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4月15日,绵阳安州区界牌镇五显村产业道路整治项目现场,20余名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配比混凝土、铺设水稳层……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据了解,为彻底消除当地群众出行安全隐患和经济发展难题,界牌镇五显村在今年利用以工代赈项目进行了产业道路整治,对村上8004米道路进行新建和拓宽,总投资447万元,计划今年10月底竣工。该项目采取“农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的赈济模式,通过坝坝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以工代赈政策,发动村民特别是脱贫户、异地搬迁户等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便务工,充分发挥以“工”促就业、以“赈”促民生的实效,累计吸纳120余名当地村民就业,计划发放劳务报酬134.25万元。“我就是这里的村民,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实惠。我在这里既能照顾家里,还能在家门口务工赚钱。这条路修好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种的枇杷、猕猴桃就可以运输出去了。”施工村民王昌国高兴地说道。路美民心畅,路通百业兴。乡村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动脉”,也是关系农村群众便捷出行的重要保障。界牌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也让五显村依托水果产业致富发展的村民们更好地向外运输猕猴桃、枇杷、葡萄等,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这个项目全程由镇政府、村民监督小组进行材料关、技术关、施工关‘三关’监督,目前已完成工程量20%。”界牌镇党委副书记陈磊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落地五显村,推动五显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供稿:安州区界牌镇 王晓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连日来,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以全面推进“绵州农房增信贷”工作为抓手,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农村抵押物匮乏难题,为农民备足春耕备耕“钱袋子”,保障农业生产“开年稳”。“为破解群众对‘绵州农房增信贷’政策不了解、不会用等难题,我们整合镇、村、组三级力量组建宣传小分队,通过坝坝会、上门入户、微信、广播等多种方式,为群众讲细讲透‘绵州农房增信贷’产品内容、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河清镇财政所工作人员李春梅说。“我们对全镇现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主动申请农户进行逐个‘过筛’,并安排专人对拟办理农户提前进行资料预审,确保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联合农行安州支行提前制定好工作计划,高效、准确地为群众进行授信,做到‘应贷尽贷’。”河清镇副镇长张杰说。据了解,截至3月底,河清镇共完成授信71户,授信总额度达2309万元,信用额度637万元,其中授信总额度、户均授信额度均居安州区首位。据河清镇财政办主任王杰介绍,为确保每一笔贷款有效落实,财政所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指导授信农户做好贷款提取、延期还款、贷款归还等各项业务。同时,强化风险管控,动态掌握贷款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与农行安州支行沟通,严防贷款资金进入禁止性领域或挪作他用。截至目前,河清镇已有长兵粮油收购经营部、平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姓尚品农资经营部等分别提取贷款,集中用于扩大规模、提高产量、采购原料、资金周转等,有力推动粮油、蔬菜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从事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批发零售,每年春耕春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因为备货量大,也是最缺资金的时候。”百姓尚品农资经营部负责人易吉勤开心地说,今年通过农房增信贷贷款50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让其发展事业更有底气。河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费翔洲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要红利,深入把握农业生产季节特点,把“绵州农房增信贷”作为生产经营的“源头活水”,持续浸润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擦亮“安州粮仓 百里蔬乡”金字招牌。(供稿: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人民政府 王杰 贾焓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8
(杨秀玲 杨舾然 记者 刘佳慧 文/图)青山竹林雾攀云,百里竹海笋飘香。近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西羌神木寨第九届采笋节开幕。现场举行了进寨仪式,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体验羌族文化,在开幕式上,当地群众展示羌族民俗节目,邀请游客一起舞龙、跳沙朗。“我们从成都温江过来,在这里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当地人十分好客。”游客陈建波说。开幕式后,游客们拿上锄头跟随工作人员到竹林里采挖竹笋,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游客付建明说:“特地带小朋友来体验挖笋子,这里的竹林长得很茂盛,春笋很嫩很新鲜,采摘后带回家给亲人朋友品尝一下。”据悉,通泉镇依托1万余亩的原生态竹林等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探索强村共富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每到竹笋采挖时节,周边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北川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将发展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竹为媒,以节兴旅,通过举办采笋节、庖汤会、羌历年等农旅文旅赛事,构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看雪”的乡村旅游服务模式,延伸“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不仅让当地村民鼓了腰包,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8
