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钟正有)2月13日,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2023年春季小蚕及蚕桑生产消毒培训会,南片乡镇蚕桑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骨干、农技推广骨干、种养大户等50余人参会。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刘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万金、市蚕业管理站副站长范超等到会指导。 会议现场会上,刘刚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基础、多元主体带动等5个优势方面鼓励业主坚定蚕桑产业发展信心,提出2023年抓好春季管理、抓好蚕前的消毒防病、抓好粮桑统筹发展等6项重点工作,以科学扎实的业务技能助力中江蚕桑产业取得新突破。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万金对中江县蚕桑产业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求在国家、省、市有力政策保障条件下,完善种植标准、把握关键技术、狠抓提质增效,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中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走访现场省蚕研所专家围绕蚕桑生产关键环节,分别从小蚕饲育关键技术、蚕病防控技术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专家们的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受到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会后,两位专家就蚕桑业主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解答,并实地走访了四川太丝蚕业有限公司基地和四川键博蚕业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交流,就桑树管理生产、培育幼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5
(梁雪彩 钟正有)2023年,中江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扛牢“天府粮仓”中江责任,奋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目标要求,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油料总产稳居全省前三,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抓早、抓实各项举措。黄鹿镇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农业生产有序铺开。一是加强植保宣传,因降水偏少,油菜病虫整体发生偏重,黄鹿镇转发油菜病虫防治预警、转发植保信息、霜冻预警10余次,提醒农户做好粮食生产防护,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二是提前做好农资准备,积极发动农户备耕、备种、检修农机具,提高种粮积极性。除上级部门发放的120吨农资外,农户共备足农药近0.8吨、化肥2400余吨、种子150余吨。三是明确各村粮食和油料生产总目标56000余亩,确保春播面积落实,稳住大豆种植面积,分类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做到应耕尽耕,同时实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黄鹿镇多措并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产能,持续挖潜增产量,促进春季农业生产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4
(钟正有)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为确保农民群众在春耕生产中“播下放心种,施上放心肥”,春节后,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负责农资监管人员,深入通济、回龙、兴隆等乡镇,开展2023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农资门店规范化、种子备案、农资进销台账、肥料标签标识、限用农药销售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对辖区内肥料生产企业、肥料批发商进行监督抽检。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时整改落实。据悉,截至目前,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已派出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0余家,抽检肥料产品8个,发放宣传资料(给农民朋友一封信)500余份。进一步规范了中江县农资经营市场秩序,为农民购买到合格、优质、放心的种子、农药、化肥提供坚实保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0
(钟正有)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元宵节期间,什邡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开展监管巡查、摆摊设点等方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宣传现场宣传活动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为主要内容,聚焦禁、限用农药,食品、动植物禁止使用的药物及其他化合物,采取现场咨询、悬挂标语、群众互动、农资监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用农产品重点品种及易超标常规药物参数清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内容,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安全使用农兽药知识,严格执行用药间隔期或休药期,推广健康养殖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明白纸”、宣传手册等资料1500余份,当场解决群众咨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问题100余条,悬挂横幅3条。宣传现场据悉,通过本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参与感,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关心、人人监督、人人参与的社会共管共治的良好氛围。在下一步工作中,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部门间协作,切实提升什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0
