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张娟 尹翔 记者 闫新宇  刘金蓉)眼下,在绵竹市沿山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板桥基地内,上千亩猕猴桃丰收在即,四川山牧农业公司总经理陈元汉正在查看果实长势,几名工人在忙着修剪枝叶。“通过前期的悉心管护,今年的挂果数量、品质均好于往年。”陈元汉说,目前已有不少客户提前订购猕猴桃,届时会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绵竹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找准“支点”,全面发力,以实际行动推动绵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深化科技服务、强化平台建设,助推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和农业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绵竹建成猕猴桃产业带8000余亩,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和网格化管理方式,推进猕猴桃种植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产出红心、黄心优质猕猴桃近10000吨。目前,全市猕猴桃已进入收获期,预计单产、价格同比提高10%—20%,猕猴桃产业总产值将过亿元。绵竹不仅在产业发展上谋篇布局,还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精准发力,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事小事,铺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在九龙镇双泉村,经过“厕污共治”示范点建设,农户厕所粪污和其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变得清澈,实现达标排放。走进村民陈达海的家里,厕所干净又整洁,地面墙面都贴了瓷砖,昔日的老式旱厕早已被冲水式卫生厕所取代。“实施厕污共治后,所有污水全部纳入管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很大改变。”陈达海说,现在村里越来越漂亮了,他家也开起了民宿,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小厕所关系大民生。绵竹市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由点及面、先易后难、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37870户,新改建乡村公厕102座,建设农村“厕污共治”示范点55个,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1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车行成绵高速,从罗江出口驶出,德阳市罗江玄武岩纤维特色小镇便映入眼帘。德阳罗江区,流淌着老工业基地的血脉,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委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战略部署要求,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特色小镇建设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罗江玄武岩纤维特色小镇按照“一镇一园区、一园一主业”的发展思路,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重点发展以玄武岩纤维为主的先进材料产业。如今,小镇共有先进材料行业企业100余户。大龙头带领、做强主业打造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走进德阳市罗江玄武岩纤维特色小镇,小镇正投资35亿元建设涵盖池窑拉丝、工业织物、复合材料、光学材料四大板块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打造“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和“纤维复合材料集群发展示范区”两个基地。“今年5月,纤维复合材料集群发展示范区竣工投产,项目满产后,将实现年产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及连续玄武岩纤维布6000万米,玻璃纤维及玄武岩纤维带1亿米,优质玻纤及玄武岩基材层压、拉挤产品6000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另外,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方面,特纤厂玻璃纤维池窑拉丝项目拟投资2.7亿元,完成窑炉冷修并扩容至5万吨,目前正在进行窑炉冷修扩容的总体方案设计,将于2023年底开工建设。小镇以培优倍增的目标,不断促进玄纤及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当前,小镇正积极推进玄武岩纤维制品的开发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形成以川纤集团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打造十亿级企业、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如今,小镇共有以川纤集团、金路树脂、迪弗新材料、朗迪新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材料行业企业100余户。2022年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86.57亿元,占小镇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4.43%,2023年1-6月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85.66亿元,占小镇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5.53%。大创新:技术研发优势领先   后端应用领域广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小镇正以创新赋能,加快要素聚集。近年来,小镇倾力推动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支持川纤集团开展池窑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研发,攻克了原料均化与配制技术、池窑熔化技术、大漏板生产技术、浸润剂表面改性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建成了世界首套万吨级池窑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线并于2020年8月22日成功量产,其单体窑炉全球最大、产能居全球第一、产品种类最齐全,彻底解决了坩埚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成本高、品质不稳定、价格高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权威机构检测,该池窑生产的纤维断裂强度超过行业同规格产品的40%,单纱线密度波动(3.5%以内)远高于同行业水平,能够满足各种复合材料性能设计要求,同时,每吨纤维能耗在0.91吨标煤以下,比当前同行业生产能耗标准低10%以上,比坩埚法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20%以上。为积极推进玄武岩纤维后制品的开发应用,小镇已同多个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研发合作方面,川纤集团与中建研究院、四川省水科院、中核404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即将正式签约。同时,正在积极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成飞集团、中国海洋大学、东方水利等知名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洽谈研发合作事宜。在示范应用方面,积极同省、市发改、经信、交通、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协调解决玄纤制品纳入设计难、应用难的问题。同时,已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道(饮用水管道)、玄塑共混结构壁管、超高分子多层玄塑抗压聚烯烃复合管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设计范围。大配套:补齐短板、提升优势  不断丰富完善小镇功能配套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小镇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小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不断丰富完善功能配套服务,着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在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福山路、红旗支路、红玉路东段等市政道路共计25条,总长31.6公里。共有配气站2座,供气管网27.35公里。供水管网总长34.48公里。建有平家、万安110KV变电站2座,10KV供电线路共35.78公里。建有2座污水处理厂,其中红玉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0方。滚动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科创空间,储备1千亩“净地”。推动新建工业自来水厂,推进双水源、双电源、双气源建设。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小镇拥有大型商场超市2家,一般商超6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150余家,茶馆等休闲娱乐场所30余家,有商品房小区29个,能提供5000余套住房,在福山路安置小区,政府投资新建人才公寓208套。同时,小镇周边配套有春花秋月景区、香山鹭岛景区(嘉禾庄园)、彭家坝水库等乡村游修建区,力争到“十四五”末,教育医疗、商业居住等公共基础设施达到中心城区水平。如今,一座宜产、宜居、宜养的现代化特色小镇正在成型。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8
