”  陈如星先后投入3000万元,发展了耙耙柑、不知火、爱媛38、金秋砂糖橘等4个品种,白天忙于管理好果园,晚上还要通过电话、微信“遥控”温州纺织厂的一切事务。  陈如星说:“我很好学,一来到四川就认真观摩别人的果园,同时请荣县的农技人员当我的老师,长期在我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因此,我的柑橘少打药少施肥、不打除草剂,以生态的方式防治病虫,并且进行工厂化式的统一管理,果子皮张光亮、无斑点、商品性好,采摘后运回浙江销售,在那里,我有自己的门市、有成熟的销售渠道,价格少说比在本地销售贵一半。”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尽管柑橘市场价格不如以往,但是陈如星柑橘园的产量也提高不少,再加上过硬的品质,这就抵消了价格低迷的不利影响,其柑橘总体效益与前年基本持平。  在新的一年,陈如星的心愿是让基地的柑橘走出国门。此前,他已将柑橘进行送检,多项指标均达到东南亚国家的标准。他表示,今年要继续在巩固柑橘质量上花更多功夫,打通柑橘的出口通道,进一步提升柑橘价值。促增收以质量树品牌  荣县是四川柑橘老产区,省内同类品种成熟期较成都平原早10天以上,一度主产椪柑、大红袍等柑橘,但这些老品种在口感和耐贮性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2012年前后,经当地政府出资引领示范,全县柑橘种植户自发开启品种更新换代,种植春见、爱媛38、沃柑、金秋砂糖橘等市场前景看好的晚熟柑橘。如今,荣县已享“四川杂柑第一早”美誉,全县柑橘种植面积21.7万亩,产量25.5万吨,产值12亿元,其春见、不知火以出众的口感吸引众多客商。  因而,柑橘的提质增效不光是陈如星的心愿,其实也是荣县整个柑橘业界的心愿。  在这种美好愿景推动下,荣县新年伊始就迎来了首场柑橘盛会——1月4日荣县农民创业协会举行的第五届“绿颖杯”春见杂柑评选赛暨培训会,通过专家制定果形、果色、果皮、风味、固形物含量等严苛标准对种植户参评春见杂柑进行评选、农资销售商和农技人员现场进行柑橘种植培训等方式,表彰了一批种植质量上乘的柑橘种植户、切磋了柑橘种植心得,激励广大柑橘种植户坚持“以质量树品牌、以技术促品牌”发展理念,助推“荣县柑橘品牌”建设。  荣县农民创业协会会长丁超说:“刚开始搞柑橘评选的时候,果农们送来参评的柑橘大小不一,品质不一,但通过连续几届评选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培训,他们都有了选精品果的意识,现在送来参评的都是大小匀净、直径90至100毫米的大小适中果,糖度适宜,果农种植出来的柑橘也更具商品性了。”  荣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海锐表示,柑橘是荣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荣县柑橘今年的头等大事将是继续狠抓质量和品牌。  据李海锐介绍,荣县目前种植的晚熟柑橘市场接受度高、利润也比较适中,但是荣县柑橘主要是中小户发展模式,在管理水平、果品质量等方面都不尽一致,“不同人种的柑橘,口感有的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我们将继续多搞柑橘评选比赛,增加果农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看到差距,把全县柑橘的品质尽量统一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李海锐表示,“在生产关键季节,仍然要组织科技特派团、志愿服务队、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李海锐说,目前荣县包括多个柑橘品种以及农产品所使用的“田园荣州”公共品牌,创立多年,但其知晓度还停留在周边区域。新的一年,荣县柑橘产业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质量树品牌、以技术促品牌”的发展理念,鼓励和支持开展水果“三品一标”认证和果园出口备案基地登记。突出“田园荣州”公共品牌下形成的特色和个性鲜明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并通过各种展会、电商达人的推介,提高“田园荣州”的知晓度,提高荣县柑橘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0
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积极应对当前春耕旱情,制定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保障大春作物生产用水需求。 提前研判,行动迅速。根据地实际情况,对春耕情况提前研判分析,成立“抗旱保春耕”工作小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奔赴现场,了解春耕现状,同时以“院坝会”的形式了解群众需求,“点单式”收集工作任务,结合需求建立1份工作台账,列出8项工作清单,分解14项具体任务,确定镇村组三级责任人,有效实现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确保“抗旱保春耕”工作落到实处。精准施策,措施有力。积极组织村民成立抗旱救援队开展生产自救,同时根据群众“点单式”需求,农业技术专家下村因地制宜指导农户以“蓄、引、抽、提、拉、灌”等方式解决用水困难,掀起全民“抗旱保春耕”热潮。春耕以来,已发动村民超600人次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助近3000亩受灾农田“解渴”,累计受益群众近1800人。装备精良,保障到位。大力推进水利建设项目,借助“有事来协商”平台,通过2次协商会议,决定利用村民“一事一议”、水利建设等项目,动员集体经济劳务队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备,保障春耕水利需求。目前,已投入抗旱资金60余万元,修复农排管网600余米,维修提灌设施设备3座,新建农排管网1200米,新建提灌站1座,从大中型水库和河流中抽水20余万立方米,切实保障春耕用水。( 供稿:自流井区飞龙峡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4
“赖河坝十里长,五里宽,荣州府好粮仓。”这是一句广泛流传在观山镇的民间口头禅,却也是近年来观山镇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果,也是赖河坝现代粮油农业园区党总支努力的结果。为高质量发展好赖河坝粮仓,观山镇坚定党建引领的核心,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赖河坝现代粮油农业园区党总支,选派“讲政治、懂农村、会经营,善治理”党员干部30余名,统筹协调抓好园区工作,创新探索多种利益链接方式,实现农户年均增收超1000元。“如今是种好赖河坝,既吃饱了肚子,也装饱了钱包。”赖河坝现代粮油农业园区党总支部书记邹桂林笑着说道。为了进一步巩固建设干部队伍的成果,观山镇党委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学习交流机制,通过组织外出交流考察,到镇轮岗挂职、组织业务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截至目前,已落实村干部到镇轮岗挂职2人,村(社区)干部业务培训覆盖率达100%。同时,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鼓励优秀村干部积极参与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推荐优秀村书记“五类人员”方式进乡镇领导班子,营造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氛围,极大地调动起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下一步,观山镇党委将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和美富足观山。”观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供稿:荣县观山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4
