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朱馨月)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出台《四川省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标签标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规范》适用于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固定场所的食用农产品销售标签标识,不适用于食用农产品的收购行为。食品小经营店、食品摊贩可以参照本规范执行。从标签标识来看,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标签标识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清晰、醒目、持久,易于消费者辨认和识别。标识的内容应通俗易懂、真实、准确,不得明示、暗示食用农产品或食用农产品的某成分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可使用拼音、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应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名称(姓名)等信息。对保质期有要求的食用农产品,应按要求标注保质期;对贮存方式、温度、湿度、光照等有特殊要求的,以及在包装、保鲜、贮存中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也应具体标注;对进口食用农产品、进口鲜冻肉类产品、分装销售的进口食用农产品的信息标注需进行特别说明。对于带包装的食用农产品,鼓励在包装上标明生产日期、最佳食用期限等内容;还可根据产品需要,标示对消费者有帮助的信息,如食用方法说明等。另外,标签标识除传统展示形式外,允许食品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灵活选择电子屏幕、电子货架等平台进行标签标识展示。为了保障标签标识的可读性和准确性,《规范》还明确了食用农产品对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贮存条件的标注格式,分类制作食用农产品、进口食用农产品、进口鲜冻肉类产品、进口食用农产品分装销售和贮存标签标识参考样式和示例。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4-30
(记者 阚莹莹 文/图)4月底,成都平原的油菜陆续迎来收获季。四川种植油菜超过2000万亩,是菜籽产量最多的省份。  与其他菜籽最终将被压榨成油脂的命运不同,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以下简称“新都示范园”)油菜试验田内,这一片即将成熟的菜籽即将奔赴一场“山川之旅”。  这片试验田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油菜育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浩杰的品种培育基地,种植的是属于她和团队制成的上万份油菜育种材料。每年5月,油菜成熟后,她和团队成员都将带着其中一部分,奔赴阿坝州马尔康市等地,启动一年一度的夏繁工作。从李浩杰从事油菜育种工作以来,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20年。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什么是夏繁?4月1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村民泽郎在李浩杰的指导下,播种下一颗颗来自新都示范园的油菜种子。  不太会讲普通话的泽郎仔细听着专家的指导,“夏繁”这个反复出现的词让她印象深刻。  什么是夏繁?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解释,夏繁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在平原地区夏季刚刚收获的最新育种材料,播种在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山区。这些作物主要包括在夏季收获的油菜、小麦、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等小春作物。这样一来,原本轮作在平原地区,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实现了两季的生命周期。这意味着,原本8到10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的育种进程,有可能会被缩短一半。  “这种方式被称为‘加代’育种,是动辄十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漫长育种进程的‘加速器’。”杨武云说。  持续了20年的夏繁工作,李浩杰和团队培育出了“川油81”“川油83”“川油101”等高含油量、抗病、宜机收等四川油菜生产上急需的突破性新品种。“川油81”还入选了全国主导品种、四川省当家品种,在四川乃至全国大面积推广。  当小春作物的育种家在高海拔山区播撒种子时,另外一群育种家,则在“追逐温暖和阳光”。在温光条件优良的海南,专门为水稻等喜温光大春作物打造的南繁基地逐渐成型。南繁基地分布于三亚、乐东、陵水、临高、东方、昌江6个市县,一共拥有占地26.8万亩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每年,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超过700家种业机构和7000余名科技人员带着育种材料及品种来到这里开展南繁,全国已育成的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中70%以上都与南繁有关。夏繁基地为何选定阿坝?每年冬天,水稻等大春作物育种家像候鸟一样飞往海南开展南繁。而长久以来,小春作物育种家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育种基地。  然而,在建设南繁基地的同一时期,对夏繁加代的探索也在云南、青海、四川等多地铺开。因此,目前有多个夏繁育种基地分散在全国各地。  云南省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光热条件优越。特别是元谋县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是全国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繁制种基地,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楚雄州初步形成了以元谋县为核心区的蔬菜和麦类为主的“育繁推”种业体系。  目前,中国农科院等全国13家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近100家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在元谋县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工作。  青海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夏繁基地之一。尤其是海东市平安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油菜夏繁基地。  当前,平安区正在打造面向全国的冬季作物夏繁基地。“平安地区气温适宜作物春化生长,天然隔离条件好,建设夏繁基地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曾表示。  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的川西高原,也是适宜夏繁的区域。长久以来,四川的夏繁经验更多来自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的主动探索。  以李浩杰团队为例,除了省内,团队辗转了西南其他地区、西北地区甘肃等部分省份选择夏繁基地。排除了光热条件不满足、距离过远、油菜无法最终成熟的地区后,专家将选择范围缩小至川西高原。  随着一次次夏繁经验的积累,地处高原河谷地区的马尔康逐渐进入团队视线。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能达到小麦、油菜等各类小春作物需要的低温春化条件,同时河谷地带天然隔离条件好,更有利于开展反季加代育种。2005年后,团队将油菜高原夏繁基地确定在马尔康市。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来到马尔康,“川麦42”“川油36”“川芋56”等一批重大突破性品种经过加代育种选育出来。