(董云巧 张延 记者 刘佳慧 文/图)“你们污水处理厂最近进水量大不大?处理效果怎么样?出水水质达不达标?”近日,绵阳市北川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走进曲山镇邓家污水处理厂查看处理设施运行、进出水水质等情况,排查管网破损情况及污水收集情况。经走访排查61处污水处理设施,发现存在问题2个,现已及时开展整改工作。“针对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会邀请专业运维公司对聘请的运维人员分批次、全覆盖开展培训,提升运维人员能力水平。”绵阳市北川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孔佳说。排查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是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专项行动工作之一,是推进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此外,北川加快建设石椅片区联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解决石椅片区内村庄污水收集和处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开茂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程,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现在我们的生活污水都收集在一起集中处理,没有污水乱排乱放的情况,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石椅村村民陈继述说。据悉,近年来,北川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思路不动摇,坚决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2个、管网约22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9处,日处理规模总量达3万余吨,实现乡镇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72.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2024年2月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183个县(市、区)和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莉 童亮)今年以来,江油市聚焦企业和群众所盼,按照“统筹城乡、远近兼顾、分批推进”的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指导精神,创新构建12个“人社一件事”服务清单,服务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1.高频事项“快捷办”。秉承个人、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实施内部流程再造,重构综合窗口接件快办、后台股室联审通办、线上线下同步经办服务模式,打破原有业务分散细化格局,形成“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高频事项集成化办理。编制社保卡一件事、企业职工参保一件事、养老保险退休一件事、就业服务一件事、创业一件事、劳动纠纷一件事等12个“人社一件事”,整合高频人社公共服务52项,实现清单化、快捷办。2.优化布局“就近办”。不断优化县、乡、村三级人社服务网点布局,将高频事项全部下延村(社区)。首批打造18个A类建设示范网点:人社服务大厅、零工市场、农商银行社银一体化网点,三合镇便民中心、青莲镇便民中心2个乡镇示范网点,滨江社区、涪滨社区等5个社区示范网点,南塔村、双石村等8个村级示范网点,以点带面辐射全市。3.智慧人社“掌上办”。依托四川人社、绵阳智慧人社APP和科技城就业码等服务平台,梳理整合办理渠道,加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社保、就业“网厅”推广运用,实现市内人社事项网上办“应上尽上”“一网通办”。印发业务线上办理操作手册,全年计划村(社区)培育“人社政策明白人”不少于500人,指导群众“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下一步,江油市将加快推进“15分钟人社服务圈”建设,全面推进人社服务“自助办”“网上办”“门口办”,积极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动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让企业群众时刻感受到人社速度和人社温度。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3日上午,绵阳市安州区第七届民宿节暨枣皮走廊·蝴蝶谷采鲜节在安州区桑枣镇蝴蝶谷景区正式开启。或挖春笋、寻野菜,或逛春集、体验炒茶,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与浪漫春光撞了个满怀。  蝴蝶谷位于桑枣镇齐心村,这里风景秀丽、生态优良,境内还有多种珍稀蝴蝶。近年来,桑枣镇乘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在齐心村精心培育了“三生山谷”“遇见栖心”“放夏”等精品民宿,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开幕式上,活动主办方重点介绍了特色民宿院落、优质文创产品、乡风民情等,还推介了几条踏春路线,邀请游客上春山、赏春花、遇春光。  恰逢周六,蝴蝶谷内万木葱茏、鸟语花香。竹林间,有游客背着竹篓、扛起锄头,卖力地挖着春笋;茶山里,有游客往来穿梭于茶树间,体验采茶乐趣;村道边,折耳根、刺笼苞、野葱等野菜引得游客驻足购买。  曾经沉寂的村子,如今充满活力。连续举办七届的民宿节暨枣皮走廊·蝴蝶谷采鲜节,带来了哪些变化?齐心村党总支书记陈远江告诉记者,村子现在越变越美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人气聚起来,发展也要跟上来。比如齐心村成立了经济合作联社,通过盘活土地、山林等闲置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为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桑枣镇党委书记吴维维介绍,镇上还将蝴蝶谷山地康养产业集聚区等与罗浮山温泉康养产业集聚区连片打造、整体发展,丰富游客体验、提升旅游品质。  风煦日暖,燕语莺啼。在安州区河清镇,打卡千亩麦田;在白水湖,消遣一番山水春色;在百花乐园,赏海棠、牡丹花。春日里,安州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情、感受乡土气息、享受自然之美。“我们充分利用天府旅游名县这张金字招牌,不断提高安州区温泉康养、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三张名片’知名度,将游客流量真正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安州区委副书记、区长童华建表示,来安州区,可以体验“春观花、夏戏水、秋摘果、冬赏雪”的四季之游,感受安州区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何齐斌)三台县是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2024年全县油菜制种面积约2.6万亩。为提高杂交油菜种子生产质量,确保种业安全,近期,三台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辖区内17家油菜制种企业的制种基地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基地隔离条件、父母本除杂情况等是否符合要求。经检查,制种企业都能规范操作,田间隔离、除杂工作落实到位,杂株率均未超过0.2%。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个别制种区内存在少量十字花科蔬菜与制种油菜花期相遇问题,技术人员要求企业当场整改,为保障全县制种油菜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5
(刘晓东 胡莎莎 记者 刘佳慧 文/图)眼下,虽还未到小龙虾集中上市的时节,但在绵阳市梓潼县卧龙镇拦河村,小龙虾迎来了第一波丰收,“赶早”抢占市场。4月11日,在该村小龙虾养殖户阎成果的虾塘里,工人们穿着下水裤,正忙着收获今年第一批小龙虾。在工人们熟练的操作下,虾网一步步被收拢,一只只生龙活虎、体型硕大的小龙虾顺势落入盆内,引来田埂上围观的村民跑来拍照。“相比往年,今年这批小龙虾提前了十多天。”阎成果介绍,大学毕业后,他就回乡创业开始小龙虾养殖,在卧龙镇养殖有20多亩,其他乡镇养殖有80多亩。据了解,小龙虾在早春时节成熟,虾肉紧实、口感鲜美。“小龙虾是上市越早卖得越贵,今年的行情也比去年更好。”阎成果说,他的小龙虾销路不愁,县城有专门的收购网点,销往绵阳及周边城市。“批发的价钱还是满意的,现在小龙虾的大虾是32元,中虾也能达到25元。”“全年产量预计能达三四万斤,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阎成果对小龙虾产生的效益很是满意,越做越有信心。不仅如此,随着小龙虾盛产期即将来临,他还提供季节性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据悉,近年来,梓潼县大力发展池塘养虾,稻田养虾产业,不断探索小龙虾产业链的延伸,除了传统的捕捞和垂钓,农家乐、民宿等产业也逐步兴起,围绕着吃、住、行、游等环节,以小龙虾为核心积极打造特色品牌IP,着力壮大农旅产业,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5