全程机械化作业育苗、插秧、施肥、植保、机收、烘干……专合社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服务;不少农机还配备全空调驾驶室,作业舒适度大幅提升定期技能培训  专合社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并通过农机作业返利、农户在专合社务工、二次分红等方式帮助大家增收专业服务模式  采取“大户带小户”的社会化服务模式,针对全程或单环节托管服务,分别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收费标准和农机操作规程,增强托管服务、机械化作业的适用性  (记者 曹凘源)9月6日下午,位于德阳广汉市连山镇的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片绿中带黄的稻田在夕阳映照下,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几乎压弯了稻秆。  在距离稻田不远处的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刚巡田回来的廖成勇一头扎进办公室,拿出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又不时拨打电话,和客户分别确认时间。“水稻收割在即,必须尽快做好规划,从哪里开始收割、什么时间去、路线怎么走、客户的时间是否合适……这些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是一场与天气和时间的赛跑,耽误不得。”  今年30岁的廖成勇是连山镇本地人,也是惠民专合社的职业经理人。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镇上最年轻的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当地农户更愿意叫他“田保姆”。托管着万亩良田,90后“田保姆”如何种好粮、收好粮?“田保姆”廖成勇操作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记者 曹凘源 摄新农人掀起“种田热”社会化服务“补短板”  2018年,廖成勇大学毕业后,先在一家国企工作。后来得知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连山镇,一场“目的明确”的“返乡从农”计划在他心中开始筹备。  廖成勇说,惠民专合社经常购买或试用的各种农业智能化设备,有些说明书是英文、韩文,甚至个别机器只附有代码,老一辈人很难看懂,学习起来也吃力;此外,专合社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短板,需要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新农人”不仅要会种地,还要会操作各种设备,更要会写文案,“我回来可以更好地补短板。”  2020年,廖成勇加入惠民专合社,第一件事就是“摸家底”。“我们这边家庭农场都‘小而全’,规模不大但设备齐全,农场主干完自己承包地块的农活儿,农机就闲置了。”在廖成勇看来,这是一个机会——本着“物尽其用”原则,他们开始完善和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业务范围。目前,惠民专合社可以提供农资配送、农机服务、后期加工全环节农事服务,甚至将业务拓展到农机维修管护等领域。  在廖成勇带领下,惠民专合社的农机数量和质量、农机服务面积、机库硬件设施性能等有了显著提升。“目前我们全托管的土地有1万多亩,提供单环节或多环节社会化服务的土地有3万亩左右,服务田块达20万亩次。”  不少农民的种植技能水平也在提升。廖成勇说,专合社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并通过农机作业返利、农户在专合社务工、二次分红等方式帮助大家增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兼职’搞农业,专合社成员的数量、素质也在提升。”耕作方式机械化 “大户带小户”助农增收  记者在惠民专合社农机装备中心看到,拖拉机、耕地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各种机械设备装备齐全、维护良好,俨然是一家“农机服务超市”。  “育苗、插秧、施肥、植保、机收、烘干……我们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服务。”廖成勇介绍,和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耕作方式有了天壤之别——曾经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已经被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和操作方式所取代。特别是作业环境方面,不少农机还配备全空调驾驶室,作业舒适度大幅提升。  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效率提升。廖成勇介绍,以插秧为例,如果按照过去人工手动插秧方式,一个人一天只能完成2亩地,而借助农机设备通过机械化作业,一个人一天可完成40亩地的插秧工作。“我们新采购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设备即将到货,相比于常规产品,这套设备可提高3倍工作效率。”  米袋子满起来,钱袋子也要鼓起来。采访中,一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在惠民专合社所在的广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展厅内,展出了各类稻种以及国内外各大品牌农资样品,价格、简介十分清楚。  “我们既当农机服务者,又是农资推荐家,农户只需要关心‘种什么’,‘怎么种’都由社会化组织完成。”廖成勇介绍,农户可以先在前台咨询,而后工作人员会“一对一”按需进行推荐,再洽谈签订合同,最后等农户回款后再付款。比如水稻,惠民专合社每年都会更新“稻香杯”和农业农村厅近期推荐的品种。同时,也会根据农户需求,推荐高产抗病或其他品种。  惠民专合社目前采取“大户带小户”的社会化服务模式,针对全程或单环节托管服务,分别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收费标准和农机操作规程,增强托管服务、机械化作业的适用性,规范作业服务行为,每亩平均节约成本600元左右。  9月8日,廖成勇作为代表,接收广汉市第一台220马力的农用拖拉机,用于开展农田田型改造。“搭配土地平整仪,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增产增收。”望着眼前即将收割的稻田,廖成勇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说不定产量还能破纪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8
 (记者 闫新宇)9月4日,德阳市乡村振兴联系帮扶工作推进会在中江县召开。会议对前期全市联系帮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安排了下一步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吴成钢出席并讲话。会议现场会前,与会人员先后前往中江县集凤镇九股泉村“集展”电商物流服务中心、石垭子村将离露营地,调研电商物流助力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情况,就当地乡村振兴联系帮扶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现场交流。会上,帮扶工作组组长单位及市级驻村第一书记代表作交流发言,中江县汇报了联系帮扶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会议指出,要围绕重点工作精准施策,加大联系帮扶力度,推动联系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更好发挥市县联系帮扶力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联系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联系帮扶工作当前实际,进一步落实帮扶力度,密切关注四类脱贫群体的增收情况,制定各项帮扶措施;要全面落实联系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持续健全联系机制、压实联系帮扶责任、继续强化宣传考核、推进工作落地落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作出贡献。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任惠彬主持会议。30个市级部门联系帮扶组组长单位分管领导,中江县分管领导、6个区(市、县)直机关工委负责同志,以及28名市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参加会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7