2021年,省农科院还在马尔康成立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阿坝分院。“夏繁之家”里可以做什么?尽管全国涌现了众多夏繁基地,但各地资源不集中,无法为育种家提供一个类似海南南繁基地一样稳定高效的育种场所。  “各个科研团队的夏繁基地分散且不固定,今年在这个村找到一块地,明年就有可能因为征地等各种原因无法租用,只能另寻别地。”李浩杰说。  与此同时,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背景下,包括夏粮在内的四川粮油生产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夏粮播种面积达1664.8万亩。其中,小麦播面连续两年增加达879万亩。  基于粮食增产以及育种家对稳定基地的迫切需求,一个面向全国育种团队的夏繁基地亟须建立。  有着夏繁基础的马尔康向科研界抛出了橄榄枝。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杨武云正式提出建议,利用四川的地理优势,集中资金、人才等资源在马尔康建立中国的夏粮油“夏繁硅谷”。  4月中旬,位于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的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正式开园。据了解,围绕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马尔康市将投资近千万元,共开展三期建设。一期重点推进核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核心面积将达到1000亩,未来将围绕种业“保、育、测、繁、推”全产业链建设。  对李浩杰来说,今年的夏繁意义重大。李浩杰和全省的育种家们,从此有了一个固定的“夏繁之家”。  杨武云介绍,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还将建立育种实验室,引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等高能级平台,为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育种团队提供高技术水平的夏繁条件,打造全国性的“夏繁硅谷”,期望在未来形成“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的育种格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30
●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  ●水利厅已牵头组建21个省级督导组,集中时间开展汛前督导检查;组织21个市(州)和30个高风险县开展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现场演练;组建12个水利抗洪抢险工作组;省级储备防汛抗旱物资达5300万元  ●研究建立汛期人员转移避险响应机制,加强对工地营地、重点落雨区、乡镇一级的“叫醒喊应”  (记者 邵明亮)四川将于5月1日起正式进入汛期(5月至9月)。近日举行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全体会议,研究分析今年汛期雨水情趋势,部署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  汛期平均降水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最近雨水很足,对春耕春灌很有利。”4月以来,川南出现几次降雨天气,让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种粮大户刘昭对今年大春粮食生产充满信心。  不只是川南,今年以来,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为历史同期第四多;平均降水量128.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8%,暴雨站次数为历史同期第三多。与此同时,全省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为历史同期第一高。  由于前期降雨偏多,目前全省气象干旱形势有所缓解。4月以来,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使得盆地和甘孜州气象干旱得到缓解或解除,但攀西地区气象干旱仍在持续。  四川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进入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第二年,预计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21.8摄氏度)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755.2毫米)偏多。  其中,川西高原中东部(阿坝州、甘孜州中部南部)和盆地大部(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宜宾、雅安、资阳)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二成,盆地东北部(南充、广安、达州、巴中)降水偏多二至五成,省内其余地区降水偏少一至二成。  汛前各项准备应对正全面展开针对今年汛期我省涝重于旱的趋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找准今年防汛减灾的重点风险加以研判,及时部署。  根据最新预测,今年汛期,我省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二成,嘉陵江、渠江、长江上游四川北段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五成。  与此同时,初夏(5月至6月)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地区夏旱偏重,盛夏(7月至8月)盆地中部、南部可能发生阶段性伏旱,盆地大部城市仍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发生。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风险也需重点关注。四川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盆地北部和盆周山地有强降水集中时段,尤其是盆地东北部降水偏多二至五成,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  如何做好应对?“打好备汛主动仗是关键。”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已牵头组建21个省级督导组,集中时间开展汛前督导检查。同时,组织21个市(州)和30个高风险县开展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现场演练,组建12个水利抗洪抢险工作组,省级储备防汛抗旱物资达5300万元。  针对前期和当前的旱情发展,我省已累计投入各类抗旱机具3万余台(套),应急引、提、调水5000万余立方米,抗旱浇地40万亩,有效解决2.3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正在研究建立汛期人员转移避险响应机制,加强对工地营地、重点落雨区、乡镇一级的“叫醒喊应”,落实跟踪叫应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利 向海涛 周浩瀚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文/图  “巴山那个峡谷哟好地方,巴人那个钱棍啰打得响哦……”4月24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去,在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罗盘顶,100余名身着土家特色服饰的表演者,在海拔2480米的罗盘顶齐齐跳起了土家族特色民俗舞蹈——巴人钱棍舞,巴山大峡谷景区内到处充满热闹的气息。表演现场  这是巴山大峡谷景区为迎接“五一”假期而开展的特别活动——“钱龙”游巴山。“‘钱’就是巴山钱棍舞,今年是龙年,取名‘钱龙’,就是龙年‘五一’节期间,要把巴人钱棍舞打响,让游客享受到一顿别具土家风情的文化大餐……”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向鲜明向笔者介绍道。  在场的表演者多是来自渡口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的当地群众。“今天我们一家三代人齐上阵,一起来跳钱棍舞,向游客们展示我们土家族的民俗风采!”渡口土家族乡立石村2组村民张子沂说。  