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7月20日—21日,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暨简阳丘区现代农业科创转化中心现场观摩会在简阳市举行,来自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推进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当前,我国山地现代农业面临以下挑战:山地多为雨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薄弱;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生态敏感,常常面临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山地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对此,会议提出从三大方面,推动山地现代农业技术协同增效科技创新。一是探索跨区集群协同创新机制,以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纽带,广聚院士专家智慧,建立健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跨区协同增效科技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共绘山地现代农业宏伟蓝图;二是集聚创新要素突破技术瓶颈,抓住种子、耕地、农机等山地农业发展关键要害,着力在优质广适新品种培育、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等方面突破重大技术瓶颈;三是强化山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应用,集成最新山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山地现代农业典型示范样板。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育了“川麦104”“成单716”等一批适宜山地农业的优质、高产、广适、高抗粮油作物新品种,打造了一批山地农业“吨粮田”典型。  四川省委、省政府持续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业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等行动。  到2029年,四川将实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突破,构建多学科、多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研发体系,推动山地立体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安全提升。以地域特色农业为导向,聚焦关键要素,构建山地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突破产业融合新业态,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的山地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西南、黄土高原、长江下游等区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支撑山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5
(记者 蒋君芳)记者从成都市郫都区获悉,《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下称《促进办法》)近日正式印发,将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郫县豆瓣产业发展。  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是郫都区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成都乃至四川的一张名片。“郫县豆瓣产业发展至今,逐渐呈现出产业规模不大、产品单一、整体附加值不高、品牌宣传方式分散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保护和发展郫县豆瓣产业,亟须从制度层面进行保护、规范和促进。”参与《促进办法》起草的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促进办法》对郫县豆瓣的制作工艺有明确规定,郫县豆瓣应当以红辣椒、蚕豆、面粉等为主要原料,以红辣椒盐渍制成辣椒胚,蚕豆制曲发酵制成甜瓣子,按比例拌和均匀,经翻、晒、露等发酵工艺,历时三个月以上酿造成熟。郫都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郫县豆瓣的生产水源保护,确保加工水质。  《促进办法》提出,鼓励和支持郫县豆瓣生产经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中间性试验基地,加强对郫县豆瓣原料、酿造工艺、发酵机理、食品安全等基础性研究,推广现代生物酿造等先进技术。鼓励和支持郫县豆瓣生产经营企业运用软件检测、智能化集成等新技术、新装备对企业实施改造升级。  同时,《促进办法》鼓励和支持郫县豆瓣生产经营企业升级、开发郫县豆瓣产品及其衍生产品,推进郫县豆瓣产品多样化发展和品质化提升,拓展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郫县豆瓣生产经营企业布局全球供应链,建设海外仓储和零售网点,推动国际营销网络构建。  坚持融合发展思维,《促进办法》明确,成都市文广旅主管部门和郫都区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郫县豆瓣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加强郫县豆瓣文化交流、美食展览、乡村体验、工业旅游等多维度的文商农旅融合运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19
(程琪霖 记者 卢佳丽 文/图)“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鲜销毛木耳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熟化工作,从去年底启动培育,到现在已采了三茬,接下来还能采两茬,比传统方式更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记者昨日来到金堂食用菌中试基地时,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炳成正在与团队讨论基地的工厂化集中制袋中试项目。不久前,工厂化集中制袋——这一菌类种植新技术在金堂食用菌中试基地试验成功,已于日前推向市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金堂食用菌产业园新技术通过中试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30多倍来到位于竹篙镇的金堂食用菌中试基地内,甘炳成告诉记者,除了现场看到的毛木耳外,红托竹荪等食用菌的工厂化集中制袋中试项目已陆续推向市场。据他介绍,与传统的大棚种植相比,集中制袋省去了菌农的三大“麻烦”。首先,菌农采购这类集中制袋的“小袋子”,里面装满了已经成熟的菌丝,跟以前购买菌种自行培育相比,省去了从菌种到菌丝培育的等待时间。其次,“小袋子”里菌丝在中试阶段经过无数次的“纠错”测试,千锤百炼之后经工厂化生产来到农民手中,技术成熟、产量稳定,免去了普通种植户因技术不稳定带来的产量损耗,大大减轻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不仅省时、省力,“小袋子”另一优势是占地面积小,节约租地成本。甘炳成算了一笔账,传统方式亩产约8000袋,而今在中试基地新的集中制袋试验环境下,20亩地产出500万袋,折合亩产约25万袋,产量提高30倍以上。“对种植户来说,这意味着原先投12亩地的租金能达到10万袋产量,现在只需要投半亩地,租金减少了,节约了用地成本,省下来可用于扩产增收。”试验成功的红托竹荪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农户订单纷至 单笔最高200万元在金堂,食用菌人工栽培已有50余年历史,作为食用菌种植大县、食用菌产业强县,其产量产值居西部第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如何将中试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业增收、农民增产?眼下,围绕集中制袋新技术,基地建成了“食用菌标准化集中制袋中心”,引进了然通家庭农场、成都鸥科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九鑫旭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以“集中制袋、分户种植”模式,通过农业技术带头人带动农户,开展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示范企业向农户提供成品菌袋,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让农民参与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共享。截至目前,带动农户年定制菌种300万袋,产值900万元,户均增收2.2万元,惠及200余户农户。来到位于竹篙镇的然通家庭农场,只见几名工人正在进行菌袋的装箱工作。作为中试基地推广集中制袋新品种的其中一家示范企业,农场负责人张春蓉告诉记者,标准化无菌成品菌袋很受市场欢迎,仅上个月就售出了30多万元。“等冬天旺季一到,销售会更火爆。近两天,我陆续收到了好几笔来自陕西、辽宁等全国各地的年底订单,单笔最高的一单达200万元。”张春蓉一边招呼来自辽宁的老客户看货,一边拿起订货记录本向记者展示。科学家+中试基地模式将羊肚菌菌种推向全国除在工厂化集中制袋新技术上开展中试试验外,基地与甘炳成团队在羊肚菌的种植方面也多有研究。甘炳成告诉记者,金堂羊肚菌系他在四川省农科院工作期间与团队合力攻坚,于2012年通过了中试试验,完成了首例人工驯化,自此打开了金堂羊肚菌菌种开发的大门。目前,全国90%的羊肚菌菌种出自金堂,在各地广泛种植,覆盖种植面积近20万亩。“团队目前在进行一项新的羊肚菌种植试验,目的是破除羊肚菌人工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及无法轮连作带来的减产,预计2-3年内有望取得突破。”甘炳成告诉记者,成都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基地,单是金堂一个县就有近1300户农户从事羊肚菌种植。“从多种食用菌的培育,到罕见药用菌的人工驯化,越来越多的菌类从基地中试成功,这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这其中离不开科学家团队的带动。”基地运营方成都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副主任向宇向记者介绍,基地从2021年6月建设之初引进“首席科学家”机制,一直与中国农科院甘炳成团队保持着紧密合作,摸索建立起“科学家+企业家+技术人才”的运营模式,通过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商业化服务,联合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中试平台,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7-18
