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金黄圆润,香甜四溢,每到七月高温时节,四川广安蜜梨果园洋溢着丰收的甜蜜气息。作为天池之水浇灌培育而成的优质早熟蜜梨,广安蜜梨果肉洁白、肉质细嫩、松脆、汁多,是四川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借助于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广安蜜梨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产销率达100%,综合产值近5亿元,成为当地的“致富果”。大件快递领导者德邦快递,以优质服务为广安蜜梨保驾护航,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转变为真金白银的农民收入,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生鲜产品重在一个“鲜”字。为了缩短从果园到餐桌的时间,德邦快递凭借其多元化的运输方式和专业化的服务,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依托直营模式的优势,德邦快递已实现空运次日达或隔日达,确保货物准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陆运方面,四川省内基本实现次日达,外省则通常只需三天左右的时间,帮助客户在节降成本的同时保证运输品质。  在运输过程中,虽然相比其他水果蜜梨较为耐运输,但防止磕碰依然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蜜梨在运输途中的完好无损,德邦快递特别定制了专业化包装,采用纸隔板和泡沫托两款包装材料的组合方式,这些材料可以有效保护蜜梨免受挤压和碰撞,从而保证蜜梨的口感。  眼下正值蜜梨采摘阶段,为了帮助客户尽早将蜜梨揽收寄走,快递员每天提前抵达果园,帮助果农采摘、打包,将服务做到实处。同时,德邦快递的工作人员们通过直播等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户增收。  在四川广安,蜜梨已成为了展现当地经济发展活力的亮丽名片。德邦快递通过提供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不仅确保了广安蜜梨的品质和新鲜度,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帮助果农们将丰收的果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未来,德邦快递将不断优化运输方式和服务品质,为广安蜜梨等农产品的“畅”达四方提供更加坚实的物流保障,并继续积极探索与农户的合作模式,共同开创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天府观察网 | 分享: 2024-07-26
  (记者 刘杰 见习记者 黄敬慈)每天中午12时许,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的老人们都会有说有笑地结伴赶往“长者食堂”。在每人支付6元钱后,乡村厨师端上一荤一素一汤,老人们吃得连连点头。这是诸葛村自2021年6月开始运营“长者食堂”解决老年村民吃饭难问题后的常见一幕。  诸葛村位于岷江东岸,据传诸葛亮曾来此驻军并教化百姓,当地老百姓为谢其恩而唤此地为诸葛村。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诸葛村常住人口1600余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680人,占比42.5%,养老问题成为当地乡村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治理难题,诸葛村聚焦农村老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人的饮食、民生、精神文明建设三大重点内容,通过采用“公办民营”方式建设“长者食堂”、打造志愿服务队、丰富文化活动供给,探索出“党建引领、政社合作、以老养老”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了人口老龄化乡村的治理新格局。7月7日,诸葛村老年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永东(左一)在为老年村民送餐上门。见习记者 黄敬慈 摄  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  “做饭难、吃饭难”是农村留守老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共性问题。“村里年轻人出去打工无法照顾家里老人,往往会拜托邻居帮忙照看。但邻居也基本是老人,能力有限,导致许多老人很难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诸葛村党总支书记马学兵说,为减轻农村老人的生活负担,诸葛村多次召开坝坝会,和村民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几个月的集思广益,诸葛村的干部和群众共同确定了建设“长者食堂”的想法和食堂运营的发展方向,即通过“政府搭台建设+本地乡厨负责运营”的模式,推动老年群体、食堂业主、集体组织三方受益。  2021年6月,高台镇政府、诸葛村“两委”整合政府部门资源,筹资50万元建成了功能设施齐全、占地300平方米的“长者食堂”。为最大程度上降低老年群体的生活负担,诸葛村确定了低偿助餐服务收费标准:本村老人午餐与晚餐均按照每人每餐6元的食材成本价收费,保证一荤一素一汤。  走进诸葛村“长者食堂”,浓郁的饭香扑面而来,大堂内桌椅摆放整齐,后厨环境干净卫生。据了解,为更好地推动“长者食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诸葛村将“长者食堂”及附属设施整体承租给乡村厨师罗卫群。这样一来,政府无需向“长者食堂”补贴“输血”,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1.2万元的租金收入。罗卫群在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也承接村民的红白喜事宴席、农忙季节合作社盒饭定制、日常用餐等服务,年均盈利20余万元,弥补了她低偿助餐运营的成本,保证了“长者食堂”可持续经营。  “‘长者食堂’不仅让我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也让我有机会为村里作贡献。”罗卫群说,“作为乡村厨师,我比较了解村民尤其是老人的口味,在制定菜单的时候注意低糖、低盐,让老人吃得开心、放心。为老人做饭时,我们会选择应季蔬菜,还会注意把菜切得细一点、煮得软一点。如果饭菜不合老人的口味,我们也会随时调整菜单。”  目前,诸葛村“长者食堂”日均接待老人100余人次,累计服务老人5万余人次。  老年志愿者不仅送餐还送服务  7月7日上午11点,诸葛村老年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永东早已到达“长者食堂”门口等待出餐。与此同时,罗卫群和她的团队准时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细心地将其分装至4口保温锅中。随后,杨永东亲自上阵,将满载爱心的保温锅稳妥放置于标注着“诸葛村长者食堂”的电动车上。随着车辆缓缓启动,车顶的大喇叭里流淌出悠扬的乐曲和贴心的政策解读,杨永东也开始了当日的送餐上门服务。  “今天有22位老人因行动不便,需要我们提供送午餐上门服务。我的脑子里已经规划好了一份送餐‘路线图’,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全部送完。”杨永东自豪地说。  72岁的杨永东还是诸葛村老年协会会长,自从“长者食堂”为村里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后,热心肠的他自告奋勇担当起了“送餐员”,在过去这1000余天中从未懈怠。截至目前,杨永东已经累计提供送餐服务4万余人次。  “我今年92岁了,做饭不方便。杨队长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来给我送饭,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每次一听到送餐喇叭的声音,我就知道是杨队长来给我们送餐了。”村民周国凤是村里送餐上门服务的“长期订阅户”,对他而言,送餐车是他一天的精神寄托,“你看,今天吃的是红烧肉、豇豆炖茄子、冬瓜汤,还配了米饭。平时杨队长不仅给我送餐,还给我讲各种反诈知识,我很感谢他。”  “一般需要送餐服务的都是村里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我在送饭的过程中会和他们聊聊天,顺便走访他们家里的情况。遇到什么问题,我也能及时帮助他们处理。”杨永东还记得2022年的一次惊险遭遇:75岁的杨保全老人独自在家居住,杨永东在为他送餐时敲门很久都无人应答,他进去一看,发现杨保全不慎绊倒在门槛上,导致肱骨骨折。“我当时马上打电话叫了救护车,并通知马书记赶到老人家中帮忙看护、协助送医,老人出院后还特意来感谢我们。”  什么是老年志愿服务队,又为什么要让老人来当志愿者?  “我们之所以选择‘以老养老’,一是因为老年群体之间有共同话题,老人更了解老人的需求;二是为了缓解村里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让在外务工的子女们能解除后顾之忧。”诸葛村老年协会副会长周志伦说,老年志愿服务队由60岁左右年纪较轻、能力较强的老人组成,对80岁左右年纪大、自理能力差的老人进行养老服务。