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稳 文/图)这个春天,乐山市夹江县呈现一派农忙景象。在吴场镇三洞桥社区,地里旋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新栽的秧苗,为沃野增添收获的希望。在2公里外的新合村,经过“非粮化”整治,此前种植茶叶等非粮食作物的200亩耕地,又重新种上了旱秧,一片绿意盎然。  去年以来,该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土地利用率,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农户正通过喷雾器将旱秧种子喷到田里。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  良种与良法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两把钥匙。4月16日,新合村正如火如荼地种植着水稻,与以往农户在水田里插秧的景象不同,眼前只有三三两两的农户背着喷雾器播种,播种的土壤也不是水田,而是普通旱地。  为提高产量、节省人工,从去年开始,吴场镇就以种植大户为实施主体,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部分复耕后土地干旱缺水的特点,试验推广节水抗旱的优质粮食品种——“旱优 3015”。与以往的人工插秧不同,旱秧只需要农户通过喷雾器将种子喷到田里即可。  “去年我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种了100亩旱秧,没想到效果很好。因为品种抗旱,还节省了不少灌溉工时。粮食批发价达到了2元/斤。”三洞桥社区种粮大户郭玉说。  除了推广良种外,为破解因劳动力紧缺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该镇还从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入手,通过扶植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秧、机械播种和插秧、无人机飞防等管理技术。目前,该镇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83%。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下快进键  恢复后的耕地谁来种?这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回答的问题。  “改造后的耕地,要先规模连片、能排能灌、方便机械作业,这样才能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了必由之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陈琨说。  在吴场镇三管村,种粮大户正组织一辆辆载满有机肥的农用车直接开到田边,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通过人工将有机肥肩挑背扛送到地里。  去年以来,该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恢复耕地800余亩。经提质改造后,农田在节约水、肥、药和增产等方面成效显著,农田质量变好,农业效益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的基础设施提升,不仅解决了农田排灌问题,也使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械化、专业化转变,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耕种成本。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后,不仅让粮食亩产得到了提升,也让种粮变成了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方便得很。我自己流转了60余亩土地来种植水稻,每年收益很可观。”三管村党委副书记余锡斌说。“非粮化”土地上又闻稻花香  在吴场镇丰收村,湛蓝天空下农户田间播种正忙。据了解,长期以来,“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的种粮积极性。眼前这100亩土地此前种植着茶叶、水果等非粮食作物,经过“非粮化”整治后,这片土地将飘满稻花香。  “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已成为全镇开展粮食安全工作必须要牵的‘牛鼻子’。”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徐威说,吴场镇以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为契机,大力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一方面针对低质低效经果地散、乱、小等特点,以党建网格为单位,由网格内党员、预备党员组成督导组,建立台账、明确时限,督促指导低产低效果园、茶园有序腾退;另一方面引入大户流转土地种粮,解决腾退后的土地“种什么”问题。  截至目前,该镇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456亩,用于种植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按照今年下达的3.7万亩粮食生产目标,吴场镇将坚决完成全年粮食任务,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伟艳说。  近年来,夹江县围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持续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将耕地保护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坚持问题导向,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和“敢亮剑”的大决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违法行为,坚持还田于农、还田于粮,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下一步,该县将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硬招实招,守好种好“饭碗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金堂羊肚菌、火锅底料等受到客商青睐,我们已经与当地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准备通过商会把产品销售过去,还计划在马德里开实体店。”4月24日,四川盛禾田岭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禾田岭涧)总经理何翱通过网络连线记者,分享了这个喜讯。  据了解,为推动四川农业对外开放合作,4月22日—25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相关单位组织我省农业企业赴西班牙开展“川字号”农产品“一带一路”行活动,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4年西班牙优质食品及酒饮料展。该展是西班牙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精品酒类食品展览会。  在展会举办的“中国四川农产品专场推介会”上,盛禾田岭涧推介了羊肚菌、明参、富硒黑花生、铁皮石斛、红福人家火锅底料等金堂优势特色农产品,其中羊肚菌、火锅底料等深受国际友人欢迎,“西班牙也产羊肚菌,但这里的市场需求量大,华人餐厅、西餐厅都在用。”何翱介绍。  未来,盛禾田岭涧将联合四川阿贝橄榄科技有限公司,与西班牙马德里文化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更多四川产优质农产品销往西班牙。