近年来,荣县鼎新镇坚持“书记抓、抓书记”,8个行政村成立以党组织书记为理事长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第一书记工作补贴和村干部绩效报酬相挂钩,按照“基础工作+重点工作+责任人”方式,明确目标、任务、措施、时限四个清单,建立月度会商、季度督查机制,倒逼相关人员履职尽责。“集体经济好不好,最重要的是领头人行不行。”这是鼎新镇镇长黄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充分调动起领头人的干事创业激情,鼎新镇立足各村实际,组织党组织书记重点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武过招”,在讲评中“晒成绩、找差距、立标杆、表决心”,激发和调动内生动力。鼎新镇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结合“一肩挑”等工作,培育农民工书记5人,储备培养村党组织后备力量23人,致富带头人116人,把懂经营、会管理、有思想、敢创新的真正用起来,同时充分发挥扶持项目资金的“靶向”“杠杆”作用,撬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发力,打造蔬菜全产业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进鼎新镇,一望无际的大棚蔬菜格外醒目,走过翠绿的田野,钻进白茫茫的大棚,各种各样的蔬菜,或红或黄,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鲜嫩多汁,摘一个放进嘴里,口中便涌起一股清香的感觉,慢慢咬下去,汁多肉多。“我们按照‘政府引导、支部实施、股份合作’的运作方式,采取村党支部与专合社协商共建方式,共同探索资源开发、市场运作、风险防控等经管机制,实现联动联管、联营联享。”鼎新镇镇负责人介绍。如鼎新镇西堰村、老当村采取的是“保底+分红”模式,与顺利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蔬菜交易中心,打造集育苗-生产-分拣-销售-冷藏-物流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以上;鲤鱼村则是采取自主经营模式,发展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水培蔬菜、盆栽蔬菜,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经济15万元。这只是近年来荣县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荣县以党建引领为中心,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集起先锋合力,努力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改善乡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供稿:荣县鼎新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4
眼下虽是冬闲时节,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却已为来年的丰收做起了准备。一大早,位于团结村2组的羊肚菌大棚种植基地内,几位村民正忙着用竹篾插牢篷布加固大棚,为降温天气做好准备。目前全村60亩羊肚菌已经下种,到春节前就能新鲜上市。村民在加固大棚 记者 何艳 摄自2021年起,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以盘活撂荒地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经过两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我们对技术有信心,对市场也有把握。”团结村支部书记余庚友告诉记者,今年集体经济种植羊肚菌的规模是之前的10倍,效益也有望同比增长。“今后我们还会带动全镇其他村一起发展羊肚菌产业。”这几年,团结村整治了340余亩撂荒地,全村现有600余亩土地在产生价值:通过自主经营,产业干部引领,团结村大力发展“高梁+大头菜+羊肚菌”轮作订单农业,引进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实施统一播种、管理及订单收购,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近100万,带动人均增收4200余元。在生产过程中,团结村还借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的东风,将地块互联互通,改善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在全镇率先购置了价值100多万元的大型农用机械设备,本村的机械化耕作率现已达到90%以上。余庚友说:“今后我们会为其他村提供微利有偿的农事服务,这个板块也将成为村集体经济有力的收入支撑。”(自贡网记者 何艳 杨锐)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4
万物萧瑟寒风起,初冬未央喜气扬。近日,大安区何市镇十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村集体经济纪念品分红大会仪式正在举行。作为大安区首个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的村,村委干部和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解决了我们家的就业问题,让日子更有盼头了,正好快过年了,让家人都尝尝咱们自己酿的高粱酒!”村民李大哥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十字村立足全村高粱种植优势,2021年积极争取到产业资金40万元,将闲置的原百合村办公室改造为酿酒基地,成立集体经济“赖雅庙”酒坊。今年酒厂生产及加工白酒150吨,年产值达4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0余万元。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四议两公开”确定后,本次分红采取向每位成员分配本村集体经济产品——“白炬溪”纪念版瓶装酒,切实让百姓尝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是为了造福全体村民,肉鸡养殖和酿酒产业正在向上向好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待十字村集体经济再上规模后,我们将持续通过股金、产品等形式开展分红,切实让十字村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十字村总支部书记陈胜表示。据了解,近年来何市镇党委政府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落实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委引领、政府支持、总支牵头、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村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活了集体经济“一池春水”。下一步,何市镇将不断推动多元化发展,多措并举,借助村企共建、能人带动、盘活资源等多种模式,不断激发村级发展内生动力,激活集体经济壮大密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心窝窝”暖起来,走出“一村一品”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供稿:大安区何市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4