(文君)位于横山脚下柏条河畔的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独具川西特色的民居和林盘景观,自得一派,闻名天府。这里产业兴旺,郫县豆瓣、唐昌布鞋、蜀绣等成为“抢手货”;百姓富裕,家家户户住进小别墅,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它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世纪70年代村集体出资投建全县第一个机砖厂,到2015年敲响我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在农业农村创新改革方面,战旗村始终一马当先,成为郫都区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勇于“下深水”和“蹚新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改革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轮”,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区域都是“巨轮”前进的参与者、奋楫者。从农业大县到都市新区,从西部小城到全国百强区,郫都人民用改革之笔,绘就出一个区域向上生长的清晰脉络。郫都区城区风貌。 何曼青 摄改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果把中国改革比作一本书,农村改革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章。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的郫都,是这“篇章”的阅读者,也是书写者。  谈到中国农村改革,土地和房屋是绕不开的话题。2015年9月7日,战旗村一宗面积为13.447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出让,敲响了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战旗村境内的第5季·香境就是‘第一槌’结出的硕果,目前已成为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  不仅是“第一槌”,也不仅是战旗村。2015年,敢闯敢干的郫都区被列为33个国家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县之一。从纳入试点到去年底,郫都全区共入市122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面积约2860亩。  多元化的资本进入乡村,给农村带来发展活力。三道堰镇青杠树村通过整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并以此作为出资,引进外部企业共同成立管理公司,参与村里旅游资源的运营。专业化的运营让青杠树村成为成都周边近郊乡村游的“网红村”。  郫都这块“试验田”还承担着更多的试验任务。2020年8月,郫都区进入中央部署的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行列。在充分保障农户住有所居的前提下,郫都区积极探索资产租赁、作价入股、合作联营、自主开发、抵押融资等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空间增动能,着力探索一条改革赋能兴产业、强集体、促共富的新路子。  改革之“花”,结出累累硕果。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郫都全区累计办理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82宗、抵押金额1.04亿元,撬动吸引社会资本12亿元,建设泥巴小院、豆瓣农庄等项目41个,带动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4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改出产业发展新活力  不久前,华为两大创新中心——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华为(四川)人工智能与智改数转创新推广中心同时落子郫都,华为具体圈定的区域,是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该走廊是郫都区乃至成都市制造业相对集中、活跃的区域之一。  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当成都GDP迈入2万亿元大关,如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必答题。运用创新改革思维,成都市提出,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在此背景下,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应运而生。该走廊以清水河为轴、科创新城为核心,协同联动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成都高新西区等重点区域、成都智算中心等技术平台,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功能、科幻产业为特色功能、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走廊,是展现成都“科创引领、智造赋能、校地共兴、产城融合”的示范窗口。  “走廊”建设被郫都区视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成都市郫都区贯彻落实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协同成都高新区、成都市温江区全面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优化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郫都片区策划设计,加快推进“一岛链两组团”规划落地。  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成型、三年集中成势”思路,该区域正积蓄着火热发展态势:高郫合作园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内一期土地拆迁已完成,华为智算中心、东材科技、瑞波科等项目已入驻,二期778亩土地拆迁工作及太清路南延线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  产业发展后劲充足。签约引进东材科技、贵州航锐、瑞波科等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189.48亿元;北京牧家、北京煋邦等“专精特新”项目3个,总投资4.05亿元。改出安居乐业好生活  增进人民福祉,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郫都,和改革相关的故事,也发生在社区这个大舞台。  比如,针对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源调动不充分等治理问题,郫都区依托“微网实格”,率先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链接高校、商企、机构等资源力量,推动“微网实格”治理效能提升,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该模式还入选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通过这一模式,使群众受益。犀浦街道犀和社区的“和聚场”聘请有知名度的巴蜀笑星为“社区合伙人”,将场地交给其打造、运营,合伙人每次演出拿出一部分赠票回馈社区,社区居民只需花一元钱就可抢票。  郫都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郫都区已聚集各类“社区合伙人”800余个,服务社区居民10万余人次,实现了社区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公益服务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治理主体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  社区大舞台上的一系列改革,持续擦亮着幸福郫都的“底色”。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革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在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方面,郫都区正在全面落实基本功能扩容下沉专项方案,引进优质教育品牌,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全面推行全域医联体建设方面,郫都区正做优基层卫生服务三级体系,争创健康四川示范区(县);在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方面,郫都区将强化智慧郫都建设,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在打造“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路上,郫都区将始终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乘风破浪踏征程,砥砺前行绘蓝图。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18
——邛崃市2024年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圆满结业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王鑫)近日,为期三个月的邛崃市2024年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圆满结业。本次培训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镇(街)的2300余名农民参与,共计开设40余班次,是邛崃市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战略部署,以及《中共成都市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建强乡村振兴人才矩阵,引导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创新创造创业,着力锻造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成都农匠’,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能力的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的重要实践。定向培育能力锻造“主力军”。定向设计班型,基于乡镇片区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分片区、分产业定向设计种植业(粮油、水果等)、养殖业(养猪、家禽、水产)及农机班;定向设计课程,针对广大从业农民在生产实践和理论中面临的短板,各班型配套核心实践技术、政策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定向配套师资,充分考虑学员基础和培养方向,配备“科技智囊团+学校能量团+本地土专家+产业田秀才”师资20余名。