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梁潼 汪肖 钟正有)四月的中江,芍药最是惹人注目。4月13日,中江县第十届芍药赏花节在集凤镇开幕,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清晨,凯城之巅、云丘之上的集凤“将离露营”基地,早早迎来了第一拨游客,在这里观云海、品美食、买特产……芍药赏花节开幕式据了解,本届芍药赏花节不仅丰富了展销产品,打造了更多周边旅游景点供游客游玩,还推出了景点打卡、集赞换取文创产品、亲子主题风筝等系列活动。据了解,本届芍药赏花节将持续到4月23日,芍药花观赏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看到集凤这么热闹,很开心,通过卖农特产品,大家伙儿的腰包也更鼓了,希望集凤旅游越做越好。”石垭子村村民刘秀蓉说道。据了解,集凤镇目前已有“西南界洞峡群”和“将离露营”基地,正在加速推进飘香山谷、诗酒年华、耕读别院等集凤“八境”打造,扩大中江丹参、中江白芍等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半高山蔬菜、柑橘等特色产业,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发展定位,加快融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据悉,中江县集凤镇地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中江县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地带,拥有中国芍药谷景区,全镇芍药种植面积2万余亩,每亩鲜切花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是集凤镇的“金招牌”,也是当地百姓的“金饭碗”。今年,集凤镇将深入实施文旅争先战略,抢抓机遇,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推进旅游景点打造,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芍药谷-石泉湖-西南界洞峡群”旅游环线。芍药赏花节后,还将举办西眉酒庄产业园开园仪式暨首届品酒节、夏日露营节、音乐沙龙等重要文旅节会,促进文旅消费,以一镇之光为全县添彩。“集凤镇将锚定农文旅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全力推动农业大发展、乡村大振兴。”集凤镇党委书记曹勇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4
(范家君 钟正有)近年来,中江县黄鹿镇通过稳农业生产、抓园区建设、促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稳农业生产。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构建镇、村、社“田长制”工作责任体系,依托分级联动的保护监管机制高质量完成小春播种4.95万亩,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为2800余户村民提供良种选用、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配套技术,组建20余台无人机机防队,实现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面积占比达95%以上。抓园区建设。抢抓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机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家,稳步扩大稻鱼稻虾综合种养规模,建成现代优质粮油1.6万亩、特色水产10000余亩、多经产业8000余亩,拥有农业生产机械300余台,农业仓库6000余平方米,粮食烘干机10组,完成园区内宜机化改造1740余亩。促融合发展。以“三变”改革试点为契机,形成“园区+集体经济+农户”渔业辅助模式探索“种、产、销”联盟运作,成功与永辉超市、中江县餐饮业协会等达成直供合作,年产值约500万元;成立旅游合作社,盘活闲置农房10余户开办民宿,有机融合万亩油菜、千亩桃花、“五彩福沟”等成功举办“花田渔歌·春日游集”活动,吸引游客10万余人,村民累计增收达20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4
 (周韵 尹翔 钟正有 记者 闫新宇)随着天气回暖,绵竹34.3万亩水稻育苗工作陆续展开。各种植大户利用自动化流水线育秧,让科技助力春耕生产,提高育秧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4月12日上午,孝德镇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机器声轰鸣,五六名工人正在育秧流水线上娴熟地操作。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有序地放上输送带,机器便自动填入营养土、洒水、播种、再覆土。一个个播种均匀的育秧盘制作完成后,工人们再将其放到大棚内催芽。机械化水稻育苗“我们从4月2日开始育秧,共有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同步作业,目前育秧苗可栽种近万亩。”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华兵介绍,与人工播种相比,机械化育秧每天能够制作上万个秧苗盘,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具有稻苗生长整齐、速度快、提高亩产量、实现精良播种等优势。在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移栽的秧苗已是绿油油的一片。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进行田间管理。“这两天要做好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才能确保秧苗长势良好。”廖华兵在当地流转了7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农业机械化助力春耕生产跑出了“加速度”。为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近年来,廖华兵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耕、育、种、收等社会化服务,服务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育秧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加速了水稻产业化进程。在富新镇贵丰家庭农场,育秧自动化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农场主江国平忙着筛土、泡种、移盘。“我们从今天开始正式育秧,每天育秧面积约300亩,对外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6000余亩。”他说,与以往直接在田间育秧相比,合作社主要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将播种后的育秧盘置于适宜稻种发芽的环境下,进行“叠盘”,再用薄膜+遮阳网盖严,可以克服天气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不仅保证了秧苗质量,还加快了出苗的时间。“往年这个时节,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播种育苗,生产成本很高。现在通过向种植大户购买种子、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不仅省时省力,还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有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彻底解决了我们的技术之惑。”说起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当地农户喜笑颜开。近年来,绵竹市以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育秧主体,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实现了水稻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市、镇、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农户做好大春备耕及田间管理等工作,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4
