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雷倢)9月,成都环城生态区迎来丰收季。成片的高粱红了,农作物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环城生态区内的多种作物如玉米、大豆、高粱和稻谷都到了收获时节,天府绿道集团已开始紧锣密鼓的收割行动,预计将持续到10月中旬左右。  本季大春农作物种植面积约7.6万亩,其中玉米4.1万亩、高粱0.7万亩,分布于成都环城生态区各园区。“本季采收全程机械化。”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城生态区将把水稻秸秆收集制作成干贮饲料,玉米秸秆制作成黄贮饲料,还计划集中收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焚烧发电。  环城生态区的农产品都卖去哪儿?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宗粮油对接省市大型粮油国企平台直接售卖,蔬菜进了伊藤洋华堂、绿友家等超市。此外,天府绿道公众号也能下单购买农产品。  环城生态区还将构建“农业+商贸”“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科普”“农业+研学”等多种融合新模式,有机植入新经济、新业态,营造乡村宜居宜游、宜娱宜宿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今年,天府绿道集团再次向市民发出邀请,共赴一场丰收之约——2024绿道丰收节将于9月21日至9月22日在青龙湖三期牧云乡间举行。届时,现场将举行趣味农事挑战、丰收游乐园、农田认种认养等互动活动,通过“农业+”体验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近农业、体验农业、感知农业。  “在重要节点,我们还将安排彩色油菜和早花期、长花期油菜来营造色彩分明的大田景观,推出特色认种认养产品。”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城生态区还设置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家长可带小朋友前来参观,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06
(记者 蒋君芳)9月5日,记者在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安宁村的鹃农农场看到一片巨型稻。该农场由成都市鹃农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这里的巨型稻于今年4月底种下,目前已完成收割,稻谷正在进行脱壳、烘干、测产。  “每亩产量保守估计将超过1600斤,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公司稻虾项目负责人杨露说,明年会继续试种,让“稻”路越走越宽。巨型稻收割现场。郭芯屹摄个子高产量高,还能为鱼虾提供生存空间  在鹃农农场,巨型稻田的田埂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  这是为何?杨露解释,普通水稻的高度一般在1.1米到1.2米,而巨型稻的平均高度在1.8米到2.2米。个子高的巨型稻蓄水能力也强,普通水稻的田间蓄水深度大约是二三十厘米,而巨型稻蓄水有六七十厘米,“所以田埂必须加高,不然水就要漫过去。”  巨型稻产量也不一般。“巨型稻的理论产值每亩可达1800斤以上,今年试种的植株密度比较低,如果按正常植株密度,达到这个产量没太大问题。”杨露说。  植株密度不高,是为了给稻田里的鱼虾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杨露说,巨型稻个子高、遮阳性强、蓄水能力强,稻田里的水比较深,适合搞养殖,“我们就决定试种巨型稻,稻田里养罗氏虾,再搭配一些草鱼、鲫鱼。”  这其实是一个稻田循环生态种养模式——稻谷为鱼虾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物,鱼虾起到耘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的作用,排泄物也成为水稻的肥料。  目前,巨型稻已完成收割,但田里大部分鱼虾计划月底捕捞,尚不能准确测算出每一亩的收益。杨露说,根据此前的估算,巨型稻田每亩可产罗氏虾150斤。按市场批发价每斤60元计算,仅罗氏虾一项每亩便可销售近万元。成都环城生态区的红高粱。 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扩大面积提高密度,让每亩田效益最大化  虽然播种、收割时间与普通水稻基本同步,管护方式也相同,但巨型稻的试种还有一些特殊之处。几天前,鹃农农场的20余亩巨型稻完成收割。20多名收割手顶着烈日,在比自己还高的稻田里忙碌了一整天。如果换成机收,只需两小时就能完成。  是不是巨型稻的“身高”阻碍了机收?“今年没有大规模机收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机收时机器会伤到稻田里的鱼虾。所以我们只拿了一小块地做机收实验,发现不会伤到鱼虾。”杨露说,今年巨型稻也是人工插秧,因为巨型稻的秧苗比普通水稻高,现有的插秧机不太适合,“但我相信如果要推广巨型稻机插秧也不难,原理是一样的。”  在试种前,杨露还担忧过另一个问题,这么高的水稻抗倒伏性会不会弱?7月,鹃农农场里的巨型稻已经长到1.8米左右,开始挂穗。在当月刮大风的那几天,杨露专门跑去农场查看,发现它们几乎没有被大风影响,依旧站得稳稳的。  不过,明年的试种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今年种得比较疏,为的是让鱼虾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明年除了扩大试种面积外,还想提高植株密度,在尽量不影响鱼虾生长的情况下提高巨型稻产量,让每亩田效益最大化。”杨露说。  在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农林中心主任余文霞看来,这20余亩的巨型稻对于郫都而言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按照相关要求,郫都区这几年腾退一些低效花木用地,并在腾退的土地上种粮食。如果‘巨型稻+罗氏虾’的模式能够成功,就多了一条增收的路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0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9月4日,成都市新津区水产养殖户陈晓林,来到四川首个塘边鱼病检测中心,为其养殖的鲈鱼进行“体检”。不到两小时,一份“体检报告”新鲜出炉:鲈鱼确诊为念球菌感染。长期困扰养殖户的鱼病“真凶”被精准揪出,这是新津乃至四川第一张在鱼塘边开出的“体检单”。  鱼类生活在水中,其病害不易被察觉,养殖户多“凭经验”“靠感觉”,采用“大包围”(多种药物进行尝试)的方式治疗,不仅不能精准用药,还会造成用药成本高、死鱼现象持续等。“从7月开始出现死鱼现象,一天最多死亡上千斤,少的时候也有几百斤。”陈晓林听闻四川首个塘边鱼病检测中心成立,且位于新津本地,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现场。“没想到这么方便,还不收费帮我免费诊断,不到两个小时就出了结果。等我回去后,要用专门的药物为鲈鱼治疗。”陈晓林说。  作为四川首个设立在鱼塘边的鱼病检测中心,该中心位于新津区兴义镇,致力于服务新津、辐射成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精准的鱼病检测服务。据了解,该中心引入先进设备,可对鱼类的病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定。对养殖户而言,做完鱼病检测后,便可实现病害治理精准用药,提高鱼病治疗效率。  目前,新津区水产养殖面积约8000亩。其中,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津黄辣丁”为代表的水产品种,成为助力养殖户增收、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杰出代表。为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鱼病检测”难题,该区农业农村局联动安盟保险成都公司积极探索惠农助农业务,由该公司筹资投建了该鱼病检测中心。“养殖户将病鱼送至中心,即可免费获得检测报告和针对性的治理建议,整个过程只要约两小时。”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炳银说。  “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件好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产疫病防控专家耿毅介绍,“目前,四川水产病害检测机构数量较少,川内仅有四川农业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等从事水产病害检测。”他特别提到:“不少水产养殖户缺乏鱼病检测的联络渠道,且对鱼病缺乏认知。通过开展准确、科学的鱼病检测,能为养殖户减少损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9月15日、16日,2024年成都赛艇公开赛将在成都市新津南河盛大举办。  