欢乐鼓舞辞旧岁,乡村振兴谱新篇。近日,在欢快的鼓舞表演声中,大安区何市镇新房村也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盛宴——“乡村坝坝宴”,这一承载全村致富新希望的集体经济项目在全村党员、群众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进一步有力推动全村大步迈向乡村振兴,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里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卫生整洁,真是我们村民办喜事的好地方!”在“乡村坝坝宴”的启动仪式上,一位村民由衷地赞叹。他的这番话,道出了新房村村民们对于这一集体经济新项目的期待和喜悦。近年来,新房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2022年成功申报成功“消薄促增”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0万元。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充分挖掘和利用村内现有资源,通过将闲置的原永嘉乡小学校进行改造利用,打造了一个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就餐的“乡村坝坝宴”集中办理点,并组建一支10余人的宴席承接团队,面向本村乃至全镇提供红白事宴席服务。此项目不仅解决了10余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预计每年促进村集体增收5万元,实现村民人均分红翻一番。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卫生的就餐服务,更为村集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新房村的乡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各位乡亲们,我们驻村工作组趁此机会向大家发放一些惠民政策的宣传单,让大家更加了解最新政策,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在现场进行解答。”新房村第一书记带领驻村队在现场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各位党员群众代表对于我们‘乡村坝坝宴’的项目,有什么建议和想法,都可以向我们村‘两委’提出,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需要全村群策群力。”新房村党支部书记蒲剑说道。为更好地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启动仪式上,新房村还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村民们广开言路,积极参与,先后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辞旧岁展宏图,迎新年创辉煌。村“两委”将继续探索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新方向,计划推出“粑粑肉”预制菜、“乡村坝坝宴”场地和设施租赁、文艺表演等集体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的创收渠道。同时,将“乡村坝坝宴”与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公共服务配套等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在温馨而惬意的“乡村坝坝宴”上,伴随着欢声笑语与醇厚乡情,大家围坐一堂,满怀憧憬地迎接更加美好富裕的明天。(供稿:大安区何市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  2023年12月28日下午,趁着冬日晴好天气,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桂花村村民龚思德在家门口的田间精心管护莴笋、油菜、香葱。从去年8月开始,土生土长的老龚多了个“专职管护员”的身份。老龚身份变化的背后,源于村上新近建起的老兵农场。  从荣边镇政府出发,途经东坡湖,仅3公里的路程就到达老兵农场所在地。毗邻旭水河畔,64块整修一新的连片菜园跃入眼底。老兵农场总规模达21.5亩。田块间标牌一字排开,滴管等设施一应俱全。一旁的工具房、水塘、储水站也安排到位。  桂花村党总支书记梁泽霞介绍,该村近年来积极试水电商直播,为村经济集体发展拓展了新路径。老兵农场的建成使用,则为村集体经济打造了新的增长点。去年7月28日,桂花村迎来区公安分局的退役民警毛政权担任村第一书记。他与村党总支一班人一道,整理连片田块,建起老兵农场。依托战友资源,采取社会认养农场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民收入。截至目前,农场认养已超三分之一,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万余元。  走进荣边镇干塘村,村党总支书记徐和金一如往常地忙碌在蛋鸡养殖场。谈到二期项目扩建情况,他如数家珍。项目投资400余万元,预计年存栏近2.4万只肉鸡。目前,扩建厂房修建完成。下一步将进行笼具安装和鸡苗采购。  从盘山而上的养鸡场观景台俯视干塘,新动工的肉兔养殖场格外引人瞩目。村上积极引进自贡市三只兔养殖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开展肉兔养殖。场地规模达140余亩,18个棚室养殖种兔4000至6000只,年出栏商品兔20余万只。村集体还拥有种兔养殖场百分之五的收益分配,在种兔产业做大做强中为集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党建引领,“村”色满园竞不同。荣边镇制定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荣誉村主任选聘管理办法等指导文件,对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产业、人才需求等实地调研23次,不定期开展镇村两级人才拉练,成功创建市级人才工作先行点。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计划,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为媒介“牵线搭桥”,培育发展精品采摘、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13个,启动实施重大项目7个,吸引优秀返乡就业创业人才53人,成功创建市级返乡创业园区1个。定向聘请产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领路人”等荣誉村主任3名,推荐“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明星”7人。  同时,建立荣边镇乡村振兴人才管理数据库,对村(社区)“两委”、致富带头人和公职人员等群体实施分类管理,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 15名,定期组织外出交流学习活动,着力培养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专业性、实用性人才,为推动荣边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2022年干塘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成为自流井区首个向村民分红的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04
