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陶广汉 王新 记者 常艰)近日,在水利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2024年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立了2024年全国22个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县(市、区)名单,眉山市东坡区名列其中,成为四川省两个入选试点区(县)之一。据悉,近年来东坡区作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县,统筹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截至2022年,东坡区顺利完成65.54万亩耕地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且区内大、中型灌区正在实施现代化改造。成熟的用水管理和工程管护体制,完善的灌区各级渠系工程状况,丰富的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等,为东坡区开展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创造了前提条件。东坡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抓住此次机遇,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权交易市场,激发农业节水内生动力,注重从政策宣传、改革机制、交易制度、水利设施四方面着手,完成计量设施建设,进一步将用水权细分到用水小组、用水大户,健全完善交易、监管等制度办法,创新用水权交易类型,探索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后收储节余水量计划完成500万立方米,农业节余水量通过跨用途交易向企业转让,灌溉用水户之间交易计划完成170宗,水权质押等交易类型,部署应用全国水权交易系统,确保水权交易、权证管理通过交易系统达到100%。经过改革中的不断探索实践,确保取得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的扎实成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罗珑 王新 (图片由眉山市东坡区水利局提供)  4月上旬,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育秧田里的秧苗长势良好、绿意盎然,田野里渠系纵横、水流潺潺,不断为周边数千亩高标准农田输送充沛的农业灌溉用水。  “面对前年和去年的夏季旱情,这片高标准农田的水稻亩均单产超过1400斤!”永丰村一位村干部说,这份沉甸甸的收成,除了源自现代化的“耕、种、管、收”,还得益于灌溉用水的保障。  2021年,东坡区入选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3年多来,当地紧抓试点机遇,围绕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渠系、水美新村四大板块,扎实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眉山市东坡水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近日,在东坡区崇礼镇“蟆颐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工程车等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加紧进行混凝土边坡浇筑施工,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0844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整治引水渠、中干渠及16条支渠,总长37.42千米,将为7万余亩农田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用水保障。  东坡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以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着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大力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蟆颐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正是近年来东坡区扎实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在健全水库和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方面,东坡区深化水库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建成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通过创建“专业化管理+物业化养护”相结合的管养新模式,对全区小型水库绿化、水面清洁、设备养护等进行物业式清单管理。  2021年—2023年,东坡区小型水库维修养护总投资1091.51万元,主要对全区小型水库开展主体工程维修养护、观测设施维修养护、库区水面清洁、闸门维修养护、启闭机维修养护等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资金到位率100%、完成率100%。  东坡区相关水利工作经验、成效受到关注。2023年4月,水利部公布了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名单,东坡区入选,并作为试点县(区)代表在水利部召开的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补齐农村供水短板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2021年—2023年,东坡区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管理、完善机制,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原则,补齐工程建设短板,压实各级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责任,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以前,我们村喝的是井水,现在喝上了源自青衣江的自来水。”近日,东坡区三苏镇济光村村民董晓梅说。  济光村紧邻东坡水厂,是“引青入东”工程建成后的直接受益者。作为市、区两级民生工程,“引青入东”一期工程于2020年12月底完工,二期工程于2022年1月全部建成。据东坡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工程建成东坡水厂至甘眉工业园区段和南北环线3条主供水管,水厂新增供水规模5万立方米,并取缔原有8座农村供水集中站,岷江以西46万名农村群众真正实现从“吃上水”到“吃好水”。  据了解,通过乡村水务建设,东坡区瞄准高效高质生产、智能化检测管理、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大力实施农村供水管网建设、自来水入户安装工程,补齐农村供水短板。与2020年相比,2023年东坡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89.92%提升至96.6%,农村规模化供水率由95.55%提升至99.5%,出厂水水质合格率由75%提升至100%。  东坡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以规划为龙头,按照“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持续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水利支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  4月17日,一场春雨过后,洪雅县漫山遍野的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茶农们正抢抓时节,忙着采茶、制茶。  此时,余坪镇桐梓村10组的郑氏茶厂门口热闹非凡,刚从山上采完茶的茶农们纷至沓来,背着大大小小装满鲜嫩茶芽的背篓正等着称重,不一会儿,门口便排起了十几米长的队伍。