据了解,本次赛事以“欢聚水城,艇进新津”为主题,由中国赛艇协会、四川省体育局主办,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新津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届时,将有12所中外名校学子,以及知名俱乐部、青少年队伍、专业队伍同场竞技。2024年天府端午龙舟会在新津举行国际名校选手新津竞渡  时隔五年,国际高水平赛艇赛事再次回归新津,赛事规模与品质全面提档升级。  2024年成都赛艇公开赛将赛场设在新津南河,让市民和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国际潮流水上运动的魅力,并与中秋文化体验场景首次融合呈现,为观众带来独特的“中国式浪漫”。  此次公开赛将邀请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12所国际名校的学子们进行激烈角逐,以赛艇为媒介,开展一次深度的中外学子文化交流。  赛事分为大学组、公开组、青少年组和专业组四个组别。其中,大学组比赛项目为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800米直道竞速;公开组、青少年组、专业组则进行男子四人双桨800米直道竞速和女子四人双桨 800 米直道竞速的较量。公开组、青少年组和专业组均拟邀请8支专业队伍参赛,竞技水平极高。今年端午节,新津南河上演“抢鸭”大战。奥运冠军推荐来“耍水”  水城新津,五河汇聚,拥有得天独厚的户外水上运动发展优势和潜力。四川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便坐落于此。刚刚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自由式小轮车冠军的邓雅文,便是该中心的杰出代表。  邓雅文载誉归来,回到新津的第一句话便是“回家了”。邓雅文说:“新津承载了我太多回忆。从一开始进入小轮车国家队就是到位于新津的四川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这里对于我来说,就是第二家乡!”  新科奥运冠军的推荐让水城新津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在这个中秋佳节,新津将再次因体育而成为焦点。  赛事期间,中外选手们将走进校园,与新津的青年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赛艇故事和名校生活。此外,选手们还将体验做月饼、穿汉服、品盖碗等传统文化活动;走进成都“开学第一课”课堂——新津宝墩遗址,感受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在公园城市骑行,参观多个成都地标场景,深度体验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跟着赛事“锦游五津”  除了顶尖的国际赛艇赛事外,赛事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大消费场景将亮相新津。廊桥广场将设置文体互动场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蹴鞠、射箭、投壶、捶丸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龙舟、皮划艇等世运会体育项目的魅力;南河沿岸将植入非遗文创场景,展示内画、绳编、灯谜、漆扇、陶艺、糖画等新津本地及成都市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创项目;南河沿岸的地道美食场景,也将让游客在欣赏完视觉盛宴后品味新津的美食和特色农产品;商贸促销场景则结合新能源汽车展、新津智造以及阿坝州小金县、自贡市沿滩区的特色商品促销集市,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消费体验。  此外,市民游客还可以在“锦游五津”古礼巡游中与嫦娥后羿互动,观赏汉服华裳、中秋动漫COSPLAY巡游;也可以在“好FUN”水上体验活动中参与龙舟、皮划艇等水上活动。  今年以来,新津区致力于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赛事活动。这个中秋节,新津区将以本次赛事为契机,打造“水城双赛”的城市IP,形成“端午龙舟、中秋赛艇”的新津专属“度假记忆”。(新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5
(郭昭余)在成都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三鱼萌狮文化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大亮点,它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创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章在三鱼萌狮文化村,仿佛穿越回历史的长廊。在这片古韵悠长的土地上,现代元素悄然融入,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汉代三鱼石刻、清代石狮等珍贵文物,经过精心修复与保护,更以二次文化创作的方式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在旅游发展上,三鱼萌狮文化村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模式。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展览展示以及亲子特色餐饮体验,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特别是依托天府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打造的星空观景台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让游客在享受乡村宁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繁华与便捷。这种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携手共进的开放合作三鱼萌狮文化村深知开放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联合举办活动、共享旅游资源等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这种开放合作的精神,不仅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更加宽阔的通道。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作为成都东部新区首个实施落地的乡村振兴项目,三鱼萌狮文化村的成功实践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积极力量。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开放合作等措施,不仅提升了区域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项目的发展成果惠及了广大村民群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这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所在。据了解,未来三鱼萌狮文化村将继续秉承“传承文化、创新发展、开放合作、惠及民生”的理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将三鱼萌狮文化村打造成知名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面建设贡献力量。(图片由成都三鱼萌狮文化村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03
(记者 卢佳丽)记者近日从金堂县了解到,金堂300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日前迎来丰收,目之所及,遍地金黄粮满仓,甚是喜人。走进金堂县又新镇祝新村的田间,一番复合种植的丰收之景。金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在玉米田间套种大豆,根据两者不同的生长特性,利用作物高度差达到土地空间利用,实现协同共生、一季双收,提高产能。该负责人介绍,金堂县今年持续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5万亩,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种植区县。玉米播种面积26.79万亩,预计产量10.9万吨,大豆播种面积9.32万亩,预计产量1.4万吨。(受访单位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9-0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文/图)9月2日,在成都市新津区黄颡鱼地标产品养殖基地,四川首个设在鱼塘边的鱼病检测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四川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强事前风险防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该中心由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盟保险”)设立,引入了先进设备,采用荧光定量PCR病原检测方法,实现了对鱼类疫病的快速、准确诊断。