(钟正有)2023年春耕生产农资产品的使用季节即将到来,销量逐渐回升,什邡市供销社早谋划,早部署,以“保供应、稳价格、抓质量”为目标,把“春耕备耕”农资储备供应和质量安全保障作为服务“三农”的有力举措,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备足货源,稳定市场价格。积极与各大农资经销商对接农产品物资筹备,扎实抓好农资的采购、调运、储备、供应等环节的工作,备足货源,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保证农资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目前,全市储备各类化肥5万余吨,其中氮肥2万余吨,钾肥2万余吨,磷肥5000余吨,复合肥及其他有机肥中微量肥6000余吨,农药100吨,农膜260吨,储备玉米、水稻种子3万公斤,为全市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发挥部门协调优势,开展便民服务。一是与什邡农商银行对接,共同推出“乡村振兴·农资贷”,切实解决资金需求;二是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在农资配送、农技服务、农具维护等方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以“网上购买,送货上门”方式保障农资需求。提升农资经营网络服务水平。建立“统一进货、统一资金、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机制。发挥全市78个庄稼医院及230余家农资经营网点的服务优势,开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用药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化肥使用率和农作物产出率。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强化对整个农资市场的质量监管,联合农业、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开展农资市场质量检查,定期对辖区内230余家农资店及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加强农资的价格、质量和供应等监管,目前已对各类蔬菜抽检260次,农资店检查34次,督促各经营网点做好农资商品进货登记台账、销售登记台账,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发挥好“为农服务中心”综合职能。市供销社积极参与公司“为农服务中心”项目资金争取和建设,指导公司逐步建立机耕机收、测土配方、统防统治、智能配肥、储藏烘干等为农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推动为农服务中心农资销售、粮食烘干、智能配肥、农机服务等土地托管业务有序开展,依托全市农民合作社及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开展以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托管服务,全市实现土地托管面积75016.03亩,土地流转面积55032.06亩,有效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春回大地,蜀乡农事生产拉开了序幕。记者在中江县辑庆镇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部分种植大户敢闯敢干,纷纷运用现代农业“黑科技”和设施发展中药材和水果产业,不仅自己尝到了甜头,也发挥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采挖丹参“膜”种丹参 量质齐飞妙处多  春节刚过,恰逢中江县丹参采挖和播种的最后时节,当地中药现代产业园区一片忙碌。  2月1日一早,中江佳裕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内,一台收获机在丹参地里来回往返,旋出一垄垄鲜红的丹参,所经之处,泥土里多出了不少含有秸秆的薄薄碎块。原来,这些秸秆碎块在破碎前其实就是一张膜,叫做生物基质膜,用来种丹参别有妙用。  “我种丹参原来采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和除草,每遇夏季高温湿热天气,薄膜内的水分难以蒸发出来,造成丹参根际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丹参根腐病发生,而且,塑料薄膜难以降解,回收很困难。”2020年以来,中江佳裕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荣亮采用川农大与该企业共同研发的生物基质膜技术替代塑料薄膜。结果发现,生物基质膜不但具有很好的防止杂草生长效果,而且透气性也很好,可减少病害发生,收获的丹参更为红亮、个头更为粗壮。  “我的丹参地估计每亩增产30%-40%,每斤丹参干品价格比采用塑料薄膜种植的高出0.5 元钱,效益好!”邱荣亮认为,更关键的是生物基质膜可以降解,1亩生物基质膜大约相当于有1200斤秸秆还田,这就相当于增施了有机肥,减少了化肥投入,可降低丹参种植的综合成本。  “生物基质膜技术覆盖种植丹参,目前在中江县主要是由1个专业合作社和几个大户在试验示范种植。”中江县辑庆镇乡村振兴办高级农艺师张以锋说,“只要保证 90%以上的出苗率,这一技术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丹参的特级货、一级货更多。不过,应用生物基质膜种植丹参,初期投入也不低,若能逐步降低生产成本,将更容易推广。”  据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党委书记陈强介绍,示范项目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玉米、小麦等秸秆加工成新型生物质地膜,替代塑料地膜种植丹参,既可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降低丹参根际土壤温度 5℃-7℃,促进了丹参根系生长,有效提高了产量。  中江县土肥站站长黄科程表示,下一步,中江县拟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织大户和专合社参观学习,推动生物基质膜在中江县丹参产业中的应用,为打造中江县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助力。李子“住”大棚 果靓质优俏市场  2月1日一早,记者乘车从中江县城前往辑庆镇途中,经过该镇书房村地界时,发现公路一侧的果园内,钢制的拱形棚架林立、棚顶的薄膜收卷在一边,一株株刷白、修枝的果树尽情享受着阳光的照耀。这到底是种的啥“金贵”果树?又是谁肯花这么大的本钱?  几经打听,原来,享受“住”钢架大棚高规格待遇的果树,是当地致富带头人、书房村村主任廖昌贵种的高端甜脆李。  这段时间,廖昌贵一有时间就要到果园溜达,他说:“我的高端甜脆李马上就要起花苞了。2017年,我从成都引进了高端甜脆李。这个品种果子有一股回甜味,吃了还想吃!”  廖昌贵之前还了解过高端甜脆李的产量,按每亩栽30至33株,投产后株产50斤计算,亩产即可达1500-1650斤,哪怕果园价每斤卖一二十元,产值都比较可观。  去年,他在这些高端甜脆李挂果之前就为它们搭上了钢架大棚,尽管每亩一次性要多投入约两万元,也在所不惜。  “这种高端甜脆李成熟后淋了雨水,再经太阳曝晒,就会导致裂果。”廖昌贵说,“给它们搭钢架大棚,主要就是避雨。只要在果子收成前的1个月搭膜,避开雨水冲淋,等果子收完后,再把薄膜揭开就行了。同时,我还在大棚内安装了滴灌。”  去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端脆红李的采收时节,廖昌贵发现,采用避雨大棚的高端脆红李,没有了裂果( 之前的裂果率为30%-40%),味道也更为纯正,一等果卖到35元/斤、二等果卖到25-30元/斤、三等果卖到20元/斤,哪怕尾货都能卖10元/斤。经朋友推荐,廖昌贵把高端脆红李卖到了成都、德阳、绵阳及北京、上海等地。廖昌贵还有了新发现:“搭了膜以后,大棚内的温度提高了,所以,大棚李能提前将近一周上市!”  “今年,我搭大棚的成本就能赚回来!我现在还想扩种50亩大棚李,地都看好了。”廖昌贵说,“这样,可为本村村民进一步做好示范,带动他们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6
