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当前正值秋冬季茶园管护的关键时期,为有效减少秋季茶园病虫害,提升来年春茶的品质与产量,巴州区积极行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茶叶种植基地,为农户们送上秋季茶园管护的“及时雨”,为来年的茶叶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个茶园秋管过程当中,有三个环节然后尤为重要,就是茶蓬的修剪、开沟、施肥。每一个步骤对茶园来年的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巴州区经济作物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王海林在现场一边向茶农们详细讲解茶园管护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一边示范操作。青山簇拥秋韵美,茶园滴翠入画来。眼下正值茶叶秋季管护的关键时期。在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五彩生态茶园内,当地农户正抢抓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秋季茶园的修枝、除草、施肥、培土等管护工作。同时,园区还特邀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秋季茶园管护进行现场指导,让茶农们深刻认识到茶园“常年管理,精细劳作”的重要性。“我们这个茶园总面积有1000多亩,截至目前,已完成近800亩的管护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晴好天气,积极组织人力,尽快完成全部茶园的管护任务。”五彩生态茶园茶园管护人员周述华表示。茶园管护工作不仅显著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长期在这个茶园务工,秋冬季节负责管护茶树,春夏两季则采摘茶叶,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每年能挣2万多块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家住五彩生态茶园附近的居民周述华高兴地说。近年来,天马山镇狮子寨村的五彩生态茶园通过采取科学的管护措施和引入先进的技术支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针对近年来天干地旱的气候状况,茶园也采取措施保障茶农利益。“由于今年的干旱,我们及时进行了移苗和补栽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投入200余万元为茶园全面安装喷灌设施,以做好防旱工作,为茶园保产作好准备。”茶园负责人余安波介绍道。据了解,进入茶叶秋管阶段后,为保障茶农利益,巴州区已组织12名技术人员分赴全区8家茶叶基地,开展秋季茶叶产业的管护和技术指导工作。“目前,巴州区拥有标准化茶叶基地1万亩,已进入初投产阶段,实现年产值500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争取项目支持,持续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区经济作物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表示。茶产业已成为巴州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绿色名片”。下一步,巴州区将持续开展好茶园管护、茶旅融合相关工作,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构建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供稿:巴州区委宣传部 刘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22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龚维 杜东亮)2024年10月16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发布2024年林草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典型案例的通知》,南江县云顶茶乡成功入选,成为全省12个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巴中市唯一入选案例。云顶茶乡自然风光优美。茶乡幅员面积21.01平方公里,与醉美玉湖、七彩长滩、赤溪西厢左右相邻,与光雾山和米仓山遥相呼应。茶乡植被茂密、资源丰富,植被绿化率高达92.5%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气候温和舒适、四季分明,日出、晚霞、云海、月华应有尽有,神韵斐然。云顶茶乡茶文化氛围浓厚。园区土壤富含硒元素,是茶叶生长的最佳生态区,云顶茗兰、云顶绿芽等茶叶品牌先后获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茶乡已成功举办七届茶文化旅游节,精心打造茶海生态游、茶区观光游、采茶体验游、茶庄休闲游、森林康养目的地,辐射带动全县25个宜茶乡镇发展茶叶产业30万亩、6个乡镇建成茶产业示范区5万亩。云顶茶乡服务设施齐全。茶乡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整体规划,建设了康养中心、提供森林浴、森林康养步道等康养项目;云顶不夜城(含餐饮美食城、大叶茶品鉴中心、旅游购物区、茶叶展销区)、云顶剧院、亲子萌宠乐园、高山极限运动主题乐园等娱乐项目;综合服务中心、精品民宿集群、南江大叶茶研究院及交易基地、茶饮料茶食品加工基地、中小学研学旅游基地等参观游玩项目。茶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力将云顶茶乡打造成为国内优秀的休闲观光、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南江县将持续促进文旅融合,优化旅游服务,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将云顶茶乡打造成为川东北片区首个集旅游观光、康养健身、亲子体验、极限运动和休闲疗养一体的高端文旅康养综合旅游区,为全县“天府森林四库”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10-21
(记者 何菊)一条条村道宽广整洁,一个个企业“绿”动能满格......走进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郊的摇铃村,这里村容村貌既有“颜值”又有“里子”,让人赏心悦目。  而在几年前,这里各类小微企业密布,污水乱排、道路缺乏规划,曾是“散乱污”的代名词。从“散乱污”到既有“颜值”又有“里子”,摇铃村是如何实现蝶变焕新的?组建专班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摇铃村位于巴城东郊,曾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引来不少小微企业落户,特别是家具、木材、建材、石材、水泥等制造企业。然而伴随这些小微企业而来的是污水乱排、道路频繁损坏、废气和粉尘污染不断,对百姓生活、生态环境影响极大。2022年,在巴中市巴州区委“群众诉求大起底”中,摇铃村问题被“打捞上岸”。巴州区委、区政府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积极下深水攻坚、重治摇铃村“散乱污”。为彻底解决摇铃片区“散乱污”环境问题,巴州区政府积极优化领导小组力量,组建了整治工作专班。专班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摇铃片区“散乱污”整改问题,落实生态环保治理,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并重,切实推动问题整改。整治行动中,巴州区经信局积极发挥专班工作牵头部门职能,主动响应专项整治要求,深入整治“散乱污”企业工作一线,甄别摇铃片区“散乱污”加工类企业,锁定了整治企业共90家,分类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清单,逐一化解。该局还在村里成立了驻点指挥部。