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4月的德昌,春光明媚,正是农技人最忙碌的时节。  202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的超级稻百亩连片单产达到了1251.5公斤,刷新了世界纪录。今年的单产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走,去我们的香稻产业园看看就晓得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德昌县农技站站长欧阳朝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记者前往德昌县麻栗镇香稻产业园区一探究竟。  4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麻栗镇阿月村罗所关组的香稻产业园区,就看到数十个透明的、深蓝色的水稻育秧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正是在这里,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实施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这里承载着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水稻育秧棚  记者扒拉开育秧棚一看,棚内的秧苗已有10厘米左右高。“还有1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产业部副部长汤涛说,基地内10亩超高产水稻秧苗可以满足110亩的种植需求。从2018年以来,他长期承担着香稻产业园区水稻种植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是百亩超高产攻关突破1200公斤的第二年,最重要的就是确保高产目标的稳定性,增加高产验收的可信度。”汤涛说。  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为何落户德昌?“我们这里光温条件较好,而且是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比较大。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较容易实现高产。”欧阳朝晖介绍。同时,德昌位于“天府第二粮仓”安宁河谷区域,是四川省优质稻产区,在这里开展高产攻关,意义重大。去年,基地选用的“粒两优8022”创造了高产记录。“今年计划110亩全部种上这个品种,观察能否实现稳定增产!”汤涛告诉记者,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好、抗倒伏性强等优点。  未来“粒两优8022”能否大面积推广?育秧技术是关键。记者发现,基地首次采用了旱育秧技术,育秧田内没有看到水。从德昌乃至全省来看,水资源始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这种育秧方法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既可机插也可人工手插。”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通过前期实验,发现旱育秧技术对高产提升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病虫害、节约水资源等。  园区的栽培管理方式也进行了优化。高产攻关项目由阿月村、大坝村等8个村股份合作社组建的公司统一生产管理,减少农户单独种植的比例。“我们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栽培技术方案全程精细化管理,以有效的田间管护助力单产提升。”欧阳朝晖说,基地将继续采取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统一育种、统一栽插、统一管理、统一收割。  田间施肥、病虫防治……德昌还多管齐下,努力提升粮食单产。本月底,这里的超高产水稻秧苗将被全部移栽到田里。“后期,汤涛副部长将带领我们的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及时防治病虫害。”欧阳朝晖说。在汤涛看来,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才能全力确保“天府粮仓”真装粮、多装粮、装好粮。“未来要实现大面积推广,还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等配套设施条件的建设。”汤涛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芦季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四川人眼中的“村BA”是哪般模样?  是将篮球场搬到开阔田间,边看比赛边摆龙门阵的安逸?  是日常可见的种养专业户、掌勺“火巴耳朵”、亲朋好友“哥佬官”、发小故交“搬砖人”,到了篮球赛场却个个身怀“绝技”?  4月25日至4月28日,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成都平原一赛区比赛在成都市新津区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举办。届时,来自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四地满腔热血的业余选手,将不辞辛苦专程驱车从八方回村参赛。  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新津分会场活动也将与赛事同期举行。互动体育游戏、农业非遗体验、乡村集市、艺术展览、啤酒音乐节……将给到场的你带来不一样的“村BA”体验。  在此,特向热爱生活的你发出邀请,参与“全民共创‘村BA’”互动挑战,线上以短视频全民共创“村BA”,分享乡村美好生活;线下游戏打卡赢奖品,蓬勃乡间趣玩“村BA”。  本次活动将延续至今年6月全省“村BA”总决赛。成都平原一赛区主题是“逛农博,全民共创村BA”,4月25日至4月28日期间,诚邀喜爱篮球、留恋田园生活的你“大开脑洞”,以短视频的形式将四川“村BA”的精彩、乡村的不同切面生动呈现。  作品内容需围绕四川“村BA”展开,可以是球场上的精彩瞬间,也可以是在周边乡村发现的小美好;既可将镜头对准你心水的球员,也可发掘背后的各类故事;风格上既可高燃炫目够时尚,也可平铺直叙接地气、乡土味。视频时长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但必须是原创。  “村BA”共创参与者将作品上传至个人抖音平台或微信视频号,并在发布时添加话题标签#全民共创村BA#,或#看村BA,玩转天府农博园#,同时@四川农村日报,投稿参与。抖音或微信平台上传作品后,点赞数量达100的,请于赛事期间将作品数据截图私信@四川农村日报,并附个人信息和奖品接收地址,主办方将于15个工作日内送出“天府粮仓”精品盲盒大礼包。  此外,比赛期间,观众还可以在成都天府农博园参与现场扫码打卡。通过参与拔河、套圈、趣味投篮、夹玻璃弹珠等游戏,集齐8个通关印章到指定地点参与抽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亩产达到421公斤,远超预期。”4月22日,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丰产社区村万亩种业园区小麦高产攻关田传来喜人消息。在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下,该园区种植小麦进行了现场百亩实收测产。“据我们了解,这是今年川南地区首次测产活动,也是该地区恢复小麦生产后首次测产。“小麦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说。  当下,小麦生产由南到北陆续进入收获期。去年年底,在全省小春生产会上,我省定下小麦扩面25万亩的目标。据最新数据,今年我省越冬小麦种植面积达910万亩,较去年增加30多万亩,扩面任务超额完成。其中,宜宾市完成小麦扩面任务2.1万亩,是如何做到的?当天,记者走进江安县小麦测产现场进行了解。樊高琼(左)与江千涛正在数麦穗。高产的秘诀“品种+技术”作支撑连续下了一周的雨,4月22日上午,江安县迎来短暂放晴。  