目前,志愿服务队共有13名志愿者,他们分片划定巡访老人区域,每个月上门走访一两次,重点为独居、行动不便、高龄、残疾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打扫卫生、助餐、庭院收整、心理关怀等各类服务。如遇老人生病无人照料等突发紧急情况,志愿者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属、报告村委会,及时果断处置。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志愿者先后12次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救助了多名突发疾病的老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的范围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随着送餐车把老人的午餐和晚餐送到家中,诸葛村的健康科普、移风易俗、防范养老诈骗、耕地保护等“精神食粮”也通过送餐车上安装的大喇叭送到了村里的各个角落。  在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诸葛村探索推进“片长制”网格化治理,将全村划分为23个片区,设置“片长”代办驿站。每名“片长”就近联系服务30余户村民,负责群众诉求收集、便民服务代办、风险隐患排查、纠纷疏导化解等工作,延伸治理触角,解决基层治理末梢的问题。  吃饭之外还提供文娱“大餐”  想要排解老人的孤独,除了志愿者平时上门走访、抚慰之外,开展各类集体文艺活动也必不可少。近年来,诸葛村将“长者食堂”作为文化建设阵地之一,配备了大屏幕、音响等设备,村民可以在此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我差不多一个月去‘长者食堂’看一次电影,上次看的是《英雄儿女》,食堂配备的大屏幕比我家里的电视清晰多了,还可以和朋友们摆摆‘龙门阵’。平时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我也会参加村里的文艺活动,感觉生活很充实。”今年76岁的村民张凤友说,村里每周都会在“长者食堂”播放两三次电影,很受老人们欢迎。  “我们村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各类活动。去年重阳节,诸葛村老年协会组织了重阳敬老坝坝宴,邀请了村里500余位老人。村里的乡村厨师团队按照四川传统特色‘九斗碗’制作了十七八道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马学兵说,“当天村里还顺势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村‘两委’评选了‘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并颁发奖品,村文艺演出队为老人们表演了歌舞、快板等节目。”  据介绍,诸葛村每年在国庆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时,都会开展由村“两委”主办、“长者食堂”承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老人们的生活不再单调。  华灯初上,在诸葛村的法治广场上,10余位老人正在伴随音乐声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虽然缓慢,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诸葛村文艺演出队是由12名老人自发组织的队伍,领队是78岁的徐玉华,平时喜欢打快板的她不仅带领村民排练各种文艺节目,还组织村民一起跳广场舞,最多的时候有四五十名村民参加。  诸葛村“两委”鼓励、引导村民自行组建各类文艺表演队伍,除了文艺演出队,还有广场舞队等。村里还定期举办丰收节、山货节等节庆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村“两委”积极联系青神县“竹娘子”文艺宣传队、高台镇大学生志愿者等团体,邀请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来村里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的亲民化、便民化、适老化,诸葛村还将“长者食堂”、便民服务室与村委会进行一体化建设。便民服务室为留守老人提供查询、取现、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还提供寄收快递和缴纳水电气费、社保、医保等生活服务,实现了村级物流中转,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逢老人来“长者食堂”吃饭时,只要再走50米,就能到村委会和便民服务室把诸多事项一次办清。  “诸葛村的养老服务经验为我们全镇的养老工作‘打了个样’,值得进行借鉴与推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诸葛村的养老服务理念,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高台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童秀芬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7-26
“这荔枝好大个哦,看到都让人心生欢喜。”近日,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的荔枝进入了采摘季,一颗颗红彤彤的荔枝,宛如一抹独特的红云悄然绽放于山间,带给人无限遐想。在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新乡贤邱有齐家的荔枝林里,一株株荔枝树挺拔而立,挂满硕果,仿佛无数璀璨的红宝石镶嵌于翡翠之中。“这是大红袍,不仅皮薄、肉厚、核小,而且果肉香甜,令人入口生津,每吃一口都是舌尖上的享受。”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邱明一边忙着采摘荔枝,一边介绍,自荔枝成熟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而村“两委”也时常会组织村干部和志愿者们前来帮忙,助力这一“甜蜜”产业的发展。“荔枝林占地4.5亩,截至目前已经销售了1000余斤,市场价为5元/斤,预计总产值8000元左右。”邱有齐表示,除了线下游客们口口相传,自发上门采摘,自己还会在闲暇时运用抖音、朋友圈等平台做好线上推广,同步打开荔枝的多渠道销售之路。在洪安桥村,荔枝既是果盘里的“甜蜜果”,同时也是致富路上的“金钥匙”,在邱有齐的带领下,目前全村已有50多户村民自发种植荔枝树,涵盖大红袍、妃子笑、黛绿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已达到300多亩。一抹抹荔枝红,正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的惊鸿底色。(供稿:泸县县委统战部 黄静茹)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眼下正是再生稻催芽施肥的时间,为了保证水稻高质高产,在科技的助力下,如今正通过无人机的创新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显著提升了喷洒肥料的效率,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无人机喷洒肥料筲箕咀村属于小丘陵地势,土地分散且种植难度大,长期以来,村民们依靠传统的人工施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精确控制肥料的用量,这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乐德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入了无人机喷洒肥料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通过精准施肥,还有效地减少了肥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伴随着一阵阵螺旋桨的嗡鸣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载着100斤肥料稳稳起飞,穿梭于水稻田6米的上空,将肥料快速地洒向稻田,高效率地完成撒肥任务。此外,无人机的高空视角还能帮助村民更好地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如今,无人机喷洒肥料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为村民铺就了一条通往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文明植阡陌,新风拂乡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五宝镇立足镇情、因地制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史馆、道德讲堂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以乡风文明不断“扮靓”美丽乡村。 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有了‘红白理事会’,随礼金额大家都按照标准来,既不纠结也不浪费,省心又省钱,邻里间也因为没有攀比,关系变得融洽起来了。”