通过班型定向、课程定向、师资定向,为邛崃锻造了一支农业技术、经营主力军。凝心培育情怀焕发“新活力”。“天府之国、粮安天下”,课程板块植入邛崃天府之国农业产业壮阔的发展历程,以及插上科技赋能翅膀后建成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两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世界少有红黄绿“三色齐聚”的猕猴桃产地等硕果展示,在农民队伍中培养了科技兴“粮”、“畜”势待发、百“果”齐放、“农机”勃发的邛崃骄傲和使命担当。培训收到学员精彩感悟数篇,表达了对政府用心举办培训的感恩、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向往、对投身现代农业的信心,充分体现了邛崃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成都农匠精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7-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千丈龙门落平川,百里流光映风华。  立体山水之城彭州,物华天宝,产业兴旺,是以“大地蔬菜”闻名遐迩的中国西部菜都,是集丹景山牡丹、龙门山春笋、宝山蔷薇花、避暑耍水赏雪等于一体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是川芎之乡大蒜之乡……  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激发高质高效的发展新动能,彭州以贯穿全域的“百里画廊”为主轴,串珠成链,加快农商文旅特色产业延伸布局,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着力拓展乡村富足富有的共富新路径。金城社区游客服务中心。受访者供图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夏日炎炎,行走濛阳街道白土河村,稻香扑面。  “我们这里属平原,全村都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基本上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大春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小春主要种蔬菜。”对本村土地经营情况,党委副书记阳微了如指掌。  土地规模运营让该村劳动力没了后顾之忧,村里的四个家具厂,附近的物流公司、服装产业园、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都需要人,“只要人勤快,不愁找不到工作干!现在村里的小茶馆都没有什么生意。”阳微笑道。  白土河村有三个集中居住区,分别是白土渔家、何家院子、李家碾,一组的黄前如婆婆就住在何家院子,儿子媳妇都在村里的家具厂上班,业余时间喜欢养鱼种花、制作假山盆景,把房前屋后装扮得优美雅致、别有生趣。每天家人上班后,黄婆婆就从盆景花丛中走出来,同附近的婆婆们一起聊聊天,看看这家茄子辣椒、那家李子桃子的长势,听着远处布谷声声、斑鸠咕咕,老人们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作为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行村、建设中的成都市儿童友好社区,白土河村正以“由水及岸,由岸及田,由田及村,村民共富”的新理念,由村集体负责,准备把河两岸六公里绿道安上路灯,对部分地方进行绿化;建设一个2800 平方米的农事服务中心,为本村和周边的种植大户提供农机、烘干、冷藏、分拣等服务;在林盘保存良好的汤家院子打造新消费场景餐饮店,计划请专业团队来合作运营;同四川旅投下面一个公司合作,建大型研学基地,有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通关密码的幻径迷宫、果蔬发电小实验、当季粮食蔬菜耕种体验等,计划9月开学后正式运营,一次可以接待600—800人。对外合作共融共创  同在屋檐下。  以此为理念,哈佛硕士毕业的建筑设计师李烨设计了第一座建筑——小石文化大院,夸张实用的大屋檐,让桂花镇金城社区声名鹊起。文化大院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卫生站、夜校、健身房等多重公共功能,村民闲聚于此,传统乡村那种“屋檐下的生活”又重新上演,整个村子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金城所致,和美未来。”在社区游客服务中心里,对社区发展历程进行展示,在团队介绍中岳付飞的定位是社区总策划师,作为百度烤肉创始人,2017年返乡带领村民发展,他通过建强基层党委班子,搭建协商共治、发展共谋两个平台,建好新乡贤、义工服务、专家人才等三支队伍,构建党建引领下“共生共融共创”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三支队伍的建立让金城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也热点频出,集体经济同村民合作的共享民宿,已发展到第四代,对外合作建立的蜀中糖门,从当初的做传统芝麻饼,到现在推出二十多个品种,成为这里最受欢迎的伴手礼,同时畅销线上线下;合作推出的友人森林窑烤面包店,也火爆网络,参与体验要在网上提前预约;还有“竹影馆”“薪城窑”推出的茶艺、陶艺文创产品,都很受欢迎。  金城社区丰富的建设用地资源,让岳付飞对吸引项目颇具底气,“打算建全国第一个和美乡村学院,从社区治理发展角度,扩大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训规模。”最近他要参加成都市发改委举办的招商引资会,他准备根据金城社区发展取得的经验提出这样一些建议:政府应鼓励中小微企业到乡村去发展,激发乡村活力,解决就业问题,避免出现“空心村”的问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夏日的宝狮村,弥漫着蜜桃的芬芳。7月12日,第六届蜜桃采摘活动暨农产品产地促销活动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宝狮村梦里桃乡拉开帷幕。  7月的梦里桃乡水蜜桃生产基地,桃子挂满枝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散发出阵阵果香。据了解,该基地水蜜桃丰产面积达1000余亩。接下来,晚湖景、霞辉八号等品种将陆续成熟,延续水蜜桃的香甜,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桃展品展示区的蜜桃味主题美食体验展位前人头攒动。一筐筐品质优良、色泽诱人的鲜桃以及青桃慕斯、青桃果脯被摆上展台,供游客免费品尝。  品种多样的桃子让人口齿留香,除此外,现场还有空竹表演《欢聚一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的原创节目《桃花荟》等独具地域特色的表演。四川清音与四川盘子的融合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大家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宝狮村的魅力和水蜜桃产业的活力。  为充分发挥校地双方优势,构建校地联动发展格局,采摘季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签约仪式。宝狮村与四川旅游学院、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柏合街道梨花街社区共同签约,合力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强化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宝狮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合力。  宝狮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发动引导党员干部、村民立足本村优质资源,开发以农产品采摘为特色的旅游优势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6
(曹礼芹 记者 汤斌)公园城区,悠然栖居,“层级”蝶变;生产车间,热潮涌动,奋战当“夏”;青丘原野,瓜果飘香,“丰”景如画;一江两岸,人流如织,消费“火热”……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答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简阳立足“小城市带大农村”实际,紧扣“城区、中心镇、乡村”三大环节,从“简阳市域、成都全域、成渝区域”三个维度,将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为深耕细作的“工笔画”,切实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港产城乡融合示范城市,努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简阳新画卷。简阳城市风貌天府“新靓色”  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丘区表达功能一座座彩墙黛瓦的民居像散落的星星掩映在绿水青山间,一条条水泥路像龙腾飞在起伏的山林间,三星镇共和村一改住房陈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的“穷村僻壤”旧容颜,让村里人很满意。“现在村里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到处都干干净净的,看着就顺眼,住着也舒坦。”站在自家的小菜园旁,村民李胜江赞叹不已。共和村作为三星片区“成都市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的双驱核心,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发力生态宜居,修建文化广场、日间照料中心、停车场、篮球场、农夫集市等提档升级基础设施,通过“五美庭院”创建活动、增绿筑景活动、户厕无害化改造等行动“美颜”;聚力产业兴旺,按照“依托一产、催生三产,一三产融合联动”的发展思路,在靠近金简仁快速路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区域形成规模化种养示范区,在环共和水库周边打造营地乡旅基地;着力和美人文,建立“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群众参与”的治理工作机制,成立了覆盖全村的物业管理自治组织,组建“善治管家”队伍。这样的“内外兼修”,既实现产业兴旺的“里子实”,也呈现出和美乡村的“面子靓”。