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闫新宇 文/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初秋时节,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满目苍翠,集中连片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微风拂过卷起滚滚稻浪,沉甸甸的稻穗迎风舞动,稻香四溢。8月16日,“绿动地球 智造未来”2023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采访团走进这片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领略广袤的田野风光,看德阳如何聚焦种业振兴,奋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媒体走进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要求,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奋力建设全国高标准水稻油菜双季制种产业样板基地。据悉,双季制种即在同一田块大春水稻制种、小春油菜制种轮作,落实制种“专地专用”制度,固化制种土地,形成制种专属区域。“罗江制种历史悠久,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已有40余年历史,是全国首个编制水稻油菜制种产业镇级片区规划的区县。”据略坪镇团委书记俞维敏介绍,罗江也是全国首推水稻与油菜双季制种新模式的区县,采取水稻与油菜制种轮作,已发展双季制种8000亩,双季制种亩均净利润3500元以上,是单一制种模式的2.3倍以上、种植商品稻谷与油菜的5倍以上。记者了解到,罗江区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以“五化”标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提级制种基地设施,实施田块归并、田型调整,配套集中育秧、种子加工等功能服务,建成集“新品实验、科学制种、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区。良田良技促粮丰。罗江乘势而上,“新技术”与“高效益”并驾齐驱——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选育油稻品种,集成推广制种机插、无人机授粉等关键技术,解决制种茬口空档期,双季制种基地成为制种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田”与“先行先试区”;用好良田、良机、良法、良技、良策配套,培育制种企业、合作社、制种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半托管或全托管社会化服务,节本增效,双季制种亩均净利润超过3500元。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罗江区全域实施基地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路网电网等制种基地设施建设,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占比100%,逐步建成“五化”基地3万亩。建设320亩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基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80.21%,“两段”机收率100%,有效破解水稻栽插、授粉、收割等繁重人工问题,人工成本降低25%。同时,加快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建设,铺设信息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田间气候、土壤墒情、病情虫情,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视化监控,覆盖面积2万亩。并建成罗江种子加工中心,构建低温循环式多功能种子烘干生产线3条,日均种子烘干、粗加工能力80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8
(申梨 钟正有)今年以来,绵竹市孝德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德阳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紧扣绵竹市委“三五三三”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住发展集体经济的“牛鼻子”,通过党建引领树品牌、抱团发展强产业、创收增效促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绘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画卷。深挖特色 激发文旅互动大效益拓印、上色、描线、点金……8月14日,在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农闲堂”里,年轻画师徐守超正指导“小学徒”画年画;绵竹年画博览园里,来自成都暑期夏令营的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各个展区,一边了解绵竹年画故事,一边欣赏年画艺人现场展示木版年画的创作过程。“平时农忙就种田,农闲时不仅可以来‘农闲堂’画年画,还可以在村里的游客中心当讲解员,既培养了爱好,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日子越过越舒心。”徐守超说,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火热,年画村大力传承与发展绵竹年画,村民熟练掌握年画创作手艺后,不仅在家门口当起了画师,还吃上了旅游饭,有了增收致富的机会,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搭建了多元化的联盟平台,还建立‘公司+村民+订单’的生产合作机制,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委托村民生产,实行按单生产、按件计酬,实现公司降成本、增效益和村民居家灵活就业、增收致富的‘双赢’。”孝德镇年画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晓燕说道。2022年,年画村接待游客118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实现6.7亿元,年画生产从业者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1万元,较2021年增长237%。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近年来,年画村依托深厚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将“乡遇画里”文创社区成功打造成年画IP胜地,串联起农闲堂、三彩画坊、轩辕年画、年画博览园等传习所(教室),开设年画培训班,挖掘人才潜力为乡村添活力,培养出了一批批有年画技艺的乡土人才,让非遗旅游在这里“活”起来。同时,成立了年乡画里集体资产公司,通过观光旅游服务、主题产品生产销售、非遗研学体验等,把有“看点”的建设成果转化为有“卖点”的发展效益,通过“艺人拿手艺换股份,村民拿积分换股份”的收益共享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产业链生产制作,真正让“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成为现实,更让传统文化以新姿态融入群众生活。抱团发展 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去年以来,孝德镇年俗村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建设,跑出了一条“蝶变”之路。8月14日,在年俗村,只见川西别墅错落有致,与水月荷塘、小桥流水和绿色廊道相映成趣,如同世外桃源,满眼都是生机盎然的怡人景致。民宿是年俗村的特色。“年俗·年舍”是由年俗村内一栋村级集体资产的闲置房舍改建而成。今年2月底,在原有基础上实施了“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增设休闲庭院、书吧、木屋房,打造出一步一景的诗情画意空间,为客人提供了走出房间也可随时休憩、互动的另一个空间,增添了民宿的“露营体验”。临近傍晚,“年俗·年舍”庭院内,游客三五成群坐在宁静的大厅内品茗休闲。