(邓钰卓 陈舒笛 记者 刘佳慧 文/图)一山千行绿,阡陌茶飘香。随着气温回暖,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9.2万余亩茶叶已陆续开采,茶园充满了浓烈的茶香,茶农们正抢抓有利时节采摘春茶,在茶园里忙得不亦乐乎,勾勒出一幅“春日采茶忙”的生动画卷。在陈家坝镇金鼓村茶叶基地,一行行茶树似波浪绵延起伏,生机勃勃,嫩绿新芽长满枝头,青翠欲滴。茶农们挎着茶篓在茶园里穿梭,手法娴熟地采摘春茶,嫩绿的茶芽从指间不停地“流”入腰间的茶篓里,“茶叶经济”让村民们充满致富希望。当地的村民吴会容,有近十年采茶的经验。“摘这个茶是有讲究的,摘的时候要‘一芽一叶’,老叶子不能在里面,还有就是不能掐,掐了它的杆就会变颜色,所以只能往上提。”吴会容讲道。据介绍,陈家坝镇金鼓村毛坪茶叶基地建设于2014年,属于北川茶产业的优势区域,相对集中连片,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每年春茶采摘时期,吸纳许多周边的村民就近务工。像吴会容这样的茶农有很多,他们每天早上在园区里采茶,到了中午太阳大了就回家起锅做饭,村民们都觉得这样的日子很不错。“这个茶园是村上办的,到了采茶的时候就可以到这里来采摘,一天还是可以挣到八九十元,离家也很近,也方便照顾家里,我觉得很好。” 吴会容说。据了解,为了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采摘下来的茶叶会马上进行加工处理。在配套建起的茶叶加工厂中,师傅们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精心制作出香气扑鼻、口感醇厚的优质绿茶。“刚刚看到的这个过程是禹露龙爪的加工过程,鲜叶采摘回来后经过摊凉、杀青、捋条、(热风)风干,我们进行一个筛选整理,然后包装上市。”正在加工茶叶的北川禹露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绪恩说道。茶产业是北川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围绕茶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制定一个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出台一套导向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建立一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质量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叫得响市场认可度高的茶叶品牌,坚持一种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结合现代化制茶工艺,逐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发展茶叶9万多余亩。2023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达6.05亿元,鲜叶产量7500余吨,鲜叶销售价格上升15%左右,带动群众增收8600余万元,今年预估综合产值7.5亿元,小茶叶成了北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小金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5
(记者 庄祥贵 陈康 文/图)4月13日,绵阳市安州区第七届民宿节暨枣皮走廊·蝴蝶谷采鲜节开幕。记者了解到,本届民宿节活动将持续到5月10日,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开幕式当天,游客可以逛山谷集,体验蝴蝶谷采鲜,聆听山谷音乐会。4月13日—5月10日,游客可以在各分会场体验山谷探秘、植物拓印、古法手工造纸、野炊箜饭等特色活动,在山野田间畅享春天的惬意。活动现场“挖新鲜竹笋,品农家风味,赏乡村美景。”开幕式结束以后,各地游客陆续进入竹笋田地,开始体验采鲜乐趣。一望无际的田地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竹笋,游客们迫不及待地开始采摘。近年来,安州区桑枣镇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为目标,依托丰厚的文旅基底,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将民宿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以特色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下一步,该镇将围绕提升民宿旅游品质,探索“党建+民宿”发展模式,持续引导民宿旅游规范健康发展,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5
(记者 李鹏 王怀 王国平 刘宏顺 祖明远)一片迷彩工装面料,从这里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带来约25亿元产值;  一卷砂纸,能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均匀分布70亿颗微米级颗粒,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引得欧美、东南亚客户竞相追逐,这里建有国内首条自研生产线;  一粒麦冬,从传统中药变身为饮料、化妆品,进军日韩、东南亚和欧盟市场,这里的麦冬产量占全国70%左右;  一株再生稻,在这里生长,不仅产量不错,而且意义重大。  这些,都来自传统农业大县绵阳市三台县。近年来,三台县通过工业、农业、市场三大“焕新”,不断推动农业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型升级,也刷新了外界对于三台县的认知。  数据显示,2023年三台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30.55亿元,同比增长8.0%。同时,三台县连续5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3年荣登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0位、赛迪西部百强县榜单第36位。  4月10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走进三台县,解码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焕新三部曲”。三台县农作物的机械化收割农业焕新 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  涪江从三台县穿城而过。4月10日下午,调研组沿涪江行至位于三台县北部的芦溪镇。阳光晴好,近处的农田、远处的丘陵散发着勃勃生机。“涪江在芦溪镇拐了几道弯,为三台县冲刷出一片片肥沃的河谷小平原。”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指着一处河湾对调研组说道,得益于涪江,三台有了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县。  数据显示,2023年三台县完成粮食播面181.17万亩、总产量达67.52万吨,产量连续五年全省前三;油料总产量达17.66万吨,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出栏生猪118.8万头,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蒋次勇说,作为农业大县,在做好初级农产品供给保障工作的同时,近年来三台县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化,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经过深入调研,调研组注意到,三台县的农业焕新可以概括为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即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下功夫。  位于芦溪镇的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三台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  四川台沃香食品有限公司是园区内的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一座三层楼高的车间,数百公斤大米“从天而降”,经过几根粗大的管道,通过机器选筛,去除其中的断米等瑕疵品,最终在生产线终端“输出”一袋袋匀称洁净的大米。这里一天能产出250吨大米,而负责整条生产线的,只有1名工人。  台沃香公司生产负责人林红介绍,根据品种、产地差异,这里的大米售价远高于市场平均价。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该公司对大米生产全产业链的精准把控和规范。“我们构建了从育种、种植、田间管护、测土配方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林红说。  良种是现代农业的起点。从台沃香公司厂房三楼的窗户向外望去,涪江两岸的土地尽收眼底,远处是一片丘陵。“河两岸是我们的粮油种植基地,越过丘陵后边还有,新一季的良种、良苗都已播种完毕。”