与会人员参观检测中心。  “养殖户只需将疑似病鱼送至中心,即可免费获得详尽的检测报告和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安盟保险成都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炳银介绍,“整个过程仅需两小时,即可完成病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鉴定,养殖户针对具体病菌精准用药,提高了鱼病治疗效率。”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类疾病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现状,安盟保险探索建立“保+农+企”三方联合新模式,通过专业鱼病检测中心的成立,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科学的检测手段和精准的治疗方案,将有效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  “三年前,我们大部分养殖户还没有鱼病检测的意识,有一养殖户在鲈鱼发病后,利用大包围治疗法,什么药都配一点,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直接损失超200万元。”新津区水产行业协会会长徐小龙讲起2021年的一个案例,不免有些惋惜。  现在,建在养殖基地边上的鱼病检测中心,给徐小龙增添了不少信心。他说,“一旦发生鱼病,我们养殖户不用再跑到高校院所去检测了,还能减少药物滥用、鱼儿耐药性的问题,引导大家对鱼病进行科学防范。”  当天,这个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高效疾病诊断手段的检测中心迎来多方关注,其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津监管支局和成都市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也到场进行见证指导。  新津区水产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曦表示,此次鱼病检测中心的成立,不仅填补了新津当地水产养殖基地在疾病检测领域的空白,还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精准的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水产养殖的风险,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下一步,将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其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新津区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8月31日,记者从四川省食用菌协会获悉,该协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灵芝分会成立大会将于9月21日于成都市金堂县举行。  小菌菇,大市场。作为绿色食品的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是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重要组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四川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快速发展,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七菇三耳一荪一菌”为主,形成蓬溪、金堂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青川黑木耳、九寨猪苓、利州香菇、攀枝花块菌、会东块菌等先后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川省食用菌协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涵盖了我省菌物界的研发、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助力四川省食用菌产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本次会员代表大会将听取和审议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主题报告等。并将成立省食用菌协会第一届灵芝分会,举行灵芝产业发展研讨会,深入探讨灵芝科研、产业和市场的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灵芝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3
(记者 李世芳 市委人才办供图)“场镇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河水经过灯光装点,特别漂亮。”近日,市民张女士从成都市区再次来到大邑县西岭镇旅游,看到面貌焕然一新的场镇老街,连连称赞。“我们着力规划打造了‘饮食+’‘民宿+’‘文创+’等多元化消费场景。”谈及场镇的新布局,已在西岭镇驻点帮扶6个月的专家罗素颇有心得,“没有对当地沉浸式调研,我们就无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里落地生根。”专业的“种子”不只落地在西岭镇,记者近日了解到,自今年1月以来,成都市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1271名专家人才奔赴乡村,足迹遍布17个涉农片区1292个村,聚焦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常态化开展巡回指导、服务。综合服务二团专家史御力(右一)指导邛崃市黄鹤村挖掘提炼本地文化分层分类“组团”涵盖各类乡村振兴领域专业人才据了解,按照《成都市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巡回服务实施方案》,成都在现有力量基础上充分联动全市高校院所、事业单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层分类组建了5个综合服务团、52个专项服务团、120个本地服务团,涵盖农业科技、经营管理、规划建设、教育卫生、乡村文旅、乡村治理等各类乡村振兴领域专业人才。其中,综合服务团实行分片包干,专项服务团分为农业科技、规划建设、乡村治理、教育、医疗卫生、“银龄”“巾帼”等8个类别,整体形成“5(综合服务团)+8(专项服务团)+N(本地服务团)”的巡回服务体系。“按照‘清单制+首席专家制’模式,确保每一项需求都有专家认领牵头;依托成都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搭建‘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共享库’,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清单制+首席专家制”模式更加精准有效,“极大提高了专家团的管理效率,也方便了专家们通过线上指导解决大多数常规技术问题。”全面梳理需求“量体裁衣”订制片区服务方案“首次见面对接—开处方—巡回指导—综合研判—提出项目解决方案—链接资源—陪伴式服务。”在采访过程中,综合服务二团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套完善贴心的服务流程。据该负责人介绍,按照这套服务流程,结合服务对象优势条件,指导服务地将农产品新品种与传统食品工艺有机融合,开发特色大单品产品,并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市场策略进行集中攻坚。今年以来,该团相继在大邑、蒲江等地研发推出“红香糯·叶儿粑”“川农牛红香糯·蒲江米花糖”等一系列“爆款”农产品。“组团式”“巡回式”服务有何特色?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梳理需求,明确分类解决路径;着眼“多元供给+精准匹配”,明确综合服务团负责面上顶层设计和“把脉问诊”,“量体裁衣”订制片区服务方案并指导专项服务团工作;专项服务团、本地服务团则跟进提供针对性专业服务,确保组团服务有序开展、各有侧重、全面覆盖,激发巡回服务力量最大效能。帮扶项目稳步推进通过“师带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通过充分发挥专家人才资源优势,各被帮扶村(社区)已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帮扶项目。有了帮扶项目,又该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每个综合服务团40万元、专项服务团30万元标准,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760万元经费保障专家人才入乡进村开展工作;对参加组团服务的优秀成员团队,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推荐评选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将“组团式”巡回服务专家人才纳入党委常态化联系服务,着力营造安心、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等。“还要加快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市委人才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在“外引内育”上双管齐下,成都计划到2027年组织1800名左右的专家人才到乡村一线开展“教学”,通过“师带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广袤乡村绽放芳华。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9-02
