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蒋继承 钟正有)大战“红五月”“双抢”正当时。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机作业事故的发生,近日,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机专合社等场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检查现场执法人员重点检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安全生产监管,现场查验驾驶证、行驶证,尤其是检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性能是否完好、牌证是否齐全,严防农机事故的发生。严查无牌无证、违法载人、疲劳及酒后驾驶等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还积极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并督促农机手做好机具调试、维修保养、减损技能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田间操作技能,提升规范作业能力,提高收获质量、减少机收损失。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3
(钟正有)为加强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绵竹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和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点面结合、广泛宣传,做到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参保积极性。2022年绵竹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4025.84万元,首次迈上4000万元台阶,较2021年增长49%;农业保险密度从2021年的239元/人提高到2022年的356元/人,农业保险深度从2021年的0.75%提高到2022年的1.06%;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5.03%,完成保险覆盖面超过70%的要求。财政投入到位,抗风险能力提升。一方面,保持每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本级预算不低于800万元的标准,有效增强本地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信心和动力。2022年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3015.17万元,首次突破3000万元,较2021年增长46%,连续3年实现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标准,水稻、玉米、小麦种植完全成本保险保额从原来的每亩400元、400元、300元提高到每亩1100元、800元、700元。监督赔付到位,群众满意度提升。鼓励保险公司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手段,精准匹配农户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农险”运营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投保理赔手续繁杂、赔款周期长等难点问题。加强与四家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注重资金效益,优化保费补贴资金拨付流程,缩短核灾理赔周期,实行承保和理赔公示、查勘定损电话跟踪复查、赔款支付使用“一卡通”发放到户,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2022年,三大主粮保险全市实现保险赔付634万元,较2021年增长30.45%,对绵竹市主粮稳产保收作出了重要贡献。险种拓展到位,特色产业支撑提升。按照“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总体思路,绵竹市积极拓宽思路,围绕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绵竹市重点扶持“2+4+N”现代农业产业品类,印发了《绵竹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开设花椒、柑橘、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猕猴桃、蒜薹、大蒜、梨、茶叶、玫瑰、肉牛保险品种,2022年新增豌豆尖保险。目前已开设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多达11种,为绵竹市种养殖农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险服务,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5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播种、移栽的季节。眼下,行走在广汉市连山镇、南丰镇、高坪镇等地,一边是金灿灿的麦田,一边是绿油油的秧田。广汉的种粮大户们,在守好小麦丰收最后一关的同时,正抢抓时节,进行水稻集中育秧,为水稻稳产丰收打好基础。  “五一”期间,连山镇锦花村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内一派忙碌景象。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马力全开,工人们忙着递送秧盘、加育秧基质、加谷种、盖土等工序。“这是最后一批了,可以满足2000亩大田移栽需求。”该合作社理事长杨萍告诉记者,1亩集中育秧田可满足120亩左右的水稻生产面积。其合作社3月20日开始育苗至今,整个阶段一共集中育成可满足2.5万亩生产面积的水稻秧苗。  提供社会化服务,做集中育秧准备的还有广汉市蜀稻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大左。在高坪镇白里村田间,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秧盘整齐摆放至秧田进行培育。“这是经过暗化育秧的水稻,摆到田间后还要灌水‘炼苗’,为之后的机插秧做准备。”张大左的合作社主要以社会化服务为主,大力推广集中育秧等关键技术。  “集中育秧,释放了劳动力,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出苗质量和产量。”在谈及集中化育秧的优势时,杨萍和张大左有同样的感受:与传统育秧模式相比,集中育秧不仅解决了农村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技术缺乏等问题,还降低了育秧成本,保证了秧苗质量。此外,水稻育秧还可进行集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有效减少水稻前期的病虫害。  通过集中育秧,受益的不只是种植户,还有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除去营养土、秧苗盘、肥料、人工等成本,1张育秧盘利润在1元左右。”张大左今年的服务面积近4000亩,按照23张秧盘满足1亩地计算,他的育秧利润在9万元左右。而杨萍则通过土地托管、全程机械化生产、集中育秧等方式,统筹周年生产,可使每亩土地增加效益400元左右。  “在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都江堰灌区优势的同时,我们联合省农科院作物所推广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不断辐射促进全市水稻集中育秧水平。”广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志述介绍,今年全市机插秧面积将达20万亩。截至目前,广汉水稻集中育秧折合大田面积已达19万亩,相当于超过430万张秧盘(每张秧盘长60厘米、宽30厘米,按照每亩地需要23张秧盘计算)在田间服务生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9