大同村的村民王大爷乐呵地说道。王大爷口中的“红白理事会”是五宝镇指导各村、社区建立的,以选聘群众认可、热心公益的村骨干、老党员等担任理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里面建立了明确的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对宴请桌数、用酒用烟标准、随礼金额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让村民们省事省心。天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低俗婚闹……这一系列陈规陋习,都曾是百姓的难言之隐和心头之痛。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这是五宝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缩影。五宝镇辖区内有1个社区,14个行政村,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人居环境、孝老爱亲、婚育新风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激发了村民自治的内在活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我们按照群众在哪里,移风易俗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志愿者们走进小广场、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以板凳会、拉家常的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呼吁村民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文明祭祀,鼓励村民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宝镇相关负责人说道,目前,全镇已简办红白喜事60余次,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累计为事主节约资金17万余元,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之风。 榜样引领,共筑道德灯塔榜样是时代的最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感谢社区给予我这份荣誉,能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既踏实又高兴,能够荣获第五届自贡市贡井区道德模范,是对我奉献的肯定与见证。今后,我会继续践行志愿先锋模范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社区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不辜负大家对我的肯定。”五宝社区党委书记龚丽涛说。2023年10月,在五宝镇举办的道德模范龚丽涛事迹基层分享会中,龚丽涛同志受邀讲述了自己在社区书记岗位上勤奋敬业、忠诚担当的故事。大家通过学习身边人的凡人善举,以道德为信仰、以模范为引领,持续汲取奋进力量。道德模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榜样,是引领精神文明风向的“道德标杆”。近年来,五宝镇始终坚持凝聚群众、引领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道德文明新高地。身边榜样是对正能量最生动的诠释。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让道德典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标杆,五宝镇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宣讲先进事迹,制作评选结果宣传展板,引导广大村民见贤思齐,增强自身道德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文明友善、邻里和睦、孝敬公婆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有形有魂方能行稳致远。接下来,五宝镇将持续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等,让文明乡风劲吹遍希望田野,以文明实践引领乡风文明,让群众共享幸福和美生活。(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陈珮云 记者 张韵晗 摄影报道)灰瓦白墙的院子错落有致,屋旁环绕的菜地里种满了蔬果,各色果实挂在藤蔓上。在这幅美丽鲜活的田园画卷中,村民冯仕宽一如往常走到菜园里,掀开印有“第三格”标志的化粪池盖,从中舀出一桶水浇到菜地里。新闻发布会前,记者观摩巾字村村部聚居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这是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采用的“单户/联户化粪池+集中三格式化粪池+农灌”治理模式,在这个由25个院落组成的聚居点里,一共有17座像这样的联户三格(四格)式化粪池和3座集中式储液池,让生活污水全部资源化利用。治理后的生活污水优先用于灌溉“小三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既成功高效治理了污水,又实现了就地节约利用资源。联户三格(四格)式化粪池“巾字村的治理模式是近年来巴中市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尊重习俗、经济实用、机制健全、抓点示范、易复制推广’的特点。”7月24日,巴中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召开。会上,巴中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巴中深化“34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开工建设5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项目,开工率达68.9%,其余23个村正加快推进。新闻发布会现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据介绍,上半年,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化“五污联治、六区联防、八部联动”攻坚机制,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会上还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4%,同比提升2.2%,PM2.5浓度为3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全市10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优良断面占比100%;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其中巴河大佛寺、化成水库水质均达Ⅱ类水质标准;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和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达到100%,未出现违法违规开发利用情况,未发生一例较大以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下一步,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专业理性思维,聚焦重点任务、打造工作亮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推动“一市四区三地”建设贡献生态环境智慧与力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大家有没有发现野生羌活与家养羌活有什么不同之处?”“生长环境、药效!”7月22日,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古碉村羌活种植基地,致富带头人围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所从事中药种植与质量分析的林娟助理研究员,看着她手中的羌活幼苗。7月23日,在道孚县下拖乡下瓦然村活动室开展中药栽培技术培训。据了解,此次活动系成都师范学院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所联合举办的一次“赋能道孚县 走近中医药活动”,旨在为帮扶村村民们带来《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药材相关产业政策解析》《四川省中药资源现状及川贝母栽培技术》等两项经验分享。通过线上线下资深专家解读野生羌活与家养羌活在生长环境、品质与药效、种植方式、市场供应等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让村民们感受到中药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潜力。致富带头人认真学习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所专家对川道地药材知识的解读,结合本村习俗及自然资源禀赋讨论着本村是否适合种植川贝母、秦艽、党参等中药。“感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所与成都师范学院联合带来的中药栽培与技术培训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更让村民们获得了中药种植栽培技术的宝贵经验。”下瓦然村村组干部罗布表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所林娟说道:“这次我们送种植栽培技术到道孚,旨在通过资源所和成都师范学院的力量,让村民感受中药的魅力、提升对中药种植栽培的兴趣,调动致富带头人探究适合本村中药种植与栽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下来,道孚县将继续探索川道地中药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机结合的新形式,畅通“土专家”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渠道,让更多的村民心怀致富梦想,树立振兴志向。(供稿: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7-26