(记者 李菲菲 天府绿道文旅集团供图)秋风起,高粱红。时下,成都环城生态区的高粱已成熟待收,田地里,农作物收割机穿梭在一串串穗红粒满的高粱间,伴随着“隆隆”的作业声,高粱被卷入农机,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装车……很快,一片高粱地便收割完毕。昨日,看着高粱颗粒归仓,天府绿道农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环城生态区的玉米、大豆、高粱和稻谷等陆续成熟,天府绿道集团已从近日起全面开始采收工作,预计在10月中旬完成本季采收任务。田地里,农作物收割机穿梭在一串串穗红粒满的高粱间采收7万余亩大春农作物8月29日上午,交子百业园内洋溢着丰收的气息,收割机在田间往来,一排排高粱连秆带穗被卷入收割机。这里是今年大春采收期成都环城生态区最早开始采收的点位之一,再有一日,便能完成300亩的采收工作。农业历来讲究因时因地制宜,采取良种、精耕、细管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单位面积产量。“本季采收主要从安全、降损、提效3个方面做提升,在保障人员及机械安全作业的情况下,有序推进采收工作。”天府绿道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降损方面则是通过引入一体化收割机械,从而降低机械割台,减少损耗,做到颗粒归仓。同时,提前做好采收机械及人员安排,分区分组作业,抢抓晴好天气集中采收。“本季大春农作物种植面积约7.6万亩,其中玉米4.1万亩、高粱0.7万亩,分布于成都环城生态区各园区,各类作物均陆续启动了采收工作。”现场种植管理人员说,按照以粮为主,粮经融合的原则,成都环城生态区种植的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主要选择抗虫抗病、耐旱、耐贫瘠、高产的品种,比如高粱选择了适宜成都地区种植的川糯粱、机糯梁、金糯梁等品种。根据农时选择播期适宜的种类,最终达到稳产增产的效果。下一季,成都环城生态区将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绿道丰收节9月下旬举行成都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种植,更是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农业,建成后的农业区,既是农田的生动呈现,又是公园的灵活表达。据了解,环城生态区将构建“农业+商贸”“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科普”“农业+研学”等多种融合新模式,有机植入新经济新业态,营造乡村宜居宜游、宜娱宜宿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今年,天府绿道集团再次向市民发出邀请,共赴一场丰收之约——2024绿道丰收节将于9月21日至9月22日在青龙湖三期牧云乡间举行,届时,现场将有趣味农事挑战、丰收游乐园、农田认种认养等互动活动,通过“农业+”体验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进农业、体验农业、感知农业,探寻自然知识,感受自然的生命。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9-02
新华社成都8月29日电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与会嘉宾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这一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画卷。  与会嘉宾认为,媒体是展示发展成果的窗口,也是促进务实合作的纽带,应共同讲好各方合作共赢的故事,担起促进务实发展的责任,深入报道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对世界作出的积极贡献。共同应对信息技术对媒体的挑战,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媒体数智赋能。共同深化媒体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各国历史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促进民众相知相亲。  本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来自76个国家191家媒体的200多位负责人和编辑记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与会。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论坛期间举办了“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三届理事会议。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8-30
(文涵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文/图)“今年猕猴桃溃疡病控制有效,发病率低于0.5%。”恰逢猕猴桃采收季,8月23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重要果树溃疡病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关键防控技术示范现场会在都江堰市举行。会议以重要果树溃疡病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为主线,带领与会专家、学者走进都江堰市天马镇猕猴桃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学习优秀技术,同时邀请行业专家介绍溃疡病绿色高效防控技术要点。示范区种植的猕猴桃  据统计,2023年四川猕猴桃种植面积约为75万亩,收获面积68万亩,总产量约53万吨,面积和产量仅次于陕西省,位居全国第二。其中红肉猕猴桃占全省猕猴桃总面积的61%。近年来,受溃疡病、极端天气、技术制约等影响,我省猕猴桃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溃疡病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猕猴桃产业的共同难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龚国淑介绍,猕猴桃的生长区域和品种特性极大影响了种植的情况。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各地型区域间生态气候差异大,加之红肉猕猴桃抗病性差,溃疡病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规律和防治措施也不相同。  在天马镇猕猴桃示范区果美滋家庭农场里,猕猴桃溃疡病高效防控技术的运用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目之所及,枝干壮实,叶片无病斑,实为猕猴桃种植的典范。”龚国淑分享道。  现场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重点提到的猕猴桃溃疡病“两前两后”高效防控技术让大家称赞不已。据了解,该项技术聚焦春季和秋季两个时间节点,引导种植基地喷洒枝干、清理园区,有效解决了四川产区猕猴桃溃疡病“防不了、治不住”的难题,是当前我省猕猴桃种植环节的主推技术。“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恢复产量,猕猴桃的长势更好,而且猕猴桃果实更大、更甜了。”龚国淑告诉记者。  “当前猕猴桃市场消费潜力很大,猕猴桃相关产品也在不断丰富,挑战与机遇并存!”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涂美艳表示,要加强新品种和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着力提升猕猴桃品质,延伸猕猴桃产业链,推动四川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29