(周韵 李莲 钟正有)夏日的绵竹市九龙镇,群山染绿,风景如画。空中滑翔、草地滑车等优质体育项目,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追寻激情与速度。这是该镇结合区域自然禀赋优势,深入实施“体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九龙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锚定“体育+”,重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积极培育特色体育项目,不断叠加文旅体融合的潮流业态,黏合、串联产品体验,形成体育旅游消费链、产业链,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开花。丰富体育项目  擦亮“金字招牌”5月14日,在九龙镇滑翔伞基地,一顶顶彩色滑翔伞腾空而起。成都游客曾欢穿戴好设备,在教练的带领下,御风而行,纵情山水,甚是逍遥自在。“每到节假日,预约的游客都很多。”该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滑翔伞定点国家队选拔赛、全国滑翔伞邀请赛、中国滑翔音乐节等赛事活动在九龙镇连续举办,空中滑翔成为绵竹旅游新业态的一大亮点。为擦亮“体育+”品牌名片,丰富游客体验,九龙镇配套打造了滑翔驿站、滑草场、游客接待中心、5.5公里绿道,大力发展低空和山地运动特色产业。常态化举办动力滑翔伞、伞翼滑行、航模表演、电子定向越野赛、徒步穿越、山地自行车等多类活动项目,打造集研发、培训、考核、表演、体验为一体的九龙运动乐园,全力推进国家级山地运动度假区建设,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在龙门山云溪谷漂流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各司其职,全力追赶工期进度。河道里,由石块砌筑而成的滑道沿着山势蜿蜒而下,沿途植被葱茏、繁花盛放,迤逦的山野风光尽收眼中。自项目开工以来,九龙镇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力解决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各项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据悉,龙门山云溪谷漂流项目是四川长度最长、落差最大的漂流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形成“漂流+山地运动+峡谷观光+避暑度假”复合型旅游项目体系,链接“九龙里”环线,联动平原滑草、峡谷滑水、空中滑翔全业态发展,将为绵竹发展沿龙门山旅游、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推进“体旅”融合  拓宽致富门路九龙镇因运动而活力无限,独特美景因体育而魅力无穷,“体育+旅游”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到节假日,前来九龙滑草场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新增滑翔、攀岩、戏水等20多项娱乐项目,不断增加‘体育+’带动机制,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5万人次。”滑草场总经理郑翱说,借此契机,村民们在周边摆摊售卖农产品、手工艺品,感受到了“体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漫步九龙镇棚花村,农居错落有致,村道纵横交错,美丽清幽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老百姓乘着“体旅”融合春风,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村上将散落的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拓宽了村民致富门路。为促进“体旅”融合提质增效,近年来,九龙镇将体育运动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打造“花棚子精品民宿区”“绵竹·花宿”“九龙山院子·花厢”等各具特色的民宿品牌;以沿山路为轴线,形成清泉村农家菜,棚花村柴火鸡,高安村、马跪村特色烧烤、铜锅,新龙集镇社区私房菜为代表的美食聚集区;积极举办“梨花节”“赏果节”“五彩油菜花节”,年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为“运动游”提供服务载体,发展建立一套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体育旅游体系。2022年,九龙镇共接待游客 15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产业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九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体育旅游潜力很大,释放潜力的关键在于紧跟需求、提升体验。该镇将继续发挥旅游悦人、体育留人、文化育人的特点,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生态区位等优势,形成更深、更广的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5月,蜀乡大地陆续进入小麦收获季。成德绵一带,麦田一片金黄,已显夏粮丰收景象。  “实测面积16.01亩,平均亩产601.3公斤,最高亩产618.2公斤!”5月13日,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稻茬小麦播种施肥喷药一体化立苗技术”广汉核心示范区进行了实产验收。在场的不仅有省内的小麦专家,还有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等小麦主产省的同行专家。  平均亩产601.3公斤,这是去年这片示范区创下百亩单产600.2公斤的西南地区高产纪录后,单产再次突破600公斤。突破背后,当地如何实现小麦单产跳起摸高?收割机依次排开,高效收割小麦。虫害轻+灌浆长天气给力,促使单产提升  当天,连片的小麦与远处的蓝天连成一线,收割机一字排开,随机抽取的4个典型田块很快完成收割,目光所到之处均是“金黄”。这透露出今年当地小麦在病虫害管理、机械化利用、耕地利用上的三大特点。  “10 年来没见过这么大面积的干净小麦,今年全省的小麦生产病虫害很轻。”测产田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一边拨开麦穗一边告诉记者,“以江油市窦团山脚下的麦田为例,当地常年雨水天气多,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高发地,但今年当地的小麦长势依旧健壮,很有说服力。”  生产上,常有“苗好半年粮”的说法。“苗好,关键是播种质量,在四川麦区,播种环节决定70%的小麦产量。”汤永禄介绍,去年播种期间,四川麦区降水较少,有利于小麦播种出苗。