旁边桌子上,摆放着一摞摞崭新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现金收购款。洪雅农商银行为茶农提供“零钱包”兑换金融服务。受访者供图  “我们早上3点就起床,要一直采到下午5点,辛苦是辛苦,但是看到这些‘新票子’,啥辛苦都值了!”说完,茶农李大姐笑眯眯地向记者展示刚收到的1368元卖茶款。  茶厂郑老板接着说:“村上采茶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妇女,大部分都不会手机支付,卖茶叶就要实实在在的现钱,以往每天至少有2万元的现金缺口,让我愁得呀……还好,洪雅农商银行为我备足了各种面额的崭新现金,现在再也不担心缺钱了!”  近年来,洪雅县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是洪雅县的支柱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干茶3.8万吨,年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享有“中国最佳生态茶园”的美誉。  受山区条件、传统交易习惯的影响,洪雅县茶叶交易中现金交易额占比达到七成,每年3至5月是茶叶收购旺季,现金需求达到2亿元,其中小面额人民币的需求量超过5000万元。为保障茶叶交易现金需求,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积极行动,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开展“现金服务上茶山”专项行动。  该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四项措施:首先是开展全面摸排收集现金需求。指导金融机构通过走访、电话、在社区群发布公告等方式,主动对接茶叶经营主体500余家,充分收集现金需求情况。其次是突出重点保障。将中山镇前锋村、止戈镇青杠坪村等30余个区域作为茶叶交易现金重点保障区,针对其大量使用小面额现金支付的特点,指导属地银行按照“只多不少”的原则备足现金。再次是设立茶农取现“绿色通道”,开展“小面额快速预约”“残损人民币兑换”等服务,有力保障茶叶交易的现金需求,提升交易效率。最后,深入开展“点钞服务下乡”“零钱包下乡”等活动。在茶叶交易集中区为茶农提供点钞机具,开展零钱包现场兑换等服务,及时满足茶农用现需求,确保茶农收到放心钱、安全钱。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洪雅县已累计投放茶叶交易现金约1.6亿元,其中小面额新钞投放超4000万元,发放‘零钱包’600余个,有效解决了茶叶收购缺‘钱’的问题。这场现金‘及时雨’,让茶农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致富茶’。下一步,我们还将主动靠前发力做好金融服务,积极帮助茶农、茶企提高支付便利性、拓宽融资渠道,助力洪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4
“农忙到果园,家中有花园,出门是公园,生活有菜园,这是我们新时代新生活的新常态!”在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谈及现在的生活,桔鄉园小区的居民黄林容如是说。航拍桔鄉园小区4月22日,沿着平坦宽阔的乡村道路,记者来到桔鄉园小区,黄林容口中的场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在这个汇聚了该镇4个村(社区)153户531人的安置小区,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错落有致,每家每户庭院里栽满了观赏柑橘、茶花、玫瑰、兰花、多肉等绿植,一年四季都弥漫着香气。小区中庭是由160块、每块20平方米的菜地组成的一片共享菜园,在住户们的辛勤劳作下,莴笋、莲花白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除此之外,民俗广场、便民超市、共享农具房、污水处理站等公共设施在这个小区里一应俱全,以满足小区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不仅如此,该小区还按照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思路,成立了小区党支部,牵头组织居民推选院落长;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负责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引导小区不定时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孝老敬亲、示范评选活动。“住在这里,既安心又舒适。”小区居民评价道。龙滩社区里的共享菜园在丹棱乡村,“四园”妆点、美丽宜居的桔鄉园小区不是个例。为推动乡村管理和服务水平,丹棱县四措并举,全域实施农村村容村貌治理,让曾经“杂乱堆”的乡村成为如今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开展庭院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推广“两定三勤四看五好”,引导村民养成定时打扫、定点摆放;勤洗、勤扫、勤捡;看厨房、看卧室、看厕所、看圈舍是否干净;垃圾分好、物品摆好、衣物叠好、柴草堆好、畜禽圈好的良好生活习惯。龙滩社区桔鄉园小区规范户外广告,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不规范户外广告清理行动,重点清理违建广告牌、墙体商业广告、小广告等。结合“五大创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工作,统一设计制作展示丹棱本土文化元素的特色户外广告设施,让广大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丹棱,房前屋后满是鲜花和果树的民居随处可见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推广“绿色基地+绿色村庄+绿色庭院”建设模式,积极引导村民植树建园,保护修复湿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提升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水平。开展农房风貌整治,高度重视农房彩钢棚整治工作,主要以“拆除、改造、管控、提升”为抓手,全力、全域开展整治行动。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农房”监管平台,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优化更新农房设计通用图集,让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经验走向全国。(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程欢悦 罗俊涵)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3
(陶广汉 唐新 记者 常艰)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坛罐山的湿地公园建设施工现场看见,挖掘机正在进行着场地平整作业,工人们分别忙着道路铺设、植树绿化、修建廊道……“工程现已进入扫尾阶段,近期即可全面竣工。”眉山市东坡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坛罐山湿地公园建设工程,紧邻坛罐山陶瓷文旅小镇和坛罐山考古遗址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2.79万平方米,与环绕周边的东醴泉河上下游岸坡整治工程相连,经过生态岸线综合治理,共同构成长约8.8公里的生态绿道环线。坛罐山湿地公园(唐新 摄)据悉,坛罐山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于2022年开始动工,截至目前,工程已进入全面竣工扫尾阶段,整治后的醴泉河景象一片生机盎然。“过去这段河淤积堵塞,垃圾随处可见,不仅水质受到污染,而且洪水季节还容易出现水灾。得益于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如今河里水清长流,护坡上全部种草绿化,岸上还配套新建了偏远乡村少见的湿地公园。”家住坛罐山湿地公园附近的滴水村村民李建梅感叹道,湿地公园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既为文旅活动开展提供了很好空间,又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一大亮点。