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6月23日,一台挖掘机正在威远县越溪镇水源村伸着长臂翻挖荒地,筑着土坎,几名村民忙前忙后配合着平整土地。旁边山坡已整理好的荒地里播种的大豆顶着绿色豆瓣长出了嫩芽,撂荒了多年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水源村有撂荒地400多亩,威远县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以来,水源村村“两委”就反复在研究讨论这项工作,也一直为之犯难: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了,撂荒地如何整治?就算整理好,谁来耕种?没人耕种,整理好的荒地也仍然会撂荒。正当举旗不定时,本镇楠木村在云南经营房地产项目的青年杨阳回到家乡,见这么多的撂荒地,心生遗憾。水源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渔听杨阳的亲戚讲起这一情形后,马上同镇上的驻村干部胡小刚前去动员杨阳到村里开发撂荒地。当时杨阳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李春渔当即表示:“你来水源村开发撂荒地,我们尽最大程度给你优惠。”
为了让杨阳进得来留得住,村党支部动员村民前两年不收杨阳的流转费,两年过后,每年每亩只收100元到200元流转费。有些村民想不通:“其他地方流转土地都是几百上千元一亩,我们这么便宜,太亏了。”镇村干部给大家算账道:“这些土地没人耕种就只能荒,业主整理后,村民还可以到基地里务工挣钱,哪会亏?”村民们的思想通了,杨阳更加有了让这些撂荒地不再荒的信心,于今年4月签下了首轮流转整理 300 亩荒地的合同。在整理中,挖掘机开到到哪个组,村组干部就提前把工作做到哪个组,全力保证正常施工。
杨阳计划将这些撂荒地整理出来种茶叶套大豆,可短时间还难以将几百亩荒地整理完善。李春渔建议他边整理边播种大豆,一时没有种子,村党总支就从村民家里搜集来125斤大豆种子让他先种上,接着再陆续买种子。杨阳担心大豆销路,驻村干部胡小刚又四处联系,找到一位从事养殖的业主,答应连秆同豆一起收,同时还从镇上争取到每种一亩大豆补贴 150 元现金的优惠政策。
现在,水源村村“两委”干部们已开始争取修便道、山平塘等项目,让杨阳不仅能留得住,而且一定有收益。经过这段时间的忙碌,水源村 130 多亩撂荒地已整理完成,所种的大豆已发芽冲出地面。杨阳深为干部群众的热心感动:“水源村的干部和乡亲对我太好了,给了我全心全意的支持,我一定要把这些撂荒地开发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