据了解,“五一”期间,巴山大峡谷景区将组织人员在渡口新街、白虎广场等景点开展花式巡游、“村晚+”特色民俗文化大秀场等活动,力图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土家民俗文化体验,让游客陶醉于当地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秦旭)近日,在宜宾市翠屏区金兰花谷景区,两百余亩玫瑰进入盛花期。各色玫瑰次第开放,缀满山坡,游客们闻花香,赏花形,拍美照,尽情感受花世界的美好。  走进金兰花谷,便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花香中,市民们漫步花海,不时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玫瑰、杜鹃、兰花、月季……除了赏花外,在金兰花谷,还有冰雪大世界、动物王国、秋千乐园、乡村大滑梯等游园娱乐项目。  金兰花谷景区位于翠屏区金坪镇罗家村,占地2406亩,总投资3.8亿元,是集科技创新应用、产品生产销售、观光娱乐互动和生态休闲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近郊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目前,金兰花谷培育、繁育、栽植各种苗木花卉1000余种,其中珍稀品种400余种。  “‘五一’期间,金兰花谷景区还将推出免费捉泥鳅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将赏花游玩与农事体验结合,打造翠屏近郊休闲游、亲子游目的地,点燃市民出游热情。”该景区总经理郑珂说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4月26日,2024年泸定红樱桃采摘体验季推荐会在冷碛镇杵坭樱桃谷隆重开幕,以“熟了樱桃 红了泸定”为主题,集中展现泸定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 好想吃樱桃!放假了一定要去泸定玩。”“假期到泸定摘樱桃,约起!”……本次红樱桃采摘体验季积极探索“云上”新模式,各地网友通过“云参会”,看泸定樱桃满枝红,看田间地头采摘忙,纷纷在直播间留言互动。泸定樱桃  杵坭村3组村民杨汉琴种植的樱桃又大又红,零售要卖18元一斤,约2亩樱桃每年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 随着泸定约4400亩红樱桃迎来盛果期,未来20天樱桃将陆续成熟上市,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带来采摘体验的乐趣。  推荐会当天,杵坭村海子林农场农家乐迎来大批客人,业主肖琼同家人忙上忙下,心里乐开了花。据了解,蒲江县2022年在杵坭村实施乡村振兴首批产业示范带动项目,已发展农家乐近10家。下一步,结合泸定旅游特色和发展前景,蒲江还将对泸桥镇咱里村、兴隆镇牛背山村等进行打造。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蔚为壮观的1700多年桢楠王、正在盛开的植物界大熊猫“鸽子花”……被大自然拥抱的荥经,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四川宝藏文旅地点之一。它有哪些看点值得打卡?不妨在这个“五一”假期,去看看吧!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邂逅千年古树古刹  位于云峰山的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是荥经的核心景点之一。在这片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桢楠园林里,有200多棵古树,数百年树龄的楠木、板栗树、杉木遍布其中。其中最古老的一株被称为“桢楠王”,约30米高,有1700多年的树龄。它一旁是另一株树龄相仿的桢楠,被雷电劈开树干后,仍顽强生长,形成枯荣共生的奇特景象。两棵大树后是千年古刹云峰寺。在千年古树的不语和千年古刹的悠悠钟声中,感受无尽的岁月,觅得一分心灵的放松。  据悉,公园举行生态游(研学游)活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推出优惠套餐,游客可以一边“森”呼吸放空自己,一边了解古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非常适合亲子家庭来打卡,还有机会认养桢楠。目前,荥经还将结合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积极开展自然体验、历史教育等活动;依托古树名木文化积淀、乡愁记忆、景观风情等,举办古树名木摄影展,择优出版画册,对外推介扩大荥经古树名木知名度。桢楠王生态路线“很出片”  眼下正是“鸽子花”肆意绽放的时节。在大石坝野生珙桐(又称“鸽子花”)林,一朵朵雪白的“鸽子花”在树间随微风摇曳。珙桐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荥经有我国面积最大的野生珙桐林,在这里能看到集中连片的珙桐,还可以近距离观赏。  据了解,荥经打出多套文旅生态“组合拳”,注入汉服赏花、亲子露营、文创集市等元素,精心推出4套旅游路线和多样假期活动。  5月1日,荥经县新添镇新添村将举行“往来古道间 烟火满新添——新添长街宴”,用传统非遗民俗九大碗喜迎五湖四海的宾客,寻味古道茶香。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中国百茶宴—新添茶会、小满音乐会、春日集市、节日打卡、儿童趣味区等。  5月4日晚,在荥经DC未来国际营地,将举行“丝路窑火·鸽子花开”2024荥经县音乐嘉年华,活动邀请豪豪、和树东、浪旅乐队等艺人、乐队现场演出,带动荥经县“音乐+旅游”热潮持续升温。  5月18日,荥经还将开启“千秋雅韵·音乐消暑·花开荥经”雅安市第三届街舞大赛,拉开夏日荥经消暑旅游季的序幕。推荐旅游路线生态踏青之旅:雅西高速荥经出口—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川西藏茶园景区—严道古城景区—阁道荥峡景区。  自然赏花之旅:雅西高速龙苍沟出口—貊貊长廊—桌山黑石公园—叠翠溪景区(天生桥)—大熊猫森林探秘学校—桐野营地。  徒步登山之旅:雅西高速荥经出口—108国道沿途风光—泥巴山观景平台—双林国际自驾露营地—牛背山景区。  放空身心之旅:雅西高速荥经出口—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姜家大院—荥窑·2300文创集市—又见古窑—青华美食街。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五一”假期将至,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除了推出 1200余场文化艺术演出、文博展览等活动外,还推出 6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历史人文、自然奇景和新潮玩法以及特色美食等多个主题内容。  用三天时间开启一段“蜀境画卷·文脉探源”之旅,揭开 蜀地的神秘面纱。路线串联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四市,具体包含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剑门关、昭化县昭化古城等一众文化历史打卡地。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 四川省文旅厅供图  用三天时间开启一段“乐游世园·天府美韵”蜀地文化品鉴之旅,感受天府美韵。路线串联成都、眉山、乐山三市,含成都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四川博物院、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等点位。  用四天时间开启一段“红色沃土·青山映翠”川东人文揽胜之旅,追寻红色足迹。路线串联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五市,含小平故里、朱德故里等红色基地,还能看到宣汉县的巴文化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和光雾山的沉浸式演出《梦境光雾山》。  此外,文化和旅游厅还针对日益火爆的非遗游、自驾游、生态游推出了“传习非遗·遇见攀西”天府文化体验之旅、“云上高原·星梦可及”国道318自驾之旅和“归园田居·走近世遗”天府自然生态之旅,让市民与游客纵享假日文旅体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4月24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网络平台发布一则视频,官宣网红大熊猫花花荣任成都文旅局荣誉局长。  花花是成都文旅和城市的一张名片。被广大网友称为“花局”的花花上任后便逢盛会——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个“五一”节,不妨跟着“花局”来游览世园会的“花花世界”,打卡四川宝藏旅游地。  