(周韵 尹翔 记者 闫新宇 陈康 文/图)春节的余味还未散去,绵竹田间地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近日,绵竹各地种植大户正抢抓晴好天气,整地起垄、灌水施肥,备耕采收……用勤耕劳作奏响新一年乡村振兴“交响曲”。在绵竹市汉旺镇红旗村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麦田绿油油的,田间管理员黄应兵正在进行田间管护,为小麦优质高产夯实基础。另一片田地里整齐地覆盖着白色薄膜,年前种下的花菜幼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浇水施肥。绵竹田间管理员正在进行田间管护“我们从大年初四就开始务工了,备耕播种至少还要忙碌半个月。 虽然春节减少了家庭聚会,但这两年村上蔬菜种植发展势头正旺,村民看到了希望,干劲也更足了。”村民高大香将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出去,平常在基地里务工,每月增收近2000元,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我们基地还栽种了胡豆和莲花白,茄子、丝瓜及空心菜正在育种,预计3月底开始,就可以陆续采收蔬菜了。”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杨红东介绍,目前该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集中经营、分片管理、订单销售,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00余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2023年,红旗村将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现“一组一特色”,销售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真正让家门口的基地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在富新镇酬勤专业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20余名村民手持镰刀,正忙着采收白菜。公路边停靠着一辆辆小型货车,准备将装好的蔬菜运出去,以最快的速度出口海外市场。在该合作社生产基地,成框的土豆堆放墙角,10余名村民正在切分土豆制作种块,为种植土豆做准备。“春节期间,我们播种和采收同时进行,现在每天都有近50名村民干活。新的一年,期盼有个好收成。”酬勤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运清在当地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蔬菜和水稻。他积极研究种植技术,精心培育生产,产业发展实现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村民正在切分土豆制作种块为激发乡村新活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马运清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从事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并示范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 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构建起了良性发展模式。为有序推进各项农事生产,近段时间,绵竹各部门还通过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等举措,加强春耕管理各项工作,为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今年,绵竹将围绕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探索一条独具绵竹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为农民增收、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3
(刘涵 钟正有)“肖哥,项目上还缺人,你来这边做活路嘛。工作离家近,只要愿意干,家门口就有钱赚!”在脱贫户肖依富家中,广汉市高坪镇白里社区党委书记郑天斌给他算了一笔账,参与以工代赈项目一天的酬劳是100元,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务工,前前后后能挣了1万多元。以工代赈现场2022年,在郑天斌和村组干部的积极争取下,高坪镇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成功落地白里社区。在项目资金下达后,白里社区及时对项目名称、资金情况、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周期等信息进行公示,用工问题是郑天斌和村“两委”首先考虑的问题。郑书记说道。“我们初步达成了能用人工的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共识。”说了就干,郑天斌第一时间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向群众讲清楚以工代赈政策和要求,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会后,村“两委”干部又挨家挨户宣传,极力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参与到项目建设上来。肖依富是白里社区的脱贫户,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2536元。“年初,我原本计划外出打工,但受疫情影响,外出计划被打乱了。社区郑书记就喊我到项目上来打工,在这里干了80多天,挣了12000元,都快赶上去年一年的收入了,真好!”村民肖依富笑着说道。白里社区19组的普通农户王锡宜也听到了项目开工的消息,他主动找到了郑天斌,想在项目上找到了一份木工工作。“我在项目上干了3个多月,拿到了34000多元的工资。”王锡宜高兴地说道。项目建设过程中,共吸纳80名本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其中已脱贫户、低保户、脱贫监测户等特殊群众28人,因疫情未外出务工群众23人,其他群众29人。这样的用工方式,一方面解决了项目用工难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疫情下群众无法外出打工的难题。