(吴记  记者 闫新宇)“今年已经是我们第五年在这儿买李子了,这儿李子口感真的不错。”提起德阳市罗江区猫儿顶家庭农场的蜜李,游客李霞赞不绝口。据悉,猫儿顶家庭农场是罗江区知名蜜李种植基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采摘。近几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农场蜜李出现了减产情况,农场及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保护措施,为果树穿上“雨衣”,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蜜李品质。猫儿顶家庭农场管理人员阳运宝对自家蜜李的品质很有信心:“全是有机肥、农家肥,不带一丝农药残留,割草这一块全部都是人工机器割草,不打除草剂。今年雨水太多了,可能减产一半以上,你看我们这个遮雨的防护措施,上面的遮阳网都是专门加盖的。”尽管强降雨影响水果生长,但猫儿顶家庭农场的蜜李品相上好,甜度适中,清脆可口,发展态势良好,优良的品质仍然获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下一步,罗江区将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普及科学种植方法,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努力为蜜李增产提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罗江蜜李产业朝着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目标不断迈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6
(李帅 记者 蒋培路) 沐源大地,良田沃野;一村一品,皆有品位;实干争先,发展势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乐山市沐川县以崭新的姿态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实效,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为沐川县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沐川县底堡乡水月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让产业兴起来,百姓生活富起来。刚冒出土的竹荪菇近日,记者走进水月村竹荪种植基地,朵朵竹荪菇“破壳而出”,头戴青褐冠,身披白网裙,长势十分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收、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19年我开始种竹荪,试种了4亩,今年种了20亩,平均每亩能够收1500斤鲜竹荪,20亩能够收3万斤。”竹荪种植基地负责人邓昌文介绍,10斤鲜竹荪烤干能制1斤干竹荪,按目前市场行情200元一斤干竹荪来算,今年的产值在60万元左右。烘干脱水后的竹荪据了解,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营养丰富,属药食“同源”食品,被称为“山珍之花”“菌中皇后”。竹荪的采收周期短,上午5点半到9点半是采收的黄金时间。为尽可能锁住鲜味,新鲜采收回来的竹荪不会经过太多的技术处理,只需经过简单的烘干、脱水便可以长期保存,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竹荪种植业的不断发展,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新路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我种竹荪,从下种到采收烘干,全部都是请人帮忙,每年请附近的村民干活,发放工资8万元左右。”邓昌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户到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发展特色产业,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水月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忠表示。近年来,水月村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竹荪、羊肚菌等特色种植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村民带来增收致富的希望。(图片由沐川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6
(潘政吉 记者 汤斌 )7月25日,资阳市安岳县传来喜讯: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度“天府名品”标准培育名录(第一批)》,安岳柠檬成功入选该名录,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天府名品”之一。果农笑迎丰收(吴坤忠 摄)据了解,安岳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世界级的柠檬产业。走进安岳,满眼的柠檬树绿意盎然,48万亩的种植面积使其成为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地之一。安岳柠檬的种植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之首。这里的柠檬不仅在维生素、柠檬酸等指标上优于其他产区,而且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安岳柠檬”这一金字招牌已经成为安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今年1-6月,安岳柠檬自营出口额达到8122万元,同比增长高达150.5%,继续稳居川果单品出口的首位。柠檬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如今,安岳共有46个柠檬基地乡镇(街道),900余个专业合作社,200余个家庭农场。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7220元。除了传统的鲜果销售模式外,安岳还积极发展柠檬饮品、柠檬茶饮等休闲食品以及保健品、护肤品等特色产业。柠檬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研发的强力支撑。目前,安岳拥有40个柠檬产业创新团队,汇聚了600余名技术专家和1.2万余名技术人员。未来,“安岳柠檬”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闪耀,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6
