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淋出生于1986年9月,是眉山市彭山区金烛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现担任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成林寿香稻农业公司总经理、粮香源家庭农场主、彭山川泽泻协会副会长,从事农机服务1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王程淋的合作社不仅帮助当地的农民就业,而且为当地,乃至全国无暇种植管理田地的农民解决了种地问题,他用自己的实践书写了一个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故事。启航——我有一个“农机梦”金烛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世世代代的农民主要通过传统人工方式收割水稻,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效率极低。王程淋回忆道,小时候随父母去稻田里割稻子,忙来忙去,一上午的时间,也只能割两三分地。看见村里的农民为繁重的农活累得直不起腰,王程淋从小就萌生了改变农民种植农业方式的想法,他想改变过去农民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生活。听说用收割机几个小时就可以将农民两三天时间工作完成,王程淋便想着买台收割机。当时缺少资金,他只购买了一台价值一万元的国产二手收割机。由于不懂技术和修理,机器故障百出。一些日子下来,钱没挣到,还倒贴了不少。为改变这种局面,村两委成员积极给王程淋寻找“师傅”,并让他利用农闲时节去各地学技术。2004年,国家出台的一项政策,让王程淋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年,国家下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他将二手的收割机卖了,购买了一台崭新的收割机,由于国家的补贴,原先需要花费5万多元的收割机,王程淋只花费了3万多元。农忙时节,农民们从早上开始排队用机器,一直到晚上。那一年,王程淋不仅将购买机器的成本全都挣回来,还多挣了几万块。有了机器,有了技术,王程淋逐渐在农机服务上大展手脚,终也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成立农机合作社,大家一起造梦2011年4月,在自己的事业渐渐稳定后,王程淋萌生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王程淋和村干部一起,挑选了村上8户农户,成立了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耕、机播、无人机植保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和服务。2014年,王程淋将原来村里300亩种植金银花的土地承包下来种地,解决了土地面临撂荒的问题。王程淋不断尝试新技术,大力推动彭山区粮食增产增收、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细。2020年,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眉山率先尝试“工厂化育秧”技术。让每亩土地增产10%以上,实现节省育秧成本70%以上,每亩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6000余亩,近年示范带动近2万亩。2022年,王程淋成立“粮香源家庭农场”,将公义镇欣荣村土地1000余亩的退果还耕面积流转种植粮食作物,探索开展稻鱼鸭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亩增加生产效益1000元以上。王程淋小时候的“农机梦”实现了,然而,他并没有止步,而是选择继续深耕在“农机”这条路上。截至目前,王程淋的农机作业面积达3万余亩,有固定机手八个,大型机械40余套,实现了农事生产的机械化操作。作业服务总收入300余万元,年利润达110余万元,带动农机从业人员50人以上,王程淋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成林农机专合社先后被彭山县委县政府评为2012年度“优秀专合组织”、2013年度“专业合作组织先进集体”、被省农业厅授予2014年“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由于收割机的使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本地的小麦收完后就闲了下来。为让收割机充分发挥作用,王程淋便在农闲时期开着收割机到外省四处去找活儿。几年的时间,他的收割机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农机队伍也在逐步壮大。但不管走到哪里,王程淋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没有忘记党组织给他的帮助。他希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用党员的身份去帮助更多的人。2016年,王程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他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组织的平台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农民夜校、党员志愿服务队……王程淋和农机队伍的身影处处都在。他不仅向其他种粮大户和小规模农户提供各项社会化服务,还把自己的技术教给村民,共享农机。同时,抱着为农民服务的宗旨,王程淋还为困难农户免费作业,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王程淋表示,在党的好政策下,他正着力于将业务做得更大,建起自己的合作社党支部,发展更多的党员,让基层党员发出耀眼的光芒。从一个农村娃到眉山市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摸爬滚打赚到第一桶金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对王程淋来说,他的今天不只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他骨子里那份深深的“家乡情”。他用自己的踏实、肯干、责任、担当,书写了一个乡村返乡好青年的样本。(供稿:彭山区委宣传部 刘凤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