而今年小麦开花时间比往年提前一周,灌浆期延长,倒伏较少,一定程度上促使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农技+农机藏粮于技,实现节本增效  “过去种小麦需要经过秸秆处理、耕地、施肥、播种、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管理等多个步骤,工序繁杂,成本非常高。”看着今年的产量,承包这片试验田的种粮大户冷辑龙算了笔账: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种小麦,一亩地只有150元左右的纯利润。而今,冷辑龙的效益实现了翻倍。  “新技术使用,不仅要让种植户看到效益,还要让管理变得省心。”汤永禄介绍,去年,这片测产田开始采用稻茬小麦播种施肥喷药一体化立苗技术。该技术通过一个机械完成播种、施肥、除草全部工序后,再在抽穗扬花期进行一次“一喷三防”,整个小麦生长期几乎不再需要任何措施,在最大限度压缩成本的同时让管理变得精简。  技术以外,机械化水平同样在提升。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王越介绍,目前,广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7.7%,无人植保机、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等各类新型农业机械轮番上场,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全流程机械化,为粮食生产提速增效。耕地+人才强化保障,刷新单产纪录  从2021年单产突破500公斤到2022年单产突破600公斤,再到今年稳中有升,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晓玮表示,广汉小麦单产纪录持续刷新,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也是广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步。  其中,首要的是耕地。唐晓玮介绍,广汉按照“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打造”的方式,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增减挂钩、落实占补平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近两年净增耕地1332亩,在全国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工作。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为此,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上,广汉市探索出“遴选+认定+管理”的三步法高素质农民培育评选制度,创新推出高素质农民“导师制”“寄学制”,搅动人才“一池春水”。在经营主体培育上,实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齐头并进。“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433家、农民合作社555家,国省级示范场示范社达57家。”唐晓玮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8
(江瀚 钟正有)为加快推进德阳市旌阳区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旌阳区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5月16日,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举办了“旌阳区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治理培训”,并邀请四川省水产校专家权可艳、李丽娟两位高工到场授课,全区各基层畜牧水产站技术推广员及辖区重点养殖户共9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会培训会上,两位专家先从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及相关指标限值进行了政策宣传,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通过典型经验案例介绍,分类对池塘大塘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池塘圈养模式养殖等养殖模式尾水治理进行了技术分享,指导养殖户如何降低水体氮、磷等指标,改善水质。最后从业务主管方面就养殖过程中如何进行尾水治理进行了指导,引导养殖户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做到绿色健康养殖。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了旌阳区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政策、养殖尾水处理措施要求的掌握和了解,提高了养殖户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水平。据悉,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组织技术人员入户入企指导养殖尾水治理及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持续做好旌阳区生态环境保护。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7
(张娟 牟文 钟正有 记者 闫新宇)风吹麦浪穗飘香,收割插秧处处忙。当前,正值绵竹“双抢”工作最关键的时候,各式农机开足马力轰鸣作响,一边抓小春作物收割,一边抓大春粮食播种,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丰收的喜悦5月15日,在什地镇双瓦村种粮大户李长勇的麦田里,收割机在麦浪里来回穿梭,金黄的麦穗脱粒后被搅碎排出,随后被卸载到运粮车上,颗粒饱满的小麦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今年种了130亩小麦,自己买的机械,全程机械化作业,亩产在1000余斤左右,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李长勇告诉记者,机械化收割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按1台收割机每天收割麦田四、五十亩计算,他家的麦田用不了3天就可以实现颗粒归仓,还能及时抢抓种水稻的茬口。在绵竹银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罗强正在组织农机手抢种水稻。三台插秧机同时作业,伴随着“哒哒哒”的发动机声音,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均匀地插入田间,不到20分钟,一亩水田就披上了“绿装”。“过去一亩田一个人要插上一整天,现在一台插秧机20分钟就能搞定,不仅省时省力,还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产量。”罗强向记者说着机械插秧带来的好处。如今,绵竹银成农机合作社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从播种、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惠农政策好,各种补贴多,罗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绵竹市广袤田野开启了机战“双抢”模式。