 29个“优等生”脱颖而出近半数为“川种”(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8月28日,2024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崇州举行,会上公布了29个综合性状表现优秀的水稻展示品种。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业快速发展,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大批优质、抗病、高品质的新品种快速涌现。水稻品种数量剧增丰富了农民用种选择,但也增加了农民选种用种难度。专家田间鉴评  “如何让真正优秀的品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让老百姓方便地选到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成为新时代种业工作的重大课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张笑晴表示,水稻品种评价展示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据悉,本次展示品种共145个,其中包含 11 个国家核心展示评价品种,134 个长江流域省份及四川省评价展示品种。  品种好不好,田间对比见分晓。“生育期有点迟,但抗倒性比两边的品种好。”“有一点瑕疵,但不失为一个好品种。”……会前,田间鉴评专家组走进位于隆兴镇黎坝村的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对展示品种的生育期、整齐度、抗倒性、丰产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专家田间鉴评意见,包括华浙优210、筑优筑农丝苗在内的 29 个品种获得推介,其中包含品香优秱珍、甬优 4949 等 14 个“川种”。此外,推介品种中,川康优 2115、玉龙优 1611、青香优 19 香等品种曾入选首批《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本次评价品种多为 2级以上优质稻,品质好,产量较高,整体抗性表现较好。”田间鉴评专家组组长、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委会委员钟育海介绍,此次获推品种均为优中选优,将有效促进长江上游水稻品种更新换代。  2019 年起,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构建起7个国家级、28 个省级、35 个市(县)级展示评价基地组成的三级展示评价及安全性监测网络。如今通过展示评价筛选出的宜香优 2115、川单 99、川油 81 等优良品种已成为长江上游当家品种。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审定后品种跟踪评价机制,为种业发展提质增效打下良好基础,切实服务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周孝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29
  (记者 张艳玲)近日,四川省成都简阳市禾丰镇丙灵村的200余亩紫香糯水稻谷穗低垂、颗粒饱满,阵阵稻香沁人心脾。丙灵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兴权每天都要来稻田边走走,查看稻谷长势,拔除田里杂草。  “你看看,每一粒稻谷都是紫黑色的,产出的米也都是紫黑色的。”唐兴权告诉记者,这种紫米很受消费者欢迎,至少可卖到10元一斤,8月底全村将收获优质稻谷15万余斤、加工商品稻米10万余斤,实现经济产值120万余元。收割紫香糯水稻  作为脱贫村的丙灵村是如何与紫稻结缘的呢?时间回溯到2021年7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岁立云下派至丙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岁立云发现,经过脱贫攻坚,村里的路、水、电、气、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但产业仍然是短板。  岁立云了解到院里的水稻研究室培育的紫香糯水稻非常不错,正在寻找示范基地。这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水稻专家几年前在成都平原收集到的一个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属于有色米的一种,俗称紫糯米、血糯米,食味香甜且甜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岁立云的同事们通过恢复种性、除杂复壮、单株优选等措施,并配套成熟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产量已经由原来的500斤/亩左右增加到了800斤/亩,品质也进一步提升,很有市场潜力。  在岁立云的积极争取之下,2021年,丙灵村试种了1.5亩紫香糯水稻,获得成功。此后每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丙灵村已建设繁育制种基地30亩、商品稻生产基地200余亩、商业(管理、展示、营销示范)中心1个。  丙灵村党总支书记杨廷秀率先示范,种植了近两亩紫香糯水稻。她懂电商,去年在网上挂出后供不应求,一亩稻田的产值达到5000元左右,她的成功也点燃了村民种植紫香糯水稻的热情。如今,在丙灵村讲起紫米的好,村民个个都能说上几条。  去年10月,来自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的唐兴权接任丙灵村驻村第一书记,也接过了紫香糯水稻产业发展的重任,并逐渐形成了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统一标准、科学生产;延伸链条、培育品牌。  唐兴权告诉记者,丙灵村注册了“丙灵香”商标,未来要开发多种紫香糯加工商品,将资源、科研和产业发展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将紫香糯水稻产业发展成丙灵村的“金名片”。  初秋的太阳依然火辣辣,热风吹过大地,掀起层层紫色稻浪。在这紫色的丰收大道上,丙灵村正以“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将心中的“紫稻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丰收图景。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8-28
(记者 陈泳 周茜茜 文/图)前段时间全国性的菜价上涨引发广大市民关注。昨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部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发现,随着蔬菜“秋淡季”即将结束,供给逐渐增加,目前菜价已开始回落,预计不久将趋于正常。“近段时间蔬菜价格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面对市民的担心,成都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季节更替和蔬菜上市时间等因素,每年的8月是蔬菜的“秋淡季”,这个时期,一些夏季蔬菜已经过季,而冬季蔬菜还未大量上市,因而市场上蔬菜品种和数量相对有限,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蔬菜价格短期内上涨的现象。“前期暴雨天气对蔬菜种植的影响已明显减弱,蔬菜的‘秋淡季’也即将结束,市民大可不必太担心。”成都农贸市场蔬菜量大品优记者昨日走进红星农贸市场、皇花农产品蔬菜批发中心以及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走访询问多家商户的蔬菜价格后发现,大部分蔬菜价格的确开始回落,有的已趋于正常价格区间。“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菜都多起来了,除西红柿以外,黄瓜、花菜、苦瓜、菠菜等80%的蔬菜价格开始降价,慢慢回到涨价之前的价格了。”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邓先生表示。“比如之前涨价最厉害的小葱,前几天还是六七元一斤,今天只卖5元了,明后天价格可能还要降。”皇花农产品蔬菜批发中心的商户饶先生同样向记者表示。“赶紧把这一片采收了,今天就要送到批发市场。”在彭州市九尺镇的一个蔬菜基地,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会长陈孝建正指挥着农户按订单采摘黄瓜。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黄瓜的田边价都要2.5元/斤,比去年同期涨了六七毛钱,现在已经到2元以下了。“目前我们彭州市在地蔬菜有各种瓜类和豆类蔬菜,比如黄瓜、苦瓜、丝瓜、豇豆、四季豆等,预计近期将有白菜、莴笋、莲花白等近10万吨蔬菜上市。”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8-2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张雪)8月22日,成都市成本调查监审局党支部一行来到彭州市九尺镇天宝村,结合天宝村村情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天宝村党支部培训室内,成都市成本调查监审局党支部书记王旭为大家上了一堂党课。