(钟正有)9月4日—5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王晓勇带队到中江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灌排基础设施专题调研。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雪峰、中江县委副书记毛毅等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来到玉兴镇大石村、永太镇牌坊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调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首先会同基层工作人员、设计单位人员,结合土地变更调查、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等矢量数据,绘制田间灌排工程分布图。再根据成果图查看实际情况,了解项目区需水量、用水量、供水量、水源情况、灌排设施布局、道路分布等现状。最后,分析制约农田灌溉的主要因素,研讨如何建成“适宜耕种、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调研会调研组对中江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王晓勇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规划过程中既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也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要提高土地平整和灌排基础设施投资,确保真正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时要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模式,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7
(李亚科 钟正有)近年来,绵竹市广济镇针对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滞后、群众收入不稳定等问题,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结合广济镇产业规划与发展实际,推进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总社。通过整合集体资产、盘活资源存量,发挥资金延伸效益,助推广济镇集体经济发展迈上资源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聚焦组织领导,引领村集体发展新航向。广济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发展与保护双头并进,拓宽行政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营收渠道。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在6个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绵竹市广济镇经济联合总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抱团联动、聚力发展。目前,联合总社所涵盖的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资产总额517.28万元,发展基础厚实。二是创新“联合总社+”合作机制。联合总社通过登记赋码积极发挥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立足“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多方位发力拓展市场,结合当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设“联合总社+”合作新机制,探索依靠统一社会化服务、统筹协调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全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三是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联合总社重视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与23家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个农业企业、1个农村基层供销社等经营主体,在信息、技术、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提供土地资源,争取项目建设,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服务队伍,开创了城乡互动、供需联通、产村相融的新局面。聚焦资源整合,带头村集体发展新实践。联合总社统筹整合6个村(社区)的资源、资金和人才,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单打独斗”向规范化运作,致力于实现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的双赢。一是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联合总社按照抱团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整合闲置村委会、学校和集体土地2000多亩、废弃的河滩地1000多亩。根据镇村发展需要,已建成粮油蔬菜精深加工厂1个,粮食烘干、仓储加工企业2个,粮食蔬菜工厂化育苗、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组织2个。农业生产从种、管、收、储到加工销售,年服务能力达到20000亩。二是整合村集体项目资金。联合总社将集体经济盈余资金打捆,聚集分散和闲置资金,依托广济镇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园区建设,聚力破解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现已实施祈祥村河滩地改造,复垦土地230亩;中新村、火烧埝社区高标准农田补建项目,沟渠整治、道路修复11公里;承接6个村土地安全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项目9个。聚焦优势产业,构建村集体发展新支点。联合总社围绕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社会化服务目标,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层次延伸、多领域扩张,打造广济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经济产值。一是助力产业优化升级。联合总社整合种类资源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扩容增量,为群众打开致富门路。目前,广济镇建成粮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9000亩,涉及4个村,辐射面积16000亩。二是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合总社探索实行“集体+农户+托管”模式,让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为服务主体提供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代种、代耕、代收、代储”服务,开展育秧、播种、烘干、绿色防控,提升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2023年,服务面积超过23000亩,亩降低生产成本25元,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聚焦产品效益,提振村集体发展新增速。联合总社有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良性发展,对所在村(社区)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开展指导服务,突出优势产业,打造优势品牌效益。一是加强农产品动态监管。联合总社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用于补助30余个种养殖经营主体,引导他们纳入监管平台,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问题可召回、安全有保证的常态化监管,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二是激发农产品市场活力。联合总社积极加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户增收。祈祥村与龙柏集团合作,整治和改造河滩地,复垦土地建设牧草、蔬菜基地1000余亩,年增收集体经济50万元。天平村与湖南农科院合作,打造酵素种植基地400亩,建成设施农业30亩,年增加集体收益10万元。中新村、祈祥村引进龙头企业,围绕粮食烘干、工厂化育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年加工能力1200吨,辐射带动全镇20000多亩粮食和蔬菜产业。三是提升农产品特色品牌。由联合总社牵头申报大蒜、蒜苔绿色认证,取得豌豆尖、菜心2个有机认证,召开3次农产品推介展会,积极申报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等,有效提升了广济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2023年,广济镇销售蒜苔5000吨,大蒜4500吨,蒜苔销售价格达到18元/公斤,助农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7