(记者 闫新宇 文/图)4月10日,2023德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文旅名村创建工作推进会在罗江举行。12个文旅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140.82亿元。记者还从会上获悉,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打好文旅争先主动战,未来3年,德阳将在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个文旅名村,累计创建77个。会议现场当天签约的12个项目涵盖德阳6个县(市、区),项目涉及温泉度假酒店、康养度假综合体、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等。项目产业集聚强、质量效益好、发展后劲足,将为德阳文旅产业加快复苏、提档升级、壮大规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金额最大的是广汉市三星湖万达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及国际文旅项目,签约金额达到100亿元。该项目位于德阳广汉市,是集文旅小镇、万福岛、万达五星温泉度假酒店、项目展示中心(三星湖书院)、儿童探险乐园、智慧生态居住社区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文旅综合体。接下来,德阳将通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立足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优做强做大。实施“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搭建中小微文旅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规模以上文旅娱体服务业企业30 家以上。真正擦亮“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的德阳城市名片,加快把建设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据介绍,今年是德阳全面实施文旅争先战略的起步之年,聚焦打好文旅争先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德阳将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文化服务质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项目建设,培育新型业态,壮大文旅产业,发展文旅经济,不断跑出文旅“加速度”“高质量”和“新状态”。突出活动、游线和创建三个重点,促进文旅争先,打响文旅品牌,进一步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和提升内涵。与此同时,强化工作保障,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培育文旅行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会前,与会人员前往罗江区万安镇响石村考察了文旅名村建设,参观了德阳文旅产业展、德阳文旅名村创建工作展、非遗文创展及文化艺术创作展等特色展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2
(钟正有)为进一步推动绵竹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工作,提升“一卡通”工作质效,近日,绵竹市召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工作联席会议,绵竹市财政局副局长蒲晓春主持会议,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局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经办银行参加会议。会议现场蒲晓春通报了全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部署提出要求。绵竹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刘豪通报了四起“一卡通”领域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要求大家要从上述案例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进一步规范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堵塞资金监管漏洞,推进“一卡通”项目资金实现阳光审批、阳光发放、阳光公示。会上,绵竹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绵竹农商银行作了交流发言,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研判,商讨下一步解决办法和措施。会议指出,经过四年来的不懈努力,绵竹市已成功建成并用好用活“一卡通”阳光发放和审批平台,实现了从申请、审批到发放的全过程“阳光”。绵竹市纳入“一卡通”监管平台系统的项目由2019年的34项扩展到目前的56项,实现了覆盖城乡、集中整合、一卡发放的总体目标。截至2023年3月底,绵竹市累计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达12.31亿元,惠及402.99万人次。会议要求,“一卡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业务管理部门、经办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一卡通”工作会议精神,把“一卡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廉政工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更加自觉地把“一卡通”工作推向深入。要加强协同配合,打破技术和信息壁垒,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及时解决各类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把“一卡通”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坚决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一卡通”成为群众的“明白卡”“幸福卡”。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2
(钟正有)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在德阳市旌阳区水利局的帮助下,黄许镇邀请到四川省农科院专家陈克玲教授和德阳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到仙桥村进行移民种养技术培训,仙桥村共组织了20余位移民在村综合会议室进行了理论培训。会上,省农科院专家陈克玲教授和市农业农村局专家一行针对果树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肉鸡饲养等诸多专业化的知识进行详细的授课,以案例代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培训结束后,又到果园进行实地讲解,现场教学知识、传授经验。移民也纷纷提问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陈教授一行都认真聆听、耐心作答。此次培训现场气氛热烈,深受移民喜欢,表示希望多组织这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素养,为移民在以后的劳动中能科学种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4月1日至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近百名小麦专家来到广汉市的田间地头,观察当地小麦生长状况,交流小麦春管经验,对当前苗情常见问题提供应对方案,推进四川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的小麦长势非常好,刚刚我看到有的大穗籽粒可能将近50粒,群体表现也很可观。”四川麦区的小麦长势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旭虹感到惊喜。他说:“尽管西南麦区小麦种植在全国的小麦种植面积中只占5%左右,但是四川每年都是我国小麦大面积开收的‘第一镰’。西南小麦丰收与否,会反映出我国小麦是否丰收的局面,也奠定了基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到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观摩交流。 (受访者供图)  四川麦区有着地域范围广、海拔差异大、气候多样等特点,苗情较为复杂。