林红说,培育良种,不仅眼光要放长远,还要精准。  根据三台县的自然条件,台沃香公司在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四大良种领域发力,视角早已越过眼前的丘陵:在海南省建有水稻繁育基地;在安徽省合肥市打造了水稻育种基地,邀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原专家主持研发;为探索水稻抗倒伏技术,在安徽省巢湖市建设了水稻良繁基地……  特别是从2020年起,台沃香公司在台沃科研中试基地率先试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在2022年试验成功。这是川北地区首次种出再生稻,打破了四川再生稻“北不过金堂”的传统认知。2023年,经实收测产,该中试基地两季产量合计亩产达1121公斤,再创新高。  “除现代种业外,我们的核心业务还有专用配方肥、健康植保、农业托管服务、粮油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林红说,目前台沃香公司的专用肥产量与工厂化育秧规模居四川第一,种业和植保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全省居于前列。  在台沃香公司办公楼不远处,是一座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经常在此“碰头”。他们的目标是与企业合作,培育生猪“芯片”。“通过收集全省优秀种公猪表形和基因数据,研究川猪遗传改良及新品培育等。”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陈栋说。  通过努力,三台县已有三大生猪育种科研成果:天府肉猪、天府黑猪和川藏黑猪,它们具备多重优点,且本土适应性强。  依托生猪良种,三台县不断完善“育、繁、推”生产体系,深化“产、加、销”市场体系,通过铁骑力士、正邦、新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形成年供种猪20万头、年供仔猪180万头、育肥猪120万头的能力,将传统的生猪养殖拓展为一条年产值达百亿元的产业链条。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三台县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今年初,三台县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台沃香公司等企业入选全省100个“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三台黑猪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芦溪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通过质量评价验收。工业焕新 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走进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展示大厅,一排迷彩工装面料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一款颜色适用于荒漠地区,这款则偏向丛林……无论是何种地貌,都可以从这里找到适用的颜色组合。”佳联佳禧公司副总经理石岷山指着两件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迷彩工装说,它们的售价差距达3倍以上,更贵的那款还供不应求,“差异,源于背后的科技含量。”  三台县是人口大县,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起步较早。成立于2003年的佳联佳禧公司,是当地纺织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石岷山说,纺织产业的“天花板”很容易触摸到。佳联佳禧公司成立当年产值就达8000万元,随后的几年,十亿元成为一道“门槛”,似乎难以逾越。  如何打破行业增长上限瓶颈?佳联佳禧公司将目光锁定在迷彩工装印染上。“工装行业有两个环节技术含量最高,一个是上游的特种纤维制造,另一个是下游的印染环节,要给高强度尼龙材料染色很困难。”石岷山说。  历经多年科研攻关,2007年佳联佳禧公司成功实现防红外技术的突破。  什么是防红外技术?石岷山说,这指的是由佳联佳禧公司印染的迷彩工装可以隔绝红外线。在红外线侦察中,身着这款工装可以实现“隐身”。  “印染技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迭代进化,通过科技赋能改造提升纺织这一传统产业,我们已尝到甜头。”石岷山说,要保持行业领先需要在科研上不断创新。  目前,佳联佳禧公司年生产能力达2亿米,居中国印染企业前十,并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佳联佳禧公司走上发展快车道。作为一家龙头企业,近年来带动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三台县,涵盖面料定制、剪裁加工等领域。  佳联佳禧公司印染的迷彩工装面料,2023年创造产值近25亿元。三台县工业的另一张名片——“砂纸”,在2023年也创造了近6亿元产值。  砂纸是最常见的磨具之一,就是在一张薄膜上黏附无数磨料颗粒。当薄膜厚度不断降低,低至0.15毫米时,磨料颗粒则达到微米级。这些颗粒均匀铺开,就成了一张聚酯砂膜。这张砂纸,能打磨的精度可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柔性磨具。  “我们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等,就是用这种砂纸打磨的。”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谢泽说。  在固锐公司厂房内,长长的植砂机组车床上,一卷卷聚酯砂膜在锃亮的滚筒上徐徐向前行进。全长380米的车间里,因为采用了智能化、数字化运作的轮动自动化植砂设备,只有8个技术工人在操作。  “这是国内首条自研的聚酯砂膜生产线,这项技术仅研发就用了5年时间,投入约8000万元。目前,我们的聚酯砂膜生产规模位列全国第一。”谢泽说,2015年前,我国的聚酯砂膜主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在100元/平方米左右,固锐公司的聚酯砂膜生产线,产品品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要求,售价却只有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参观工厂时,调研组在检测室内看到很多显微镜。谢泽介绍,固锐公司生产的砂纸颗粒极其微小——在1平方米聚酯砂膜上,黏附着70亿颗微米级的颗粒,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检测,这些颗粒能否均匀分布是生产环节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在于稳定性,需确保砂纸在打磨第1次和第100次乃至第1万次时的效果一致。  “这就必须确保生产线运行速度均一,不能有一丝起伏变化。我们在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拥有300多项专利。”谢泽说。  调研组注意到,三台县的龙头企业十分注重科研投入,但三台县本身所拥有的科研资源极其有限。  “科创资源是我们的瓶颈,但三台县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绵阳科技城和成都之间,这两地的科研资源可很好地覆盖到三台县,这成为三台县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唐子淇说,以固锐公司为例,目前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年总产值的5%左右,并在成都建起了基础研究团队。  以科技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三台县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并成功创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纺织鞋服产业获评全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场焕新 更多“三台产品”走向世界  “一粒麦冬,每年为三台带来近40亿元的产值”,这一数据引起调研组的注意。  涪江流经三台县的涪城村,是三台县道地中药材麦冬的主产地,这里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麦冬之乡”。  三台县农业园区农业产业服务股股长张明介绍,该县种植麦冬已有数百年历史。麦冬是一种传统药材,在156种中药药方中都能看到其身影。  调研组来到这里时,麦冬采收季刚刚结束,已进入加工环节。麦冬的块状根经过烘干等多道环节后,样子跟葡萄干差不多。  张明说,以往麦冬主要在国内销售,如今随着中药文化的传播,麦冬以及相关衍生品已远销海外。  