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吴记  记者 闫新宇)“今年已经是我们第五年在这儿买李子了,这儿李子口感真的不错。”提起德阳市罗江区猫儿顶家庭农场的蜜李,游客李霞赞不绝口。据悉,猫儿顶家庭农场是罗江区知名蜜李种植基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采摘。近几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农场蜜李出现了减产情况,农场及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保护措施,为果树穿上“雨衣”,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蜜李品质。猫儿顶家庭农场管理人员阳运宝对自家蜜李的品质很有信心:“全是有机肥、农家肥,不带一丝农药残留,割草这一块全部都是人工机器割草,不打除草剂。今年雨水太多了,可能减产一半以上,你看我们这个遮雨的防护措施,上面的遮阳网都是专门加盖的。”尽管强降雨影响水果生长,但猫儿顶家庭农场的蜜李品相上好,甜度适中,清脆可口,发展态势良好,优良的品质仍然获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下一步,罗江区将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普及科学种植方法,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努力为蜜李增产提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罗江蜜李产业朝着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目标不断迈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6
(张世浩 记者 闫新宇 文/图)村内小河流水潺潺,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流不息,家家户户修建起新村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棚内种满各式各样的水果……走进什邡市雍城街道城东村,乡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城乡走向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画面正谱写着一首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曲”。这是什邡城乡“携手”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什邡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出发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补齐村庄规划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持续提升现代农业质效,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随着城乡“双方奔赴”,什邡城乡融合正迈着大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子。新业态催生发展新动力“现在村里条件和城里没啥两样,可能还要更好呢。”自打在村里率先办起农家乐,当地村民马朝萍看着家乡正一天天变成自己希望的模样。近年来,城东村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构建以观光、餐饮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业态体系,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可持续化发展。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也更舒心。在当地,一些村民看准商机,改造自家房屋,建起了小商店、民宿、咖啡屋。乡村,正就地“过上”现代生活。据了解,城东村现已有农家乐、民宿等30余家,并不断增长。“这里虽然是乡村,但第三产业已基本成型,发展空间大。”从成都来的喻成辉也看中了城东村的商机,决定在这里投资兴业,将14户空置农房打造成“云上合院”,设置音乐吧、餐饮、酒吧等消费场景。“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让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在城东村党委书记杨启容看来,城乡融合发展,不仅为村子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了通道。目前,多种融合经济新业态正在城东村发展壮大,老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正在打造旅游产业,农家乐生意很好。村里还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每年的收入十分可观。”当地村民孙国苹说。要素流动让“腰包”鼓起来眼下,正值葡萄上市的时节,在城东村四季东城葡萄产业园里,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采摘、装箱,准备运往各大商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乡村旅游就是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变为现实,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合理转变,挖掘和推广乡村好看、好玩、好吃、好住等资源,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杨启容说。对此,城东村明确发展特色产业方向,坚持产业兴村的思路,创新多种发展模式,把花卉观光、特色水果采摘、乡村美食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助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探索“政府+平台+行业”农业招商新模式,引进特色农业项目8个,流转土地1200余亩。推行“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模式,连续举办七届郁金香文化旅游节,年吸引游客3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余元,依托“乡村旅游”年销售农产品1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另一方面,建立“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增收新途径,通过精致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德阳市级新型经营主体4个、什邡本级8个到园区入驻,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务工收入1200万元。培育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12个,职业农业12人,适度规模种植户12家。酒香不怕巷子深。城东村的振兴发展,不仅催生了新业态“落户”村庄,也让向往“诗与远方”的人们有了好去处。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新农村。“相信在城乡融合发展下,我们村能持续扩大吸引力,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赏美景、品美食、住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谈及未来,杨启容满怀信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梁潼  近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调研组一行走进位于中江县永太镇的四川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实地调研农业广播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组与中江县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并充分肯定了该县农民田间学校的相关工作。  