庭院里,孩子的嬉笑声不绝于耳,甚是惬意舒适。“这里的环境好,服务热情周到。”来自绵阳的游客王俊杰说,这个民宿高级感满满,充满当地民俗风情,加上精细的服务,让人觉得非常舒心。打造民宿集群,才能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在孝德镇党委和政府统筹下,年俗村、毫照村打破村域界限,探索“镇村统筹、飞地抱团、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两村共同出资250余万元,在年俗村打造“耘舍”精品民宿,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目前,‘耘舍’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收益在20万元以上,由年俗旅游公司负责经营,延续管家式专业经营管理,品牌主要定位于高端家庭式民宿,与‘年俗·年舍’互为补充。”孝德镇党委副书记张伟介绍,孝德镇鼓励优质民宿品牌化发展,输出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打造更多优质的乡村民宿项目,“耘舍”与“年俗·年舍”“禾千院子”等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服务优质的精品民宿品牌正在形成,助力孝德文旅不断“出圈”。文旅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孝德镇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将文旅发展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年俗、年趣、年味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年文化度假体验区,持续擦亮绵竹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为构建文旅事业发展新格局作出孝德贡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6
(唐妮 廖辉 记者 闫新宇)在九龙山——麓棠山风景区,梨果挂满枝头,满目青翠怡人,结伴而来的游客一边赏景纳凉,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在金色清平景区,玻璃水滑道惊险刺激,露营基地人声鼎沸……现在的绵竹,风光正好,全域旅游活力四射。画境绵竹今年以来,绵竹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德阳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紧扣市委“三五三三”发展思路,把旅游作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产业,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景区活力,加快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提升绵竹旅游吸引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今年上半年,绵竹预估累计接待游客558.7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7.9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和新动能。深融合 “旅游+”加出新天地今年以来,孝德镇年画村景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研学旅行团队,各地游客或悠闲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间,奔赴一场时空穿梭之旅;或拿起画笔和色盘,勾勒出喜庆的年画福娃,沉浸式体验传统非遗文化带来的魅力。年画村“当前,我们正将研学游作为景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通过挖掘绵竹年画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好研学产品打造、研学精品路线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景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年画村景区负责人何艳青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景区共接待研学游旅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 观光、采摘、骑行、野餐......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绵竹绵延数十里的沿山风景带成为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依托万亩玫瑰园、梨园、桃园等农业资源,上半年我们陆续举行了玫瑰村晚、梨花节、桃花节、赏果节等活动,实现‘节庆搭台、旅游唱戏’。”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绵竹以提升沿山景观为抓手,不断美化乡村面貌,培植富民增收产业,形成“彰显特色、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农业景观带,全面推进产景相融、农旅互兴。据了解,今年以来,绵竹以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全力做好“旅游+”融合发展文章。坚持文化引领、因势利导、资源整合,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策划打造5条不同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串联起运动滑翔、年画体验、温泉养生、赏花品果、民宿露营、白酒酿造等特色旅游场景,形成“景点全域化、全域景区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绵竹九龙镇清泉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九龙镇新龙集镇社区入选2023年天府旅游名村公示名单,孝德镇年画村被国家文旅部评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此外,绵竹市坚定不移地实施文旅争先战略,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大力推动绵竹芳香国际休闲度假区、熊猫山亲子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府冰雪运动项目、年俗文化展示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和九龙山——麓棠山4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5个文旅专项债项目实施,强化旅游产品供给,全面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短板。添动能  清凉经济“热”起来“哇,这个好玩,真是太刺激了!”在清平镇盐井村,全长约1000米的玻璃水滑道迎来大批前来体验高空惊险与刺激的游客。而在新建的2800平方米的造浪池和1000平方米的儿童戏水池内,浪花翻涌,笑声欢畅,大人和小孩在戏水中感受清凉。清平镇清平镇四面环山,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内,自然气候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95%。近年来,该镇利用气候清凉的特点,以“一个景区、多个园区”思路,充分整合漂流、戏水、露营、看萤火虫、坐小火车等旅游资源和产品,打造“26℃金色清平”避暑旅游景区胜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避暑游玩。“入夏后,清平镇的民宿入住率已经达到90%左右,周末节假日水上游乐项目趋于饱和。今年上半年,金色清平景区营业收入实现900余万元。”清平镇旅游公司工作人员刘光兰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和避暑需求,今年以来,清平镇以集体经济为载体,相继建成并投用迷你水上漂、欢乐水世界、无动力乐园等游乐项目。同时,举办“2023清平之夏”、水上音乐节、星空夜市等活动,不断撬动“清凉经济”,拉动全镇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实现资产增效益、集体得收益、群众有利益,构建起多元投入、多方收益的“全域旅游生态圈”。