(市农 记者 何金委  文/图)7月24日,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敏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现场会上传达学习了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题会议精神、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和全市涉农及卫健领域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县(市、区)、经开区农业农村部门就2021年以来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发现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及警示片发现问题排查整改情况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要求,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全力以赴抓好渉农环保问题排查整改,以最佳业绩迎接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会议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存量问题清。做到五清楚,一要清楚中央第一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和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二要清楚省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群众信访举报问题;三要清楚长江经济带发现问题和警示片反馈问题;四要清楚行业排查整治发现问题及专项整治发现问题;五要清楚巡视巡察反馈问题。二是开展踏查整改。各县(市、区)要拿着整改报告到现场实地查看整改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反弹回潮的要立即整改到位,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要建立健全整改工作台账。三是针对重点查。各地要针对这次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关注的14个方面开展检查,对于没有整改到位的,要建立整改台账于8月20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四是紧盯清单收。各地要按照档案资料清单和资料准备清单收集汇总迎检资料,收齐后整理归档备查。五是压实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要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要强化监督考核,对履职不到位、整改不力、工作滞后等原因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市农业农村局涉及环保的相关科站,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广安经开区生态环保与乡村振兴局分管领导、负责农业环保工作的同志参加。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6
(杨黎明 记者 侯东 文/图)时下,漫步在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的道路上,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画卷跃然眼前:二三层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牛头山下,水泥路通到每一户家门口,产业大棚里有村民繁忙的身影、有游客采摘的欢笑,乐此不疲。曾几何时,这个村庄却是另一幅光景:道路交通阻塞,产业基础薄弱,种粮效益不佳,为了给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勤劳善良的天雄村村民纷纷背井离乡,踏上务工之路。这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举措的落地见效,天雄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落后的小山村蜕变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全国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正崛起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宜居宜业的天雄村推进人居环境改善  增添和美乡村宜居靓色今年,天雄村再度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开启创建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工作。民居与庭院改造、道路改造提升、电力光纤改造以及污水管网等项目接连不断地得以实施。在创建过程中,昭化区不仅成立了区级工作推进组,还设立了现场项目工作专班,并构建了项目现场会商机制。昭化区的主要领导每逢周六都会赶赴项目现场蹲点,致力于解决项目推进期间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建设任务。创建工作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局面。鉴于此,昭化区建立了区级部门(单位)与天雄村的包联共建机制,制定出“六顺六净四满意”工作标准,扎实推进组织结对“大共建”、环境整治“大焕新”、感恩意识“大培育”三大行动。同时,建立起骨干包联队伍54支,结合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区直机关1200余名党员干部率先深入群众之中,集中协助解决民生实事和重点问题达386个。“以前我们自己打造的小庭院显得杂乱无章,如今这个院子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闲暇时坐在院子里乘乘凉、喝喝茶,那滋味,别提有多舒坦了。”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村民高翠芬笑容满面地说道。变化入眼可见。如今的天雄村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村内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干道路、景区路、村社路、产业路、入户路,相互连通,干净整洁。“这些年我们村相继进行了改厨改厕,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太阳能路灯,环境的不断提升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天雄村党支部书记尚明洪介绍。近年来,天雄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主干道两横两纵光亮全覆盖;实施村道、破损路面提升改造,同步推进电线、水管等上改下、明改暗工程;改造提升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成“污水一体式”集中收集处理利用设施1处、三级化粪池3处、污水管网300米,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打造生态微庭院45处,村口、街心等文化景观小品3处,展示乡村果蔬文化,营造出四时田园风景。天雄村村委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提升和美乡村经济发展成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3年,尚明洪被村民一致推选为天雄村的党支部书记。尚明洪上任之初,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人口流失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是全村发展的最大掣肘。如何破题?村“两委”商讨决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以此唤醒“沉睡”中的天雄村。为什么这么定位?天雄村有自己的考量:该村离广元城区只有26公里,离AAAA级旅游景区昭化古城仅有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说干就干,村“两委”通过走访摸排,发现蔬菜产业大有可为。村里已经有赵礼荣这样的种植大户。这些年,赵礼荣一边向周边市场、超市、小区等供应蔬菜,一边发展采摘经济。六亩、十亩、十五亩……蔬菜产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近些年来,村“两委”积极动员当地村民投身于蔬菜产业的发展。在赵礼荣的引领带动之下,经由村“两委”的不懈动员,村民吴长兵、郭子斌等人不再远赴他乡漂泊打工,而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开启了蔬菜种植的事业征程。“现在在家乡发展蔬菜种植,不仅可以照顾家里,收入也还是不错,除去人工和种植成本,每年的纯收入在17万元左右。”吴长兵高兴地算起自己的收入账。单纯发展蔬菜产业太单一、太薄弱,村“两委”在商讨之后,有了更多的想法。机会在悄然间不期而遇。杭州建德市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建德人赖宏清也在村里种植草莓有好几个年头,如何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村“两委”一边动员更多的建德人来天雄村种植草莓,一边发动当地群众种植草莓。现在,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成为天雄村的草莓种植大户,他们不仅自己发展产业,还为村民提供“一对一”的师徒式技术指导,共同增收致富。在此期间,昭化区还指导该村成立了天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社会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建立“村集体+公司+农户”的532收益分配机制,通过村民自建、以工代赈等方式承接建设项目,发展农文旅产业,全方位提升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益。