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效应,切实做好农机化生产技术服务工作,自4月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组织各镇(街道)对各自辖区内的所有农业机具进行检修和保养,并推广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为农机唱主角挑大梁打好基础。种水稻“2023年,绵竹市小麦播种面积为27.1万亩,油菜播种面积为9.62万亩,目前已完成小麦机收5万亩,油菜机收4万亩。全市水稻计划机插秧面积为28万亩,目前已完成9万亩。”据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曾伟介绍,全市现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具3000余台,全力服务“双抢”工作,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率达83.81%,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还有效促进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据悉,为了确保“双抢”工作有序开展,绵竹市农业农村局提早谋划,多措并举,及时组织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抢收、抢种,认真开展机收小麦、油菜和水稻机械直播等培训工作,全覆盖推广先进技术,有力提高了“双抢”的技术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同时,组织近百名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特点,做好小春作物主产区、大春播栽重点区的农机调配、水源保障、农资供应等事项,确保小春作物颗粒归仓、大春作物应播尽播。据悉,绵竹小春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目前全市小麦已进入抢收高峰期,预计5月底将完成全市“双抢”工作。该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广大农户,要抢抓晴好天气,合理安排“双抢”工作,尽量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抢种一块,把农事往前赶,更有利于大春丰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7
 (肖开丰 梁潼 记者 闫新宇)日前,走进位于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西沟村的五粮液MAP专用粮基地,多台收割机正驰骋在麦田,机器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花,切割、剥壳、脱粒等一道道工序,在农机驾驶员的操作下一气呵成。收割机驰骋麦田湛蓝的天空、金黄的麦浪、红白相间的农机……田地间“丰”景正好,空气中也弥漫着麦子成熟的清香。几天前,绵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专家组在该基地选取了1.9亩小麦现场测产验收,“酒麦1号”麦田平均亩产达到502公斤。据了解,农户种植酿酒专用粮亩均可增收400元到600元。该基地种植面积1.5万亩,采用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村集体经济土地合作等模式落地,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和全程专业服务。“我们采取定制化的‘种、收、储、运、交’服务体系,实现了田间到车间的完美结合,以及酿酒专用粮100%可溯源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有助于提升中江粮食产业附加值,提高种粮大户和老百姓的种粮收入。”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辰说道。连日来,位于永太镇多宝村的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也正抢抓好时节收割小麦。15日,走进种植基地,只见农机手操作农机在麦田中忙碌,装满麦子的运输机在库房和田间来回“奔波”,专合社员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种植了1400余亩小麦,今天就基本收割完毕,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专合社负责人常滔说道。据统计,中江县小春粮食播面49.16万亩,预计产量15.5万吨。其中,小麦播面39.71万亩,预计产量13.1万吨,目前收割进度85%以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过去荒郊野外随处可见的车前草,因其车前子能利尿而被药用,又称为“利尿草”。如今,车前草在规模种植户手里已变得硕大无比,年年为种植户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适值车前子成熟时节,四川的车前草种植户又在田间忙前忙后,尽享丰收的喜悦。但专家提醒,车前草虽然好种好管、收益不错,然而近年其行情波动也比较大,种植户不可盲目跟风发展。宽大的车前草叶片。坚持种植 效益不错  5月11日,广汉市高坪镇白里社区车前草种植大户李兴国,将挖掘机和载重汽车直接开到地里,装载一车又一车人工收割的车前草果穗到一个晒场集中堆沤。他打算一周后,将堆沤好的果穗收获车前子卖给药厂,再把果穗秆和取子后的空壳壳卖给养殖场,赚上一笔。  记者发现,这些车前草叶片宽大、果穗长至0.6米至1米,大大颠覆了人们对车前草的印象。  李兴国是广汉市慧星秸秆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原来只是兼种一二十亩车前草,近两年他发现种车前草能赚钱,遂规模种植了160亩。  “车前草比油菜晚种1个月,收期与油菜差不多,可以割2到3茬,像我们大户可亩产150公斤车前子(散户可亩产200公斤)。车前子卖给药厂,今年的行情为34元/公斤,前年50元/公斤、去年达到80元/公斤以上。”李兴国介绍说,“而我每亩的土地流转费为650元/亩,请人栽插的费用为1000元/亩,请人收割的费用为700元/亩,另外每亩还要花300元的肥料和农药,每亩总成本在2600元左右,只要行情能保持在20元/公斤,就略赚。而且,每亩产生的250—300公斤秸秆、50多公斤壳壳,还可以卖给牛羊养殖户作为补充饲料,能卖700元/吨。收割后,车前草的叶子和桩桩,就地还田旋耕,还可种一季水稻。”  李兴国表示,车前子的行情每年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波动较大,但不管怎样波动,他都能赚钱,所以一直坚持种植至今。在当地,还有几户大户和散户年年都在种车前草。  高坪镇李堰村村干部何关茂说,他上世纪90年代就小打小闹种过3年车前草,管理粗放,比油菜还好种。“车前草的果穗收后,盖薄膜让它由青转黄,就可用连盖或机器打出车前子卖给药厂做中药,当时车前子卖8元/公斤都能赚钱!”关注行情 防范风险  “广汉的车前草种植有多年了,主要是农户散种,分布在南丰、高坪、金轮等乡镇,去年的面积仅有三四百亩。但由于去年车前子最高卖到了100多元一公斤,种植户卖1袋车前子(50公斤),几千元就到手了。因此,今年车前草的种植面积估计有上千亩,大户也增多了。”广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廖方全介绍说,“车前草的种植风险不是很大,只要做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打好壮子的叶面肥就行了,关键是要防范跟风种植、供大于求带来的价格风险。”