打扫清洁、准备食物、清洗床单被套……一大早,在广济镇云盖村1组,民宿“瓦舍”的老板赵明成开始忙碌起来。“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做好服务很重要。”赵明成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对自家的民宿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了餐吧、茶室和庭院风景,重新开业后人气爆棚,12间客房全部住满,预计夏季高峰期能增收8万余元。据了解,今年以来,云盖村通过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村民宿品质进行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居家式”“田园式”特色精品民宿。利用河滩资源开发亲子沙滩、生态采摘、夜间集市等项目,推动民宿产业链不断延伸。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居环境,聚集景区人气。“全村共有42家民宿,能提供840个床位,这段时间基本已经预订一空。”云盖村村委会委员尹苗说,避暑经济带火民宿产业,也间接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竹编、木雕等相关文创产业发展,让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今年以来,绵竹立足绿色资源禀赋,融合“大生态”“大农业”“大康养”“大休闲”等内容,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度假于一体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做出亮点、做强特色、做深内涵,努力把宝贵的“凉”资源变为优质的“热”产业,催生出全域旅游新的增长点。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1
(刘朋 特约通讯员 梁潼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莉 范莉) 8月3日上午8时,中江县2023年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现场验收在辑庆镇文堂村展开。一场暴雨骤然降临,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的专家及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冒雨穿梭在玉米地里开展测产。  按照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验收办法,现场选择了上、中、下三个代表性地块进行挖方测产,三类田块中上等田块亩产达到828.4公斤;中等田块亩产785.9公斤;下等田块亩产756.4公斤;加权平均示范片产量788.48公斤。  “去年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小面积的试验,今年进行了扩大示范,其中核心示范增加到150亩,选用优良品种正红507和正红325,采用‘缩行增密优配、适时早播避灾、测土配方施肥、化学控旺防倒’为核心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在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和大风暴雨的洗礼后,仍能实现如此高产,检验了我们根据中江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特点引进的优良品种和优化集成的先进技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袁继超对今年的测产结果很是满意。  “突破性新品种承载了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的种业创新行动、种业企业培育和制种基地的提升,农业种子新品在抗病性、产量表现、绿色生产上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9
(周韵 尹翔 记者 闫新宇)眼下正值夏季蔬菜丰收时节,在绵竹各大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收、搬运、装车,处处一片繁忙景象。近年来,绵竹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采取“土地轮种”生产模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既保障四季“菜篮子”的稳定供应,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7月30日,记者在什地镇乐松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接连成片的黄豆长势喜人,20余名工人手持镰刀,穿梭在田间采收。“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种植蔬菜,平时在基地务工,平均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当地村民徐兴燕笑着说,考虑到近期天气炎热,合作社还贴心准备了遮阳伞、矿泉水等防暑物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干劲。来到合作社生产基地,刚采摘的苦瓜整齐堆放,工人们正在分拣打包。另一侧,停靠着一辆小型货车,准备将装好的蔬菜,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省内外市场。“自6月开始,苦瓜和黄豆陆续进入采摘期,目前每天可采摘蔬菜1.6万斤,黄豆可采摘至9月下旬。”乐松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凯在当地流转了500亩土地,采取“土地轮种”的生产模式,在夏季种植苦瓜、黄豆,到冬天换上短、平、快的作物,大大增加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季季有收入。为激发乡村新活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杨凯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从事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构建起了良性发展模式。在汉旺镇红旗村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苦瓜压弯了藤蔓,三五成群的村民忙着采摘装筐。温室大棚里,前不久种下的莲花白幼苗长势喜人,田间管理员黄应兵正在进行田间管护。“我们基地还种植有黄豆、豇豆,近段时间就可以陆续采收了。”黄应兵说。红旗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集中经营、分片管理、订单销售,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00余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实现了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户增收。今年,该村还将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现“一组一特色”,销售额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真正让家门口的基地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近年来,绵竹市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多元化发展特色农业,有效延长蔬菜供应和销售时间,实现了蔬菜四季生产、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为提高种植技术,助农增产增收,市级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察看,适时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保障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07