作为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区之一,三台县麦冬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盟以及日本、韩国等地。  为更好挖掘麦冬价值,三台县组建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对麦冬进行全产业链攻关。调研组在三台县中国麦冬博物馆看到,当地已开发出麦冬饮料、麦冬汤料包、麦冬茶、麦冬化妆品、麦冬手工皂等多种产品。  随着麦冬海外市场的逐步打开,2019年底,三台县建成中国麦冬电子交易中心。截至目前,电商交易平台交易额累计达15亿元。三台县正成为全国麦冬种植、生产和交易中心。2020年底,三台县“涪城麦冬”成功入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地理标志互认清单。  离开涪城村,调研组来到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盒盒午餐肉罐头正从流水线上“流淌”出来。“这批肉罐头是发往欧洲的,这批即将出口到东南亚。”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申浩指着不同批次的产品说。  申浩介绍,目前该公司拥有进口及国产较为先进的空罐全自动生产线以及午餐肉、红烧肉类产品生产线7条,“梅林”牌系列罐头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出口畅销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实现年产值达6亿元。“目前国内外销售各占一半,未来我们将继续发力海外市场,不断巩固市场占有率优势。”申浩说。  还有更多“三台造”,正从这座中国内陆小县城走向世界。  佳联佳禧公司生产的迷彩工装同样备受海外用户青睐,该公司80%的产量销往海外,出口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固锐公司生产的聚酯砂膜等砂纸和高端磨具,出口占到全公司产能的20%左右;在台沃香公司办公楼内,大厅的顶部有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欧洲、美洲、非洲等标红的位置,都是台沃香产品的海外市场……  三台县商务局局长何永安介绍,在去年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该县4家公司参展,展品涉及纺织服装、木工机械刀具、工业砂布砂纸、母婴产品等行业领域。参展期间,4家企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累计签订进出口订单超500万美元。  三台古名梓州、潼川,曾是古代蜀中重要的交通枢纽,盛唐时期因此一度与成都齐名。如今在三台古城前的涪江岸边,仍留有古梓州渡遗址,当年梓州生产的丝绸、棉布、井盐等货物,在此装船转运出川,书写了一段古梓州繁荣的对外商贸往事。  如今,古渡口不再使用,但给三台县留下开放的基因。“市场焕新”,让三台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洋溢着开放的气质和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2023年,三台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89亿元、同比增长29.28%。  “必须走出去,要在外部寻找技术、市场,从更大的范围拓展发展空间。”何永安说,拓宽海外市场是三台县从农业大县向产业大县转变的重要抓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出菇啦,出菇啦!”近日,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的枇杷林下,一朵朵大球盖菇(又称“赤松茸”)顶着红褐色“圆伞”在菌床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时间回溯到一周前。“菌种都种下去4个多月了,怎么还不出菇?”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石椅村的7亩赤松茸菌床仍没有动静,石椅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继述心里慌了,赶紧向技术指导单位——绵阳市农科院的专家求助。在石椅村的赤松茸基地,一朵朵赤松茸从菌床上破土而出。  绵阳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钟钼芝来到石椅村基地调研后,给出了建议,“这是菌床土壤过于干了,赤松茸有效积温已经达到,只要浇一次出菇水,把菌床浇透,很快就会出菇。”  听了专家建议,陈继述赶紧安排村民为菌床浇水。“前段时间还担心不出菇,上周浇透一次水,没想到这几天菌床都开始出菇了,目前每天都能采几十斤。”陈继述指着一丛丛冒出菌床的赤松茸说,这是村里探索的一个致富新产业,村民对它的期待很高。  在得知石椅村的赤松茸出菇后,钟钼芝再次来到石椅村基地,看到部分菌床已出菇,大多数菌床上暂看不到出菇迹象,但已长出密密麻麻的白点,扒开土块后,发现底下布满白色菌丝。“你看,这些白点,都是赤松茸原基,再过一段时间就会长成菌菇的样子。”钟钼芝指着菌床上的白点说道。  目前来看,今年石椅村的赤松茸出菇理想。按照生长进度,赤松茸可以持续采收两三个月,总产量将超过2万多斤。  这段时间,成都平原的赤松茸产区基本采收,正值市场空档期,赤松茸有不错的行情。在成都食用菌批发市场上,赤松茸一级菇收购价达每斤8到10元。  陈继述搬来几个塑料筐进入赤松茸基地,决定先将头批长好的菌菇及时采收,送到村里的农家乐制作特色菜肴,用来培育当地的消费市场。在采收菌菇的间隙,不时有游客前来咨询赤松茸的价格。其间,陈继述接到了一通电话,“过两天会有一支近百人的团队到访,地里刚冒出头的菌菇的销路也不愁了。”  “石椅村的赤松茸品质很好,七成以上都是一级菇,只要扩大规模,如果每天产量能达到1000斤以上,收购商会主动来收购,不愁销路。”钟钼芝说,“这批赤松茸品质很高,我们准备采收一批带回去做推广。”  “赤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粗放式管理产量都能达到每亩3000斤左右。”钟钼芝说,石椅村的赤松茸从去年11月种下,中间经历了漫长的低温天气,在近期气温回升后,依然能正常出菇。“这说明在石椅村进行反季节种植赤松茸是可行的,反季节种植,能避开赤松茸上市高峰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市场前景广。”  钟钼芝说,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枇杷枝条等农林废弃物可以成为赤松茸菌床所需的基料,在收获赤松茸后,菌渣又是优质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结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春梅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文/图  4月9日,笔者走进三台县立新镇高棚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只见绿油油的小白菜一垄接一垄,目之所及皆是铺满田地的菜苗,三三两两的村民正穿梭其间,进行收割、分拣、过秤、装车……忙碌的身影和绿色的菜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日丰收图。  立新镇靠近绵阳市郊,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近年来,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农户正在收割瓢儿白。  “我们合作社一年种植小白菜、上海青7茬,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让周边村民多了务工的机会。”高棚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兴江介绍,自从该村组建合作社后,从最早仅12户12人参与,到现在已发展到424户437 人。去年一年,该村年产值突破了6500万元,面积也由几百亩发展到2400余亩,去年还打开了国际市场,蔬菜成功搭上中欧班列,销售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2010年,大学毕业的崔兴江积极响应国家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高棚村种植小白菜,带领村民创办了新景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注册了“御新景”蔬菜商标。2020年,他当选为高棚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带领村“两委”成立了立新镇高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行“统一选种育苗、统一药肥剂量、统一检测指导、统一调配销售”,培育核心竞争力,产品成功打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自从返乡创业流转百余亩土地成为蔬菜种植大户,比以前在外打工时年收入至少翻了5番,咱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前途越奔越宽广!”