指挥部人员按照“三个一批”整改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小散乱污”企业开展整治工作。区经信局环资股负责人马瑛说,在“散乱污”整治中,企业少不了经历“阵痛”,不少企业最初不理解甚至不配合,但所有工作人员坚持耐心与企业负责人谈心谈话,确保情况摸清、问题吃透、心中有数,经过耐心细致做解释、反复真诚做沟通、持续不断做工作,以政策法规说服、以精诚之心引导,最终得到了企业主体的理解。重治促问题破解。当年底,巴州区便全面完成摇铃片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并通过市级相关部门验收。多措并举,推动摇铃村蝶变焕新强力整治的同时,整治工作专班还积极从摇铃村的长远发展展开发力。鼓励支持企业改造提升,培育振兴发展新动能。星鑫家具厂、宏顺建材、三江木业、瑞欣家具等一大批企业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整改提升增添了发展新动能、实现了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力更强了。加强乡村建设,让村容村貌更美。修补黑化1500米村主干道路,建成2座农村公交招呼站,建成一座垃圾中转站,建设污水管网500米,完成省道公路沿线铺设5米宽人行道风貌改造2000米。创新治理中,摇铃村村民幸福感倍增,大家纷纷拍手叫好。通过“散乱污”整治,坚持环境保护导向、淘汰落后产能,目前,整个摇铃村的产业档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了,乡村发展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21
“大家加把劲,这个田收完就去吃晌午(方言:午饭)哦。”种植户李元凯背着背篓开心地喊道。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龙岗镇种植的瓜蒌迎来了丰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走进龙岗镇的瓜蒌种植基地,翠绿的瓜蒌藤蔓爬满支架,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瓜蒌如同一盏盏小灯笼垂挂其间。村民们穿梭在瓜蒌地里,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瓜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瓜蒌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瓜蒌挂满藤蔓“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基地里面务工,像除草、施肥、治虫、采摘,每个月都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也能照顾到家庭。”村民唐仕超对笔者说道。龙岗镇瓜蒌基地覆盖四个农业社,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增收,其中脱贫户50多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据了解,今年龙岗镇的瓜蒌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亩,预计可产瓜蒌籽48吨,综合收入可达到150万左右。“瓜蒌这种植物很适合我们这个地方种植,它食药两用,高密度种植技术要求非常高,尤其在水肥管理、病虫防害这一方面需要按照我们相关的一个技术进行种植,才能保证它的一个丰产丰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驻龙岗帮扶工作队队员张浩田介绍道。驻村帮扶队员对种植户进行指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指导。为提高瓜蒌种植效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驻龙岗帮扶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进行培训,涵盖选种、栽培技术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针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问题,专家们现场授课、亲自示范,通过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全方位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能,为平昌县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村民收获瓜蒌随着一辆辆满载瓜蒌产品的货车缓缓驶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平昌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供稿/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 代致诚 孙慧 粟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7
秋播一粒“籽”,夏收万斤“油”。10月14日,四川省平昌县白衣镇优质粮油基地里,农机手正驾驶着油菜精量播种机沿着田块来回穿梭,旋耕、播种、施肥、覆土……一个小时左右,一块5亩的农田变成一垄垄油菜田。“这个油菜直播机一天可播种60余亩,这在以前需要五六十个劳动力才能完成,机械化极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播种效率。”农机手马晓东说。农机手驾驶着油菜精量播种机来回穿梭,播种油菜“我们今年计划种植油菜近1000亩,每天3台机器同时作业,预计本周内完成直播。”白衣镇优质粮油基地负责人何春熹介绍,新型油菜精量播种机配备了电驱排种控制系统和漏播检测系统,不仅能够降低种子用量,还能实现精量播种、均匀播种。据了解,今年白衣镇油菜栽种已全面展开,计划种植油菜1.3万余亩。目前,该地以粮油协调发展为基础,通过推广油菜机械化播种等方式,积极推进“粮油轮作”,让“冬闲田”变为“增收地”。“我们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机和无人机播种的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油菜播种率,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平昌县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今年平昌县计划种植油菜43.3万亩,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供稿/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 岳亮 张书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符理 刘玉莲  “油菜育苗移栽,首先要把田间的水排干净,保持土壤疏松干燥……”眼下正是小春作物播种的有利时节,巴中市通江县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做好油菜育苗移栽和无人机直播栽植。  10月14日,笔者走进该县广纳镇构花坪村“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开阔平整。深耕机刚刚把农田翻耕好,起垄机随即上场,在田块间来回穿梭;村民们准备好葱郁的幼苗,趁着好天时忙着挖坑、放苗、移栽,现场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产业振兴“秋耕图”。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后,田大了、路平了、沟通了,机械化也方便了,我们种田种得舒心、省心。”广纳镇构花坪村村民龙建华说。  作为通江县重要的粮油示范基地,广纳镇构花坪村“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广粮油作物种植,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油菜,有效补齐“种植空窗”,巧让“冬闲田”变“农忙田”,稳住粮食生产。  “今年,我们园区油菜育苗有100余亩,计划油菜栽种面积1000余亩。”四川顺和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跃翔介绍,基地每天同时有 4 台起垄移栽机进行起垄工作,有200余人进行移栽工作,预计将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油菜移栽工作。  小春生产是来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开端,是稳定粮油生产的关键一仗。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江县农业农村局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科学栽种、科学管护,助力油菜移栽和播种,确保来年丰产丰收。  “为确保全县粮油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们成立了由高级农艺师、工程师带队的四个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油菜育苗管理和油菜的移栽直播技术的指导。”通江县农技站副站长雷刚说。  据了解,通江县今年计划栽种油菜30余万亩,目前已栽种过半。为抢抓有利时节,通江县采取油菜“移栽+直播”双管齐下的方式,确保应种尽种,预计本月底全面完成油菜移栽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17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灵山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发展目标,村党支部率领全村人民先后实施了“先锋工程”“连心工程”“堡垒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探索实施“政策红利型”“文旅康养型”“入股分红型”“生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等多种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村之路。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种植结构,聘请市区农业专家对传统农业种植进行了深度调研,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淘汰了部分低产低效农作物,引进了适合本地种植且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农业园区;村内已建成灵山云雾茶2200亩、葡萄园500亩、盘桃园200亩、车厘子500亩、花椒园400亩。绿色养殖南江黄羊3000只,巴山黄牛1200头,被评为省级无疫小区。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生产方式,该村的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近2000元,一个“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乡村蓝图在这里聚焦。挖掘文旅资源。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投资400万元修缮古老的民居建筑,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68家,年均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游客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文旅康养、茶文化、红四军军部旧址,全国四大碑林等红色传统文化生活。改善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牢牢抓住东西部协作契机,推动该村治理数字化改革。2023年省级财政投入5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00万元,社会及其它投入1000万元新建产业园道路2200米,硬化村内道路6.1公里,整治街道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30盏,建卫生厕所3个;新建污水处理站120平米,雨污分流管网4.3公里,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副产品的快捷流通。注重生态保护,打造宜居乡村。建立完善了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在村里设置12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6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日常垃圾分类收集和清运。同时积极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培养招引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到村授课,提高村民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村民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增技。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党支部建立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制定优惠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村民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指导、资金扶持等服务,回乡创业青年吴广养殖南江黄羊300余头、李攀养殖灵山黑猪320余头、李刚养殖巴山黄牛120余头、招引浙江义乌大学生吴优承包云雾茶2000余亩等,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强化基层治理,凝聚发展合力。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规范村务决策程序,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涉及村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加强村务公开,定期将村里的财务收支、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向村民公示,接受村民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增强了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尚。开展文明家庭、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利用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区乡文旅联动年均文艺演出达6场次,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文化的熏陶,凝聚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村庄的和谐稳定发展。三年的创新实践,灵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富民强村的深刻内涵,村民收入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村庄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该村先后荣获“国家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小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传统保护村落”“四川省扶贫旅游示范村”“四川省乡村博物馆示范村”“巴中市四好村”“巴中市乡村振兴先进村”“巴中市先进村党组织AAAA”“巴中市养老保险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供稿:巴州区枣林镇 陈万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婷)金秋十月,又到了油菜、大蒜等农作物播种黄金时间。