4月26日,2024 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在主会场自然起伏的山丘间,绛溪河从中蜿蜒而过,月亮桥、鱼凫桥等景观桥依次排开。清澈流水的映衬下,道旁的一棵棵木芙蓉枝繁叶茂、静待绽放……  不仅是绛溪河沿岸美不胜收,构建“花园城市”的北京园、把山、水、湿地及花树等多元素融入设计的宁夏银川园、选用普陀鹅耳枥等多种植物造型的宁波园……成都世园会各个展园亮点纷呈。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入口的“芙蓉花”。 文图据新华社看点一绿色低碳这些点科技含量高  在主会场入口处,形态轻盈的钢质建筑相连形成三朵高大的“芙蓉花”,这是游客入园可见的第一道风景,其兼具收集雨水、循环利用的功能。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告诉记者,雨水通过“芙蓉花瓣”汇聚到中心,再通过管道引入位于地下的雨水过滤储存系统,预计年雨水收集量约为2500吨,可满足园区2公顷绿地的日常浇灌用水需求。  漫步主会场,处处能感受到“低碳”的巧妙设计。记者了解到,成都是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首个编制《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主会场内重要场馆和建筑均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使用环保材料和多种节能技术,努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在天津园内,有一种 AI虚拟智能骑行设备,受到游客们的关注。游客可以一边骑行,一边在车上配备的电子屏幕上感受AI虚拟的“世园会美景”,达到低碳健身的目的。  雨水收集器、AI虚拟智能骑行系统等新技术、新理念的精彩呈现,正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方式逐渐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看点二交流互鉴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此次成都世园会上,共有39个国际展园参展,涵盖了英式、法式、日式、意式、中东、东南亚等全球各地园林风格。  “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了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参展城市实现了全球五大洲的全覆盖。”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周俊说,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世园会,将各地花卉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理念进行展示,交流互鉴是主旋律,也将是互惠互利的过程。  在成都世园会郫都分会场,ZION曜土集团打造了一座“花木盛太空花园”,展现了航天种植、前沿科技、自然植物等融合共生的模拟场景。  德国柏林冰山玫瑰园展示的主题是德国盛行的玫瑰园文化,植物选取了德国特色冰山玫瑰和成都当地玫瑰。花园有两个水景可支持自然冷却,为两栖生物、昆虫和鸟类栖息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们希望通过园艺设计连接成都和柏林、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与文化,让全世界观众漫步玫瑰园,都能感受美好和轻松。”玫瑰园设计主创任文博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4 月 23日至 24 日,2024 安逸四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重庆举办。活动期间开展了四川少数民族巡游展演、天府旅游美食展示、川渝联合推介等多样化的活动,旨在抢抓“五一”黄金周旅游契机,面向全国游客充分展现出川渝旅游特色资源,有效提升川渝“五一”旅游市场热度及川渝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活动现场。 四川省文旅厅供图  4月24日,“安逸四川 大美重庆”2024 四川(重庆)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重庆举行。推介会开场上演了众多精彩节目,四川藏族、羌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走秀迅速点燃了现场气氛。最近火爆“出圈”的凉山美姑县说唱歌手诺米也为本次推广活动录制视频,为家乡倾情“打call”,凉山州普格县妞妞合唱团带来《阿普的思念》,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则将成都的厚重古韵和城市新颜尽数展现在观众眼前。  会上,四川发布了“蜀境画卷·文脉探源”古蜀文化寻踪之旅、“乐游世园·天府美韵”蜀地文化品鉴之旅、“归园田居·走近世遗”天府自然生态之旅、“红色沃土·青山映翠”川东人文揽胜之旅、“云上高原·星梦可及”国道318自驾之旅及“传习非遗·遇见攀西”天府文化体验之旅等6条“五一”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涵盖了四川历史人文、自然奇景、新潮玩法和特色美食,让游客畅享“五一”之旅。  为深度挖掘川渝两地文化内涵,四川文旅以《嘿,安逸》短视频展现四川特色,并邀请2024成都世园会推广大使江逸向大家传递友好情谊。川渝两地知名导游在舞台上现场模拟直播间连线,通过《川渝直播连连看》对两地的著名景区、旅游度假区、世界遗产、文旅消费新场景等文旅资源进行互动推介。来自四川哈哈曲艺社与重庆扯馆儿等川渝两地曲艺社团的表演人员以《巴蜀方言对对碰》的表现形式,用幽默诙谐的巴蜀方言推介了川渝两地美食和民风民俗。  活动当天,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还搭建起了天府旅游美食专区,乐山甜皮鸭和钵钵鸡、泸州古蔺麻辣鸡、自贡冷吃兔、达州灯影牛肉、绵阳米粉等四川各市州的代表性美食让现场嘉宾、市民和游客一饱口福,亲身体验了天府旅游美食的文化、历史和制作技艺,感受到了天府旅游美食的独特魅力。  此外,4月23日至24日,四川最炫民族风走进重庆主题活动也同步开展,来自甘孜州丹巴县,阿坝州理县、茂县、汶川县,绵阳市平武县,凉山州普格县,宜宾兴文县及攀枝花盐边县等地的藏族、羌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在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朝天门、洪崖洞等热门景点开展巡游,带来民族特色服饰走秀、民族舞蹈、民族歌曲及口弦等表演,并邀请重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参与互动,彰显出四川独特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在川渝两地的合力推动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从“全面起势”迈入“深化创新”重要阶段。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两地文旅部门构建合作联动机制、推出一系列文旅重磅举措、搭建起重大合作平台,已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频频开展常态化合作交流活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川将继续深化与重庆的文旅交流合作,努力实现川渝两地文旅资源优势互补、共拓渠道,着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亮点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眼下油菜陆续进入收割季,近日,川东北片区油菜“推技术、提单产”现场观摩会在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元宝村举行。  “如何提高油菜产量和效益?除了选育推广丰产、抗病、抗逆、优质的油菜品种之外,还要应用适合本地土壤墒情的播种技术……”观摩会上,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朝苏重点展示了以免耕抗湿抗逆播种为核心的油菜播种新技术。这一技术针对四川秋播期间面临的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秸秆还田量大,适期播种难,易受渍害等普遍问题,通过研制播种新机具,优化播种方式,提高耕作质量,从而提高油菜产能。  