同时,高坪镇始终将“赈”字作为以工代赈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上的80名工人中,有技术工16人、中级工11人、初级工53人。所有工种的劳动报酬均不低于当地一般水平,且有适当提高,比如,看守材料的初级工每天报酬不低于150元,熟练工每天报酬不低于190元,普遍较当地一般水平高20-30元。该项目共计发放劳务报酬98.97万元,占申请中央资金的25%。在郑天斌的记忆中,村民张文全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文全踏实认真,之前他完全没有建筑施工基础,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对于施工要领说得头头是道,现在大家都喊他张师傅了。”在高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德阳市庆玲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到白里社区对全部务工人员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有建筑施工技能培训,还有小龙虾养殖及水稻病虫害管理技术方面培训。此外,白里社区还开发了2个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新建道路卫生维护,保障已脱贫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巩固脱贫成效。自2022年3月以来,高坪镇以工代赈项目在稻虾乐园、菜花公园片区内建设道路56条,长度10418.5米,建设沟渠4条,长度690米。如今,项目建设带来的乘数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推动白里社区稻虾产业延链补链,“以工代赈项目既改善了基础设施,又为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还帮助了务工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可谓一举三得。”郑天斌对以工代赈项目信心满满,“相信在未来,以工代赈项目会串起更多的产业项目带动村组群众增收致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品年味,看大戏,耍闹热!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在广汉市连山镇沙田村九大碗广场,126桌宴席坐得满满当当。时隔3年,2023连山镇“九大碗”民俗活动在村民和游客的欢声笑语中热闹开席!“九大碗”菜品。千人坝坝宴 民俗活动喜庆回归  “来喽,来喽!大家快来坐起!”上午10时30分,九大碗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开场的狮舞表演吸引大家围坐在广场上。歌曲、舞蹈、小品、诗朗诵……一个个精彩又接地气的节目,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中午12时,“九大碗”正式开宴。“九大碗”是连山镇的传统民俗活动,过去宴席每桌都有九碗传统菜肴,如咸烧白、酸汤肘子、海带丝老鸭汤等,也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所以俗称“九大碗”,沿传至今。今年的菜品多达13种,除了“九大碗”菜系,还新增了连山回锅肉、糖醋脆皮鱼等4种连山特色菜,并被赋予了“蒸蒸日上”“花开富贵”“五谷丰登”等吉祥菜名,让村民和游客大饱口福。  “看到大家吃得开心,我们的辛苦就没有白费。”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的大厨唐伟师傅说,为了准备这场宴席,他和其他厨师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忙活。“我们也想把美好的祝福,通过美食带给大家。”  “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摆龙门阵,这才年味嘛!”只要连山镇上举办“九大碗”宴席,80岁高龄的黄兴翠总会和儿孙一起来吃。“菜品地道,看着就很有食欲!”专门从成都赶来的游客李先生认为,这样的坝坝宴最能体现四川乡村的风情。  “时隔3年,我们又办了千人‘九大碗’坝坝宴。”连山镇党委书记陈灿说,希望借“九大碗”增添“年味”,增进邻里感情,并向八方来客展示独具特色的连山文化。厨师在烹制“九大碗”。发展“农文旅”丘区小镇柚香四溢  广场旁,1月初新开馆的连山镇乡村振兴展示馆内,以皮薄多汁的沙田柚为代表的当地各种优质农特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连山镇在组织举办“九大碗”坝坝宴的同时,也赋予了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更多新的“味道”。  陈灿介绍,连山镇是广汉市唯一集丘陵地区和平坝地区为一体的乡镇,沙田村则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从20世纪90年代起,柚子就是沙田村的特色产业,这里出产的优质柚子远销全国各地。”沙田村党委书记汤集伟告诉记者。近年来,沙田村积极顺应改革趋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打造本土品牌。目前,沙田村柚子栽种面积已达3000余亩。除了柚子酒外,沙田村还推出了李子酒。连山镇结合自身农业大镇特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打造稻香农旅产业带,提档升级花果农旅产业带,着力创建丘区农旅先行区,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初步统计,2022 年连山镇农村集体资产达146.1万元,同比增加12.6%;农民人均年收入25823.8元 ,同 比 增 长9.7%;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44万人次,同比增加15%。今年春节期间,连山镇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旅游收入1386万元。陈灿表示,“2023年,我们还有桃花节、柚花节、品果节等活动,将把连山的美景、美食、文化都呈现给游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杨都 文/图  经过了腊月霜打,当前甘蔗的水分最足,甜度也积累到最好。1月29日,广汉市小汉镇峰昌村,收割机和收料斗车开足马力在甘蔗地里来回穿梭 。 而在加工厂内,热气升腾,蔗香扑鼻,熬糖正忙。  广汉市地处内陆盆地,为何却种上了甘蔗?  “虽然我们这里种植甘蔗的条件不比沿海地区,但据史料记载,我们的甘蔗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小汉镇还曾是中国的五大蔗糖产区。”广汉市蔗林人家家庭农场负责人邹振富告诉记者,村里至今保留着古法工艺制红糖的传统,已有上百年历史,目前入选了广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他家的蔗糖(红糖)传统制作技艺,师承于清朝末年的制糖匠人黄述培老先生,后经由胡大兴、邹章海,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了。广汉市小汉镇峰昌村的甘蔗地里,甘蔗收割机在来回穿梭。  如今,邹振富有着一老一新两个制糖加工厂,老厂为古法制糖,代表着传统和情怀;新厂引进了加工流水线,通过现代化的方式生产更优质的蔗糖(红糖)。  “旺火起来了!”