近日,巴中市南江县的村民们纷纷忙着整地、施肥、播种,农技人员也奔忙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油菜育苗、大蒜种植等专业技术指导。  10月8日,笔者走进天池镇马桑村的油菜育苗现场,农技人员正在详细讲解规范化油菜育苗的优势,并现场示范操作,村民们认真聆听学习,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播种、浇水、搭设遮阳网等操作。  据了解,规范化育苗是确保油菜幼苗生长齐全、提升存活率的基础。“今年,我预计种植油菜500亩,移栽200亩。现在通过遮阳网育苗方式,可保证后期油菜苗长得齐整,存活率高。”天池镇强波家庭农场负责人强朋看着田地里的繁忙景象,充满信心地说。  在南江县大河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种植大蒜。大家分工协作,忙着整地、施肥、挖沟、播种,一粒粒饱满的蒜瓣间隔均匀地“立”在了土壤里。  “村上组织我们栽蒜,不仅管午饭,一天还能挣100块钱。大蒜栽了过后,翻了年到五月份我们种玉米,这种轮种模式,让我们收获更多了。”大河镇白院村村民李承爵看着一旁刚播种完的田地,一粒粒、一行行大蒜整齐地躺在土壤上等待覆土,十分高兴。  大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村民持续增收,大河镇采取了‘油菜+玉米+大蒜’轮作的种植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确保土地应种尽种,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实现一地多收。”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广油菜、玉米、大蒜种植,同时还聘请专家团队,从农作物种植、管护、收获、储存等全过程,进行蹲点指导,让每一个种植户都熟练掌握科学技术,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又助力了群众增收、农业增效,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14
金秋十月,在经历秋收的忙碌与喜悦后,又到了油菜、大蒜等农作物播种的“黄金时间”。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各地的村民们纷纷忙着整地、施肥、播种,农技人员也奔忙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油菜育苗、大蒜种植等专业技术指导,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秋种景象。走进天池镇马桑村的油菜育苗现场,农技人员正在详细讲解规范化油菜育苗的优势,并现场示范操作,村民们认真聆听学习,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播种、浇水、搭设遮阳网等工序。据了解,规范化育苗可有效减少高温天气和大雨天气对幼苗的损害,是确保油菜幼苗生长齐全,提升存活率的基础。“今年,我预计种植油菜500亩,移栽200亩,现在通过遮阳网育苗方式,可保证后期油菜苗长得齐整,存活率高,加大了我对油菜种植的信心。”天池镇强波家庭农场负责人强朋看着田地里的繁忙景象,充满信心地说。在南江县大河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种植大蒜。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忙着整地、施肥、挖沟、播种,一粒粒饱满的蒜瓣间隔均匀地“立”在了土壤里。“村上组织我们老百姓栽蒜,不仅一天管一顿午饭,还能挣100块钱。大蒜栽了过后,翻了年到五月份我们种玉米,这种轮种模式,让我们粮食收获得更多了。”大河镇白院村村民李承爵看着一旁刚播种完的田地,一粒粒、一行行大蒜整齐地躺在土壤上等待覆土,显得十分高兴。大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村民持续增收,大河镇采取了‘油菜+玉米+大蒜’轮作的种植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确保土地应种尽种,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实现一地多收。”据了解,近年来,南江县积极推广油菜、玉米、大蒜等特色种植,同时还聘请专家团队,从农作物种植、管护、收获、储存等全过程,进行蹲点指导,让每一个种植户都熟练掌握科学技术,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又助力了群众增收、农业增效,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刘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1
秋种正当时,田间“沃”希望。10月8日,在四川省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旋耕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来回穿梭,村民们忙着撒灰、放线、打沟……一幅动人的秋播秋种“图”徐徐展开。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高标准农田全景“我们组织了70余名村民,协调了旋耕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8台,抢抓土壤墒情和天气晴好有利时机,全力开展油菜播种工作。”四川平昌金福康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农技师方强介绍,公司自10月3日开始耕种,计划种植油菜1000余亩,现已完成80%。村民在田间忙着撒灰、打沟“今年计划种植油菜9500亩,油菜播种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10月15日前完成。”南天门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任新平介绍,下一步,将抢抓有利时机,全力推进秋播抢种,确保应种尽种,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为明年夏粮丰产打下基础,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供稿/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 张书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0
“平昌也生产大闸蟹吗?”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大闸蟹到了捕捞季,这个平昌的特色水产,正以其独特的品质,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在平昌县土垭镇巴山红大闸蟹养殖基地,捕捞船缓缓地行驶在河流之中,蟹农们正熟练地拉网捕蟹,动作一气呵成。平昌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大闸蟹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有众多的河流,水质清澈、水草丰茂,为大闸蟹的生长营造了理想的家园。“我从2015年就开始回乡养殖大闸蟹了,我们都是利用河道生态养殖,养出来的大闸蟹蟹肥黄满。”养殖户王仕洪边捞边说道。秉持生态养殖的理念,通过与成都大学等高校合作,不断探索更科学的养殖技术,从蟹苗的挑选开始就严格把关,选择体质健壮、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质蟹苗。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天然的饵料,让大闸蟹在自然的食物链中摄取营养,每日悉心巡查,密切关注着大闸蟹的生长状态。据王仕洪介绍,今年共投入20万尾蟹苗,目前最小的蟹有2两,最大的有6两多,产量在1万5千斤左右,产值120万。大闸蟹产业,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磁石。