为了让与会者更直观地了解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效果,观摩会走进元宝村油菜生产及示范基地,实地探访优质油菜新品种的田间表现,这些品种不仅具备高产、优质的特点,而且适应性强,适合在川东北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同时,示范基地还集中展示了多组适宜于丘陵山区的油菜机械化播种机具,引领油菜规模种植户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探索适宜山区油菜高产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的路子。  据四川省油料育种攻关首席专家李浩杰介绍,得益于前期适宜的气候,加上良种、良法、良技等的不断推广应用,今年我省2000多万亩油菜有望迎来又一个丰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此次观摩会推广油菜种植技术,提升川东北地区油料作物产能,也将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注入新的动能。  观摩会汇聚了来自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农业专家,以及广元、巴中、南充等地的农技人员和种油大户代表近百人。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党委书记、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韩渭才参加完观摩会后说:“今天听了专家的授课,收获很大,下一步要将油菜机播、机收等经验技术带回去,运用到耕作和种植上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 王胤黎 文/图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关键时期,连日来,宜宾市翠屏区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该区春耕生产做足农技“功课”。  近日,在翠屏区李端镇其林村的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里,村民们正忙着引水、翻田、栽秧,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站在田埂上,细致地观察水稻秧苗的移栽状况。翠屏区安庄镇安石村,村民正在移栽水稻秧苗。  “要加强田间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水稻茁壮成长。”马均对翠屏区的农技人员和农户们说道。他边查看稻田情况,边与大家深入交流,为春耕生产提供宝贵意见,种植户们也积极地向马均请教水稻种植的技术要领。  马均表示,翠屏区水稻生产总体情况非常不错,下一步还要用新技术赋能,在百亩攻关点争取超高产。同时,要做好对示范大户的组织带动,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的预报、预测和预防,争取千亩高产示范取得成功。  据了解,今年以来,翠屏区整合利用各类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集中力量推进全区42万余亩水稻生产工作。同时,为积极响应“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的要求,争创全省粮油高产竞赛先进县,该区以水稻生产为主,在全域布局粮油高产 5 个万亩展示区、8个千亩示范片和2个百亩攻关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近日,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第五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王玉忠等十人入选,涵盖化学、物理、医学、工业、农业、气象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  其中,农牧业领域两人入选,分别是: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高级畜牧师何林芳,广元市昭化区王家贡米产业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陈定全。他们缘何脱颖而出?记者对二人进行了采访。陈定全(右)在查看秧苗长势。受访者供图扎根水稻培育 47年,把稻种送上太空领完奖后,陈定全随即踏上返程。“返回前,我先去了绵阳市农科院,取了几份育种材料,准备带回所里的试验田种下去。”4月24日下午,陈定全回到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的“王家贡米”研究所,稍作休息后就开始忙碌起来。今年在这里,他播了5000多份育种材料,“还计划以直播的方式再播2000份材料。今年会很忙。”  扎根水稻培育47年,成功培育多个“王家贡米”品种,把新品种送上太空,实现“王家贡米”年产值破亿元,带动当地5万余名农户增收致富……陈定全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育种事业。  2014年,退休的陈定全利用两年时间,自费跑遍10余个省市水稻育种科研单位,搜罗到30余份水稻种质资源,在自家承包田里进行水稻育种工作。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建成“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基地200亩,搜集保存水稻种质资源200余个,配制杂交选育出不同熟期和抗性强的水稻株系2000余份,成功选育出“王家贡米1号”“王家贡米2号”。  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全国征集特色品种,在他的申请下,“王家贡米1号、2号”种子随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同年6月,从太空归来的 100克种子在昭化区试验田顺利播种,标志着“王家贡米”品种研发进入太空育种新阶段。通过育种创新,“王家贡米”品质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斩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这项殊荣。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团队的智慧与协作精神的结晶。我将继续深耕田野探索‘王家贡米’种子资源芯片,把新质生产力化作育种动力,绘制粮食安全的美好蓝图。”陈定全说。何林芳为黄羊筛选饲草品种。受访者供图让南江黄羊成为致富“领头羊”  这段时间,另一位获奖者何林芳正辗转南江县各黄羊养殖场,开展黄羊春季疫病防控、饲养技术指导等工作。  在海拔1300米的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上,何林芳一待就是整整5年,以牧场为家、黄羊为伴,开荒种地、建植草地,克服恶劣环境、人烟稀少等重重困难,开展科研工作。  兢兢业业完成种羊性能测定3000余只、种羊登记2500余只,整理育种资料50卷,为南江黄羊科研发展、选育保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系列的荣誉奖项,是何林芳在南江黄羊科研上不断探索的结果。她先后获得新型实用专利9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有4项),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篇,制定地方标准2个。在人民日报、扶贫网等媒体发表实用技术文章8篇,参与著作的《南江黄羊》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山羊肥羔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天府畜牧兽医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顺应发展需要,2023年编写《南江黄羊舍饲技术》手册,2022年2月被四川省总工会表彰为五一巾帼标兵。  南江黄羊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肉用山羊新品种,是南江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亦是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何林芳探索出家庭羊场“1111”模式,“125”扶贫羊模式,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养殖规划,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上。2019年,南江县15个贫困村565户贫困户2424人依靠养羊脱贫摘帽,实现人均收入5640元。  “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争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南江黄羊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何林芳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4月25日,在宜宾市高县嘉乐镇人民村小蚕共育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清理蚕沙。温室内,数百万只“蚕宝宝”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营养餐”。  “工厂占地2.2亩,有共育室10间,配备小蚕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由村集体公司经营,一次可共育1000张蚕种。目前,共育了902张蚕种。”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袁洪第说,共育可提升小蚕健康率,降低农户养蚕风险,缩短农户养殖时间,比不共育的每张蚕提高单产3—5公斤。今年第一批春蚕,该村蚕农共订种1400张。小蚕共育工厂  人民村有桑园7500余亩,其中,标准化桑园5000亩。全村有500多户村民养蚕。去年该村实现茧款收入3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6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一产兴三产旺。近年来,人民村不断壮大蚕桑产业,持续有效推进蚕桑主导产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并投用蚕桑综合产业园1个、小蚕共育工厂1个、大蚕养殖车间6个、桑海乐园1个,同时引进立华茧丝绸公司、润农旅游有限公司、雯熙食品有限公司、一宇农业有限公司等入驻该村蚕桑综合开发产业园区,开发蚕桑综合资源,提高蚕桑综合利用率,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人民村的实践是高县强劲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四川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近年来,该县聚力产业夯基、科技赋能、龙头引领,在全县布局蚕桑产业“2园10基地”,在全省首创“共育工厂+共育室”新型小蚕共育体系,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共育工厂”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技术,实现蚕桑产业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小蚕共育室386间、小蚕共育工厂32个,小蚕共育面达85%,全县仪评优质茧达90%。2023年,全县共发蚕种24.75万张,产茧116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6.7亿元,蚕桑综合产值35亿元。”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县将持续做强优质茧丝绸基地,引进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产业项目,推广桑枝综合利用,着力打造蚕桑全产业链,力争蚕桑综合产值达36亿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鹏春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和美竹海,美在乡间。4月27日,长宁县竹海镇举行“虾稻积”小龙虾亲子垂钓、“随田弯”插秧比赛,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积极参与,共同绘制了一幅乡村和谐、欢乐共融的美丽画卷。  在垂钓现场,家长带着小孩,你持钓竿我拿网兜,默契配合钓龙虾。  “妈妈,我又钓了两只龙虾。”李梓萌小朋友拿着装有龙虾的网兜对妈妈自豪地说。  “我和爸爸钓了好多好多龙虾,全部放进水桶里,好好玩哦。”小朋友罗梓皓开心地说。  “现在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时间比较少,带着他们来到这里钓龙虾,让他们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市民罗海表示,这里的环境不错,自己带着小孩来钓龙虾增加亲子感情,比赛中钓到的龙虾还能带走,收获非常大。插秧比赛现场。  在竹海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0名选手正在参加“随田弯”插秧比赛。参赛者们精神抖擞,纷纷挽起裤腿,踏入田间,大家你追我赶,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乡村劳作画面。  “关键是要眼疾手快,同时对窝距、行距要精准把握,这样才能插得又快又好。”获得插秧比赛第一名的种植户刘代兵激动地说。  “我们将继续举办更多富有特色的乡村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爱上乡村。”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虾稻积”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魅力和乐趣,还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4月22日下午,一台插秧机稳稳地停入了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七一村的农机厂房里。“新农机为我们开展插秧、收割等农事社会化服务添了新动力。”该镇聚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波笑道。这个专合社,是七一村为探路集体经济发展而成立的。  作为省级脱贫村,村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去年,七一村利用“央省扶持资金”150万元成立了农机专合社。“运行4个多月来,营业收入已超10万元!”七一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应说。源起耕作基础良好 农机服务需求迫切  4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七一村看到,千亩麦田随风起伏,数百亩油菜长势正旺。刚犁过的水田,部分秧苗已移栽。  为何选择走农机社会化服务道路?河清镇党委书记王舒娅认为,从地形条件看,七一村及周边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农业机械化操作;从生产条件看,七一村及周边有耕地1万余亩、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当地村民有种植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坚实!”王舒娅说。  在陈应等人看来,七一村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更是现实所迫:农机服务缺口大。村民马胜全说,每到春耕或收获时节,外地的农机大多不愿意来村里,或者加价才能来。“但季节不等人啊!”陈应说,赶上天气不好,来不及收割,粮食只能烂在地里。  “咱村里能不能成立一个自家的农机专合社?”这是村民们集中反映的迫切问题。去年,村里成功争取到了安州区委组织部下发的“央省扶持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驻村工作组、七一村“两委”决定在农机上做文章,并动员在成都务工的本村村民黄波回村牵头成立农机专合社。去年12月底,村里用这笔资金修建了农机厂房、办公室,采购了两台拖拉机、一台无人机等第一批农机设备。黄波以及其他3名返乡青年加入农机专合社,为村民提供耕地、无人机防护等服务。路径优先保障村民使用 走社会化服务道路  “方便得很,还省钱哦!”提及村里的农机专合社,七一村6组村民马顺金竖起了大拇指。今年,他计划种5亩水稻,一个电话给黄波拨去,旋耕机就开到了他的田里。不同于挑地、挑时的外地农机,聚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始终将满足村民耕种需求放在首位。“只要村民田里关满了水,不管田块大小,我们随叫随到!”黄波说。该专合社还降低了村民农业生产成本,比如犁田每亩至少降低了20元。同时,黄波等人还为村里的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免费提供服务。王舒娅认为,用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建起来的专合社,惠民、便民也是重要的职责。  