(叶紫 记者 刘金蓉 文/图)近日,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华,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什邡服务中心负责人钟磊到什邡恒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头脑风暴”,共话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现场文旅融合发展怎么做?这场“头脑风暴会”给出了答案。会上,大家围绕文旅产业及乡村振兴产业合作项目展开,重点就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大家一致希望通过发挥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践领域中的作用和平台功能优势,力争在管理、经营、运营上开展深度合作,深入挖掘什邡市农村资源资产,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助力德阳市乡村全面振兴。据了解,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经过6年探索实践,通过产权公开流转、要素对接资本,实现资本发展产业,产业引导富民,累计成交8162宗,规模125.66亿元,助农增收1亿元,集体增收近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400亿元投资农业农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31
(黄凯 钟正有)为切实保障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水稻后期正常生长,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近日,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农业服务中心邀请了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到新龙村召开水稻后期病虫害防治培训会。各村(社区)种植大户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培训会现场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卢代华老师进行了现场授课,详细介绍了当前德阳市水稻的病虫害情况和发生趋势,从水稻主要病虫害和防治药剂两方面重点为农技员、种粮大户进行授课,图文并茂讲述稻飞虱等诸多水稻病虫害,并提醒种粮大户抢抓破口期时机,选择合适药剂,尽早防治。随后,黄许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洪兴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紧起来。各村(社区)、种植大户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稻飞虱的危害性、防控紧要性,吸取往年稻飞虱发生的教训,认真做好此次稻飞虱应急工作。二是动起来。充分利用村社广播、短信平台、多媒体等方式,加大稻飞虱监测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植保员、群众等力量,对辖区内所有田块进行全覆盖排查,做到底子清、数据明。三是报上来。按照关于稻飞虱监测防治情况的报送要求,及时准确报送数据。四是防起来。科学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实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芷萌 特约通讯员 梁潼  “黄鹿水库上有大量垃圾漂浮,能否尽快清理?”近日,中江县黄鹿镇网友反映:中江县黄鹿水库为饮用水水源地,但目前水库中有垃圾漂浮,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清理。  对此,中江县水利局在 7 月中旬作出回复:经核实,黄鹿水库边缘垃圾众多情况属实,主要形成原因是近期从人民渠进水伴随而来的垃圾在水库进水口区域拦截失败和有人私自钓鱼、游玩露营等乱扔垃圾形成的。目前,正通过多项举措打捞清理。  现场情况究竟如何?有关部门如何守护一方水土?7月11日,笔者前往黄鹿水库实地调查。打捞船在水库中来回作业。 刘芷萌 摄调查现场直击 水库边缘垃圾较多  提到黄鹿水库,在中江人的脑海中,或许有一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山水画卷会缓缓展开。然而,笔者来到网友反映的照片拍摄实地(黄鹿水库进水口处),发现进水口拦污网四周的确布满了各类垃圾,与优美的水库环境格格不入。  “这个地方垃圾产生的原因,是近期从人民渠进水伴随而来的垃圾在水库进水口区域拦截失败,以及一些居民私自钓鱼、游玩露营等乱扔垃圾形成的。垃圾较多的进水口区域离饮用水取水口较远,暂不影响大家的用水安全。”中江县河湖保护中心黄鹿站站长李波介绍。  笔者在现场看到,原本完好的拦污网被不同程度破坏,除了一些小型白色垃圾,还有其它较难清理运输的大件垃圾,使垃圾打捞的难度大大提高。  黄鹿水库因地处黄鹿镇而得名,黄鹿镇是都江堰人民渠六期直灌区,全域有中小型水库6座、塘堰301口,水域面积达5000余亩,总蓄水量达3200万立方米。得益于当地良好的水资源,尽管位于丘陵地区,当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提出发展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打造“鱼米之乡”。  为此,保护一方水土,守住青山绿水,迫在眉睫。黄鹿水库入水口处。 刘芷萌 摄回应多措并举 全力打捞清理垃圾  针对黄鹿水库进水口区域漂浮的垃圾,连日来,打捞船在水库中持续作业,清理水域垃圾。岸边,数位工人手持夹子和编织袋,开展地毯式捡拾。“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这一汪清水,接下来,我们会尽快攻克难关,组织工人在进水期间不间断对水库垃圾进行清理。”李波说。  中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采取多项举措打捞清理垃圾,守护一方水土:一是联合黄鹿镇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对进水口周边进行白色垃圾捡拾。二是组织工人在进水期间不间断对水库近水面垃圾进行清理。三是联合黄鹿镇政府和派出所加强禁钓宣传。四是组织黄鹿站全体职工每周一进行水库周围环境卫生整治。五是将积极争取项目在引水渠规划捞渣工程设施,规避垃圾大量进入水库。  在水库现场,54岁的赵明先正带着数名“水库美容师”对大件垃圾进行人工打捞。打捞船也在河面上连续作业,对小件垃圾进行快速的打捞清理。  “大家大多是当地的渔民和附近的村民,平均年龄60岁。”赵明先告诉笔者,每年到了进水垃圾较多的时候,他们就会组成10余人的水环境“护卫队”,力争让水库保持清澈。  赵明先退休前一直在河湖保护中心黄鹿站工作,退休后不是本村人的他毅然选择回到了站上,守护着这片水域。“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了,就像家一样,都有感情了,当然要把这里保护好。”赵明先说。  “我们就是靠这个水库生活的,这个年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希望让水库一直干净清澈,这样我们也就开心了。”57岁的范德珍老人是本村的村民,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大伙一起清理水库垃圾,保护水环境。  “下一步,我们会建立健全社会各界监督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借助各网络平台,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参与到河流管护中来,全力保护黄鹿水库水环境。”黄鹿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工作人员陈伦说。最 新 进 展每天打捞垃圾超万斤刘芷萌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正加大力度组织打捞,工人们依旧忙碌在一线。”7月24日,记者从中江县河湖保护中心黄鹿站了解到,目前黄鹿水库正处于蓄水期,伴随水库进水,上游带来了大量垃圾。李波告诉记者,在此期间,当地采用聘请人工的方式进行不间断打捞,直至打捞干净为止。另外,不进水的时候,每周一会组织站里职工对水库周边白色垃圾进行捡拾。  李波介绍,目前黄鹿水库每天的垃圾打捞量超过万斤,打捞起来后会初步分类,对树枝杂草类的就近进行掩埋与处理,对白色垃圾会放入镇上的垃圾桶,对动物尸体用生石灰消毒后,就地挖深坑将其掩埋,按照标准流程处置。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巡视和监测,应对突发的情况。同时,增派人工打捞垃圾。”李波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25