坛罐山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只是东坡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内容之一。据介绍,东坡区自2022年入选全国第三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以来,按照试点项目建设的布局和标准要求,规划实施范围为东、西醴泉河及其支流秦家河、马堰河、梁河等流域,涉及多悦、尚义、太和、秦家4个镇辖区,以醴泉河为载体,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从水系连通、岸坡整治、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河湖管护等多领域全面发力,综合治理醴泉河河长40公里,新增和恢复生态岸线36.51公里,新增水面面积20万平方米,恢复河漫滩地15万平方米,形成了“河湖畅、流水清、沿岸美”的全新生态水系。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的大力实施,为东坡区补齐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增强河道防洪减灾能力,促进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提升农村地区水安全保障和防污控源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安全、河畅、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民悦的生态水系建设目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3
(郭侨 刘润红 记者 常艰) “恭喜,种植户吕玉彬的水晶樱桃获得了2024年‘怀仁樱桃王’。”4月19日,在仁寿县2024年文化列车乡间行暨怀仁街道第五届樱桃文化推广活动上,由怀仁街道主办的樱桃果王比赛在吊庆社区樱桃文化广场举行,共吸引来自当地20名樱桃种植户参加。“能够获得第一名心里非常高兴,对于种好樱桃信心更足了。”种植户吕玉彬介绍说,他家种植了12亩樱桃,有4个品种,包括水晶、脆皮、紫花、白花樱桃。最贵的时候每斤能卖40元左右,平均每亩有近万元的收益。樱桃熟啦  (汪姝贝 摄)万绿丛中点点红,玲珑樱桃掩映中。当天,走进千亩樱桃基地,枝梢间连成串的红润果实在茂密的树叶掩映下,散发出诱人果香,在阳光照射下,一颗颗樱桃晶莹剔透。果园里,三五结对的游客们都沉浸在摘樱桃、吃樱桃的乐趣中。据悉,樱桃基地以吊庆社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钢铁社区、三圣社区,樱桃种植面积4000余亩,有白花、水晶、紫花等20多个樱桃品种。每年樱桃采摘期从4月初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预计总产量250万斤,产值超过5000余万元。2023年,樱桃基地吸引了前来采摘的市民和游客达20万人次。“我们社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樱桃,每年四月是最忙碌的时候。”怀仁街道吊庆社区6组种植户胡海英告诉记者,今年自家的果树长势良好,樱桃喜获丰收,前来收购的商家络绎不绝,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进园采摘。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樱桃成熟之际,除了火热的线下销售,线上直播带货也同步进行中。怀仁街道与城区栖西里商圈共同探索“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通过栖西里商圈直播资源,整合区域内外主播,多号开启现场直播卖樱桃,同时,还支持消费者现场指定种植户采摘。小小樱桃,结出乡村振兴“甜蜜果”。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怀仁街道充分发挥产业、生态、区位的综合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樱桃品质,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了一系列集樱桃采摘、休闲观光、亲子互动、原生态乡村生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持续推动樱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果为媒,以节会友,在此次樱桃文化推广活动期间,怀仁街道更是进一步优化活动内涵和形式,通过举办樱桃王评选、樱桃摄影展、樱桃DIY、栖西里直播助力樱桃销售等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大力营造了全体果农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的节日氛围,真正实现果农增收、产业兴旺、乡村富美。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2
(记者 张蒙)4月14日,青神县瑞峰镇中岩风景名胜区的赏萤季接近尾声,但夜幕降临,山间小道上仍是人头攒动。游客或驻足拍照,或低声交流,陶醉在这片梦幻的光影之中。  “观萤”已经成为眉山一张响亮的文旅名片。近年来,眉山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完善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产品体系,积极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青神县瑞峰镇中岩风景区的萤火虫。李强 摄找准业态融合点生态与经济合作双赢  夜幕降临,萤光开始闪烁起来。“知道青神这边有萤火虫,专门开车带家人过来看。”游客赵倩感叹,沿途竹林、水沟边都能看到萤火虫,“走在路上就像在银河漫步一样。”  萤光闪烁的乡村夜色,不仅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为当地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青神县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发展相关旅游产业。  “我们划设了观赏区域,安排护萤员监测萤火虫状态和环境变化,在观萤点路边设置了告示牌,还有村干部和志愿者每天到现场引导。”青神县瑞峰镇文化旅游宣传干事张世兰表示。  村民则趁着游客纷至沓来的机会搞起民宿、餐饮、特产零售,抢抓一个个乡村经济新增长点。因为观萤多是在夜间,村里还搞起篝火晚会,办起夜市。“很多人看完萤火虫就来逛逛夜市,买点生态腊肉、竹笋、鸡蛋。”农家腊肉店老板刘冬乐呵呵地说,“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特产卖出去,真是好生态带来了好效益。”  将萤火虫与文旅业态相结合,当地还组织开展栽竹、挖笋、萤火虫科普、竹乡写生等各类研学活动。目前全镇共有餐饮、民宿等40余家。“发展观萤以来,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千万元。”张世兰说。东坡马拉松。东坡区委宣传部供图打造多元消费场景赛与城“双向奔赴”  在眉山市东坡区,中国·眉山国际攀岩中心项目正加速建设,2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项目木墙、园林总坪等的施工作业。5月1日至5月5日,眉山将在这里承办代表亚洲少年攀岩运动最高水平的2024亚洲少年攀岩锦标赛和2024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四川眉山站)。  这不是眉山今年迎来的首场大型赛事。今年2月、3月,眉山已接连举办两场全国性马拉松比赛。对眉山而言,国际赛事不仅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体育比赛,还是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具体来看,东坡区半程马拉松赛事特别策划推荐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跑友可凭号码布和身份证免首次门票游玩三苏祠、彭祖山、瓦屋山等热门旅游景点。而在仁寿举行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比赛期间,仁寿县消费总额约2亿元,旅游人数达15.3万人次,旅游收入9253万元。  