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川农大新科研成果有望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2-06-09

(记者 史晓露)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水稻遗传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克隆了调控水稻每日开花时间的新基因EMF1,这项成果能够改良水稻的开花习性,有望大幅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该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已在植物学领域知名期刊发表。
  据了解,杂交制种中,需要让水稻母本材料(不育系)接受外来的父本材料(恢复系)的花粉,只有当双亲的开花时间相遇,完成受精结实,才能高效地生产出杂交水稻种子。不过,在大多数杂交组合中,母本的平均开花时间通常比父本开花晚,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杂交水稻制种效率。如当前我省大面积使用的优质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其以水稻材料“宜香1A”作母本、“雅恢2115”作父本杂交而成,但母本扬花期每天的开花时间比父本要晚一两个小时,从而影响制种产量,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了让“宜香1A”开花时间提前到与父本花期一致,进而大大提高制种效率,川农大水稻遗传研究团队启动本项研究,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省科技厅育种攻关等项目资助。在经过2年多的寻找发现早开花水稻材料后,团队又用了5年时间,依靠基因组测序、遗传作图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最终找到并克隆了影响水稻早开花的新基因EMF1,让“宜香1A”每日的开花时间成果提早约2.5小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