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侯凯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药用植物的研究,他介绍说,与野生的车前草(即小车前、平车前)不同的是,现在规模种植的车前草为人工选育的品种,叶片宽大、果穗可长达1米。因为车前草种植撇脱,只要做好前期除草,后期可不再除草,而且效益也还不错,近20年来,四川眉山、德阳、泸州、内江等地均有规模种植,四川每年的车前草种植面积估计已达5000亩,与江西同为国内车前草种植大省。  “车前草的种子很好买,还可自留种,生育期也较短,很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由于车前草比油菜迟播1个月时间,如果采用‘水稻+车前草’的轮作方式,就能确保水稻有更长的生育期、使米质更好,同时也可发展晚稻。”侯凯说,“但是,近年车前草的行情波动较大。发展车前草,种植户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种植量,避免种出来供大于求。如果自留种进行发展,要尽量选用田间性状好、长势齐整、不易脱落籽粒的果穗进行留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7
 (汤欢 钟正有)为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提高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近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广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四川省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会在广汉市南丰镇开展。活动现场,参会人员认真观摩油菜机械化移栽、油菜分段式收获等先进技术及装备,快捷省时省力的机械化操作吸引了不少种粮大户的注意,观摩会间隙,还进行了技术推广与经验交流。据悉,此次观摩会,不仅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到了油菜机播的高效性能,同时也认识到油菜生产机械化是当前稳定和扩大油菜生产面积、促进油菜增产增收的良好途径。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5-16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近日,又到了一年一度枇杷成熟的季节,在邻水县丰禾镇泥汉坪村杜家沟的枇杷园里,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黄似橘,亮如金,圆润清香,惹人眼目,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只见慕名而来成群结队的游客在枇杷园里穿行,有的忙着采摘、有的忙着品尝,有的忙着拍照,有的忙着抖音直播。果农们有的忙着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有的则在五华山景区旅游环线公路两旁搭起了临时小摊点出售。好一幅丰收的热闹景象。游客采摘怕枇杷“前几年就听说丰禾镇杜家沟的枇杷口感好,水分足,甜度高而远近闻名,今天终于和姐妹们从重庆垫江跑过来了。百闻不如一见,一颗颗金黄的枇杷,或隐于绿叶,或攀上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诱人,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枇杷的清香,真是太美了,品尝起来真是太甜了!这里枇杷才10元一斤,价格便宜,今天我们已经摘了10多筐,准备带一些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们尝尝,同时也想给在浙江和广东打工的亲人们邮寄一些过去。今天在枇杷园体验采摘生活,好快乐。”王小姐动情地告诉笔者。“我是快递公司的,来自邻水县城。最近杜家沟的枇杷在抖音上成了网红打卡点,都说很好吃。趁着周末,和同事们到枇杷园里来采摘、游玩,体验体验采摘的乐趣,顺便想来和乡亲们商量枇杷网上销售事宜等。大家在果园里品尝了一下,这里枇杷果大、皮薄、色艳,一口咬下,汁水四溢,口感鲜甜,肉质细腻,简直从嘴里甜到肺里。今天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游客同时来到果园里采摘,真的名不虚传呀”!正在果园里采摘枇杷的顾客谢先生很是称赞。据“丰禾镇林果家庭农场”负责人、原村支部老书记倪水清介绍,“杜家沟原属林果村一组,合并后现在是泥汉坪村八组,整个枇杷园有200余亩。今年的枇杷不但产量特别高,有的甚至压断了枝头,而且因为枇杷皮薄而韧,容易剥离,肉质细腻,汁多易溶,风味清甜,品质佳美销路特别宽。保守估计每亩产量1000斤以上没问题,每斤销售价在10元左右,整个杜家沟枇杷园收入至少200万元。今年我家10亩枇杷收入10万元目标能够实现。今年枇杷成熟得早,从五一节日开始,到五月底整整一个月都有枇杷供大家采摘”。近年来,丰禾镇依托乡村振兴惠农政策,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在杜家沟不仅形成了枇杷产业的布局,还利用独特的地理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了生猪和肉牛养殖产业带,在半山腰还建立了花椒、桑葚、樱桃、垫江李、凤凰李、蜂糖李、柑橘、椪柑、脐橙、西瓜等多种产业基地,奠定了产业示范模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自家的小果园,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让每户都有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助农增收,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引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供稿:邻水县丰禾镇 熊建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5月12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专家,在中江县黄鹿镇长安村对“稻茬油菜轻简化直播机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百亩示范片进行了田间现场验收。  专家组在实地考察示范基地、听取项目组汇报后,选择3个代表性示范田块(品种均为佳油5号)进行全田一次性联合机收测产,实收亩产分别为205.8公斤、234.8公斤、220.5公斤。  得悉测产结果,示范户、中江县长辉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公长高兴地说:“经专家提供品种和配套技术,我示范了100余亩,之前我就机收过,发现同样大的田,示范田收的菜籽就要比对照田的堆头大;而且,专家提供的示范品种,抗病性也强,同样的用肥量,它的长势要比我过去采用的其他品种好得多。”  专家组认为,与传统育苗移栽方式相比,该技术示范区的机械化水平提高 30%以上,劳动用工节约50%以上,节约生产成本20%以上,养分利用率提高10%左右,亩节本增效300元左右,“稻茬油菜轻简化直播机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5