记者跟随以樊高琼为组长,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江千涛,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俊辉等为组员的专家组来到测产田块。  “麦穗很饱满,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指标都很理想,产量低不了。”樊高琼说,江安光热条件较好、积温高,大幅缩短了小麦生育周期,所以,当地小麦能更早一步成熟。走进金黄色的麦田,她随机选取了30株麦穗,现场数麦粒数来预估产量。“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共同构成的。”产量永远最牵动人心。测产开始后,3台收割机同时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小麦田里金色麦浪翻滚,传来阵阵麦秆的清香。据测,实收小麦7.5亩,折标(13%含水量)平均亩产达到421公斤。  “川南地区小麦生育周期只有160天,较成都平原地区缩短30天左右,在产量表现上有天然劣势。百亩实收能取得这个产量,是非常不容易的。”樊高琼表示。  亩产421公斤,对种粮户意味着什么?前来参观的江安县种粮大户邹汉明去年尝试种了500亩小麦,他表示,“小麦产量能达到500斤,我们就不会亏,达到600斤以上,就有得赚,我们就愿意种。”他预计,还有10天左右,自己种的小麦也将迎来丰收,产量预计在600斤至700斤。  当地小麦丰产,有迹可循。“今年雨水比较充足,基本上没出现冬干春旱,这是小麦丰产的客观条件。”樊高琼说,与此同时,播种环节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基本苗数有保障,这是高产的关键。  除此之外,品种起到决定性作用。江千涛表示,“蜀麦830”是四川省主导品种,集高产多抗、弱筋优质为一体,单穗重约2.5克,是四川省目前单穗最重的品种。“‘蜀麦830’的高产,证明了这个品种在当地适应性非常好,同时,具有早熟特性,可以更好衔接水稻或玉米、高粱茬口,适合在当地大规模推广。”  该园区内,与“蜀麦830”同步播下的,还有150多个新品种(系)。江千涛告诉记者,去年,四川农业大学与天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农业”)合作,为西南丘陵区域筛选适宜的小麦新品种。“宜宾很多年没有大规模种植小麦,外地品种的适应性如何,都需要通过田间观察筛选。把试验基地放在江安,就是为了让筛选出的品种能直接投入到西南区域,供应当地庞大的生产需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是大规模扩种的底气今年以前,江安县已有20多年没有大规模种植小麦。  “种小麦已经是很久远的事,这些年一直只种水稻。”64岁的邹汉明回忆道。“水稻收割完,种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他答道:“就闲着。”  邹汉明的经历是江安县乃至川南地区小麦生产的一个缩影。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背景下,宜宾市小麦逐步从2000年120万亩左右的高位,逐步减少至近年的不足万亩。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郭威介绍,去年,针对小麦种植500亩以上的大户,宜宾市发放补贴资金186万,按照3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共扩种小麦2.1万亩。“同时,以天安农业为主导,宜宾市构建起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回收、统一管理的小麦生产销售模式,让种粮大户无后顾之忧。”  “去年江安县扩种小麦2300亩,主要发动种粮大户种植,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董玉兰表示,当地种植户多年不种小麦,对恢复种小麦心存疑虑。同时,考虑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大户比散户更容易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减少的红利。  “以前担心种了小麦没人收,不敢种。现在销路有了保障,我们就敢放心种。”邹汉明在去年底拿出500亩试着恢复种植小麦。  邹汉明口中所说的销路保障,是指在宜宾市牵线下,五粮液与天安农业签订每年的生产订单,再由天安农业按保底价1.8元/斤从全市的种粮大户处回收小麦。“小麦是五粮液制作酒曲以及酿酒的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樊高琼指出,“蜀麦830”属于弱筋小麦,很适合酿酒。  1.8元/斤的收购价,高出市场价0.5元左右,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收益。按照同样600斤的亩产量来算,宜宾市小麦种粮户比成都平原种粮户每亩要多收入近300元。  邹汉明说,今年赚到钱后,明年肯定还要继续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今年,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也决定恢复停滞了9年之久的小麦育种研究。周俊辉表示,“我们所之前育成了‘宜宾6号’等一系列地方主推小麦品种,至今还保留了上千份小麦种质资源,今年下半年计划全部播下去,有了种子,我们就能重新开启育种研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四月下旬,四川盆地南部,成熟的小麦已将大地染成金黄,麦收时节到了。随着川南小麦开镰,从南到北全省夏粮油规模收割拉开帷幕。  小麦,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四川盆地阴雨多、日照少,小麦种植条件虽远不及河北河南等地好,但仍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之一。  纵观全省,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小麦、马铃薯、豌豆胡豆、大麦等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但要说其中的绝对主角,非小麦莫属。目前,四川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夏粮播种面积的五成多,产量占夏粮总产量的近六成。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四川小麦播面已连续三年增长,小麦扩面也成为小春生产的重要内容。另外,在产量方面,川小麦的表现也很亮眼。2023年,四川小麦平均亩产首次站上300公斤台阶,可喜可贺。  当然,从全省夏收粮油生产情况来看,还有一个作物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那就是油菜。  作为全国油菜生产和菜籽油消费第一大省,2002年以来,四川油菜种植面积、产量已连续22年增长。2018年,四川启动“天府菜油”行动,并于次年在长江流域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扩种油菜试点,至此,四川油菜面积进一步大幅增加。今年,在四川的小春粮油生产“任务表”里,油菜的播种面积定为2175.8万亩,这意味着全省需要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再扩种油菜55万亩。  当然,在粮食种植面积已在高位,后备耕地资源很有限的宏观背景下,四川要端稳“粮袋子”“油瓶子”,更需在提升单产上做文章。  前不久,《“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式印发,明确2024年至2026年通过“百县千片”建设,让全省粮食平均亩产每年提高3公斤以上,全省油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在此背景下,四川农村日报推出《一线探访·夏粮油丰收秘诀》系列策划报道。