他从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天宝村实际情况,为村民讲授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彭州蔬菜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你知道你填写的农本数据是如何反馈给国家的吗?”“如何自查自纠水稻成本数据的真实性?”随后,“农本知识小课堂”的主讲人赵晓雷,以“如何做好农本调查数据搜集”为主题,为来自基层的农调户们系统讲解了农本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国内蔬菜价格上涨,后期蔬菜还会涨价吗?村民如何应对?面对一系列百姓关心的话题,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价格研究所所长夏勇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堂关于《蔬菜价格走势分析》的讲座。从全国蔬菜价格宏观发展,到彭州蔬菜产业现状,他一一进行专业分析,并指导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接着,农调户李朝斌分享了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心得。  骄阳似火,在天宝村社区卫生院旁边的院门前,两棵大树并肩而立,枝繁叶茂。绿荫之下,20多位党员、村民围坐在一起读党报。党员赵泽坤将服务“三农”的专业党报——《四川农村日报》送到村民手中,并为大家读报,引导热爱阅读、关心产业发展的村民了解最新“三农”政策。  当天的主题党日活动中,来自成都市农本调查局、彭州市发改局的工作人员还为天宝村村民赠送了30袋新型有机复合肥料,并讲解了复合肥料的具体使用方法。名词解释  农调户是指参与农业调查的农户,他们负责记录和报告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如种植面积、产量、成本等,以供相关部门、机构进行农业统计和分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28
  (记者 胡燕俊)8月中旬,伴随着一抹甜蜜浓郁的香气,来自四川简阳的晚白桃给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美食盛宴。  “这个桃软硬适中,汁水和香气都很足。”刚下班的北京市民王女士尝了一口说道。此次简阳晚白桃进京品鉴及推介会特意准备了常温、冰镇、带皮三种状态的简阳晚白桃,不同状态呈现出不同的口感与风味,“甜蜜可口、软嫩多汁、桃味浓郁”是到场的嘉宾们对于简阳晚白桃的普遍评价。  交流环节,嘉宾们纷纷为简阳桃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他们一致认为,进一步推动简阳桃产业发展应该先从打造简阳晚白桃地标名品入手。简阳晚白桃具备品质优异、简阳独有、错峰晚熟的三重优势,重点围绕简阳晚白桃来打响市场知名度,将有机会造就新的桃界顶流名品。现场多位有果品经销业务的企业嘉宾对简阳晚白桃的市场前景持积极态度,表示出与简阳方面的合作意愿。  据介绍,简阳生态优、区位佳,为四川水果主产地,全省“10+3”产业体系桃主产区,全省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强县。简阳桃种植历史悠久,种类多,品种全,以鲜食水蜜桃品种为主,现有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量13.96万吨,产值8.38亿元,其面积、产值占水果总量30%以上,为简阳第一大宗水果。  一方水土出一方特产。作为四川省简阳市特有水蜜桃品种,简阳晚白桃的适应性极强,抗旱、耐瘠薄,丰产性和稳产性好。而且在8月上中旬成熟,此时市场上优质桃极少,竞争力强。简阳晚白桃成熟后平均果重250g,最大果重600g,可溶性固形物14.5%,每100g果汁含总糖12.2g。整齐度高、香甜可口、软溶质、多汁化渣、风味浓郁,以“早结、丰产、晚熟、果大、质优”著称。2010年,简阳晚白桃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来,简阳市不断调优桃品种结构,桃主推品种达40余个,桃产形多样,平坝、浅丘、深丘交错分布,不同海拔高度调节成熟期,使同一品种梯度成熟。由于中、晚熟品种结构合理及海拔立体气候差异,简阳的桃从5月中旬至9月底分段成熟,应市期长达5个多月。  为加快推动简阳晚白桃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简阳市以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为支点,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先后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新建桃产业品比园、桃产业冷链物流设施,构建桃产业供应链体系,改造提升道路、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基础设施,搭建桃产业电商销售体系,打造桃产业消费场景等,项目已带动当地农户每年增收500余万元,桃产业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比重由40%提高到56%。简阳晚白桃已成为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亮丽城市名片。  在现场还能看到成都邮政分公司自有品牌“熊猫邮局”与“蓉城U选”联名搭建的产品展示区,其中“蓉城U选”围绕成都特色产业区打造“一县多品”基地项目,落实产品挖掘和基地建设,专注于甄选成都本地独具特色农产品。本次活动,“蓉城U选”结合简阳晚白桃隆重推出“喜桃-love”礼盒并带来多款川味农特产品。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8-27
谭怡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村里的钱用在哪里了?怎么用的?“村财管家”小程序直接回答了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了解到,作为成都市首批试点单位,自去年启用“村财管家”小程序以来,该镇已成功处理了4608笔村级资金报账审批业务,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那么,“村财管家”究竟有何“神通”呢?山泉镇龙泉湖村村民王勇轻轻滑动手机屏幕,上个月的村财务收支明细便一目了然:飞龙湖停车场的租金收入5500元,花果村入户道路整治的支出 33460 元……“村财管家”小程序里,线上单据填写、审核、支付以及财务公开等功能一应俱全,村民可以随时查询资金使用情况,工作人员也能在线完成资金审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开这款小程序,“报账审批”“财务公开”“投诉举报”“金融服务”等基本功能板块清晰呈现。  在“财务公开”板块,小程序把集体“家底”亮在平台上,村民可实时查询村(社区)资金使用明细、债权债务、重大事项等财务公开情况,对村级财务管理、项目建设、惠农惠民政策落实等存疑问题进行问询,让村级财务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为广大群众交上了一本“明白账”。  “投诉举报”板块更是提供了线上信息举报和电话举报两种方式,涵盖了纪检监察机关和部门的举报渠道。这一便利措施极大地提升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让小微权力的“任性”空间无处遁形,切实守护好了村集体的“钱袋子”。  此外,小程序的系统安全性也堪称“可靠可查”。据山泉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小程序是成都市村级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子系统,已经通过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三级等保认证。它与银行之间通过VPN+国密SM4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了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龙泉湖村党总支书记李登云也分享了他的使用体验:“以前报账审批需要频繁跑路,手续繁琐且流程冗长,还不够公开透明。但自从使用了这款小程序后,业务办理变得高效便捷多了,财务管理也更加规范透明了!”  目前,山泉镇已经全面启用了“村财管家”小程序,村民干部们踊跃使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27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要完善民宿的功能配置,让客人有更好的体验感。”近日,在成都市大邑县鹤鸣镇大坪村的鹤顶生态观光农庄,农庄老板杨万君正安排工人对农庄民宿进行提升改建。  作为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杨万君曾前往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深造。由于早前结下的缘分,今年8月初,杨万君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到大坪村开展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现状产业发展遇瓶颈  据了解,大坪村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壤肥沃,非常适合金蜜李和青梅等水果的种植。