 (姜强 记者 刘金蓉 闫新宇 文/图)近日,记者走进德阳市旌阳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猕猴桃种植基地,看到新品种“红华”猕猴桃已挂果成熟,果架之下,成串的猕猴桃掩映在绿叶之中,果型漂亮,抬手就能采摘。现场,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今天约了朋友一起过来采摘,听说这里的猕猴桃果肉是红心的,口感也相当好,准备买点回去也让家人品尝一下。”游客李红说。近年来,德阳旌阳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产业发展建议,把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特色种植中,该园区的“红华”猕猴桃就是近两年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品种改良的新品种,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比普通猕猴桃每亩产量增加500至1000斤,每亩产值可增收2000至3000元,大大提升特色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据介绍,该园区内目前已栽植30余亩猕猴桃,主要包含红华、金红、金艳、软枣等16个新品种,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测土精准施肥、地布防草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进行管护。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农业技术部门还通过开展电商销售培训,指导果农应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猕猴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开直播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顾客,打响了猕猴桃的知名度,以前基本是本地销售,现在已经销售到黑龙江、上海、深圳、广州、云南等地,得到了很多新老顾客的认可。”果农刘娜说。近年来,德阳旌阳区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探索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手段,解决农业科技难题,助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已建成特色水果种植基地220余个,面积达3.1万亩,产值达1.4亿元。吸引周边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入股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德阳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股长朱金凤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突出做好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在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下足深功夫,做出新成绩,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7
(钟正有)为弘扬传播慈善文化、培养全民慈善意识,加强乡村文化帮扶工作,丰富县域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9月5日,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与中江县慈善会举行签约仪式。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舒志文,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王晋元,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名誉副主席林发伟,中江县民政局局长陈行荣、中江县慈善会会长贺世庆出席活动。活动现场陈行荣强调,乡村文化帮扶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对中江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景观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传承,努力培育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才能为乡村文化帮扶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本着双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中江县慈善会与四川硬笔书法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组织书法家不定期(两次以上)帮扶乡村,送书法至中江县区域内的乡村、学校、企业等,进行乡村文化帮扶活动,启迪中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丰富企业员工文化精神,更好地造福中江人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6
(周韵 记者 刘金蓉 闫新宇 文/图)初秋时节,绵竹九龙镇新龙集镇社区,青山连绵、粉墙黛瓦,处处皆有风景。水果采摘、民宿打卡、文创体验......该社区丰富的旅游业态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追寻“诗和远方”。旅游业态的丰富得益于该社区坚持“乡村变景区、居所变业态、规划变红利”发展思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迈入新征程的全新探索。也正因此,今年,新龙集镇社区获评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     村民们把成熟的猕猴桃装箱壮大产业 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走进新龙集镇社区龙门山猕猴桃种植合作社,成片的果园里,一串串猕猴桃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果香。果农王道德忙着采收、分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果子长势良好,亩产可达到1000斤以上。我们还新嫁接了品种,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015年,王道德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在当地流转了8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通过摆摊和订单销售,不仅收入可观,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从春夏抹芽、授粉、疏果、套袋到秋冬采摘、修枝、施肥,我们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正在务工的村民周叔广说。同样,在村民刘传忠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也是一派丰收景象。支架上的火龙果藤相互缠绕,一颗颗紫红色的果实圆润饱满,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游客入园采摘。      “我们栽植的红心火龙果从7月初开始采收,采摘期可持续至11月,预计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刘传忠激动地告诉记者,2017年,他在镇、社区的支持下,积极投身农业发展,种植火龙果。为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从事管理、采收等工作,并对有意愿种植的村民免费提供技术,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新龙集镇社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一村一品”多业并举、以长补短、以短养长的思路,先后建起猕猴桃、葡萄、梨子、火龙果等种植基地,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了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股份合作型四种利益联结模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热潮当中。