翻开中江近年来的农业发展图卷不难发现,这个粮食总产连续17年位居全省第一的农业大县,始终重视乡村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而此次调研的点位,在乡村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我校组织培育中江县高素质农民 450 人、水产养殖技术员172人,随着四川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的建成,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断优化,已吸引来自四川、重庆、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地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近 2000余名学员赴中江县开展现场教学。”据该县众旺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向征勇介绍,该校陆续被认定为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24年5月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  中江县众旺农民田间学校在农业人才培育方面的高效实践,是该县借人才力量兴农强农的缩影,正如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高辉所言,“中江要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人才是关键。”  对此,中江县以“理论+实践+线上”的方式,选择家庭农场主和规模户、返乡创业大中专学生、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小农户,根据县域特色产业以及粮油、生猪大县的定位,分层分类开设粮油、经作、畜牧养殖等专业,依托农校培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全县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数据显示,自2014 年以来,全县已培训高素质农民3416 人次,其中88人参加农业经理人培训、39 人参加农业领军人才培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7月12日,以“乐享金山 和美富荣”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富荣村举行。  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馆协会承办,分文化集市、“赏诗猜词”书香研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文艺演出四个部分,全方位展示大美罗江乡村新风貌、农耕文化新风尚、休闲农业新发展。“村晚”现场。 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当晚7点30分,特色原创表演《川剧戏操》拉开晚会序幕,抒情优美的歌伴舞《和美富荣 幸福罗江》唱出了罗江的青山沃土和城市风韵,诙谐的相声《夸夸咱富荣》描绘出一幅富裕繁荣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13个节目包含了鼓舞、情景歌舞、农耕文化秀、民俗、相声、小品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当地的发展变迁与人文风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舞台之上没有明星,富荣村村民尽情施展才艺,且歌且舞,让“村晚”散发出别样魅力;舞台之下,乡亲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并转发分享,一条条有关“村晚”节目的短视频经社交平台传至网络,走进千家万户。  除文艺演出外,现场还举办了文化集市、“赏诗猜词”书香研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当地20 多位参展者秀“看家本领”,纷纷亮出蟠桃、黄桃、翠冠梨等农副产品及掐丝珐琅画、隐海文创产品等非遗作品,让在场观众一饱眼福;“赏诗猜词”书香研学、文明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也深受大家喜爱。  为全方位呈现当地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和风俗人情,活动采用“村晚+直播”模式,大力促进群众文艺展示、特色文化传承及乡村好物美景推介,让线上观众一同感受当地文化魅力,领略乡村振兴发展的美妙成果。  据了解,“四季村晚”活动是文化和旅游部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振兴而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夏季“村晚”在全国共选定90个地点作为示范展示点,我省共有3个,分别是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曾家社区、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富荣村和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9
(张娟 尹翔 记者 闫新宇 文/图)向“新”而行,向“新”而进。近年来,“海鲜陆养”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随着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持续发展,今年,位于绵竹市玉泉镇的绵竹中科水产有限公司对虾养殖园区采用人工配置海水,真实模拟海水环境,通过恒定温度,让南美白对虾实现了“绵竹产”。养殖场在内陆养殖海虾,如何营造海洋的养殖环境?如何实现本土化量产?日前,记者在对虾养殖园区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养殖池整齐排列在地面上,经过全套水处理系统排出的养殖用水不停翻转,水面掀起朵朵浪花,数不清的虾苗游弋其中,活力十足。工作人员一边观察其生长情况,一边完成虾壳清理、水质监测等工作。绵竹中科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产养殖、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化水产企业。今年3月,公司依托玉泉镇优质的水源条件,计划总投资5亿元,在玉江村打造全省第一家海水模拟鱼虾养殖项目。该项目计划占地190余亩,携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封闭恒温循环水养殖模式,打造一个模拟自然海洋生态的养殖环境,为海水鱼虾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实现零排放、零添加、零污染的智能化绿色水产养殖。“我们目前建有2条现代化全封闭恒温循环水养殖生产线2条、标准化育苗生产线8条,养殖水体大概是一千立方。得益于现代生产设施技术的使用,真正做到零药物、零添加、零残留。”据园区负责人成世明介绍,与普通池塘养殖不同的是,南美白对虾采用的是小水体养殖,更方便集中管理,也减少了养殖风险。经过120天的精心饲养,南美白对虾已于7月成功上市,其体质健壮、大小均匀,深受市场认可,主要销往成都、绵阳、德阳等地。记者在养殖现场看到,克服了地域和环境的要求以及气候的限制,“绵竹产”的南美白对虾特别干净,虾体晶莹剔透,微微泛着蓝光,长势好的虾体能达到40克一只,相当于一个成人手掌的大小。工作人员刘丹告诉记者,好水才能养出好虾,得益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整个养殖过程已经实现饲养自动化、尾水处理自动化、水质监测实时化,南美白对虾存活率为80%左右,年产能达6万斤,为推动绵竹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绵竹市编制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丰富的水资源和大量河滩地的优势,积极引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陆基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绿色养殖,打造全省特色水产养殖新高地。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8