“95后”青年李敏自称是高棚村的“泥腿娃儿”,16岁外出学手艺打工,原本一心想跳出“农门”。2017年,他在崔兴江的带领下返乡加入合作社,成为蔬菜种植大户和蔬菜销售经纪人后,年收入逾百万元。他感慨万千:“没想到摸爬滚打六七年,最后在家乡的土地上找到了作为一个新农民的价值。”  蔬菜合作社拎稳致富“菜篮子”,“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在家门口打工的农户,都尝到了小蔬菜种出大产业带来的甜头。  “建起蔬菜园区后,在自家门口就把钱挣到了,方便得很!”村民唐琼英麻利地收割完小白菜装进菜筐。一年四季在家门口栽菜、收菜,每年能挣 2 万到 3 万多元,家里家外都能照顾好,唐琼英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小蔬菜站上了产业“大舞台”,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也拓宽了镇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据介绍,目前,立新镇每日输出蔬菜 400—500吨左右,蔬菜生产总面积5万余亩/年(含复茬),主要种植小白菜、瓢儿白、莴笋等20余个品种,实现产值约2.5亿元。  立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全镇蔬菜产业进行提档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万亩蔬菜农业产业园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文帝 文/图)连日来,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在位于江油市永胜镇的江油市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春耕春管正有序开展。  在园区内的春华家庭农场小麦种植田内,伴随着马达轰鸣声,两架载满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沿着麦田低空飞行,向田间有序喷洒农药,仅用几分钟,近10亩小麦的飞防工作就顺利完成。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  据了解,春华家庭农场是2023年江油市小麦单产提升项目实施区,江油市农业农村局为其发放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通过借助社会化服务项目来进行统防统治,能够起到节省人力成本、增产增收的效果。  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经过育秧机流水线作业,一个个秧盘快速制作完成。眼下也是春耕备耕的最佳时节,江油市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主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从育苗、插秧、施肥、采收等各环节全程实施机械化管理。  笔者看到,在水稻育苗基地中,村民们分工协作整理苗床和育秧所需的营养土,新引进的水稻育秧播种机忙碌作业,一旁的村民们往机械内添土、加种,一粒粒种子被均匀地装进水稻育苗盘中。  与传统的人工育秧方式相比,机械化育秧不仅提高科学育苗水平,也有效提升秧苗成活率和播种效率,生产效果明显且机械化程度更高,可以节约成本,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下一步,江油市将继续扎实推进小麦“一喷多防”、油菜“一促多防”等取得实效,并及时关注小麦、油菜生长情况,做好病虫害防治和农业生产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大春备耕,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充足,关注水稻播种,全力保障全年粮食稳产保供。  江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明刚表示:“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江油市农业农村局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以赴抓好小春春季田管,邀请省、市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开展小春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提升粮油作物单产。同时,积极开展大春备耕,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充足。目前,全市已完成小麦‘一喷多防’7.2 万余亩,油菜‘一促多防’15万余亩。2024年,全市预计大春粮食播种面55.2万亩,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1
(林忠伟 记者 刘佳慧 文/图)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绵阳市梓潼县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文化引领,通过深入实施“红色文旅+”战略,努力打造“两弹一星”文化IP及其系列文创产业链条,不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中国“两弹城”文创商店,琳琅满目的各种文创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从文具、玩具,到衣服、帽子,有50多种。这些产品注重挖掘“两弹一星”红色资源,同时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中国“两弹城”位于梓潼县长卿山南麓,原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两弹城”引进文创企业,结合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民族工艺品创意设计及衍生品开发等项目,挖掘出国魂纪念邮册、“两弹”模型、“争气弹596”“两弹”卡通物品、邓稼先水晶镇纸等文创产品。其中,“争气弹596”主要是依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设计而成,根据需要,“争气弹596”大小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缩小,荣获四川省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大赛金奖。“这些文创产品品种很丰富,很有特色和意义,特别是‘596’争气弹,它不仅是一款文创产品,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游客张阳升说。与此同时,梓潼县多渠道搭建文创线上销售平台、加快培育文创线下体验店、持续探索数字文创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研发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从IP、运营、渠道等多层面入手,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美誉度和知名度高、市场感召力强的区域文旅品牌。目前,精心创作诗歌情景剧《隐形的丰碑》、舞台剧《烈火激情》、话剧《国魂》、情景剧《英雄·丰碑》、故事会《一辈子》、环境戏剧《唤我壮志凌云》等文创产品,用红色故事去诠释“两弹一星”精神。“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红色文创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使文创产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消费新模式,促进景区旅游发展。”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应说。据悉,2023年,中国“两弹城”文创产品推广中仅销售文创旅游商品就实现收入210万元。开展宣讲33场,受教育人数超10万人次。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0