在小汉镇方碑村的老加工厂内,十口大锅一字排开,糖水从头锅层层递进,在不同的锅内实现提炼和升华。经过两个小时的熬煮、数千次的搅动,蒸发分离汤汁中80%的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锅里的气泡逐渐显露出淡淡的糖色。  “火候是蔗糖熬制的关键。”被邹振富称为“大师傅”的熬糖工人邓祥柏负责掌握火候。他说火候是熬糖关键,老一分,蔗糖会有焦苦味;嫩一分,蔗糖黏稠度不够,影响甜度和成型。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出锅冷却,全靠老师傅的火眼金睛和精湛技艺。  出锅、冷却、倒模……随着红糖成型,一块块砖块大小的红褐色红糖原料出现在记者眼前。“是不是有点像巧克力?”邹振富告诉记者,红糖原料也有着“东方巧克力”之称。  在新加工厂内,玫瑰味、姜丝味、原味的小块红方糖正包裹在精致的包装中从流水线上“奔跑”下来,这些红糖即将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进入消费者的生活。邹振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甘蔗的租地、农资投入、人工等成本在3000元左右,而每亩甘蔗可种出1万公斤左右的甘蔗。按照今年0.8元/公斤鲜蔗的价格,每亩收益在800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利润为5000元左右。若按制糖算,每亩甘蔗可制红糖300-350公斤,按照30元每公斤的价格,每亩利润高于鲜蔗销售。  红糖加工一般持续到2月底,此时,田地里又将迎来新一年的甘蔗播种。广汉市的甘蔗种植从每年春天便开始,经过培土、施肥、杀虫等步骤悉心管护,历经四季轮回,在冬季迎来收获。从蔗水逐渐凝固成一块块“东方巧克力”,当地的种植户不仅日子越过越“甜”,周边村民在管护、加工等带动下还实现了就业致富。  “在广汉很少看到这样规模的甘蔗地和加工规模了。”邹振富告诉记者,当流水线代替了手工,产量产能已经成为行业的追求时,熬糖匠人们依然在坚守着,用执着专业的态度与充满情感的双手来赋予每颗红糖以独特口味。每颗红糖背后,呈现的不仅是优质红糖,更是一代人坚守的真诚态度和真挚情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1
 (肖开丰 梁潼 记者 闫新宇 陈康 文/图)近日,中江县正抢抓有利时机,忙田管、抓建设,全力冲刺农业生产“开门红”。据悉,2022年,中江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221万亩,产量80.3万吨,粮食总产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据了解,中江县已累计投资2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1.57万亩,其中,2022年投入2.5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8.4万亩。为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江县提前谋划债券项目,同时向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争取2023年建设12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全力按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快进建”。1月28日,节后开工首日,伴随着第一缕晨光,四川三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滕章华带着农艺师周信宇走进位于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的基地里查看小麦长势。“节后气温回暖,旱象初现,要确保小麦生长安全。”滕章华说道。滕章华和农艺师在基地里查看小麦长势“再过一周要喷施杀菌杀虫剂,防治锈病、蚜虫、红蜘蛛,等小麦抽穗扬花后,还要进行第二次病虫害防治。”周信宇叮嘱道。“去年小麦价格行情好,公司种粮的底气更足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滕章华说,“有农艺师到田间把脉问诊,对症开出良方,我们心里也踏实。”据了解,该基地里目前种植的品种是绵麦902,前期由于干旱影响,小麦发芽慢、出苗不整齐、分蘖少,通过技术指导,前一个月增施氮肥,促进小麦营养生长,目前长势良好,即将进入拔节期。随后,滕章华又来到数字农业中心项目现场查看内部装饰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保安全、抢进度。”滕章华对工人们说道。据悉,四川三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太镇多宝村等6个村流转土地近2000亩,发展粮食种植、加工,现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烘干设备厂房,日处理达700吨,并建成约7000平方米的数字化大棚和全县数字农业平台中心。“未来我们将建成集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滕章华信心满满。在推进冬小麦生产的同时,中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节后开工第一天,中江县龙台镇双寨村、金鱼村、顺风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40余台挖掘机振臂挥舞,100余名工人坚守施工岗位,田土整理、沟渠建设、桥墩浇筑,各工序有条不紊,各参建单位充分利用节后时机抢抓施工进度,加快项目建设,冲刺新春“开门红”。“今年4月底该项目要全面竣工,时间紧、任务重。”中江县龙台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纪国忠说道,“春节过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复工,抢抓进度、狠抓质量,并配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常驻工地一线监督管理,及时查缺补漏,确保按既定时间节点完工。”项目建成后,龙台镇将形成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基础设施配套齐备的高标准农田,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科学管理等措施,将有力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29