(周韵 尹翔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文/图)眼下,绵竹新栽种的烟叶品种“德雪一号”陆续成熟,烟叶田地里随处可见烟农们采摘烟叶、装车运输的景象,呈现出一幅幅喜人的丰收画卷。烟叶种植7月12日,在剑南街道五星村种植大户付尧海的烟叶种植基地,连片的烟叶一望无际,一株株烟叶枝繁叶茂、挺拔舒展。烟农们穿梭在烟田,把采摘好的烟叶码放整齐,然后运送到不远处的晾晒房进行晾晒。“从育苗到移栽,我们对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的气温、土壤、水质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所以今年烟叶长势不错,亩产收益可达8000元,目前我们已经采摘了40余亩烟叶。”今年,付尧海在当地流转了60余亩土地,引进烟叶新品种雪茄系列“德雪一号”进行种植。与过去栽种的柳烟和“什烟一号”相比,它的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同时,付尧海还积极与德阳烟草公司烟叶中心开展合作,由对方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不仅解决了没有销路的后顾之忧,还极大地提升了种植积极性。采收烟叶“大家记住,下部烟叶要适当早采,中部烟叶要成熟稳采,上部烟叶要充分成熟采收,没有价值的烟叶一定不要混在一起,影响烟叶的整体品质。”在九龙镇棚花村烟叶种植基地,成片的烟叶迎风摇曳,烟农们穿梭田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采摘已成熟的烟叶。棚花村茄衣晾房里,一片片宽大的烟叶被整齐地悬挂在杆上,散发出浓浓的香气。烟农们熟练地分拣、编竿、烘烤。前几天还是清一色的鲜烟叶,很快便变成了金黄色的“黄金叶”。晾晒烟叶为盘活闲置土地,增加村民收入,今年,棚花村党委书记蒋刚主动对接绵竹市烟草专卖局并达成合作协议,由对方引进第三方进行烟叶“徳雪一号”种植。3月,棚花村对低效的猕猴桃园地进行了整理和腾退;4月中旬,“徳雪一号”完成28亩试点种植;7月初,烟叶进入采摘期。经测算,该品种一年可以采收4次,亩产135公斤干烟叶,亩产值达上万元。如今,棚花村种植烟叶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在这里既能上班挣钱,又能照看家里,流转费和务工费两份收入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村民万大姐笑着说。推动烟叶与非烟产业有机组合、有效融合,是稳定优质烟田和烟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绵竹市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着力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引进烟叶新品种,逐步实现烟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相关镇(街道)还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样板,不断丰富烟叶种植区乡村振兴新内涵。截至目前,绵竹市已发展烟叶种植500余亩,打开了产业增效、烟农致富的一片新天地。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8
(李露平 文/图)26℃的清凉,是清平夏季的专属温度。每当夏季来临,这里便成为人们避暑的理想之地。眼下,绵竹市清平镇200余家精品民宿和特色露营再次进入“一房难求”的状态,越来越多的清平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幸福路。清平镇在星空下露营,去山野间徒步,于民宿里休闲……从曾经以矿业为主的山乡到如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平镇巧用绿水青山“凉”资源,不断“解锁”消夏新模式,引来无数游客共赴26℃的盛夏之约。玻璃水滑道“哇,这个太好玩了,真刺激。”在清平镇盐井村,玻璃水滑道迎来了大批前来体验的游客。坐在漂流艇上沿玻璃滑道而下,就好像悬浮于空中溪流任意穿梭在山林之间,既可尽情领略和享受大自然的醉人风光,又可体验S型、C型弯道和连续弯道回转等带来的别样乐趣。紧邻玻璃水滑道的水乐园,近两年在一众清凉游玩项目中崭露头角,“含凉量”爆表。浅水区嬉戏、深水区畅泳、造浪池中一重又一重的浪花拍打在身上,人们如同置身于海浪中,肆意享受夏日的激情。水乐园玻璃水滑道和水乐园是盐井村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以“党建引领定项目、群众参与筹资金”模式,按照上级补、群众筹的方式全新打造的游玩项目,不仅打开了从“引客”到“留客”的新大门,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了创造力。“项目运营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第一年就已经突破了百万元,解决了村里20余人的就业问题,入股村民人均增收2300元。”盐井村党总支书记李云平告诉记者,项目的引进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不少村民成为股东,真正实现了资产增效益、集体得收益、群众有利益,为清平镇推动“凉”经济的“热”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定制方案”。清平镇夜晚枕着星空入眠,清晨被洒落山间的阳光和鸟鸣唤醒……坐落于群山之中、远离城市喧嚣的野奢露营基地是众多游客追求夏日“松弛感”的旅行首选。今年,为进一步提升舒适度,露营基地还增加了调酒体验和娱乐设施等供游客选择。“这里风景秀美,是夏日避暑好去处,既养眼又养肺。”繁星点点下,成都游客秦佳与朋友们围坐在帐篷前,伴着霓虹灯喝酒野餐、谈天说地,感受清平夏日之夜的迷人魅力。同样将“松弛感”拉满的还有将田野、乡舍、营地等景观融合的精品民宿。走进“红墟里”民宿,红墙碧瓦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庭院里三五好友凭窗闲坐、煮茶品茗,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我们12间客房全部住满了,大多数都是回头客。”民宿主人付晓是清平镇银杏社区人,随着家乡民宿产业的崛起,2023年,她辞去外地工作,毅然决然返乡创业。通过对自家房屋重新设计装修,充满热带风情的特色民宿一经面世便在清平镇众多民宿中脱颖而出,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居体验。既有“营”接夏日美好的野趣浪漫,又有寄托浓浓乡愁的树影花香“小院”……近年来,随着清平镇露营、民宿产业的不断迭代升级,致力于提供更好产品和更优服务的高质量旅居体验迅速“走红出圈”。该镇以建筑、远山、流水、美食、人文、草坪等,构建起现代人向往的诗意慢生活。邂逅一场凉,恋上一座城。清平镇四面环山,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绵远河穿镇而过。利用气候清凉的特点,该镇以“一个景区、多个园区”思路,打造了“26℃金色清平”避暑旅游景区胜地,通过资源整合、景点串联,推出康养避暑游、研学避暑游、休闲避暑游等不同主题的避暑旅游产品,把气候、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稳定、高黏性的客流量,把宝贵的“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6