(钟正有)如何更好助力“川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德阳“天府菜油”行动建设推进情况如何?5月10日,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丽萍一行到德阳调研“天府菜油”行动建设推进情况,德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陈景峰,德阳市发改委主任李霞陪同。调研现场调研组一行前往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实地了解菜籽油加工工艺、车间加工生产能力、食品安全与技术研发等情况,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座谈会上,德阳市发改委、中江县、年丰食品公司分别聚焦“天府菜油”行动建设推进情况作交流发言,企业代表、种植大户代表纷纷围绕“天府菜油”公共品牌授权使用、油菜基地建设等情况热烈讨论。调研组表示,此次调研,为研究、优化“天府菜油”公共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举措,为制定“天府菜油”行动下一步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决策参考,进一步为推进“川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下一步,德阳市将认真学习领会调研精神,梳理座谈会上各位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细化工作举措,抓好贯彻落实,切实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德阳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2
 (谭雪 记者 闫新宇)农村产权交易的“德阳模式”又出川了。近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总经理谢玉萍受河北省固安县政府邀请,为其纪委监委、组织部、涉农部门以及辖区9个乡镇相关负责人作“依托产权交易平台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主题分享。分享会现场会上,谢玉萍首先分享了德阳农村产权交易探索实践。随后,其以农村集体“三块地”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农村集体有什么、集体三资问题、基层党组织职责”等,并为与会干部解读了最新涉农政策、法规。最后,谢玉萍以“德阳经验”为例,深度阐述了如何通过做深做实农村产权交易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此次分享内容干货满满,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随后,谢玉萍实地走访了固安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彭村乡北荆垡村等地,实地调研固安县农村产权交易情况和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情况,并为其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和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提出了意见建议。记者了解到,为学习“德阳模式”,2023年以来,河北省固安县先后两次到成都农交所德阳所考察交流。固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斌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形成跨区域合作,进一步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德阳模式”向固安县纵向输出,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作、优势互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2
●依托全镇 5000 余亩水面,黄鹿镇已建成西南最大的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基地420亩,稻虾模式养殖小龙虾园区3100余亩,名优特级水产品1500余亩,特色水产总面积6000多亩,特色水产总产量166万余斤,其中小龙虾年产量100万余斤。  ●延伸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特色水产小镇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潼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文/图  4月26日上午,中江县黄鹿镇的一处小龙虾养殖基地,一场“虾王争霸赛”正火热举办,工作人员忙着为参赛龙虾测量体长、称重,所有的视线都聚焦在一个个色泽鲜亮的龙虾身上。“98克!胜出!”伴随着裁判高声宣读结果,现场一片欢呼喝彩,中江县众玉辉稻谷专业合作社的龙虾摘得“虾王”桂冠。  当天,黄鹿镇举办“花田渔歌”龙虾美食节,“虾王争霸赛”“小龙虾特色菜品评比”“吃小龙虾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县内外游客前往。  近年来,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黄鹿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宜虾宜渔稻田资源优势,以“稻虾共作”的模式实现“一田两收”,特色养殖模式下的小龙虾销售火爆,经济效益可观。同时,该镇依托小龙虾产业大力拓展节会经济,“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因水而兴聚焦品质养殖小龙虾  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镇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5座,大小塘堰301口,全镇水面达5000余亩,总蓄水量达3200万立方米。该镇依托优质水资源,致力于打造特色水产小镇、创建省级“鱼米之乡”。  黄鹿镇不断强化“粮油+水产”主导产业,坚持“好水养好虾”,以精养正大南美白对虾、稻虾模式养殖小龙虾为核心,推行“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人力3种方式入社进行市场化运作,成功带动黄鹿水库周边6个村“抱团”发展。  通过几年努力,现已建成西南最大的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基地420亩,稻虾模式养殖小龙虾园区3100余亩,名优特级水产品1500余亩,特色水产总面积6000多亩,特色水产总产量166万余斤,其中小龙虾年产量100万余斤。提质增效推动产业效益最大化  连日来,在黄鹿镇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里,每天一大早都会有不少外地买家特地来进货。一筐筐刚从田里捞出的小龙虾被倾倒至分拣台上,分量十足的小龙虾们挥舞着大钳子,活力满满。  “50 克以上的小龙虾叫‘炮头’,今年我们通过育养分离方式进行养殖,小龙虾个个体量大、品质高。”中江县振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万杰随手拿起一只一称,就是“炮头”。  该专业合作社通过多年发展,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一起养殖,已经有1000余亩的养殖基地。今年,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亩产同比增加100斤以上,亩产利润增加3000元左右,预计产值在600万元左右。  