(闫世禧 记者 闫新宇)1月25日是大年初四,天气晴好,不少市民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大家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德阳市旌阳区景区景点打卡游玩、亲近自然,尽情享受春节大假的休闲时光。记者在东湖街道高槐村看到,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乡村之美,感受旌阳别样的乡土风情。“这个春节选择近郊游玩,很多朋友推荐高槐村,就带着家人来放松一下,吃当地特色菜,让孩子也感受下这里的乡村风采。”市民武艺说。乡村游市民“春节期间,高槐村提前谋划,加强服务力度,做好春节氛围营造,引导游客文明、健康、平安出游,确保景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东湖街道高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波说。在新中镇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不少游客选择来到这里休闲娱乐,大家围坐在一起,乐享假日的美好时光,体验旌阳现代乡村的无限魅力。“这里很适合和家里人一起来游玩、聚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很不错。”市民罗小宇告诉记者,这里环境很不错,可以看书、喝茶,很惬意。春节期间,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特别推出了研学小课堂,制作“兔兔高升”、新年花开、特色草编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亲子互动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乡村游市民近年来,旌阳区不断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挖掘旌阳本土特色文旅资源,走出一条具有旌阳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28
(钟正有)连日来,为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德阳市什邡市农业农村局采取细化措施、量化责任、深化考核、强化宣传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增强全市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确保节假日期间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会议现场细化措施,做好安排部署。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道)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管理责任。各镇(街道)节前召开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推进监管任务;联合市场监管局制定《关于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工作的通知》,落实生产者、销售者开具证件及各环节的查验要求,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主动收取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宣传现场量化责任,排查风险隐患。节前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动员各镇(街道)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问题线索及时会商研判、依法处置。结合“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中的重点治理品种和辖区内主要生产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加强日常巡查检查,重点检查农药兽药等采购是否合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生产记录是否规范,督促指导生产者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追根溯源,坚决打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深化考核,守住安全底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党政同责考核,各镇(街道)务必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重要位置,压实责任,对标《农业农村工作考评细则》,拧紧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强化问责追究机制,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追溯,强化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创新监管手段,积极研究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加强应急处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得更扎实,实现日常监管、生产档案、快速检测、合格证管理、质量追溯等领域全面覆盖。蔬菜、水果开展节前风险监测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线上组织镇(街道)监管员、生产经营主体200余人次参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解读和全国农民培训论坛、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线等线上培训,通过QQ、微信等媒介转发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知识;线下以走基层、摆摊设点的方式开展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已开展摆摊设点宣传3次,进村入户宣传48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追溯政策横幅80余条。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28
(钟小红 钟正有)近日,四川省农业大学、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辑庆镇人民政府组织丹参种植户50余人,在中江县辑庆镇开展中江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暨中江县生物营养钵及生物基质膜应用试验示范现场会。现场会现场会上,丹参种植大户邱荣亮给参会人员详细讲解了种植丹参的收益和生物基质膜的使用方法,并谈及使用生物基质后丹参的可喜变化,每亩地的施肥量减少15%,亩均增收达2000元。四川农业大学、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对使用生物基质膜和塑料薄膜种植的丹参进行了对比。经现场测算,使用生物基质膜种植的丹参亩产可达648.12公斤,比使用塑料薄膜种植的丹参亩均增产36.93%。四川省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党委书记陈强详细介绍了使用生物基质膜种植丹参的优点。一是防涝。雨水不会透过生物基质膜,而是会顺着生物基质膜流入排水沟,避免水涝;二是抗高温。夏季时,生物基质膜内部温度比外部低3-4℃,能起到较好保湿作用;三是增产,使用生物基质膜的丹参出芽率可达90%以上;四是减少肥料施用。生物基质膜在腐化过程中能为丹参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进而减少肥料使用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9