(肖开丰 梁潼)7月10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总工程师王伯文一行走进位于中江县永太镇的四川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实地调研农广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组与中江县有关人员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并充分肯定了中江县农民田间学校相关工作。座谈会现场农民田间学校缘何受到关注与肯定?翻开中江近年来的农业发展图卷不难发现,这个粮食总产连续17年位居四川第一的农业大县,始终重视乡村人才培养工作,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而此次调研的点位,在乡村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我校组织培育中江县高素质农民450人、水产养殖技术员172人,随着四川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的建成,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断优化,已吸引来自四川、重庆、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多地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近2000名学员赴我县开展现场教学。”据中江县众旺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向征勇介绍,该校陆续被认定为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24年5月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位于中江县的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中江县众旺农民田间学校在农业人才培育方面的高效实践,正是中江县以人才之火点亮强农之光的缩影,正如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高辉所言,“中江要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人才是关键。”对此,中江县以“理论+实践+线上”的方式,选择家庭农场主和规模户、返乡创业大中专学生、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小农户,根据县域特色产业以及粮油、生猪大县的定位,分层分类开设粮油、经作、畜牧养殖等专业,依托农校培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全县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全县已培训高素质农民3416人次,其中88人参加农业经理人培训、39人参加农业领军人才培训。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2
(张世浩 记者 闫新宇 文/图)正值盛夏,位于什邡市南泉镇金桂村的什邡市粮烟现代农业产业园透露着勃勃生机。园区占地2700平方米的育苗调制综合大棚里,已经采摘完成的烟叶整齐地晾挂在支架上。在5G智慧系统的“加持”下,这些烟叶在经过一系列工序后,最终销往烟草公司。大棚外,进入最后一批采摘期的烟田里,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待采摘完成后,腾出的田地将用于晚稻种植。“产业园新采用的烟草、水稻、蔬菜轮作模式,既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也可以保障烟草农业发展,还能保证土地产出,促进村民增收。”南泉镇副镇长李开伟说。什邡烟田据了解,以往南泉镇在每年5月底“什烟”系列采摘完成后,抢抓时节种植晚稻,晚稻收获后再种植应季蔬菜,蔬菜收获后继而种植烟叶,以此形成“粮经轮作”模式。在传统种植模式下,晚熟品种“德雪”系列采摘后,会让土地休耕。为了让休耕的“空白期”成为增收的“黄金期”,从2021年起,什邡市粮烟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始实行“粮经轮作”模式。在“德雪”系列采摘后,将继续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如今,园区的每块田地每年可产一季粮食、一季烟叶、一季蔬菜,土地利用率得以进一步提升。目前,占地3000亩的什邡市粮烟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全面推广“粮食+烟叶+蔬菜”的“粮经轮作”模式,在保障群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保障了粮食安全,不断提升农田复种指数,增加群众收入。一片烟叶,致富一方群众。“粮经轮作”模式让当地烟叶种植大户江科云看到了商机。2021年,常年在外务工的江科云回到家乡流转100亩土地,用于烟叶和蔬菜种植。采收烟叶“最开始我只尝试着种了几亩,由于是订单农业模式,收入比较有保障,就逐步扩大了些规模。”江科云说,园区里像他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很多。“以前在外务工,每年收入只有七八万元,回来种植烟叶后,净收入能达20余万元,比在外务工好太多了。不仅如此,烟叶采摘后,还可以种植蔬菜和传统农作物,这又是一笔收入。”随着当地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有政府的补贴,不仅让种植大户的积极性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单就烟叶种植来说,从育苗、管理、打芽,到采摘、晾晒、调质、发酵,每个环节都需要工人。每个工人每天按小时计算工钱,一个月有4500元到5000元的收入,非常可观。”金桂村党委副书记朱珍喜算了一笔账,通过“粮经轮作”模式,每年能解决剩余劳动力600余人。纵观什邡的产业图谱,烟草是其重要支柱。如何在稳固粮食生产的同时又培育好支柱产业?近年来,什邡坚持把烟草产业发展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在知粮情、走基层、优服务、创举措方面下狠功夫,通过以烟粮配套为主的产业组合模式,因地制宜构建粮烟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通过这一模式,就是要‘向烟要地、向烟要粮’,全面提升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烟田也能产粮、产优粮。”什邡市相关负责人说,什邡将坚定不移推动以烟稳粮、烟粮稳地、融合增收, 在发展烟草产业的同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把“饭碗”端得更稳。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1
(周韵 尹翔 记者 刘金蓉 闫新宇)盛夏时节,绵竹的葡萄迎来丰收。在广袤的田间地头,一串串绿似碧玉、红如玛瑙、紫像水晶的葡萄悬挂于翠绿的枝蔓间,散发出香甜的气息,果农们忙着采摘、销售,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近日,在绵竹九龙镇双土村种植户曹金贵的葡萄园里,枝繁叶茂的葡萄架错落有致、整齐排开,套着纸袋的葡萄挂满枝头。打开一看,颗颗葡萄紫黑发亮、圆润饱满,十分诱人。慕名前来的游客们手挎采摘篮,小心翼翼地将葡萄剪下,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我今年种植了5亩多葡萄,从6月底开始采摘,将持续至7月下旬。种植的品种有夏黑和巨峰,很受市场青睐。”曹金贵告诉记者,双土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种植的葡萄丰产质优。这几年,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村各项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种植户的葡萄卖得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愈发红火起来。双土村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近800亩,共有180户村民参与葡萄种植。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每年葡萄成熟季,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拉动了消费,也推动了乡村农旅一体化发展。该村将继续发挥致富“领头雁”传帮带的作用,引领更多的村民发展葡萄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在紫岩街道蔚泉社区种植大户刘刚的葡萄园里,串串葡萄从叶缝中垂下来,令人垂涎欲滴。工人们在葡萄藤架下忙着拆袋、采摘、打包。不远处的大路旁停靠着一辆大货车,正准备将装好的葡萄运送到省内外市场。“我种植了夏黑、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主要批发销售。今年葡萄收成不错,价格也卖得好。”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刘刚的种植技术越发成熟,葡萄园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余亩,年收入十分可观。紫岩街道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先后引进巨峰、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温克、妮娜女皇等10余个葡萄品种,推动农业产业化、多样化发展。