振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只是黄鹿镇做强小龙虾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鹿镇大力扶持引进水产养殖企业,投入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统筹统销等服务,稳步推进小龙虾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就要不断延伸产业链。  黄鹿镇依托小龙虾推进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垂钓、观光、休闲、餐饮一体化乡村旅游,“小龙虾啤酒美食节”“虾王争霸赛”“小龙虾特色菜品评比”“小龙虾垂钓比赛”等主题活动备受欢迎,累计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  在销售模式上,为进一步打开小龙虾销售市场,黄鹿镇开展网络直播营销,每场网络直播销售数量均达到上千斤,销售市场也拓展到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今年上市以来,小龙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售9万斤,销售额180万元。转型升级探索产业发展“长远之道”  黄鹿镇紧握小龙虾这本“致富经”,不断探索“增收诀”。立足黄鹿镇“粮油+水产”特色产业实际,推动“12316”工程(1个核心区、2个产业区、3大主导产业、16个行政村),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  黄鹿镇坚持以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特色水产小镇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活流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将水产产业纳入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进行科学定位和科学布局,走高标准、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之路。”黄鹿镇党委书记田勇表示。  田勇介绍,接下来,黄鹿镇将依托“鱼米之乡”核心区和凯北粮油园区北部核心区,狠抓综合种养规模和质量,把特色水产品和优质粮油有机结合,将生态种养打造成黄鹿的特色农旅品牌,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0
(钟小红 钟正有)近日,走进中江县黄鹿镇,高低起伏的浅丘间,小龙虾(鱼)已经开始出塘,一只只新鲜上岸的小龙虾被发往各地,浓浓的喜悦挂在养殖户的脸上。捕虾现场生态循环优模式。黄鹿镇稻渔综合种养主体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优种养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稻田改造,构造循环生态系统等技术措施,小龙虾(鱼)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实现了生态、经济双效增长。今年,小龙虾最高卖到了80元一斤。精准培育抢市场。黄鹿镇采用“稻鱼轮作”“稻虾共作”“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夯实了“鱼米之乡”产业基础,使当地业主和群众实实在在地从中获益。稻渔综合种养主体采用机械化养殖、稻虾繁养分离技术和“一季稻两季虾”模式,与湖北小龙虾上市时间错开,春节后小龙虾可以上市,7、8月再次捕捞小龙虾上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龙虾经济兴业态。依托“小龙虾啤酒美食节”“虾王争霸赛”等节会经济,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目前,中江县黄鹿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000亩,每亩收益能达到1万元,相比于传统种植模式增收7000余元。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又可以增加农户收入,破解了种粮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兴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8
(杨公琼)近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在绵竹市广济镇凤凰村,对该村二组、四组的林木采伐权销售项目进行电子竞价。据了解,该项目前期经过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广泛宣传,共征集到数名来自北川、彭州的客户。竞价会当天,该村二组碓窝坪林木采伐权挂牌价160000元,经过505轮报价,以342000元成交,溢价率113.75% ;四组盘陀寺林木采伐权挂牌价54000元,经过9轮报价,以59200元成交,溢价率9.63%。近年来,绵竹市深入贯彻落实德阳市集体资产“应进必进 阳光交易”工作要求,以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为切入点,依托成都农交所德阳所进一步落实落细集体资产处置各项工作,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不断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升。与此同时,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始终坚持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开拓多元化增收渠道,打通工商资本流入农村新路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5月4日,广汉市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内,金色麦田一望无际,淡淡的麦香味弥漫在田野间,一株株麦穗挺直了腰,一周后将迎来收获归仓。据初步统计,今年广汉市小麦种植面积26.10万亩(比去年略增)。  “今年技术指导和各方协作都比较到位,小麦长势很好,病虫害危害较轻,丰收在望。”广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志述介绍,广汉市小麦实现丰产有基础、有条件。李朝苏(左)和乐丰家庭农场主冷辑龙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  丰产基础在于生产谋划的提前。在2022年冬天小麦播种之际,一场关系今年收成的小春生产现场技术培训会在连山镇锦花村田间举行。当时,来自广汉市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代表300余人走进田间,观摩小麦机械化播种质量。  “播种环节是影响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湿害和秸秆还田是影响播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介绍,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保障稻茬小麦适期播种和立苗质量。  丰产条件在于技术的赋能。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小麦“专家大院”内,十余位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常年在此开展攻关试验。“今年种的1000余亩小麦全部采用免耕带旋播种,每亩播种量减少5斤左右,在节约用种量的同时,出苗质量还得到提升。”