以国际赛事为城市赋能,眉山正依托时尚运动布局打造消费新场景,如打造“体育+商业+文旅”综合性平台,与运动主题酒店、体育公园、太和公园、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等优质资源协同联动,推出运动体验+周边游定制化精品旅游线路,融运动、旅游、康复、文化、休闲、商贸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一体,黏合、串联产品体验,形成引流、辐射效应。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2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鸭吃螺丝,鹅吃草,鸡吃虫。”走进丹棱县年年丰水果种植家庭农场,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印象。巾帼不让须眉。在丹棱县仁美镇五龙村12组,有一位生于1987年,从资中县嫁过来的能干妇女叫兰敏,不仅是村妇联的妇女代表,而且在当地还是种植水果响当当的人物。兰敏在果园事情还得从早年说起。兰敏本是内江市资中县人,初中毕业之后,在浙江打工期间,结识了老实憨厚,待人诚恳,做事认真的张建波。张建波是丹棱县仁美镇五龙村12组村民,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学的是电子技术专业,毕业之后前往浙江打工,在打工期间结识了情投意合的兰敏。结婚成家之后,把儿子留在家里由父母帮着带孩子,他们又继续外出打工。兰敏在果园摘春梢直到2016年,父母年岁已高,加上小孩需要照顾,尤其是辅导作业,兰敏放弃了在外打工的念头,返乡从事农业生产。虽然“丹棱桔橙”在许多地方都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但当时当地发展柑橘的势头才刚刚起步。原中隆乡黄金村一位果农前往五龙12组准备流转当地村民的荒山荒坡,种植“丹棱桔橙”。恰好兰敏就有土地在这位果农想要承包的地方。“他们那么远的都来承包种果,还不如我也来承包。”一个念头在兰敏头脑中闪过。她马上打电话征求远在浙江打工的老公的意见,可老公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随便你。显然是遭泼了一瓢冷水。兰敏又征求公公婆婆的意见,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不支持。兰敏、张建波夫妇“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兰敏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决定与外来的果农一起去与当地的村民协商,共同租下了一片土地,其中兰敏就有40亩,由于是荒坡,租金每亩每年只400-430元,她用在外打工挣回的第一桶金租下了这片土地。请人垦荒、筑路、翻土,当年以每株12元的价格购买小指粗的爱媛、春见小树苗栽下,直到2021年才初见成效,当年收入了几万元钱,2022年就收入了20多万元,2023年又收入20多万元。高级农艺师邱学清指导春管“在外打工一年,总收入还不到20万元,除去生活开支,来回车费,还不如在家种果树?”2022年,兰敏在家的种果收入超过20多万元之后,让在外打工的张建波,终于下定决心回来了。生于1982年的张建波,回来之后,一家人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又把在外打工挣的钱用来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驱虫灯,水肥一体化灌溉管,打农药的输送管,用现代化的设施,尽量减轻劳动强度,又于2023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了“年年丰水果种植农场”。太阳能驱虫灯兰敏的果园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一个老农技工作者,年近七旬的高级农艺师邱学清。兰敏结缘邱学清,还是2021年的事。当年,兰敏作为新型农民,参加由县人社局举办的新型农民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班。连续听了邱老师十天课之后,她鼓起勇气,在下课休息的间隙找到邱老师,小声地问了一句:“放学后,您可不可以到我的果园里去实地看一下?”“可以呀!”快人快语的邱学清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管放学后,邱老师就来到兰敏的果园。他走完果园,几乎观察了每一株树,对兰敏说:“管理水平中等,修剪无章法,乱!”随后找来剪子亲自示范修剪,兰敏一看,脑洞大开。“邱老师,我要聘请您当我农场顾问!”兰敏这次大胆地提出了这个要求。邱老师笑了笑,答应了学生的请求。从此,年年丰水果种植农场,在邱老师的指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一年一个样。到了2024年3月,邱老师又建议兰敏把果园的一部分大路品种爱媛、春见改换为最新引进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为了减少损失,今年改换了1200株,等投产之后,再改换余下的果树。张建波说,他在外面打工的时候,结识了许多做外贸的朋友,如果柑橘的“红海市场”不行了,他还可以通过朋友开发“蓝海市场”,只要有优质的货源,肯定就不愁销路。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近日,位于青神县西龙镇金花村的沟儿边家庭农场十分热闹。采摘桑葚、垂钓小龙虾、赏花品茗……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田园乐趣。“带家人一起来放松心情的。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简直不要太舒服!” 来自夹江县的游客雨成表示,沟儿边家庭农场既能垂钓也能采摘,体验感十足。沟儿边家庭农场占地100余亩,是西龙镇金花村集体经济产业之一。村集体依托农村自然风貌,通过盘活撂荒地,整合村级资源,打造了集垂钓、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体验项目。吃农家饭、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该农场现已成为近郊游的新兴之选。每年三月底开业,今年来,日均接待游客约300人次,周末节假日可接待游客超千余人次,其中大部分来自眉山和乐山等周边区域。近年来,青神县抢抓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休闲资源,积极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构建集观赏、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拓宽了渠道,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陈甜 唐沁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卿萱 记者 常艰)“‘青小果榨菜’采用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制作工艺,口感鲜脆爽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就餐的不二之选……”近日,在青神县白果乡村史馆内,30名村民正在参加一场以“凝心共聚力 赋能促发展”为主题的助农增收技能培训。据悉,“青小果榨菜”是青神县白果乡社工站为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而自主研发的一款零添加、纯天然特色美食。此次技能培训以赋能提升、帮销促产为目标,不仅传授了调料配制、制作技巧、榨菜保存等关键技术,还围绕“青小果榨菜”的特色,普及了销售渠道、传授了销售技巧。“通过这次技能培训,我掌握了‘青小果榨菜’的制作技术。”参加活动的白果乡村民表示,通过参加培训,他们灵活就业的机会更多了,增收渠道更宽了。用技能“小培训”帮助劳动力实现增收致富“大产业”,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下一步,青神县白果乡将以省—县—乡“三级联动”共建机制为抓手,不断扩宽“青小果榨菜”的销售渠道,持续推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9