为此,我省小麦专家很早便开始了田间调查。“春节之后我就和团队成员到内江、达州等丘陵地区以及广汉、绵竹、中江等地调查,整体长势相当不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永禄告诉记者,我省小麦扬花期常年在3月底,今年较往年同期相比提前了7天至10天,这样将有利于高产,总体判断今年将是个丰收年。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不仅在田间调研生产,还牵头主办了2023年西南地区小麦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品牌及政策培训会,从小麦提质、增收、丰产等方面开展课程,通过线下课堂、线上直播的方式,帮助西南麦区种植户全面提升小麦种植、销售水平。  “面对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大,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也在增加,除了会种田,还要懂得经营管理。”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杨萍感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种庄稼需要的本领越来越多,农业发展需要更多会种植、懂经营、熟机械的复合型人才。  在会上,国家小麦体系岗位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带来的“小麦无人化农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分享,让杨萍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未来。“智能化、数字化种田是我们在探索的方向之一,或许未来某一天,无人化种植也将和无人酒店、无人商店一样普遍。”杨萍告诉记者,建立在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未来只需要坐在家里,通过一台手机和数据的输入完成种植作业量或将成为可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11
(钟正有)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新中镇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助力该镇乡村全面振兴。新中镇一角今年以来,该镇共外出招商3次,接待客商来访17次,实地考察17家企业,15个在谈项目,4个签约项目,3个落地项目,1个投产项目。共有慕川营地、无方营地两家露营基地分别在龙居村、白河村建成营业,梵仙机车俱乐部作为集餐饮、露营、水上娱乐的综合体正在加紧筹备中,两家集农业生产示范、休闲观光接待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桂花驿”乡村酒店等4个民宿项目正在方案细化论证。此外,还有多家艺术工作室、研学基地、户外运动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洽谈选址。建好“前哨所”,画好作战图新中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广泛发动全镇党政机关、村“两委”干部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外出考察,掌握招商信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在工作推进中,以“每周有项目、每月有签约”为总要求,建立健全招商工作进度月通报机制,对所有项目积极对接联络,组建专门队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全程做好项目跟踪帮办,全方位做好精准服务,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镇招商成员和村“两委”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充分激发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修炼“政策功”,学好真本领将招商引资作为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生命线,通过深入研究政策,紧盯目标任务,创新招商思路,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商业运营思路培训,围绕招商引资策略、招商推介与谈判技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沿知识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资深领导作专题授课解惑,助力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善谈判、勤服务的招投队伍。积极动员广大镇村干部要注重学、思、行并重,做招商引资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号召全员参与招商,进一步激发了全镇干部群众投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形成了全镇上下人人“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支持招商”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全员参与招商的强大合力。亮出“服务站”,营造好环境科学制定招商计划,研究服务链招商图谱,在全镇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优质营商环境。完善会议研判制度,实施“周碰头、月调度、季总结”,与强的比、同快的赛、向高的攀;始终以燃烧、奔跑、沸腾的状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争创一流。引领镇村全体干部以“冲刺一季度、拼杀二季度、攻坚三季度、完胜四季度”为指引,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少说多干,凝聚发展正能量。持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保姆”式服务为依托,培育“人人关心、人人维护”的良好精神和文化氛围,凝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创营商环境”共识,以优质服务助推新中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悉,新中镇将通过努力招商引资打造全时段乡村旅游消费场景,让乡村文旅融合更具吸引力,推出全季节旅游套餐、全地域旅游线路,形成处处皆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努力建设德阳都市休闲后花园。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7
(米文颖 钟正有)绵竹市酵素园区位于广济镇天平村,是全市粮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园区致力于用环保酵素种植水稻、果蔬等,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聚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示范区。讲解指导现场近日,酵素园区人才会客厅聘请湖南邵阳酵素水稻生态种植专家王桂林教授,采取“专家农民面对面”的形式现场为农户讲解指导。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帮扶指导专家的指导,当地农户用生活垃圾进行发酵,然后将酵素溶液用在蔬菜、西瓜、小番茄种植中,并取得了成功,先后多次在农产品、土壤指标抽样抽查中全部合格,而且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网店进行销售,不仅在成都周边热销,还远销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受到很多客户的好评。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7