(陈鸿琦 钟正有)近期,中江县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以“四个三”用心用情办好就业招聘、走访慰问、根治欠薪、证照办理、旅途服务“五件实事”,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好全县50.42万外出务工农民工。“三清”迎春送岗,密集“春风行动”招聘会一是问清用工需求。面向县内140家重点企业开展节后用工需求调查,针对用工情况、用工特点、用工现状、缺工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针对性建立《用工需求台账》和《岗位信息台账》,已摸清用工缺口659人、整理重点岗位信息3600个。二是摸清就业意向。率先启动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摸排统计工作,同步收集求职意愿、劳动能力、技能水平等信息,并针对有求职意愿、有就业需求的农民工建立详细台账,确保“一对一”精准推送岗位。目前初步统计2180名返乡农民工有就近就地就业意向。三是理清岗位信息。整理县内外重点企业岗位信息,计划印制《企业招聘信息表》3万份分发到各乡镇、各村,并联合中国移动向50万名中江籍农民工发送岗位推荐信息,目前已发送第一批次短信12万条,确保及时理清岗位、传递招聘信息。招聘现场截至目前,已整理就业岗位1.2万个。于1月1日起已利用“中江找工作”公众号、“中江人才网”抖音号、“中江县农民工服务保障”QQ群开展线上招聘活动20余期,并于1月9日起启动3场“进镇入村”现场招聘会、于1月16日召开“春风送岗·乐业中江”——2023年春风行动第一场大型现场招聘会。同时保证春节期间就业招聘活动“不断档”,继续召开9场“进镇入村”招聘会和1场大型招聘会,面向返乡农民工广泛推荐就业岗位。“三送”暖冬走访,过好“返巢归乡”幸福年一是送座谈慰问。一方面,已通过《慰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对未返乡中江籍农民工开展慰问20万人次,并组织慰问团赴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对80余名未返乡农民工开展集中座谈慰问;另一方面,开展“坝坝会”“邻里乡亲座谈会”等活动对返乡农民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计划到宏发电声、凯达门业等县内规上企业对505位农民工(含异地留江过年农民工)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15.15万元。二是送文化活动。在乡镇广场、集市等地开展“新春送祝福”文化惠民演出,为返乡农民工及家庭免费开展送春联、照全家福、看坝坝电影等文化活动,目前已开展各类演出和活动30场。并计划在各乡镇召开团拜会和联谊活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共话家乡发展,集中吃团圆饭、看春晚。三是送关心关爱。号召各乡镇开展免费为留守老人剪头发、为留守妇女进行维权培训、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慰问等关爱“三留守人员”活动,同步进行打击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知识宣讲,目前已组织剪发、培训等各类关爱活动30余次,关爱200余名“三留守”人员。抓实“三个全面”,“治欠护薪”实现两清零一是拉网式全面排查隐患。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组成6个专项检查组,分行业、分领域对全县在建项目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动态监管,建立欠薪台账并对欠薪隐患实行专人包案,目前共排查出2个欠薪隐患并督促及时整改。二是集中式全面清理欠薪。8个行业主管部门和30个乡镇联合成立县、乡两级工作专班,分“政府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三类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自2022年12月26日起至春节前,人社、公安、司法等8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开展根治欠薪集中办公、集中接访,确保实现“两清零”目标。目前已集中办公处理7起欠薪案件,为13名民工追回薪资11.2万元。三是高效式全面畅通维权。设立5部维权服务热线,全面公布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电话,24小时值班值守接听,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安排专人对欠薪举报投诉及时受理、快速处置,确保做到“一案一销”。同时开辟根治欠薪“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工资类投诉案件,实行欠薪舆情“2小时内预警通报,12小时内调查处理”,确保农民工拿到钱、过好年。返乡服务站做好“三项服务”,“两窗一站”温暖回家路一是快捷办证服务。设置农民工证照办理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配备专门人员,进一步优化简化证照办理流程。同时在车站、场镇等返乡农民工集中场所,开展“节日我在岗、服务暖民心”便民服务活动,为返乡农民工开通错时、延时、加急和节假日预约办理服务,为农民工办理身份证、出国(境)证件、证明材料各类证照提供切实方便。目前已为2000余人开展快捷办证。二是便捷购票服务。在汽车站增设农民工购票专窗,为农民工拓展电话购票、手机APP购票、自助售票终端等方便快捷的“全天候”售票渠道,并提供购票咨询、集中代购票、预留车票等服务超过3000人次。同时,县人社局还将为跨省务工的返乡脱贫农民工提供一次性交通费补助,切实解决农民工购票难问题。三是返乡返岗服务。自2023年1月1日起分别在汽车南站、北站设立两个农民工返乡返岗服务站,全天候提供防疫用品、茶水药品、交通资讯、岗位信息、志愿帮扶等返乡贴心服务,并计划在农民工返乡返岗高峰期组织集中接送站活动,还将根据春节后农民工集中出行需求,积极谋划专车返岗服务。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18
(钟小红 钟正有)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普及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能力和防控意识,近日,德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在黄鹿镇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宣传。工作人员在人群密集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置展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提前准备好外来入侵物种识别手册等宣传资料向群众免费发放。为增强宣传效果,让群众充分认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性,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以“面对面”讲解的形式介绍外来入侵物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物种种类、形态识别、防控技术等知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认真讲解相关知识,群众积极参与,在浓厚的宣讲氛围中让人们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外来入侵物种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提高了防范意识。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13