(唐巾 记者 常艰)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基,粮油储存则是粮食安全的一大保障。去年9月27日,眉山市洪雅县粮油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建设进展如何?4月16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项目现场(唐巾 摄)在洪雅县粮油仓储设施建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该项目质检楼主体已经完工,工人们在塔吊的配合下,正在进行外墙装饰和平整“提升塔”地面,现场焊接声、切割声、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约17亩,浅圆仓项目共有6个仓间,仓容量达3万吨。”据洪雅县双天粮油储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介绍,现阶段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计划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用。据介绍,洪雅县粮油仓储项目建成后,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下,浅圆仓占地面积小、存储量大,成型后整体性、气密性较好,利于粮食储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粮食仓容量和库存规模,守护全县粮食安全,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霞)近段时间,眉山市洪雅县和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在叉车的配合下将一箱箱打包好的藤椒油、花椒油产品搬运至卡车上准备发货。  “2017年12月,我们有了第一单外贸出口。从2018年开始,公司外贸工作整体拉上正轨。”该公司外贸业务经理夏大雨介绍,今年外贸出口再度迎来“开门红”,前两月销售额已达1200万元,其中外贸订单占50%。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藤椒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公司。多年来,依托洪雅良好的藤椒资源优势,该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并牵头制定产品国际标准。其自主研发的藤椒油低温萃取生产设备和工艺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该公司生产的“麻香嘴”品牌藤椒油、花椒油等系列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贸易业务也不断扩张。目前,“麻香嘴”品牌产品已远销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我们跟海外的联系更加密切,还将在一些国家建立餐饮店,将洪雅藤椒更好推向国际舞台。”夏大雨表示,“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力争今年底整体达到6000万元销售额,其中外贸订单争取突破3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洪雅县藤椒种植面积约3.5万亩,年产鲜藤椒约1.5万吨,年综合产值达8亿元,全县从事藤椒加工生产的规上企业有7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每年3—4月,是青神萤火虫最活跃的时期。今年观萤季,青神萤火虫在各大平台“火”出圈。各地游客纷纷前往观萤,为当地夜经济注入新活力。萤光闪烁,乡村夜色增魅力“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近日,青神的乡村夜晚,因为萤光闪烁而变得格外迷人。原本宁静的乡村,如今成为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目的地。每当夜幕降临,萤火虫就开始闪烁起来,如同点点繁星,在夜色中翩翩起舞,形成一片梦幻景象。“我们知道青神这边有萤火虫,专门开车带家人过来看,沿途竹林边,水沟边有很多的萤火虫,就像在太空银河漫步一样。”游客赵倩十分兴奋。这片萤光闪烁的乡村夜色,不仅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为当地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夜经济兴起,乡村发展添动力“距离成都仅1.5小时车程的青神,已经被川A大军攻陷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这句笑谈,不仅仅是对观萤热度的调侃,也是青神县进入成都都市圈后,抢抓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初显成效的一个缩影。随着观萤热度上升,乡村夜经济逐渐兴起。当地村民们借此机会开展了各种夜间活动,举办篝火晚会、表演民俗节目,推出特色美食等。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也为乡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萤火虫观光带来了很多的游客,他们上山观萤后,再来逛夜市,会买我们的竹笋、鸡蛋等土特产,他们都非常喜欢我们这里生态的环境和生态的产品,我们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把东西卖出去,真的是好生态带来了好效益。”老丈母农家老板刘冬高兴地说道。此外,周边的农家乐、民宿和餐饮也迎来了大量游客,村民收入显著提高。“我们将萤火虫与文旅业态相结合,组织开展栽竹、挖笋、萤火虫科普、竹乡写生等各类研学活动。目前,全镇共有餐饮、民宿等40余家,观萤以来,新发展10家,已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瑞峰镇文化旅游宣传干事张世兰介绍道。生态与经济双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萤光虽美,但很脆弱。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县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强了对萤火虫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萤火虫相关的旅游产业。通过建设观赏区域、提供引导服务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欣赏萤火虫的美丽。“我们有护萤员监测萤火虫的状态和环境变化,并在观萤点路边设置了警示牌,村上的干部和志愿者们每天都还会到林中进行引导,告知游客不要开灯和大声喧哗。”瑞峰镇文化旅游宣传干事张世兰告诉笔者。萤火虫成为了外地游客认识青神、了解青神、爱上青神的一块敲门砖。游客们因为萤火虫来到青神这座小城市,却发现青神不仅仅只有萤火虫。采摘游、古镇游、露营、研学,竹编文化、东坡文化、佛教文化……青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机遇,坚持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发展,利用自身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旅融合之路。(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余文 王清 吴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7
走进青神县瑞峰镇杨柳漕村“村庄的印迹”村史馆,农耕农具、书籍、文书档案等藏品有序陈列,丰富的民俗文化简介、一件件充满回忆的老物件……一部鲜活的乡村发展史和乡村文化演进史呈现眼前。村民们时常前往“零距离”感受乡愁乡韵,寄托村庄发展未来。“风车是种水稻的农户都曾用过的用具,主要作用就是将灰尘和不饱满的稻谷吹掉,留下饱满的稻谷……”瑞峰镇村民李丹表示,“每个老物件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有了村史馆,能够让我们记住祖辈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激励我们后辈更加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一部村史,几多乡愁,小小村史馆容纳的是几代人生活和情感的传承,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杨柳漕村村史馆位于该村1组和2组交界处,所在的位置是原杨柳漕村村委会所在地,也是合村并组后乐山苏稽蚕种厂技术指导员住所。馆内展陈的老物件由当地村民募集而来,展示了杨柳漕村的历史沿革、村容村貌、风土民情、文化特色。瑞峰镇是青神县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守护乡村文化“根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神县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生产生活器具持续推进村史馆建设,着力打造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家风家训等为主题的村史馆11个,在建1个,突出“一村一馆一品”特色,将其打造成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我们将紧扣乡村实际,着眼群众需求,在建好用好村史馆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村史馆真正成为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为营造文明乡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正能量。”青神县相关负责人说。(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余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6
