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打造现代农业集成示范样板 新津种好都市万亩粮田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敏
  成都往南,天府农博大道两侧,金色稻浪涌动,风中尽是稻香。
  9月初始,以天府农博园为中点辐射,成都市新津区共计9.04万亩水稻陆续迎来收割,隆隆机声席卷而过,沉甸甸的穗粒如数归仓。“经受了高温天气,今年预计亩产在1200至1300斤,达到预期!”经过收割、脱粒、称重,农业职业经理人游静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作为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新津宝墩镇水稻种植历经4500年的演变有了时代新续写。当前,新津区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主城区位优势,特别是天府农博园在地建设机遇,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低效果木林腾退粮食扩面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统筹推进,以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实践与“粮食+”创新三产融合提升种粮效益,10万亩粮油产业园加速建设,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新津力量。

image.png

天府农博园主展馆。

守住耕地“量” 2000余亩低效果木还粮
  9月19日,新津区花源街道东华村“退苗还粮”的600多亩稻田,金黄布满田野,首轮收割已过半。而在去年同期,这里种的还是苗木。
  2015年,北京东方园林公司在东华村流转土地2400余亩,种植蓝花楹、紫薇、高秆红叶石楠等苗木品种。由于近几年市场行情低迷,加之公司经营不善,连年拖欠土地租金。今年,东华村响应政策号召引导该公司腾退苗木恢复粮食生产。
  清退的“低效果木”由新津本地种植大户汪志树接手。今年4月,汪志树带人把地里一米多高的苗木清退后,通过增施有机肥、复合肥提升耕地肥力,开始种植水稻。转眼间,就到了水稻丰收时。“从已收割的地块看,水稻亩产预计在1100斤左右。”原本还担心产量的汪志树这下放心了:“这里常年种树,导致耕地土层肥力不足,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可以了!”他笑笑说,再种上两年粮食,这片“低效果木”变“高产田”也不是不可能。
  比起种苗木无需人看管,种粮后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务工。东华村村民李忠林和本村另外3名村民负责这片田的日常管理。“流转的土地种粮租金到手了,现在还可以在田里打工,一个月有4000块,亩产要是超1000斤还有绩效分成,干着有劲。”李忠林笑着说,“把饭碗田守好,对头!”
  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去年9月以来,新津以推进低效果木腾退为突破口,有序开展耕地恢复。
  新津区出台了《腾退耕地上种植低效果木恢复粮食生产补贴政策》,鼓励经营主体腾退果木改种粮食,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主动腾退果木改种粮食的经营主体,按照3000元/亩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并对6月30日前完成腾退的主体再给予500元/亩奖励,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果木腾退后的地力提升、地块平整和水系完善等。“我们对地块复耕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保障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和稳产增产。”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腾退低效果木2700余亩,全部恢复粮食生产。
  守住耕地“量”,新津的做法不止于此。“草坪清退令”下,督促花源、普兴、花桥等镇街按照时间节点按时完成5581.98亩草坪清退;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针对2020年前存在的耕地“非粮化”情况,分类施策,逐步减少存量,避免政策“一刀切”。
  政策上则给予激励,鼓励种粮。对2022年在新津区域内种植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同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的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者,由市级财政按照200元/亩标准给予奖励。此外还有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让“要我种粮”向“我要种粮”转变。
  今年,新津水稻种植面积共计9.04万亩、产量预计超4.9万吨,预计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5万亩、产量6.4万吨。

image.png

无人收割机助力秋粮抢收。

提升耕地的“质” 高标准农田让机粮结合相得益彰
  新津区水网密布,纵横交错,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灌溉用水。“今年虽然持续高温,但新津属于都江堰外江灌区,水源充足,粮食收成方面影响不大。”游静在新津种了4000多亩地,“90后”的他规模化种粮的底气不仅来自地理条件的优越,还来源于高标准农田耕作条件的硬保障。“水稻能更好地应对旱涝天气,离不开田间完善的水渠、灌溉、排水系统。”
  在位于兴义镇的天府农博园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良田上方随着航拍镜头的升高,“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田图景呈现在视野中。这片6500亩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连片,高效节水面积达800亩,灌排渠道建设46条,总计18.23公里,机耕道28条,总计10.64公里。
  收割机自由驰骋,掠过广袤的土地,每日将上千吨水稻收入囊中。“在高标准农田选址时,我们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新津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小而散的“补丁田”“巴掌田”“皮带田”,集中连片规划设计,宜机化田土改造,实现小田变大田,既有利于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高标准农田好处数不尽:供水更稳定、抗灾能力更强、粮食产量更高……新津区通过灌排渠道和高效节水工程措施整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增强抗旱减灾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截至今年6月,全区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今年新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8000亩,项目选址花源街道和花桥街道,9月底前开工建设。
  经规划建设,如今在宝墩片区形成了十万亩粮油产业园,作为成都市规划的天府粮仓“一带十园百片”中的“十园”之一。这里地块集中连片,为大型农机施展身手提供了宽广“舞台”,也为抢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眼瞅着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宝墩镇的种粮户们赶紧联系农机手上门作业,片刻不敢耽误。“今天天气好,得抓紧收割!”种植户余飞告诉笔者,以前一家人起早贪黑一天都干不完的活儿,如今一台收割机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
  近年来,新津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性能收获机械走入田间地头,粮食生产装备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今年秋收,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协调收割机,确保机具供应到位,机收面积预计达8.96万亩,机收率超99%。
  9月20日,18台本地收割机、31台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为周边农民、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截至当日,全区水稻已机收5.54万亩。

