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世平 记者 洪瑜 文/图 生态要保护,民生要稳住,如何实现生态修复与渔民增收双赢,确保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近日,记者从青神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县探索出让渔民变产业工人、渔民变护渔员、引导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参加社会保险等方式,让昔日的渔民“走上岸、立住脚”。 据介绍,岷江青神段全长40公里,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重要“战场”之一。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出台以后,青神境内岷江干流及支流开始实施禁捕。许建在车间工作。多元化服务让老渔民有了新岗位“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施行以后,就没有捕鱼了。人社局的工作人员给我讲了政策,还帮我联系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现在我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元的工资,工作稳定。”在青神神力机械有限公司,工人许建正在熟练操作机器。两年前,他还是西龙镇有名的捕鱼能手。“我家里祖辈就是以捕鱼为生,从2004年我就继承了这个手艺开始捕鱼。”许建回忆说。 据介绍,自2020年1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后,青神县出台《青神县禁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退捕渔民就业创业动态管理台账”,动态掌握退捕渔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掌握技能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帮扶。 当时年近40岁的许建不会其他技能,只能待业在家。“在人社局帮助下,我才转了行。”许建说,跟以前相比,他对现在的工作更满意。 “以前总想着怎么捕鱼,现在变成了思考怎么保护鱼。”家住罗波乡龙泉村的退捕渔民杨建强也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到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也很自豪!”自退捕以来,杨建强担任护渔巡河员已两年时间,现在的他每天都要定时定点进行巡河工作,劝阻非法捕捞行为。长久在水上的生活,让他对这片水域有着深深的感情。如今,保护生态环境成了他的工作,此外,每月还能领取1300多元补助,家庭生活也有了保障。 据介绍,截至目前,青神共开发40个护渔巡河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19名就业困难渔民;组织40余家企业,提供用工岗位300余个,全县131名劳动年龄内有就业需要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政策加持退捕渔民生活有保障 为确保退捕渔民安心上岸,保障退出劳动市场的退捕渔民基本生活,青神县全面梳理退捕渔民社会保险政策,及时告知退捕渔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缴费时间、缴费流程,引导符合参保条件的持证退捕渔民自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扎实细致做好持证退捕渔民的应保尽保工作,确保全县退捕渔民实现全员参保。 今年61岁的赵一平在岷江当了几十年渔民,2021年,他闲了下来,享受着抱孙子、栽花种菜的闲适生活。“以前我们全家靠捕鱼为生,如今不用再捕鱼了,每月还可以按时领到退休金,过上了退休生活。”赵一平说,对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他十分满意。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退捕渔民参保缴费台账,实现数据动态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跟踪摸排未缴费和已缴费未享受缴费补贴的退捕渔民,保障退捕渔民的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对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捕渔民,及时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切实保障老年退捕渔民的基本生活。”青神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养老保险补贴46.25万元。 记者获悉,自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青神县145 艘渔船、1291张渔网等捕鱼工具已有序报废拆解。青神县通过开发岗位、职业培训、落实养老保险补助等方式,对退捕渔民进行安置,确保退捕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