(记者 闫新宇 文/图)近日,凉山州金阳县委常委、广汉市第四批先发带后发对口帮扶工作队领队唐俊一行,先后到该县城北社区书屋建设及党建文化提升项目、文化馆改造建设项目、金阳县宣传片拍摄项目、林草系统执法队伍信息化建设项目现场,通过实地调研、翻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各项目的进度情况。     调研现场唐俊要求,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要强化生态思维,加大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干部挂包项目制度,落实落细项目全周期协调推进机制,聚焦项目所需,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精准滴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4
(钟正有)2021年以来,中江县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来统筹布局“三农”工作,念好要素保障“三字经”,聚焦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念好“钱”字经,强化示范区建设资金保障。采用“财政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方式,打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资金保障“组合拳”。一是财政“投”。积极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亿元,建成川北道地中药材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中江县道地中药材研发中心、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中江芍药谷”。二是融资“拓”。加大与国有银行的良性合作,通过融资、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农村地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累计争取到8.5亿元金融资金,落地实施全省唯一的油菜产业交易平台、四川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黄鹿湖农业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三是“政银担”。积极推行“政银担”合作模式,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累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实行风险担保365笔2.5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1亿元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念好“人”字经,育好示范区建设“新农人”。采用“专家+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打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人才保障“组合拳”。一是专家支撑。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构建“校企地”合作新模式,先后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5个专家团队和四川种业集团、中化农业入驻,聚焦粮油、中药材、蚕桑、中江柚等优势产业开展科技攻关、示范推广、企业服务,为粮油、中药材等产业高产高效发展“保驾护航”,目前,道地中药材选育新品种4个,园区良种覆盖率100%。二是壮大农业经营新主体。着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接二连三”。目前,道地中药材产业形成产、储、销服务链,初加工率100%,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级8家,省级90家,市级185家。三是培育人才。通过出台政策、开展专业培训、召开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培育、招引农业人才,壮大人才库。目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100余人,招引返乡创业人才1300余人。念好“地”字经,夯实示范区建设“耕”基。采用“护耕地+建良田+保供地”的方式,打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土地保障“组合拳”。一是护耕地。实施撂荒地整治、土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等工程,确保粮食安全举措落地有声。二是建“良田”。抢抓新时代“天府粮仓”契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0万亩,并同步实施宜机化改造工程,补齐“下田难”“作业难”短板,累计宜机化改造丘区田土2.5万余亩。三是保供地。通过争取年度新增农业配套建设用地规划指标,重点保障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用地。目前,累计保障配套建设用地309.723亩、设施农用地3437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4
(周韵 尹翔 钟正有)进入盛夏,葡萄迎来采摘时节。在绵竹市各个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绿似碧玉、红如玛瑙、紫像水晶的葡萄悬挂于翠绿的枝蔓间,令人垂涎欲滴,果农们忙着采摘、销售,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游客采摘葡萄近年来,绵竹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培育家庭农场等方式,示范引领农户种植葡萄,打造出了一条“甜蜜产业链”。在九龙镇双土村殷凤的葡萄种植园里,葡萄架错落有致、整齐排开。套着纸袋的葡萄挂满枝头,打开一看,颗颗葡萄紫黑发亮、晶莹剔透,散发出浓郁果香。慕名前来的游客穿梭在葡萄园里,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我们的葡萄从6月下旬开始陆续成熟,通过入园采摘和摆摊销售,每年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果农殷凤说,为提升葡萄品质和产量,去年,她将3亩地葡萄更换了新品种,更好地满足大家“舌尖”上的需求。双土村种植葡萄已有10年历史,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每年葡萄成熟季,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拉动了经济消费,也推动了乡村农旅一体化发展。“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有480余亩,我们将继续发挥致富领头雁传帮带作用,引领更多的村民发展葡萄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双土村相关负责人说。在紫岩街道谷王社区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压弯了枝头,果农杨长发在葡萄藤架下忙着拆袋、采摘、打包。不远处的大路旁停靠着一辆大货车,正准备将装好的葡萄运送到省内外市场。“我种植了5亩多地的葡萄,主要批发销售,仅用3天时间,就可以全部卖完,收入最少有7万元。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甜啊。”杨长发算着账,笑得合不拢嘴。 果农采摘葡萄自2000年开始,谷王社区(原谷王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大规模种植葡萄,并建立起绵竹市优质葡萄种植协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学习种植经验等。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谷王社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特色产业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种植户达800余户。针对近年来葡萄种植普遍化、同质化问题,谷王社区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经营格局,吸引了成都、重庆等多地客商前来批发采购,解决了村民销售的后顾之忧。近年来,绵竹市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着力点,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采取“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规模发展”的模式,种植葡萄6000余亩,吸纳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务工,让小葡萄成为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1