(胡宏伟 记者 闫新宇)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充分用活资源,注重整合要素,坚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近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圆满完成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合圣村罗家湾中心水库经营使用权流转项目竞价会。该项目挂牌价为23000元/年,流转年限5年。现场,四名意向受让方经过71轮次报价,最终以65250元/年成交,溢价率183.7%,为村集体增收21.13万元。近年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不断创新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方式,积极利用多渠道宣传推广,让优质村集体闲置资产被“看得到”,让有需求的承包人和企业“找得到”。同时,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推进罗江区闲置资源盘活利用,致力于实现效益最大化,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多措并用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激活振兴动力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硬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4
(周韵 尹翔 钟正有 记者 闫新宇 )眼下正值小麦抽花扬穗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绵竹市大力推广无人机助力病虫害防治,让植保无人机“飞”到田间地头当好“植保员”,全力守护粮食安全。进行飞防作业3月29日上午9点,在什地镇银丰种植合作社小麦种植基地,1架植保无人机在罗强的操控下正在进行飞防作业,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撒向麦田。不到半天,上百亩麦田便喷洒完毕。“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效果好,效率高,大大节约了时间。”罗强在当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水稻,每到田间管理关键时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2021年,他购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用于农作物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成为合作社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手。调配农药、放置水泵、预设播撒区域......在什地镇五方村,一架无人机在葱郁的麦田里来回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为小麦春季病虫害防治送去了 “及时雨”。“今天我们组织了4架植保无人机,在什地镇及周边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向当地种植大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同时解决零散田地以及农村老人麦田防治难题。”绵竹胤呈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永生介绍,相比传统人工防治方式,植保无人机每天作业面积可达到200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施药也更加精准。自今年3月中旬开始,合作社防治面积已超过4000亩,预计到4月中旬防治面积可达到3万亩,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农业实现机械化、便捷化、高效化。 连日来,绵竹市、镇、村(社区)三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科学管理技术培训,并积极引导农户聘请专业飞防队伍,开展无人机喷洒药物防治作业,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治相当重要,技术人员亲自到田间‘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指导,让我们对增产增收充满了信心。”村民伍顺芳感激地说。“目前,全市植保无人机用量已经达到了120余台,病虫害防治方面达到了近130万亩次,约占全市总病虫害防治面积的45%。我们将继续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绵竹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光清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变革,大力推进“机耕、机播、机防、机收”工作,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为产业振兴赋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4
(钟正有)为推进“三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3月29日,什邡市供销社在马井镇同心村供销社组织开展乡村坝坝会。什邡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李鉴、监事会副主任王辉、马井镇副镇长陈红共同出席,同心村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杨照全以及同心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等20余人参会。坝坝会上,群众围坐其中,干部融入其中。同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社员代表等纷纷畅所欲言,就同心村供销社的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并针对目前的自身情况、现阶段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作了交流发言。“今天这个坝坝会活动非常接地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在供销社的带领下奋勇前行,进一步发展好同心村的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同心村村干部杨照全激动地说。据悉,同心村作为什邡市首批“三社”融合试点社,由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村供销合作社主任,探索出以供销社为主导、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基层供销社为支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供销社+”组织模式。2022年底,市供销将同心村供销社作为首批基层示范社,投资80万元,打造了什邡供销马井为农服务中心,根据当地5000余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实际,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供销得发展的“三赢”格局逐步形成。坝坝会是干部群众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又能传达国家政策。什邡市供销社将以此次坝坝会为契机,以“举好供销大旗,同走合作之路,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思路,创新“三社”融合发展模式,开启助推乡村振兴新篇章。一是要以党建引领将组织融合往“深”里推,基层供销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供销社主导地位,吸纳各类新型农业主体;二是要以利益联结将经济融合往“高”位提,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努力建立村“两委”与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的产权联结和利益分配机制,将“三社”真正融合;三是要以服务导向将服务融合往“实”处做,立足产业基础,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题,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31
(钟正有)为全面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中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等文件要求,并针对本年度的实际情况,制定《中江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及课时安排、知识与技能要求、任课教师、培训形式、考试考核办法等内容,确保培训质量落到实处。中江县聘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学员授课。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及时记录高素质农民接受培育培训情况。截至目前,已培训329人,其中农业产业领军人才4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5人、专业生产型(大豆油料扩种专项培训)30人。2022年,上级下达中江县培育资金112万元,其中用于省、市级集中调训资金20万元,县级培训资金92万元。截至目前,培育补助资金已拨付66万元,拨付率为59%。同时与本县各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为学员推荐低利息、低成本的多种金融产品,解决学员在生产与经营中遇到的资金需求,拓宽全县高素质农民发展途径。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30