从蟹苗的投放开始,就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将蟹苗放入精心准备的水域。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监测与调控、食物的投喂、蟹塘的日常维护等工作,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本身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家乡有了这个产业后,我就一直在这里上班,每个月的收益还是不错的。”蟹农杨四海笑着说道。不仅如此,通过依托优质生态溪流水域条件,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鱼虾蟹”等水产综合种养模式中来,同时,丰富乡村产业的业态,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捕捞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大闸蟹产业正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水产养殖专家传授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依托公司养鱼技术、人才资金、市场资源等优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养殖。接下来,平昌县将继续探索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的品质和产量,让平昌县的水产养殖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 “游” 得更远、“跃” 得更高。(供稿/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 代致诚 李广川)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近年来,平昌县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强基础、谋发展、惠民生,全县上下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守防返贫底线坐落于驷马镇的双城村,四周青山环绕,公路穿村而过,村庄规划井然,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现在国家政策好,都把柏油路铺起了,户户都搞得干干净净的。”双城村村民周大爷说。20世纪60年代,著名油画家罗中立来到双城村,以该村村民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享誉世界的油画《父亲》,从此双城村被誉为“父亲的村庄”。该村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的生态文化、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产业振兴为翼,打造集“乡村记忆、乡土农创、乡愁民宿、亲子游乐、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村落,推动农旅、文旅、工旅产业融合发展。双城村的变化,正是平昌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同时,平昌还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全面巩固已实现的“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教育扶持成果,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全面落实奖、贷、助、减、补等多元资助政策,发放各类补助资金,全面消除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的隐患。巩固健康扶持成果,实现“病有所医”向“医有所保”转变。将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全部纳入参保资助范围,建立“三三四五”动态监测机制,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发生,七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四类慢病”规范化管理率达90%以上,真正做到“生病必访”,落实干预措施,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在县域内发生。巩固住房安全成果,实现从“住有所居”向“居有所安”转变。常态化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群众基本住房安全有效保障。巩固饮水安全成果,实现从“安全方便”向“城乡一体”转变。定期加强对全县安全饮水工程的风险排查和水质检测,农村供水量、取水时间、水质、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全部达标。巩固社会保障成果,实现从“兜得住”向“兜得牢”转变。稳步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做到“应兜尽兜”“应助尽助”。发展乡村产业 推进乡村建设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有事做、有钱挣,农村才能活力四射。“我们的青花椒很不错,又香又麻”随着一声整齐的吆喝,在平昌县经开区科创孵化中心的直播间里,四川润昌华语传媒有限公司的直播人员正在对青花椒等系列产品进行直播销售。依靠电商助推乡村产业拓宽销路,这是平昌发展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措施。据介绍,今年平昌通过电商销售各类产品的产值大幅度提高,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平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县肉牛存出栏17万头,发展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10万亩、标准化青花椒种植基地10万亩、水果产业基地5.5万亩,食用菌年产量400吨以上,发展特色林业产品5万亩。推广“菜+稻+菜”“菜+粮+菜”等模式,全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采收量达到33.8万吨。优化治理体系 积蓄振兴动能秋日暖阳,走进兰草镇梁铜村,绿美村庄建设的新风扑面而来,干净整洁的进村道路,瓜果飘香的农家庭院,天蓝、地绿、水净,勾勒出一幅惬意悠闲的美丽乡村画卷。这一切得益于梁铜村紧扣“党建领村、网格治村、生态靓村、产业强村”主线,以小微治理为抓手,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让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美丽梁铜村呈现在大众视野。为加大村级治理力度,梁铜村以网格化推动乡村管理精细化,每月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目前,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网格员的监督管理,全村主干道干净整洁,进户路及家庭环境清洁规范,梁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林大哥感受颇深。“现在各家各户的院落都变漂亮了,还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好了。”林大哥笑着说。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平昌县全面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用好积分制、红黑榜,与群众共商、共治、共评、共享,建立和推动群众主体机制、常态治理机制、干部包保机制、考核评比机制“四个机制”落实落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显著提升。