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雄村已成功创建为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浙川协作草莓产业基地,按时节梯次种植火龙果、黄瓜、草莓、红提等有机果蔬30余种,设有亲子采摘、苗圃培育、休闲观光等区域,实现一年四季业态常青。天雄村蔬菜产业大获丰收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打造和美乡村便民底色近日,村民王国林在村委会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今年的新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和认证。“以前新农村合作医疗缴费要去镇上办理,办得顺利的话一来一回也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如果遇到工作人员临时有事不在,第二天还得再跑一次。现在村里建了‘村能办’平台,只要带着身份证到村委会,一会儿就办完了,很方便。”王国林表示。在天雄村,随着“村能办”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建房、医保等238个便民审批事项,大大节省了办事时间。据悉,在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的生动实践中,天雄村不仅拥有“村能办”,还着力“一老一小”保障,建有一批儿童之家、颐养之家、村卫生室等便民服务设施,强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全面完善文化广场、文化院坝、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持续开展“村晚”、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推动供销社下沉服务力量,打造村级供销服务体系,建成集五金日杂、乡村超市、理发、庄稼医院、再生资源回收和农用机械服务为一体的天雄村综合服务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在天雄村的颐养之家中,随时都能瞧见三五个老人结伴成组,活跃于老年教育室、民乐室、棋牌室、康复训练室之中。“在建成之初,这里可没有老年人前来活动。”尚明洪直言不讳。不仅要建设得好,更要管理得好、使用得好。依循这个综治理念,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进程中,该村全力发挥村党支部的带动引领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老人前往颐养之家进行体验、交流,逐步引导老人喜爱集体活动、钟情颐养之家。村庄变得更加美丽,村民逐渐富裕起来,越来越多曾经离开天雄村的人以及投资者再度返回故乡,共同描绘出一幅“村美、业兴、人和、共富”的乡村崭新画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7-26
(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郭慧琳 龙欣雨)近日,在叙永县丰岩乌骨鸡现代产业园里,园区负责人徐荣仔细检查着整齐划一地立在架子里的鸡蛋,为孵化工作做准备。  “现在正在上孵第二批种蛋,共计6600枚,预计8月中旬出苗。”徐荣说,该园区每月至少孵化6000羽鸡苗,“目前订单稳定,固定供应5000只成品鸡,还有3万多羽小鸡苗被预订。”根据他的测算,到今年年底,该园区将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乌骨鸡  坐落于叙永县丰岩乌骨鸡现代产业园的苗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叙永县枧槽苗族乡整合5村1社区的村(社)集体经济资源,采取支部共建的方式成立。各村(社)发挥自有优势,让丰岩乌骨鸡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整乡推进。  在距枧槽苗族乡70多公里外的叙永县赤水镇,孙家村果农张伟则忙着在自家果园摘果子。最近正逢赤水河凤凰李上市,每天都有800斤左右的凤凰李从这里分发到全国各地。  依托当地的干热河谷气候,赤水镇大做“花果经济”文章,发展以凤凰李为主的水果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由党员带头成立各类专合社57家,发展家庭农场70个,培育龙头企业1个。  同时,赤水镇还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在该镇斜口村建成赤水河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采用“1+10+N”(1户经商户至少带动10户农户销售N种产品)的运营模式,培育中心经商户,带动农户增收,惠及农户1000余户。2023年,该交易中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收益。  一个个“热辣滚烫”的故事,都是叙永县以党建引领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缩影。近年来,叙永县立足县域经济片区划分和功能定位,成立6个片区联合党工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特色资源等优势,为强村富民插上腾飞翅膀。枧槽苗族乡和赤水镇就分属于摩尼分水片区联合党工委和赤水红色文旅发展片区联合党工委。  叙永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叙永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分类定级,对212个村的资源、资产、资金底数等进行全面摸排,通过逐村分析研判后,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存量资产“四个维度”划分出三大类别,制定一村一策发展提升方案,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并确立了力争3年建设10个集体经济百万村这一目标。  “6大片区党工委将继续立足各村实际情况找准发展定位,全面增强全县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叙永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将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施策,采取“项目撬动+资源开发”“创优模式+育强品牌”“飞地抱团+兜底保障”等模式,落实平台赋能、精准引才等工作举措,提升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26
(记者 赵荣昌 杜杰)7月20日至22日,在2024年“一带一路”食药同源营养健康国际会议暨首届赶黄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古蔺县被授予“赶黄草核心产区”和“赶黄草之乡”称号。  古蔺县拥有中药资源167科977种,素有“乌蒙药库”美誉。赶黄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具有解酒护肝的作用。2020年,赶黄草被列入国家新食品原料目录,迎来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  大会上,古蔺县作为“赶黄草核心产区”进行了推介。目前该县已实现赶黄草规模连片种植3500亩,参与种植农户300余户,每户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  古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医药健康产业生态链链长葛鹏程表示,后续该县将围绕中药材资源开展医药健康产业链全方位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到2027年,古蔺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将稳定在15万亩,建成赶黄草标准化园区2个,创建中药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打造乌蒙山区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现代科技园1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6
(记者 赵荣昌 杜杰)人才是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围绕全方位引进、培育、用优、留住人才等环节同频发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回到乡村,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纳溪区启动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并将抓人才作为区级层面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创建人才作用发挥载体、培育扶持本土人才、畅通人才服务基层渠道,全力打造乡土人才队伍。  此外,纳溪区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领域人才培育需求库,依托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职教资源优势,分级分类培训高素质农民、乡村电商人才和文旅人才8900余人次,培育出“土专家”“田秀才”425名,选聘5批308名优秀企业家等任职“特聘村主任”,招引对接项目230余个,盘活村集体闲置项目资产20余个,撬动社会投资超50亿元,带动3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26