  (记者 张艳玲)近日,一场春雨,打湿了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金生家庭农场主周凤木神清气爽。“至少这个数。”周凤木扬起右手,伸出的4根手指示意这场雨至少能让油菜籽亩产增加40斤。  约一个月前,数支车队载着1000多箱蜜蜂从南方分头北上,经历数千公里的奔波,不约而同来到周凤木的油菜基地。他们在田间地头安置好蜂箱,蜂群循着花香,迫不及待地吸吮甜蜜的汁液。一下子,周凤木迎来了数十万计的“授粉工”,夜以继日地在花间忙碌。  这些逐花而居的养蜂人多年来已经与周凤木形成默契。每年,赶在油菜花开前,周凤木会抓紧时间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翘首以待老朋友的入驻。蜂农一旦入场,便不再喷药,确保蜂群采蜜安全。  周凤木种的可不是普通商品油菜,而是作为种子企业的制种基地,承担了600亩油菜繁育工作。油菜制种亩产值高于普通油菜,但管理十分精细。规模制种基地对经营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不低的要求。周凤木告诉记者,之所以敢流转600亩基地干制种,主要还是这几年农业生产的软硬件都升级了,不仅农田基础设施更完善,农业政策也越来越好。  老周经营的600亩油菜基地就位于旌阳区“天府菜油”万亩油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作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油稻轮作基地蔚为壮观。“早播秋发”“单株育苗移栽”等技术在园区内普遍应用,油菜制种单产较全省提高10%,较大田油菜生产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再过一周,油菜花期就要接近尾声。园区内的养蜂人又将启程,老周则要着手收割油菜父本了。关于未来,老周有许多的想法,油菜制种的机械化生产是他近年来尝试得最多的。“有失败有教训,不断升级迭代,相信会有新突破。”老周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王成栋 燕巧 阚莹莹 曹凘源  3月23日,春分刚过,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德阳市召开。这是今年以来,首个召开的全国性“三农”领域现场会。  会议召开前,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参观了德阳广汉市和旌阳区的四个点位。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年,这些点位透露了哪些新信号?旌阳区打造的全区域资源管理图,可以查看全区农业生产情况。曹凘源 摄信号一守牢建好“天府良田”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中,守牢建好天府良田被列为首要任务。  如何“守牢”和“建好”?  “在这里,能够查到全区每一块耕地的‘身份证’。”在参观旌阳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中心的耕地监管平台时,旌阳区德新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姚海峰的一句话,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这些“耕地身份证”是咋形成的?又有哪些用处?  旌阳区副区长陈然介绍,平台是由旌阳区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合作研发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整合国土“三调”、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确权、土地流转等数据,精准掌握各类农用地性质、分布、质量等级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旌阳全区42.9万亩耕地、41.4万个地块统一编码,并关联经营主体、权属变更登记等信息,清楚了解“地在哪”“谁的地”“谁在种”,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不只是“守牢”,参观点位也为“建好”提供了参考。  “截至去年,全市水稻、小麦平均亩产连续5年四川第一。”参观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时,广汉市委书记王锐的一席话,让不少人追问:在去年极端高温干旱“烤”验之下,广汉是如何实现单产破纪录的?  王锐解释,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内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从而把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近年来,广汉通过“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实施”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 38.68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94.23%。根据测算,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广汉市的耕地质量等级、耕地有效灌溉率和机械化率均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值。信号二抓好粮食供给“头等大事”  “‘粮味’很浓。”参观结束时,有代表看出了参观线路安排的门道:四个参观点位,均与粮油生产相关。  那么,各点位呈现了哪些抓好粮食生产的经验做法?  压责任,是广汉的秘诀。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基础上,广汉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人包片、县级干部包镇、行业部门及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四包”粮食生产责任制。在对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考核时,将粮食播面和产量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和“一票优先”。  刚性压力之下,过去三年,广汉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73亿元保障粮食生产,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2%。而过去十年,广汉先后三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推广良种与良法,则是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带来的启示。  “我们常年驻扎广汉。”省农科院专家汤永禄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示范区设立小麦专家大院开始,已先后有100余项科研项目在这里落户。期间,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在这里诞生、示范和推广。单是专家大院,过去五年就为当地培养高素质农民2300多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10多名。目前,示范区内的新品 种 、新技术应用率达100%。  统计显示,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去年,广汉市小麦平均亩产可以达到390公斤左右、每亩净利润400元—500元,均位居全国南方小麦产区第一方阵。信号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支撑  有了良田,也管住了用途。那么,种田谁来支撑?  参观点位给出的答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专业户和农业企业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光是栽秧一项,我们的服务能为每亩地节约成本90元,也避免了耕地撂荒。”