锦花村种粮大户、乐丰家庭农场主冷辑龙告诉记者,“专家大院”为他们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在2022年5月,锦花村上百亩小麦开展实产验收,结果显示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这也是西南地区百亩规模小麦单产新纪录。  在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朝苏看来,重大技术的协同推广包含品种和技术两个维度。李朝苏介绍,在品种上,一方面,推广满足市场和企业加工需求的品种,如“川麦614”“绵麦312”“绵麦902”,主要用于生产膨化食品和酿酒。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小麦特色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广“川麦88”“川麦104”等高产抗逆品种,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种植效益。在技术上,重点推广以抗湿播种、绿色生产为核心的关键生产技术,实现“两高两低”(高产量、高效益、低成本、低环境效应)目标。  作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区域之一,广汉市小麦品种以“川麦104”“绵麦902”“绵麦 312”等为主,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广汉全市小麦面积的95%以上。“目前,广汉市农业农村部门正持续统筹抓好夏粮生产各项工作,及时协调确保农资农机资源充足,突出抓好机收减损,及时向农户发布天气信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确保大小春两季作物生产有效衔接。”王志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08
(宋鑫 罗涛 王颖 钟正有)时下,正值高粱播种的关键期。连日来,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抢抓春播农时,开展高粱种植,以产业带就业促增收。 “种植高粱时要注意行距在60公分左右,窝距60公分左右,窝深3公分左右,种子放5到6颗......”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相互配合,施肥、翻土、开厢、打窝、种植、盖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春播现场“我们的土地纳入合作社后,每月在合作社打工有将近2000元的额外收入。希望今年高粱能有好收成,我们也可以多分红。”新中镇桂花村村民黎锭国高兴地说。据了解,新中镇桂花村于2019年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对1000余亩基本农田进行了田型调整,村民将土地入股到集体统一流转管理,发展特色种植,提升农业产出效益。目前,合作社有860户社员。 “去年,我们在这种的是大白菜,收成相当可观。”新中镇桂花村4组组长周述礼介绍,今年,计划种植55亩高粱,每天安排了30多名工人种植,预计一周内完成种植工作。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新中镇桂花村积极探索村级“三变”改革、“五社”实践,积极洽谈业主投资,采取村级资源入股的形式,按照“筹、投、管、分”原则,清理房屋、堰塘等资源资产,置业参与修建,劳务参与务工,现业主蜀菜商城蔬菜种植年产出上万吨,带动当地村民务工增收上万元。今年,新中镇桂花村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公司+合作社+村民”种植模式,通过与周边酒类企业合作,生产本地特色高粱酒,让高粱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产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6
(张娟 记者 闫新宇)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大力整合村组资产、资源,创新推动实施“整组流转、统规布局、反包倒租”的农业共营机制,种植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推动村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村民户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这是绵竹市推进产村融合,打造大美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目前,绵竹市已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53个。绵竹乡村振兴近年来,绵竹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把产村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打造大美乡村为目标,依托省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推动乡村形态美、功能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五美”融合,先后有14个村被评为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至20%。在奖励扶持方面,绵竹市充分发挥政策支持的引导作用,将产村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绵竹市乡村振兴规划》《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涉农规划和各类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大美乡村建设的政策文件中,出台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奖补政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一镇一基础设施项目等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投入,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融合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强农惠农政策向农村倾斜,也让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愿意扎根乡村,建设家乡,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土地资源,也为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激活了乡村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全市有德阳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37家、在库家庭农场1471家,从业人员26500余人,实现涉农经营收入86.84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28亿元、家庭农场3.16亿元、专合社4.4亿元,基本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融合发展经营格局,成为绵竹“三农”发展、产村融合的主力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