(肖开丰 梁潼 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春节临近,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年味渐浓。和往年不同的是,满山青翠间,继光村里多了一条灰色蜿蜒的水泥路。据悉,这条总长9.8公里的产业道、入户路采用以工代赈的形式,不仅解决村里产业发展的难题,更为村民带来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 继光村以工代赈项目新建道路据了解,2022年,继光村成功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397万元,秉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受益”原则,新建塘堰7口、提灌站1座、蓄水池2个,项目于2022年初动工,10月建成投用,期间共吸纳143名当地村民务工,发放工资103万元。“一年没回来了,刚进村子那天,感觉大变样,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家住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1组的袁春林难掩激动之情。而袁春林的父亲袁海刚作为143名村民务工当中的一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务工,前前后后挣了3000多元。“老年人平时在家没事干,家门口就业有钱挣,他们开心我们子女也放心。”袁春林说道。“以工代赈模式深得民心,村民自建得酬金,建成投用享成果,群众实实在在从中获益。”继光村支部书记顾勇介绍,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顾勇向返乡农民工介绍家乡变化同时,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助群众增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也让村里发展更有信心。“基础条件硬了,干啥都有底气了,除了高粱、辣椒等传统产业,去年村里种蚕桑也有万余元的收入,今年还要继续。”顾勇表示。继光村的以工代赈项目只是中江县的一个缩影,2022年,中江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32个,总投资5577万元,已发放劳务报酬560余万元,累计吸纳当地务工群众16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中江县以工代赈促增收模式入选了“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文化兴、产业旺、风景美、百姓乐,扎根英雄故乡这片热土的继光村,如今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看到家乡发展得好,我们由衷的开心,返乡创业也可以计划起来了。”袁春林等人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11
(兰洋 钟正有)继2021年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鄢家镇便民服务中心通过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成功验收,2022年,罗江区申报了金山镇、新盛镇、白马关镇、略坪镇、调元镇五个镇“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上五个乡镇成功通过第二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验收工作。截至目前,罗江区七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四川省镇村“三化”建设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下一步,罗江区行政审批局将全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罗江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助力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寇元林  1月6日,绵竹市剑南街道金隆村社区12组银柳加工作坊,务工的村民正在晾晒银柳。前几年,省内一家花卉公司利用九龙镇、麓棠镇等沿山旱作物坡地,以流转土地的方式种植银柳1000余亩,每年冬天将收割的银柳加工成五颜六色的花卉,远销荷兰等西欧市场。流转土地的村民通过免费参加银柳种植及花卉加工培训班学习后,在花卉公司务工,每位村民每个月有2000至3000元不等的收入。种植及加工银柳,不但为旱作物坡地增加了产值,而且带动当地120余户村民在家门前务工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10
(钟正有)记者从绵竹市财政局获悉,2022年绵竹市各级预算单位食堂订单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份额160.18万元,超过2022年初“832平台”预留份额8.93万元,超额完成5.9%,目前已完结交易额139.81万元,完成2022年初预留订单任务的92.44%,有力地支持了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脱贫人口有效增收,推动政府采购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取得实效。提高政治站位。各部门充分认识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绵竹市财政局认真落实上级财政部门2022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部署,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为脱贫地区群众办实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主管预算单位在2022年3月23日前统筹指导所属单位按照不低于食堂采购食材总额10%的比例真实、完整、及时填报预留份额。实际填报预留比例为11.17%。多种方式采购。各主管预算单位督促所属单位按照“质优价廉、竞争择优”原则,有计划地组织推进采购;鼓励工会组织通过“832平台”采购工会福利、慰问品等;鼓励职工个人通过“832平台”微信小程序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有关采购金额计入本单位年度采购金额。加大日常督促力度。通过财政局业务工作例会、业务培训会、日常QQ群、微信群及电话“点对点”等方式,督促单位加快采购进度,最大限度地克服新冠病毒感染影响,提前实现年度预留采购份额清零。鼓励超额完成填报的食堂、工会采购份额。及时向“832平台”反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改进意见。及时验货付款。各单位收货后通过“832平台”开展履约评价工作,及时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不得拖欠。已下订单尚未完结的验货支付及上传凭证工作正在持续督促中。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