在参观广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时,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监事长杨萍细数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来的好处。  杨萍介绍,专合社现有成员152名,各类农业机械220台(套),可提供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以及相关的耕、种、管、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服务。单是去年,专合社就服务耕地20万亩次。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个参观点位旌阳区旌耘油菜五星油坊,与会者也发现:这个坐落在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面向普通种植户的油菜籽加工生产线,能够直接服务农户,可带动当地油菜种植户每亩油菜增收120元—200元。  但在参观代表们看来,好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社会化服务,除了增产增收外,还能实现土地增效、适度规模经营和良种良法的推广。  事实也是如此。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撂荒地存量已接近消除;全市承包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5.1%,比2013年前高出近20个百分点;去年,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98%,位居全省前列。  “这增加了我们大面积试点和推广的信心。”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四川将在全省1000个村示范推广“大托管”模式,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构建“县为农服务中心+乡为农服务站+村为农服务员”三级服务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24
(甘丽 谢蒙蒙 记者 闫新宇)3月22日,记者走进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来到德新镇长江村油菜制种种植区,金黄的油菜花如画卷铺展,成群的蜜蜂飞舞,嗡嗡声不绝于耳。油菜花田“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授粉更是制种的关键环节,因此蜜蜂授粉对制种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川科乐油菜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周晓东解释道,“和普通油菜不同,油菜制种田里按照1:3的比例交替种植着父本和母本两种不同的油菜。制种油菜属于异花授粉,需要将父本的花粉给母本授粉,才能生产杂交油菜种子。”蜜蜂授粉,效率高、效果好,不仅能减少天气影响,提高油菜结种的速度,还能提高油菜产量20%,降低杂交油菜的制种成本。因此,该公司每年都会联系蜜蜂“进驻”种植区,及时、完全、充分地为油菜授粉。油菜的开花期一般是从当年12月底到次年4月初,在开花前一周,周晓东就给蜂农佘万均打电话预订蜜蜂。查看储蜜情况 走进种田旁的蜂场,160余箱蜂箱渐次排开,蜂农佘万钧正在揭开蜂箱,查看蜂箱的储蜜情况。“今年蜜大概只摇了几十斤供零售,主要是收集花粉,花粉价格高些。”佘万钧一边查看储蜜情况,一边说,“这里场地宽阔,蜜蜂不容易偏蜂,油菜花多,天气也好,蜂产品产量也相对稳定。”佘万钧告诉记者,去年12月初,他就带着蜜蜂来到了长江村的制种油菜种植区授粉。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收集油菜花粉1000余斤,大概能增收3万余元。在佘万钧看来,开春的增收只是额外的收获,最大的收获是完成了蜜蜂的春繁期,从每箱2000-3000只繁殖到一箱10万只,这就是他接下来在全国“追花逐蜜”的“资本”。田间的蜂箱据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郭勇介绍,在制种田放养蜜蜂,能增加蜂产品的产量,稳定完成繁蜂期。同时,蜜蜂在采蜜时,会给油菜传送花粉,还可以提高油菜种子的纯度和品质,这是一场增效增收的双赢合作。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立足油菜特色制种产业,加快推进油菜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已建成“两核心两示范”的油菜制种新格局,油菜种子生产基地发展到3.3万亩,常年油菜制种面积达1.1万亩,杂交油菜品种35个,制种单产达140公斤/亩,年产种子150万公斤,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均优于国家标准。同时,强化“区、镇、村”三级联动,引进优势企业,带动制种农户,推动规模化制种。培优油菜种企7家,新增油菜制种专合社8家,发展制种大户50余户,辐射带动油菜制种农户2000户以上,每亩平均增收1500元以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23
(记者 闫新宇)放眼四川,这两年热门城市非德阳莫属,除了三星堆的火热,工业扛鼎的升温,也有对农业的关注。春风起时,德阳“农景”如画;秋风来时,德阳稻谷满仓。德阳,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三江过境,沃野万顷,它是得天独厚的天府粮仓,也是敢想敢干的改革之乡。德阳是天府粮仓承载地,更是中国农村改革策源地之一。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部署。聚焦新使命,德阳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以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德阳现代化建设根基。聚焦新使命,德阳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天府粮仓”大旗,加快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使命扛鼎成果——德阳已发展规模种粮主体6000余家;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高标准农田212.5万亩,居全省第一;全市粮食单产居全省第二,小麦单产居全省第一,粮食人均占有量保持全省第三,再创西南地区百亩规模小麦亩产600公斤新记录。德阳获评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市……从顶层作战到春耕播种、从守护安全到美丽乡村……一场春雨初歇,德阳大地满眼新绿,绘就出一幅新时代的“农耕图”。广袤田野生机勃勃。一张“作战图”春耕始,万物生,春气融融,舂锄扑扑趁春晴。松土、育苗、起垄、定植……在德阳广袤田野上,农民身影忙碌,农机隆隆作响,一幅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徐徐铺展。春有油菜花黄,夏有麦浪滚滚,秋有稻海滔滔,冬有蔬菜荟萃。在德阳,无论哪个季节,都不曾辜负“天府粮仓”的美名——德阳市夏粮单产居全省第一,人均占有量持续保持全省前三,油菜单产居全省第一,粮食平均单产居全省第二,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省第二;中江县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产粮大县。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打造中国“种子芯谷”,建成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基地5万亩;打造西部农机装备高地,德阳造农机装备出口东南亚,远销非洲……成绩背后,既有先天条件,更有德阳儿女后天的不懈奋斗。省委提出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的新愿景,为乡村振兴工作锚定方向、守好底线、注入动能。接令而动,德阳抢抓顶层设计,将乡村振兴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五大战略”,凝聚起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合力。按照“一年见改变,三年有成效,五年大变样”思路,出台《德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成德同城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德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全省首批镇村规划试点,加快乡村分区划片和规划编制,绘就农业农村发展蓝图。