同时,建立绵竹市优质葡萄种植协会,成立专业合作联社,定期开展种植和田间技术管理培训,进一步推广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使用。截至目前,已在谷王社区、蔚泉社区发展葡萄种植2500余亩,种植户达1000余户。为解决葡萄销售过程中的堵点问题,紫岩街道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努力形成“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经营格局,吸引了成都、重庆等多地客商前来批发采购,解决了村民销售的后顾之忧。近年来,绵竹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培养发展家庭农场等模式,示范引领农户共种植葡萄6000余亩,并推动农业产业向观光采摘等多元化发展,打造出了一条“甜蜜”的产业链,让小葡萄成为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图片由绵竹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0
(王扬 文/图)为展现广汉市天府旅游名县和雒城夜市新形象,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6月29日“广汉记忆·广汉味道”雒城传统文化美食节在雒城夜市开幕。美食节在鼓乐节目《盛世雒城》激昂有力的鼓声中拉开序幕,舞蹈《欢乐广汉》、金钱板《广汉是个好地方》、武术《中国功夫》、黄梅戏《女驸马》、诗朗诵《赞广汉》、川剧《戏剧荟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另外,广汉市雒趣工作室非遗手工作品也在现场展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赢得现场市民朋友的称赞。节目演出的同时,美食品鉴活动也同步进行。“美食品鉴官”们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动筷品尝,逐道点评,为喜爱的菜品角逐“广汉人最爱美食”这一奖项投上自己的宝贵一票。随后,进行美食烹饪比拼环节,精彩的比赛引得大家心动不已,纷纷报名参加现场PK赛,与专业厨师同场竞技,一决高下。“这个活动真巴适,不光有好看的,还有好吃的,很好耍。”成都游客唐女士说道。此次雒城传统文化美食节,在居民群众寻找记忆中的广汉美食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宣传推广了广汉特色饮食文化,助力“舌尖经济”“夜间经济”“文旅经济”发展。下一步,雒城街道将持续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辖区文旅经济健康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3
(周韵 文/图)夏日时节,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白墙黛瓦,产业多元,满目皆景。村庄整治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群众眼前。这是该市坚持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美丽经济,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振兴新画卷的生动注解。村在景中建  人在画中游在九龙镇清泉村,青石山路蜿蜒延伸,潺潺小溪奔流不息,古寺屹立山腰,夏日美景如诗如画。漫步双泉村,白墙灰瓦的民居院落,在绿树环绕之中、青山掩映之下,有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在九龙镇,总有一处乡野,可以让游人闲来拾趣、浮生半日。该镇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为思路,将田野、乡舍、营地、民宿等景观融合,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画”新格局,将荒地变花海、林盘变景观、园舍变业态,实现了“家在景中住,人在画中游”。以一村,见一城。清平镇曾因矿而兴,并以此衍生发展。当生态绿色发展吹响了集结号,该镇将发展的目光瞄准天然禀赋的山水资源,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昔日的泥石流遗址和矿场料坑上,“钻”出了彩色的民房、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跑起了浪漫的观光小火车,打造出金色的童话世界,一个成渝文旅新地标拔地而起。如今的清平镇山明水秀又逢春,实现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如何改变“空心村”“老旧村”的落后面貌?绵竹市坚持以村庄规划为魂、乡村振兴为纲、农民群众为主,遵循以人为本、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要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要社会资源全覆盖,用心描绘乡村变美的蓝图。聚力文化振兴,打造清平镇、年画村、棚花村等省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开展文明村镇、“三户”评选等创建活动,打造年画村、棚花村等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让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产村相融合  振兴正当时美一片景,兴一带业,富一方人。绵竹市在大力实施“千万工程”中,积极推动乡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以产带村,以村促产,进一步做实产业“里子”,展现美丽“面子”,让广大村民尝到了产村齐美的“甜头”。走进孝德镇年俗村,一座座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坐落于绿野乡间。随处可见的雕花门窗、年俗景观、年俗文化,无不述说着绵竹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底蕴。村容村貌的变化也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机遇。当地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变“股民”,开发旅游、观光、住宿服务等24类经营项目,打造一站式年俗文化景区。其中,由村级集体资产的闲置房舍改建而成的“年俗·年舍”民宿,以及由村集体经济入股打造的“耘湾”民宿,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支点。  从旁观到参与,再到不断融入,当地政府、村民共同探索,年俗村以艺术与乡土的自然融合,连接城市与乡村。2022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10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乡村治理有效名村。每年11月,玉泉镇菌菇种植基地里,都弥漫着淡淡的菇香。工人们忙着搬运装好的菌包,整齐地码放到菌菇大棚里。乡村美起来的同时,也要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2022年,玉泉镇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契机,依托“书记沙龙”,以“座谈+分享+实践”模式,打破行政村桎梏,确定了以龙兴村、永宁村、涌泉村为试点,“三村融合”抱团发展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村共同成立“菜园子党支部”“菜园子供销社”,以集体资金与闲置土地资源入股,村组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发动群众以个人名义入股,筹集注册资金467.1万元,发展菌菇产业发展,龙兴、永宁、涌泉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合计增加8万元。“居住环境好了,收入增加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村民李大爷笑着说。如今,沃野平畴,屋舍俨然,开窗皆景,人们向往的乡村田园生活,在绵竹乡野间随处可见。绵竹市将继续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乡村面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共富共美。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3