共和村只是简阳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落实落细空间塑形、产业赋能、设施提质、文化铸魂、共富共赢“五个抓手”,以和美共富为目标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做美做靓乡村的一个分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简阳推动市域“小融合”,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丘区表达功能,努力实现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围绕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坚持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赋能理念,以聚人兴产为导向实施功能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城市、社区、园区、开放功能,打造“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坚持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以中心镇为支撑实施片区共兴工程,深入开展产业融合提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质、扩权赋能增效“四大行动”,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和商贸强镇,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县域经济新支点。碧绿的河水有蓝天映衬,绿道相依,与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交相呼应,一幅一江两岸的大美城市画卷铺展开来;青绿连坡,郁郁葱葱,蜿蜒逶迤,与白墙红瓦的民居交相辉映,影影绰绰,如梦如幻,宛若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山水画……秀美的简阳画卷正为天府大地添上绚烂的“新色彩”。三星镇共和村空港“新图景”  加快打造成都东部物流港在双流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简阳仓”正在紧张地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将于本月正式投用。据了解,“简阳仓”投用后,通过1210保税电商模式,面向国内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折扣的国际知名品牌进口商品,年交易单量将超60万单。“简阳仓”,不仅填补简阳市跨境电商业务空白,创新了简阳特色开放贸易模式,进一步完善成都市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和生态圈,更成为“双东简”协同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全国临空经济区示范样板的一个“缩影”。双东简结对联动是贯彻成都市委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务实之举,促进了简阳在坚定落实“三个做优做强”中推进成都全域“中融合”。航空是双流区、成都东部新区与简阳市共同的战略资源,联动协同,将航空枢纽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才能更好地支撑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服务成都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三方以共建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指引,以临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为抓手,强化临空项目支撑引领作用,聚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呈现,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数字经济、绿色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探索“总部+基地”“链主+配套”“技术+应用”等深度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建设“双东简”结对联动“特别合作区”,加快打造全国临空经济区示范样板。“合作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产业协同承载空间,我们将聚焦‘两场一体’‘双东简错位协同’和‘港产城一体’,奋力实现‘一年筑基、两年起势、三年成型’的目标。”双简临空产业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特别合作区”正从构想变成蓝图,紧锣密鼓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天府机场是简阳首位的机遇、最大的机遇。简阳市做实做大“空港”文章,在用好用活天府机场国际空港枢纽战略资源上“久久为功”,深度融入和服务成都建设国家对外交往中心、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依托“空铁公”重要交通站点、路网,充分发挥简阳物流产业基础优势,建设城市“候机楼”和国际时尚高端消费商圈,增强物流枢纽功能、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打造成都东部物流港,构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新格局。一架架飞机在简阳蔚蓝的天空往来穿梭,编织出一幅幅空港“新图景”,“以前说起简阳只晓得喝羊肉汤,自从去了简阳才知道,比邻天府机场”成为许多外地人对简阳的新认知,“天府门户、空港简阳”正成为最深的城市印象……双流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简阳仓”投资“新洼地”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现在办理企业变更手续真是越来越方便了!我在网上提交了一次材料,就拿到变更后的营业执照了,实在是便利人民群众!”瑞恒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简阳分公司经办人鄢先生赞叹道。鄢先生领取的是“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上线后,第一份通过该申请通道网上办结并颁发的营业执照。今年以来,简阳围绕“便民利民、民生实事、助企纾困”三个重点,推行“一屏办”“一窗办”“一日办”三项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简阳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一号工程”,以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引领、数字赋能、整体协同、终端问效、安全可控,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策要素“一网通享”、企业诉求“一键回应”、经济运行“一网统管”,积极赋能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建设,也成为简阳围绕融入服务重大战略,助推成渝区域“大融合”的抓手之一。简阳主动担当成渝相向发展“桥头堡”历史使命,服务保障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扩容等“大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川渝通办”“跨省通办”,扎实推进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与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共建“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简阳正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探索布局卫星互联网、工业无人机、工业母机等未来赛道,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成渝制造新基地。筑巢引凤,花开蝶来。传化、菜鸟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成都玉能科技“7GWH储能及消费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等投产……在谈项目加快签约、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加快投产,简阳投资兴业“新洼地”正呼之欲出,将与各界朋友“双向奔赴”,共创“天府门户、空港简阳”未来新精彩。(图片由简阳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1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巨幅水稻彩绘如画卷般铺展,缤纷蔬菜瓜果趣味横生……7月以来,2024成都世园会新津分会场天府农博园可谓“一天一个样”,大地彩绘稻田画、大地乐章菊花景观、可食园艺地景、瓜果长廊等农艺景观正逐一惊艳亮相。  7月10日,雨水洗礼后的天府农博园田间景观更显清丽,作物在雨水滋润下奋力生长,为新津分会场增添无限魅力。俯瞰2024成都世园会新津分会场天府农博园大田彩绘景观。彩稻菊花混搭大田景观集中呈现  站在二十四节气塔上俯瞰,大田彩绘尽收眼底。由水稻勾勒出的成都世园会LOGO图案、“成都”“美好乡村 多彩农艺”等字符大田景观,引得游人纷纷拍照打卡。  “我们采用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稻,在6万平方米的巨幅稻田底板中,绘就了壮观的大地艺术景观,彰显新津分会场主题。”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农业产业部部长袁周平介绍,今年稻田艺术景观选用了白玉彩叶稻、紫红彩叶稻、紫黑彩叶稻、金黄彩叶稻等品种,色彩艳丽、辨识度高,能够清晰勾勒出各种造型的大地景观。  除了天府农博主展馆前的稻田彩绘,天府农博主展馆及瑞雪馆南侧还打造了150亩的多彩菊花景观,以道路为框、菊花作画,描绘出“琴键+五线谱+音符”的图案,寓意奏响“大地乐章”。  “我们种植的菊花是从国家菊花种质资源圃引进的金陵系列,有18个品种6个色系,包括金陵皇冠、金陵星河、金陵阳光等,呈现出黄、红、白、粉、紫、橙等色彩。”袁周平介绍,这些菊花将于9 月中下旬开始绽放,国庆节期间盛放,花期可持续至11月。  而在室外“青苗馆”附近,还有由50余种蔬菜组成的景观菜园以及150亩地肤景观。彩色生菜、七彩甜椒、罗勒等各色蔬菜通过色彩搭配产生独特的美学效果,形成兼具观赏性与食用性的可食地景。  “可食地景本质上是像花园一样漂亮的菜园,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我们将通过农业与园艺融合的可食花园,诠释2024成都世园会‘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的主题。”袁周平说。奇瓜异果驾到开启全新奇趣体验  走进农博主展馆G3馆,世园会吉祥物——桐妹儿首先映入眼帘。紧接着,可移动式瓜果廊架、组合式瓜果廊架等现代化立体栽培形式让参观者大开眼界。立体蔬菜展示架上,百香果、葫芦、瀑布番茄等上百种瓜果作物陆续开始开花、挂果。  “3000平方米的展陈馆里特别展示了树状栽培、无土栽培等现代农艺高新种植技术,可开展展销、采摘、研学等各项活动。”袁周平介绍。  不仅室内奇瓜异果让人眼花缭乱,室外大田展区奇花异果廊架同样看点十足。该廊架分为沐春多彩廊架、奇异瓜果廊架、丰收喜悦廊架三部分。其中,位于大田展区北区的丰收喜悦廊架已点缀着百香果。“想不到百香果这种热带水果在成都也能长得这么好!”一位游客在百香果长廊下激动地说。  此外,天府农博园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种子站等科研院所共建了300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展示了241个优良品种,目前已种植完成,初步实现了农业品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效应。