(郭侨 刘润红 记者 常艰  )4月11日,在晴朗的午后,农机手廖文杰驾驶着玉米播种机来到了眉山市仁寿县青岗乡汤家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播种玉米。播种机来回穿梭,一颗颗玉米种子均匀地点播在地里,播种和撒肥一次性完成,一亩地不到半个小时就播种完毕了。据悉,当天廖文杰播种的区域是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集中流转给种粮大户规模化打造的粮食基地。“如果人工播种的话,三个人一天能播种一亩地,人工费用在300至400元左右。”据业主介绍,采用玉米播种机,每亩地的播种成本只有几十元,播种量在4000株以上,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人工投入,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行距,合理设置种植密度,有效提升机播质量,提高生产效益。“仁寿县自古就有‘两山一坝七分丘’的地貌特点,全县自西向东依次为低丘平坝、龙泉山脉低山段、仁东丘陵。”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李超介绍,在丘陵山区,田块“碎片化”现象比较普遍,以前,有的水田即便成片流转,因受地形条件限制,也难以完全拆除各地块间的田埂,农机只能在小块田里作业,还常常需要请人工辅助。廖文杰在播种玉米(潘帅 摄)      为破解丘区农业发展瓶颈,近年来,仁寿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进行田型调整、渠系开挖、布局通道、节水灌溉管网修建等,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地平整、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电保障、有配套、宜机化……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小型农机顺利“上山”了。小型农机的推广,不仅让丘陵山区耕种的成本降了下来,也让种粮人信心更足,农业机械化真正成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在今年春耕春种时节,为了保证农机的顺利使用,仁寿县提前谋划,积极组织28支农机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户家中,免费对农机、农具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调试和保养,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安全、优质、高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下一步,仁寿县还将继续聚焦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积极推广各类高效智能农机装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同时,开展农机技术服务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推动实现小型农机用得上、用得好,助力粮食产业丰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6
(记者 张蒙)“种子、肥料和土都放置好,设备就可以启动了。”4月13日7时30分,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准时来到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内,检查好物料后,打开生产线电闸,一天忙碌的水稻育秧播种工作正式开始。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牢记嘱托,四川拼搏实干。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作为四川最大的水稻中试基地,永丰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景象。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探访永丰村在农业生产和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鸟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育秧田,村民正在运送育秧盘。 侯建明 摄(C视觉)机械化生产尽显科技范  在育秧工厂内,育秧设备“马力全开”,机械运转轰鸣声不断。这是永丰村今年最新投用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  一个个空秧盘送上传送带,播种、覆土。感应到育秧盘到来,机器人的机械臂夹起秧盘整齐地码放成摞。自动化育秧流程,尽显科技范。  “今年投资30余万元安装了自动化育秧流水线和码盘机械臂,大幅提升了育秧播种效率。”王元威以码盘机械臂举例,过去需要二三名工人轮流码盘,现在无需人工且效率翻倍。  按目前生产效率,该育秧流水线一天可生产1万盘育秧盘,可播种500亩左右水稻。今年总体计划生产育秧盘约20万盘,总计可满足1万亩以上农田的秧苗需求。  自动化生产不只是节省劳动力和种植成本。王元威的儿子、眉山市东坡区涵雨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海聪介绍,流水线作业“产出”的秧苗,具有立苗快、不漂秧、分蘖快等特点,秧苗整体质量相对稳定。同时,标准化的秧盘更加适合插秧机栽插,大幅缩短插秧时间。  谈话间,机械臂已将180个育秧盘垒放整齐。垒放好的秧盘,再由叉车运送至密室暗化催芽。种子将在密室里度过“舒适”的3—5天时间。  记者跟随叉车来到密室,能看到昏暗的仓库内摆放着万盘等待发芽的秧盘。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传统育秧,可离不开人看管。”现场操作员说,过去需要查看温度、湿度,随时翻动谷堆,如果温度过高,就会造成“烧芽”。如今,采用密室暗化催芽,让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可达到95%以上的发芽率。  在高标准农田边,轨道延伸至田中间,这是永丰村首次使用的秧盘输送机。通过轨道运输,仅田间秧盘运送、摆放环节,就比以前节省2/3的人工。  今年,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团队在永丰村中试80个水稻品种,数量为近年新高。其中,新品种60个,上一年度中试表现优异品种19个,已推广且表现良好的参照系品种1个。集体经济目标实现倍增  水稻育秧火热进行时,一群小学生和家长来到永丰村开展活动。这是永丰村今年新推出的春耕研学活动。  在共享田园,学生和家长戴好草帽、挽起裤脚,走进田间动手劳作,感受春耕。“和孩子一起参加春耕研学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让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家长袁思露说,活动中还将参观永丰村村史馆。村史馆的展陈,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农业发展历程。  “研学活动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永丰村集体公司副总经理吕莹说,随着综合服务中心“丰收里”项目的投用,村里的接待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不少人慕名而来参加研学活动。  