村民种植的火龙果喜获丰收农旅融合 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游客不再满足于“树下赏花、农家喝茶”的模式,而更追求深度体验田园生活。新龙集镇社区以农旅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茶禅文化,将村落空间新型重构,推动景村协同,向多元化多维度发展,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龙集镇社区的民宿一角午后时光,新龙集镇社区“杨家院子”茶室树影花香,三五游人看书品茗,悠闲自在。“今年我们对茶室进行了提档升级,充满禅意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杨家院子”主人尹小丽说。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经过改造的村庄一步一景,散发出生机与活力。花厢•九龙山院子坐落于田野之间,是集乡村度假酒店、商务会议、文化展示、特色砖窑建筑等于一体的艺术型、精品型乡村度假目的地。这里春拥桃李、夏揽青山、秋赏红叶、冬观白雪,小院之美收藏在四季辗转之间,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全新旅游体验,也成了新龙集镇社区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九龙山院子“花厢、花宿正式投用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也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增收新路子。”新龙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殷挺表示,随着旅游业态和项目的不断丰富,村民乘着发展东风,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社区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引入文创、乡创产业,吸引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创客成为新居民,社区通过打造文化院落等公益项目,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业态。以产兴村,以旅兴业。近年来,新龙集镇社区依托九龙里旅游综合体,将片区内田野、乡舍、营地、民宿等景观链接融合,将鲜花、草木、诗意庭院植入院前屋后、乡村角落,实现“农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的华丽转身。农耕民俗、特色民宿、生态康养、观光采摘的多元融合,加速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旅游发展再添一把火。去年,该社区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上千万元。殷挺表示,新龙集镇社区将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灿烂。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4
(钟正有)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广汉市南丰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通过以工代赈助推乡村振兴。近日,广汉市南丰镇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开工仪式在新城村村民委员会举行。开工仪式上,新城村党委书记尹邦均详细介绍了此次以工代赈项目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开工仪式据尹邦均介绍,此次以工代赈项目在新城村落地实施,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改建村落道路和灌溉沟渠,吸纳本地就业困难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预计可为当地群众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项目实施既能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有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4
(张明云 钟正有)“郑大秀,鸡苗15只。雷定碧,也是鸡苗15只,你们快来签字领哦。”“来咯,帮我装起哦。”8月31日,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广安村村委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电动四轮车、人力三轮车和肩挑背驮运鸡苗的村民进进出出,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半大鸡苗在鸡笼里扑腾跳跃,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紧张忙碌。当天,全村62户脱贫户、监测户免费领到承载他们增收希望的鸡苗。“平时要保持鸡舍通风,鸡要按时打预防针……”在发放鸡苗的现场,村“两委”干部一边给村民提醒注意事项,一边组织群众有序领取鸡苗。现场,技术人员还详细地讲解了鸡苗养殖的注意事项,以及疫病防治、管理、消毒等技术知识,以期帮助大家提升鸡苗存活率。农户领取鸡苗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持续采用“小微项目”,通过为脱贫户、监测户发放鸡鸭苗、饲料、肥料等发展种植养殖业,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让脱贫户、监测户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养鸡技术门槛低,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既能充分利用广阔田间菜地山坡场地资源,又能收获鸡蛋等农副产品,是有效增加脱贫户、监测户经济收入的方式之一。通过发放鸡苗这种有针对性地‘输液’,能有效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持续‘造血’助力增收。”罗江区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罗江区将切实利用好各级衔接资金,继续落实开展实施好“小微项目”,从而构筑起脱贫户稳定脱贫、持续奔康的社会基础。据了解,罗江区此次利用防返贫基金、省级衔接资金共为全区7个镇3144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了鸡苗、饲料,为2504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了肥料。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4
(于婕 钟正有)8月30日,广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到南丰镇七玉村格瑞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工作,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该专合社的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及生产档案进行严格筛查。现场普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基层网格化管理及安全用药等知识,指导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坚决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添加剂。据悉,南丰镇将不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社会氛围,从源头上保障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1
(韩京秀)近日,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二龙村4宗地块,共计441.5亩土地通过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举行电子竞价会,金山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二龙村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在现场全程参与此次竞价会。竞价会现场据了解,该4宗地块,项目一挂牌价为700元/亩/年,8名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经过30轮报价,以845元/亩/年成交,溢价率20.71%;项目二挂牌价为700元/亩/年,10名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经过15轮报价,以800元/亩/年成交,溢价率14.29%;项目三挂牌价为730元/亩/年,6名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经过8轮报价,以765元/亩/年成交,溢价率4.79%;项目四挂牌价700元/亩/年,6名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经过14轮报价,以825元/亩/年成交,溢价率17.86%。4宗地块平均溢价率14.41%、最高溢价率20.71%,累计为村民增收29.22万元。