我们将聚焦小麦、油菜两大夏收作物,派出记者行走一线,展示粮油作物丰收火热场景,探访各地、各部门在粮油扩面积、提单产,推动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方面的亮点举措,进而挖掘夏粮油丰收背后的秘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胡晓莉)4月23日,四川省江油市农民工服务中心组织召开全市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联席会,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人社、农民工服务中心、民政、电信、邮政、邮储、工行、建行、农行、农商行、绿点农业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以及中坝、三合、太平、武都、方水、重华等乡镇的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2023年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站情况,梳理和明确了2024年各乡镇建站计划。各参建单位分别汇报了已建站点实际运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会议还共同商议了城区社区建站方式和方向,审议通过了省、绵阳市级示范站拟申报站点。2022年以来,江油按照省、绵阳市关于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市场化运营、众筹化出资、标准化建设、网格化服务的“四化”建站模式,全面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能,打通了服务农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89个,覆盖村(社区)169个,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示范站1个、绵阳市级示范站2个。按照计划,2024年拟新建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23个,重点在进一步增强站点营运实效、优化整合参建各方资源、推动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上下功夫,全力打造“1+N”综合服务体,持续提升全市建站覆盖率,切实将惠民务实的政策和服务下沉到村,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工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提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整理四月,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越冬苏醒的福寿螺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在农田里“大快朵颐”。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福寿螺的危害,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李义村,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自带简易工具,卷裤下田开展了一场捡螺活动。经过长达2个小时的捡螺、捡卵,村民共收集福寿螺15斤、螺卵13.5斤,并进行了挖坑填埋无害化处理。“现在辛苦,将来增产!将这些粉色的卵块消灭掉,秧苗就不会被吃光了!”村民边捡螺边说。农户正在打捞田间的福寿螺。 陈晓娟 摄  全方位多举措 科技筑牢福寿螺防控之“墙”  经过多年探索,李义村已对治理福寿螺形成了一整套细致的方案:加设过滤网,将稻田划为每个方格田0.5亩以内的井字形,细化耕作管理;放养青鱼,探索稻鱼共生模式生物灭螺;在水稻播种前采取深翻土地、人工清理、撒石灰粉等方式加大灭螺力度。  小小福寿螺,治理起来为何如此之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福寿螺被带进四川省,后因养殖逃逸,在农田生态系统定殖,目前已分布在四川省19个市州,对水稻种植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福寿螺田间年际累积效应明显,给种粮大户带来严重困扰。  福寿螺全生育周期包括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如果说成螺是危害主体,那么幼螺则是成螺重要的“接班人”,卵块是福寿螺种群发展壮大的“后备军”。“只有掌握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活特点,才能做到有效防控。”专家说。  根据福寿螺生活的阶段特征,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团队提出以人工捡拾大螺、人工拍碎卵块、水口集中捕捞大螺集中杀灭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利用幼螺小、卵块醒目易被取食的特点,制定稻田放鸭取食幼螺和卵块为主的生物防控技术,弥补了人工捡拾或捕捞对小螺效果不佳的短板;利用福寿螺随灌溉水流扩散的习性,在灌溉渠干流、支流和稻田进水口制定安全拦截网,将准备逃逸的福寿螺“一网打尽”。  面对福寿螺对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的威胁,自2008年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四川省农科院和地方农业农村局协同配合,多次开展福寿螺调研和防控试验示范,召开全国福寿螺灭除现场会,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效应显著。  分区分策 扎牢治理福寿螺的每一个“笼子”  “四川省地处西南腹地,横跨五大地貌单元,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条件、复杂的气候条件,福寿螺在不同区域定殖后的发生发展情况和危害特点各不相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张柯介绍,根据省内不同区域特点,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分区分策,实现了精准治理。例如在稻田占比高的平原区,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综合防治;在湿地湖泊和稻田混合发生区,多部门协同实施清除越冬螺源、养鸭放鸭、稻田插杆诱卵等措施;在农田生态环境相对隔离的丘陵区,养鸭放鸭,防治效果可达到90%;而在稻田没有发生但周边水域已有福寿螺分布的区域,则加强对福寿螺的扩散拦截,力争将福寿螺控制在农田之外。  “根据生态总站发布的防控指导意见,在福寿螺重发生区,要强化防控措施,以挽回产量损失为第一目标。而在轻发生区,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要搞好监控,保证福寿螺分布不扩大,危害不加重,要扎牢治理福寿螺的每一个‘笼子’。”张柯说。  四川省还充分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将福寿螺综合防控理念和综合防控技术植入示范农场,由示范农场来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助力全省福寿螺监测和防控工作。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4