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7月11日至12日,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培训会在成都蒲江举行,就全面推进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培训及工作部署。  会上,生态环境厅督查办通报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三轮第一、二批的典型问题,针对督察重点和迎检准备进行了讲解。  据了解,去年以来,四川紧密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三大部署,涉农问题整改销号、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有效控制、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履职、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减排固碳等方面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邢可霞到会指导。她认为,四川每年举办一次业务培训会,为推动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梳理工作、总结成效,增强抓好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信心,聚焦主责主业重点任务,提升服务基层能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备战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大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5
●“吨粮田”指每亩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农田  ●项目实施上  成都将坚持“五个示范”——示范良种、示范良法、示范良机、示范良制、示范减损;发挥当家品种和主推品种对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提升的作用,示范推广优新品种;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全面推广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  ●资金支持上  成都市级财政按照每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30万元标准补贴到区(市)县,总补贴资金900万元(记者 张红霞 成都观察 邹嘉语)7月8日,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提升粮食单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成都市将在未来一年内推进建设30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推动实现全市2024年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较上年提高3公斤/亩以上。  所谓“吨粮田”,就是每亩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农田。根据《成都市2024年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成都市将从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找短板、补弱项,促进“五良”融合,挖掘全市粮食单产、效益提升潜力。  项目实施上,成都将坚持“五个示范”——示范良种、示范良法、示范良机、示范良制、示范减损;发挥当家品种和主推品种对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提升的作用,示范推广“稻香杯”“鱼凫杯”获奖水稻品种、耐密高产玉米等优新品种;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全面推广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  针对种植条件不同的区域,实施针对性措施,巩固和提升西部、北部平原区域机械化水平,推广适宜于东部丘陵区域“耕、种、管、收”轻简高效的农业机械。在西部、北部平原区域主导推行稻麦轮作,在东部丘陵区域大力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旱地粮食周年轮作模式。在减损措施上,提高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精准度,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资金支持上,成都市级财政按照每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30万元标准补贴到区(市)县,总补贴资金900万元,项目补助标准平均30元/亩。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持续做好项目资金管理。  在30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成都市将加强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设千亩高产示范片等方式,展示先进技术和模式的成效,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学习和借鉴。同时将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级层面的高产竞赛活动,推介新品种、示范新模式、打造示范方、挖掘种植能手、树立高产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12
防汛点位都江堰渠首枢纽迎汛实招依托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提前进行洪水模型推演,模拟预判洪水过程,再结合历年调度经验,制定科学分洪方案,与下游紧密联动全力应对洪峰过境,减轻成都市中心城区防汛压力  (记者 邵明亮)“这次洪峰调度过程中,这套系统发挥了大作用。”7月11日上午,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工程师李雪菲紧盯大屏,实时关注着都江堰上游来水流量。  李雪菲所说的系统,是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它被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枢纽的“数字分身”。  受岷江上游降雨和紫坪铺水库泄洪影响,7月10日11时许,都江堰鱼嘴断面来水达到2030立方米/秒,是3年来最大的一次过境流量。面对严峻汛情,这个“数字分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7月11日下午,航拍都江堰水利工程。记者 吴枫 摄提前一天对可能到来的洪峰进行“模拟演练”  汛期岷江上游来水量大、流速急,每次洪峰过境,对都江堰渠首枢纽和下游渠道都是考验。  7月10日上午,上游来水流量不断增加,都江堰内江四大干渠(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水位持续上涨。上午9时许,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一场汛情调度正在进行。  “当前洪峰趋势跟前期预演情况相似,判断此次洪峰过境会导致内江四大干渠水位接近警戒线,但不会超警。”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负责人李劲表示,建议按前期预演结果开展汛情调度。  原来,就在前一天,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利用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已经针对可能到来的洪峰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  李劲表示,作为都江堰渠首实体工程在数字世界里的“孪生兄弟”,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可以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及时准确预报、全面精准预警、同步仿真预演、精细数字预案,助力科学调度枢纽的来水量。  在上述“模拟演练”中,防汛值班人员设定了都江堰鱼嘴洪峰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根据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型推演,结合历年调度经验,制定了“调控内江流量、加大外江排洪”分洪方案,即将内江四大干渠流量控制在550立方米/秒以内,引导其他流量从岷江干流和沙黑总河排出,全力减小内江的流量,减轻成都市中心城区防汛压力。  “实际洪峰到来的时候,测得最大流量是2030立方米/秒,与前期我们预演数据差别不大,因此预演调度方案正好可以拿来应对此次洪峰。”李雪菲说,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在汛情调度中可以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调度。洪峰到来前,利用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工作人员对洪峰过境开展预演。都发中心供图执行预案上下游紧密联动确保洪峰顺利过境  分洪方案敲定后,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按照预案,迅速将洪峰抵达时间、应对方案和注意事项通知到了灌区各水管单位、下游沿线地方防汛部门、城区自来水公司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7月10日11时许,当最大洪峰来临时,随着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水量调度指令的下达,渠首闸群21孔闸门按照预案全面开启。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按照计划执行调度指令,紧盯监控视频,密切关注水位涨势。  与此同时,针对下游渠道,通过都江堰灌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灌区各单位迅速联动,投入洪峰过境应对工作。都江堰渠首管理处加强了对内江四大干渠沿线汛中巡查和隐患排查,并同步强化防汛物资盘点准备。下游的东风渠灌区、人民渠灌区及外江灌区各单位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加强对渠道工程的巡护,对险工险段实施重点监视,确保渠道工程运行安全。  当天14时25分,本次洪峰顺利过境,都江堰渠首未出现险情,灌区用水保持正常。  “此次洪峰过境是对我们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接下来,我们将密切关注岷江上游来水情况,加强监测和预警,强化上下游信息联动,统筹做好全灌区防汛工作。”