蜀道名片金牛古道梓潼段位于金牛古道南来北去险夷交替的分界线上,地处七曲山南麓,下临潼江绝壁千仞,地势险要。该段保留的古蜀道遗址,是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古蜀道。梓潼段沿线分布着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  (记者 任紫鑫)7月25日,媒体蜀道行采访团走进绵阳,漫步在翠云廊梓潼段蜿蜒的古道石板路上,松柏木的清香萦绕鼻尖,缕缕阳光穿透树林。采访团漫步在翠云廊梓潼段看规模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  “梓潼县境内的古蜀道主要是金牛道,是古蜀陆路出川的交通要道。”梓潼县文史专家刘文介绍,从先秦时代开始,为了帮助行人辨别道路、计数里程,历朝历代都会在官道两旁种植树木。  “这棵活了两千多年的柏树,大约需要三个成年人打开双臂才能环抱住。”行进间,一棵树围约6.7米、高约29米、树龄约2300年的“古柏王”吸引了众人的眼光,不少记者还上前合力量起了古树的“腰围”。  翠云廊蜀道古柏是目前全世界现存树龄最古老、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行道树群,因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被誉为“森林活化石”。  蜀道翠云廊和金牛道相互依存,是金牛古道上最著名的景观。刘文说,梓潼县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区域内拥有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柏超过11000株,其中树龄超过千年以上的48株。  这里的古树之所以保护得这么好,既源于明代颁布实行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沿袭至今,也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在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当地通过建立古柏“一树一档”,采用集群立碑和单株挂牌两种方式完成古柏统一挂牌,让每株古柏都拥有了专属二维码“身份证”。绵阳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通过防腐修补、砌石垒土、围栏保护和支撑加固等措施复壮古柏3500余株。此外,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落实到1356名护林员,并通过智慧林长APP及时反馈和处理巡林发现的涉林事件,有效实现每一株树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养。看发展 古蜀道上涌现更多新气象  位于梓潼县长卿山南麓的“两弹城”,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为1.9万平方米的四川两弹城博物馆于今年6月24日正式开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雕塑让人肃然起敬,造型逼真的模型、研发过程沉浸式的剧场演绎、翔实的文史资料等让人目不暇接。  与之同时,航天科技馆也开门迎客,众多航天科技类展陈和基于未来的沉浸式航天文旅探索体验项目,打造出沉浸式“科技+体验+娱乐”的生态圈。  如今,绵阳依托“中国两弹城”红色资源,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式,打造“红色文旅融合”目的地,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7-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大暑至,喜热作物到了迅猛生长的关键时期。7月21日,位于自贡均隆农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均隆所”)的试验基地内,数千个水稻、玉米新组合、新品种同片区展示,吸引了400余位来自川渝贵陕等中低海拔地区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前来观摩。  多年来,均隆所基地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联合,每年开展数千个水稻、玉米新组合的筛选试验。今年,“川绿优雄墩”“惠和优536”“锦城优5212”等水稻新品种,“均隆777”“渝单818”“均隆218”等玉米新好品种,在该基地呈爆发式涌现,引发行业关注。  这些新品种各有什么特点?新品种爆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走进该试验基地一探究竟。任鄄胜(左)和章存均(右)在观察水稻新品种田间表现。新品种诞生背后基于每年数千个组合筛选试验  150多亩的试验基地里,数千个水稻、玉米新组合以及数十个新品种挤挤挨挨,稻穗由青转黄,玉米粒逐渐灌浆饱满。每年在这里都要展开一场种子好品种的“选拔赛”。  该研究所所长周梅负责该基地新品种筛选试验等工作。她介绍,今年基地有上千个水稻、上千个玉米新组合的筛选试验,以及数十个水稻、玉米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这些新组合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拼,角逐千分之几的晋级名额。  为什么要开展新组合筛选试验?  “川绿优雄墩”育成者之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任鄄胜博士介绍,筛选试验是新组合、新品系的第一块“试金石”,也称作杂种优势观察,主要是对杂种优势进行初步筛选,只有通过了筛选试验,才能进入到接下来的区试以及生产试验等。  筛选条件极为严苛。一个新组合要经历两次筛选试验,需要在产量、株型、米质、生育期、抗性等各方面具备优势才可能晋级。“均隆所经过连续5年筛选试验和区试,至今只选出并审定了‘川绿优雄墩’和‘惠和优536’两个新品种。”周梅介绍。  筛选试验作为品种选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种企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意义重大。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存均表示,十多年来,该公司每年在筛选试验上投入上百万元,经过多年积淀,如今新好品种正持续爆发式涌现。种企介入育种前端研发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川绿优雄墩’分蘖多,穗层厚,株型矮,耐肥抗倒,生育期还短,在我们成都平原很适合。”“‘均隆107’具有广适全能性,适应于西南区海拔2500米以下,出籽率高,耐密植。”“‘均隆777’是一个稀植大穗型品种,很适合用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在现场,种植大户交流着各自新品种种植体会。  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与四川丰大种业联合开发的“川绿优雄墩”,从进入筛选试验,到通过审定,再到推广,只用了5年。这对一个新品种来说,无疑是“火箭速度”。  任鄄胜介绍:“我们团队从2012年开始该品种的创制工作,2019年它的遗传性状基本定型,之后交给四川丰大进行筛选试验。”  周梅告诉记者,在5年多的筛选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川绿优雄墩”的产量一直在偏中熟品种中位居前列。“你看,它的穗着粒数特别高,亩有效穗能达到近20万穗,所以它虽然植株矮、穗不大,但是产量高、强抗倒。”周梅抓起一把稻穗向记者介绍。  了解到该品种生育期短等优势,广元市城区凯丰科技种业经营部负责人李红荣决定带回去试种,“如果米质也能符合我们需求,就很有市场。”  “以前,一般是科研院所负责品种选育,种企负责经营推广。一个新品种直到通过审定,才能交到种企手中,而往往这个环节充满了变数。”任鄄胜认为,种企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革新,有效加速了品种选育成果转化。  近年来,除了四川丰大种业以外,越来越多的种企介入育种前端研发中,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筛选试验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种企投入到这一环节,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好品种有望加速诞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婷)“老乡您好,今天我们上门为您进行残疾鉴定”“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把您之前住院的病历给我看一下”……近日,南江县残联和县人民医院鉴定专家上门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张才知进行残疾鉴定服务。  