(谭雪)近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总经理谢玉萍在德阳市委党校为中江县集凤镇80余名村(社区)干部“充电蓄能”。培训会现场谢玉萍深入浅出地对涉农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解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村产权交易“德阳经验”实际案例进行分享,深刻剖析“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此次培训“内容精、互动勤、解答明”,深受与会人员好评。当前,推进和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此次培训,让中江县集凤镇村(社区)干部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德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现状和要求,进一步提升业务实操水平,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管理,助力德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高质量推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0
(李听 钟正有)近期,德阳市旌阳区出现大范围、长时段降雨过程,水稻稻飞虱大量迁入该区发生危害,目前呈现重发趋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7月19日,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然深入田间地头检查指导水稻稻飞虱防控工作。指导工作陈然先后前往黄许镇、柏隆镇,详细察看了水稻稻飞虱等病虫的发生情况,并听取了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镇(街道)的工作汇报。陈然对当前开展的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就下一步做好稻飞虱防治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加强稻飞虱发生预测预报,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准确依据;二是加大稻飞虱防治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三是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大面积防治;四是针对今年全区稻飞虱发生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继续抓好稻飞虱防治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0
(李露平 徐伦汧 钟正有)金融活,则产业旺,乡村兴。如何让金融活水流淌田野、滋润乡村?近年来,绵竹市富新镇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牵线”、金融企业“搭台”、党员群众“唱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打通金融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不能把银行卡借给别人,不轻信高利息理财和投资。”“如果有资金需求找正规银行。”日前,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行长、富新镇金融副书记杜晏章给该镇清狮村村民们上了一堂特色党课,给大家讲解了很多实用的金融知识。在互动环节,村民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金融知识问答当中。这样的金融 “小课堂”,在富新镇举行过多次。平日里,在该镇挂职的镇、村金融副书记和村(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针对人民币反假、金融诈骗等村民们相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宣传讲解。“学习了这些金融知识后,村民们对于金融诈骗的防范意识增强了,对怎样存款理财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假币的识别能力也有所提高。”清狮村党支部书记李林说。 近年来,富新镇以共建为根、以服务为本、以共享为基,积极推动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与富新镇机关党支部、文永村党支部、清狮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利用挂职镇、村金融副书记的专业优势,通过大金融微课堂、金融知识巡回宣讲、金融副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开展“送金融政策、送金融知识、送金融服务、送金融关爱”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持续扩大金融知识普及范围,以零距离金融宣教、面对面答疑解惑的方式,让村民们了解更多的防电信诈骗、个人征信、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并定期向创业农户、种植养殖户宣传便民金融常识和惠农政策,打通了金融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活水激发“乘数效应”富新镇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位于绵竹市绵远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是德阳市2021年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建成并投产,由四川好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生产运营,形成了“补助资金建厂房搞租赁+社会资本添设施管运营”的租管分离、村企互惠共赢发展模式。 “要想把基地建设成为德阳市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的粮食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基地就必须规模化发展,而规模化发展就必须有组织、有资金、有市场。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支撑。”四川好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冬冬说道。在了解到富新镇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的资金需求后,杜晏章积极与企业对接沟通,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类支农信贷产品优势,为该基地先后发放 “蜀信e小额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政银担贷款”共计180万元,持续加大对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富新镇,以金融“活水”“贷”动产业发展的例子有很多。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企业工厂,为重点项目、特色产业、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在富新镇金融副书记的牵线搭桥下,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共支持镇域内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共计1390户,累计发放贷款21742万元。“我们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地区客户量身制定了‘蜀信e小额农贷’‘红色信贷·成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等乡村振兴类支农信贷产品,建立快审机制,在核定的额度内快速发放信用贷款,有力推动了富新镇特色产业的稳定发展。”杜晏章说,通过党建与金融联动,企业和种植户手中有了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大发展规模,老百姓不仅有了底气,也有了盼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0