(供稿:平昌县委宣传部 李柯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9月24日,在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老鹰社区肖家坡的千亩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着给茶树修枝、除草、施肥……为来年茶叶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修剪茶树要把蓬面修平、去弱留强、清醒亮蔸,改善茶树的通风透光条件。”镇龙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勇一边给茶农讲解茶园管护技巧和注意事项,一边动手示范操作。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好茶既是种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提质增效做强做大茶叶产业,镇龙镇广泛宣传引导茶农树立“长年管理,精细劳作”的理念,同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对茶园管护进行现场指导,切实解决茶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这个茶园面积有1000多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管护近200亩,接下来我们会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人手,尽快完成全部茶园管护。”肖家坡茶园管护人员王建华说。茶园管护不仅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农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长期在这个茶园务工,秋冬季节管护茶树,春夏两季采摘茶叶,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每年能挣2万多块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啦。”家住老鹰社区附近的居民李波开心地说道。“茶产业已发展成为镇龙镇的‘绿色名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茶园精细化管理,统筹做好茶产业大文章,让茶叶成为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镇龙镇宣传委员、副镇长施晓镇表示。(供稿/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 张书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9
“大家使用农家肥的时候,一定要腐熟,用地膜或者秸秆覆盖都可以”“建议大家要起厢面,不仅有利于排水,两边还可以行走”“前期播种的时候,蒜头一定要朝上,后期注重肥水草的管理……”近日,在南江县高塔镇天宫村大蒜种植基地里,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农技专家赖云清结合大蒜选用品种、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要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走进田间地头现场给大家示范操作。在培训现场,来自大蒜种植区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和大蒜种植业主齐聚一堂,大家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讲解,详细了解科学种植技术。这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让大家系统、全面地学到了大蒜种植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掌握到了科学的技术方法,也拓宽了种植思路。“我今年计划在正直镇种植150亩大蒜,赖教授从播种、管理到收获有一套成功的体系传授给我们,回去在种植大蒜的过程中把它学好、用好,这也增加了我们种植户的信心”,正直镇柳树村种植大户蔡志全表示。县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主任王昭宇表示,“我们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从大蒜种植、管护、收获、储存等全过程,进行蹲点指导,让每一个种植户都熟练掌握科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全县大蒜产业稳定蓬勃发展,确保大蒜丰产,农民丰收”。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据了解,今年来南江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大蒜产业,计划在八庙、高塔、正直、赤溪、公山、大河等6个乡镇规划建设一个千亩大蒜种植基地,培育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2家。通过强化农技服务,将进一步提高大蒜种植规范化程度,促进南江县大蒜产业化健康发展。(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岳轩宇 孙琴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9
(记者 何菊)9月27日,一场极具中国式浪漫的“我把红叶寄给你”全球推广活动在成都春熙路广场火热启动。巴中光雾山旅游区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天然大氧吧”,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是全球最独特、完整、原始的水青冈属植物起源分布中心。每到金秋十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被誉为中国红叶第一山,是亚洲最大红叶观赏区。活动现场今年第二十二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预热首秀在成都春熙路,在北京、上海、广州,在纽约时代广场、巴黎东方中心、首尔新川,同步开启。“风的来意,代表相遇。我把光雾山的红叶寄来你的身边,跟你约好见面,时间就定在这个秋天……”春熙路活动现场,创意短片《风有风的来意》“全球同屏”开播,一片巨大的红叶飘向上海、北京,飘向世界各地,代表以“我把红叶寄给你”为主题的全球推广活动正式启动。书信代表着人类最高级的浪漫。最贵重的礼物,往往只是一封手写信。从9月27日起,来自光雾山的红叶将随着一封封信件寄向全球各地,将来自革命老区的深情之邀、巴山儿女的感恩之情送到全球游客手中,邀请游客探秘光雾山,描绘红叶图谱色卡,破解丰硕秋天的密码;邀约有识之士携手共进,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光雾山红叶美景活动现场,巴中市文旅集团围绕第二十二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情况和优质文旅资源作了重点介绍,吸引市民游客驻足了解详情。今年,第二十二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采取市场化办节,总冠名商“五湖液”分享了品牌故事和与光雾山红叶的情缘。直径4米的红叶艺术装置,迷你诗歌展、打卡相框、文创亭,都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现场拍照,用视频记录,写下和秋天、思念、愿望相关的书信内容,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图文笔记,带走一份份红叶记忆。在春熙路搭建的“光雾山”瞬间变身成都新的网红打卡地。光雾山红叶美景艺术装置由新锐艺术家罗鸣以光雾山的红叶为灵感进行创作。罗鸣的作品以“生命触动”为内核,从自然中抽离植物、水等元素,运用以纸纤维为主的多媒介材质,从视觉刺激中表现其对生生不息的感悟。近年来,她的作品在成都太古里、天府艺术公园、北京颐堤港、重庆、武汉、杭州等地接连展出。据悉,本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以“我把红叶寄给你”为主题,还将开展“美丽世园会·遇见光雾山”、“金秋十月·醉美巴中”全国摄影大展、“飞越巴山纵览红川”低空飞行体验、“金秋红叶璀璨星河”露营季暨红叶星空音乐会、“秋日漫游记”等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切实增强游客体验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图片由巴中市文旅集团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9