全力推进天府粮仓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片区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丰产、科技、绿色、智慧、致富“五大粮仓”建设,以高产示范带动全域增产,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一片“春种图”春耕备耕,机器轰鸣,田间地头,发展现场热气腾腾;旌阳区新中镇的旌秀桂花智慧农业产业园,无人旋耕机正按照程序进行春耕作业;中江县黄鹿镇连片油菜花蔚然成海,漾起层层金色波浪,不远处,无人机正在巡田管护;罗江区鄢家镇回龙场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工人、挖掘机齐上阵,在平整成型的农田边进行田坎护坡作业……多种粮、种好粮。在省广汉市三水镇宝莲村,种粮大户廖小兰每天忙着驾驶植保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为小麦科学精准施肥、打药。在她的身后,成片的小麦长势旺盛。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廖小兰不仅种植小麦,还是水稻种植大户。她在去年种植了603亩水稻,总产量达到了360余吨。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惠农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她将种植面积增加到840余亩。“我的小麦选用的是丰产性、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播种后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搭配少量复合肥,这是高产的保障。”廖小兰说,“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相信今年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成。”扶持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也一年比一年高涨。三水镇的农田承包面积从2020年的7000余亩,增加到现在的9000余亩。廖小兰的背后,是德阳儿女对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使命担当。作为“天府粮仓”重要承载地,德阳把春耕备耕作为抓好农业生产的“重头戏”,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全力以赴打好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新年伊始就对今年粮食生产积极谋划部署,提出具体目标和举措,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根据计划,2023年德阳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36万亩,其中水稻180万亩、玉米91万亩、大豆35万亩。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态势已然形成。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一幅“护粮图”有了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高质量守耕地、抓良田,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在中江县广福镇铜山村,一块块耕地井然有序,放眼望去是一大片良田,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景象。“去年以来,我们村复耕面积达到200多亩。”铜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辉富对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我们已开垦出村上80%的撂荒地,这些土地是村上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盘活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什邡市马祖镇复兴村,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农田经过改良后,现在可以采用现代机械进行耕作,也可以实现高效灌溉。”当地一家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小波说,他承包的1800余亩农田在去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更利于机械化作业、精准灌溉,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近年来,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的德阳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力高效推进良田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机制,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高标准农田212.5万亩、占比73.6%,居全省第一;2022年,德阳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3.5万亩,整治清零撂荒耕地6.84万亩,优化改造农业种植园地3.35万亩。同时,德阳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出台“1+4+1”“非农化”“非粮化”、撂荒闲置土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查整治行动,确保良田姓粮、农田姓农。放眼孕育丰收的广袤大地,为守好沃土良田,德阳持续筑牢天府粮仓“耕”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底气不断增强。一本“农美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曾经,五柳先生笔墨感染了多少人的梦乡。随着高质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推进,德阳也催生出更多美丽乡村。走进德阳广大乡村,但见座座宅院错落有致,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德阳无处不桃源。在绵竹,年画村里,道路两侧草木葱茏,村民小院墙上的年画娃娃憨态可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打造乡村旅游,2016年,年画村年画路由原本的7米宽扩建到现在的10米,并且增加了供游人骑自行车的绿道等设施。“道路通,百业兴”,提档升级后的年画路不仅方便了大家出行,也为当地村民铺筑了致富路、幸福路,成为到绵竹旅游的“打卡地”。在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实现了美丽田园、幸福家园、开心乐园的美好愿景,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红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显东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彩钢整治、厕污共治。近年来,德阳市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2+N+X”片区专班架构和“1+4+N”规划体系,完成28个乡镇级、45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推动片区一体化发展。德阳制发《德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大”行动,制定农房建设通用图集,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村容村貌……一系列措施有力落实,让德阳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在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的同时,还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擦亮和美乡村底色。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乡土中国铺展新画卷。德阳正凝聚力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妙笔丹青书写着气势磅礴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23