春耕如诗,沃土如画,眼下正是早稻备耕、育秧和插秧的好时节,连日来,沿滩镇万象“耕”新,田间地头的农友们不负好春光,抢抓黄金季,随处可见“人勤春来早”的动人画卷。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育秧是春耕中的关键环节。早在二月中旬,沿滩镇便已建立育秧示范点20余亩,光是示范点的秧苗即可覆盖400余亩的种植面积,并且育秧选取的粮食品种绝大部分为品香优秱珍,具有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米质优良等特点,集中培育出的优质秧苗将助力春耕生产“加速度”,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沿滩镇政府积极开展专题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植技术,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开展田间管理,针对苗情做到因苗施策,合理调控水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也给予农户“真金白银”的扶持,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购入旋耕机等机械设备方便春耕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下一步,沿滩镇将全力以赴抓好春耕,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通过提高机械化生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等关键技术水平,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实现2024年粮食生产工作“开门红”。(供稿:沿滩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泸县方洞镇供销合作社做好产、供、销等全流程、全领域服务,给农民搭建起了增收致富的直通车。“乡村四月闲人少,栽了蚕桑又插田。”这是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民的生动写照。在方洞镇供销合作社的粮菜示范区,油菜已经泛黄,等待收割。有的村民正在蔬菜基地的忙碌着,有的村民在忙碌水稻栽秧,有的村民在捕捞龙虾。而在谷丰米业粮食初加工中心,机器轰鸣,正在对稻谷进行加工包装,供应市场。“这块油菜地我们卖了三茬菜苔。每亩菜苔收入1000元至1500元。收获油菜籽300斤没有问题。”泸县方洞镇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刘安华说,他们引进了菜、油两用的油菜种子,种植了30亩,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大虾30多一斤,中虾20多一斤。龙虾捕捉后,我们就开始栽秧苗。”刘安华说,除了种植水稻,方洞镇供销合作社也是紧紧盯住降本增效做文章。“我们水稻收割后,将稻田出租给小龙虾养殖户养殖龙虾,我们降低了成本,养殖户实现了增收。”刘安华介绍说。他们流转的田每亩每年是500元,龙虾养殖户每亩200元,降低了成本。“我们在品种选择上,主要选择了竹香稻品种。川种公司有科研人员长期为我们提供大田管理,施肥和病虫防治,以及黄谷收晒,大米加工,米饭蒸煮的技术服务,双方合作满意。”刘安华说。方洞镇供销社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四川川种公司合作以来,通过多年多品种示范比较,公司竹香稻种子抗倒性强,产量高,再生稻也不错,加工出来的大米口感好,百姓认可度高,深受大家欢迎喜爱。“目前,农村主要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是造成土地撂荒等系列问题,这也给我们供销合作社提供了业务拓展服务的空间。”刘安华说。土地托管代耕代种成为方洞镇的主要业务,陈田村、新联村、石牌坊村、薛湾村抛荒、撂荒地种植1000亩。稻田作为优质水稻推广基地,创品牌,注册大米商标生态雪,订单种植优质水稻3000亩。养殖稻虾300亩,三资合力助推产业发展。种植蔬菜300亩,其中有100余亩是撂荒地。带动全镇农户积极种植优质水稻、玉米、高粱、油菜,助农增收,减少了撂荒地。“撂荒地种植水稻,带动群众种植水稻主粮的积极性,建加工烘干中心,是为群众服务,帮助其他种植大户和农户烘干和代加工服务,既可以解决了晾晒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粮食加工难问题,更好地为农服务,体现了供销社为农服务本质不变。”刘安华说。为解决谁来种地,方洞镇供销合作社大胆探索,为泸县现代农业粮油园区社会化服务,在石牌坊、陈田、新联、薛湾等村开展了耕种防收的社会化服务5000亩。建成烘干加工仓储一体化、占地6亩的谷丰米业,日初加工能力100吨,日烘干粮食120吨,仓储粮食1000吨。2023年10取得生产许可,已加工380余吨大米,市场前景看好。根据农村新的情况出现,方洞镇供销合作社不断拓展新业务。承接项目建设,消除违占大棚房,土地抛荒撂荒整治,乱占耕地的撤除违法建筑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宅基地复垦项目。环保工作,供销先行,回收秸秆,减少群众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同时通过腐熟处理还田有机肥。绿色防控,减少面源污染,濑溪河、李市河河道清漂40公里,确保濑溪河稳定达三类水质。城乡垃圾清运覆盖全镇14个村社区,10个页岩气平台47口井的生活垃圾。为农服务是根本,化肥种子农膜等销售配送到田间地头,农村村镇内全覆盖,市场销售占比75%,保障了粮食生产的农资化肥供应供给。加强了农贸市场的管理,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持了市场干净整洁卫生,农贸市场规范市场秩序,解决场镇拥堵,提供照明,百姓受益。承担起了社会化服务的责任,为政府提供应急车辆运送保障,帮助因干旱困难群众缺水运送保障,为方洞教育基金捐款10000元,为政府排忧解难。供销合作社经过5年的运营,经营总额2800多万元,结余盈利280多万元,用于供销发展再生产。固定员工工资年开支90万元,税收年缴10万余元。实现分红,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目前总资产达1500万元,利润从2019年38万元增加到79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带动劳务增收150万余元。2021年获得中华总社系统示范专合社,2023年获得四川省示范农民专合社,2022年获得泸州市农民示范专合社,2022年、2023年获得泸州市供销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蔬菜流通协会成员单位。(供稿:泸县融媒体中心 曾佐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4月19日,泸县立石镇中咀村与永川区吉安镇寒泸村在中咀村联合开展“移风易俗破陋习·文明乡风暖民心”主题宣讲活动。活动现场,龙城统战志愿者、乡联会会员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村规民约等宣传材料,向村民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随后,移风易俗主题节目展演、知识有奖问答、群众互动宣讲、现场承诺签名四个环节有序进行,逐步引导居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推动两地群众共同营造简朴纯洁的社会风气。活动现场“我们和吉安镇寒泸村田挨田、土挨土,风俗几乎是一样的,所以两地人情来往非常频繁。此次活动我们通过协商,联合寒泸村一起开展,是为了整合两地的力量破除办酒大办乱办现象,帮助群众远离‘人情牵绊’,推动两地形成良好的乡风。”立石镇中咀村党总支书记李红说。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两地红白理事会主办,旨在汇聚两地力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着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活动通过“发放资料+节目展演+宣传宣讲+承诺签名”多种方式,递进式将移风易俗的“种子”植根在群众的心中。“当前结婚出丧大操大办,小孩满月、升学等小事攀比争办等不良现象越来越频繁,不仅增加了远亲近邻的‘人情负担’,而且让亲情乡情逐渐变味儿。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更加明白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刚才我也上台承诺签名了,以后我将自觉抵制不良办酒,为推动形成良好风气贡献个人力量。”参加活动的乡联会会员谭清萍说。