都发中心防汛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为全力以赴抓好当前主汛期防汛减灾各项工作,都发中心对灌区内重点水库、水闸、堤防、渠道工程、穿渠涵洞、在建工程进行了风险隐患排查,并做好编织袋、铅丝笼、砂石料、无人机、发电机等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组建了714人的抗洪应急抢险队伍,成立了320人的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严阵以待应对主汛期可能出现的汛情险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文迪 伍有兴 文/图  近日,笔者来到邛崃市羊安街道界牌村李家葡萄园看到,一排排葡萄架井然有序,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阳光照射下的葡萄,颗颗粒大饱满、晶莹剔透,微风拂过,满园飘香。葡萄种植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为界牌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游客在界牌村葡萄园采摘葡萄。  “这是有着‘东方黑珍珠’美誉的夏黑葡萄,是我们界牌村今年首批抢鲜上市的葡萄品种。”葡萄园负责人罗建英介绍,今年她家种了20亩葡萄,除了已上市的夏黑,巨峰、光辉、阳光玫瑰等多个葡萄品种,也将在7月初至8月中旬陆续成熟上市,采摘期从5月底起,将一直持续到国庆节后。“今年的葡萄产量较高,亩产有4000斤左右,亩均毛收入可达2万元。”  “我家种植葡萄26亩。近段时间,已有多个葡萄采购商家来我们葡萄园联系采购品种、数量,协商价格。”界牌村4组葡萄种植户周学英告诉笔者,为最大限度保障种植户利益,界牌村每年都会通过组织举办葡萄采摘节活动,扩大当地葡萄的影响力,搭建起种植户和采购商联系洽谈的平台,确保葡萄在合理市场价格上全部销售。  近年来,界牌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模式,成立了春界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春界现代农业园,带动全村种植户适度规模发展葡萄种植。从“党员先示范”到带领“群众跟着干”,从露天粗放种植到大棚精心栽培……经过几年的发展,界牌村的葡萄在品种、技术、销售等方面都实现了蝶变。目前,界牌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亩,主要种植有夏黑、巨峰、克伦生、紫甜、光辉、阳光玫瑰等10多个葡萄品种,今年产量预计达500万斤,销售额可达3000余万元。小小葡萄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串”起了村民幸福生活。  “今年,界牌村将举办第14届‘春界’葡萄采摘节,并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强势宣传营销。在打通葡萄种产销链条的同时,还将通过整治道路、美化优化人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等,带动发展以葡萄采摘、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界牌村党委书记郭盛辉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洪瑜 罗敏 文/图  7月4日下午,家住重庆涪陵的杨曦收到从成都寄来的一箱龙泉驿水蜜桃精品果,打开包裹的一瞬间,浓郁桃香扑鼻而来,十来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精致地摆在箱中。“早就听说小白凤(龙泉驿水蜜桃代表品种)好吃,特意买来尝鲜,一箱138元,一个桃超过10元,小贵。”杨曦说。  记者从产地了解到,当前龙泉驿小白凤水蜜桃地头批发价普遍为每斤8~10元,精品果最高卖到每斤70多元(本报7月5日01版曾对相关内容作报道),而国内批发市场水蜜桃价格普遍在每斤5元左右。龙泉驿水蜜桃产业相关人士表示,7月,随着山东水蜜桃供应量逐渐上来,龙泉驿水蜜桃就不再独享早熟市场红利。  那么,龙泉驿水蜜桃为何还能卖这么贵?在全国农产品产销 一盘棋的格局之下,龙泉驿水蜜桃如何在山东、江苏等水蜜桃主产区的“重围”下,找寻一条破局之道?带着疑问,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水蜜桃之乡——成都市龙泉驿区,在与多位产业实践者交谈中,感受产业链各方如何积极作为,应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压力和挑战。龙泉驿区长松水蜜桃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分拣包装点。优先发展早熟品种抢占1个多月市场先机  桃树作为我国原产树种,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21年我国桃子种植面积超过1200万亩。  在全国水蜜桃产业版图中,涌现出阳山水蜜桃、蒙阴蜜桃、龙泉驿水蜜桃、奉化水蜜桃、开远蜜桃和凤凰水蜜桃等一大批知名度较高的区域品牌。其中,龙泉驿水蜜桃6万多亩的产业规模,并不算显眼,它是如何在全国名桃之林占据一席之地的?  “品质无疑是第一位的。”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余国清表示,龙泉驿具有非常适宜水蜜桃生长的条件,出产的水蜜桃以味浓、汁多、甜度高等优良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好口碑,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山东蒙阴、江苏阳山等水蜜桃主产区,一样有着适宜的条件,蒙阴蜜桃更是基于此,已发展到60多万亩。  原来,龙泉驿“桃”出重围还在一个字:早。  龙泉驿区地处龙泉山脉,属全国适宜种植水蜜桃的低纬度地区,充足的日照让这里的水蜜桃更早成熟上市,这也是龙泉驿水蜜桃的核心竞争力。余国清说,“山东等水蜜桃主产区要等到7月后才陆续成熟上市,龙泉驿水蜜桃最早在5月中下旬就成熟上市,占据1个多月的市场空窗期。”  在鲜销农产品市场,早上市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市场行情。多年来,利用早上市优势,龙泉驿区优先发展早中熟品种,搭配发展晚熟品种,形成早、中、晚比例为6∶3∶1的水蜜桃品种结构布局。余国清介绍,要想更进一步发挥早上市优势,还要继续发展早熟品种,将三者比例调整为7∶2∶1。  与此同时,早熟优质品种不断在龙泉驿区结出硕果。2023年,在“六安杯”全国早熟桃展评大赛中,龙泉驿区选送的“红玉”“早黄玉”2个桃品种获得金奖,另外4个品种获得优秀奖。龙泉驿小白凤水蜜桃。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抗性砧木创制成功品种更新底气更足  水蜜桃市场竞争激烈,一个品种的市场周期一般为5~ 10年。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多端”,考验着当地种植户品种更新换代的应变力。  在龙泉驿区,几乎每个水蜜桃种植户都在自家果园里保有七八个品种。长松村果农陈文武种了 7 亩水蜜桃,“小白凤”采摘进入尾声,随后是“夏之梦”和“晚湖景”接档。他告诉记者,这三个品种最好卖,是他主要保留的品种,“每斤收购价普遍要比其他品种高2元。”  好卖、价高的品种,种植户进行嫁接换种时才有信心。2018年,在外务工的长松村村民张天玉在市场上偶然吃到“晚湖景”水蜜桃,被其口感折服。当年,他返回家乡,除了自家的3亩多果园,还流转了17亩,全部嫁接以“晚湖景”为主的水蜜桃新品种。“‘晚湖景’是高糖型水蜜桃,又高产、稳产。”张天玉说,随着桃树进入丰产期,果园收入逐年上升,前年收入20多万元,去年收入30多万元。  桃树品种更新换代中,重茬和土壤引起的黄化问题,是龙泉驿水蜜桃无法避开的一道难题。余国清介绍,重茬地种植同一类果树,往往长势不理想,另外,龙泉驿桃产区的土壤为碱性石骨子土,会导致桃树叶片黄化。  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在于选用抗性砧木GF677,但该砧木的快繁技术存在技术壁垒。为此,龙泉驿区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进行技术攻关,2022年从国外引进GF677抗性砧木,经过三年技术攻关,突破了该砧木组培快繁技术瓶颈,实现工厂化育苗。去年,龙泉驿区在山上试种了1万多株该抗性砧木。  有了抗性砧木GF677,龙泉驿区更新品种的底气更足了。余国清介绍,GF677不但能解决重茬和树叶黄化问题,长势还更快,能大大缩短改种周期。“传统砧木需要3年才能长到2米高,而GF677只需要1年。”  此外,为鼓励种植户淘汰低效品种,龙泉驿区还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对实施水蜜桃低效果园新品种新植面积达5亩(含)以上的,按4000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实施高接换种、抗性砧木等综合技术改良品种的,按1000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保持产业上升势头多方助力“桃”出重围  因抢先上市,龙泉驿水蜜桃往往能分到市场的“头啖汤”,人无我有,自然能卖出高价。但在上市中后期,其他产区水蜜桃均上市后,龙泉驿水蜜桃还想继续保持高价,只能依靠“人有我优”的高品质。  桃味浓郁,汁多味甜……是不少吃过龙泉驿水蜜桃的消费者的真实反馈。1995年,龙泉驿区获评“中国水蜜桃之乡”。近年来,“龙泉驿水蜜桃”品牌价值超 70 亿元。2022年,“龙泉驿水蜜桃”更是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从高品质,到市场美誉度提升,再到品牌逐步强化,龙泉驿水蜜桃走在上升的进程之中。  但近年来,一些市场乱象正在对龙泉驿水蜜桃品牌造成冲击。龙泉驿区水蜜桃协会会长、四川盘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维波介绍,一些其他产区的水蜜桃打着龙泉驿水蜜桃的名号在市场上销售,相关监管部门已关注到这一乱象,后续将会出台相应措施。  产区也在行动。长松村发展水蜜桃1.1万亩,是龙泉驿区大规模集中种植水蜜桃的代表村。该村通过成立成都龙泉长松水蜜桃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展水蜜桃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水蜜桃不耐运输的特性,决定了其以鲜销为主。这也导致了龙泉驿水蜜桃产业轻视加工,存在产业链短板。记者在长松村了解到,长松水蜜桃专业生产合作社正在开发水蜜桃酒等加工品,处于起步阶段。  劳动力是制约桃产业发展的普遍性难题,在套袋、修剪、除草、采摘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工。成都兴东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成都市东森宏盛投资有限公司发展600多亩桃园,通过引入主干型桃树等栽培措施,提升机械化率,打造现代化果园来克服人工难题。  从对桃子的消费习性来看,消费者对白肉和黄肉的偏好趋于平衡。龙泉驿桃产业相关人士认为,除了发展水蜜桃,龙泉驿还需发展更多蟠桃、黄桃等品种,进行多元化品种布局,来满足市场需求。  其中,在发展早熟品种上,陈文武说,“早熟品种产量低,而且口感不如中晚熟品种甜。”龙泉驿发展早熟品种的前提,是需要进一步在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口感上进行优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10