(记者 曹凘源)3月17日,中江县辑庆镇柳河村橙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里,果农忙着采摘耙耙柑、沃柑。“柑橘主要销往北京、浙江等地,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可达500万元。”园区业主唐武琼介绍。  该合作社于2017年在柳河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探索柑橘、芍药果药套种,周边脱贫户通过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每年分红。在合作社带动下,当地群众200余人就近就业,每户每年务工增收15000余元。  近年来,辑庆镇鼓励支持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镇共计流转土地16700余亩,每年产生土地流转收入921万余元,带动农业务工人口8000余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发挥套种间种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辑庆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郑伟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3
(周玉琴 王攀 记者 侯冲)3月14日,记者来到广汉市金鱼镇上岺村蹲点采访,恰逢镇纪委书记钟晓到村里回访龙马堰渠道清淤工作。村里的种粮大户黄万海和上岺村党委副书记唐典秀带她去“巡渠”。  从村委会开车出发,不到五分钟就来到龙马堰。虽叫“堰”,实为一条灌溉渠,从石亭江取水,穿过上岺村通往黄家店村。渠长3公里,深2.5米,灌面涉及上岺村1000余亩田地。“你们看,那是原来淤泥堆积的位置,足足有1米厚。”黄万海指着渠边一道泥印子说。  黄万海的田紧挨着龙马堰。此时田里麦苗已没过膝盖,抽出了嫩嫩的麦穗。近水楼台,按理说他的田灌溉最有保障,可由于渠修好后一直没清过淤,沉积的淤泥逐渐抬高了渠底,近几年来水逐渐变少。今年立春灌田时,水不够用,黄万海只能抽地下水灌溉,光抽水电费就花了1万多元。  2月初,金鱼镇纪委开启春耕备耕专项督查工作,对春耕生产的关键领域开展靶向式监督。督查组在上岺村田间地头走访时,“龙马堰淤泥沉积,输水量少,春灌用水不够用”成为种粮大户不约而同倒出的“苦水”。金鱼镇纪委立即会同上岺村“村两委”组织召开民生重点问题专题交流会,对龙马堰清淤工作进行专题协商,并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预算,渠道清淤找专业机械队要花将近5万元。大家商议决定,由种粮大户筹一部分,村委会出一部分,向镇政府申请补贴一部分。人工则通过上岺村的积分制协调解决。唐典秀说,累计150人次参与,半个月就完成了清淤工作。  “渠道畅通了,今年栽秧子就不愁水了嘛?”跨过田埂,钟晓回头问身后的黄万海。“抽水电费节约90%,能省下一大笔钱。”黄万海的笑声在田野里荡漾开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曾霁  山路蜿蜒,池塘平静,菜花金黄,桃李争艳,烂漫春光里,丘陵地带的乡村美得似烟雨迷蒙的油画。  3月17日,记者来到德阳市中江县富兴镇采访,同行的该镇宣传干事苏生说起他的梦想——如果远近的游客,能在小镇开心“一日游”,来了还想来,全镇就产业兴旺了。  这也是富兴镇的梦想。这个丘陵小镇离中江县城14公里,德中公路(德阳至中江)穿镇而过,境内没有著名景区,靠什么引来游客?富强村千亩桃、李林全貌。 苏生 摄桃李园圆一个桃源梦  记者驾车从一个刻着“富强新村”字样的石头旁驶过,拐进村里时,眼前一亮:柏油路面黑得透亮,一幢幢民居青瓦白墙,墙上铺满了彩绘农家画,还有风筝在天上飞……  这是富兴镇富强村的农民聚居点,和美乡村的面貌,真的对得起石头上那个“新”字。  记者看到的风筝,是一群孩子在边跑边放。他们是镇上富兴小学的学生,今天300多人来春游,一些孩子在阳光下嬉戏打闹,另一些在宽敞的餐厅里跟着老师学包饺子,好不开心。  “我们这儿容得下500人就餐,每年的餐饮、旅游收入能有 200多万元。”金海峰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华伦自豪地告诉记者。  刘华伦的经营,依托的是富兴镇着力打造的“千亩桃李园”。镇上以德中路为轴线,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带,在富强新村及周边建起了农业主题公园“田园花开·千亩桃李园”。园区引进五月脆、蜂糖李、青脆李等优良品种,春赏花,夏摘果,还可垂钓喝茶,坐这里清闲半日,可慰多日辛劳。  苏生告诉记者,镇里整合各项助农资金,修路建房,配套基础设施,为合作社的经营发展打好了基础,而集体经济也可以每年获得租金收入。镇里还推动兴办赏花节、采摘节等,让60%产量的水果直接卖给了游客,“比市场售价还略高一点。”刘华伦满意地说。  花果为媒,旅游唱戏。春光里,富强新村满目皆花。白色的李花花瓣正凋落,粉红的桃花还开得正艳。刘华伦说,这么好的自然环境,他将来会在村里租一些农居开设民宿,吸引城市人来住,一圆他们的“桃源梦”。富强村千亩李子林。 (资料图片)农场里圆一回主播梦富兴镇要打造“直播电商小镇”?  不信,不信!这是记者的第一反应。  驾车来到辉山村,驶入德中路边的爱苜农场,苏生带我们直接去了仓储物流车间,“老板和老板娘正在田间搞直播,不能打扰。”  车间里,五六个妇女正在分拣鸡蛋,把个头太大太小的,或者砂壳、易碎的蛋,都细心挑出来,合格的都一个个放进漂亮的包装盒。一盒能装30个蛋,盒外还包了一层充气垫,不怕快递途中颠簸。  “纸盒装的,都是网上直播卖的。线下送门店的用塑料盒装,成本低一点。”爱苜农场的销售人员刘奇林介绍,春节前是旺季,每天需要雇一二十个工人做分拣,平均一个人一天完成100盒。  走下山坡,坡上散布着几十个木制小鸡舍,一群群黄鸡、黑鸡跑来跑去。爱苜农场的创始人彭雨和妻子戴滢奔走在坡上,戴滢不时从鸡舍和坡间鸡窝里躬身捡蛋,彭雨一路跟拍,嘴里不停吆喝。  “看,散养的鸡多漂亮,”彭雨在直播中抓起一只黑鸡展示,再把它扔往远处,“会飞的鸡才能产出好鸡蛋!”  “土鸡蛋的蛋黄更大更好吃……”直播中戴滢敲开了一只蛋,展示粘稠的蛋清和有韧性的蛋黄。  “黄色鸡妈妈下粉壳蛋,黑色鸡妈妈下绿壳蛋……我们养鸡9年了,全部产品都是产地直发……“彭雨在直播中很会强调自家优势,看了就让人产生购买的冲动。  眼见为实。谁能想到,抖音全网粉丝量超100万的主播,居然藏在这个小镇。彭雨下播后告诉记者,这个农场办了9年,线下门店和线上销售齐头并进,线下有2万名会员,门店遍布中江、德阳、成都等地;线上销售2022年起增长很猛。今年总营收力争超过1亿元!  面色黝黑的彭雨说,他和妻子现在每天上午、中午共播两场,全年无休。趁着近来抖音平台对农业电商有扶持,他要尽量多做一点,“创业者就是要拼。”  指着山坡上幼小的樱桃树,彭雨说,爱苜农场有500多亩地和4个池塘,乡村旅游和高端民宿正在推进。这里还可以培训其他农业直播,提供乡村直播场景,让更多当地特产从这里走向全网。  “我想打造一个‘农业主题公园+直播电商总部基地+田园康养民宿’综合体,9年才完成了30%目标。”彭雨斗志正旺。游客体验采摘。 (资料图片)石屋中来一波回忆杀  车子拐出德中路,顺着一条仅容单向过车的水泥路开了一会儿,下到坡底,就看到一片开着粉色小花的樱桃林,和一座两层楼的石拱房。  这里就是“石砌时代·乡愁记忆馆”。底层,全部用石头砌成,一个拱门紧接另一个拱门。石拱房长105米、宽9米,中间通道宽1.5米,两侧排列着32个小间。  进去参观,感应灯随人声而亮起。记者看到,小间里堆放着蓑衣、斗笠、木桶等农具,木桌上摆放着录音机、收音机等旧物,墙上糊着四五十年前的报纸、画报等,似乎一下子就把人带回到遥远的旧时光。  这里也是富兴镇辉山村的村史馆,两幅镜框里的文字介绍了村史,也道清了这个建筑的来历:它有34个半圆拱,3000多块石头砌成,修了3年,1976年建成。最初村委会设在这里,也用来养猪,但一直不顺,后来时代变迁,这里就废弃了。  直到2017年,村民周宗恩外出打工挣了钱,返乡创业,利用它建起了乡愁记忆馆和农耕文化产业园。看看坝子里摆放的木桌、条凳,还有那些散落在草坪的石磨、风车,时间仿佛停在了过去,让人听到历史深处刀耕火种的声音。  驾车离开“石砌时代”时,苏生说起当地的名号“野生菌小镇”,记者突然间似乎寻到了来富兴“一日游”的答案:上午漫步富强村千亩桃李园,中午到爱苜农场捡捡鸡蛋、和当红主播共进午餐,下午入丘陵深处的“石砌时代”享受宁静、追忆往事,晚餐再吃一顿野生菌美食,兴尽而归,岂不美哉?  一个丘陵小镇,如何通过“聚焦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农旅融合品牌”,记者也找到了答案。如今富兴镇17个村投入产业扶持基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共计1110万元,投入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旅融合、道地药材、特色养殖等产业。2022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1.4万元,带动全镇规模养殖户60余户致富增收,实现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2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