多年来,村民们依托这一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水果产业,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民宿业的兴起。  “每到李花和梅花盛开的季节,游客们纷至沓来,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大坪村始终坚持一产带动三产的发展模式,金蜜李已成为我们的金字招牌。”杨万君自豪地介绍,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金蜜李的价格翻了几番,农户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而依托这些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和民宿业也蓬勃发展,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大坪村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水果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农户收入难以稳定;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和民宿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缺乏统一规划和品牌打造,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此外,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文旅融合中的独特作用。建议农文旅融合发展  为更深入地探讨大坪村的未来发展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队还与西安交通大学实践团队在大坪村村委会举行了联合座谈。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队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快构建大坪村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平台深化“互联网+旅游”融合,拓宽宣传渠道和市场空间;二是推动农家乐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配套设施,打造更多元化的住宿体验;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大坪村的生态经济价值,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四是依托金蜜李和青梅产业优势,创新文旅产业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年轻游客群体;五是加强区域联动和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实践团队则瞄准康养产业,建议大坪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医疗、养生等相关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并开设个性化康养服务,满足当下社会多元化的康养需求,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大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调研活动加深了大邑县与高校的紧密联系,实践团队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大邑县将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科学规划、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27
  (何子蕊)盛夏时节,天府之国万物蓬勃。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马街社区的田长制公示牌旁,一条3.5米宽的柏油路从数百亩绿油油的稻田间穿过、一眼望不到头,“中医农业示范”的巨幅标牌在田间矗立、耀眼夺目,布谷鸟在枝头唱歌、清脆悦耳,稻禾随风起舞、泛起层层碧浪,共同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动人景象。  近年来,郫都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锚定“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以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区,力争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9.5%,达13.79万亩以上,产量增长11%,达6.33万吨以上。郫都区安德天府水源地现代农业园区(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供图)  提质扩面守好“天府良田”  建好“天府粮仓”,必须守护好“天府良田”。  七月的郫都热情似火。在唐昌镇火花村绿道两侧,成片的水蜜桃树、脆李树人见人爱;林盘田野间,一幢幢川西民居错落有致;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处农田复耕现场,机耕道从大田深处延伸开来,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  2023年1月,四川省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首。郫都区迅速行动起来,于同年同月提出,沿新团路建设全长18公里、覆盖面积70.8平方公里的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目的就是以此为抓手,推动守牢建好“天府良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据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区强化党对建好“天府良田”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探索党政示范建设新机制,试点开展分管领导牵头,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等主要负责人主抓,街道(镇)党政主要领导领建、领管粮油、蔬菜示范基地行动,进一步压紧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1193”工作体系,深化“田长制”、健全完善“田长+网格员”巡田制度,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强化源头管控,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的耕地动态监测机制,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扛起耕地保护责任,夯实郫都“天府粮仓”根基。  聚焦“把饭碗牢牢端在老百姓自己手上”,确保有田种,把苗木腾退作为夯实“天府粮仓”稳产根基“牛鼻子”。建立健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控和撂荒地动态清零机制,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战,推动“天府良田”提质扩面。制定《劣质低效花卉苗木腾退五年行动计划》,按照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两侧500米范围应退尽退原则“挂图作战”,建立低效花卉苗木腾退工作追责制度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落实,全区计划腾退面积1.29万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签约腾退低效苗木8700亩,完成任务72%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郫都区创新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制定《农田提质改造实施细则》,多元投入开展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新机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比如,在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探索试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新办法,有效破解建设标准、使用需求和管护责任脱节问题。