(梁潼 刘芷萌)荷花渐次开,美景引客来。6月28日,中江县“清风莲韵 荷美南华”第六届观赏荷花活动在荷韵南山景区正式启动,荷风珠露,处处皆景,仿佛一朵荷花就绽放了整个夏天。荷花绽放走进荷韵南山景区,朵朵荷花在水中静谧绽放,把水面点缀得粉嫩清新,给夏日留下一抹清丽的俏姿,也为当地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注入崭新活力。傍晚时分,夕阳映照荷塘,放眼望去,满池荷花争奇斗艳,连片高低错落,花瓣肆意舒展,亭亭玉立。朵朵荷花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清香,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盛夏画卷。游客拍照留念慕名而来的游客徜徉其中,闻香、赏花,拍照留念,尽情享受夏日的浪漫,“这里的荷花很漂亮,还有美食和小朋友玩耍的地方,闲暇时来逛逛,体验感很不错。”游客陈金美说。满塘荷花,美了乡村也富了百姓。曾虎是荷韵南山景区一家烤串店的老板,从景区创办以来,每年夏天他都在这里经营烧烤,几年下来也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我在这里摆了几年摊了,政府打造这个平台非常好,我们每年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曾虎表示,眼下,随着赏荷花活动的启动,店里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成片的荷花        据了解,本次活动除了夏日赏荷,还有荷韵摄影、绘画大赛、“荷花宴”品鉴会、文艺汇演、农产品展销、啤酒烧烤节等系列活动等待游客参与。近年来,南华镇多措并举发展“荷花经济”,在生态莲藕种植的同时,还开发出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研学旅行等特色旅游业态,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针对夏季旅游高峰期,该镇还将陆续举办赏荷花系列活动,点亮夜经济,拉动乡村游、近郊游。小朋友在景区游玩“以荷为媒,我镇将继续深化乡村生态旅游,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挖掘更多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南华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到中江体验乡村之美。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1
(记者 刘金蓉 闫新宇 文/图)“新鲜芥菜要经过采摘、晾晒、检测等工序后,才能进入发酵池进行发酵。经过81天的一次发酵后,再进行挑选分切,之后经过三道机洗、三道人工清洗,最后才能进入传统老陶坛进行7至15天的二次发酵。”6月29日,记者跟随“遇见德阳”媒体行活动,走进了位于什邡市的四川道泉老坛酸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道泉”),在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酸菜的制作流程。对四川人来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泡菜。“四川泡菜”有文字记载的制作历史就有1500多年。如今,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小泡菜也做成了大产业。那么,一坛老坛酸菜如何“泡”出新质生产力?发酵车间里,传统老坛整齐排列着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道泉对老坛酸菜的制作过程实施严格内控,使用国家认证的CNAS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并配备具备专业检测能力的人员,对老坛酸菜进行13道把关,设立三道防线,用于检测重金属、农残、亚硝酸盐等124个项目,全力保障老坛酸菜的食品安全。该公司拥有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德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酸菜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同时,公司加强与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工商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的对接,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初级农产品发酵、产品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泡菜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产品展示值得骄傲的是,四川道泉凭借自身在产品品质和技术应用上的领先优势,成功赢得了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加工酸菜制品的机会,并成为“统一老坛”酸菜调料包的最大供应商。公司的“马井”商标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马井”牌泡菜也被评为“四川名牌产品”。2021年,公司被认定为“德阳老字号”,2022年更荣获“什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目前,投资1.7亿元新建的“70000吨/年蔬菜深加工”项目已开始生产,该项目已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什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配套项目。从蔬菜采摘、发酵制作到流入市场,一坛酸菜至少需要经历5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差,为企业与当地农户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时间”。四川道泉通过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与周边农户签订收购订单,以“市场价+保护价”的方式收购青菜、辣椒、生姜等农产品,有效辐射并带动了什邡、广汉、彭州三地的3.2万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产品展示近年来,德阳将食品饮料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培育千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其中,预制菜是食品饮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和消费环境,预制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预制菜不仅是一门“生意”,它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是将农产品价值更大化、让农民增产增收的产业,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将发展预制菜产业纳入了全会决定,为推动德阳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德阳市《支持德阳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明确,到2027年底,全市预制菜产业产值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50亿企业1户,新增5亿企业5户以上,建成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个以上。