(谭雪 记者 刘金蓉 文/图)近日,2023年乡镇党政正职“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德阳市委党校开班。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总经理谢玉萍受邀为全市48名乡镇党政正职分享“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谢玉萍结合德阳农村产权交易探索实践,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德阳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如何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如何盘活集体资产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培训现场目前,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已初步建成功能齐全、交易规范、管理严格、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交易体系,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德阳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坚实支撑。下一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将持续加强与全市各乡镇的联动,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实现农村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利用,进一步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性收益,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德阳“重返前三”努力奋斗。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8
(周巧 钟正有)7月16日上午,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福兴村美丽家园高粱节暨万亩高粱种植基地签约仪式举行,这标志着该村的高粱产业发展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活动现场签约仪式上,德阳民为天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与四川省绵竹东圣酒厂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签订协议书。根据协议,民为天农业公司为绵竹东圣酒厂建立优质高粱种植基地10000亩,并按照相关规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粱,绵竹东圣酒厂以市场价格全部收购种植的高粱。活动中,市科技局、区经科信局相关负责人为旌阳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福兴村工作站和四川科技兴村在线福兴村驿站授牌。当天,来自全市的15支舞蹈队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精彩表演,以表达丰收成果喜悦,共同展望美好未来。据和新镇福兴村第一书记邓增安介绍,福兴村美丽家园项目由德阳民为天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实施,于2017年启动,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提供全过程的技术和产销服务,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发展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经过5年多的发展,目前美丽家园项目已初见成效,已直接或间接带动260余户农户奔向致富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7
(张明云 钟正有)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隐逸山村,漫山遍野的翠冠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压弯枝头。“还是全靠镇村和乡村振兴局全心全意的关心,解决、落实好了我们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和困难。提灌站于今年建成抽水,是果子浇水灌溉的重要时刻,今年果园的增产、增收不成问题。如果换作以前,果园的收成只能听天由命。这水可是解决了我们果农的大问题哦。”看着丰收在望的60余亩果园,果农米文金喜形于色,他脱口而出的感言和心声,随着微风习习,在葳蕤的枝梢,轻快的舞蹈,仿佛无声诠释着:果树久旱逢甘霖、果农丰产心头乐的共同欢愉。据了解,村级建制调整之前的隐逸山村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在风光秀美的隐逸山上大力发展金花梨种植,并逐渐建成规模和经济效益不错的种植生产基地,后来又改种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和经济效益更加良好的翠冠梨。目前,整个山上共种植绿宝石、翠冠梨480亩,蟠桃、黄桃120余亩。果树蔚然成林,但因地势条件以及历史原因,产业园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低,导致翠冠梨等水果产量视雨水多寡而定,特别是近年来,持续的高温旱情,严重缺水的生产条件,让果农劳动量、生产成本成倍增长,但产量、品质与收入效益却一路下滑,果农发展产业的信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果农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谈到干旱对村产业与农业生产的影响与“烤验”,隐逸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兵说:“每年高温晴热或者久旱无雨时节,满山果树枝叶都扭曲、萎焉,果子掉落一地,看着让人心痛不已。年景不好时,一亩地只能采收300斤—600斤果子,售卖后,还不够肥料、人工钱。好在后来,我们想到了求助镇政府和乡村振兴局,很快,老百姓和果农翘首期盼的提灌站建设就纳入了议事日程。”今年初,罗江区乡村振兴局投入省级财政衔接资金94.5万元,实施隐逸山2023年现代农业灌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包括新建一级和二级提灌泵房各一座,管道延伸2931米,清理沟渠及杂树杂草清理3367米等。项目建成合闸通水的那一刻,果农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据了解,除了12户果农的600余亩果树,该村1700余亩常规和制种稻田的灌溉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改善。翠冠梨产量由原来的亩产几百斤提升到亩产不低于3000斤,果农亩平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相应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4万元/年以上,效益显著。据统计,该项目共受益560户1650人,其中脱贫户64户114人、监测户2户5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3