今年永丰村丰富了研学内容,推出“四时农耕”“高新农业”两个研学主题。依托永丰村农业这一优势产业,延伸服务内容、延长研学周期,覆盖更多研学人群。  永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落在扩展新产品、拓展新业态上。在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锐看来,研学活动让更多人走进来,而永丰村也要“走出去”。“走出去,特色产品是最好的载体,让‘永丰好物’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张锐介绍,除了“永丰大米”,他们还推出永丰米露、米花糖、手工水豆豉三款特色产品。目前,永丰米露、东坡小稻蛙产品已在东坡区的300家餐饮门店上架销售,“永丰特产还参与了20余场巡展活动,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永丰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倍增。”张锐说,今年6月,永丰村还将推出新品,围绕大米深加工和传统老味道,生产与永丰村关联的特色产品。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4月15日中午,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室内,年轻的农机手们正围着一台新型插秧机,交流操作技巧。合作社负责人王元威介绍:“这是今年引进的一台自走式插秧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现在抓紧时间让机手熟悉新机器,为马上到来的插秧工作做准备。”  进入春耕以来,作为四川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永丰村处处可见农忙景象。眼下,永丰村的育秧田里,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团队播下的70个水稻新品种,秧苗正茁壮成长。不远处的一百多亩田块,是新品种的大田生长的苗床,年初刚完成升级改造,等待新品种的秧苗“入住”。4月初,马钧(左二)在永丰村查看新品种秧苗长势。抢时间、提效率新设备拼出增产加速度  在永丰村水稻中试基地,育秧工作有序进行。育秧田上,一套全新的秧盘传送带正投入使用。一盘盘经暗化催芽的秧盘被传送带运到田间,工人们则娴熟地把它们整齐码好、下田。  “目前已经生产了14万盘育秧盘,预计可播种水稻7000多亩。预计育秧工作还要持续一周左右,插秧工作正在同步准备中。”王元威说,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投入使用后,效率更高了,“现在一个人可以当三个人来用。”  从水稻种子落地开始,围绕水稻田间管理的农事操作就分秒必争。王元威表示,新设备的引入,除了能省人工、节省成本外,还能在紧凑的农时中“抢”出时间,保证在最佳的播种时间完成水稻播种,进而为水稻后续生长奠定更好的生长条件。  根据今年的生产需要,永丰村引进一台自走式插秧机。“与传统插秧机相比,这台自走式插秧机多了一个辅助系统,科技含量更高。”王元威介绍,传统插秧机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人负责驾驶、一人负责放秧盘,新型插秧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只需要一人操控。  育秧田中,70个水稻新品种的秧苗正在阳光下微微摆动。一周前,随着气温回升,原本覆盖在育秧床上的无纺布已被揭开。“目前秧苗长势很好,再过两天,第一批秧苗就可以移栽了。”王元威说。改田块、筛品种新基地新品种拼高产  今年,马均团队筛选了70个新品种参加水稻中试。“原计划是选80多个品种,在进一步优中选优后,又淘汰了10多个未通过审定的品种,最终定下来70个苗头品种。”马均介绍。  与往年相比,新品种数量有所下降,但质量却在提升。那么,今年的70个新品种具备哪些特点?“在筛选时,高产、优质、宜机化是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其中产量考核放在第一位。”马均表示,今年的水稻中试,要为四川的单产提升行动选出更高产的优质品种。如何让秧苗更好地生长?据悉,今年永丰村针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要求,对100多亩试验田进行了改造提升。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我们重点在田块的大小和地力提升上做了改造,进一步平整土地,提升地力,将田块由大改小,每个品种占地1亩多。”  “改造后,尽可能让每一块田的条件一致,这样能更好地观察不同品种的生长差异,得到更为科学的实验数据。”马均说。  为什么要中试?有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可以说中试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科技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中试,是新品种走向大规模生产推广前,最后一次权威认证。在水稻中试中脱颖而出的新品种,将有机会进入更广阔的沃野,成为“天府粮仓”新单产的硬核担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6
“你好,我是资阳市民余鹏,目前在丹棱县务工,今天想来看看租房信息。”“好的,目前我们这里有150条房屋租赁信息,您慢慢挑选!”4月11日,丹棱县齐乐镇新桥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来自资阳市的务工人员余鹏在站点工作人员帮助下,短短半小时就在务工地附近选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屋,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在新桥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余鹏找到心仪的住房“要不是社区服务站的帮助,我孩子入学的大难题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2023年初,眼看着入学季来临,因为孩子的学籍在上海市无法跟随自己就地入学,从广汉市到丹棱经开区务工的田川急得焦头烂额。新桥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齐乐镇、丹棱县教体局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通过多方多次协调,田川的孩子顺利在丹棱县齐乐镇小学校入学。回想起这件事,田川感慨地告诉笔者,孩子入学难题一解决,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终于可以安心上班。新桥社区是丹棱经开区所在地,是产业工人聚居区,居住在该社区的各地农民工达1100余人,如何为他们服好务,是当地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群众在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咨询就业政策2023年1月,丹棱县首批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挂牌成立,新桥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成立一年多来,新桥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累计服务农民工3000余人次,发布就业信息、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生活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数千余次。随着丹棱县文旅事业蓬勃发展,作为该县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幸福古村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以工代赈和参照以工代赈方式运作的项目落户村上,幸福村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应运而生,承担起了发布用工信息、组织用工人员、培训劳务技能等职能。“今年,通过村上的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介绍,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前不久,丹棱县顺龙乡五保户李光连领到了今年第三笔劳务收入,数着刚从银行取出的崭新钞票,李光连很是开心。