(李旭东 记者 何菊)9月24日至25日,全国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薛明带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一行前来巴中市通江县开展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现场鉴定工作。专家组一行先后来到毛浴镇朝阳村山地梅花鸡种质资源场、瓦室镇桂花村、钟佛村集体经济梅花鸡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山地梅花鸡核心保种群,现场随机抽测核验山地梅花鸡体重、体尺、蛋重等特征特性及相关申报指标,仔细查看山地梅花鸡养殖环境,详细了解山地梅花鸡饲养管理、市场开发、联农带农等产业发展情况,并就资源选种选育、保种扩群等进行了指导。在随后召开的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鉴定现场核验汇报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申报专题片,听取了通江县山地梅花鸡遗传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以及川农大赵小玲教授团队申报陈述。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质询答疑、专家讨论等方式对山地梅花鸡养殖历史、遗传特征、体型外貌、保种繁育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核验。经专家组质询讨论,一致认为,通江山地梅花鸡体型中等、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外貌特征一致,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且现场核验结果与申报材料基本相符,同意山地梅花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现场核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书浩)“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针对我们新招引的大头菜种植项目,看看怎么种、种多少,我们一起来议一议。”近日,在平昌县三十二梁镇柳林村的“村民说事会”现场,村民代表们齐聚一堂,商量该村下半年种植大头菜的具体问题。  “种植的肥料怎么解决?采收后卖到哪儿去?”“需要把辣椒地利用起来吗?”随着柳林村党总支书记孙毅提出下半年种植计划,村民代表们纷纷围绕土地、种子、肥料、销售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商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最佳方案”,决定利用村里的冬闲田、撂荒地等种植50亩大头菜。  “我们通过前期的考察,看到了大头菜种植的前景和市场,然后通过‘村民说事会’来集体决策。”孙毅介绍,目前已经和眉山市的一家制作泡菜的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解决了后续的销售问题,下半年大头菜种植预计收益6万元。  “村民说事会”是近年来平昌为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出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分类办事、定期评事、公开晒事的“党支部+村民说事会”模式,共话产业发展,共谋致富出路。  孙毅说,通过“村民说事会”集体决议,将产业发展作为带动柳林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该村先后引进成立平昌鑫茂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平昌县民辉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年出栏生猪 8000 至 1 万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1万元;引进亿彪肉牛养殖合作社,村集体养殖海福特母牛26头;与两山公司合作,利用储备林项目养殖山地梅花鸡5000只;建立蔬菜订单种植供应基地 100 余亩、粮油基地200余亩,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近35万元。  “党支部+村民说事会”模式,“说”消了各类矛盾,“说”通了村情民意,“说”兴了产业发展,也“说”宽了致富大道。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推行,建立了393个“村民说事室”,举行“村民说事会”6000余场次,收集说事议题2万余个,确定说事议题1.5万余个,各类矛盾问题得以有效化解,极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谷穗随风摇,玉米笑弯腰。金秋时节,巴中南江成熟的稻谷和玉米汇聚成了一片片金色大海,迎风吹来阵阵稻香、玉米香,空气中弥散着甜蜜的丰收味道。风吹稻田千层浪,机器轰鸣谷满仓走进南江县大河镇灯油坪村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迎风摇曳,稻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内,收割、脱粒、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所过之处留下平坦的辙印和秸秆,一派丰收繁荣景象映入眼前。稻田里,灯油坪村党支部书记戴着草帽在一边笑着说,“相比传统的收割方式,村里如今引入了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既解决了农村土地耕作成本较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又发挥农业规模生产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据了解,为有序推进秋收农忙工作,灯油坪村提前谋划,抢先部署,时刻关注天气状况和收割进度,全面协调组织人员、农用机械设备调度等工作,有序推进全村秋收秋管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玉米丰收“金满院”,农民喜悦甜心头来到公山镇田塝村,一排排玉米秆整齐挺拔,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挂在枝头,村民们穿梭其中,手法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玉米,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跃然眼前。村民张善城高兴地说,“今年玉米收成好,得益于政府提供的技术指导和优良种子,在农忙时节,村里也组织了粮食种植收割队来帮助大家收割玉米。”一车车玉米被拉回家,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乐章。近年来,当地一直把粮食安全保障、促进农户增收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深入落实惠农政策,指导农户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做好田间管理,让农民丰秋收、鼓钱袋、有盼头。据统计,南江县今年种植水稻26万余亩、预计产量16万吨,玉米32万余亩、预计产量14万吨。近年来,南江县通过组建农机助耕队、良种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田块改造等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大机械化推广进程,从种、管、收等过程实现全链条服务,不仅带来了粮食丰收,也提升了群众收入水平,更为南江县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注入了新的活力。(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孙琴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5