安斌 张羽 (图片由梓潼县汇智水务有限公司提供)  “过去,我们这里水资源匮乏,用水困难;现在,武引西梓干渠水源不断,大家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近日,绵阳市梓潼县仁和镇青元村村民李栓英感慨地说。  近年来,梓潼县委、县政府聚焦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水库安全管理和水美乡村建设,全力推动城乡水务一体化,成功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先后荣获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省乡村水务先进县、省级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等荣誉,一个功能完备的现代水网体系正在加快构建。实施水系连通项目后的梓潼县马鸣河。全力建好城乡“供水网” 织密农业“灌溉网”  现在,青元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智慧水利”带来的便利——通过梓潼汇智水务平台和一体化供水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水厂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业务受理、工程抢修、水费收缴“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服务”;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经受住近年的高温天气考验,保障了全县人畜饮水安全。  这样的成绩如何实现的?“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梓潼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政府配套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的资金筹集模式,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1.35亿元,统筹配置梓江水、武引水和水库水3种水源作为县域饮用水源,建成梓江马溜坝、梓江青安村和天生堰3个骨干水源地,实现城乡供水“同源”。  此外,梓潼县还敷设管网6000余公里,建成宝石、许州、文昌三大供水片区,形成辐射全县、城乡联网、末端连户的城乡“供水网”,截至2023年底,全县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3.11%。  在农业灌溉方面,梓潼县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攻坚行动,主动承接和融入省市水网,以完善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完成2000余口“当家堰”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维修整治,构建起多水源共济、多工程互补、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源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梓潼县还启动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注重田间工程与灌区骨干工程衔接连通,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95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3.99万亩,构建起田成方、路成型、渠成网、沟相连的农业“灌溉网”。全力筑牢水库“安全网” 构建乡村“生态网”  5月,我省将正式入汛。在拥有东方红水库、三合水库等众多中小型水库的梓潼县,水库安全度汛是每年防汛工作的重点。  如何筑牢水库“安全网”?梓潼县始终坚持群测群防抓水库安全防治,全面落实169座水库行政、技术、巡查值守“三个责任人”;全覆盖开展水库防汛抢险应急演练,逐库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建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构建起全县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  此外,梓潼县还全面推进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近年来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800余万元,完成县域内所有中小型水库、水闸、引水渠埝安全鉴定,水利设施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在构建乡村“生态网”方面,梓潼县也在积极行动。近日,在文昌镇、长卿镇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将渠系内的淤泥不停地挖起,施工人员忙着修建边坡和挡墙。  “依托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我们积极构建节水配水管理、基础设施生态网络、河湖保护、水旱灾害防治、现代水利制度、蜀水文化‘六水新村’建设体系,加快打造河畅水清、功能健全、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美新村,目前已建成20余个。”梓潼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梓潼县正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水网体系,在城乡水务一体化、农田水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重点改革领域全面推进,水系连通、水美乡村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创新思路正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0
(记者 任紫鑫 祖明远)4月2日,三台县立新镇红星坝村,油菜制种大户肖庆习到田间查看油菜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再过差不多1个月,这些油菜种子便可卖了。”  从种植普通油菜转为油菜制种,三台县在红星坝村打造“村党委+公司+协会+农户”产业模式,由红星坝村党委负责协调制种过程各项事宜;制种公司负责新品种研发和技术指导;协会负责技术落实到制种全过程,并按标准进行种子回收;制种户负责按要求进行田间作业,并提供合格的成品油菜种子。让红星坝村的油菜制种产量从原来的亩产几十公斤升到约120公斤,亩产值也从几百元增加到3000多元。  在红星坝村的示范带动下,三台县推动油菜制种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目前,三台县已形成立新、新鲁、金石等8个油菜制种核心镇,全县发展油菜制种基地2.3万亩,吸引优势制种企业13家,制种科研单位10家,建成制种科研基地2处,常年开展20余个优势油菜品种制种,所产种子供给重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的1000余万亩基地,实现油菜制种产业综合产值5.2亿元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09
(记者 任紫鑫 祖明远)近日,涪城区开展集体经济发展培训,邀请绵阳市农业农村局、西南科技大学等有关专家授课,讲解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模式,解答发展集体经济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全区40名骨干人员参培。  涪城区近日出台《组织系统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十三条措施》,瞄准阵地建设、专项课程、集体经济发展、智力支撑等方面,全力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人,为此涪城区将城乡融合发展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等34个重点培训。为方便城乡干部学习充电,涪城区打造“区委党校+16所基层党校+264个远教站点微党校”的党员教育阵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结合城乡发展特色,涪城区还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发展联促,增强片区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启动“千百万下基层”活动,推动千名干部、百名名医名师、万名党员进村(社区)入户,搭建固定的人才交流渠道,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支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09