在幸福古村,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随着该村十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仅2024年以来,幸福村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就发布用工信息15次、组织群众就地就业上千人次、人均增收一万元以上。在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政务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和邮政服务是每一个站点的基本职能职责。除此之外,各村(社区)还结合实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服务功能,形成“4+X”的功能定位。共享菜园就是新桥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探索出的第“X”种服务品牌。在新桥社区,一大片共享菜地被整齐地划分为43小块,莴笋、莲花白、辣椒、番茄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4月11日一大早,来自丹棱县张场镇的务工人员张茜来到自己承租的20平米“自留地”开始劳作,这里不但是自家的蔬菜供给处,也是自己亲子娱乐和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新桥社区里的共享菜园“这片共享菜园为我们提供了不小的生活便利,一年仅需花费一百多元钱,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菜园子’,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张茜说道。近年来,丹棱县加快开展“一村(社区)一站”建设,通过整合村级农民工政务服务内容和村(社区)邮政、电信、金融服务点等现有资源,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综合服务站点,农民工在此不仅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还可以了解学习各类政策信息。截至今年3月底,该县50个村(社区)全部完成站点建设,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71名,累计提供政务服务6790人次、金融服务844人次、邮政服务3764人次、生活服务等19510人次,累计解决各类问题难题150余件。曾经,就业政策、用工信息、房源信息、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等事务让务工人员“跑断腿、问破嘴”,而如今在小小的一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就可以一网打尽、一窗办理,这里成为广大务工人员的温馨“娘家”。“今年,我们将以加强站点运营管理和争先创优为重点,提升站点服务能力,切实发挥综合服务站在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和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把服务保障工作做到农民工心坎上。”丹棱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佩玲介绍。(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程欢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5
又到一年春耕季,4月的洪雅,千里沃野满花香,万亩良田见农忙。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洪雅县围绕“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总体目标,通过加快推进中型灌区改造建设,加强渠系治理、维修养护等有力措施,扎实开展春灌保供工作,为夺取粮食丰收年保驾护航。花溪渠春灌近日,在柳新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数名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施工作业,施工单位负责人黄秋说:“我们组织了精干队伍,对工期进行了详细计划,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在另一处施工现场,几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汛抢险道路的施工。“正在新建的道路不仅为我们渠道防汛抢险和日常管护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渠道周边居住村民的交通条件,当地村民非常支持”。项目业主柳新渠服务站站长陈钢介绍道。柳新渠灌区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柳江镇、原花溪镇、东岳镇绝大部分灌面提供灌溉用水,骨干渠系带病运行多年,安全隐患重重,严重影响着工程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制约着灌区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柳新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944余万元,将于2024年12月全面竣工,截至目前,完成工程总进度约60%。建成后,不仅能新增节水能力,配建的智能信息化系统还能对水量进行精准调控,让每一渠清水都能流到需要的田间地头。“为更好地保障春灌用水,全县围绕‘早、抢、保’”三字诀,提前部署,投入50万元资金,组织部分受益群众和必要的机械力量,对现有4个中型灌区渠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全力保障春耕生产供水畅通。”该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洪雅春灌供水已陆续拉开帷幕,据了解,已供水总量约800万立方米,解决了1万余亩农作物灌溉用水。下一步,洪雅县将加强灌区供水量调度,做好用水时段和流量分配,做好应急供水准备,确保不误农时,适时栽种,让汩汩春水继续润泽洪州。(供稿:洪雅县委宣传部 张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5
(罗宇豪 记者 常艰 文/图)近日,天蒙蒙亮,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的空气里透着一股清新,和这股清新空气一样轻松的还有当地茶农们的心情。“以前一大早骑摩托车来采茶还是有点冷,现在坐公交车舒服多了。”采茶工人张丽蓉笑着说。早上6点20分,首班1路公交车从青神县客运枢纽站准时发车。一路上,采茶工人们陆续在就近公交站点登上专线公交车。40分钟后,采茶工人们挎着竹篓进入茶园,开始在整齐的茶树垄间采摘茶青。采茶现场(罗宇豪 摄)眼下,西龙镇万沟村的万亩茶园已进入采摘旺季,为满足广大采茶工人的通勤需求,早在3月中旬,青神县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就结合西龙镇的实际需求,开通了西龙采茶公交专线,助力春茶采摘与生产。“万沟村茶园面积有10000亩,主要种植绿茶、白茶、黄金茶等品种。清明节前后是采茶旺季,用工量每天大概需要700人,工资每天200元左右。”西龙镇万沟村村委会主任表示,采茶专车让附近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开通采茶专车,“点对点”劳务输送,受益的不仅是群众,还培育壮大了特色农业产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据悉,自2021年起,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抢抓茶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村民集体经济。以茶园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质量安全建设为核心,以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为引领,创新“村民+村集体+企业”模式,形成以现代茶产业园区为中心的万亩茶叶种植区,进一步推动了青神县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