(记者 陈泳) 近日,成都市第二届“最佳种植能手”水稻绿色高产挑战赛正式拉开帷幕,吸引超140家来自成都各区(市)县的农业主体报名参加,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去年首届比赛举办效果很好,最高水稻亩产达到881.8公斤,刷新了成都水稻单产纪录。”据成都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比赛旨在以主攻单产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水稻单产潜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效,激发广大农户科学种田、夺取高产的热情。本届挑战赛设置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6名,及若干荣誉奖和优秀组织奖。接下来,将根据水稻生产情况陆续开展县级自测、实测申请及市级实测环节。在市级实测环节,由专家组开展对参赛主体水稻参赛田块的机械实收测产,实收测产面积10亩以上,同时,成都市农技总站将集结专家力量,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涵盖田间管理技巧、新技术推广,以及定期的生产指导,助力种植户技能提升,辐射带动全市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7-09
(记者 陈泳 文/图)菌渣不仅不用丢,还能让蔬菜产量翻倍;菜地里建起了“走廊”,鸡群在里面悠闲地散步,还能帮忙除草吃虫;只需一人操作的轻巧机器,一小时竟能插4000株菜苗……在金堂县官仓镇一望无际的蔬菜基地里,一项项新技术让人大开眼界。智能化育苗车间这里是四川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的核心区域,已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覆盖成都、德阳、遂宁三市,引领着全省的蔬菜产业发展。作为集群内确定的三大基地之一,金堂县定位于“常年蔬菜提档升级示范基地”,总投资3116.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160万元),重点开展集约化育苗、 标准化生产、产地初加工、科技创新,将打造常年菜地提档升级的样板区。自2023年项目启动以来,这片基地有什么变化?记者近日专程来此进行了探访。专家引领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4个新品种表现都不错!尤其是‘桃美人’果形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市场表现好,下一步可以加大推广!”在金堂县赵家镇一片蔬菜大棚里,来自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蔬菜育种攻关团队的潘绍坤研究员正在给当地的农户讲解技术要点。今年他们为金堂县“量身定做”了一批新品种小番茄,经过精心管理,最终筛选出皇圣伊、桃美人、蜜瞳及黑美人4个品种作为今后当地小番茄的主推品种。据悉,按照市委“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的要求,金堂县立足天府菜乡科创中心,组建了一支由“省、市、县”三级专家组成的金堂县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协同攻关专家团队,按照“专家大院+田间工作站+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协同合作、共同攻关。目前已完成智能化育苗车间、智慧农业平台、蔬菜加工基地基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达3000亩,单产提高5%;推广“鸡-菜-草”、“稻-菌-菜”轮作、“猪-沼-菜”等种养循环等新技术、新模式10余项;核心示范区域的蔬菜初加工能力由每年3万吨提升至每年10万吨;年培训蔬菜种植户1000余人,对85个种植基地技术服务到田。年育苗1亿株带动集群区域良种化率100%在四川金堂县官仓街道的金蔬满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育苗种植基地内,工厂化、标准化、集约化育苗大棚充满“科技感”:从培土、播种、覆盖、浇灌全是一条龙自动化完成,最后由人工送入催芽室内,这样一整套的流程只要短短几分钟。这便是集群建设的重点任务——智能化育苗车间,目前已完成阶段性验收。2023年,通过团队专家指导,集群新建80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中心和100亩新品种示范园,年供优质苗量超1亿株,并引进抗根肿病花菜、甘蓝、花椰菜等优质蔬菜优新品种80余个,推出“金蔬绿心”“天府金蔬”等9类特色种苗,开发十字花科蔬菜专用育苗基质,示范基质培育蔬菜苗10000株,为当地新增育苗能力2000万株/年,年可育蔬菜种苗10000万株,新增产值400万元,并辐射带动集群区域良种化率达100%。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7-09
(记者 陈泳 周茜茜)漫步在河边或是稻田、荷塘旁,经常会看到植物根茎上有许多粉红色的“花”——可别感到惊喜,这其实是福寿螺的卵,它不仅繁殖能力特强,人若不慎误食,还极易感染上线虫病。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从今年开始,我市将重点开展福寿螺等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灭除新技术应用推广,为成都市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科技防治 有效灭除还不影响环境在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稻田旁的路面上摆放了一个带有8个洞口的白色塑料筐,筐里装着不少被捕获的福寿螺。“这是专门用于捕获福寿螺的诱捕器,昨晚才放在水沟里的,现在已经捕获了几十只了。”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齐桂兰戴着手套向前来观摩的各区(市)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农户们展示。“这种诱捕器内置了一种专门针对软体动物的食诱剂,对水体中的福寿螺进行诱集后捕捞灭杀,可大大减少人工捕捞的成本,并且对水体及生态环境无毒副作用。”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寿螺繁殖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并且含有大量致病寄生虫,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还将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是我市需要重点防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目前我市推广的福寿螺防控手段主要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4种。其中,通过诱捕器捕获福寿螺是一种较为高效的物理措施,也是当前正在推广实施的防控手段之一。不远处草地上一层棕色的草膜,则是另一种有害生物——空心莲子草的克星。“这可不是一般的草。”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所副所长曹雨辰指着一片呈长圆状倒卵形、中空有分枝的绿草向大家介绍,这叫空心莲子草,其大量繁殖将对水上交通、鱼类生长以及农田排灌等产生巨大影响,也是我市需要重点防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我们用秸秆等农作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再加入一些真菌制作草膜,覆盖在草地上便能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使用后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严防死守 3040个村布设监测点位记者了解到,根据近两年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开展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结果,成都各区(市)县危害较为重大的、需要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8种,外来入侵病虫害有5种,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有3种。“目前,成都市已完成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面上调查工作,汇总分析形成成都市外来入侵物种成果汇编和外来入侵物种图谱。”据介绍,在摸清外来入侵物种家底的基础上,全市3040个村社已布设了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点位,建设市级监测平台和专家队伍,形成上下联动的常态化立体监测体系,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严防死守”。“监测工作可以提供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危害等信息,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参与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举行了2024年成都市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工作启动暨专业培训会,下一步将强化科技支撑,通过信息化数字手段,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开展福寿螺等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灭除技术应用推广,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遏制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7-09