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园区聚集水平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质量品牌优势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0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今春以来,一种四川本土培育的粉色木耳历经两年试种,在什邡市开始规模生产,其高企的市场价格和效益,让规模种植粉色木耳的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对该新品种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6月24日,什邡市湔氐镇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许多菌棚里的菌袋上都长出了满满的粉色木耳,与常见的木耳迥然不同。这些粉色木耳经工人们精心采摘、挑选、包装,即将供应市场。工人正在挑选粉色木耳。效益是黄背木耳的10—20倍  “我们只挑选鲜品中最好的一级品和中等品销售,一级品可卖30—50元/斤,中等品可卖15—20元/斤。挑选后还有约30%的次品,先暂时烘干,再考虑做一些深加工延伸产品。”昊阳公司负责人吴东说,这样一袋粉色木耳的产值可达20元,除去种植成本以及采摘、挑选等费用,纯收入可达10元,效益是黄背木耳的10—20倍。  吴东种植的这种粉色木耳,是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李小林博士团队选育的国内首个粉色木耳新品种“粉耳1号”,腹面呈粉红色,背面有短绒毛,具有耳片肥厚、质地柔软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也比普通木耳高。  什邡是“黄背木耳之乡”,吴东的企业是当地最大的规模种植黄背木耳省级龙头企业,带动4000余户农户种植。现在,公司为何要改种粉色木耳了呢?  “原因主要在于黄背木耳附加值较低。”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吴东带领企业多年来与李小林博士团队一起研发食用菌新产品,而粉色木耳既有黄背木耳的脆度,又兼顾小木耳(青冈木耳)的绵软香糯,从外观和口感上均优于黄背木耳。预计年产一两百万袋  2022年,吴东拿到了粉色木耳的独家推广权,并连续两年每年试种了5万袋。他还派出营销团队到全国各地参加食材类展会10余场,大力推介粉色木耳,瞄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的火锅店和高档中餐店销售,受到了欢迎。只不过由于没有经验,他主要销售粉色木耳干品,其在外观和口感上都不如鲜品。  “今年,我首次大规模种植粉色木耳。从3月至11月,在我们的30多个食用菌大棚轮流生产,按每两个月生产一批,预计全年可生产一两百万袋。”吴东告诉记者,必须销售鲜品才能原汁原味保留粉色木耳的颜色和口感。所以,今年他花几百万元建立了一条液氮生产线,采用液氮技术进行急速冷冻可为粉色木耳锁鲜,这样通过冷链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上,解冻以后就能确保色、香、味、形与鲜品没有什么区别。  吴东特意为粉色木耳取了一个很扯眼球的名字——“贵妃木耳”,用于市场推广。他的企业目前已实现了粉色木耳从制种到商品化生产的“一条龙”。  “粉色木耳作为一种新品食材,受制于市场认知,因而我们也开发了一些粉色木耳菜品向国内的餐饮店进行推介。”吴东说,“我们今后将根据市场的容量情况,来考虑带动农户种植。毕竟1袋菌袋需要注入30毫升液体菌种,1个占地1亩的菌棚摆放2.5万袋,成本不小;同时,种植粉色木耳的技术要求也要高一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6-28
(张永琪 文/图)近日,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的李子陆续成熟上市,果园内的五月脆已进入采摘销售旺季,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地采摘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位于双东镇凉水村11组的周录元苗木种植家庭农场,一棵棵李树枝叶繁茂,果实缀满枝头,在阳光的映衬下,紫红的色泽甚是诱人。采摘现场据悉,该农场成立于2017年,占地254亩,栽种苗木2万多株,以种植九叶青花椒、培育新品种李子为主。该农场的李子采摘期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将持续到8月中旬,预计产量达50万斤,销售额达150万元。“今年气候适宜,加上我们科学的种植管理,李子长势喜人,品质优良,口感极佳,产量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们正在加紧采摘、打包,确保每一颗李子都能新鲜送达消费者手中,也欢迎大家前来采摘品尝。”业主周录元说。在双东镇八佛村14组,德阳丰瑞园李子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五月脆李子今年第一次挂果。看着红得发紫的李子挂满树枝,业主费朝阳对今后的丰收满是憧憬。说起种植李子,费朝阳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他的“种植经”。他于2019年来到双东镇开始种植冰糖李和五月脆两种李子,经过三年的科学管理,今年李子终于挂果,进入丰产期。据费朝阳介绍,今年专合社蜂糖李产量在5万斤至7万斤,五月脆的产量大概3万斤,以目前的行情来看的话,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100万元。双东镇李子近年来,双东镇因地制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做优做强李子产业,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新鲜、美味的水果。下一步,双东镇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生态为底色,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升李子的产量和品质,确保李子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拓展李子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双东李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优质的李子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市场,帮助果农持续增收,推动李子种植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6-27
(周曼琳 记者 闫新宇 文/图)为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解决黄背木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当地农户种植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6月18日,什邡统一战线“同心智库”农业专家团来到“中国黄背木耳之乡”什邡市湔氐镇开展技术指导。专家团先后来到黄背木耳示范田和科技示范户种植基地实地察看生产情况,详细了解种植户种植规模、产量、收益,分别从病虫害防控方式、低气压天气应对措施、出耳棚架搭建以及种植管理方式的改进四个方面与农户深入交流,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今年黄背木耳产量与去年相比稳定,但因市场收购价格每斤较去年略有下降,担心农户收入受到影响,同心智库专家团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一起到湔氐镇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专家团组长戴怀斌说。现场指导后,专家团又来到黄背木耳生产基地张文平工作室进行了座谈,从原材料、劳动力、市场因素、环境影响以及老品种弱化与新品种推广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黄背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以及产品标准化、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等全产业链发展出发,提出了整合资源争取项目、协作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统一标准做强产品品质、强化宣传打响品牌影响力4条建议。据了解,“同心智库”农业专家团于2022年5月成立,专家团的12名专家致力于把个体优势转化为团队力量,发挥模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农作物培育种植、新品种实验示范、农事技术指导调研、机械农具推广使用等服务,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6-20