自去年回村后,黄波几乎就没有闲下来过。前段时间,他和其他成员带着农机设备穿梭于田间地头,用无人机对小麦和油菜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马上又到了插秧的黄金时节,近期,大家又忙着为村里及周边的村民耕田。  为何放弃月薪过万的收入,回到农村搞起了农机服务?“今后,农业生产离不开耕、种、防、收、烘各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发展潜力巨大!”黄波不假思索地回答记者。  农机专合社成立的初衷,是为七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探路。成立以来,农机专合社为1000余亩小麦、1000余亩油菜进行了病虫防治,犁田超1000亩,业务范围从七一村扩展到周边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快速增长。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合作社按计划采购了第二批新农机,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今后,专合社还计划走出绵阳,前往成都、德阳等地拓展业务范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春耕时节,走进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新龙县,一系列新品种、不同于当地传统的新技术将在该县广袤大地得到试验示范和逐步推广,目标是为了提高粮食产能和单产水平,充盈高原粮仓。引种加培训 齐心扩大产能  4月28日傍晚,当地处新龙县博美乡共科村的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区的一名农技人员向新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农艺师肖孝银报告一个消息时,肖孝银欣慰地笑了。原来,新龙县数日前破天荒播下的该县史上第一粒稻种——一个引自上海的旱稻品种“旱优73”,已经破土而出了!  “新龙县以前从未种过稻子!今年,我们在全县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选择了4个点位,陆续试种10亩旱稻。”新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农艺师肖孝银说,“这个旱稻的产量不错,一旦试种成功进行推广,就可提高新龙的粮食产能,为充盈高原粮仓贡献力量,而且,其秸秆还可作饲草。”  肖孝银的另一个身份,是该县的一名乡镇农技干部。据他介绍,去年,在他的技术指导下,“旱优 73”在筠连县海拔1300米至2000米的蒿坝镇试种了 8 亩取得成功,亩产达1043斤。当年7月,他到新龙县援助,就把旱稻也带了过来,自己垫资购买了60斤旱稻种子,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也提前流转了10亩土地,发动农户在今春试种,为全县提高粮食产能蹚出一条新的路子。  一边旱稻播种正欢,一边现场培训正酣。就在同一个地点,业主泽仁扎西聆听了一场县上组织的农技培训。他说:“过去,我们种青稞,是先施肥,再撒播,之后就不管了,亩产只有260斤;但是,根据专家的方法,先灌溉、施肥、撒播,待出苗后再施一次肥,亩产就可达300斤以上!今后,我一定要多听多看多学,改变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努力提高单产。”品种和技术 一个都不能少  据了解,新龙县现有青稞、小麦、马铃薯及杂粮种植面积4万余亩,播种面积已基本稳定下来,提高粮食产能唯有在提高单产等方面做文章。自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来,新龙县已明晰了通过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来提高粮食产能、提高单产的方向。  肖孝银介绍,新龙县今年将试验示范6个小麦、7个青稞、15个马铃薯新品种,这些品种均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特点。试验示范面积共计550亩。  “新龙的单产提升潜力很大。今年,我们要引导农户采用条播和精细化点播;马铃薯则首次推广起垄栽培,起了垄就增厚了耕作层,有利于墒情,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农户用测土配方肥,要推广针对某一种作物的专用肥。”肖孝银说,“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地,全县光是青稞、小麦的单产就可以再提高 70斤。”  得知县里的粮食单产提升计划,4月16日参加现场培训的如龙镇依鲁村农户泽翁他须表示:“我要不断向单产水平高的大户学习。今年,除继续种植3亩青稞、2亩小麦之外,我还准备新种3亩马铃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4月27日,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畜牧总站、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主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蜂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中国油菜花蜜之乡成都崇州举行。  会上,围绕川渝蜂产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近200名全国蜂业专家、学者、农业系统有关人士、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蜜蜂健康高效饲养、优质安全蜂产品生产、蜜蜂高效授粉、蜂产品品牌打造与营销、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宣传科普等问题。  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川渝地区是全国蜂业发展优势区域。自2021年签订“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蜂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川渝在蜂业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合作,已共同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蜂业科技创新大会等多场行业盛会。  “蜜蜂产业是典型的土特产,亟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应该如何做?”在大会学术报告板块,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局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彭文君抛出的问题引人思考。  在他看来,蜂业发展也应顺应潮流,要通过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产业新动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育种方面做强蜜蜂“种子芯片”,用生物学技术带来生产方式革命性变化,引入数字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方式与要素供给关系的匹配。  此外,在大会学术报告板块,北京、江西、浙江等多地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川渝企业代表也分别发言,与现场来宾共享蜂业前沿技术。  四川省畜牧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川渝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持续深化两地在蜂业科技创新、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蜂旅融合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推动川渝蜂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李茂 张忠秋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说起川南美景,也许你会第一时间想到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和宜宾酒海,可你是否听过被称为“蜀南第四海”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茶花海呢?  