(文涵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7月5日上午,“蓉漂·农创荟”暨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命名仪式在崇州市竹艺公园举行。仪式上,崇州市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名单揭晓,包括乡村振兴特优、高级、骨干人才共计111名。  其中,乡村振兴特优人才包括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王伶俐、崇州缘道家庭农场农场主詹天兵等10位杰出代表;乡村振兴高级人才来自崇州市各个领域,如艾小喜(四川省)食品有限公司的江静、四川竹里牧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级茶艺师马艳等37人;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包括崇州市虫子咖啡书吧主理人胡伟、丁知竹成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职员赵术明等64人。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委人才办、成都市委农办指导,中共崇州市委人才办主办,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中共崇州市委组织部、崇州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协办。大会旨在搭建“乡村人才振兴”成果展示、交流、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农业、文化等多领域人才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营造“崇尚英才,智汇之州”的社会氛围,为崇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才智支撑。  近年来,崇州市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吸纳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据崇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工部部长于忠华介绍,在人才工作方面,崇州市不断完善以“产业建圈强链人才 10 条”“城乡激励 8条”等为支撑的政策体系,持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同时,设立双 1 亿元“专项资金+创投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并推行“蜀城英才绿卡·五安服务”工程,全面优化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营商环境,为人才在崇州安居乐业营造最优生态。  “我们始终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人才栖息地为目标,探索建立起专属乡村人才的‘定标—评人—惠才’机制。”于忠华表示,崇州将通过优化乡村人才招引机制,开展“群雁栖乡”、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等行动,努力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兴在乡村,以人才振兴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0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7月3日,在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成都建利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批青翠欲滴的鲜食大豆“川鲜豆7 号”正在出库,即将被运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这批鲜食大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育种创新团队选育,自6月25日开采、上市以来,受到各地客商的欢迎,短时间内即成为热销产品。  成都建利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尚轩介绍,他两年前试种了5亩“川鲜豆7号”,感觉这种豆子品质优良,口感细腻、豆香浓郁。今年,他示范种植了10亩,经大面积测产,亩产达到了2200斤,比两年前多收了200斤/亩。朱尚轩认为,“川鲜豆7号”亩产比他之前种过的品种要高400—600斤,收购价达1.8元/斤,批发出去能卖2.8—3元/斤。“川鲜豆7号”田间示范基地。  朱尚轩算了一笔种植“川鲜豆7号”的效益账。按亩产2200斤、田间卖出价1.8元/斤计算,亩产值为3960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的效益达到了1410元。他表示,明年准备把示范种植面积扩大到50—100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育种创新团队副研究员钟文娟介绍,“川鲜豆7号”是在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油料育种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近10年培育出的新品种,是近年来四川特殊类型鲜食大豆自主区试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它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对炭疽病、病毒病都有较好的抗性,从而确保了鲜豆的商品性。  钟文娟表示,“川鲜豆7号”能在成都建利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取得较好的种植效益,是“良种”“良法”相结合的重要展现。该基地实施水肥一体化,保障了“良种”在种植过程中能及时补给“水肥”,同时基地在种植管理中的植保等环节实现机械化,减少了人工投入,从而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川鲜豆7号”已经通过四川省特殊类型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并于今年申报审定。它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鲜食春播种植,近年在成都市新都区、金堂县小面积示范种植。钟文娟透露:“下一步将针对鲜食大豆人工采摘成本较高的问题,研发适宜的机收机具,以进一步推广‘川鲜豆 7 号’,为种植户节本增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0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洪瑜 罗敏 文/图  小暑将至,一年中龙泉驿水蜜桃的高光时刻又到了。走进当地产区,空气中满是浓郁的桃香,果园内外一片忙碌景象。  成都市龙泉驿区是中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所产水蜜桃以“白里透红、水分饱满、汁多味甜”著称,有“天下第一桃”美誉。值此上市季,我们将目光投向这片“桃源”,走访了解今年当地主导品种的市场行情,并挖掘背后的产业发展新动向。天府丽阳桃园小白凤水蜜桃迎来丰收。价格稳定 供求旺盛  6月底,蜿蜒的龙泉山道路两旁,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水蜜桃售卖、发货点。龙泉驿区柏合街道长松村的一间厂房里,二十来个工人忙着将新摘的水蜜桃分拣、包装。龙泉驿区水蜜桃行业协会会长、四川盘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维波介绍,每天从这里发出的水蜜桃有一两千件,规格为4.5公斤,每件价格158至198元不等。  长松村,作为龙泉驿水蜜桃的核心产区,近年来不断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2021年,村里的水蜜桃产业产值已达1.1亿,并因此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称号。  小白凤水蜜桃是龙泉驿水蜜桃的代表品种,今年上市以来,长松村村民陈文武接到了大量订单。“俏得很,不提前预订,都不一定能买到。昨天有个客户直接跟我订了100斤。”陈文武说,目前小白凤价格在8元~14元/斤不等,与往年同期持平。  “这个时间段,龙泉驿产出的水蜜桃以小白凤为主,分拣车间按《龙泉驿区水蜜桃鲜果分等定级指导标准》,根据个头、品相和甜度等指标分三个等级选果。”李维波介绍,以198元的规格为例,7~9个就能达到4.5公斤,单果重6两以上。  “我们从多个市场渠道收到反馈,龙泉驿水蜜桃市场份额较去年增长了10%左右。”李维波认为,龙泉驿水蜜桃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其产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双重提升。  一方面,龙泉驿水蜜桃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5.1万亩,扩大到2023年的5.9万亩,再到今年的6.5万亩,呈现出面积逐年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近年来龙泉驿水蜜桃公共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因看好“龙泉驿水蜜桃”品牌影响力,2022年,龙泉驿区乡村发展集团下属成都市东森宏盛投资有限公司入局水蜜桃产业,规模化种植600亩水蜜桃,品种主要为小白凤、蟠桃等,今年迎来头年挂果丰收。“最近每天要采6000多斤,每天30多个工人采摘,采购商直接下订单运走。”该公司总经理谭金文表示。  目前,除了主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市场,龙泉驿水蜜桃高端果品还销往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并出口泰国、越南、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而水蜜桃皮薄、汁多的特性,决定了水蜜桃当天采摘、当天销售的特性。据介绍,今年,龙泉驿水蜜桃产量预计达6万吨,按照90天的销售期算,平均每天销售近700吨。李维波表示,每个水蜜桃品种采摘时间大概7至10天,考虑到垂直海拔落差,最多采摘15天。在20多个品种的接力下,龙泉驿水蜜桃从5月中下旬一直采摘到8月下旬。“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和‘打仗’一样,也进一步证实了龙泉驿水蜜桃受市场欢迎的程度。”龙泉驿小白凤水蜜桃集中上市。冷链加持 销售扩面  “在龙泉驿,小白凤、晚湖景、霞晖8号等代表品种都属于水蜜桃。”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余国清介绍,水蜜桃市场竞争激烈,一个新品种的辉煌期通常只有5~10年。上世纪80年代,以皮球桃为主的品种,推动了龙泉驿水蜜桃产业版图快速起步扩张。“但因皮球桃果实成熟后,易出现裂核,导致品质下降,在更好的品种出来后,皮球桃逐步被市场淘汰。”余国清回忆。  另外,从经济效益上看,皮球桃等老品种远不如新贵品种。在新贵品种卖出十元甚至数十元一斤的时候,皮球桃等老品种只能卖到几毛钱一斤。所以,就水蜜桃产业来看,新品种淘汰老品种是规律。  不过,记者了解到,小白凤作为经典品种,在龙泉驿种植已有十多年。其仍被市场宠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小白凤曾在龙泉驿一度濒临灭绝。”李维波介绍,小白凤汁多、味甜,口感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不耐储运,以前只能在周边销售,曾一度让果农想要弃了它。转机源于2016年前后,顺丰速运等冷链物流企业的入局,让小白凤这样的软质水蜜桃老品种搭乘冷链物流风,焕发第二春。  如今,一到龙泉驿水蜜桃上市时节,冷链物流企业跟随水蜜桃上市周期,在各乡镇大量设点,让当天采摘的水蜜桃可以搭乘冷链车,运往全国各地。  陈文武家隔壁是一个京东物流寄件点。记者在该寄件点了解到,当天上午通过该寄件点发出的水蜜桃,当天下午就到达成都各区县。随着水蜜桃包裹量的增加,运费大幅降低,以京东物流为例,发往川渝地区的6公斤装水蜜桃包裹,运费在12元左右。  在冷链物流的加持下,小规模种植户也有了发展底气。山泉镇花果村村民冯艳家种有水蜜桃20亩,她说,“不大不小的面积,以往缺销售渠道,种植有风险。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冷链配送,‘酒香不怕巷子深’,订单不断。其中,80%都是线上订单,有的回头客早早就预定了新一季的桃子。”  以花果村为例,现全村种植桃子的小农户逾千户。果农所产鲜果或通过订单收购,或通过电商自销,山村里从容与繁忙交织。“哪个卖得起价,就走哪个渠道销售咯!”冯艳笑着说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0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