夏日时节,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酒文化体验区、竹林藏酒区、摔碗酒体验区与川西风格的农居相互映衬,交织成一幅令人向往的酒乡图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沉浸在“酒”的世界里。今年,九龙镇棚花村依托白酒产业,挖掘酒文化故事,营造酒文化氛围,以白酒为骨骼重新串联棚花脉络,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酒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雪山下的画里酒乡,助力乡村振兴。记者走进棚花村,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缕缕酒香。描摹传统酒肆的墙体年画,随处可见的酒缸、酒坛,让游人充分感受到酒村的独特魅力。漫步向前,处处都是对白酒文化的探寻:手拿酒碗的李白雕塑栩栩如生,好似举杯邀月;胖嘟嘟的大熊猫背着酒坛,样子憨态可掬;精美的酿酒工艺浮雕,让游客深入了解绵竹悠久的酿酒历史;以酒坛为容器种植的各种花卉,为酒村增添了几分雅致......   “‘棚花酒村’项目注重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农业与休闲相融合,对整村进行外部氛围和内部景观的打造,不仅刷新了乡村颜值,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介绍,该项目是由棚花村联合东圣酒业、丰淳酒业、碧坛春等酒企共同打造的酒旅融合项目,涵盖体验区、互动区、藏酒区。“祥泉苑”民宿庭院里,草木葱茏、繁花盛开,三五游人围坐一起,品茗交谈。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悬挂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等诗句,让游客在休息放松时,尽享“醉美”之旅。“我们通过和绵竹本地酒企合作,对民宿内外环境进行了改造,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探寻酒文化。近段时间天气炎热,不少客人打来电话预订房间避暑,到了周末已是‘一房难求’。”民宿老板张祥福告诉记者,他将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开发更多具有乡村特色的菜品,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推动酒文旅融合发展,一直是绵竹产区打造“具有全球和全国竞争力的白酒优势产区”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迎接2024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棚花酒村项目建设除了巧妙地融入酒文化精髓外,还设置了“酒曲人生”“酒香寻踪”“酒香画里”“诗酒年华”四个精品活动区域,同时打造了“花棚乐夏诗酒年华音乐节”“棚花酒村市集”“古蜀开明王玉妃巡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推动美酒与文化、美食、美景等融合发展,开启属于棚花酒村的夏日狂欢。(周韵 尹翔 文/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6-18
(邹颜礼)近年来,为奋力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答卷,中江县东北镇以新平台、新名片、新风貌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搭建产业新平台。依托产业优势,赋能乡村发展潜力。以“协会+专合社+传承人+农户”的生产模式,定标准建品牌,积极培育发展挂面企业5家、手工挂面制作大户20余户、挂面销售户20余户。挂面村全村年产挂面约100万公斤,销售额约20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积蓄动能。做靓文旅新名片。依托挂面文化,注入乡村发展活力。打造休闲观光、研学旅行等5种特色旅游业态,开发徽章、书签等10种特色文创产品。2023年节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2024年“建新村 庆五一 展成果”活动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文塑旅描绘乡村新景。引领乡村新风貌。依托党建引领,凝聚乡村发展合力。组建9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实施“服务下沉”,围绕党的农村政策、村民民主管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电商等9项内容开展培训宣讲20余次,受益群众达500余人,全面提升新农人综合素质,助力实现产业兴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6-18
为持续强化畜禽养殖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畜牧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养殖业安全生产,6月13日,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中江县畜禽养殖有限空间安全培训会,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大户负责人、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机关各相关股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计303人参会。会议现场本次培训邀请了德阳市原安办副主任丁道泉为参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的定义、危险特性、相关法律法规及作业管理,着重讲解了面对有限空间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增强了企业(业主)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培训会后,参会人员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片,随后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对畜禽养殖有限空间安全相关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德阳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对参会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要警钟长鸣,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养猪场中毒窒息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提升应急处置技能,防止出现类似事故。二是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各养殖户需对照风险排查清单,对自我管理的畜禽养殖场再次开展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包括化粪池等有限空间安全、用水用地用火安全等,查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中江县养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三是规范落实管理制度。各养殖场业主是安全生产的一责任人,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按照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制定和完善相关安全制度,并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供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6-1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