(李浩 钟正有)7月10日,德阳市旌阳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旌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暨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计划审查会议。德阳旌阳区政府副区长、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陈然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潘航,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相关项目镇(街道)分管领导、区农业农村局农建股工作人员共计24人参会。 会议现场会上,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汇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对年度建设计划安排情况进行了解读。各参会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各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项目年度计划发表了意见,相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提出建议。陈然强调:一是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要严格按照《关于支持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上级文件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十年规划编制及试点示范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11.0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二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高标准农田规划要与国土空间、乡村振兴、水利、产业发展等规划的充分衔接,优化布局,采取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方式,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科学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区域布局,分区域、分类型明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标准,分阶段、分区域统筹实施改造提升项目。三是紧盯节点,加快推进。各部门要结合发展所需主动思考谋划,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相关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年度计划表,明确年度改造提升任务,分年分批实施,优化建设时序,确保总体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2
(新华社记者 康锦谦 邢拓)从成都驱车向北,两个小时后抵达清平,平直的水泥路旁出现一座座风情民宿,掩映在排排绿树与座座青山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里是绵竹市清平镇,曾经是全国闻名的磷矿矿区,挖矿史长达半个多世纪,如今转型成为拥有国家4A级景区的避暑旅游小镇。  “等进入暑期,我们这儿都订不到房咯。”今年37 岁的民宿老板刘光兰笑着说。她为人爽朗,人称“花姐”,是“花姐羌山小院”民宿负责人。因为喜欢花,她把民宿内每个房间都用羌语中的一种花来命名。  在小镇露营区,记者遇见今年67岁的北京市民冯绍民。他与老伴自驾房车环游全国,路过清平镇时被这里的美好生态吸引,已经住了十来天,还打算继续住一阵。清平镇的旅游观光小火车。(清平镇 供图)  四川文旅资源丰富,清平镇是怎么“出圈”的?刘光兰直言不讳:就一个字,美!清平镇四面环山,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绵远河穿镇而过。  但6年前,清平镇还是依矿而生的小镇,最多时矿工达上万人。和镇里大多数人一样,刘光兰曾经也靠矿吃饭。“那时候我家住在街上,靠马路一边的窗户根本不敢开,天是灰蒙蒙的一片。”刘光兰说。  清平镇地处九顶山南麓山脚,九顶山也是长江支流沱江的源头所在地。2017年,借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清平镇开始封停矿井进行生态修复,转型发展旅游,告别“矿业经济”。矿山关停后,刘光兰所在的盐井村村集体成立了金色清平旅游开发公司,分批建设旅游设施,打造旅游项目,她加入旅游公司,从一名导游逐渐做到露营、餐饮等项目的业务负责人。  过去几年,“花姐”是“萤飞谷”的一名导游,每到七八月的晚上,就给游客带路去观看萤火虫。  清平镇镇长孟锐介绍称,2016年昆虫学家来到清平镇考察发现,位于清平镇天井沟的山谷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萤火虫生息,当地抓住这个优势,经过几年开发建设,清平镇“萤飞谷”声名鹊起。  如今,每到夏天,“萤飞谷”野生萤火虫扎堆,尤其在盛夏夜晚,成千上万的萤火虫一起发光,点亮夜空,在黑暗中翩翩起舞,营造出童话般的梦幻空间。  把磷矿采矿区变成文旅目的地,清平镇走的是一条生态环保与文旅致富路。一是保护生态,打造休闲康养胜地;二是因地制宜,开发矿工主题文旅资源。  “呜……”沿着从矿井中拆下重新铺装利用的铁轨,一列旅游观光小火车穿行于清平镇格桑花海、七彩隧道与梦幻城等景点,通往曾经的矿工住宿区、如今的“矿工创业社区”。  从社区名字不难猜到,“矿工创业社区”中一座座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主题民宿,背后的负责人大多是曾经的矿工或矿工家属。  记者走进“850矿工主题民宿”小院,看到矿车、轨道、十字镐等老物件一应俱全,一旁餐桌上摆放的菜谱,写有“矿工餐”“矿工馒头”等菜品。  曾经的矿工家属、如今的民宿负责人谢芬昌告诉记者,2017年矿井封停后,一家人在政府引导下开始做旅游接待,主打矿工主题。她家民宿现有8个房间,每年暑期旺季时会被提前订满。  “矿山关闭后,我们积极引导矿工转型发展民宿旅游,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一。”孟锐说。  目前,这个总人口不到6000人的小镇,是“四川省首批森林康养小镇”“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花姐”乐于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记忆中灰尘满天、四处烂泥、道路坑洼的景象不再,她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盛夏流萤。
新华社 | 分享: 2023-07-12
(韩愉康 邓明菁 钟正有)盛夏时节,正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这几天,走进德阳市旌阳区天元街道新隆村的旌阳区佳源无花果专业合作社,成片绿油油的无花果树横成排、竖成列,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果园大棚里,工人们穿梭在一排排无花果树之间,用布条把无花果枝系在铁架上。这样做能使枝叶长得更长,能吸收更多的光照,从而增加果实产量,甜度也会更高。“我们种植无花果已经13年了,今年的品质很好,产量也高,每周末采摘的客人相当多。”据业主王友介绍,无花果是一种开花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和温带,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排便、增强消化功能、保护心血管等功效。果园的品种主要有波姬红、金傲芬、麦斯衣陶芬、美利亚等,每年采摘时间从7月至12月,预计每个大棚的产量达2千斤。旌阳区佳源无花果专业合作社位于新隆村14组,种植面积360余亩,每年收入达110余万元。每年还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20人次。“我在这里干活一天收入80元,离家也近,挺开心的。”村民张绿秀说。据了解,佳源无花果专业合作社靠近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是不少德阳、成都市民近郊旅游的目的地。近年来,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四统”运作模式,按照农时季节,以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市场信息宣传的方式,带动更多村民吃上“农旅饭”、走上致富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