(供稿:泸县县委统战部 王登英)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陈绍海 记者 李全民)“我们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深度挖掘茶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4月20日至22日,中国美术家“茶文化采风行”走进旺苍县木门茶业茶叶园区、加工车间,现场挥毫泼墨,为茶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茶叶种植优势,木门茶业坚持走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产业发展之路,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打造,依靠科技创新开展茶叶新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推动标准化生产。除了美如画卷的大片茶园和繁忙的茶叶加工厂外,木门茶业处处可见茶元素:木质观景连廊两旁悬挂着印有与茶相关的诗词、科普知识;主打品茶的农家乐内游人不断;茶叶基地内,游客在体验采摘、茶叶加工……空气中弥漫的茶香将这一幅幅热闹的乡村图景氤氲得更为生动。据公司负责人谭波介绍,目前,木门茶业茶园面积达2100亩,2024年预计春茶产量  43吨左右,全年茶叶综合产值将达5000万元以上,可带动当地23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近年来,旺苍县聚力打造百亿茶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开辟出符合县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达5.1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黄茶种植基地。2024年预计全县春茶产量6500吨以上,全年茶叶综合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可带动2.9万余户茶农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近日,走进怀德镇安怀村的马路边,一面党旗迎风飘扬在田埂边,党旗旁一块“党员代耕田”的牌子吸引着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引发群众好奇,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在水田里忙碌着,分苗、运苗、拉线、插秧,形成田间地头最靓丽的风景线。为进一步盘活耕地资源,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怀德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探索党员“代耕代种”新模式,建立“党员责任田”,由怀德镇党委书记杨奇带头,带动党员干部认领因外出务工、妇女留守等各种原因而的田撂荒地,开荒、播种“责任田”,以实际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县域粮食生产贡献力量,为党建引领撂荒地整治提供了新思路。在怀德镇党员“代耕代种”启动仪式现场,怀德镇高级农艺师李良均向党员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宽窄行栽培技术并进行现场示范,为代耕责任田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启动仪式结束后,在怀德镇党委书记杨奇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纷纷报名认领责任田。烈日炎炎下,鲜艳的党旗在稻田里迎风飘扬,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腿、俯下身子,分苗、运苗、拉线、插秧,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各自分工明确、动作娴熟,虽满身泥泞、满脸汗珠,但都干劲十足。大家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插入泥土,一边插一边后退,随着时间的推移,翠绿的秧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很快在田间铺展开来,好似一条条“生产流水线”,将田野装点得如诗如画。经过大家三小时的辛勤奋战,一垄垄秧苗随风飘动、泛起绿波,为水田添上了一件“新装”,昔日撂荒的田地已变成“充满希望的田野”。“认领了的责任田,无论面积大小,都要立上公示牌,由代耕人从始至终做好耕种、施肥、收获整个过程。”怀德镇党委书记杨奇说到,“大家要积极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争取把责任田变为致富田”。据悉,今年以来,怀德镇以“党员认领责任田”活动为抓手,采取党员干部代耕代种等方式,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截至目前,全镇11名党员干部已认领撂荒地20余亩。在“党员认领责任田”活动带领下,全镇积极开展春耕春作,预计播种粮食作物面积2万余亩,预计产量1.3万余吨。下一步,怀德镇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号召全镇党员干部积极认领“责任田”,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为推动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怀德力量。(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刘瑞)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高,这一句农谚道出了选好种子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端好“饭碗”,4月22日,在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博士田里,正抢抓水稻移栽的关键时节,在田间开展10个稻香杯获奖品种展示和15个水稻新品种选育移栽的“水稻PK赛”。魏丕伟博士(左)查看新品种水稻秧苗情况 现场,村民们正按照宽20公分、退窝18公分的等行模式,开展新品种水稻展示移栽。为何让水稻PK,那便是选取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比如这里面就有一款稻香杯获奖品种宜香优215,它的特点就是产量高比一般水稻亩产多二三十斤,而且再生能力高、抗病虫害倒伏强,口感也很好。”童寺镇农业中心主任何安静说道,在去年,也组织开展了这样的品种展示,今年便从中选择了效果很好的几个品种,进行了大规模移栽扩种,全镇面积达到2.5万亩。而在邻近的另一块博士田旁边,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一字排开,来自四川轻化工大学的魏丕伟博士正一一对应填写15个水稻新品种标识牌。“这里的新品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的口粮,另一类就是酿酒专用的糯稻。”魏丕伟补充道,糯米是酿酒的原料之一,好酒需要好米酿造而成,所以说糯稻的品质十分关键,这次主要选取了5个糯稻新品种,通过比较不同品种,为酿出好酒打下基础。水稻品种应坚持的原则是优质水稻生产,而童寺镇地处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重要位置,是双再生稻粱的核心区,探索筛选出适合当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最佳水稻品种,确保好种好品质好收成,意义重大,作用明显。今年是老寨村博士田开始试种的第四个年头,经过多年的试种试验,这里已经得到许多丰硕的“成果”。“根据去年的数据,在天气条件好,管理得当的前提下,这里面有三四个品种单季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加上再生稻,总的亩产能突破1400公斤。”魏丕伟介绍道,这里面的再生稻新品种,是自己在前年和去年的基础上,保留了最优的品种之外,又新增加了三个新品种,未来主要是观察这些新品种收割后稻桩重新发苗、长穗的再生能力。“接下来将从产量、安全性、品质等对这些新品种水稻进行评价,如果效果很好的话,将于明年择优进行推广。”魏丕伟高兴地表示。