今年秋收,新津区机收率预计超99%。

数字赋能粮仓建设 智慧大田集成展示种粮前沿科技
  除了高标准农田的“标配”建设,当前,新津粮田正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正在建设的天府农博岛智慧大田,围绕作物耕、种、管、收等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大田环境、作物监测、智能灌溉、遥感监测、无人农机等功能模块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优质安全和节能环保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加持,让这里处处散发着“智慧”的气息。
  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成都大区经理李龙介绍起大田蕴藏着的“黑科技”。他向笔者展示一款智能农业APP。“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实时监测水稻生长情况,还能自动灌溉。科技发达了,庄稼地越来越‘聪明’,我们农民朋友‘偷懒’也能迎来丰收。”李龙说,依靠这个APP,种植户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多光谱遥感监测,对自己田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指导水肥管理和植保工作,优化农业投入,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农田不仅从育苗、种植、管理、收割实现了“智慧+机械”操作,而且灌溉系统也已实现智能化。“建成的首部智能泵站和田间自动灌溉系统,还能实现对灌溉小区的智能灌溉、定量定时灌溉等自动化操作,特别是在今夏酷暑时节显示出了其优越性,大大减少了灌溉操作人工投入,还节约了水资源。”李龙介绍。
  除了水稻种植全程的数字化管理,更有科技赋能育种攻关,发挥“芯片”作用助力粮食安全。
  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天府农博园大地景观建设项目,引进示范新品种258个、开发和应用10种高新技术和种植新模式。今年,天府农博园承担了四川省首届“稻香杯”参评品种田间评价展示,55个稻香杯新品种在此试验示范展示。新津,俨然成为全省优质水稻品种孕育场。
  而在全区范围内,新品种水稻种植已然成趋势。宝墩镇农办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明洪介绍,今年宝墩镇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超1.78万亩,其中有4700余亩水稻新品种。“有41户50亩以上种粮大户进行了新品种试种,新品种预计每亩产量多100斤左右。”张明洪说。“我们希望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集成展示,打造现代农业先进科技的展示窗口。”新津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基础将好的技术、品种在全区推广,助力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新津区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稻田虾丰收。

向粮食要效益 拓展产业发展多元空间
  粮食产量和质量是基础,要实现产业的良性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效益这一根本问题。作为成都主城区的新津,“黄金地段”土地如何“生金”是当下正在破解的难题。
  9月中旬以来,新津新农汪氏家庭农场烘干中心19台烘干机就开启连轴运转模式。“今年水稻收割时多是阴雨天,烘干机派上大用场!”游静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协调运输车及时运进运出。
  在新津宝墩片区,如今已建立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植保中心、质检中心等,收割后的水稻送进烘干中心,两个小时就可送往经销商处。老百姓愿种粮,关键还是看效益。种粮能卖出好价,不仅是品质好,还得益于当地成熟的粮食一体化服务与加工销售体系。
  新津本地有中粮(成都)粮油、成都市花中花等粮油加工企业,订单式收购打消后顾之忧。
  同时积极探索优质优价途径。在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新津区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打造以深能水产为代表的稻虾繁育、稻虾养殖、稻蛙养殖示范基地7800亩,按照“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突破种稻效益“天花板”。
  在园区核心区安西镇,这几日泛黄的水稻开始收割,田中水退去,小龙虾则钻洞进入一年产卵期。“稻渔综合种养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土壤环境不断改善,产出的稻虾米因其生长环境不受污染,非常受市场欢迎。”深能水产负责人齐艳介绍,连日来,200亩水稻已收割了80亩左右,稻谷亩产量预计1000斤,绿色种养的水稻价格高于市场价,而今年每亩小龙虾产量达200至300斤,按市场行情每斤20元,亩均产值近8000元。“新津属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用耕地较稀缺,更需精耕细作。”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讲道,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有机质,实现了渔粮增效、农民增收。
  突破种粮效益不局限田间。乡村有城市向往的生活,作为天府农耕文明起源的宝墩遗址,便是寓教于乐、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这里常态化开展研学活动,在自然美学、劳动教育等课程中拉近城市与农村的距离。蕴藏着现代农业“科技范”的新津粮田,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续写着天府农耕文明的时代新篇章。(图片由新津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