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弘)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通过脱贫攻坚住房保障行动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四川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农房设计建造水平仍有待提高。记者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针对这一问题,实现综合施策的《四川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印发。
四川将引导传统村落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
《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强农房选址安全,严把新建农房质量管控,规范实施既有农房改建或扩建,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到“十四五”末,全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的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现代宜居型农房建设。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现代宜居型农房标准,统筹住房、附属用房、庭院等功能,鼓励设计无障碍设施,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稳步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到2025年,全川1/3的县(市、区)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得到改善。
《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在村规划中突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内容。做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健全完善“一村一档”。结合党史教育深入挖掘梳理“红色”传统村落,特别是将承载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要价值的村落纳入传统村落。加强传统村落山体水系、田园风光、森林湖泊、古树名木等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
科学开发利用传统村落资源。积极开展“传统村落+”行动,引导传统村落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对于部分具有旅游和自然资源价值的传统村落,发展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产业,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生机。探索建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形成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与融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促进区域传统村落风貌全面改善。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在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落实各类空间管控边界,统筹优化乡村国土空间布局,注重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不破坏原有山水环境,保持乡村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逐步引导资源要素要向中心村(社区)聚集。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大力推动“数字农房”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对在建农房报建情况、设计图纸、质量监管、建设进度、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进行监管,实现农村住房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行乡村建设工匠责任制,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和风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