据悉,多年来,富顺县童寺镇高度重视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育苗栽培工作,通过不断加深与隆平高科、市农科院和四川轻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先后建成西湖村隆平高科百亩品比展示田、老寨村博士试验田和栗寨村农科院再生稻创新基地展示田,每年坚持开展品比试验及示范种植活动,通过组织辖区农技人员观摩考察,大力推广应用适应性强、产粮丰、重金属含量低的优质品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全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一份力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近日,位于自贡市大安区青龙湖环湖马拉松赛道旁的大山铺镇伍家村粮油种植基地晒坝上,村民们晾晒着油菜籽,忙得不亦乐乎。在约10亩的农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不到3个小时,该地块油菜籽全部完成收割,在发动机轰鸣声中,油菜籽完全脱粒进仓,油菜秸秆实现粉碎并就地还田。据悉,伍家村粮油种植基地约300亩,由伍家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直接经营,今年种植油菜面积约220亩,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连片种植油菜约1500亩。近年来,该村以大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建设为契机,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随着油菜花开,种植基地实现爆红,成为全市网红打卡地,不到1个月时间,基地累计接待游客约7万人次,外来车辆约1.2万台次,周边新增农家乐3家,在高峰期每天约30户商户摆摊设点,约30余户农户在基地摆摊出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实现旅游收入20万余元。伍家村经济联合社负责人表示,今年基地加大油菜田间管理,克服了冬干春旱等困难,预计亩产油菜籽300-450斤,实现油菜产量稳产增收。同时,该村着力完善农旅融合服务配套和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正在加快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中心、烘干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缩减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刘旭 记者 侯东 文/图)近日,春和景明,位于秦巴山南麓的金牛道上郁郁葱葱,来自蜀道研究院、广元市文化遗产协会的蜀道研究专家及历史文化爱好者一行10余人走进川陕交界处广元市朝天区、汉中市宁强县,深入明清金牛道黄坝驿、“西秦第一关”碑刻、石峡关、七盘关等遗迹开展探访考察活动,进行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探寻古道  遗址文化丰富沿着嘉陵江向北而上,大家首先来到位于川陕交界的朝天区中子镇黎明村七盘关遗址,记者看到古关楼早已不再,只留下关楼处的道路和一些残存的石头、城墙砖,通过百年前的老照片和一些残存的遗迹,依稀可以看到七盘关当年的盛世景象与繁华。采风活动留影“七盘关是剑门蜀道上由秦入蜀的重要关隘,有‘秦蜀第一关’之称,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朝天区文旅局文保中心主任王兴蓉拿出手里的老照片,又与现在景象进行了对比,除了关楼不再,这里的风景依然。沿着古蜀道北上,大家对石峡关、“西秦第一关”碑刻、金牛道黄坝驿等地方进行了实地探访,深入了解蜀道文化遗址。“蜀道是古代由长安入蜀的必经通道,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四川省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陈洪说,朝天作为四川的“北大门”,在整个蜀道之中拥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七盘关作为秦蜀第一关,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蜀道文化的具体呈现。此次活动对朝天挖掘蜀道文化、研究蜀道文化、宣传蜀道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据了解,朝天拥有“秦蜀第一关”七盘关、“北门天街”朝天关以及飞仙关等蜀道重要关隘,唐宋金牛道、明清金牛道在朝天汇聚,境内关隘资源、嘉陵江水道、栈道、碥道、纤夫道、石板道等蜀道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唯一能完整呈现蜀道全部形态的地区,深挖蜀道文化资源,对助力朝天打造全域蜀道深度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保护传承  推动文旅发展一路走来,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蜀道的沧桑和历史变迁。“朝天境内蜀道由七盘关入川,一路高走低盘,经转斗铺、中子铺、神宣驿、龙洞背、朝天关、明月峡、飞仙关、望云驿等近10个驿站,共60余公里。”王兴蓉向大家介绍朝天蜀道。探寻蜀道遗址据了解,在漫长的3000多年历史变迁中,无数的达官显贵、文人商贾、贩夫走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感人故事和锦绣文章,古蜀道在千年岁月中见证了华夏统一和民族融合,其内涵遍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如何更好地挖掘、研究蜀道文化呢?四川蜀道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洪义认为,古蜀道的田野调查,需要专业和业余合作、高校与地方协作,以及专业的团队、丰富文献资源等相互结合。同时需要地方专家长期关注当地历史文化,熟悉当地的一草一木、道路变迁,才能更好地完成古蜀道的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我们将在蜀道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方面与广元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蜀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蜀道遗址,传承蜀道文化。近年来,朝天区实施了剑门蜀道沿线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明月峡古栈道遗址、中子铺遗址、朝天关遗址等文物保护项目;加强剑门蜀道中子细石器遗址、金牛古道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盗搬道上石板、乱修乱建、开山采石等破坏性行为,切实保护蜀道遗址原貌。该区还积极把蜀道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地区规划建设中,充分发挥蜀道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强蜀道文化宣传推广,切实增强旅游吸引力。“朝天是古蜀道上的重要节点,境内蜀道资源丰富,亟待挖掘、整理、研究与保护传承。”朝天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本次蜀道田野调查活动只是开始,今后将邀请更多的专家来朝天考察蜀道、研究蜀道,推动朝天文旅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记者 蒋培路)4月20日,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中国旺苍采茶系列活动在广元市旺苍县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四川、重庆、杭州三地的51支队伍200余名手工制茶、采茶能手齐聚广元,同台竞技、以茶会友,传递匠心精神。