此次竞价会受到了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及受让方的一致好评。一直以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坚持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农村产权交易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3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中江县石垭子村地处龙泉山脉尾段,是“中国芍药之乡”和“中国芍药谷景区”核心区。9月将至,中江白芍播种在即,如何让广大种植户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增加种植收入,又成了石垭子村村支书袁勇思考的重要问题。  “我们中江白芍的鲜切花,放眼全国,胜在一个‘早’字。”袁勇解释,我国另一个芍药生产重要地区山东菏泽,芍药鲜切花通常在5月上市;而中江白芍鲜切花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就能于4月清明节前后上市。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提质、增效、增收。  早上市,价格好,农民收益高。但是今年中江县黄鹿镇板桥村8社肖恩友等几个白芍种植大户却发现地里种植的白芍不怎么开花了。咨询了专家才知道,都怪自己围棚太早了!张利(左二)向种植户讲解种植要点。盲目提早围棚将致白芍不开花  “中江白芍鲜切花在这两年成为了‘花界新宠’,在帮助农户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种植户希望能够提早抢占鲜切花市场,让自己一年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收益。”在8月下旬,中江县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培训会现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利缓缓道出在场种植户们的心声。  然而,芍药分化花芽需要低温的环境。张利进一步解释道,要将其放在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40天左右,混合芽才能萌发生长,如果不经过这样的低温春化,花芽就很难形成。这就是肖恩友的中江白芍出现开花不良现象的原因。  另外,在芍药低温春化时,还需要充足的光线照射。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姜媛媛补充道,当混合芽长出,建议让其在采光好的地方生长,每天需要8至9个小时的光线照射,否则可能会出现只长叶不开花的现象。  芍药春化处理的时候,还需要做好养护管理。芍药“不喜水”,给它浇水时一定要避免土壤产生积水,日常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新芽生长时,还需要勤施薄肥,这样才能满足它生长所需的养分。  “本来今年每亩鲜切花可以卖上1万元,提早围栏只卖了6000多元。”袁勇认真记好了笔记。下一个中江白芍生育期,一定要严格按照专家讲授的技术,指导好村里开展白芍种植。中江白芍。发现白粉病“苗头”必须尽早割除  课堂学习之后,团队专家又与参加培训的农户一起到丹参和白芍基地现场“练兵”。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瑞武随手拔起了一株白粉病芍药病株,并对参训者说:“白芍栽培中,最易发生白粉病,一旦发生,一定要及时割去地上部分,集中无害化处理,避免大面积传播。”  芍药白粉病是由芍药白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于叶上,亦可侵染叶柄。菌丝体叶两面生,以叶背为主,初为近圆形白色粉状斑,最后扩展覆满全叶,粉状霉层后期变为灰白色,其上生黑色粒状物。  杨瑞武告诉记者,芍药白粉病原本是我国北方芍药易感染的一种病害。但从目前来看,这种病害在中国芍药栽培区逐渐开始普遍发生,成为芍药栽培上的常见病害。土壤缺水或浇灌过量、氮肥过多、枝叶生长过密、窝风和光照不足等,均易发病。  专家发现,芍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至3年,能够有效减少田间残留的菌源;为了进一步防治芍药白粉病,专家建议种植户秋末及时将地上部分剪除并清理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基数;花后及时疏枝,剪除残花,发病较轻时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保持种植基地的卫生。另外,田间不宜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30
(钟正有)8月25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遥感监测处处长胡华浪一行赴德阳市旌阳区开展撂荒地治理专题调研。调研现场调研组一行前往旌阳区双东镇八佛村,实地察看撂荒地整治和复耕复种情况,并在八佛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当地撂荒地产生原因、整治措施及对策建议,并对防止“二次撂荒”、巩固提升撂荒地复耕复种成效等后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 座谈会胡华浪表示,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要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针对已复耕复种的撂荒地,要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防止“二次撂荒”;要切实摸清撂荒地坡度、分布、面积等基础情况,并分区域、分类型展开复耕复种后的各项工作,持续提升撂荒地整治区域农业效益;要探索建立预防耕地撂荒机制,在旌阳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的试点基础上,建立防止新增撂荒及“二次撂荒”的数字化管理机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8
孔继红 (图片由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炎炎夏日,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这几天,在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植大户忙着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以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今年是四川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年。作为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大县,素有“天府粮仓”美誉的德阳广汉市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筑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根基,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连续6年位居四川第一。广汉市粮食基地水稻收获场景。实施单产提升行动“粮食满仓”  走进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成方连片的水稻长势旺盛。锦花村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区的核心区域,除了连山镇,这个园区还包含金鱼、高坪等几个镇,总规划面积30万亩,每年实施小麦、水稻、油菜两季轮作,集中种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是“天府粮仓”重要承载地。  近年来,广汉市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党政同责,由广汉市委主要负责人任“一线总指挥”,建立了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包片、其他县级干部包镇、部门和镇街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连续6年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73亿元保障粮食生产。今年又启动粮食生产“1+10”全域均衡增产计划,不断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深化院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五员共护天府粮仓”工作体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31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广汉市在全省率先组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率先成立家庭农场粮食产业联合体,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防、收、烘六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广汉市通过“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实施”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38.68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94.23%。