(郭若雪 记者 任紫鑫 祖明远)  4月5日晚,绵阳原创多媒体儿童剧《哪吒》从福建厦门“闹海”归来,在绵州大剧院开演,跨越山海延续热度。  几天前,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城市品牌推广、文化艺术推介、文旅产品推销)活动首站走进厦门。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哪吒》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的关注。  展览展陈、剧目演出、文旅推介……绵阳在厦门以“文”会友,一个个高标识度的文艺作品火爆厦门,一批批烙印“绵阳符号”的文创产品持续“出圈”,绵阳的文化“朋友圈”也越来越大。3月30日,厦门市民在“祈福七曲山 励志两弹城”梓潼馆参观。 杜康 摄看亮点 文旅资源“出圈”  3月29日下午,厦门市五一广场上人头攒动。羌绣展位上,绣娘飞针走线、轻挑慢捻,色彩明艳的花朵逐渐显现;非遗互动体验区内,当地市民游客“画”上曹盖舞妆、“穿”上白马藏族服饰,感受多姿多彩的白马藏族文化……  在绵阳精心打造的绵阳馆、熊猫优选馆、李白文化长廊、非遗互动体验区等8大主题展区中,67家企业带来的420余件绵阳特色产品和精品文创,让当地市民游客爱不释手。  当天举行的绵阳城市文旅资源推介会,同样融入大熊猫、羌绣、李白等绵阳元素。绵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以“五城”“五力”进行城市推介;数字人李白化身“绵阳文化推广大使”向观众描绘令人憧憬的诗与远方;主题县梓潼讲述文昌文化独特魅力……  据介绍,绵厦两地相关部门还共同启动“共赴山海 诗屿远方”绵阳厦门文化交流互动活动,进一步搭建市场互联互通、业态共促共荣的文旅发展新纽带。  从3月29日到31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让绵阳文旅资源在厦门“出圈”。“绵厦两地的文旅资源各有特色,希望双方除了文旅产品和线路外,在文旅产业上也有更多合作。”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彭军说。看魅力 精神内核动人  要说此次“文化三推”活动什么最火,原子弹模型必有一席之地。“我最喜欢这个‘争气弹’,我们每人都买了一个。”来自厦门的五年级学生高子轩成功买到“邱小姐”模型后兴奋地说。  绵阳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如今,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这一次,绵阳也将科技元素与文化底蕴完美融合。    长虹是绵阳的重要科技企业之一。在“最长虹”科技文化展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向厦门市民展示“创新基因”;AI拍照互动活动,让厦门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数智生活里跳动的“科技脉搏”。  在此次“文化三推”活动中,绵阳还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3月29日上午,由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精心打造的情景宣讲课程“记忆里的‘两弹一星’”走进厦门大学。该课程主要以于敏、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在绵阳的工作事迹为基础,通过情景再现、现场表演、歌曲演唱等形式,生动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讴歌先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  演员们的深情讲述和演绎,让厦门大学师生感触良多。“感觉很震撼,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当代青年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厦门大学学生何雨蝶说。记者手记山海对话,共赴发展新天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此次“文化三推”活动,绵阳用“十八般武艺”在厦门展现底蕴深厚的城市之美,让“秀丽山川”与“蔚蓝大海”实现全新“对话”。  这并不是简单的借台唱戏。“文化三推”,推的不只是文化,更是发展新理念。  此前,绵阳举行“城市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首站也是厦门。当时,绵阳厦门两市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合作范围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社会民生、人才招引等多个领域。  此次“文化三推”之行,让厦门群众以文化方式重新“认识”绵阳,全方位进行资源链接,释放出更大的创新和发展活力。  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从绵阳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到开展“城市三推”“文化三推”,“开放包容”已成为绵阳发展的鲜明标识。“走出去”不仅仅是手段,绵阳更在行进中不断学习与思考——如何加快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勾勒出绵阳文化自信自强的美好图景。如何进一步“推”开开放发展的大门,“推”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天地,绵阳还要继续探索。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徐玮  3月30日,绵阳涪城“五朵金花”之青义镇第十一届樱花节在大龙村川北樱博园浪漫开幕。  步入樱博园,一团团、一簇簇的樱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迎风含笑,沁人心脾。据介绍,川北樱博园内现有早樱、晚樱、垂樱三个品种千余亩樱花,同时还补种了黄花风铃木、桃梅、北美海棠,增加赏花种类,延长赏花期。  春花灿烂,涪城“五朵金花”,即杨家镇“黄”的菜花、丰谷镇“粉”的桃花、青义镇“红”的樱花、新皂镇“白”的梨花、吴家镇“彩”的荷花正次第绽放,扮靓涪城美丽乡村。川北樱博园樱花盛开。涪城区委宣传部供图打造“五朵金花”文旅品牌  “本届樱花节设置了拍照打卡、儿童游乐、团扇DIY、露营野餐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青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是本次樱花节,涪城区以建设全域强区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以花促旅、以花兴业、以花富民”基本思路,围绕“五朵金花”,深度挖掘5个镇的本土名人、名事、名产等资源特色,打造“一镇一花、一花一韵”的“五朵金花”乡村文旅品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各镇因地制宜,融入《绵州桃赋》《湘绮楼日记》《荷花赋》等文化意蕴,依托川剧文化、剪纸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了杨家‘五彩菜花’、新皂‘古驿梨花’、丰谷‘桃花诗会’、青义‘樱花浪漫’、吴家‘荷你有约’等田园观光、乡村体验系列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该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形成近郊乡村旅游圈  杨家镇柏林湾村艳阳别院民宿负责人表示,今年油菜花节游客增多,农家乐生意比平时多了2到3倍,收益可观。  受益的不只农家乐,在杨家镇鲜家坝村的农夫集市,红薯、南瓜、油麦菜……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搬到集市,新鲜、实惠,深受游客们喜爱。“这段时间,来这里赏花的游客很多,我们摆摊卖农副产品很受欢迎,每天都能卖几百元。”村民唐女士高兴地说。  在“五朵金花”竞相争艳的同时,涪城区还依托“千鹤桑田”“湖光山色”“蔬香绿野”三大农业主题公园,聚焦研学、休闲、田园主题,串珠成链形成半小时近郊乡村旅游圈。如今,涪城三大农业主题公园已成为绵阳市民近郊游目的地。乡村风貌正不断提升  新皂镇的千亩梨花已绽放,今年的邱家庙村驿路梨花园,让游客有了更好的观景体验。  “我们主要对梨花园周边进行改造升级,开展驿旅文化墙彩绘、道路美化、网红打卡点设置、沿线装饰等工作,提升景观品位。”新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对景观区域沿线路面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杂草树枝、卫生死角,并科学规划停车场位、小吃摊位,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风貌不断提升。  据了解,涪城区加大“五朵金花”特色产业集聚建设,投入近1亿元,在“五朵金花”所在地周边实施商业网点、停车场、健身赛道、研学基地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10余个,以环境之美撬动发展之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