今年,郫都区将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目前全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超过18.93万亩。  多元参与确保“地有人种”  2024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高度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明确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郫都区对此有着深刻体会。  郫都区强化生产组织探索创新,支持村集体领办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友爱镇试点注册成立“成都市丰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分步推进土地规模连片“代耕代种”和“全程托管”服务,推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之间建立起长效利益链接机制,村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进入合作社,按照产出净得六成粮食;也可以把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经营,按照每年1000斤稻谷市价收取租金。无论哪种方式,村民还都可优先到合作社务工赚钱。如今,该合作社各种农机设备一应俱全,曾经荒废的苗木基地在合作社耕耘下已变身为成片绿色稻田,透露出勃勃生机。  杨艳霞是郫都区裕民家庭农场的“二当家”,2018年与对农机情有独钟的丈夫一道,开始了粮食大面积承包经营。“不是谁都能种得好粮的,要靠种粮赚钱更不容易!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在杂草里面找稻谷,去年小麦亩产达到960斤、稻谷亩产1440斤。”杨艳霞说,目前农场已有30多台农机,承包了近千亩农田,农忙时要请20多名村民帮忙,除去种植成本后,一年收入可达40多万元。  裕民家庭农场的成长,得益于郫都区聚焦破解“谁来种地”问题,强化生产主体外引内培,推动构建多元参与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据介绍,近年来,郫都区围绕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梳理“三图一表”,探索构建起“一个区中心+6个片区服务站+103名村(社区)协办员”的“1+6+103”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注重围绕“耕种防收”全过程,补齐配套服务设施短板,比如,在德源东林村启动1440平方米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等。  与此同时,根据生产主体特点统筹谋划,布局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连片规模经营。探索构建5个市级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1个市级万亩环城生态公园郫都段粮食产业带、10个区级千亩粮经复合生产区及林下种植示范片、N个百亩粮食生产示范点的“5+1+10+N”天府粮仓布局。在汉姜片区新布局1000亩稻蒜轮作基地,在棋广片区打造1500亩生菜韭黄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柏木河片区建设2000亩粮经复合种植核心基地,在红专安宁片区建设1000亩家庭农场有机蔬菜核心基地。  在此基础上,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组建社会化服务联盟等形式,培育壮大一批“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主体。大力推动安德、唐昌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为核心跨街镇组建社会化经营主体联盟,连片推动粮油、蔬菜基地建设。  今年以来,郫都区先后梳理区内外生产主体298家,引进经营主体23家,促成规模流转2300余亩。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4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28家、家庭农场193家。全区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逐步构建形成。  改革聚力推动“藏粮于技”  7月22日,郫都金田种苗基地内彩旗飘扬,数十个种业大棚整齐列队。“蜀香2号”“海迈3000”等140多个品种辣椒挤满了枝头,“金粉30号冬瓜”“1292丝瓜”等累累硕果把棚架压弯了腰。  “这是欧洲报春、丹妮莎,这是柳叶马鞭草……”在占地1.5万平方米的花卉大棚里,成都金田种苗公司总经理助理余桃姣介绍,现在大棚技术和智能化水平很高,整个生产现场只有3人管理,公司种苗年产值最高时达到1.5亿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手段,也是必由之路。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郫都区坚持系统观念,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郫都特色的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郫都区聚焦破解“土地如何种”难题,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做实农业“活权”大文章。创新实施城乡功能、产业、文化、要素、治理融合“五大工程”,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加快建设共富共美“锦绣郫都”。  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创“院士科技小院”、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中国优农协会郫都工作站等。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以提升现代种业质效为突破,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攻坚行动,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村园联动”培育新兴产业,有效破解农业“卡脖子”难题。  目前,全区已成功实施生菜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德源大蒜品种提纯等一批项目;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孕育出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品牌价值高达660亿元;启动汉姜、安宁等3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建设100亩无人农场示范区;加快中国川菜产业城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力争今年新引进龙头企业5家,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  “藏粮于技”离不开人才引育。郫都区以项目聚人才、以培训带人才,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专家库、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等人才科技平台,创新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2023年10月,郫都区农业产业协会成立,已集聚产供销全过程会员单位57家。全区累计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8900余人、农业职业经理人791名,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405场次,培训13万余人次。  提高政策含“金”量,对于建好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至关重要。今年3月25日,制定印发《成都市郫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从八个方面出台28条激励政策。比如,按照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标准,支持主导产业持续发展,每年郫都区给予最高300元/亩补贴;鼓励乡村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对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的主体最高给予400万元区级配套建设资金。  正是一年好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新时代的郫都,处处呈现出万众一心齐奋进、瓜果满园粮满仓的万千气象。
天府观察网 | 分享: 2024-08-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