(记者 陈秋吉)近日,平昌县大寨镇双溪村六组的关溪坝高标准农田进入收获期,村民忙着收高粱、掰玉米。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荆棘遍布的荒地。在平昌县纪委监委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监督推动下,荒地重新变良田。  通江县长坪镇薛家坪村的十几户村民同样是此次专项整治的受益人。此前,因几场暴雨冲刷,村里的部分高标准农田田埂损坏。接到村民反映的情况后,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组及时发出督办函,推动通江县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踏勘并制定农田修复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关乎群众利益。今年以来,巴中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围绕高标准农田涉及的立项、招投标、施工和建后管护等重点环节,不断深化“纪委书记盯粮库”行动,以专项整治为契机,会同多个部门形成《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贯通协作机制》,把监督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过程、各方面,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截至目前,巴中市共查处立案62件,推动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制度机制4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5
(记者 陈秋吉)9月17日,2024中华龙舟大赛(四川·恩阳站)决赛在巴中恩阳龙舟公园落下帷幕。作为国家A级赛事,此次比赛吸引来自全国的42支龙舟队、1000余名运动员在恩阳河挥桨逐浪、激情竞渡。  接下来的数月内,巴中还将陆续承办汽车拉力赛、定向越野赛等国省体育赛事。而此前,2023UCI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世界杯中国巴中站、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四川·恩阳站)等国际国内大型品牌赛事已经相继在巴中举办。  接连而至的体育赛事,给巴中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巴中计划引入国际性国家级赛事,培育地方特色赛事活动,做响“运动巴中”品牌,建设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城市、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用好本地特色,体育IP不断点亮  恩阳长风队代表恩阳区参加了2024中华龙舟大赛(四川·恩阳站)职业男子组的比赛,此前他们一直在恩阳河上为比赛做冲刺准备。“我们的队员都是恩阳二中高一、高二的学生。”教练王勇军说,队伍每年招新都有不少学生报名参加。  恩阳素有“千年水码头”之称,当地赛龙舟的历史由来已久。《巴中市恩阳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把“发展龙舟竞赛、旅游产业,推动建立川东北水上运动基地,积极打造和引入龙舟赛事,以龙舟赛事为依托,开发龙舟旅游项目”列为重要事项。2022年,恩阳区修建起龙舟公园,并连续三年承办龙舟赛事,赛事级别也实现了“三连跳”,带动游客接待量增长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  毗邻的南江县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运动之路。在南江县玉湖-长滩景区,每周都会举办“羊”BA篮球擂台挑战赛。该挑战赛涵盖五人制、三人制、1V1斗牛等比赛形式,设置周冠军、月冠军、总冠军,胜出的队伍将得到一份当地特产——南江黄羊。  “希望能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本土体育赛事IP,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杨维健说,自6月开赛以来,该比赛已吸引汉中、广元、南充等地的球队前来参赛,线上线下累计超400万人次关注比赛,共销售“羊”BA篮球、吉祥物等文创产品2000余件。同时,玉湖-长滩景区游客同比增长150%以上,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分别增长100%、50%以上。“体育+”融入景区,旅游收入增加  “这是我第二次来巴中参赛,去年在这里参加过一次世界杯,只拿到第三名,有些遗憾。”在2024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第二站(巴中站)获得女子精英组冠军的河北队参赛选手孙思蓓笑着说,光雾山气候凉爽,训练起来非常舒适,更加有利于比赛。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广小轮车运动,巴中市规划修建了占地350亩的光雾山体育公园,完善小轮车赛训活动保障,目前也已连续承办两届小轮车的国际国内赛事。  今年暑假期间,光雾山景区已举行“跟着机车去旅行”2024光雾山巡游、光雾山特种兵徒步挑战赛等旅游促销活动10余场次,吸引游客137.93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过5.8亿元。  “体育+”创新模式的尝试同样在巴中各县区盛行。通江县借举办“通江银耳杯”川陕革命老区男子篮球联赛的契机,为参赛选手及随行亲属推出A级旅游景区套票折扣优惠、星级酒店住宿会员价等“吃+住+游”优惠,同时举行“赛事网络直播打卡”、摸鱼比赛等活动,吸引省内外大批游客参与其中。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挖掘‘体育+’模式,围绕品牌赛事和活动,营造独具巴中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打造独特文创IP和产品,延伸产业链,真正让赛事活动流量变现为经济发展增量。”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健身环境,激发全民热情  “这个智能健身设备能看到实时锻炼数据,非常方便!”9月12日,在巴州区望王山运动公园网球场旁,市民邓女士正在使用器械进行锻炼,该区域内的7台健身器械上均装有智能显示屏。  “市民通过扫码进入小程序,就能查看运动指导视频、历史运动数据等。”望王山运动公园负责人彭勇介绍,在使用人员较多时,公园还会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帮助市民更好地达到锻炼目的。  6月,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要建成3个国家级体育公园、5个省级体育公园,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5平方米以上,规上体育企业达到6家,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亿元;要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个社区至少要建成1个“社区运动角”,打造出适宜的健身环境。  硬件设施加快建设,“软件”激励政策也陆续出台,给体育产业输送更多发展动力。近日,巴中又印发了《巴中市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明确将对企业信用评价等级新达到AA+级以上的文化体育旅游企业,奖励10万元。对于新建成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融合品牌的建设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