这个以茶花景观为主,融僰、苗、农耕等文化休闲体验产品为一体的景区,曾属于宜宾市珙县巡场镇原龙塘村。该村因辖区内的青龙山而得名,龙茶花海景区就建在青龙山上。现在,原龙塘村已经与原坳田村、原三合村合并,形成新的三合村。  与“龙”相关的老村名,如今只在当地老一辈间口口相传,但以龙为主题的民俗故事,和当地人将青龙荒山种满茶花、推进农旅融合拼搏奋进的“龙马精神”,仍在传唱不停。荒山变苗圃农旅融合景区应运而生  “欢迎各位来到龙茶花海景区。今天雨不小,大家研学途中注意安全……”4月 23 日,三合村党总支委员、龙茶花海景区负责人张成龙冒着细密的雨丝,前脚接待完珙县巡场中学的春游研学队伍,后脚赶去检查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为之后游客的到来做着细致的准备。  学生们尽情赏花戏水,却不知如游龙一般的青龙山,曾经也是荒山一片,人迹罕至。  20世纪90年代,以张成龙为代表的苗圃经营者在贩卖花木的过程中,注意到山茶花花大色艳、品种繁多且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调查,张成龙等发现龙塘村的土壤和气候十分适合茶花生长。于是,他们壮起胆子开山修路,租用荒山荒地种植茶花。就这样,青龙山上从无到有地种下了6000余亩茶花。为丰富茶花品种,张成龙等还从国内外引进茶花品种进行扦插、嫁接和改良。漫山遍野的茶花竞相绽放,茶花苗木远销省内外。可随着种植规模日渐扩大,产业发展单一的弊端不断凸显。大家渐渐意识到,单靠发展苗圃挣钱已不能跟上发展步伐。2014年,以发展农旅融合赏花经济为目的,当地引入外部资金投入,龙茶花海景区应运而生。  “春天樱花明丽,夏至紫薇花红百日,秋来金桂飘香,冬季茶花傲立霜雪……景区现在种有380多个花卉品种,一年四季都有亮点。”张成龙说。龙腾茶花海本土民俗传说打动游人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山茶花应期盛开、色彩斑斓。游客们在花海间闲庭信步,流连忘返;青龙山脉环抱,在山茶花盛开的冬春季节容易形成云海气象景观,凌顶而望,花海、云海在群山环抱之间,美不胜收。  身在青龙山,置身花海中。若有游客此时从观景台,向龙茶花海景区游客中心方向望去,能隐约看见水流、塘沟与山脚丘壑组合出的一幅“二龙戏珠”图。在景区经营餐饮店多年的当地人冯金贵告诉记者,这个地方有个老地名,唤作“龙塘垇”,附近一座老桥,称“龙堡桥”。  龙塘垇有个天然形成的低矮溶洞,相传是飞龙在此处栖息后留下的,当地人称为“龙洞”,为防止不知情者落入洞中,现已暂时封口。“龙洞”中有一股清水,源源不断流出。在龙茶花海景区及周边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当地人将这道流水引出,取名“龙泉溪”。  景区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景区在用工高峰期能提供百余个工作岗位,为当地村民增加务工收入;另一方面,该景区已带动附近千余户村民种植茶花,每年促进区域增收4000万元。“以前每年只能赚几千元。现在种花木加上在基地务工,我们两口子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村民梁大春说。随着农旅产业不断发展,龙泉溪旁已有了民宿、农家乐,把越来越多的客人“留下来”,聆听这些民俗故事。景区再升级力求展示乡村精神文化近年来,龙茶花海景区不断新建停车场、游客中心,新增花海农庄休闲景区,汇聚田园山居、花田民宿、梦想广场、婚摄基地等景点,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近几年,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景区的发展也曾陷入困局。”张成龙坦言,景区经营面临困难时,每当回想起当年从零开始种植茶树的阶段,景区工作团队又会重新振作起来、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张成龙告诉记者,也许是当地与龙有关的地名、传说数量颇多,老“龙塘垇”人对于龙有一种别样的亲切,在潜意识中相信,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也能展现出“龙的坚韧”。  2019年1月,龙茶花海景区正式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也从山上拓展至山下,实现与田园综合体的融合。而今,在原有设施基础上,龙茶花海景区再次利用青龙山蜿蜒山势,新建起七彩滑道、丛林穿越滑道、溜索等游玩项目。截至记者发稿,山上多个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依然在进行中。  据悉,龙茶花海景区将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打造“文化墙”“展示栏”等对外宣传窗口,记载这个乡镇景区从苗木产业中孕育而来、在当地人辛勤付出下建设而起的故事,让老“龙塘垇”的“龙马精神”向远流传。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蜀麦1963’实收面积5.28亩,下场籽粒鲜重2850公斤,折标准产量为504.9公斤/亩(按含水量13%计)。”4月28日,在位于仁寿县珠嘉镇花园社区、眉山市仁寿县五谷园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的510亩核心示范片,当验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瑜宣布完测产结果,大家在感叹高产之余,“早熟”这一特性更是让专家和种粮大户感到惊喜。  “红五月”将至,小麦覆陇黄。仁寿县早熟小麦迎来收获。相邻田块种植展示的,还有20余个四川省小麦重大新品种。这些品种于去年11月上旬播下,“蜀麦1963”属于其中早熟批次。  “今天收完小麦,明天就能播种夏玉米,比当地常规时间提前了一周。”站在田里,业主、四川秀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棚用手拨弄麦穗,心中喜悦——小麦获得高产的同时,还能早播夏玉米,为全年丰产埋下伏笔。良种良技打配合大户“心服口服”  去年11月,李棚在试验田块播下“蜀麦1963”种子时,心里对于“早熟”的性状还存有疑虑——之前没种过,心里打鼓。  今年春天,这片“蜀麦1963”开花没提前,他一度对小麦早熟性状“不抱希望”。当田块全部收割、6000多斤小麦在当地销售7800余元,他由衷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  “蜀麦 1963”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选育,经过12年反复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熟期、产量和抗性协调。2022年通过四川省级审定后,“蜀麦1963”成为仁寿等四川丘陵麦区最早熟的品种之一。  经营方隆平高科西南区营销负责人陈康富介绍,该品种利用野生资源合成,在四川多地不同生态环境的测试中,该品种都表现出良好的早熟和抗倒伏性,且产量高、稳定性好。  为试验田提供栽培技术支撑的小麦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坦言,高产不仅是优质品种的功劳,也离不开配套技术的支持。示范片应用“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复合种植,采用秋闲季秸秆覆盖抑蒸蓄水增墒保墒、智能精量机播、适期晚播减氮增密、化控壮苗抗倒延衰等丘陵区旱地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起到很好的抗逆减灾、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作用。“抢”茬口早熟小麦助推全年增产  本地其他小麦还没开镰,李棚已经备好夏玉米种子准备播种:“小麦已经丰产,夏玉米又提前一周播种,增产潜力大。今年全年的丰收已经有迹可循。”  樊高琼进一步解释,春争日,夏争时,夏玉米早播有利于培育壮苗,并且避开后期高温对抽穗扬花的影响,从而使产量更有保障。  今年,四川制定《“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全省粮食总产量每年增加5亿斤以上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西南丘陵区多熟作物丰产增效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认为,早熟小麦品种的推广意义重大。  除了上述的玉麦轮作外,四川稻麦轮作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周年统筹上看,小麦一般是5月上中旬收获,小春季作物收获过晚,会影响到水稻季的播种或移栽,从而影响秋粮产量。  小麦提早收获,可以提高水稻直播、移栽等机械化生产面积。由于机械化播种对于生育期的限制,过去水稻生产一般选择生育期偏短的品种,以保证茬口衔接。而今小麦提前收获,从品种选择上来说可以选择生育期长一点的中晚熟品种,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