张才知是该县长赤镇中魁村的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同时也是村里的低保户,因家庭偏远、行动不便等多重困难,曾一度陷入残疾证办理难的窘境。  而现在,残联工作人员及县人民医院鉴定专家来到张才知家,仔细了解他的既往病史、病因,详细检查他的身体状况,按照相关标准和评残程序,为他进行了伤残等级评定。“很感谢他们,不然我的残疾证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办下来。”看到残联工作人员和残疾鉴定专家忙前忙后的样子,张才知很感动。  据了解,南江县有残疾人近5万人。近年来,南江县立足全县残疾人实际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士,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提供鉴残办证服务,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让出门难、有评残需求的残疾人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助残服务,让惠残政策的春风吹遍南江县的每一处角落。目前,该县已为230多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了上门办证服务,真正实现了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证“应办尽办”、惠残政策“应享尽享”,得到了残疾人朋友及家属的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残疾人证评定上门服务,对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重度残疾人或疑似残疾人实行上门办证,打通残疾人享受惠残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让全县重病在床、出行困难的残疾群众可感可及。”南江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鹏春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在长宁县长宁镇洪谟社区的安宁茶馆里,茶香袅袅,气氛热烈。每周四,这里都成为社区居民的热门打卡地,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逢四说事”宣讲活动火热进行。  据了解,去年,长宁县“竹乡先锋”宣讲队入选省委宣传部第二批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逢四说事”作为其中的重要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并且每周四都会定期与居民们见面。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网络收听+线下茶馆现场观看”的创新形式,挖掘、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和本土历史等内容,进行常态化宣讲。  活动现场,主讲人都是最美长宁人、老干部、老前辈、老党员以及基层治理热心人等,他们知识渊博、充满正能量。他们讲述的英雄故事、历史文化故事,声声入耳,让在场居民沉浸其 中 。 居 民 们 围 坐 在 一起,手中捧着热乎乎的清茶,津津有味地聆听着精彩故事。  社区居民杜国琼笑着说:“每周星期四我必来安宁茶馆,喝着盖碗茶,听老师讲故事,那绘声绘色的讲述,有趣又动人,一下子就让我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和压力。”居民曹敏也对活动赞不绝口:“‘逢四说事’活动太有意义啦,街坊邻居聚在这里,边喝茶边听经典文学故事,距离拉近了,邻里友谊增进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  如今,“逢四说事”不仅是传播理论知识的宣讲平台,更是社区共治的创新实践。洪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卫权介绍:“‘逢四说事’栏目突出‘传播好声音·汇聚正能量’主题,利用茶馆这一社交场所,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易被接受。栏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融入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内容,增强了吸引力,使理论宣讲生动活泼起来。”  “逢四说事”自去年12月开展以来,已举办市级理论宣讲三场次,微党课两次,各类故事会24期。何卫权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类活动,通过活动聚力、聚缘、聚民、乐民,促进基层治理不断走深走实。  长宁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逢四说事”重在用百姓故事传递声音、用鲜活事例阐述理论、用民俗文化解说政策,探索出一条理论宣讲的新路子,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文化精神弘扬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绘就一幅社区幸福和谐的美好画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强蛟 特约通讯员 鄢怀林  在川陕甘交汇之处,青川县坐落于嘉陵江上游。白龙江与清江河等长江支流如生命之脉,润泽着这片大地。其中,蓄水量丰富的白龙湖更是广元市重要的清泉之源。昔日,这里曾有233户、8570箱网箱养鱼的繁忙景象。然而,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渔退捕的号角吹响,白龙湖畔的渔民们迎来了生活的重大转折。  面对退捕后的迷茫与挑战,青川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积极行动,主动“上门服务”,摸清沙州等乡镇退捕渔民的底数,精准识别管理,制定安置方案,分类施策,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多种途径,促使188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转业,为渔民铺就致富之路。近日,在一场退捕渔民就业创业培训活动上,退捕渔民分享了自己的就业创业故事。  安国刚,这位昔日的捕鱼能手,如今是白水关社区的保洁人员,他满怀感激地说:“上岸之初,我仿佛迷失了方向,但青川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就像一盏明灯,引领我找到了新的生活航向。”  曹开兴的故事则充满了转折与希望,去年油橄榄种植的挫败并未将他击垮,反而让他在这次培训中重拾信心。“这个培训太好了。我去年种植的油橄榄因为技术原因,连成本都收不回。现在通过培训,了解到失败的原因,我对明年的收成充满希望。”曹开兴对未来满怀憧憬。  安国刚、曹开兴的故事,只是青川退捕渔民实现蝶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川县人社局以“四个精准”为核心策略,精心描绘了一幅渔民转产就业的画卷:精准施策,县人社局组建了就业、社保工作专班,以清单式开展渔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精准摸排,县就业创业 促 进 中 心 逐 户 对 全 县233名渔民的就业创业意愿、参保情况、培训意愿、帮扶需求等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动态更新转产就业台账;精准提能,依据渔民培训需求设置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种植、农家乐经营等培训课程,开展技能培训5期,培训渔民256人次,培训后推荐就业178人;精准安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公司、零工市场、劳务专合社等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收集县内外岗位5000余个,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活动12场次,收集发布优质岗位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62人。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渔民们正经历着从捕鱼人到创业者、务农者乃至“民间技艺大师”的华丽蜕变。他们的故事,如同青川的山水,既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又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摸排渔民需求、优化服务措施、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努力促进退捕渔民高质量充分就业。”青川县人社局局长田茂杰表示,未来,青川县人社局将继续与渔民们携手共进,坚信在“四个精准”的引领下,青川的渔民们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7-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