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耕地有效灌溉率和机械化率均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值。积极推广良种与良法,自上世纪90年代示范区设立小麦专家大院开始,已先后有100余项科研项目在广汉落户。在此期间,“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在这里诞生、示范和推广。目前,示范区内的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100%。农技推广人员与种粮大户讨论种植技术。高效农业综合开发“提质增效”  今年4月,以“虾路相逢,一起嗨啤”为主题,广汉市高坪镇举办了第四届小龙虾美食季,发放美食体验券20万元、钓虾体验券1万元,打造钓虾、品虾的消费“爆点”。仅一个月时间,就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过2000万元,促进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  把稻虾种养业、餐饮业、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游客餐桌的距离大大缩短,实现了由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产品的转化升级,推动农旅产业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成为广汉市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稻田虾“烹”出了一桌美食,也“烹”出了富民产业。近年来,高坪镇依托“三大园”建设,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创客”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虾共养产业,发展标准化稻虾综合种养5000余亩,小龙虾年产量高达200万斤,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连山镇松林景区,满山的桃树郁郁葱葱,绿叶掩映下的桃子个大饱满,从5月到7月陆续成熟。“目前我们的果园主要采摘紫玉,年总产量达到30万斤,产值能达到100多万元。”当地一家家庭农场负责人说。  松林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发展壮大全镇村集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从去年开始,连山镇以虎型山为核心区,布局打造广汉首个规模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水果产业园,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目前,连山镇松林片区共种植桃、李、柚等多种水果苗木3万余亩,年产水果4万余吨,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周边农户年人均收入超9000元。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夯实“人才支撑”  说起广汉市金鱼镇的四川省艾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当地群众都称其为“能人”。除了推动种植优质稻米,他还组织开展田间农技示范和技术交流,向更多的农户义务普及水稻种植和储藏技术。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小有名气,年销售收入达300余万元,并带动其他农户运用绿色、环保的科技手段种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广汉市连山镇农民杨萍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女种粮大户之一。杨萍从2011年开始流转土地,推行规模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在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技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她被评为广汉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在她的带动下,每年麦浪合作社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帮助合作社成员增收达30余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广汉市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农民导师制”“寄学制”模式,探索出“遴选+认定+管理”的职业农民培育评选制度,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广汉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累计近3500人次,创办领办各类经营主体超2000家,吸纳带动全市10000人创业就业。  此外,广汉市还坚持人才引领,引入11个专家团队,组建了小麦、水稻两个专家大院。其中,小麦专家大院已建成近20年,真正做到了“创新转化一条线、专家农民面对面”,通过特聘农技员、选派科技特派员、选聘“土专家”等方式,确保每个村都有3名以上农技员,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技员全覆盖,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真正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5
(张明云 钟正有)艳阳高照、机声隆隆。七夕之际,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制种水稻基地,2500余亩制种水稻陆续成熟。走近稻田,一株株笔立挺拔的稻秆上,稻穗缀满了金黄饱满的谷粒,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的腰,呈现出让人欣喜的丰收场景。远观近瞧,千亩错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稻田,映衬着周边浅浅起伏丘陵、山梁与星罗棋布的井然民居,在骄阳照耀下,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与人间烟火气。稻菽千重浪,阵阵稻香里,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驰骋,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很快被卷入机腹中,田埂上等候装稻谷的村民们和种植大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水稻成熟,机械收割当天,收割机收打后的稻谷被及时送往不远处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种子加工中心进行烘干。据了解,罗江区种子加工中心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总投资1836万元,配备种子干燥机、清选机、除尘等设备8台(套)。中心采用低温循环式多功能种子烘干设备,可以烘干水稻、小麦、油菜籽等种子或商品作物,设计烘干产量约为120吨/批次,日均烘干约60吨-80吨。同时,加工中心配套有100吨种子暂存仓及干湿种子计量设备,并配置有6吨/小时(小麦、油菜籽10吨/小时)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均按目前行业规范标准配置精选、去石、谷糙分离、色选及自动包装设备,完全满足烘干后的种子就地加工需求,达到上市销售标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罗江区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要求,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奋力建设全国高标准水稻油菜双季制种产业样板基地。通过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方向,用好良田、良机、良法、良技、良策配套,目前,罗江已发展双季制种8000亩,双季制种亩均净利润3500元以上。40余年不懈努力的探索与实践,罗江种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种植老百姓、承包大户也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与利益。水稻成熟,入机烘干良田沃野,产业兴旺。罗江制种产业已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伊始,罗江区又由政府投资建设,种业公司运营,结合双方优势,在“田间地头”建立种子加工车间,通过与高校深度合作,建立高校教学实训基地、着力打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知识大讲堂、农业科技示范等多功能复合体,为制种基地种业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多方面服务,推动现代种业创新链建设。