乐山市总工会、乐山市茶叶学会组织2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手工制茶比赛现场据悉,本次大赛分为手工制茶和手工采茶两部分。手工制茶比赛由理论考试和技能实操两个环节组成。理论考试以《茶叶加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参赛选手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以闭卷形式进行考试;技能实操环节,第一轮选手早早等候在比赛区,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比赛正式开始,杀青、揉捻、干燥……选手们舞动双手,动作连贯、飞快,新鲜茶叶在经过选手们一道道工序后渐渐茶香四溢。制茶结束后,评委从选手现场操作,制成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碎末率等进行现场品鉴评分,并结合理论考试成绩,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采茶现场,要求选手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采摘,裁判按照一芽一叶标准采摘茶青总量计算比赛成绩。大家聚精会神,动作连贯,指尖不停地在茶叶间飞舞,争分夺秒地采摘,熟练地将一片片新芽放入竹篓,比赛现场的气氛紧张而激烈。最终,乐山市总工会组织的乐山代表队获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采茶选手陈明芳获手工采茶三等奖。(图片由乐山市总工会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记者 乔薇)4月21日,2024盐边县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在成都举行。推介会上,盐边县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发展成果。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荣获“2023年度巴蜀十佳摄影目的地“……今年以来,盐边文旅行业喜报连连,文旅市场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近年来,盐边县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狠抓文旅项目开发、品牌创建、场景营造、宣传推介、文化赋能、市场监管,全力推动盐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石磊 摄)盐边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空气负氧离子数稳定在5000个左右/cm³,位于北纬26度最美风景线,天然温泉、高山草甸、万亩盘松、飞瀑林海、高峡平湖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密布,是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阳光康养度假新格局,盐边深入践行生态发展理念,聚焦“红格一座城、二滩一湖水、北部一片山、盐边一桌菜、非遗一枝花”核心资源,守护好山清水秀生态本底,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以阳光康养度假、商贸物流、电商直播、特色餐饮、体育服务产业为主导,不断壮大会展研学产业的“5+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打造康养旅游“金饭碗”,擦亮“滋味盐边”金字招牌,康养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火把节(中共盐边县委宣传部供图)下一步,盐边县将按照 “消费促进年”工作部署,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牵引,围绕建设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断提升消费供给侧水平,助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不断为盐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拓宽思路、探索路径。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4月23日,为展示“老家达县 宜美达川”乡韵文化情,擦亮管村“桑葚采摘节”农旅文化名片,营造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浓厚氛围,达川区管村镇“第八届桑葚采摘节”系列活动在星成桑博园内启动。采摘节启动现场据悉,达州市星成桑博园位于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二尖村,果园占地面积200余亩,种有无籽大十、黑珍珠、白珍珠、四季果、台湾长果桑等十多个果桑品种。达川区管村镇党委书记陈宣介绍,果园自2017年举办第一届桑椹采摘节起,园区影响逐渐扩大,已发展成达州市民“五一”节前后近郊游的主要选择。今年的桑葚采摘节以桑果为媒,围绕“沧海‘桑’田 ‘葚’是甜蜜”活动主题,展示管村产业发展成果,激发全镇上下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因此,活动现场的文艺惠民演出、全桑坝坝宴、浑水摸鱼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演,赚足了来往游客的注意力。系列活动中的游园采摘乐从4月23日至5月23日,游客自行游园观光体验采摘乐趣,进园参观园区桑蚕文化长廊区、土特产售卖区等。此外,4月29日由达州团市委组织百余对青年男女将在此举办“缘聚在桑田”单身青年参加交友联谊活动,让年轻人在桑树下、桑果香里畅谈理想。“希望游客能尽情体验采摘乐趣、品味舌尖美味、感受乡村魅力,乘兴而来、满载而归。”陈宣说,连续多年举办“桑葚采摘节”活动,旨在让更多人(游客)了解管村、关心管村、宣传管村、支持管村,多到管村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吴燕 央金 记者 杨琦)“各位乘客请系好安全带,我们马上出发了。”4月22日,在道孚县城至瓦日镇公交车上,驾驶员龙勇提醒着乘客。据他介绍,这条路线每天往返3趟,非常受群众欢迎,为更加方便群众,该车除了在公交站搭乘,还会特地前往道孚老城区两个固定站点接送乘客。孩子们排队坐公交车为让全县各乡镇群众都能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出行。2020年6月,道孚县通过招商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引进道孚县亚拉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完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城区一般是2元钱,最远的距离八美和银恩票价也只收20元,65岁以上的老人还免费,学生也只收半价票,到了乡镇上可以乘坐金通客运到家门口、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公交车售票员拉姆表示。截至目前,道孚县农村客运已开通八美、玉科、瓦日、孔色等13条线路,设置站点50余个,每日往返县城3趟;城市公交8辆,每天不定时往返在城中50余个站点。金通工程车18辆,出租车40辆,全县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成行,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开往乡镇的公交车记者了解到,在道孚县城乡公共交通各条路线上,每天上下车的乘客络绎不绝。乘客们纷纷表示,“现在出行方便得很!以前的话我们到街上去要在公路边等车,经常搭不到,现在只要在相应的时间在站点等候就可以随时坐到车,而且还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车辆行驶的具体时间,感谢党委和政府!”(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