荣县是自贡市唯一的农机驾考基地。为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机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近日,县行政审批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高素质农民农机操作驾驶考试,共50余名农机驾驶员报名参加。县行政审批局、县农业农村局科学制定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规划,开展了农机操作能力提升培训,于12月14日前全面完成理论知识考试,通过率达95%。12月15日至18日,47名农机驾驶员进行了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田间作业技能考试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监考员严格按照业务工作规范,严把农机现场操作考试关。经现场考评,共有40名农机驾驶员通过了操作考试,初次申领拖拉机驾驶证32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13人,联合收割机增驾2人,考试合格率85%。据了解,县行政审批局还专门为本次参加考试的10余名低学历农民提供了一对一服务,耐心、详细地讲解考试流程及具体操作,确保他们听得懂、会操作,该局暖心又热情的服务赢得了考生的高度评价。今后,县行政审批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农机操作审批服务,推动农机审批提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审批服务,为荣县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供稿:荣县行政审批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7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加强养老体系建设也是实现和美乡村的重要途径啊。”这是自贡荣县来牟镇党委书记李冬梅常常与年轻干部们说的一句话。近年来,来牟镇为推动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针对老年人群体,依托镇卫生院成立医疗志愿服务小组,开展一月一次的“医疗入户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不断满足各类老年人群的多元健康养老需求。同时在上门服务时向老年人们加强政策宣传,让他们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知识。“其实平常除了上门服务的时候宣传以外,我们还回去一些老年人集中的地方,比如养老院、茶馆等开展宣传。”来牟镇来牟铺社区的志愿者范佳明介绍。在来牟镇,像范佳明这样的志愿者还有许多,来牟镇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再让党员去发动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志愿组织等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他们依法通过捐赠、设立慈善基金、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外,来牟镇成立“企业扶老之家”,以企业对村、组“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扶老活动。依托镇养老院为平台,组织动员社会志愿组织参与助老活动,持续推动村社区、社会工作者、村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的四社力量助力服务养老体系建设。走进来牟镇,时常可见看见饭后之余的老年人们组织着一起在广场上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据来牟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充分调动起退休党员干部的银发力量,组建起了5支老年人文艺队伍,人数多达130人,开展各种文娱比赛17次,展示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也构建起了文明和谐敬老的来牟新风貌。(供稿:荣县来牟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7
近日,荣县乐德镇南华村,道路两旁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叶子包裹着白如凝脂的菜花,甚是惹人喜爱。一棵棵硕大又圆的花菜长满了田间,十几名群众正忙着采收花菜,装袋、搬运、装车一气呵成,组成了一幅热闹的丰收图。近年来,南华村在乐德镇党委的带领下在增加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气候、土地资源、交通等优势,整合资金,多措并举发展高效作物,形成了“政府推动、村支部带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的发展格局,助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村民采收花菜全村种植花菜1200余亩,8月育苗,9月移栽,11月采摘。一亩4000斤左右,市场价6毛一斤。总产值在280万元左右。花菜单位面积产值高,效益好,是帮农民致富的高效经济作物。以前南华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产值很低,群众广种薄收,日子越过越穷。改种花菜等蔬菜后,既优化了当地农业结构,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又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绿色蔬菜。“花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生长周期短,种植方法简单,而且经济价值很高。”王家村村民张家华说,他当时就是看中了花菜的这一优点才种植的,“花菜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是西红柿的8倍、芹菜的15倍。一天食用约100克花菜,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供应即已足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了,乡村才振兴得起来”。南华村党支部书记陈真先表示,下一步,南华村计划在持续做好现有产业发展的同时,扩大种植面积,完善“加工+销售+品牌”的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供稿:荣县乐德镇 许桂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