此外,中心还建立“公司+农户”发展机制,紧密联结制种农户利益,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等形式,建立全链条、硬约束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制种农户利益分配,避免“富了老板、伤了群众”,促进了制种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可以说,种子加工中心的建成,科技赋能既利好广大种粮大户,又为罗江制种产业的腾飞插上了“新引擎”。“以前,稻谷刚收打上田后水分多,阴雨天不能及时晒干,极易霉变和发芽变质,无法直接储存,也卖不上好价钱。另外,晾晒场地有限也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并且,收获季需要大量晾晒工也是让我们头痛的事,现在好了,种子加工中心今天投入使用,为种粮大户和老百姓开展粮食烘干生产服务,我家60亩20余吨制种水稻每一年的难题便迎刃而解,这既解放了劳动力,我也不再为没有晴好天气而发愁。”开烘第一天,罗江区赫赫有名的“东娃子”家庭农场主刘孝东便把刚收打下的稻谷从毗邻的调元镇拉到了位于略坪镇长玉村的种子加工中心,谈到烘干的好处,他还补充说:烘干机烘干的稻子更容易控制水分,更符合达标要求,比在阳光下晒的谷子更耐储存,更能有效保证粮食干燥效率与品质,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春种秋收,跨越三个季节的水稻用30个小时左右便解决了粮食收获“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粮食丰产丰收成了定局。想到小小的谷粒即将变成真金白银,刘孝东根植沃野、土里刨金,坚定发展农业的信心与希望在生机无限的原野上像当空的烈日一样,越升越高。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4
(记者 曹凘源)近日,一场生态环湖马拉松比赛在位于龙门山脚下的什邡市蓥华镇冰川湖举行,什邡抓住机会向参赛选手和观众推介神瀑沟、钟鼎寺、蓥华大峡谷漂流、红枫岭、李冰文化旅游景区等众多景区景点。  此前,德阳市确定文旅争先战略,积极推进《环龙门山旅游带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什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山最高峰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就位于什邡境内,4500米的海拔落差造就了蓥华山“一小时穿越春夏秋冬,一大步跨入青藏高原”的独特景观。当前,什邡正全力擦亮森林康养首选地、山地运动集聚地和研学旅行目的地三张旅游名片,打造文博半山山地康养组团、熊猫峡谷山地运动组团、古蜀森林自然探秘组团和金乌河谷文化体验组团。  据介绍,什邡已启动建设龙门之巅1号公路(龙门建木路),建成后可连接北京大道、洛小路观山段,形成旅游环线。同时,什邡还依托正在实施的半山百里森林步道(什邡段)建设,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打造龙门胜景路游公园。  未来,什邡将以古蜀研学、清凉一夏等7大主题活动构建山区旅游度假活动体系,力争每年游客总量达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产值20亿元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2
(记者 曹凘源 文/图)“今年的水稻长得好,挂的穗都饱满!”8月17日,记者来到广汉市金鱼镇上岺村蹲点采访时,碰到刚结束“巡田”工作的王益金。57岁的王益金介绍,自己是“五员”之一,当前“保丰收”是他们工作的重点。“五员”在工作站办公室讨论接下来的田间管理重点。  再次遇到“五员”两个字,是在村里一处正在施工的小院前,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广汉市“五员”工作站。  “这里就是‘五员’的‘大本营’!”金鱼镇党委书记李小军解释,“五员共护天府粮仓”管理制度,是广汉在上岺村探索建立的一套工作机制。“五员”是指研究员、农技员、测报员、地力员、监管员五个工作队伍,分别由农科院专家、金鱼镇及上岺村的当地居民担任队员,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服务。  从事农技工作32年的王益金,就是“五员”队伍中的一名农技员。“队伍目前有4人,除了巡田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农技培训,特别是要在田间与种粮农户面对面交流。”王益金说,今年以来,他已经开展室内培训3次,田间实训5次。  有良技,更要有良田,确保“天府粮仓”的良田良用,这个任务落在地力员队伍的身上。“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耕地保护,宣传国家耕地保护相关政策,配合各级‘田长’抓好耕地保护。”地力员蒲昊说。  此外,研究员主要针对粮食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短板开展研究工作,同时负责选育良种;测报员主要负责粮食病虫草害观察、记录和报送;监管员主要负责对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进行监督。  “五员各司己职又互相联动,围绕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形成合力。”李小军说,这一机制解决了以前农事人员相对分散的问题,全流程打通不同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渠道,让问题解决更及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2
(记者 刘金蓉 文/图)为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8月18日,2023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中江推介会在德阳举行,中、省、市、县有关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近40家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共叙友谊,洽谈合作,共谋发展。推介会现场“中江以农机装备、粮油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及配件为重点发展方向,聚力建设中国(四川)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大力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全链条贯通,力争打造成为集智慧农业、高端制造为一体的西南丘陵山区特色农机装备新高地。”中江县委书记、凯州新城党工委书记杜尚武在致辞中表示。随后,中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凯州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邱先铁作现场推介,并发布农机产业园规划。据介绍,基于中江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产业优势,德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江打造中国(四川)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产业园选址于凯州新城,园区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产业园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规划设计,由全国农机流通领域头部企业吉峰农机投资参与,计划投资1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按照“一城、一园、一基地”的思路,一体化打造立足四川、服务西南、辐射“一带一路”的西南丘陵山区特色农机装备高地。“三年成势,五年成型,十年建成”,园区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多样性需求为目标,以“五良”融合为引领,按照起步区、核心区、拓展区的整体思路分步实施建设。“为支持产业发展,我们先后制定了《中江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江县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中江县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招商引资扶持政策》《中江县农产品加工产业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等助企政策,在土地保障、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融资贷款、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引育人才、固投补贴、设备扶持、厂房建设等方面明确了80余条政策支持。”邱先铁介绍。签约现场记者了解到,为加快“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中江县在原有助企政策的基础上,还特地制定“黄金5条”专项支持政策,每年计划资金1000万元,对入驻农机装备产业园的企业,在制造、研发、销售、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补助或奖励。推介会上,吉峰(凯州新城)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项目签约成功。与会嘉宾表示通过此次推介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江的投资兴业优势和发展空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